家长要重视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1]

合集下载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总结【三篇】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总结【三篇】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总结【三篇】一、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总结之家庭教育篇在家庭教育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

以下是我对家庭教育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总结:首先,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幼儿时期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家长应该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定期的时间表、规定的活动安排等。

同时,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学会自觉遵守规则,自主完成日常事务,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其次,家长应利用正面激励方式,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庭教育中,重要的一点是要关注并赞赏孩子的努力和进步,给予鼓励和奖励。

例如,当孩子按时完成作业、整理玩具、尊重他人等,家长可以给予表扬和奖励,这样能够增强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意愿和动力。

再次,家长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自理能力。

幼儿要学会承担一些小家务,例如收拾自己的玩具、帮助整理桌面等,这能够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理能力。

此外,家长还可以与孩子制定一些日常生活规则,让孩子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通过约定奖罚等方式来激励孩子遵守规则。

最后,家长自身也要成为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榜样。

孩子是模仿的动物,他们会通过观察家长的行为来学习。

因此,家长应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在孩子面前给予正面引导。

例如,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语言、态度、做事方式等,让孩子能够从中学到正确的行为模式,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重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通过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榜样,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总结之幼儿园教育篇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教师和家长共同关注和努力的方向。

以下是我对幼儿园教育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总结:首先,幼儿园教师应注重幼儿的示范和引导。

在幼儿园中,教师是孩子最直接的榜样和引导者。

家长如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

家长如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

家长如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养成良好习惯对幼儿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

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引导者和榜样。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呢?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

幼儿是模仿学习的专家,他们会观察家长的一举一动,学习家长的言行举止。

因此,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要成为幼儿学习的好榜样。

比如,家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抽烟、不喝酒,不迟到不早退,不说脏话,不大声喧哗等等。

只有家长自己做到了,孩子才会潜移默化地学会相应的好习惯。

其次,家长要有耐心和恒心。

养成良好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家长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

家长要不断重复教育和引导孩子,帮助他们懂得习惯的重要性和好处。

同时,家长要有恒心,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坚持不懈地引导孩子,直至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为止。

另外,家长要及时表扬和奖励。

孩子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需要家长的肯定和鼓励。

家长要及时发现孩子的进步和努力,并给予表扬和奖励,让孩子感受到成就感和喜悦,从而更加努力地坚持下去。

最后,家长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约束。

在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家长既要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和发展的机会,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约束。

家长要和孩子一起讨论制定好的规矩和约定,让孩子参与到制定规则的过程中,增强孩子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同时,家长要对孩子进行适当的约束和监督,让孩子养成规律性的行为和良好的习惯。

总之,家长是幼儿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引导者和榜样,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

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耐心和恒心,及时表扬和奖励,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约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愿每位家长都能成为孩子最好的引导者和榜样,共同见证孩子的成长和进步。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在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时,应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并树立榜样,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激励。

以下是一些建议:首先,家长应该明确自己的期望和目标,并与孩子进行沟通。

家长应该与孩子一起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目标,让孩子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和期望如何表现。

这样,孩子就能够明白自己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行为准则,并且感到被重视和认可。

其次,家长应该树立良好的榜样。

孩子会通过观察家长的行为来学习和模仿。

如果家长自己都无法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指望孩子能够具备这样的习惯就变得不太可能了。

因此,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展现良好的行为模范,让孩子有一个学习的榜样。

第三,家长应该建立稳定的日常生活规律。

孩子需要有一种稳定和可预见的环境,这样他们才能够预期和适应各种情况。

家长应该制定合理的日程安排,使孩子有固定的作息时间和规律的生活习惯。

例如,每天固定的起床时间、进食时间和睡觉时间可以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四,家长应该积极地给予孩子反馈和激励。

当孩子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时,家长应该及时给予鼓励和赞赏,让孩子懂得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和重视。

同时,家长也应该给予适当的惩罚和纠正,帮助孩子意识到自己不良行为的后果,并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

第五,家长应该给予孩子适当的责任和自主权。

家长可以让孩子承担一些家务或其他责任,让他们有机会学习和发展自己的技能和独立性。

同时,家长也应该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自己做决定和承担后果。

最后,家长应该建立积极的家庭环境。

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发展和行为习惯的形成非常重要。

家长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提供温暖和支持。

同时,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关注,让他们感到被重视和尊重,从而更加积极地发展自己的行为习惯。

总结起来,家长在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时,需要明确目标、树立榜样、建立稳定的规律、给予反馈和激励、给予责任和自主权,并建立积极的家庭环境。

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让孩子终身受益

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让孩子终身受益

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让孩子终身受益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

习惯成自然、自然形成的东西,改变起来就非常困难。

习惯有好坏之分,如果让孩子养成好习惯,平时就不需要为孩子不听话而烦恼,不需要大人多大的指责孩子会很快乐。

不需要大人多大的帮助,孩子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更重要的是好习惯会让孩子终身受益。

幼儿期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最佳期,如果重视不够或教育不当,孩子也会养成一些坏习惯。

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它不仅说明人的性格与行为习惯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还告诉我们,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与行为习惯,对人的一生将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作为幼儿园的老师,更应该把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作为重要任务。

加强业务学习,在工作中探索出一条,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方法。

让我们的孩子变得更好。

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感受到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水平,从小到大、从点到滴、循序渐进慢慢而来。

注意从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讲文明礼貌习惯、和劳动习惯等几方面进行培养,生活习惯包括:饮食、睡眠、讲卫生等几方面。

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由于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又加上没离开过家长,孩子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有的孩子哭闹,有的尿湿裤子是经常有的事情。

曾记得新学期开始时,我班有个新来的孩子叫任峰峰。

这个孩子不爱说话,一般幼儿园老师是不限制幼儿大小便次数的,可是这个孩子一头午无论集体入厕、还是老师提醒个别如厕,孩子就是不去。

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他的脸憋得通红,两腿直摽我知道他要洒尿了,我赶紧领他小便,可刚一站起小便洒了一裤子。

事后经过询问才知道孩子不会退裤子,更不敢往厕所的两边踩,所以在平时工作中我注意多提醒他,让他及时入厕。

刚开始时我领他到厕所,扶他踩到便池两边,手把手教他让他慢慢退裤子。

第一次孩子虽然没有把尿洒到便池,但没有尿湿裤子一是很大的进步。

我及时表扬他,让他享受没尿湿裤子带来的快乐。

家长来接送孩子时和家长及时沟通,让家长协助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如何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家庭教育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家长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 以身作则作为父母或监护人,我们首先要以身作则。

孩子往往会模仿身边的成年人,特别是父母的行为习惯。

如果父母经常说谎或是有不良的行为习惯,孩子很可能会学到这些不好的行为。

因此,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展示出诚实、尊重和其他良好的行为习惯。

2. 明确规则和期望孩子需要明确的规则和期望,帮助他们理解什么是好的行为。

父母应该和孩子一起制定家庭规则,例如“尊重他人”、“遵守时间表”等。

规则应该明确、简洁且一致,以便孩子能够理解和遵守。

3. 奖励和赞扬当孩子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时,应该及时给予奖励和赞扬。

奖励可以是一个小礼物、一次外出活动或是一些特殊权益,例如额外的电视时间。

赞扬和鼓励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增强孩子继续保持良好习惯的动力。

4. 提供合适的指导和纠正当孩子展示出不良的行为习惯时,父母应该提供合适的指导和纠正。

首先,要保持冷静,并与孩子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解释为什么这个行为不好,并表达自己的期望。

然后,给予孩子必要的指导,教他们如何改正错误并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

5.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孩子需要知道他们可以与父母进行开放和诚实的沟通。

父母应该倾听并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如果孩子犯错误或有不良行为,父母应该鼓励他们主动向自己坦白,并一起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良好的行为习惯。

6. 培养责任感家庭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重要场所。

父母可以给孩子一些家务任务,例如整理房间、洗碗、做家庭作业等。

通过完成这些任务,孩子可以学会承担责任,并理解他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性。

7. 建立良好的日常习惯良好的日常习惯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父母应该教导孩子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例如勤洗手、认真刷牙等。

同时,还应该鼓励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与课堂等。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因为它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未来。

而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每一个家庭和学校必须思考的问题。

以下从家庭和学校两个层面探讨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方法。

一、家庭方面1. 父母要做好榜样父母是小孩子们最早的老师,也是最重要的榜样。

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成为一个良好的榜样。

普通人学习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本不能离开身边的人,所以父母应该通过自己的行动强化孩子的教育和引导。

2. 适时奖励和惩罚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逐渐养成,而适时奖励和惩罚是家长可以使用的方法之一。

比如,当孩子按时完成作业或任务,可以给予称赞和奖励,让孩子感受到付出有回报的快乐;而当孩子表现出不良的行为时,家长应该及时给予惩罚和教育,让孩子对不良行为有所认识和制止。

3. 充分沟通和理解孩子沟通和理解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前提。

家长应该充分理解孩子的性格和心理,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听取孩子的意见和看法。

当孩子不同意别人的意见时,我们可以和孩子谈谈他的理由,向孩子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或者为什么不能那样做,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

4. 注重道德与文化教育道德和文化的教育是关系到孩子人格形成的问题,而人格的形成也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基础。

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需要注重对孩子进行道德和文化的教育。

比如,阅读有助于孩子领悟正确的价值观,并激发孩子兴趣爱好,为他们的人格充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学校方面1. 建立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建立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可以培养孩子健康向上的心态和良好行为习惯。

如何建立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学校可以开展各种文化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增强学生主动性和归属感;班级可以开展各项集体活动,如集体徒步、集体游戏等,以增强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2. 引导学生形成自我管理意识学生需要形成自我管理意识,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注重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注重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注重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一、良好习惯是健康人生之基俗话说,多高的墙多深的基。

否则,根基不牢,地动山摇。

搞建筑如此,做人更是如此。

几年前,当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之时,记者问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地说:“在幼儿园。

”“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

”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讲明了儿时养成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意义。

所以,中国俗语中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之说,其含义之一就是从儿时的习惯如何可以推测未来。

1995年,有人做过148位杰出青年的童年与教育研究,发现他们之所以成为杰出青年,人格因素是最重要的原因。

科学家通常认为,成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品质,随着时间的流逝,那种天才的光辉在某些人身上会愈发亮丽,而在另一些人身上则会逐渐黯淡。

为什么呢?现在认为最终能成功的人身上具有特殊的品质,即人格在起着主导作用,经由“I Q”或标准考试测量出来的智商并非主要因素。

那么当代杰出青年所具有的人格是怎样的呢?在148名杰出青年身上,集中体现出这样6种人格特点:1、自主自立的精神;2、坚强意志力;3、非凡合作精神;4、鲜明的是非观念和正确的行为;5、选择良友;6、以“诚实、进取、善良、自信、勤劳”为做人的基本原则。

举例来说,他们在童年时,如果未完成作业而面对游戏的诱惑,60.13%的人“坚持认真完成作业”;66.8%的人非常喜欢“独立做事情”;79.73%的人对班上不公平的事情“经常感到气愤”;而54.05%的人“经常制止他人欺负同学的行为”。

几乎在148名杰出青年的调研的同时,1994年第4期《少年儿童研究》发表一篇极有震撼力的调研报告,即《悲剧从少年开始——15名死刑犯犯罪原因追溯调查》。

该报告写道:调查表明,15名死刑犯从善到恶,从人到鬼绝不是偶然的。

幼儿园家长心得分享:如何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园家长心得分享:如何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园家长心得分享:如何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作为一个有孩子的家长,我们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非常关注,尤其是对于孩子的行为习惯,更是倍加重视。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孩子将来生活和学习的基础,它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还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

在此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我在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中所总结出的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经验和心得。

一、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自律能力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同时也是未来成功的重要因素。

一个能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孩子,会更加自信、独立、有安全感,对于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也会更加顺利。

因此,家长要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首先,我们可以从家庭规矩开始,让孩子了解家庭的规矩和常识,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其次,比如保持学习习惯、饮食习惯、睡眠习惯、锻炼身体的习惯等等,都需要家长给予孩子的引导和帮助,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同时,家长还要在孩子所犯错误的情况下,注意给孩子提供指导和帮助,引导孩子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并且要让孩子明白做事情不光是为了得到奖励,也要因为意识到它的价值和重要性,才能真正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自主自律的能力。

二、从生活细节开始,培养孩子的好习惯生活是最好的教育,孩子的行为习惯也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细节开始培养。

例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管好孩子的饮食,让孩子逐渐形成健康饮食习惯,不挑食,不暴饮暴食,不吃垃圾食品,还要了解孩子的饭量适宜,不要让孩子过度饮食或者饿肚子。

2、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规律的作息时间和充足的睡眠时间,可以让孩子充满精力,集中注意力学习,也可以保护孩子的身体健康。

3、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也要教育孩子如何照顾自己的身体,如何保持个人卫生习惯。

4、引导孩子养成清新自然的生活习惯,让孩子学会珍惜自然资源,不浪费饮用水、电力等资源。

同时,还要鼓励孩子尝试自己种植花草、蔬菜,从小享受自然的美好之处。

三、合理引导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培养好的习惯孩子们天生就充满了好奇心,他们的世界需要不断探索和发现,这也为家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来培养孩子良好的兴趣爱好和行为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长要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终身的老师
(下面列举几个中外典型案例)
甘罗十二岁做宰相。

曹植七步能写诗。

白居易一岁识字,六岁作诗,十六岁名扬天下。

莫扎特五岁作曲,六岁主演音乐会。

德国数学家高斯三岁掌握心算,五岁便能解复杂方程式。

美国的爱迪生,只上了三个月的小学,后来,发明了电灯,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家。

很多人都认为爱迪生是天才,其实,大部分人所不知道情况是,爱迪生的母亲承担起来所有教育的重任,要求极为严格,甚至让人无法想象。

今天我们用上电灯,首先要感谢那位伟大的母亲啊!
中国的一个乡村医生——蔡笑晚,他虽然仅有高中学历,但是他的六个孩子,个个成才——五个读到美国博士,一个是硕士。

他说,“我的事业是父亲,我们的成功绝非偶然”。

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位教授对此赞叹不已,还亲自找他取经。

这不能不说是家庭教育的奇迹。

当深入研究他们的家庭教育规律时,就会发现——“永远没有所谓天赋神童,而只有意志坚强的家长”。

每一个天才的背后,都有伟大的父母。

而在我们的家长中,大部分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和老师事,却把自己的重要责任给忘了或者说未引起重视。

二、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1.什么是习惯?
习惯是一种行为方式
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稳定的行为方式
2.习惯的分类
习惯可以分为良好习惯和不良习惯
3.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A、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习惯就是素质。

习惯影响人格,习惯影响人生。

B、儿童、少年时期是培养好习惯的关键期。

培养开始于父母;养成开始于家庭;关键在于幼儿园和小学。

C、加强德育,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要从培养良好的习惯开始。

俄罗斯著名的思想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人的好习惯就是在银行里存入了一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

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好象欠了别人的一笔高利贷,老在还钱,老是还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

这个比喻非常好。

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就是父母留给孩子的最宝贵的财富。

三、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1.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开始,就要注意他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要营造科学的生活环境,理性地对待孩子的需求。

主要包括:
A.按时起居。

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

B.定时进餐、合理膳食。

科学搭配孩子的饮食,不吃零食,避免孩子偏食、挑食,倡导喝白开水,禁止吃滋补品等等。

这些对孩子的成长都是极为重要的。

(个别家长在接送孩子时买零食等)
C.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鼓励孩子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

家长要避免过度保护孩子,让他们从小就具备适应环境的能力,成为一个健康的人。

没有健康,孩子的发展就无从谈起。

一个人如果没有健康作保障,那么他的一切能力都将归为零。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也是孩子生存发展的基础。

2.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未来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

良好行为习惯是高素质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科学研究和事实都表明,决定人能否成功的关键往往取决于人的非智力因素,如做事有条不紊、诚实守信、细心、耐心、有恒心等优秀的品质,而这些都源于最初步的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
A.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B.行为举止文明。

C.与他人和周围事物良好相处的行为方式。

D.做事专心,持之以恒。

可以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孩子学会做人的基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使孩子受益终生。

海尔集团董事长讲的“细节决定成败”就是这个道理。

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在生活实践中建立和养成的。

家长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十分重要。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学业成功的基石。

喜欢探究、勤于思考的习惯是他们未来创新的基本素养。

从孩子发展来看,我们要特别重视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这主要包括:
A.独立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B.认真书写的习惯
C.喜欢阅读、良好的阅读习惯:
D.预习复习的习惯
E.有控制自己的能力
F.喜欢探索、关注周围生活的变化
可以说,具有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学业成功的关键。

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再聪明的孩子在困难面前也会半途而废。

好习惯的养成是孩子自主发展的动力。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有好的环境。

孩子爱学习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培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父母的榜样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让孩子专心学习,家长就要做到专心做事;让孩子喜欢阅读,家长除了为孩子创造阅读环境,还要身体力行,享受阅读的乐趣;让孩子做事有始有终,家长做事就不能轻易放弃,虎头蛇尾。

总之,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要“从家长做起”。

4.重视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构建和谐家庭
“安全无小事”。

“平安是一个家庭和谐的基础”
我们在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中,重点应该抓好:
A.遵守交通安全规则。

过马路走人行横道;红灯行,绿灯停;宁停三分,不抢一秒。

不与机动车抢道。

不乘坐野的。

(一些家长不遵守交通安全规则:骑摩托车反穿衣;一辆摩托车搭载3个孩子;“中国式过马路”)
B.不做危险的游戏。

C.正确操作家用电器。

D.增强食品安全意识.不买不吃无证、过期、变质的食品和饮料。

我们要重视通过安全意识教育转化为每一个人的安全行为。

事实证明,人的成功取决于人的能力,而人的能力来自于习惯的养成。

只要我们抓住这个根本,孩子未来的发展一定是理想的。

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让我们从现在开始。

最后,祝愿我们每一个孩子都健康快乐地成长!祝愿我们每一个孩子每一天都有新的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