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大红袍导游词Microsoft Word 文档
大红袍即兴讲解词

大红袍即兴讲解词
大家好,今天我来介绍一种非常有名的中国茶品——大红袍。
大红袍是一种产自福建武夷山的名茶,因为茶树是在岩石上生长而得名。
而且茶叶的颜色、香味、滋味都非常独特,被誉为中国茶中的“贵族茶”。
大红袍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需要经过采摘、萎凋、揉捻、发酵等多个工序。
且对于如何发挥茶叶的独特特点,制茶师们都有着自己的独门秘诀。
而且,大红袍的茶树非常古老,树龄多达300至400年之久,每年只能摘取很少的茶叶,因此价格也非常昂贵。
在中国,有些茶饮店甚至以大红袍为主打产品,每杯售价更是高达几百至上千元之多。
关于大红袍,还有许多传说故事,比如说从前一个穷人治好了一个官员的病,后来这个官员赠送了他一块大红袍的茶叶,让他变得富有。
而这段故事也成为了大红袍的来历之一。
总而言之,大红袍作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不仅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香气,也承载着许多历史和传说的故事,是值得人们品尝及珍视的一种茶叶。
谢谢大家。
南平武夷山——大红袍

南平武夷山——大红袍各位团友,很高兴能由我带大家到有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的武夷山风景区进行游览。
今天的行程就将由我为大家提供服务,希望我的服务能得到大家的满意,在此也预祝大家今天能玩得开心、愉快。
那下面就先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武夷山市。
它位于福建省的北部,是我国茶叶生产基地之一。
武夷山茶久负盛名,被誉为茶中之王的大红袍,就是我们参观的对象。
相信各位已经迫不及待地要看到传说中的茶王。
究竟是什么样的?那就随我的脚步一同去拜偈这位茶王。
各位团友请看我们眼前的这条小溪,它是武夷山景区北部最长的一条山涧,全长约7.5公里,因为从章堂岩流出,所以叫“章堂涧”。
我们已经看到了“天车架”了。
大家请往我手指的方向看去,是不是有一座空中楼阁啊!据记载这些是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起义时当地的土豪劣绅为了躲避太平军而造的,大家乍一看是不是觉得要上去比登天还难。
其实只要从山后绕山登顶,再从山顶的岩洞口顺梯而下,便可到达其中。
因为当初修建了节省时间,所用的材料均用架在洞外的那几根朽木所组的天车架运上来的,所以咯,“吃水不忘打井人”当地人便叫它“天车架”。
团友们,茶王之旅才开始呢!大家看前面那块巨岩像什么啊?对了,就像鹰嘴,所以它叫“鹰嘴岩”大家注意到了没!上面还有一棵古老刺柏,这给这头老鹰添了几分帅劲,过了石桥,我们现在所看到这一条溪水叫流香涧,它的原名叫“倒水坑”大家可别以为这里是倒水的地方。
那是因为惟有这条山涧不同至其他山涧汇入崇阳溪,反倒是先至东向西再改变方向回流,明代诗人徐火通游历至此,流连忘返,就将此涧改名为“流香涧”,大家看那边山峰上耸立着向前倾斜的巨石,像一个农夫戴着一顶斗笠,相传这块石头是飞来的,因此取名为“飞来峰”。
大家请随我来,我们终于绕过了“飞来峰”,大家看到的这座拨地擎天的山峰叫“玉柱峰”。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九龙窠”了,这里的九座山峰,犹如腾空而起的巨龙,大家看这里到处部满了丛丛蔟蔟的茶树,真是满谷春色,一派生机,不愧为“茶的王国”!在九龙窠最后一窠岩壁间,有一用石块垒成的盆景似的茶园,上面生长着六丛茶树,它就是我们今天要拜偈的茶王——大红袍。
最新的福建武夷山导游词范文(2篇)

最新的福建武夷山导游词范文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去的是武夷山风景区。
武夷山是自然文化遗产之一,它位于江西与福建西北部两省交界处,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总面积9999。
____平方公里,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和避暑胜地。
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我们从大门进去,就看到一辆辆的观光车在等候游客,坐在观光车上一路穿过郁郁葱葱的竹林,经过碧绿的溪流,蓝蓝的天空上飘着各种各样的云朵,一座座山一道道水出现在眼前。
乘坐观光车来到到武夷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高山耸立在眼前,最高处有一个宫殿,走过宫殿后面就是大红袍母树生长的地方了!大红袍母树现共有____株,周围有武警、监控保护,自从____年武夷山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成功之后,武夷山大红袍母树就被《福建省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列为重点保护对象。
大红袍母株非常珍贵,____年代在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过程中,____把四两大红袍作为珍贵礼物送给尼克松。
周恩来总理指着精美罐子中装的武夷岩茶大红袍,对尼克松总统说:总统先生,武夷大红袍是中国历代皇家贡品,一年只有八两,主席送你四两,正好是“半壁江山”呀!四两武夷大红袍茶叶,被____当作国礼赠送,拉近了中美两国首脑的距离,成就了一段大国外交的佳话。
在九曲溪我们坐上竹筏,一路上哨公一边摇着竹筏一边详细介绍九曲溪的九曲十八弯,每个弯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我们一边欣赏美景一边了解每道弯的精彩故事。
随着九曲溪的游玩也结束了武夷山的旅行,希望下次有更多的朋友参加大美武夷山之旅!最新的福建武夷山导游词范文(2)尊敬的旅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福建武夷山!我是您的导游小明,今天将为大家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旅行。
武夷山,被誉为“人间仙境”的一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素有“中国最美的山水风景”之称。
接下来,请跟随我,慢慢品味这片神奇的土地吧。
武夷山位于福建南部的武夷山市,东临福建闽江,西濒漳州、南界建阳,北临福建南平。
大红袍茶艺表演解说词开场白

大红袍茶艺表演解说词开场白大红袍茶艺表演解说词开场白范文武夷岩茶大红袍素有中国茶王之称,其制作技艺是我国文化部惟一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遗产的茶类产品,其美名早已蜚声海内外。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大红袍茶艺表演解说词,仅供参考。
大红袍茶艺表演解说词【篇一】风景秀甲的武夷山是乌龙茶的故乡。
宋代大文豪范仲淹曾写诗武夷岩茶:"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
"自古以来,武夷山人不但善于种茶、制茶,而且精于品茶。
现在由茶艺小姐为各位嘉宾表演武夷山的功夫茶茶艺,请大家静下心来,和其一起共享茶艺的温馨与愉悦。
功夫茶茶艺共有十八道程序,前九道由其操作表演,后九道请各位嘉宾和其密切配合,共同完成。
武夷山功夫茶茶艺的基本程序如下:第一道:焚香静气、活煮甘泉。
焚香静气,就是通过点燃这炷香,来营造祥和、肃穆、无比温馨的气氛。
希望这沁人心脾的幽香,能使大家心旷神怡,也但愿你的心会伴随着这悠悠袅袅的香烟,升华到高雅而神奇的境界。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是一个精通茶道的茶人,他总结泡茶的经验说:"活水还须活火烹。
"活煮甘泉,即用旺火来煮沸壶中的山泉水。
第二道:孔雀开屏、叶嘉酬宾。
孔雀开屏,是向同伴们展示自己美丽的羽毛,我们借助孔雀开屏这道程序,向嘉宾们介绍今天泡茶所用的精美的功夫茶茶具。
"叶嘉"是苏东坡对茶叶的美称。
叶嘉酬宾,就是请大家鉴赏乌龙茶的外观形状。
第三道:大彬沐淋、乌龙入宫。
大彬是明代制作紫砂壶的一代宗师,他所制作的紫砂壶被后代茶人叹为观止,视为至宝,所以后人都把名贵的紫砂壶称为大彬壶。
大彬沐淋,就是用开水浇烫茶壶,其目的是洗壶并提高壶温。
乌龙入宫,把茶叶放入壶中。
第四道:高山流水、春风拂面。
武夷茶艺讲究"高冲水,低斟茶"。
高山流水,即将开水壶提高,向紫砂壶内冲水,使壶内的茶叶随水浪翻滚,起到用开水洗茶的作用。
春风拂面,是用壶盖轻轻地刮去茶汤表面泛起的白色泡沫,使壶内的茶汤更加清澈洁净。
大红袍景区讲解词

大红袍景区讲解词亲爱的游客,您好!您现在所处的位置是武夷山之旅的大红袍景区。
在这条游览线路上,您将会看到世界奇迹大红袍和武夷山第一大佛寺天心永乐禅寺;走在崎岖的小路上,四周秀美的景色将会令您如痴如醉,留连忘返;意味隽永的摩崖石刻、绵香醇厚的茶文化和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若细细品味,画境、意境相谐趣,您将会感到情景交融,妙趣横生。
这是一条生态之旅、茶叶之旅,亦是文化之旅。
古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石刻,历代高僧在此驻足,当代游人在此忘返。
进入大红袍景区后,您会发现路边郁郁葱葱的茶树,因山形地势种植,规整而又不缺乏错落,和丹山碧水相融合,独特而又不缺乏韵味。
武夷山有“十大怪”,其中一怪就是“家家都有茶叶卖”,武夷山童叟皆通茶道,一提到茶,他们便如数家珍,大红袍茶文化旅游线路已经成为武夷山旅游的经典线路。
[岩茶介绍]“仙翁遗石灶,宛在水中央。
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
”这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当年在武夷山品珍茗时的诗句。
迷人的武夷山,四野茶香飘洒,处处香茶醉人。
来到武夷山游览的人们总想目睹九龙窠的大红袍和九曲溪畔的片片茶园。
《武夷山志》记载:“茶之产不一,崇、建、延、泉随地皆产,惟武夷为最”,武夷山脉绵延500多公里,空气清新,景色宜人。
这里海拔大都几百米,峰峦起伏,计有36峰,99岩。
山坡上茶园层层叠叠,苍翠欲滴。
溪涧两旁,一丛丛茶树给优美的武夷山披上了绿装。
俗话说,“好山好水出名茶”,武夷岩茶就是武夷山水孕育出的上等佳茗。
武夷岩茶在我国茶叶发展史上悠久而又辉煌。
武夷茶在南北朝时,就以“晚甘侯”(茶名)著称于世,唐代成为士大夫、上层贵族馈赠佳品,宋代入贡朝廷,盛极一时,茶叶成为“一家一日不可无”的寻常饮品。
至元代,朝廷就于九曲溪之四曲溪畔设置御茶园。
据史料记载:元世祖至元年间,浙江行省平章高兴路过武夷山,品过当时叫“石乳”的岩茶之后,顿觉清香甘美,纯正无比,高兴当即改变行程,雇请山人采集数斤,交人焙制后贡献朝廷,深得皇室赞赏。
福建武夷山天心景区导游词范文

福建武夷山天心景区导游词范文[导游内容]章堂涧天车架鹰嘴岩流香涧大红袍茶树天心永乐禅寺杜辖岩各位团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条小溪叫章堂涧。
章堂涧是武夷山景区北部最长的一长山涧。
它源于章节堂岩,与流香涧合流后,向东穿出霞滨峡口,汇入崇阳溪,长约7.5公里。
从霞滨峡口,沿章堂涧向西得约里许,请大家顺我手指的方向看,在雄峙如城的丹霞嶂半壁有几个互相毗连的岩洞,洞中有几幢小木楼就崖构架,或藏于洞内,或濒临崖畔,上下悬梯,左右环栏。
从下望去,俨然一幢空中楼阁。
据《崇安县志》记载:这此空中楼阁是清咸丰年间,崇安县的土豪劣绅为躲避太平军而雇人营造的。
丹霞嶂岩洞,上倚危崖,下临深渊,地势十分险要,乍看似乎无路可攀。
但只要从山后绕道火焰峰而上丹霞峰顶,尔后从山顶的岩洞口顺梯而下,便可到达其中。
看了半天,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明明是建天悬崖峭壁间的县楼,为什么又叫天车架呢?这是因为当时施工为节省时间,所用的施工材料都是从岩底直接吊上去的。
大家看到没有,县架在洞外的那几根杉木,便是当时安装天车一种起重机械的架子。
因而当地人称这一景为天车架。
从天车架向前行约数百米,大家看到的这座形似雄鹰的巨岩,称鹰嘴岩。
鹰嘴岩光秃秃的岩顶,东端向前突出,尖曲如喙。
奇特的是,钩形的鹰嘴上竟然生长着一株干虬的古老刺柏,给鹰嘴增添了几分飘逸,几许神采。
从岩顶直削而下的岩壁,缜润莹洁,白里透红,而微微拱起的岩脊,却是一片苍黑,隐隐约约地现出一条条裂纹,犹如丰满的羽翼。
从我们所处的这个角度望去,只见它兀立峰巅,翘首蓝天,势欲振翅高翔,搏击苍穹。
古人有诗道:雄鹰独立健无伦,锐喙昂头实逼真。
岂是神山压凡鸟,欲君奋击绝嚣尘。
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鹰嘴岩的神姿。
继续前行,过慧苑寺前石桥,左折入流香涧。
流香涧原名倒水坑,位于天心岩北麓。
说来十分奇怪,武夷山风景区的的所有溪泉涧水,均是自西向东,奔向峡口,汇入崇阳溪。
唯独这条山涧,自三仰峰北谷发源后,流抛势趋向西北,倒流回山,故名。
福建武夷山的导游词

福建武夷山的导游词武夷山,位于福建省南安市和武夷山市之间,是中国著名的山水甲天下之地,也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享有“世界第九大茶山”、“中国四大名茶之一”的美誉。
武夷山以其秀丽的山水、丰富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于世。
现在,我将为大家带去一个关于武夷山的亲身体验之旅。
请随我一起开始吧!首先,我们来到武夷山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那就是“武夷山大红袍”。
大红袍是武夷山茶的代表品种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顶级的红茶之一。
它的名声可以追溯到明代,传说明代皇帝曾在此喝过大红袍,并留下了诗句“大红袍岩峰壮,烟罩云霞生,武夷一朝烂漫色,元祐文景知名。
”。
大红袍茶具有鲜爽香浓、味道醇厚、汤色红艳、叶底柔软等特点,是茶叶中的极品。
在大红袍景区,我们不仅可以品尝到正宗的大红袍茶,还能欣赏到茶树的枝繁叶茂、茶园的优美风景。
让我们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的清新与宁静。
接下来,我们来到武夷山最重要的景区之一,那就是武夷宫。
武夷宫是古代文化和宗教的重要遗址,传说中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被誉为“佛教文化圣地”。
进入武夷宫的大门,我们首先会看到的是一对石狮子,它们散发着威严和庄重,象征着武夷宫的神圣与庄严。
接着,我们来到武夷宫主殿前的广场,广场上有一座巨大的千佛塔,高耸入云。
登上千佛塔,我们可以俯瞰整个武夷宫,欣赏到壮丽的山景和宫殿的建筑风格。
同时,还可以近距离观看到文殊菩萨的雕像,感受到佛教的神奇力量和宗教的庄严氛围。
这里是信仰、示威和寂静的结合地,让我们在这里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博大。
继续我们的旅程,我们来到了武夷山的另一个著名景点,“九曲溪”。
九曲溪是武夷山的美丽河流,因为河道弯曲如蛇而得名。
九曲溪水质清澈,河水经过茶园、悬崖和瀑布,美丽的景色令人叹为观止。
在这里,我们可以坐上竹筏,在清澈的溪水中缓缓而行,欣赏着两岸的奇峰异石、茶园和瀑布的美景。
舒适的竹筏上,微风拂面,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恩赐和宁静。
同时,还可以听着船夫讲述武夷山的历史和传说故事,了解到更多关于武夷山的吸引力和神秘之处。
武夷山大红袍景区讲解

武夷山大红袍景区讲解
武夷山大红袍景区位于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是武夷山风景区内最为著名的景点之一。
大红袍是武夷山特有的一种茶叶品种,因为产于武夷山大红袍景区而得名。
大红袍景区以其壮观的山水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吸引着越来
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景区内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泉眼峰、赤石峡、五老峰等。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大红袍茶树。
据传,大红袍茶树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是当地的一件宝贵文化遗产。
每年春季和秋季,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会前来品尝这种珍贵的茶叶。
在大红袍景区内,游客可以感受到浓郁的武夷山文化氛围。
景区内有许多古建筑和文化遗址,如清代的青云洞、万宁亭等,这些文化遗迹都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人们探寻武夷山文化的重要窗口。
此外,大红袍景区还是武夷山的一个重要的生态保护区,景区内保护了大量的珍稀植物和动物,如东方猕猴、金丝燕等。
游客来到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还可以了解到生态环保的重要性,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总之,武夷山大红袍景区是一个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生态保护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是一个值得一去的旅游胜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夷山大红袍
各位团友,大家好。
很高兴能由我带大家到有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的武夷山风景区进行游览。
首先我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大家如果不介意的话可以叫我小*。
今天的行程就将由我为大家提供服务,希望我的服务能得到大家的满意,在此也预祝大家今天能玩得开心、愉快。
好了,各位团友,现在我门看到的这条小溪叫“章堂涧”。
章堂涧是武夷山景区北部最长的一条山涧。
它源于章堂岩,与流香涧合流后,向东穿出霞滨峡口,汇入崇阳溪,长约7.5公里。
从霞滨峡口,沿章堂涧向西行大家边可以看到,在雄峙如城的丹霞嶂半壁有几个互相毗连的岩洞,洞中有几幢小木楼就崖构架,或藏于洞内,或濒临崖畔,上下悬梯,左右环栏。
从下望去,就像是一幢空中楼阁。
据史书记载,这些空中楼阁是清朝时崇安县的土豪劣绅为躲避太平军而雇人营造的。
丹霞嶂岩洞,上倚危崖,下临深渊,地势十分险要,乍看似乎无路可攀。
但只要从山后绕道火焰峰而上丹霞嶂顶,尔后从山顶的岩洞口顺梯而下,便可以到达其中。
看了半天,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明明是建于悬崖峭壁间的悬楼,为什么有叫天车架呢?这是因为当时施工为了节约是时间,所用的施工材料均是从岩底直接吊上去的。
大家有没有看到悬架在洞外的那几跟杉木,那是当时安装天车的架子。
因而当地人称这一景为“天车架”。
从天车架向前走,大家可以看到这座形似雄鹰的巨岩,称为鹰嘴岩。
鹰嘴岩光秃秃的岩顶,东端向前突出,在它钩形的“鹰嘴”上竟然生长着一株老刺柏,给鹰嘴增添了几分飘逸之感。
继续前行,我们就来到了流香涧。
流香涧原名倒水坑,位于天心岩的北面。
说来也奇怪,武夷山风景区内的所有溪流均是自西向东流,奔向峡口,汇入崇阳溪。
惟独这条山涧,自三仰北谷发源后,流势趋向西北,倒流回山,故名倒水坑。
一路走来,淙淙的流水声与飞花相随不舍,一缕缕淡淡的幽香,时时扑鼻而来。
明朝诗人徐火通有历此地,舍不得离去,于是就将涧改名为“流乡涧”。
出了清凉峡,便可以看到一座黑乎乎的山峰顶上耸立着一块向前倾斜的巨石,就像一农夫斜戴这一顶斗笠。
相传这块巨石是从远方飞来的,因此叫飞来峰。
绕过飞来峰,大家看到的这座拔地瑾擎天的山峰叫“玉柱峰”。
从玉柱峰前行至九龙窠。
九龙窠是一个幽奇的深邃的峡谷,九座嶙峋的山峰,犹如九条腾空而起的游龙。
峡谷里巨石错落,细泉潺流,到处布满了丛丛簇簇的茶树,满谷的春色,一派生机,不愧是“茶的国王”。
在九龙窠最后一窠岩壁间,有一用石块垒成的盆景似的茶园,上面生长着六丛茶树,它就是闻名于世的“茶中之王”大红袍茶树。
大红袍茶树之所以能够获得这个美誉,是因为他的生长环境得天独厚。
大家请看,茶树所处的峭壁上,有一条狭长的岩罅,岩顶终年有水自罅滴落。
而随水滴落的还有苔藓只类的有机物,因而这块土壤较它处润泽肥沃。
且两旁岩壁直立,日照不常,气温变化不大。
在加之平常茶农精心管理,采制加工时,一定要选技术最好的茶师来主持,使用的也是特别的器具。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自然就使大红袍的成茶具有独到的品质和卓越的药效。
经茶师评定,大红袍茶冲至九次,仍然不脱原茶之真味桂花香,而其他名茶冲到七次味就很淡了,所以它夺得了“茶中之王”的桂冠。
1998年8月18日,在第五届武夷岩茶节上拍卖大红袍茶,2 0克茶叶买价竟高达15.68万元,夺得全国茶叶拍卖之最。
关于大红袍茶树名称的来由,民间的传说很多,有的说天心庙的老方丈,用生长在九龙窠的神茶治好了一位进京赶考的书生的病。
之后书生中了状元,为感谢神茶救命之恩,回到武夷山,脱下身上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后人便给茶树取名为“大红袍”。
但更多的人认为大红袍茶树是因为早春时节,叶芽勃发,满树艳红,远望宛如一件件大红袍覆盖树冠而得名。
来武夷山的旅游者,无不想一睹大红袍茶树为快的。
从九龙窠前停车场上行里许,大家看到的这座山岩叫天心岩。
岩下这座寺庙就是武夷山现存的最大寺院永乐禅寺。
据史书记载:永乐禅寺的前身,称山心永乐庵。
“山心”指它的地理位置,因名刹座落于方圆70平方公里的武夷山景区中心,故名。
明嘉靖七年(1528年),道士韩洞虚加以重建,改名天心庙。
清康熙年间,武夷山章堂岩铁华国师的弟子果因和尚重光了这一宗教名构,改名天心永乐禅寺。
此时的“天心”之寓意又进一步得到禅理的抒发,蕴藏着禅语“天心明月”和佛教徒所向往的“极乐世界”的无穷寓意。
重建后的永乐禅寺,南北长170米,东西宽150米,占地面积约25500平方米。
步入寺内,香烟缭绕,梵音清越,恍如游仙。
永乐禅寺鼎盛于清朝之际,有僧徒百余人,在通往禅寺的山径旁,有一座弥勒岩佛雕,高19米,宽13米。
佛像岩石的巨形“佛”字,是清康熙皇帝的御笔,字高11米,宽9米,相乘得99平方米,取“九九吉利”之意。
位于天心岩东面的杜辖岩,又称杜葛岩。
明朝司丞吴中立在此结庐静修时,将“葛”改为“辖”,改名为“杜辖岩”,取其岩壁四周像城廊,仅开一窦,不容车马往来的意思。
杜辖岩四周,群峰雄峙,修篁环抱,宛如一座森林严壁垒的城堡。
但在岩内却隐匿着两个不同风貌的洞穴。
从巨石累叠的石门跨入,但见悬崖千仞,嵌空而出,覆盖着一块小小的谷底,风雨不侵。
谷地里建有一幢小楼和栽有几株桃树,一泓清澈的泉水从楼旁流过,这是下洞,名为会仙洞。
从下洞蹋石而下,可以看到岩上有石凳、
石几和石棋盘,错落在一个窘然上覆的岩穴间,这是上洞,名小有洞。
下洞平衍而幽深,上洞峻绝而轩郎,一上一下,景象迥异。
从杜辖岩上极目远望,香炉峰就像几案一样横列在脚下。
盘珠岩顶上垒着一块圆石,仿佛要向你献上一颗硕大无比的珍珠,而丈人峰上的映山红,宛如一抹绚丽的彩霞。
游到此时,大家有没有飘飘然羽化成仙的感觉呢!?
好了,想必大家的眼睛也累了,休息一下,下一站是水帘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