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矿物学矿石中元素赋存状态全解
矿石中元素赋存状态研究

四、元素赋存状态研究的常用方法
1、矿物分离法(重砂分析法)
重矿物分析方法是一种较经典而有效的传统精确 方法,直到目前该方法仍不适为最精确的方法。
2、扫描电镜结合能谱、波谱法
该方法将会成为我院在工艺矿物学研究中首选方法 。 本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快速、能大量减少人工工作量, 能完成工艺矿物学研究的矿物种类、百分含量、粒度、 解离度等多项工作,但扫描电镜做工艺矿物研究不能完 全替代偏反光显微镜的观察和鉴定。
例如:将来我们的扫描电镜+能谱来了以后,我 们很容易在某种矿物的不同颗粒或同一颗矿物的不 同测点上测得大于5组以上主元素x和寄生元素y的 值,然后就可进行数理统计。
方法和步骤:
化学分析和物理方法,获得x和y(可能还有z元素)
大于5组以上的实测值。
用 x
x1i
公式分别计算出X和y平均值
矿物进行扫描看已知矿物中客体元素在主矿物中 分布是均一的还是很不均一的。均一的一般为类 质同象; 如果主矿物中某寄生有用有害元素在 矿物中分布是极不均匀的,则该元素多半是以细 微粒矿物包裹体形式存在。
A
B
黄铁矿的电子探针波谱砷La(A)、金La(B)成分扫描图像
激光显微光谱法:
其原理是依据主体矿物中某元素的激光特征谱 线,同时又出现另外一种寄生元素的谱线。 激光显微光谱仪可直接应用于光片、薄片、手标 本和砂状颗粒,所以它比电子探针、扫描电镜、 透线电镜对样品要求条件更宽更方便。
矿石中元素赋存状态研究
目录
前言 元素赋存状态的基本概念 元素赋存状态研究的主要内容 元素赋存状态研究的一般过程 元素赋存状态研究的常用方法
有用和有害元素赋存状态与可选性的关系

有用和有害元素赋存状态与可选性的关系矿石中有用和有害元素的赋存状态是拟订选矿试验方案的重要依据。
因此,研究元素的赋存状态是矿石物质组成特性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一项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
有用和有害元素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可分为如下三种主要形式:(1)独立矿物;(2)类质同象;(3)吸附形式。
一、独立矿物形式指有用和有害元素组成独立矿物存在于矿石中,包括以下两种情况:1.同种元素自相结合成自然元素矿物,称为单质矿物。
常见单质矿物如自然金、自然银、自然铜、自然铋等。
2.呈化合物形式存在于矿石中。
两种戎两种以上元素互相结合而成的矿物赋存于矿右中,这是金属元素赋存的主要形式,是选矿的主要对象,如铁和氧组成磁铁矿和赤铁矿;铅和硫组成方铅矿;铜、铁、硫组成黄铜矿等。
同一元素可以以一种矿物形式存在,也可以不同矿物形式存在。
这种形式存在的矿物,有时呈微小珠滴或叶片状的细小包裹体赋有于另一种成分的矿物中,如闪锌矿中的黄铜矿,磁铁矿中的钛铁矿,磁黄铁矿中的镍黄铁矿等。
元素以这种方式赋存时,对选矿工艺有直接影响,如某铜锌矿石中,部分黄铜矿呈细小珠滴状包裹体存在于闪锌矿中,要使这部分铜单体分离,就需要提高磨矿细度,但这又易造成过粉碎。
当黄铜矿包裹体的粒度小于2μm时,目前还无法选别,从而使铜的回收率降低。
3.呈胶状沉积的细分散状态存在于矿石中。
胶体是一种高度细分散的物质,带有相同的电荷,所以能以悬浮状态存在于胶体溶液中。
由于自然界的胶体溶液中总是同时存在有多种胶体物质,因此当胶体溶液产生沉淀时,在一种主要胶体物质中,总伴随有其它胶体物质,某些有益和有害组分也会随之混入,形成象褐铁矿、硬锰矿等的胶体矿物。
一部分铁、锰、磷等的矿石就是由胶体沉淀而富集的。
由于胶体带有电荷,沉淀时往往伴有吸附现象。
这种状态存在的有用成分,一般不易选别回收;以这种状态混进的有害成分,一般也不易用机械的方法排除。
但是,同一是相对的,差异才是绝对的,由于沉淀时物质分布不均匀,这样就造成矿石中相对贫或富的差别,给用机械选矿方法分选提供了一定的有利条件。
工艺矿物学6元素赋存状态

➢以微细包裹体状态存在的元素,其分布通常极不均匀, 其特点是在一点、几点或某一微小区域内非常富集。
工艺矿物学课件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
2.矿床中有害杂质的查定,利用电子探针分析也起到了良 好的作用。
工艺矿物学课件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
6.2.2 选择性溶解法
1.酸碱浸出法
选择合适的溶剂,在一定条件下,对载体矿物进行溶 解或浸出,根据矿物中有关组分的可溶性,以及待测元 素与主元素可溶性的相关性,分析判断元素在载体矿物 中的赋存状态。 分析原理
当对载体矿物进行分解时,随着矿物的不断分解,矿 物中的主元素的溶出率逐渐增加,其溶解曲线是一条平 滑连续的曲线,矿物中待测元素的溶解行为分为2种情况:
2.溶剂浸出法一般用于那些在载体矿物中含量较低、可 能以类质同象、微细包裹体或吸附状态存在的元素的 赋存状态研究。
工艺矿物学课件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
2.无机盐或有机酸浸出法
当有用元素以离子吸附形式被吸附在黏土或其他 矿物中时,可用无机盐或有机酸浸出。
常用的选择性浸出试剂有:无机盐类、有机酸类、 无机酸、碱等。
当元素呈独立矿物形式产出时,该元素构成矿物的主要和稳定 的成分,并占据矿物晶格的特定位置。
例如,在铁矿石中,铁元素主要呈磁铁矿(Fe304)的形式产出, 铁构成了磁铁矿这种矿物的主要和稳定的成分(铁在磁铁矿中的理论 含量为72.41%),而且在磁铁矿中铁元素的2种价态的离子Fe2+和 Fe3+分别占据了磁铁矿晶体结构的特定位置,1/2的三价离子占据四 面体位置,剩余的1/2三价离子和二价离子共同占据八面体位置, 构成典型的反尖晶石型晶体结构。
第七章 元素赋存状态及其研究

所以说,矿石及其产物中的元素赋存状态是工艺矿物学
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工艺矿物学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
之一,通过对元素赋存状态的研究,查明元素在矿石中 的存在形式及其分布规律,对矿物加工和冶金工艺的选 择和最优指标的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1)研究元素赋存状态的研究任务
查明有益与有害元素的存在形式;
查明元素在矿物中的分布、配分及其比值;
为有价矿物和有价元素的利用提供必要的资料;
查明元素赋存状态的类型、特征与变化;
查明矿石结构、构造、矿物共生组合的关系; 探讨元素分散富集与转移的规律性,了解元素在成矿作 用中的演化特点。
因而,查明了元素的赋存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就解决了 矿物的化学成分的问题;
21世纪高等院校管理学主干课程丛书
第9章 元素赋存状
态及其研究方法
学习要求
1.1
了解元素赋存状态的概念及其矿石 熟悉元素赋存状态的研究方法;
中元素的赋存形式;
1.2
1.3
重点掌握元素在矿石中的配分及其
计算;
1、概述
(1)研究元素赋存状态的意义
为了使得有用元素能够被充分合理利用,矿物加工和冶金 都必须掌握有用元素在原料中的存在形式,这样才能有目 的地选择分离、提取的方法和工艺流程。
END THANKS FOR YOU石中的存在方式不同,其利用价值和分离、提取 的技术指标也不相同,
因此、某一矿石的可利用性不仅仅取决于其中的有价元素
的含量,而且取决于元素的赋存状态,只有当中的有价元 素以某特定的形式产出时,才能进行有效利用,并得到有 效利用并得到合理的分离与提取指标。
而当有价元素以某些赋存形式产出时候,。在当前的技 术水平下,无经济有效地进行利用;如硅酸铁。
稀土元素在矿物中的赋存状态

稀土元素在矿物中的赋存状态稀土元素是指地壳中相对较为稀少的一类元素,包含了15个元素,即镧系元素和钇系元素。
这些元素在地球上的分布非常广泛,但是其在矿物中的赋存状态却是多样的。
本文将从矿物学的角度,描述稀土元素在不同矿物中的赋存状态。
1. 镧系元素的赋存状态:镧系元素主要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于矿物中。
其中,最常见的矿物是独居石(CeO2),它是一种重要的稀土矿石。
此外,镧系元素还可以以磷酸盐的形式出现在矿物中,如独居石矿物群中的磷灰石矿物。
2. 钇系元素的赋存状态:钇系元素在矿物中的赋存状态较为丰富,主要以氧化物、磷酸盐和硅酸盐的形式存在。
其中,最常见的是氧化物矿物独居石(Y2O3),它是一种重要的钇系矿石。
此外,钇系元素还可以以磷酸盐矿物的形式存在,如石榴石矿物群中的石榴石(YAl3(BO3)4)。
3. 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除了单独以镧系或钇系元素的形式存在外,稀土元素还可以以复合矿物的形式出现。
例如,稀土元素可以与钇、铈等元素形成复合氧化物矿物,如独居石中的铈钇铈独居石((Ce, Y, Yb)2O3)和铈钆钇独居石((Ce, Gd, Y)2O3)。
4. 稀土元素的富集矿物:稀土元素在某些特定的矿物中会得到富集。
例如,稀土元素在独居石中得到富集,形成稀土矿石。
此外,磷灰石矿物中也含有较高含量的稀土元素,因此也是稀土矿石的重要来源之一。
5. 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与地质过程的关系: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与地质过程密切相关。
例如,在地壳形成过程中,由于稀土元素的原子半径较大,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学键的能力较弱,因此稀土元素往往被富集在一些特定的矿物中。
另外,地壳中的岩浆活动也会对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产生影响。
在岩浆结晶过程中,稀土元素往往以不同的方式分配到不同的矿物中,形成稀土元素的富集或亏损。
稀土元素在矿物中的赋存状态是多样的,包括氧化物、磷酸盐、硅酸盐等形式。
这些赋存状态与地质过程密切相关,同时也与稀土元素的化学性质有关。
元素赋存状态概念及赋存形式

实例1:黑龙江省汤原县东风山金矿床产出于前寒武纪含铁建造中。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只作为铁矿床进行开采、选矿。
由于当时只片而地注重了其量的属性,认为该矿床的全铁(TFe)平均品位己达32. 56%,可开采利用。
因而投资很多,自日建设了铁矿选矿厂。
但实际上铁矿石中60%以上的铁是以硅酸铁的形式存在,致使矿石选冶试验后铁的回收率很低,大部分铁不能为工业所利用,铁矿选矿厂未能开工既被废弃,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实例2:矿床中的金在1976年既被发现,但由于对金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未搞清楚,直至1987年才开始开发利用。
根据通‘常清况,开发者认为金也赋存于硫化物中,所以选矿试验设计为浮选工艺流程,结果两次矿石可选性试验效果均不理想,金的回收率均低于50%。
后通过研究查明,该矿床的自然金主要与造岩矿物锰铝榴石和铁锰闪石密切相关,大部分自然金主要赋存在锰铝榴石和铁锰闪石中,其次才赋存于硫化物中,据此研究成果,开发者设计了氰化法为主、浮选法为辅的选矿工艺流程,经可选性试验,金的回收率达到93. 66%。
一、元素赋存状态概念二、赋存形式1.独立矿物2.类质同象3.吸附形式元素赋存状态概念:人类对矿石的利用,除个别情况外,多数是从矿石中获取某种有用元素,直接将矿物拿来使用的情况非常少。
另一方面元素在矿石中多数都不以单质形式存在。
最主要的存在方式是几种元素结合成某种矿物,或者是“寄生”在某种矿物之中。
显然,为了使有用元素充分合理的利用,就必须掌握有用元素在矿石中的存在形式。
所以查清有用元素在矿石中的存在形式,以及他们在各组成矿物中的分配比例,就成为工艺矿物学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之一。
所有这些内容,即统称之为“有用元素赋存状态”考查。
一、独立矿物能够用肉眼或仪器进行矿物学研究的颗粒( 粒径大于0.001毫米),是元素的集中状态。
元素形成独立矿物的能力与其丰度有关。
常量元素在地壳中主要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
当矿物以独立矿物形式出现时,一般应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矿石中元素赋存测定方法

矿石中元素赋存测定方法引言:矿石是地球上含有经济价值的矿物质的集合体,其中包含着各种不同的元素。
为了了解矿石中元素的赋存情况,科学家们开发了多种方法来进行测定。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矿石中元素赋存测定方法。
一、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是最常用的矿石元素赋存测定方法之一。
它通过将矿石样品与一系列特定试剂进行反应,利用反应结果来判断样品中所含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包括滴定法、重量法、比色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对矿石中的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进行准确测定。
二、光谱分析法光谱分析法是一种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发射、散射等作用来测定元素含量的方法。
常用的光谱分析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测定矿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并且具有高精度和高灵敏度的特点。
三、X射线衍射分析法X射线衍射分析法是一种通过矿石样品对入射的X射线进行衍射来测定样品中晶体结构和元素含量的方法。
通过测定衍射角度和衍射强度,可以确定矿石中各种晶体的存在情况和含量。
X射线衍射分析法可以对矿石中的主晶相和杂质晶相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四、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联用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联用技术是一种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矿石样品表面形貌,并通过能谱仪测定样品中元素含量的方法。
扫描电子显微镜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能够观察到矿石中微小尺寸的颗粒和晶体。
能谱仪则可以通过分析样品中的X射线谱图来确定元素的存在和含量。
五、同位素测定法同位素测定法是一种通过测定矿石中不同同位素的含量比例来判断元素的来源和赋存状态的方法。
同位素测定法可以通过质谱仪、放射性计数器等设备进行测定。
通过测定同位素的含量比例,可以判断矿石中元素的地质历史和地球化学过程。
结论:矿石中元素赋存的测定是矿石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化学分析法、光谱分析法、X射线衍射分析法、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联用技术和同位素测定法是常用的矿石中元素赋存测定方法。
矿石中元素赋存状态

矿石中元素赋存状态矿石中有用和有害元素的赋存状态是拟订选矿试验方案的重要依据。
因此,研究元素的赋存状态是矿石物质组成特性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一项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
有用和有害元素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可分为如下三种形式:独立矿物、类质同象、吸附形式。
1、独立矿物形式指有用和有害元素组成独立矿物存在于矿石中,包括以三两种情况:(1) 同种元素自相结合成自然元素矿物,称为单质矿物。
常见单质矿物如自然金、自然铜、自然银、自然铋等。
(2) 呈化合物形式存在矿石中。
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互相结合而成的矿物赋存于矿石中,这是金属元素赋存的主要形式,是选矿的主要对象,如铁和氧组成磁铁矿和赤铁矿;铅和硫组成方铅矿;铜、铁、硫组成的黄铜矿等。
同一种元素可以以一种矿物形式存在,也可以不同矿物形式存在。
这种形式存在的矿物,有时呈微小珠滴或叶片状的细小包裹体赋存于另一种成分的矿物中,如闪锌矿中的黄铜矿,磁铁矿中的钛铁矿,磁黄铁矿中的镍黄铁矿等。
元素以这种方式赋存时,对选矿工艺有直接影响,如某铜锌矿石中,部分黄铜矿呈细小珠滴状包裹体存在于闪锌矿中,要使这部分铜单体解离,就需要提高磨矿细度,但这又易造成过粉碎。
当黄铜矿包裹体中的粒度小于2μm 时,目前还无法选别,从而使铜的回收率降低。
(3)呈胶状沉积的细分散状态存在于矿石中。
胶体是一种高度细分散的物质,带有相同的电荷,所以能以悬浮状态存在于胶体溶液中。
由于自然界的胶体溶液中总是存有多重胶体物质,因此当胶体溶液产生沉淀时,在一种主要胶体物质中,总伴随有其它胶体物质,某些有意和有害组分也随之混入,形成象褐铁矿、硬锰矿等的胶体矿物。
一部分铁、锰、磷等的矿石就是由胶体沉淀而富集的。
由于胶体带有电荷,沉淀时往往伴有吸附现象。
这种状态存在的有用成分,一般不易选别回收;以这种状态混进的有害成分,一般也不易以机械的方式去除。
但是,同一是相对的,差异才是绝对的,由于沉淀时物质分布不均匀,这样就造成矿石中相对贫或富的差别,给机械选矿方法分选提供了一定的有利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次是以
细微包裹 体形式存 在于其他 矿物中。
6.1 元素在原料与产物中的存在形式 6.1.1 独立矿物中的微细包裹体状态
6.1 元素在原料与产物中的存在形式 6.1.2 类质同象
例如在我国某地矽卡岩中,与硅镁
石、金云母、铈磷灰石、方解石和 烧绿石共生的一种褐铈铌矿。 ∑YNbO4-∑CeNbO4
近地表石英型矿石中铁的配分表
平衡系数=100(31.95-31.93)/31.95=0.06%
6.2 元素赋存状态研究方法 广西某堆积铁矿中镓的赋存状态研究
(1)采用醋酸及碳酸铵进行淋洗,后进行浸出均未发现镓被 浸出,表明原矿中镓不是以离子或络阴离子存在。 (2)进行了氨浸试验,也未发现镓,所以也不是Ga(OH)3 A 用草酸选择溶解原矿中铁矿物的试验
6.2 元素赋存状态研究方法
(3)在出现20条X谱线的同时,少于出现20条Y谱线。 说明X元素与Y元素不是同相关系,而是以单矿物形式出现。
攀枝花钛铁矿中镁的赋存状态研究
6.2 元素赋存状态研究方法 6.2.6 数理统计法
原理——把大量的化学分析数据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综合、
6.2 元素赋存状态研究方法 广西某堆积铁矿中镓的赋存状态研究
B 用1mol/LKOH溶解原矿中黏土的试验
6.2 元素赋存状态研究方法 广西某堆积铁矿中镓的赋存状态研究
C 用浓硫酸溶解草酸溶解后的残渣以测定难溶的高岭石
通过上述手段查清了镓不呈离子吸附和Ga(OH)3胶体存在,主要以类 质同象置换铁矿物中的Fe3+和高岭石、三水铝石中的Al3+。镓在铁矿物中 占47%,在脉石矿物中占53%。
方法——酸、碱浸出法
无机盐或有机酸浸出法
6.2 元素赋存状态研究方法 6.2.2 酸、碱浸出法 定义——以类质同象或微细包裹体形式存在于载体矿物中的
有用元素,可用酸或碱浸取。如果元素呈离子吸附状态存在,用 盐或者稀酸处理就可以了。
举例——广东某钴矿,主要载体矿物是毒砂。
Chapter V
矿石中元素赋存状态
Chapter II
元素在原料与产物中的存在形式 元素赋存状态研究方法 元素的配分计算 研究实例 总结
Chapter V 矿石中元素赋存状态 元素赋存状态研究的主要内容
(1)查明有益、有害元素的存在形式。即独立 矿物、显微包裹体、类质同象、吸附状态等; (2)元素赋存状态类型、特征和变化与矿石结 构、构造、蚀变类型、矿物共生组合的关系; (3)查明元素在矿物中的分布、配分及其比值; (4)根据元素赋存状态的研究资料,拟定合理 的分选流程,预测合理的回收指标。
吸附产出的元素:简单阳离子、络阴离子或胶 体微粒。 载体:主要与黏土矿物有关
吸附态元素形成过程:
原生矿物因风化作用被磨蚀分解,在一定条件 下形成荷电的胶体质点;或原生矿物因风化作用 分解成离子或分子状态。
6.2 元素赋存状态研究方法 6.2.1 重砂法
重砂法是建立在分离矿物定量的基础上,主要适用于那些 矿物组成简单、矿物结晶粒度大、含量高、易于分离提纯 的矿物原料。其基本程序为 (1)分析原料的化学成分,查明待测元素在原料中的含量。 (2)分析原料中组成矿物的种类,并测定各组成矿物的含量。 (3)分离提纯各组分矿物的纯矿物 (4)利用纯矿物样品,分析待测元素在各矿物中的含量 (5)根据待测元素在各矿物中的含量和各矿物在原料的含量, 进行待测元素在原料中各矿物的分布与平衡计算。
整理、计算,运用所获得的有关数据,就可以对矿石中 元素赋存状态加以定性或定量判断。 (1)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相关系数法。 (2)平均值与均方差法。
元素的配分计算
元素的配分计算是分析目的元素在原料中各矿物中的 分配比例。其具体运算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某元素在原料中各矿物的配分量 Ci=WiAi
6.2 元素赋存状态研究方法 6.2.3 电渗析法(研究分散元素)
定义——对于呈吸附状态存在的元素,常采用电渗析法进
行研究。电渗析法是基于在外加直流高压电场的作用下, 将矿物中呈吸附状态的离子解析下来,并向极性相反的 电子迁移。从矿物中迁移到水中的离子浓度,与矿物中 该种元素的总量之比,称为该元素的渗析率,以η表示。 吸附态>矿物态>类质同象态及原子、分子分散状态
(1)在出现20条X谱线的同时,也同时出现20条Y谱线, 并且两种谱线的黑度值是正消长关系。 说明X元素与Y元素是同相,即Y元素是以类质同象或均匀 分散状态赋存在某矿物中。 (2)在出现20条X谱线的同时,也同时出现20条Y谱线, 但两者没有规律。 说明Y元素是以单矿物出现,并 表明每一颗被激射的矿物 中都含有Y元素。
6.2 元素赋存状态研究方法 6.2.2 选择性溶解法 定义——就是选择合适的溶剂,在一定条件下,有目的的溶
解矿石中某些组分,保留另一些组分,并通过对所处理产品分析、 鉴定、查清矿石中元素的赋存状态。该方法一般可用于其它方法 难以解决的细粒、微量、嵌布关系复杂的矿石中元素赋存状态的 研究。
例如:某地黑色锡石中ω(Ta2O5)=2.21%, ω(Nb2O5)=1.7%,经过电子探针扫描,证实锡石本身的 铌和钽含量很低,而锡石的裂隙中却发现了不少细晶石 和铌铁矿包裹体。
6.2 元素赋存状态研究方法 6.2.5 激光显微光谱法
原理——依据矿石中各种元素的特征谱线。
Chapter V 矿石中元素赋存状态 元素赋存状态考察工作的一般程序
(1)原矿的光谱分析、初查; (2)作化学定量分析,准确化验有益和有害元素的质量 (体积)分数; (3)将矿石进行简单分选,并对各分选产品进行化学分 析以查定该元素在各分选产品中分散或集中的情况。 (4)对该元素富集的分选产品进行详细研究,挑选出单 矿物作化学定量分析。 (5)运用显微镜、扫描(透射)电镜、电子探针等仪器, 查明元素的存在形式。 (6)将该元素在各矿物中的总含量与矿石品位对比,若 低于矿石品位,则说明尚有部分有益元素存在未被发现 的矿物。
它们属于连续系列无限混入。
6.1 元素在原料与产物中的存在形式 6.1.2 类质同象 寄生方式
6.1 元素在原料与产物中的存在形式 6.1.2 离子吸附
吸附形式
呈吸附形式产出的元素是指元素呈吸附状态存 在于某种矿物中。
吸附类型: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 交换吸附
元素的配分计算
(3)计算配分平衡系数 K=[(∑ Ci-A0)/A0]×100% K —配分平衡系数(一般要求在5%-10%) A0—目的元素在原料中的含量% (4)计算目的元素的集中系数 集中系数——是指在原料中呈独立矿物形式的元素占该元 素在原料中总量的百分比。 Kc=100Am/A0 Kc—元素集中系数 Am—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的元素含量。 A0—元素在原料中的含量。
6.2 元素赋存状态研究方法 6.2.2 无机盐或有机酸浸出法 定义——有用元素以离子吸附形式存在于黏土或者其他矿物
当中,一般可用无机或有机盐浸出。
举例——江西某地花岗岩风化壳中的离子吸附型重稀土,只有
一当量浓度的NH4Cl及NaCl即可浸出。
---- 江西七宝山钴铁矿铁帽中的Co加入2.5%的盐酸 羟胺溶液,测定溶液中的Co,Mn、Fe,Mn的浸出率 90%,Co的浸出率90%,Fe的浸出率5%,说明什 么问题?
如闪锌矿中的铁在电渗析中有如下反应: 电迁移 (Zn, Fe)S Zn2 (Fe2 ) S 2 , Zn2 (Fe2 ) 阴极
6.2 元素赋存状态研究方法 6.2.4 电子探针法
矿石中有益、有害元素,除表生条件下常以吸 附状态存在外,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参与矿 物的晶格架(或为主要成分,或为类质同象混 入物);一是呈微细的矿物包裹体。
Ci----目的元素在某一矿物中的配分量 %
Wi----原料中某一矿物的相对含量 % Ai----目的元素在该矿物中的含量 % (2)某元素在原料中的配分比 Pi=100Ci/∑Ci Pi----目的元素分配到矿石各矿物中的配分比 % ∑Ci--矿石各矿物中目的元素配分量之和 。
6.1 元素在原料与产物中的存在形式 6.1.1 独立矿物
具备条件首先是在一定的物理源自、化学条件 下,具有相 对的稳定。
其次具有
一定的元 素含量
6.1 元素在原料与产物中的存在形式 6.1.1 独立矿物
两种类型
一种是肉
眼或双筒 镜下可以 挑选的矿 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