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词专题赏析感春涨洛清漫漫【宋】张耒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张耒作品精选精练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张耒作品精选精练

张耒作品精选精练初见嵩山张耒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时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1.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

(5分)答:2.“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精神内涵?(6分)答:答案:1.初见嵩山,作者心情惊喜而又亲切。

这种心情是铺垫出来的。

①作者奔走风尘,全靠青山开阔胸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②接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

2.①高峻的山峰在一片积云之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

②“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

夜坐张耒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3.这首诗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致?(1分)4.本诗写梧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使用了什么手法?(3分)5.古典诗词摹写梧桐抒发秋意。

通常表达怎样的情怀?举你所知的一句印证你的观点(4分)参考答案3.明月高照,夜气清冷,梧桐振叶有声。

(1分)4.写梧桐不甘凋谢,在秋风中振作精神,表达了作者面对秋天不伤感,自勉自励的情怀。

(2分)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1分)5.通常表达落寞、寂寥、孤独、凄婉的悲愁情怀,对生命凋谢的伤感。

(2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等。

(2分,一句即可)二:6.试分析一、二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4 分)7.《文心雕龙》中说:“人亲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请结合本诗对“梧桐”这一形象的描写,分析作者的情志。

古代诗歌赏析张耒《赴官寿安泛汴二首(其一)》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张耒《赴官寿安泛汴二首(其一)》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张耒赴官寿安①泛汴二首(其一)张耒西来秋兴日萧条,昨夜新霜缉缊袍。

开遍菊花残蕊尽,落余寒水旧痕高。

萧萧官树皆黄叶,处处村旗有浊醪。

老补一官西入洛,幸闻山水颇风骚。

【注】①神宗元元年(1078年),张耒赴洛阳府就任寿安县尉,途经汴河,作此诗。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秋兴萧条”给全篇定下基调,诗人抚念身世,纵目秋景,有一种萧条冷落之感。

B.次句借助诗人的活动来衬托“萧条”:昨夜新霜初降,倍增寒意,因而把旧袍密缝。

C.颔联描写泛汴所见之景:菊花开罢,残蕊凋零,河床水浅,惟余水盛时高高的旧痕。

D.颈联由实及虚,想象到达寿安后的景象,把秋兴萧条的情怀通过客观景物加以外化。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劝学》中,荀子指出:如果“锲而不舍”,就会“ ”;但如果“锲而舍之”,就会“ ”。

(2)杜牧《阿房宫赋》中“ ,”两句,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来刻画曲折的走廊和突起的屋檐。

(3)辛弃疾在《永遇乐》中,通过描写“ ,”来表达对沦陷区人民已安于异族统治的痛心。

14.D(“由实及虚,想象到达寿安后的景象”不正确。

颈联仍为眼前实景。

)15.含意:年龄老大,才西入洛阳做一介小官;幸而听说那里的山水颇富诗意。

(3分)流露出诗人对自己年龄老大仍沉沦下僚的抑郁,以及对寿安能有秀美山水供自己消磨岁月的快慰。

(3分)16.(1)金石可镂朽木不折(2)廊腰缦回檐牙高啄(3)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每空1分,有错字、添字、漏字均不得分)。

诗词鉴赏《少年游①·张耒》秋蕊香张耒

诗词鉴赏《少年游①·张耒》秋蕊香张耒

诗词鉴赏《少年游①·张耒》秋蕊香张耒宋词《少年游·张耒》翻译|原文|赏析|评点作者:未知来源:网络转载诗词鉴赏《少年游①·张耒》秋蕊香张耒含羞倚醉不成歌。

纤手掩香罗。

偎花映烛,偷传深意,酒思入横波②。

看朱成碧心迷乱③,翻脉脉、敛双蛾④。

相见时稀隔别多。

又春尽、奈愁何。

①少年游,词牌名。

②酒思,表示酒后的情怀。

横波,眼神闪烁。

③迷乱,迷惑错乱。

④双蛾,指美女的两眉。

蛾,蛾眉。

这首词是作者刚到许州时,为他所喜欢的官妓刘淑奴所写。

词的上阕写刘淑奴醉意浓浓,情意绵绵。

“含羞倚醉不成歌”。

女子本来就腼腆害羞,此时由于多饮了一些酒,就此为由,连歌子也唱不好了。

于是“纤手掩香罗”,罗帕捏在手里,身子依偎花烛旁,眼睛偷偷看着心上人,脉脉地传送着情意。

一身的娇羞之态,满腔的爱才之情。

“酒思入横波”。

眼神带着醉态,醉态体现真情。

女子本来就可人,微醉之后更是百媚顿生,怎不使人万般宠爱于一身。

词的下阕写刘淑奴醉意更浓,作者是万千感慨。

“看朱成碧心迷乱”。

女子醉意渐浓,看朱成碧,眼前的颜色都变了,简直是心乱如麻,不知如何是好。

“翻脉脉、敛双蛾”,情浓浓,意浓浓,双眉收紧娇更浓。

真是爱煞人也,痛煞人也。

“相见时稀隔别多。

又春尽、奈愁何”。

作者和刘淑奴的情深深,但却相见时少,离别时多。

时值春末,本就心中烦闷,现在又该如何打发这愁苦呢?此时此刻,作者也醉了,而“愁”却是不能与心爱的人长相厮守。

综观全词,作者用传神之笔,惟妙惟肖地描写了刘淑奴的醉态,使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

同时,作者也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使读者感到两个人之间那份温情真有点“浓得化不开”。

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天是美丽而多彩的季节,因而引无数诗人竞相讴歌。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盛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然而,春天又是易逝,因而古人感春伤春的诗句也俯首即拾。

例如黄庭坚的“春归何处?寂寞无行处,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去无人能知,除非问取黄鹂。

张耒《初见嵩山》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张耒《初见嵩山》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张耒《初见嵩山》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初见嵩山张耒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

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①赖:依赖,凭借。

②豁我怀:使我开怀、振奋;豁,舒展。

(1)诗的第二句写嵩山的出现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加以赏析。

(4分)(2)“数峰清瘦出云来”是公认的全诗最精彩的一句,特别是“清瘦”二字更是为人称道。

请简要赏析“清瘦”这两个字的妙处。

(4分)【答案】(1)衬托(铺垫)。

前两句从作者的奔走风尘,在困顿和疲惫中,全赖青山使自己的情怀得到短暂的舒展..这样,嵩山便在露面之前先给人一种亲切感。

(意思对即可)(2)此诗用“清瘦”形容嵩山,既写出了雨后青山特有的景象山峰峻峭,景象明朗,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精神气质与追求。

体现了诗人感情的外化.物我合一,可谓造语新奇。

(意思对即可)二:(1)诗题为“初见嵩山”,但作者却没有“开门见山”,而是为“山”的出场做了一系列的铺垫,直到末句才出现所见的对象“嵩山”,试结合诗歌前二句分析本诗铺垫手法的运用。

(3分)(2)古人在诗中常“借物抒怀”,本诗作者是借嵩山的什么特点来表现了自己怎样的人格操守?试结合诗歌尾句简要分析。

(3分)参考答案三:1. 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

(5分)2.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6分)1、【考点】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解析】题目为“初见嵩山”,一个“初”字可谓“题眼”,就暗含了“惊喜”与“期待”之情。

展开描写时,先写鞍马劳顿中青山对我的开解。

又写日暮时风雨天气,最后才让数峰露面,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将铺垫手法用到极致。

【答案】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

这种心情是铺垫出2来的:①作者奔走风尘,全靠青山开阔情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

《春日》张耒古诗赏析

《春日》张耒古诗赏析

《春日》张耒古诗赏析《春日》张耒古诗赏析春日张耒古诗带拼音版chūn rì春日zhāng lěi张耒rú sī jù jiǎ dìng chūn pán ,jiǔ yè jīn huáng xuě wèi gàn 。

如丝苣甲饤春盘,韭叶金黄雪未干。

lǚ fàn èr nián wú cǐ wèi ,gù yuán qiān lǐ jǐ shí hái 。

旅饭二年无此味,故园千里几时还。

yì fāng shí jiē sān zhī jiǔ ,cán suì fēng yān yī cǎn yán 。

异方时节三巵酒,残岁风烟一惨颜。

céng fèng lóng qí diǎn bāng lǐ ,suì qióng cí sì shǎo xiū xián 。

曾奉龙旗典邦礼,岁穷祠祀少休闲。

春日作者张耒简介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

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

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

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

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

苏门四学士之一。

春日作者张耒作品风格由于他自己早年穷困,颠沛流离,后又屡遭贬谪,长期任地方卑官,对社会现实张耒相关书籍体察甚深,因而对劳苦百姓的关心也颇切,如在《劳歌》一诗中对那些“筋骸长彀”、“半衲遮背”的“负重民”以怜悯;在《和晁应之悯农》一诗中对那些“夜为盗贼朝受刑”的'“南山壮儿”以同情等等,等等。

他的《少年行》、《昭陵六马》、《听客话澶渊事》等无不洋溢着一股勃郁的国主义精神,读来令人感奋不已。

古诗词赏析张来《感春十三首(其一)》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词赏析张来《感春十三首(其一)》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感春十三首(其一)张来春郊草木明,秀色如可揽。

雨余尘埃少,信马不知远。

黄乱高柳轻,绿铺新麦短。

南山逼人来,涨洛清漫漫。

人家寒食近,桃李暖将绽。

年丰妇子乐,日出牛羊散。

携酒莫辞贫,东风花欲烂。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信马”一句,统领下文诗人所见盎然春景,表现诗人轻松自在的心情。

B.“逼”用字精炼,生动刻画南山高耸、迫近行人的动态美,有锤炼之功。

C.本诗展现一幅农家生活素描,或全面铺开,或个别细描,层次错落分明。

D.“莫辞贫”表现农民乐观积极的精神状态,虽然不宽裕,但仍热爱生活。

15.苏轼曾评价张耒的诗作“气韵雄拔,疏通秀明”(《曲洧旧闻》卷五引),本诗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请从语言和情感角度分析。

(6分)【分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中内容和情感及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理解与分析。

整体把握诗歌大意,结合选项的解释分析作答。

(2)本题考查对诗歌风格特点的分析。

根据相关的诗句和表达情感的方式思考作答。

【解答】(1)C.“本诗展现一幅农家生活素描”错误。

结合“草木”“高柳”“新麦”“桃李”等可知,本诗以客观景物描写为主,自然景物占主要位置。

更像一幅自然景物描写。

故选:C。

(2)首先要理解苏轼评价之语的意思。

苏轼称赞张耒之诗“气韵雄拔,疏通秀明”,张耒诗以平易流丽明快见长,不拘于言语新奇,很少使用硬语及生僻的典故,汪洋冲淡,有一唱三叹之音。

语言上,诗歌在描写郊野景色的时候,以“明”“秀”来形容草木,以“黄乱”“高”来形容柳,以“绿”“短”形容新麦,以“初涨”形容“清洛”,以“将绽”形容“桃李”,语言平易,意思明了,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凸显春季郊野景色的秀美。

情感上,诗人以“信马”呈现任马行走而不加约束的自由之态;以富有特点的景物展现早春的清新优美,如明秀的草木,如黄乱的高柳,如铺地的新麦,如即将绽放的桃李;以“妇子乐”“牛羊散”来展现农家生活的丰足,这些情感流露自然而畅达,可以说是气韵流畅。

残雪暗随冰笋滴全诗释义

残雪暗随冰笋滴全诗释义

残雪暗随冰笋滴全诗释义
“残雪暗随冰笋滴”出自宋代张耒的《早春》。

全诗原文为:“辉辉暖日弄游丝,风软晴云缓缓飞。

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

可怜鬓发蹉跎老,每惜梅花取次稀。

何事都城轻薄子,锦鞍驰马到春晖。


这句诗“残雪暗随冰笋滴”的意思是,残雪随着冰凌消融化作水滴。

这里的“暗随”和“冰笋滴”描绘了初春时节,冰雪开始融化,春天悄然来临的情景。

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微妙变化,也寄托了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期待。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赞美和感慨,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和对梅花凋零的惋惜。

诗中的“新春偷向柳梢归”一句,以“偷”字巧妙地表现了春天的到来是如此的悄无声息,而“柳梢归”则暗示了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早春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希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珍视。

2023年《南歌子》诗词鉴赏

2023年《南歌子》诗词鉴赏

2023年《南歌子》诗词鉴赏2023年《南歌子》诗词鉴赏1柳色遮楼暗,桐花落砌香。

画堂开处远风凉,高卷水精帘额,衬斜阳。

岸柳拖烟绿,庭花照日红。

数声蜀魄入帘栊,惊断碧窗残梦,画屏空。

锦荐红鸂鶒,罗衣绣凤凰。

绮疏飘雪北风狂,帘幕尽垂无事,郁金香。

【作者】张泌(生卒年不详),字于澄,常州(今江苏常州)人。

起初担任过句容(今江苏句容)尉,南唐后主任为监察御史,历任考功员外郎、中书舍人。

南唐亡国后,随后主李煜投降北宋,升迁为郎中,故基本上属于南唐词人。

传说后主李煜死后,张泌每年寒食日都要去后主坟上祭奠,哭得颇为伤心。

由此可见,他对李后主的感情是很深的。

【注释】砌:台阶。

水精:即水晶,光亮透明的物体。

水精帘:透明精致的珠帘。

【赏析】春天又到江南,杨柳遮楼,落花飘香。

画堂春风,景色撩人。

而眼前珠帘高卷,斜阳夕照,更使人情思绵绵,无法排遣。

这首小词,通篇写景,委婉含蓄地透露了人物的感情。

正所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写明丽之韶光。

“帘额斜阳”尤推佳句。

柳暗花明,春色恼人耳。

许昂霄《词综偶评》:此初日芙蓉,非镂金错彩也。

2023年《南歌子》诗词鉴赏2《南歌子·天上星河转》(宋代:李清照)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

旧时天气旧时衣。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译文天空中银河不断转动、星移斗转,人世间的帘幕却一动不动的低低下垂。

枕席变凉,泪水更多的流淌,一片湿滋滋。

和衣而睡,醒来脱去绸缎外衣,随即问道:“夜已到何时?”这件穿了多年的罗衣,用青绿色的丝线绣成的莲蓬已经变小;用金线绣制的荷叶颜色减退、变得单薄而稀疏。

每逢秋凉,还总是还上这件罗衣。

唯独人的心情不像从前舒畅适时。

注释①南歌子:又名《断肠声》等。

一说张衡《南都赋》的“坐南歌兮起郑舞”,当系此调名之________。

而李清照此词之立意,则与又名《肠断声》相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