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配料标准
混凝土标号的配料比例表

混凝土标号的配料比例表一、C10混凝土C10混凝土是一种强度较低的混凝土,适用于一些非承重构件的基础、地板、路面等。
其配料比例为:水泥1:砂 1.5:石 2.5。
C10混凝土施工简单、成本较低,但强度相对较低。
二、C15混凝土C15混凝土强度略高于C10混凝土,适用于一些对强度要求稍高的非承重构件,如墙体、柱子等。
其配料比例为:水泥1:砂1.2:石2.7。
C15混凝土施工简单、成本适中,是常用的一种混凝土标号。
三、C20混凝土C20混凝土适用于一些要求较高的非承重构件,如梁、板等。
其配料比例为:水泥1:砂1:石2.3。
C20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抗压能力,施工工艺要求相对较高。
四、C25混凝土C25混凝土适用于一些较大的承重构件,如桥墩、柱子等。
其配料比例为:水泥1:砂0.7:石2。
C25混凝土强度高、耐久性好,但施工难度较大。
五、C30混凝土C30混凝土适用于一些对强度要求较高的大型结构,如高层建筑的基础、柱子等。
其配料比例为:水泥1:砂0.5:石1.8。
C30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是常用的一种混凝土标号。
六、C35混凝土C35混凝土适用于一些对强度要求非常高的工程,如大型桥梁、水坝等。
其配料比例为:水泥1:砂0.4:石1.6。
C35混凝土具有很高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但施工难度较大,需要严格控制配料比例。
七、C40混凝土C40混凝土适用于一些对强度要求极高的工程,如核电站、重型机械基础等。
其配料比例为:水泥1:砂0.3:石1.5。
C40混凝土具有极高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施工难度非常大,需要严格控制配料比例和施工工艺。
八、C50混凝土C50混凝土适用于一些特殊工程,如大型水利工程、特种建筑等。
其配料比例为:水泥1:砂0.2:石1.4。
C50混凝土具有极高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施工难度非常大,需要精密的配料和施工工艺。
混凝土标号的配料比例对混凝土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配料比例决定了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施工难度等方面的特点。
混凝土配比标准

混凝土配比标准
混凝土配比标准是指在混凝土制作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比例将水泥、砂、石料等原材料混合制成混凝土的标准。
混凝土配比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稳定性,从而满足建筑工程的要求。
混凝土配比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混凝土的用途、强度等级、环境条件、原材料的质量等。
一般来说,混凝土的配比标准分为常规配比和特殊配比两种。
常规配比是指在一般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混凝土配比标准,其水泥、砂、石料的比例为1:2:3或1:2.5:3.5。
这种配比标准适用于一般的房屋、桥梁、道路等建筑工程,可以满足基本的强度和耐久性要求。
特殊配比是指在特殊环境下使用的混凝土配比标准,例如海洋工程、高温环境、化学腐蚀环境等。
这种配比标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满足特殊环境下的强度和耐久性要求。
混凝土配比标准的制定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同时还需要考虑原材料的质量和配合比例。
在混凝土制作过程中,需要进行充分的搅拌和振捣,以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混凝土配比标准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强度、耐久性和稳定性。
因此,在制定混凝土配比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混凝土材料的标准及规格要求

混凝土材料的标准及规格要求一、前言混凝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建筑材料,其特点是易于制造、具有优良的耐久性和机械性能,而且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建筑要求。
在建筑、道路、桥梁、水利工程等领域广泛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材料的标准及规格要求。
二、混凝土材料规格要求1.材料名称和规格混凝土材料应当标注材料名称、等级、强度等级、体积密度等相关规格,以便于建筑工程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操作。
2.原材料要求2.1 水泥:按照国家标准GB175-2007《普通硅酸盐水泥》的要求购买,水泥应当标注厂家名称、产品名称、等级、生产日期等信息;同时应当进行质量检测,检测项目包括细度、初凝时间、强度等参数。
2.2 粗骨料:按照国家标准GB14685-2001《普通混凝土用骨料》的要求购买,粗骨料应当标注厂家名称、产品名称、等级等信息;同时应当进行质量检测,检测项目包括颗粒形状、强度、吸水率等参数。
2.3 细骨料:按照国家标准GB14684-2011《普通混凝土用细骨料》的要求购买,细骨料应当标注厂家名称、产品名称、等级等信息;同时应当进行质量检测,检测项目包括细度、含泥量、吸水率等参数。
3.混凝土配合比要求混凝土配合比应当根据建筑工程的设计要求进行确定,同时应当考虑到原材料的特性以及混凝土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
4.混凝土强度等级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应当根据建筑工程的设计要求进行确定,同时应当考虑到混凝土的使用环境以及使用寿命,进行合理的调整。
5.混凝土体积密度要求混凝土体积密度应当根据建筑工程的设计要求进行确定,同时应当考虑到混凝土的使用环境以及使用寿命,进行合理的调整。
6.混凝土施工要求混凝土施工应当按照国家标准GB50164-2012《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进行,包括混凝土浇筑、振捣、养护等环节,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7.混凝土质量检测要求混凝土质量检测应当按照国家标准GB/T50081-2002《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标准》进行,检测项目包括抗压强度、抗拉强度等参数,并应当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
混凝土材料成分比例标准

混凝土材料成分比例标准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其强度、耐久性、可塑性等性质决定了它的应用范围和重要性。
混凝土的成分比例直接影响其性能和质量,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混凝土材料成分比例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二、混凝土材料成分1.水泥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胶凝材料,它的种类和用量对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等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常见的水泥种类有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其中普通硅酸盐水泥是最常用的一种。
2.骨料骨料是混凝土的主要骨架,它的种类和粒径对混凝土的强度、密实度等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常见的骨料种类有碎石、河砂、山砂等,其中碎石是最常用的一种。
3.砂砂是混凝土的细骨料,它的种类和粒径对混凝土的流动性、可塑性等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常见的砂种类有河砂、山砂等。
4.水水是混凝土的溶剂,它的用量和质量对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等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淡水是最适合混凝土制作的。
5.掺合料掺合料是指在混凝土中加入的一些辅助性材料,如粉煤灰、矿渣粉、膨胀剂等。
它们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
三、混凝土材料成分比例标准1.水泥用量水泥用量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环境要求来确定。
一般来说,普通硅酸盐水泥用量为混凝土总质量的10%-15%。
2.骨料用量骨料用量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骨料种类来确定。
一般来说,碎石用量为混凝土总质量的60%-70%。
3.砂用量砂用量应根据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塑性来确定。
一般来说,砂用量为混凝土总质量的20%-30%。
4.水用量水用量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环境要求来确定。
一般来说,淡水用量为混凝土总质量的20%-25%。
5.掺合料用量掺合料用量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要求来确定。
一般来说,粉煤灰用量为混凝土总质量的10%-20%。
四、注意事项1.混凝土材料成分比例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保证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
2.混凝土材料应保证质量,如水泥应符合国家标准、骨料应符合建筑用石料标准等。
混凝土的材料配合比标准

混凝土的材料配合比标准一、前言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桥梁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工程的材料。
混凝土的性能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而混凝土的材料配合比则是决定混凝土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制定具体的混凝土的材料配合比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二、材料混凝土的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砂、石子、水等。
其中,水泥是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砂和石子是填充材料,水则是混凝土的养护剂。
三、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主要包括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等。
其中,C15表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为15MPa,C20表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为20MPa,以此类推。
四、混凝土的材料配合比标准混凝土的材料配合比标准主要由水泥、砂、石子和水的比例构成。
1. C15级混凝土的材料配合比水泥:1砂:2.8石子:5.5水:0.452. C20级混凝土的材料配合比水泥:1砂:2.5石子:4.8水:0.453. C25级混凝土的材料配合比水泥:1砂:2.3石子:4.2水:0.454. C30级混凝土的材料配合比水泥:1砂:2石子:3.8水:0.455. C35级混凝土的材料配合比水泥:1砂:1.8石子:3.5水:0.456. C40级混凝土的材料配合比水泥:1砂:1.6石子:3.2水:0.457. C45级混凝土的材料配合比砂:1.4石子:2.8水:0.458. C50级混凝土的材料配合比水泥:1砂:1.2石子:2.6水:0.459. C55级混凝土的材料配合比水泥:1砂:1石子:2.4水:0.4510. C60级混凝土的材料配合比水泥:1砂:0.8水:0.45五、混凝土的材料配合比标准中的注意事项1. 上述的混凝土的材料配合比标准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还需根据实际工程条件进行调整。
2. 混凝土的材料配合比标准中的水泥品种应当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并且应当具有合格证明。
3. 砂和石子的粒径应当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且应当经过筛分试验。
混凝土配料要求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水泥、水、砂、石)之间的比例关系。
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以1立方米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用量,如水泥300千克,水180千克,砂690千克,石子1260千克;另一种是用单位质量的水泥与各种材料用量的比值及混凝土的水灰比来表示,例如前例可写成:C:S:G=1:2.3:4.2,W/C=0.6。
常用等级C20水:175kg水泥:343kg 砂:621kg 石子:1261kg配合比为:0.51:1:1.81:3.68C25水:175kg水泥:398kg 砂:566kg 石子:1261kg配合比为:0.44:1:1.42:3.17C30水:175kg水泥:461kg 砂:512kg 石子:1252kg配合比为:0.38:1:1.11:2.72普通混凝土配合比参考:水泥品种混凝土等级配比 (单位)Kng 塌落度mm 抗压强度 N/mm2水泥砂石水 7天 28天P.C32.5 C20 300 734 1236 195 35 21.0 29.01 2.45 4.12 0.65C25 320 768 1153 208 45 19.6 32.11 2.40 3.60 0.65C30 370 721 1127 207 45 29.5 35.21 1.95 3.05 0.56C35 430 642 1094 172 44 32.8 44.11 1.49 2.54 0.40C40 480 572 1111 202 50 34.6 50.71 1.19 2.31 0.42P.O 32.5 C20 295 707 1203 195 30 20.2 29.11 2.40 4.08 0.66C25 316 719 1173 192 50 22.1 32.41 2.28 3.71 0.61C30 366 665 1182 187 50 27.9 37.61 1.82 3.23 0.51C35 429 637 1184 200 60 30.***6.21 1.48 2.76 0.47C40 478 *** 1128 210 60 29.4 51.01 1.33 2.36 0.44P.O 32.5R C25 321 749 1173 193 50 26.6 39.11 2.33 3.65 0.60C30 360 725 1134 198 60 29.4 44.31 2.01 3.15 0.55C35 431 643 1096 190 50 39.0 51.31 1.49 2.54 0.44C40 480 572 1111 202 40 39.3 51.01 1.19 2.31 0.42P.O42.5(R) C30 352 676 1202 190 55 29.***5.21 1.92 3.41 0.54C35 386 643 1194 197 50 34.5 49.51 1.67 3.09 0.51C40 398 649 1155 199 55 39.5 55.31 1.63 2.90 0.50C50 496 606 1297 223 45 38.4 55.91 1.22 2.61 0.45PII 42.5R C30 348 652 1212 188 50 31.***6.01 1.87 3.48 0.54C35 380 639 1187 194 50 35.0 50.51 1.68 3.12 0.51C40 398 649 1155 199 55 39.5 55.31 1.63 2.90 0.50C45 462 618 1147 203 4***2.7 59.11 1.34 2.48 0.44C50 480 633 1115 192 25 45.7 62.81 1.32 2.32 0.40P.O 52.5R C40 392 645 1197 196 53 40.2 55.81 1.64 3.05 0.50C45 456 622 1156 19***2 43.5 59.51 1.36 2.53 0.43C50 468 626 1162 192 30 45.2 61.61 1.33 2.47 0.41此试验数据为标准实验室获得,砂采用中砂,细度模数为2.94,碎石为5~31.5mm连续粒级。
混凝土材料组成标准

混凝土材料组成标准一、引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其组成成分的标准对于混凝土的性能、质量以及使用寿命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建立一套合理的混凝土材料组成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混凝土材料的组成、标准的分类、标准的制定过程以及混凝土材料组成标准的具体内容等方面进行讨论,旨在全面详细地介绍混凝土材料组成标准的相关内容。
二、混凝土材料的组成混凝土主要由水泥、骨料、砂、水和掺合料(如粉煤灰、矿渣粉等)等组成。
其中,水泥是混凝土中最重要的材料之一,其质量对于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以及抗渗性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骨料是混凝土中占比较大的部分,通常选用的是碎石、砂子等材料。
砂子则是混凝土中的细骨料,主要用于填充骨料之间的空隙,使得混凝土更加紧密。
水是混凝土中的溶剂,其质量对于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性以及耐久性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掺合料则是指混凝土中除水泥、骨料、砂子和水之外的其他材料,如粉煤灰、矿渣粉等。
掺合料的添加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例如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减少热裂缝的产生、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等。
三、标准的分类混凝土材料组成标准按照不同的标准体系可以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
国家标准是由国家制定的,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建筑工程。
行业标准则是由具体的行业制定的,适用于该行业内的建筑工程。
地方标准则是由地方政府制定的,适用于该地方范围内的建筑工程。
此外,混凝土材料组成标准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混凝土类型进行分类,例如普通混凝土、高强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等。
四、标准的制定过程混凝土材料组成标准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的讨论和协商。
一般来说,标准制定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研究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对混凝土材料组成的相关技术参数进行研究和分析,确定标准的适用范围、标准的目的和基本要求等。
2. 制定草案:在研究阶段的基础上,制定混凝土材料组成标准的初稿。
3. 讨论阶段:将初稿交由专家组或者行业协会进行讨论和评审,并对标准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修改和完善。
混凝土的配方范文

混凝土的配方范文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砂子和石子等物质混合而成的建筑材料。
混凝土的配方要根据具体的使用要求来确定,以保证混凝土材料的强度、持久性和耐久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混凝土配方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比例。
1.水泥:水泥是混凝土中的胶凝材料,可以使混凝土颗粒之间产生化学反应,形成坚固的胶体阻力。
常用的水泥类型有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水泥、石膏水泥等。
水泥的用量一般为混凝土质量的10%至15%。
2.砂子:砂子是混凝土的一种细料,用于填充水泥和石子之间的空隙,以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
优质砂子应具有适当的粒径、坚硬度和抗压强度。
砂子的用量一般为混凝土质量的25%至30%。
3.石子:石子是混凝土的一种粗料,用于增加混凝土的力学强度和抗压能力。
石子的质量和颗粒大小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一般来说,石子的用量一般为混凝土质量的55%至60%。
4.水:水是混凝土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用于产生水泥与砂子、石子之间的化学反应,形成胶凝材料。
好的水质应不含有大量杂质和有害物质。
水的用量一般为混凝土质量的20%至25%。
5.外加剂:外加剂是为了改变混凝土的一些性能而加入的一种物质,常用的外加剂有减水剂、增稠剂、缓凝剂、早强剂、防水剂等。
外加剂的用量一般根据混凝土的具体要求来确定。
1.强度要求:根据工程要求,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选择相应的水泥和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以满足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2.施工环境:根据施工现场的条件,如温度、湿度和风速等因素,选择适当的外加剂,以控制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和流动性。
3.耐久性要求:根据工程的使用要求,如抗渗性、耐久性和冻融性等,选择适当的外加剂和材料配合比,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4.施工性要求:根据施工工艺的要求,如浇筑方式、模板拆除时间和抗裂性等,选择适当的外加剂和材料配合比,以提高混凝土的施工性能。
以上是混凝土配方设计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材料的可获得性、经济性和环境保护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配料装置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混凝土配料装置的型号、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混凝土配料装置(以下简称配料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200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6388-1986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3 型号配料机的型号表示方法如下:A U T O — P C S —4 要求4.1 外观配料机应满足混凝土配料功能的需要;连接部件应牢固,控制开关及各功能键的动作应正常; 显示器各种显示值应清晰、完整、正确。
4.2 计量性能 4.2.1 准确度等级准确度等级按JJG564,5.1的规定确定。
准确度等级应对其预期的使用做出规定,包括要称量的物料性质、安装类型、装料质量和称量速率。
产品准确度等级见表14.2.2 允差范围4.2.2.1 静态试验的最大允许误差(mpe)装料衡器应有一个仅适用于静态实验的准确度等级的参考值,对于影响因子试验的最大允许误差应按照4.4规定,乘以等级指定因子。
应是使用中检验的最大允许偏差的0.25倍。
4.2.2.2 每次装料的最大允许偏差(mpd)配料机应有一个规定的准确度等级X(x),对此每次装料与装料平均值的最大允许偏差,应为表2、表3规定的范围值乘以等级指定因子(x)。
(x)应为1×10k、2×10k、5×10k,指数k为正、负整数或零。
注1:表中的百分数是指装料质量M的百分比。
注2:计算装料平均值所需的装料数量按5.1.6的规定。
在使用中检验时,如果物料参考颗粒质量超过使用中最大允许检测偏差的0.1时,则取自表1的值应增加参考颗粒质量的1.5倍,增加参考颗粒质量修正的最大允许偏差的最大值不应超过(x)× 9%。
注:颗粒质量修正不适于表1中派生出的允差范围。
例如:影响量试验、置零等。
配料机称量精度为:水泥:准确度等级的参考值为Ref(1)、准确度等级为X(1);骨料:准确度等级的参考值为Ref(2)、准确度等级为X(2);水:准确度等级的参考值为Ref(1)、准确度等级为X(1);粉煤灰:准确度等级的参考值为Ref(1)、准确度等级为X(1);添加剂:准确度等级的参考值为Ref(1)、准确度等级为X(1)。
以上均为大于称量1/2量程范围内单独配料称量或累计配料称量。
4.2.3 最大允许设置值误差(最大允许设定误差)(mpse)对可预设装料质量的配料机,装料预设值与装料平均值之差不能超过4.2.2规定的使用中检验的最大允许偏差的0.25倍。
4.2.4 影响因子试验的最大允许误差 (mpe)在装料等于载荷时,影响因子试验期间任何静态载荷的最大允许误差应不大于4.2.2.规定的使用中检验的最大允许偏差的0.25倍。
4.2.5 分度值 (d)所有与称重单元相关的指示装置,其分度值应是相同的。
分度值可选用以1×10k、2×10k或5×10k为形式表示的质量单位,指数k为正、负整数或零。
4.3 技术要求4.3.1 操作安全性4.3.1.1 偶然失调配料机的结构应保证不发生不明显又可能干扰配料秤计量性能和正常功能的偶然故障或控制元件失调。
4.3.2 装料设定装置如果装料用标尺进行标定,它应刻有质量单位分度;如果装料用砝码进行设定,则砝码应是符合国家计量检定规程要求的砝码,或者是特别设计的具有某个标称值的质量块,且其形状应不同于砝码,并与配料机的装料衡器配成一体。
4.3.3 最后断料装置最后断料装置应明显区别于其他装置。
4.3.4 给料装置给料装置应能保证物料流量充足且稳定。
4.3.5 承载器承载器和相应的给料与卸料装置,应保证每次卸料后留下的残余物料可忽略不计。
承载器应留有放置最大秤量试验砝码或质量块的位置或设施,以便安全可靠地放置砝码或质量块。
该设施如果不是配料机的一部分,则应在其附近。
配料机在自动运行期间,应不能手动卸料。
4.3.6 置零和除皮装置配料机在自动运行中,非自动置零和除皮装置必须锁定。
当置零和除皮装置设定时,称重单元应处于稳定平衡状态。
4.3.7 安全性对禁止接触的部件和预设控制装置应具备安全措施,应配备合适的密封装置或给予封装,所有封装都应有封印措施。
对于有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设备,应有醒目的提醒标志。
4.3.8 干扰配料机应保证在受到干扰时:a) 不出现显著增差,即有干扰时称量示值与无于扰时(固有误差)示值之差不超过装料最大允许偏差的0.25倍,即不出现显著干扰误差;b) 能够检测出显著增差值,并对其做出反应。
注:在不考虑示值误差的情况下,等于或小于装料最大允许偏差的0.25倍的干扰误差是允许的。
4.3.9 功能要求4.3.9.1 开机自检程序配料机的自检程序应能随显示器指示的开始自动启动,并使操作者有足够的时间在显示窗口观察到显示器所有的有关符号指示正常或不正常。
4.3.9.2 对显著干扰误差的反应当显著干扰误差被检测到时,配料机应能自动停止工作,并及时发出报警信号、自动提供声或光信号,直至使用者采取措施或显著干扰误差消失为止。
4.3.9.3 预热时间配料机预热时间为20min。
在预热时间内,应不显示或传递称量结果,并禁止自动操作。
4.3.9.4 安全要求a)接地配料机应可靠接地。
与接地点相连接的保护导线的截面积,应按表4的规定。
表4b)绝缘电阻控制柜、秤体等安装完毕后,其各部分的绝缘电阻应用相应绝缘电压等级的绝缘测量仪器进行绝缘测量。
测得的绝缘电阻不小于500MΩ。
c)耐压对于主电路及与主电路直接连接的辅助电路,加上1500V电压、漏电流10mA一分钟不应击穿。
5 试验方法5.1 试验条件5.1.1 标准器具用于静态试验和影响因子试验的标准砝码,其误差应不大于相应被测配料机最大允许误差的1/5至1/3。
5.1.2 物料试验用的管理衡器和用于控制目的的装置a) 若标准器具是在物料试验之前立即检定的,应保证物料试验误差不大于自动秤量时物料试验的最大允许偏差和最大允许预设值误差的1/3;b) 其他情况下,为自动秤量时物料试验的最大允许偏差和最大允许预设值误差的1/5。
5.1.3 物料试验使用的物料应为该型式配料机所适用的物料。
5.1.4 物料检定的秤量与参数的选择物料检定应使用等于或接近最大装料及最小装料的载荷。
5.1.5 修正装置任何修正装置,如配料机的空中落料校准或自动置零等,试验期间应根据说明书进行操作。
如果每次装料过程修正装置都没有起作用,那么应在最小称量进行一次或多次修正装置的操作试验,以检测其运行效果。
例如该装置启动之前和之后,连续的至少三次装料。
试验应包括在最大称和最小称量之间变化后出现的首批装料,除非该配料机有一种清晰的报警功能,在改变了装料衡器的设置后清除了表明的装料数。
5.1.6 装料次数物料检定的装料平均值所需要装料的次数取决于表5中规定的预设装料质量(M)表5 装料次数5.1.7 物料检定的方法a ) 分离检定法分离检定法要求使用一台(分开的)管理衡器,以确定试验装料质量管理的约定的真值。
b ) 集成检定法这种方法是用被测的配料机来确定试验装料质量的约定真值,但必须采用下列两种装置之一: ·一种专门设计的指示装置;·有能用标准砝码确定化整误差的指示装置。
分离检定法和集成检定法的扩展不确定度不应大于被测配料机最大允许误差的1/3。
注1:集成校验方法取决于对载荷质量的确定,而4.2.2中规定的允差范围是对装料质量的。
如果正常运行下,不能保证所载荷在每个操作周期都卸料,也就是说装料不等于载荷总量,则必须采用分离校验方法。
注2:当累加衡器使用集成校方法时,试验装料的细分是不可避免的。
当计算试验装料质量的约定真值时,应考虑试验装料的细分而增大的不确定度。
5.1.8 自动运行的中断试验配料机的自动称量系统时,应在称量周期中的称量后和卸荷后,中断自动运行两次。
如果自动称量速度太快,中断运行会影响装料的准确度,则不宜进行该试验。
a ) 配料机卸料前(满载)中断配料机自动称量后,中断自动运行,待配料机稳定后,记录指示值和与之平衡的标准砝码值,然后恢复到自动运行状态;b ) 卸料后(空载)中断配料机卸料完毕且在自动运行到下一个称量周期前,中断自动操作,待配料机稳定后,记录空载指示值与之平衡的砝码值,然后恢复到自动操作状态。
5.1.9 装料质量的测定与计算a) 单次装料质量的测定单次装料质量的测定应采用5.1.7中的方法之一。
b) 预设值应记录装料衡器指示的装料预设值。
c)装料质量和平均值试验装料经过管理衡器的校验,其结果被认为是试验装料的约定真值,据此可计算出试验料的平均值,并记录之。
d) 自动称量的偏差用于确定是否满足自动称量时每次装料最大允许偏差的自动称量偏差,应是装料质量的约定真值与这一装料预设值的所有装料平均值之差。
e) 自动称量的预设值误差用于确定是否满足4.2.3规定的自动称量预设值误差,应是装料质量约定真值的平均值与装料预设值之差。
5.2 测试项目和方法5.2.1 外观检查目测,整机应符合外观要求。
5.2.2 计量性能5.2.2.1 准确度等级参考值的确定应采用影响因子影响下的静态称量试验确定准确度等级的参考值Ref(x),方法如下:a)按规定的影响因子和规定的载荷,进行静态称量试验;b)对每个载荷,确定准确度等级为X(1)的影响因子试验的最大允许误差mpe(1);c)计算每个载荷的[E c/mpe(1)] ;d)由 c)确定对所有影响银子试验的[E c/mpe(1)]之绝对值最大值[E c/mpe(1)]Max;e)由[E c/mpe(1)]最大确定Ref(x),如此,Ref(x)≥[E c/mpe(1)]Max,且Ref(x)=1×10k、2×10k或5×10k,k为正负整数或零。
然后应根据准确度等级参考值确定的来计算显著增加值。
5.2.2.2 准确度等级的确定a) 对试验装料的每个预设值,确定预设值误差(即设定误差se)和X(1)级的最大允许预设值误差mpse(1)。
然后计算试验装料每个预设值的[se/mpse(1)]。
b) 对试验装料的每个预设值,确定每次装料与平均值的最大实际偏差(md)和X(1)级每次装料与平均值的最大允许偏差mpd(1)。
然后计算试验装料每个预设值的[md/mpd(1)]。
c) 由 a)中确定[se/mpse(1)]绝对值的最大值,[se/mpse(1)]Maxd) 由 b)中确定[md/mpd(1)]绝对值的最大值,[md/mpd(1)]Maxe) 确定准确度等级X(x),使得:X(x)≥[se/mpse(1)]MaxX(x)≥[md/mpd(1)]Max且(x)=1×10k,2×10k,或5×10k,k为正、负整数或零并且X(x)≥Ref(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