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
心理语言学论文范文

心理语言学论文范文心理语言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是一门研究语言活动中的心理过程的学科,涉及人类个体如何掌握和运用语言系统,如何在实际交往中使语言系统发挥作用等内容。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心理语言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心理语言学论文篇一《心理语言学与英语教学》摘要:本文通过探讨语言的基本特性,指出了目前英语语言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所存在的片面性。
并结合心理语言学在言语产生、语言习得和语言理解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探讨目前英语语言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期能在英语教学方法上的研究有所突破。
关键词:心理语言学英语教学语言习得一、心理语言学简介心理语言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是一门研究语言活动中的心理过程的学科,涉及人类个体如何掌握和运用语言系统,如何在实际交往中使语言系统发挥作用,以及为了掌握和运用这个系统应具有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
言语产生、语言习得和语言理解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三大课题。
言语产生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研究:言语产生模型的数据来源、言语产生中的语言单位、言语产生过程中的言语失误、言语产生模型;语言习得的研究主要包括:语言发展的研究方法、言语感知的发展、儿童语言词汇、句子的学习及理解、语言的交际用途、儿童语言习得理论;语言理解方面就是研究人们如何理解语言。
二、语言的特性Carroll(1955)将语言定义为:“a structured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ounds and sequences of sounds which is used,or can be used,i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by an aggregation of human beings,and which rather exhaustitively catalogs the things,events,and processes in the humanenvironment.”从中我们可归结出语言的三个特性:结构化(structured)、工具性(used i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社会现象(catalogs the things,events and processes)。
心理语言学

语言理解
“语言理解”是心理语言学集中讨论的话题,其研究包括:(1)言语感知;(2)词汇提取;(3)句子加工;(4) 语篇理解。简而言之,就是研究人们是如何理解语言的。
首先,“言语感知”牵涉到“言语感知的研究手段”、“言语感知的条件”、“言语信号的产生和语音的声 学特征”、“元音和辅音的听辨”、“连续性的语音听辨”、“书面语言的感知”和“言语感知模型”共7个方面 的研究。语言感知的研究手段最早是用达得立(H.Dudley,1939)发明的“声音记录仪”(vocoder)记录和分析语 言的输出信息的。后来,制造“声音记录仪”的原理又促使“声音摄谱仪”(soundspectrogram)的出现和发展。 这是按照声音频率的分布,专门用来分析语言信号的“二战”期间的生成物。到了20世纪60、70年代,受声学语 音学和发音语音学的影响,又出现了“电子肌动记录仪”(electromyography)和“电子记波 仪”(electrokymography),分别用来记录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电压变化和说话时口、鼻腔的气流变化。当然, 最新的研究手段当属“摄影摄像技术”(cineradiography),人们用该技术记录发音的动态变化。在语言感知条 件的研究方面,“语境”是影响言语感知最为重要的条件。语言信号产生方面的研究,大都与“声学特征”、 “元音和辅音的听辨”相关。这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研究,是一项以英语语言为研究对象的“音素”听辨研究。语 言感知研究的另一个领域是“书面语言理解”的研究。这牵涉到“视觉感应”、“字母辨认”、“词意确定”以 及“信息记忆”和“信息组织”等方面的探索。当然,语言感知研究最为重要的领域当属“言语感知模型”的研 究。
研究方法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在很多地方借鉴了心理学的心理测量(psychometrics)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测量知 识、能力、态度和个性的倾向。心理语言学对其所研究的对象,如语言的习得、学习和使用的心理过程所提出的 种种理论都必须经过系统的自然观察(naturalobservation)或实验方法(experimentalmethods)的验证,才能 判明其是否有效。
《外语教学心理学》教学大纲[精品文档]
![《外语教学心理学》教学大纲[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3f2694f5da38376baf1fae7a.png)
《外语教学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外语教学心理学试用专业:英语专业本科英文课程名称: Psychology in Foreign Languages Teaching 课程编号总学时数:32 学分数:2理论教学时数:32 实践教学时数:0执笔者:编写(修订)日期:一、课程的性质《外语教学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学校情景下外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既要探讨学生如何学习外语,又要研究外语教师如何传授外语。
它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一方面,它有自己的核心概念和范畴群;另一方面,它也要综合应用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心理学科的研究成果,分析和研究外语教育领域的心理学现象,总结心理规律。
二、教学的对象作为一门专业课,外语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英语教育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
这些学生已经完成了英语精读、泛读、听力、口语等课程的学习,对普通心理学专业有了初步的认识,一般具备了接受外语教育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三、教学的目的外语教育心理学的教学目的,是要使学生掌握有关外语教育与学习的本质、过程、影响因素的基本理论,对不同类型的学习有较深入的理解;形成运用教育心理学方法指导研究学校外语教育,指导学生外语学习的能力。
四、课程体系与教学安排本课程围绕心理语言学和外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展开,可大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二、三章是第一部分,这是心理学、心理语言学和学习理论的基础部分,包括心理学与外语教学、学习理论的发展和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
第四到八章是第二部分。
主要内容是外语教学中涉及到的心理语言学理论,`包括掌握外语的心理分析、外语的感知、外语的理解、外语的表达和语言材料的记忆。
第三部分包括第九到十三章,主要内容是外语教学过程中不同课型具体涉及到的心理分析,如:外语词汇教学的心理分析、外语语音、语法教学的心理分析、外语口语教学的心理分析、外语阅读教学的心理分析和外语写的教学的心理分析等。
心理学与语言学概述

02
心理学在语言学中的应用
语言障碍的心理分析
语言障碍的心理分析
语言障碍是指个体在语言理解和表达方面遇到的困难, 心理分析可以帮助理解这些障碍的成因,如心理创伤、 认知障碍等。
心理治疗方法
针对语言障碍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暴露 疗法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克服语言障碍,提高语 言表达能力。
语言与人格心理学
人格特质与语言
01
探讨不同人格特质的人如何使用语言,以及语言使用如何反映
人格特质。
语言与自我概念
02
研究语言如何塑造和反映个体的自我概念,以及自我概念如何
影响语言使用。
语言与人际关系
03
研究语言在建立、维持和改变人际关系中的作用,以及人际关
系如何影响语言使用。
心理学与语言学的交叉研究
心理学与语言学概述
目录
• 心理学与语言学的关系 • 心理学在语言学中的应用 • 语言学在心理学中的应用 • 心理学与语言学的交叉研究领域 • 心理学与语言学的未来发展 Nhomakorabea01
心理学与语言学的关系
心理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心理过程的学科,它探 01 讨语言理解和产生过程中大脑和心理机制的作用。
心理语言学研究语言的感知、记忆、组织和检索 02 等心理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影响语言的使用
和理解。
心理语言学还研究语言障碍和语言习得的心理过 03 程,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受到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影
响。
社会心理学与语言学
01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行为和个体在社会环境中 的心理过程的学科。
02 社会心理学与语言学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社会语言 学领域,它研究语言在社会环境中的使用、变化 和发展,以及语言对社会的影响。
心理语言学

▪ 自冯特以后,出现了一大批对大脑和语言之间的 关系发生了深厚兴趣的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和人 类学家。
▪ 早在20世纪初,人类学家勃斯(Franz Boas,1858~1942)就预言,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研 究很可能会促使一门新的学科的建立。受冯特的 影响,勃斯把研究的重心从人类行为转移到文化 现象的心理学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心理学描述板等 的研究方面。到了1938年,他出版了《原始人的 心质》(The Mind of Primitive Man),为20世纪 30年代末、40年代初“心理的语言 学”(psychological linguistics)、“心理语言 学”(psycholinguisties)和“语言心理 学”(linguistic psychology)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 继华生之后,斯金纳又在华生的研究基础之上提 出了“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理论。1957年,斯 金纳出版的《言语行为》(Verbal Behavior)一书 对言语行为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尽管斯金纳的 《言语行为》后来受到了乔姆斯基的批判,但行 为主义的“刺激—反射”和“可操作性条件反射” 等的心理学理论不但影响着心理学和语言学的研 究,而且也为后来发展起来的心理语言学的研究 提供了部分的理论根据。
因此,心理语言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言语 的产生、言语的理解以及儿童的语言获得问题。
▪ 心理语言学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与心理学 和语言学研究既有重叠和交叉,又有其独到研究 领域的新学科,是一门综合语言学和心理学研究, 重点探索人类心智本质和结构的科学。
▪ 心理语言学的诞生,基本上可归源于心理学之父 ——结构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的研究。1879年,冯特在莱比 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开始并 从事心理物理学的实验工作。1874年,他出版了 《生理心理学原理》(Principles of Physiological Psychology)一书,探究了人类的 心质结构和意识。在冯特晚年的探索中,他很重 视语言问题的研究,发表过很多与语言心理学相 关的文章和著作。无论是后来的格式塔心理学还 是现在的心理语言学,其研究均不同程度地受到 了冯特研究的影响。
外语教学心理学朱纯

第一章心理学与外语教学第一节心理学在外语教学领域的影响及其演变:一、早期的机械主义与联想主义(1)机械主义 & 翻译法a.机械主义的主要观点:一切语言源自一种语言,各种语言的语法,词汇所表达的概念是相同的,只存在发音和书写形式上的不同。
→b.外语教学的翻译法:以机械对比和对译为主的教学法–例子:哑巴英语(2)联想主义 & 直接法a.联想主义有关观点:ⅰ.一切知识始于感觉,较高水平的复杂概念,则由感觉并通过联想过程获得。
ⅱ.语言心理中起主要作用的不是思维而是感觉,⋯⋯最强有力的感觉又是由音响表象所引起的—冯特。
→b.外语教学的直接法:ⅰ. 仿照幼儿学习母语的过程设计外语教学过程:以模仿为主,无需先有理论,直接联系,口语为基础;强调培养语感,强调直觉。
--例子:少儿英语学习节目,课堂话剧表演,图片展示,外国文化物品展示等。
ⅱ.直接法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帕默:1.意识到教学理论中心理学规律的重要性,很重视学习者年龄、个性、动机、知识背景和过去学习语言的经验等诸多方面;2.坚信学习语言最适宜的是导致形成―自动化‖习惯和不自觉地使用语言的学习过程。
斯威特:1.学习语言的心理学基础就是联想规律。
2. 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形成联想的过程。
当我们学习自己的语言时,我们建立词、句和思想、行动、事件的联想。
3.语法的功能是⋯⋯总结我们用以理解和说我们自己的语言及所学外语的联想。
4.强调重复和记忆的必要性。
二、巴甫洛夫学说( 1)巴甫洛夫学说 & 自觉对比法a.巴甫洛夫学说主要理论:形成条件反射建立暂时联系,两个信号系统,强化,动力定型,兴奋与抑制过程相互诱导理论等→b.自觉对比法(依靠本族语原则):认为新的第二信号系统(外语)只有在旧的第二系统(母语)基础上才能同第一信号系统相联系。
因此,主张进行语言对比以充分利用―正迁移‖,预防―负迁移‖。
(2)*自觉实践法理论基础:别里亚耶夫的理论—主张从自觉学外语到直觉掌握外语。
心理语言学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心理语言学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摘要:心理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和心理过程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其中之一就是教育。
本文将探讨心理语言学在教育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学习和教学的影响。
引言: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言则是教育中最基本的工具。
心理语言学的出现为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通过研究语言与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心理语言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学习和教学的本质,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一、语言对学习的影响语言是人类思维和认知的重要表达方式,它直接影响着学习过程。
心理语言学研究发现,语言的结构和使用方式会影响学习者的信息加工和记忆过程。
例如,使用清晰简洁的语言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而复杂晦涩的语言则可能导致学习困难。
二、语言对教学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使用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
心理语言学研究表明,教师使用积极、鼓励性的语言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促进他们的积极参与和学习效果。
相反,负面的语言使用可能导致学生情绪低落,降低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三、语言对教育环境的影响教育环境中的语言氛围也对学习和教学产生重要影响。
心理语言学研究发现,积极、支持性的语言环境可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相反,消极、批评性的语言环境则可能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和学习压力,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心理语言学在教育中的应用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为教育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心理语言学的原理和技巧,改善自己的语言使用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概念,避免使用复杂晦涩的词汇;教师还可以运用鼓励性语言,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动力。
结论:心理语言学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为我们深入理解语言与学习、教学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通过改善语言使用方式和创造积极的语言环境,我们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效果,促进教育的发展。
因此,教育者应该重视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教学中,以提高教育质量。
叶蜚声语言学纲要全册复习知识点笔记(重点)

导言一、语言学的对象和学科性质(一)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语言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1.语言现象语言现象是人类社会普遍具有的现象,它是最早纳入人类研究视野的现象之一.(1)人类对于世界上的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理性认识以及相关的许多抽象观念,是在各个古典文明形成的时期出现的.有关语言的理性思考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2)中国先秦时期的思想家、古希腊的哲学家、古代印度的思想家等,都提出了对语言的一般看法,并且对后人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是对语言的最早的理性认识.2.语言学的发展过程(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在各个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古代文化典籍的传承成为文化发展延续的重要途径.这些政治、哲学、宗教、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著作要得到学习和继承,都需要语言方面的分析和解释.这样,在许多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地区都出现了语文学研究,这是语言的系统研究的开始.中国、印度和希腊-罗马在传统语文学的研究上都取得了辉煌成就,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2)语言学三大发源地的成就①中国传统语言研究a.先秦时期已经出现大量的文化典籍,它们所使用的古代书面语体被后人学习继承,称作文言文.直至 20世纪初,正式的书面语一直使用这种文言文的形式.b.中国传统的语言研究主要是围绕解读文言文典籍的需要进行的,主要是分析汉字的形体,探求它的古代读音和意义,形成了统称"小学"的文字、音韵、训诂之学,也就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②古代印度语言研究a.在印度,文化经典主要是宗教典籍,所用的语言是古代的梵语.最初这些经典是靠口耳相传,后来由文字记载下来.b.古代印度的语言研究主要是对这些宗教经典的解读.古代印度的学者在对语言一般性质的认识以及具体的语音和语法研究等方面都有卓越建树,对世界其他地区的语言研究也产生了深远影响.③西欧语言研究a.古希腊有丰富的文化典籍,语文学非常发达,已经有了系统的语法研究成果. b.罗马人继承了古希腊的语言研究传统,形成了拉丁语的语法研究体系.c.西欧各国有一千多年时间在正式的场合都使用古典拉丁语,语言研究主要围绕拉丁语进行,语法、修辞、逻辑成为学校传授的主课,编出了种种语法、词典和读本,逐渐形成了传统的西方语言学.(二)语言学的学科性质1.语文学时期的语言研究不是独立的学科语文学时期的语言研究首先关注的是反映在古代书面文献中的古代思想观念、政治制度等等.语文学时期语言研究的直接目的是解读古典文献,而不是自觉地探索语言自身的规律.因此,语文学时期的语言研究还不是独立的学科.2.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到 19 世纪,语言自身独有的发展规律被广泛地认识到,形成了历史比较语言学,这标志着语言学不再是其他学科的附庸,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3.语言学作为一门现代科学的形成20 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存在于语言社团中每个人头脑中的共同的语言形式结构是语言学研究的真正对象.这为形成系统的现代语言学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语言学从此成为一门现代科学.【名师点拨】对于这一部分内容,考生需从整体上认识语言学的历史发展脉络与性质特征. 4.语言需要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研究语言系统大致可以分为语音、语法、语汇等几个子系统.(1)共时语言学的研究角度:描写语言每个子系统在某一个特定时期的共时状态和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关联.(2)历时语言学的研究角度:研究语言每个子系统在不同时期所发生的变化及其变化中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关联.(3)语言研究可以具体地研究某一个语言,也可以通过多语言的比较探求所有人类语言的语音、语法、语汇在共时结构上的共性,探求所有人类语言在历史发展中的共同规律.5.理论语言学及其任务(1)理论语言学,也称普通语言学,是关于语言的一般规律的理论研究.(2)理论语言学的任务是综合各种语言的研究成果,归纳成语言的一般规律.(3)理论语言学目前只是综合了一部分语言的研究成果,还有待于不断补充和修正.6.语言与人类自身以及社会环境存在着密切关联(1)语言学也探究语言系统与人、社会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2)20 世纪下半叶出现了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新的语言学分支,以及关于语言功能、的研究,语言认知基础的研究,逻辑和语义的关系的研究等.7.语言学是一项基础研究语言学是关于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最基本现象的研究之一,语言学与数学、逻辑学、物理学、生命科学等基础学科一样,是一项基础研究.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一)语言研究的最根本问题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在整个语言交际过程中, 语言学关心的核心是编码和解码的过程,它涉及对语言结构本体的研究,包含形式和内容.可以说,语言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是语言研究的最根本问题.(二)语言学研究的多学科性要真正把语言交际的过程认识清楚,需要各门学科的配合和协作.很多学科都从自己关心的角度来研究语言.这些学科研究的目的不完全在于语言自身,但这些研究对于全面认识和把握语言的各个侧面和各种特性是必需的, 有益于语言本体研究的深入.(三)语言研究和其他人文学科的密切关系1.在语言学成为独立学科前,语言研究就是哲学、逻辑学、文学或文献学的一部分,可见语言研究的成果对于这些学科的重要性,而这些领域曾是语言学最初产生的土壤,直接影响了最初语言研究的视角.2.当语言学成为独立学科后,这些传统的人文学科和语言学之间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人类学等人文社会学科也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四)语言学和各时代的自然科学思潮的密切相关性1.19 世纪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在语言观念和研究方法上都与生物学的进化论关系密切.2.20 世纪初的语言结构思想与科学的整体论思想息息相关.3.20 世纪下半叶,语言学和信息科学、认知科学、数理逻辑等学科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密切关联,这些学科在研究取向、理论方法和阐释方式上都直接影响了语言学研究,这些学科的发展也亟待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为其提供必要条件.(五)语言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联系的桥梁1.从语言现象的特征和语言学的发展历史看,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语言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联系的桥梁.2.语言学在揭示语言的根本性质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借鉴融合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不断开拓新的研究视角,提供新的具有创造性的理论,在加深认识语言现象的同时,也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理论方法的参照.三、语言学的应用价值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语言学在继承传统文化和文字教学中的价值1.在历史上,语言研究曾为解读古代经典,继承传统文化提供了基本保证.2.语言文字教学是传统语言研究的重要应用领域.语言教学需要建立在对语言的理性认识之上,是语言研究成果最直接的应用.3.在文化交流中,不同语言之间的口语和书面语的翻译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语言研究成果为其提供帮助.(二)语言学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语言学和其他学科间的密切关联体现出语言学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不仅在逻辑学、心理学等人文学科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神经生理学、信息科学等自然学科中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促使形成了许多交叉学科,如社会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等. 2.有些学科本身就是应用学科,具有直接的应用价值,如病理语言学.(三)语言学研究成果为国家政府制定有关语言的政策法规提供参考和依据1.有关语言的一些政策法规成为国家政府规划政策的一部分,比如民族共同语的确定和规范,文字的规范等.2.国家语文政策的制定需要顺应语言自然的规律,语言学研究的成果为这些政策的正确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3.在民族语文政策的制定、普通话的推广等工作中都需要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这也是语言学重要的社会需求.第 1 章语言的功能一、语言的社会功能(一)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1.信息传递功能语言的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这一功能体现在语言上就是内容的表达. 2.语言之外的其他信息传递形式(1)面部表情、手势、躯体姿态等非语言的形式,独自传递的信息有限,多半是辅助语言来传递信息;(2)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3)旗语之类则是建立在语言或文字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 由此可知,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二)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1.语言的社会功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可称为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互动包括两个方面:(1)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图;(2)这些又对受话者施加了影响,得到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从而达到某种实际效果. 2.语言是说话者和听话者间交际互动的工具.二、语言的思维功能(一)语言和思维的关系1.思维功能是语言功能的另一重要方面语言是社会现象,是社会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心理现象,是人类思维的工具. 2.无论是思维的形式、思维的过程还是思维的生理机制都和语言密切相关(1)从思维的形式上看语言是思维活动的动因和载体,是思维成果的贮存所.逻辑学把概念、判断和推理看作思维的基本形式.这些思维的基本形式都要依靠语言.概念表达要依托词语,判断和推理要在话语中实现.即使使用像数学符号那样的表达形式,也是以语言为基础的.(2)从思维的过程上看思维是知识的认知、获取和运用的过程,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客观的现实通过认知转化为主观化的信息必须有一套符号.人类使用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符号是语言,语言符号帮助人达成对外界的认知,储存认知的成果, 并且发展人的认知能力.(3)从思维的生理机制上看大脑中有专门控制语言功能的区域,和人的抽象思维能力密切相关.目前新兴的认知神经语言学就是综合了语言学、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生理学的成果,是专门探求语言、思维和大脑神经网络之间关系的一门交叉学科.(二)语言思维功能的生理基础1.大脑的左右分工人的大脑有左右两个半球,中间有"脑桥"(神经纤维)连接,使两个半球互相沟通.左半球管右半身的动作,右半球管左半身的动作.此外,大脑左半球控制着语言功能以及相关的计数、分类、推理等功能,掌管抽象的、概括的思维,而右半球则在艺术感知、面貌识别、立体图形识别、整体把握力与内在想象力等方面起着主要作用.2.大脑的其他具体功能分区人类大脑有躯体运动区、躯体感觉区、视区和听区,它们对称地存在于大脑的两个半球中.此外,大脑有人类特有的语言功能区:(1)说话中枢说话中枢,也称布洛卡区,在大脑左半球前部.这一区域受到损伤就会得失语症,丧失说话能力,但基本能听懂别人的话.(2)书写中枢书写中枢在大脑左半球前部,靠近布洛卡区.这一区域受伤的人,其他运动能力尚好,但失去写字、绘画等精细动作的能力,称作失写症.(3)视觉性语言中枢视觉性语言中枢在大脑左半球的后部,具有阅读理解功能.这一区域受损的人在视觉上并无障碍,但无法理解文字的意思,称作失读症.(4)听觉性语言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在大脑左半球的后部,靠近视觉语言中枢.这一区域受损的人可以听到别人说话,但不能理解,同时自己表达也有问题,称为感觉性失语症.(三)儿童语言习得与思维的发展1.学话的过程实际上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过程(1)词汇的掌握和词汇量的发展方面.词汇的掌握既是语言掌握的重要方面,也是衡量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指标.(2)语法掌握方面.语法的掌握分为三个阶段:独词句,双词句和实词句,进而掌握表示语言单位之间关系的虚词.这表明孩子在学习语言的道路上逐步摆脱事物具体形象的影响而愈来愈注意语言本身.2.儿童语言习得必须具备的条件(1)先天生理基础.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大脑的结构和功能.(2)外界的社会条件.只有生活在正常的语言环境中,大脑的这种语言潜能才能得到开发.(3)儿童语言能力的开发还有时间的限制.最迟到十二三岁,如果在此之前没有机会学习语言,那么此后就不能像正常人那样自如地运用语言了.(四)关于聋哑人的语言和思维聋哑人也是能够思维的,原因有:1.聋哑人有健全的大脑和发音器官聋哑人和常人一样,生活在人类社会中,有健全的大脑和发音器官.他们主要是因为耳聋听不见别人说话, 才学不会语言.一旦恢复或获得了听觉,聋哑人也就可以逐渐学会说话.2.可以通过别的感觉器官传递信息大脑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司令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由它统一指挥,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聋哑人不能利用听觉符号传递信息表达思想,但可以通过别的感觉器官得到补偿.(五)思维能力的普遍性和思维方式的特殊性1.思维能力的普遍性思维是大脑的功能.人类大脑的生理构造都是一样的,没有民族性,因而大脑的功能--思维能力也没有民族性,全人类都一样.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密切相关的,人类思维能力的普遍性与语言能力的普遍性是一致的. 语言的普遍性质也是语言的最根本的性质.2.思维方式的特殊性世界上有几千种语言,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中使用,这些不同的语言既有共同性也有明显的差异性.思维的过程伴随着语言的运用,语言的差异会导致思维方式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语言中的词汇反映出该语言社团对现实世界的概念分类.不同的语言反映出不同民族的语言社团对现实世界的概念分类有很大不同.(2)思维方式的差异更多地体现在不同语言在表达思想时语法方面的不同特点.第 2 章语言是符号系统一、语言的符号性质(一)语言和说话1.语言的有限性和无限性说话的行为和说出的话都属于语言现象,语言现象是无穷尽的.但无限的句子中包含着有限的东西:不同的句子中所包含的词是有限的.同一个词可以和不同的词组合,构成不同的句子.更重要的是,组织这些材料的规则是极其有限的.语言学所研究的"语言",正是指由有限的材料和有限的规则组成的系统,而不是指具体的话语. 2.语言和说话的区别说出来的一句一句的话和说话时所用的词与规则是两回事.(1)说话的行为和说出的话语总是具体的,在发音、词语选择、句子形式的运用等方面都有个人的特点. 而每个人说话或听话时使用的材料和规则却是具有一般性的,是社会每个成员共有的.(2)语言是能够生成话语的符号系统,而具体说出来的话语则是人们运用语言系统所产生的结果.(3)每个人说话都是自由的,但说话时选择什么材料,遵循什么规则是不自由的,必须服从社会的习惯. 所以,语言又是社会的规约,对每个语言使用者都具有强制性.【名师点拨】考生须准确掌握语言和说话的关系,结合实例识记语言和说话内容.说话和语言的区分是历年考研真题中的常考知识点.(二)语言与符号1.符号的含义符号是指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标记,包含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形式是人们的感官可以感知的,而这些可以感知的形式都具有专门的意义,因此这些形式就具有了符号的功能.(1)符号的形式和意义是不可分离的,二者的结合才构成符号,没有无意义的符号形式.(2)符号的形式和意义都是一般性的.(3)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本质上的、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2.语言符号的性质(1)语言符号的第一性的形式是人类发出的声音,用声音作为语言符号形式的物质载体,有其自然属性的优势.(2)语言符号的意义是对它所指代的一类心理现实的概括.这首先涉及心理现实与客观现实的关系,其次涉及语言符号意义的概括性.①客观现实是四维时空中外在于人的所有存在:当下和历史上所有的人物、事物、现象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心理现实则是客观现实经过人的认知贮存在人的大脑中的各种知识信息.②符号的意义是认识活动的成果,代表一个一般的概念.所以,语言符号的意义是一般的、概括的东西.这一般的、概括的东西既能指任何具体的个体,也能指概括程度不同的类.二、语言符号的系统性(一)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不同的语言用什么样的语音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各不相同;(2)同一个语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语音形式和意义的联系也是会变化的;(3)就单个的语言符号而言,其形式和意义的关联,在很大程度受制于它所从属的符号系统,取决于它在系统中的位置.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范畴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和符号系统的其他形式和意义相关联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强调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也是强调语言符号的系统性.2.语言符号的线条性语言符号的线条性是指语言符号在使用中是以符号序列的形式出现,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语言符号的线条性有以下作用:(1)语言符号的线条性使人们要表达的复杂的意义都要通过符号序列的形式体现.在语言使用中,不仅要了解单个符号的音义关系,还要了解符号序列中符号之间的关系以及单个符号和符号序列整体的关系,这样才能达到完整意义的表达或理解的目的.(2)结构关系的不同是由符号的线性排序不同来表达的,语言结构规则就隐含在这些线性序列中.所以, 线条性是语言符号系统分析的基础.(二)语言符号的层级体系1.语言符号的层级体系语言符号系统是一种分层装置,这种装置靠组合和替换来运转. 2.语言的分层情况语言装置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分层和不同层面上分为大大小小不同的单位. (1)单位大小的不同.句子是由若干单个符号构成的.符号之间的结构关系常常是小的符号先构成了更大些的结构单位,大的结构单位还可以构成更大的单位,如此类推,最后构成句子.(2)语言系统分为音系和语法两个层面.在这两个层面上都有最小单位和小单位组成大单位的多级组织结构,这是语言系统最重要的特点,即语言系统的两层性.3.语言系统两层性的特点语言系统两层性的一大特点是形式层的最小单位一定大大少于符号层的最小单位.(三)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语言系统中每个符号都处在既可以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这样两种关系当中. 1.组合关系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形成高一级结构.处于高一级结构中的各个符号,称为结构的成分.结构中各个成分的关系称为组合关系.也就是说,组合关系是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按线性次序根据构造规律组合起来形成的关系, 即符号与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成分一旦组织为结构,就不再仅仅是个体,还增加了彼此之间的组合关系,增加了属于结构整体的意义.例如,"红"和"花"可组合成"红花"和"花红".顺序不同,组合起来的关系就不同, 意义也不一样.2.聚合关系聚合关系是指在一定的组合结构中,如果一些语言单位在某一环节上可以相互替换而不改变结构关系,那么这些符号在结构中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合成群,它们之间的关系称作聚合关系.例如,在"红花" 这个符号结构中,能出现在"红"这个位置上的有"白、黄、蓝……",能出现在"花"这个位置上的有"光、线、脸蛋……",这两组词各自构成一个聚合.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不但语言符号(词、语素)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而且构成符号的音位和意义也都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名师点拨】语言的符号性质和基本特征是本章中的重点,也是常考点.考生须熟记符号的基本构成和属性, 理解符号系统性,重点掌握语言系统的层级装置以及组合聚合两种关系在语言运用中的地位.这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可适当结合例证透彻理解.三、语言符号系统是人类特有的(一)人类语言符号和其他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人类语言符号和其他动物的交际方式如叫喊、舞蹈等,有本质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任意性任意性是符号最重要的特征.动物"语言"中一定程度的任意性都局限于一个题目,是僵硬的,不能与人类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同日而语.没有任意性或任意性程度很低,都说明其符号性很弱.2.单位的明晰性人类说出来的话是有界限清晰的单位的.而动物的"语言",其表现无论是借助声音还是形体,总体上都是不可分的,是以囫囵一团的叫喊或舞蹈动作来表示某一固定的意思,分析不出单位,也谈不上单位的组装.3.结构的二层性人类语言是一种两层的结构装置:音系层和符号层.符号层又分若干个级,它以语素为最小单位,经过排列组合构成符号的序列:词、句子.这个分层装置依次以少数有规则地组成多数,几十个音位排列组合成几千个语素的语音外壳,使意义具有人们可以感知的形式;几千个语素排列组合成几万以至几十万个词,乃至无数的句子. 相反,动物的"语言"不能分解成单位,谈不上有结构,更不用说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
第一节心理语言学的发展
一、心理语言学的产生
语言学和心理学发展的交叉学科。
蒂德曼(1787)尝试记录儿童的语言发展。
过去,多局限在儿童语言习得。
近几十年,开始考察言语行为。
奥斯古德、赛比奥克《心理语言学:理论与研究问题概述》(1954):
宏观语言学
微观语言学
语音学心理声学
输入—》接受-中介-发送—》信息—》接受-中介-发送—》输出
心理语言学
社会科学
传播
二、心理语言学的重大进展
(一)转换生成语法
乔姆斯基《句法结构》(1957),以笛卡
尔的唯理主义为哲学基础。
语言能力、语言运用;
表层结构、深层结构;
He saw Tom.
Tom was seen by him.
解释,描写
有限的规则,无限的可能。
应该研究语言能力和深层结构怎样通过转换规则变为表层结构。
短语规则生成深层结构:
Tom like apples
转换规则实现表层结构:
Do-insertion: Tom does like apples Aux Move: Does Tom like apples?
理论不断发展,变化。
Government and Binding
Moveα
Conditions and principles
(二)各种学科的新汇合
皮亚杰:儿童的心理、智力和语言发展,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维戈茨基:内部言语。
欧洲,将乔姆斯基和米勒的学说结合起来。
第二节心理语言学的重要成果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
心理语言学主要关心:理解、表达和习得语言的心理过程。
一、语言和言语
索绪尔的划分:langue和 parole
语言:交际工具,社会现象,不取决于个人。
言语:交际过程,个人行为,由个人完成。
听说读写。
没有个人现象,也没有社会现象;个人现象体现社会现象;个人为社会所制约。
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二、语言的结构
音素:语音的最小单位。
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如like light lied life live lice line lime,可以区分不同的意义,故这些辅音为不同音素(音位)。
重音:
present(礼物,呈现)
black `board
`blackboard
声调:妈麻马马
hashi, 低高:桥;高低:筷子;
低高降:端
音节:比音素更容易察觉,包含一个响音峰。
table为两个音节。
territory四个音节。
词素:最小的有意义的单位。
Worker有两个语素work和–er。
自由语素可独立成词,如work;粘着语素不能独立成词,必须附着在其他语素上,如er。
词:构成句子或话语的最小单位,表示一个概念。
至少有一个自由语素。
work, worker, workers, coworker 都是词。
词类:实词,实际意义:名动形副,
虚词,语法关系:介连代冠叹。
短语(词组):词组成的、具有一定句子功能(主谓宾等)的词的组合。
to work
副句(小句clause):有主语和谓语,充当主句或者从句(逗号,连接词),或者
并列分句(连接词、逗号、分号等)。
We come here every day.
We come here every day although we do not eat.
句子:有主语和谓语,表达完整思想,停顿较长(句号、问号、感叹号等)。
语序:I saw Tom. Tom saw me.
虚词:I will go there. 你来啦。
重音:He was my friend in college.
语调:You saw Tom?
屈折:He works here.
重叠:你看看。
异根:He is a teacher, but I am a student.
附加:He goes when I go.
复合句:由两个或更多副句构成。
句子的两个层次:
表层:语音、词、短语、副句,线形排列;他在这儿。
深层:并列、主从、补充关系,两维或三维结构。
他在这儿
NP V Pron
| \ /
NP VP
\ /
S
老男人和女人
老[男人和女人]
[老男人]和[女人]
话语discourse;话语,个人的一次言语活动。
三、语言的功能
交际的三个要素:说话者,听话者,信息系统。
三个功能:传递信息,影响对方,组织语篇
三个功能:叙事功能,表态功能,社会功能
叙事:下雨了。
(报告事实)
表态:下雨了。
(真讨厌!)
社会:下雨了。
(今天天气……哈哈哈)韩礼德的三个功能:
构思(传递信息),人际(社会),话语(适合语境)
奥斯汀的5个功能:言语行为
1、判断
2、影响对方
3、承诺我要回来。
4、表情
5、态度
四、语言和思维
符茨堡学派:思想先于语言,以语言外衣体现出来。
行为主义:言语是外显的语言习惯(大声的思维),思维是内隐的语言习惯(无声的自语)。
沃尔夫:语言是相对独立的能力,决定思维的结构。
词汇:阿拉伯语很多词表示骆驼,爱斯基摩语很多词表示雪。
颜色词。
红茶black tea。
红糖brown sugar Blizzard, slush, snow, flakes
维戈茨基:内部言语,思想与外部表述之间的一个中间环节。
布鲁诺:语言是一种特有的认知系统,在思维中起重要作用。
皮亚杰:语言是符号系统的一种,认知
活动的一个特殊方面。
语言和认知平行发展。
总的说,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是能动的、双向的,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又有各自的相对独立性。
抽象思维必须以词语为工具。
五、语言的运用
语言的理解、产生;
(一)言语的理解
1、词:具有语音外壳和意义内容。
人们感知的是词,而不是音素。
worker
2、句子:结构,从表层(通过语音、词义),结合结构知识,获得深层意义。
句法类型策略:结构,虚词(介连代),词缀,实词;
语义类型策略:指称、状态、事件;消除歧义,利用语境。
3、话语
经过分析、综合,获得整个话语的意义。
句子的了解依靠话语。
你今天送了没有?
(二)言语的产生
1、计划:
话语:安排信息的顺序;
句子:命题内容,主题结构;主语谓语;
新旧信息;
词语:根据情况选择恰当的词语;
2、言语计划的执行
初始意向——内部言语(述谓结构)—
—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发音用发音器官将句子说出来。
使用恰当
的音素、重音、语调。
六、第一语言的习得
(一)幼儿语言的初步
大量接触语言;语言与智力同步发展;理解语言先于产生语言。
(二)幼儿语言的发展
词汇、语音同时学习。
1、单独词句
一岁左右,“妈妈”(妈妈抱我;妈妈的衣服,等)
学习概念,词语的发音。
2、电文阶段(两三个词)
两岁左右,
姐姐,街街,
主谓:妈妈来。
动宾:拿我。
喝奶。
偏正:妈妈衣服。
毛毛车。
表示各种功能:请求、警告、拒绝、提问、回答、通知等。
3、词素转换阶段
英语的屈折变化形式;
汉语:句子结构较完整;助词;介词给、把;复杂的补语结构,等。
七、第二语言的学习
(一)特点:
1、有计划;
2、语言材料,教材;
3、注意语法规则;
4、虚构的语言环境;
5、作业,辅助手段;
(二)各种外语教学法
1、语法翻译法
2、自然法
3、直接法
4、听说法
5、认知代码法
6、沉默法
7、现场学习法
8、暗示法
9、理解为主法
10、表演法(角色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