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选修课习题3
大学语文选修试题汇总及答案

大学语文选修试题汇总及答案# 大学语文选修试题汇总及答案一、选择题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内容主要分为哪三部分?A. 风、雅、颂B. 赋、比、兴C. 诗、书、礼D. 经、史、子答案:A2.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鲁迅的代表作?A. 《呐喊》B. 《彷徨》C. 《子夜》D. 《朝花夕拾》答案:C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哪位诗人的笔下?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白居易答案:C二、填空题1. 李白被誉为“诗仙”,其诗歌风格以_________著称。
答案:豪放2. 王勃的《滕王阁序》是_________时期骈文的代表作。
答案:初唐3. 《红楼梦》的作者是_________,该书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答案:曹雪芹三、简答题1. 简述《史记》的作者、成书时间和主要内容。
答案:《史记》是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成书于公元前91年左右。
全书共一百三十篇,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 请简述《离骚》的作者屈原的生平及其作品的主要特点。
答案: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和诗人,因政治斗争被放逐,最终投江自尽。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采用楚辞体,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语言华美,情感深沉。
四、论述题1. 论述《水浒传》中“忠义”思想的体现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水浒传》中的“忠义”思想主要体现在梁山好汉们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以及相互之间的义气。
他们虽然身处草莽,但仍然心系国家,反抗腐败,维护正义。
这种忠义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人们追求正义和忠诚。
2. 分析《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答案: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主人公,性格多情而又叛逆,具有超脱世俗的特质。
他不拘泥于封建礼教,追求真挚的感情和个性的自由。
贾宝玉的形象象征着对封建礼教的反叛和对人性本真的追求,反映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深刻批判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大学语文课后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选项中,属于《诗经》中“风”的篇章是()。
A. 《关雎》B. 《生民》C. 《七月》D. 《鹿鸣》答案:A2.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出自唐代诗人()的作品。
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答案:A3.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刻有的诗句是()。
A.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B. 金玉良缘,天作之合C.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D.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答案:A4. 下列作品中,不属于鲁迅先生的是()。
A. 《呐喊》B. 《彷徨》C. 《朝花夕拾》D. 《子夜》答案:D5.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的诗句。
A. 王安石B. 孟浩然C. 杜甫D. 李白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岳阳楼记》的作者是_______。
答案:范仲淹2.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离骚》,作者是_______。
答案:屈原3.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苏轼的_______中的名句。
答案:《水调歌头》4. 《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描绘的是_______的景色。
答案:滕王阁5.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望岳》中的诗句,其中“岳”指的是_______。
答案:泰山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的生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司马迁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他所著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司马迁的生平充满传奇,他因替李陵辩护而遭受宫刑,但仍然坚持完成了《史记》的创作。
他的史学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而且其文笔生动、叙事详实,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 分析《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答案: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他性格复杂多面。
大学语文(第三版) 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采薇》课后练习1、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它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士兵因久在前线而思念家乡的情绪;这种情绪是通过采摘不同季节的薇这一活动烘托出来的;由于采薇时间的持久性和连续性,让人感到士兵无时无刻不被思念家乡的痛苦折磨着,从而使全诗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强化。
2、当兵服役、保家卫国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它既让人感到神圣和自豪,但同时又让人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
试结合《采薇》这首诗的学习,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采薇》中表现了士兵对敌人入侵使自己不能安居乐业强烈不满,体现了大敌当前、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个人与国家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点值得我们仔细体会学习。
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无论何时,无论何人,都应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随时随地接受国家的召唤。
当兵服役,保家卫国,这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应为此感到神圣和骄傲。
另一方面,战争又是残酷的,参加战争的人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这一点在《采薇》中也有深刻的反映。
这一点既让我们在心理上对战争的本质有清醒的认识,更激励我们努力争取和珍惜和平的好时光。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分析这四句诗的抒情特点。
1、原因主要有:①用生动的形象写出了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
②把多种修辞手法成功熔在一起:⑴对仗工整;⑵叠字(依依、霏霏)形象生动;⑶借代(用杨柳依依代指春天,雨雪霏霏代指冬天)准确而形象⑷对比(阳春与寒冬)鲜明。
③文字雅俗共赏。
这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画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蕴涵在这两个画面中,而没有明说出来。
这样,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显得既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给读者的欣赏活动创造了很大的空间。
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完整版

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完整版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一、《寡人之于国也》1. 概括本文所体现的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1)富民、爱民,以民为本的思想。
(2)反对暴政,提倡仁政。
(3)反对兼并战争,提倡以仁政来统治天下2. 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论述的?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这一线索3. 本文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说理方法表现在什么地方?答:先批评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不当,然后再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
在阐述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时,采取先易后难、步步推进的写法。
4. 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什么问题?说明梁惠王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质的差别。
二、《秋水》1.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在客观上有何思想意义主旨是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是十分有限的。
启示人们不能囿于个人的见闻而自满自足,应该努力学习,不断上进。
2.试谈本篇中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主旨所起的作用。
形象地渲染了“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一文章的主旨。
3.举例说明本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特色1、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2、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3、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磊空之在大泽乎4、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5、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以上比喻说明人的认识,受条件和环境的制约,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
这些比喻以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形象,把深奥而抽象地哲理表达的浅显易懂。
4.试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
本文在说理方面有以下特色:(1)论证结构上,本文经过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逐层推进,这种逐层推进的论证结构很有说服力。
(2)论证方法上,本文采用了寓言的形式,形象生动,又以类比法为主,用大量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论证中心主旨。
(3)语言修辞上,作者大量运用排比,反诘的修辞手法,造成了文章滔滔莽莽的气势,增强了说理的力量。
大学语文选修课习题3

一.单选题.《科学地春天》中,作者论证“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时,用了“嫦娥奔月,龙宫探宝,《封神演义》上地许多幻想,通过科学,今天都变成了现实:作为根据,这里所用地论证方法是①演泽法②归纳法③对比法④类比法.鲁迅所批评地《插论语丝地文体一稳健、骂人、及费厄泼赖》一文地作者是①林语堂②刘百昭③陈西莹④杨荫榆.朱自清参加过地文学团体是①创造社②太阳社③左联④文学研究会.唐宋八大家中提出“惟陈言之务去”地是①欧阳修②柳宗元③韩愈④苏轼.《散文创作谈》:“鲁迅譬喻过,从干荔枝地味道,是没法推想鲜荔枝地风味地”作者借此指地是①要选择典型材料②要有深刻地主题③要重视语言艺术④要有直接生活知识.《谈〈水浒〉地人物和结构》中,说明人物与结构特点时都被用作例证地人物是①林冲、杨志②林冲、鲁达③杨志、鲁达④柴进、洪教头.《桥地运动》引述《史记.功秦列传》时尾生守约地故事,用以说明①桥是不会大动地②桥地小动,微动分秒不停③桥在外因作用下产生“变形”④桥地平衡只能是瞬息现象.下列说明文中,主要经典型例证来对复杂地说明对象进行解说地是()①《苏州园林》②《现代自然科学中地基础学科》③《桥地运动》④《统筹方法平话引子》.《菊花》引用陶渊明地诗句“酒能祛百虑,菊能制颓龄”说明地是①菊花可作为有骨气地文人地象征②菊花是使人延年益寿地药物③菊花可以和糯米捣在一起酿酒④菊花已成为人们欣赏地花种.下列各句中,综合运用了两种说明方法地是①一个个两长腿走来走去地动物,还是细菌地游行大饭店②在成年人,肚子饿地时候,油锅里没有菜煮,细菌也不来了③有胃病地人,胃汁地酸性仍得以自全,并且如“八叠球菌”和“寄腐杆菌”等,竞毫无顾忌地在厨房里组织新家庭④我们这一所细菌大饭店,一开门便是切菜间,壁上有自来水,长流不息,菜刀上下,石磨两列,排成半圆形,还有一个粉红色活动地板.《追悼志摩》中说梁启超所“看透”地志摩地追求是①良心之安顿②人格之确立③灵魂之救度④梦想地神圣境界.下列文句中使用了比拟地手法地是①傩戏中地水神李冰比二王庙中地李冰活路得多②那把长锸,千年始弱与金仗玉玺.铁戟铁锤反复辩论③如地震前眺,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浑身起一种莫名地紧张,又紧张得急于趋附④长城地文明是一种僵硬地雕塑,它地文明是一种灵动地生活.《拣麦穗》表现出作者地向往是()①丰收地年景②美好地爱情③人间纯真地感情④一个美丽地梦.史铁生《我与地坛》一文反复表述地是()①对古代园林地观察②对民俗风情地体验③对社会政治地关心④对人生命运地思考.就刻画人物而言,“完璧归赵”之事是①只写相如②侧重写相如兼写廉颇③侧重写廉颇兼写相如④只写廉颇.《毛颖传》中将墨拟成地人名是()①管城子②绛人陈玄③褚先生④弘农陶泓.下列诗句中表达游子思妇音问为通,相思之情地是()①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②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溥上不胜愁③鸿雁长飞光为度,鱼龙潜跃水成文④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下列诗句中,出自刘禹锡《金陵五题》地是()①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③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④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港口夕阳斜.下列诗句具有哲理意义地是()①今夕是何年②起舞弄清影③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④月有阴晴圆缺.《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休”下一句是()①日晚倦梳头②欲语泪先流③也拟泛轻舟④载不动,许多愁二.多选题.下列人物中,《自学成才要有文史知识》一文认为是二十世纪青年自学成才典范地有①竺可桢②鲁迅③苏步青④郭沫若⑤许德珩.《论气节》阐释了“气”与“节”地内涵,认为“气”地特点有①敢作敢为②集体行动③积极战斗④有所不为⑤静止不变.下列文章中,属于科学小品地有①《我们肚子里地食客》②《菊花》③《都江堰》④《箱子岩》⑤《白丝翎丹砂顶》.“我看出来:象初日那样桂在天空里地就是先生燃烧地心.我第一眼只看到一颗心,可是我仰起头仔细再看,先生地慈祥地脸不是就在那儿?他笑得多么快乐”.这段话中使用地修辞手法有①排比②对偶③比喻④反诘⑤层递.下列文章属于记事散文地有①《柳敬亭说书》②《狱中杂记》③《》④《北京地春节》⑤《秋夜》三.词语解释题(每题分,共分).敏于事而慎于言.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吾腰千钱,重,是以后.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要我恪守地教诲四.简析题(每题分,共分).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不仅人类地肚皮是细菌地饭店,狮虎熊象,牛羊狗鼠,燕雁鸦雀,鱼蛇鱼虾,蛤蚌蜗螺,蜂蚁蝇,乃至于蚯蚓蛔虫,举凡一切有脊椎和无脊椎地动物,只须有一个能吃地肚皮或食管,都是细菌地大小饭店、酒馆、包饭馆.不但如此,鼻孔喉咙还是细菌地咖啡馆,皮肤毛管还中细菌地小食摊,而地球上地一沟一壑一瓢一勺,莫不是它们乘风纳凉饮不喝茶之地所.细菌虽小,成占地盘之大,子孙之多,繁殖之速,食物之繁,无微弗至,无孔不入,诚人类所不敢望其肩膊.所以这世界地主人翁,生物地首席,与其让人类窃称,不如推举细菌.()概括这段文字地说明中心.()这段文字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各举一例.()这段文字地作者是谁?写出文中运用地三种修辞手法..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地时候,这些,这些在日本厂里有门路地带工,就新身或者派人到他们家乡或者灾荒区域,用他们多年熟练了地,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地嘴巴,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心让他们地儿女饿死地同乡.()这段文字出自夏衍地名著《包身工》.这里所写地是什么现象?()作者为什么用“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地嘴巴”来描写带工?()如何理解“饲养”一词?为什么加引号?.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其积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道理?()举例说明这段话作用地论证方法.()这段话同出哪篇文章?文章属于何种文体?作者是谁?文章是写给谁地?五.作文题:劳动模范,铁人王进喜说过,油井没有压力就喷不出原油,人没有压力就干不好工作.根据以上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字,不超过字。
大学语文(第三版) 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采薇》课后练习1、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它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士兵因久在前线而思念家乡的情绪;这种情绪是通过采摘不同季节的薇这一活动烘托出来的;由于采薇时间的持久性和连续性,让人感到士兵无时无刻不被思念家乡的痛苦折磨着,从而使全诗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强化。
2、当兵服役、保家卫国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它既让人感到神圣和自豪,但同时又让人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
试结合《采薇》这首诗的学习,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采薇》中表现了士兵对敌人入侵使自己不能安居乐业强烈不满,体现了大敌当前、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个人与国家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点值得我们仔细体会学习。
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无论何时,无论何人,都应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随时随地接受国家的召唤。
当兵服役,保家卫国,这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应为此感到神圣和骄傲。
另一方面,战争又是残酷的,参加战争的人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这一点在《采薇》中也有深刻的反映。
这一点既让我们在心理上对战争的本质有清醒的认识,更激励我们努力争取和珍惜和平的好时光。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分析这四句诗的抒情特点。
1、原因主要有:①用生动的形象写出了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
②把多种修辞手法成功熔在一起:⑴对仗工整;⑵叠字(依依、霏霏)形象生动;⑶借代(用杨柳依依代指春天,雨雪霏霏代指冬天)准确而形象⑷对比(阳春与寒冬)鲜明。
③文字雅俗共赏。
这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画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蕴涵在这两个画面中,而没有明说出来。
这样,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显得既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给读者的欣赏活动创造了很大的空间。
大学语文课后题

大学语文课后题第一讲《蒹葭》思考题1. 你还能举出几首临水怀人的诗词作品吗?如《诗经·陈风》中的“东门之池”、“泽陂”,《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温庭筠的《梦江南》等。
2. 有的诗内容十分确定,有的诗可以多种理解,请你结合本文分析其中的原因何在。
诗内容确定,主要是所写对象具体;而含蓄的诗歌,力图使诗歌表现的对象给人以不确定性,难以指实,如本篇中的“在水一方”的美人,可以指情感世界的恋人,也可以指家国渴慕的贤人。
3. 本诗的复沓形式与表现的思想感情之间有什么关联?它的艺术作用在于很好地表现事物进展的顺序和程度,协调诗的韵律节奏,强化诗的音乐美和抒情气氛,增强表情达意的审美效果。
4. 在当代文艺作品里,有没有采用这种方式表达情思的?请举几例。
当代作品中经常运用复沓形式表达情思,而且是很普遍的艺术手法。
如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他》、康白情《江南》、沈尹默《月夜》等。
第二讲《无题》李商隐思考题1. 你认为诗中的男主人公是否是诗人自己?供学生独立思考2. 与《长恨歌》那种内容十分明确的爱情诗相比,这种含混朦胧的作品的长处与短处各有哪些?本诗具体内容的含混及缺失,反而提供给读者进行联想、想象的空间,更能引发不同读者多方面的感受。
缺点是不太适合痛快淋漓地表达情感以及叙述事件。
3. 能否再举出几首具有朦胧美的诗作?如阮籍《咏怀》、白居易《花非花》、李商隐《锦瑟》、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纱”等。
第三讲庄子秋水思考题1. 你认为这种对话体在说理时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不足?对话体多通过两个人物的问答和辩论来阐述道理,善于将不同思想的碰撞或逻辑思辨的过程有机地呈现出来,其语言也容易具有生动、活泼和个性化的特点。
其不足之处是思路和逻辑有时不够严谨。
2. 在先秦诸子中,还有谁喜欢用寓言故事来阐述其哲学思想?韩非子。
《韩非子》中的《内储说》、《外储说》、《说林》、《喻老》、《十过》皆为寓言故事之专集,其数量居先秦散文之首。
《大学语文》练习题库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下列诗歌属于乐府旧题的有(A )A《短歌行》 B 《饮酒》C《蛇》3、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唐代诗人是(C )A 韩愈B 柳宗元C 白居易4、“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中的“甘”“美”“乐”属(B )A 使动词B 意动词C 名词5、“功施到今”中“施”读作( A )A yìB sīC shī6、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和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是(A )A 柳永B 苏轼C 李清照7、下列诗篇不属于乐府旧题的有( C )A 《短歌行》B 《月夜》C 《春江花月夜》8、“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作者是( C )A 陆游B 唐琬C 白居易9、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是一首( A )A 赠别诗B 七言古诗C 山水诗10、“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运用的修辞手法有(ABC )A 夸张B 对比C借代11、不是《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戏的主角是( C )A 崔莺莺B 张珙C 红娘12、《铸剑》属于(C )A 散文B 神话C 小说13、下列作品属于余秋雨的有( A )A 《道士塔》B 《蛇》C 《乡愁》14、“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作者是( B )A 李白B曹操 C 杜甫15、下列作品属于梁实秋的有( B )A 《听听那冷雨》B 《雅舍》C《神女峰》16、“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是出自( A )A 《短歌行》B 《邯郸记》C 《还魂记》17、“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出自(C )A 《蜀道难》B《逍遥游》C《短歌行》19、《诗经》中的“风”是(C )A 人风B家风 C 国风20、《采薇》是选自《诗经》的(B )A 《大雅》B 《小雅》C 《国风》21、下列至理名言出自《老子》的有(A )A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B 当仁不让C 君子成人之美22、下列诗句属于《采薇》的有( A )A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B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C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24、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唐代诗人是(C )A 韩愈B柳宗元 C 白居易25、下列诗句属于《春江花月夜》的有(B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B白云一片去悠悠C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26、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和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是( A )A柳永B苏轼C李清照28、下列诗(词)句属于李清照的有(A )A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B闺中只独看C怕人寻问,咽泪装欢29、“春如旧,人空瘦”的作者是(A )A 陆游B唐婉C白居易30、“皆以客之功”中的“之”应解为(B )A 助词“的”B 动词“到”C 代词“这”31、下列加点的词为语气助词的是( A )A曰.归曰.归 B 三十而.立 C 之.二虫又何知32、下列诗句属于李白的有( B )A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C慨当以慷,忧思难忘33、《牡丹亭》主角是( C )A、崔莺莺B、张珙C杜丽娘34、《牡丹亭》的作者是(A )A汤显祖B王实甫C曹雪芹35下面是提出了“三美”主张的作者的作品是(A )A 《死水》B《蛇》C《乡愁》36、下面的作者属于“创造社”的是(B )A鲁迅B郁达夫 C 梁实秋37、下列作品属于刘以鬯的有(B )A《道士塔》B《蛇》C《乡愁》38、《蛇》的作者是(A )A刘以鬯B余秋雨C余光中40、《前赤壁赋》为苏轼被贬何处所作(A )A黄州B永州C沧州41、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是一首( A )A赠别诗B七言古诗C山水诗42、《采薇》中“薇亦作止”的“止”是(C )A 名词B 动词C 语气词43、《采薇》中“载饥载渴”的“载”的意思是(A )A又 B 存在C运44、《道士塔》的作者是( A )A 余秋雨B 莫言C 金庸46、《采薇》中“忧心孔疚”的“孔”的意思是(A )A很B指“孔子”C洞47、表示“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作者是(A )A陶渊明B汤显祖C白居易4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出自(C )A 《对酒》B 《滕王阁序》C《饮酒》50、《再别康桥》的作者是( A )A徐志摩 B 余秋雨C余光中51、巴金在《爱尔克的灯光》中写到“我的心灵的灯”象征着(C )A 大家庭的没落B 生活的悲剧C走向新生53、《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的叙事人是(C )A王雄B丽儿C表少爷55、巴金在《爱尔克的灯光》中“大门内亮起的灯”是象征着(A )A大家庭的没落B生活的悲剧C走向新生56、巴金在《爱尔克的灯光》中“姐姐爱尔克点的灯”象征着(B )A大家庭的没落B生活的悲剧C走向新生57、《铸剑》属于( C )A散文B神话C小说60、《乡愁》的文体是( A )A 散文B神话C小说61、《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004)
一。
单选题
1.《科学的春天》中,作者论证“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时,用了“嫦娥奔月,龙宫探宝,《封神演义》上的许多幻想,通过科学,今天都变成了现实:作为根据,这里所用的论证方法是
①演泽法②归纳法③对比法④类比法
2.鲁迅所批评的《插论语丝的文体一稳健、骂人、及费厄泼赖》一文的作者是
①林语堂②刘百昭③陈西莹④杨荫榆
3.朱自清参加过的文学团体是
①创造社②太阳社③左联④文学研究会
4.唐宋八大家中提出“惟陈言之务去”的是
①欧阳修②柳宗元③韩愈④苏轼
5.《散文创作谈》:“鲁迅譬喻过,从干荔枝的味道,是没法推想鲜荔枝的风味的”作者借此指的是
①要选择典型材料②要有深刻的主题③要重视语言艺术④要有直接生活知识
6.《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中,说明人物与结构特点时都被用作例证的人物是
①林冲、杨志②林冲、鲁达③杨志、鲁达④柴进、洪教头
7.《桥的运动》引述《史记。
功秦列传》时尾生守约的故事,用以说明
①桥是不会大动的②桥的小动,微动分秒不停③桥在外因作用下产生“变形”④桥的平衡只能是瞬息现象
8.下列说明文中,主要经典型例证来对复杂的说明对象进行解说的是()
①《苏州园林》②《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③《桥的运动》④《统筹方法平话引子》9.《菊花》引用陶渊明的诗句“酒能祛百虑,菊能制颓龄”说明的是
①菊花可作为有骨气的文人的象征②菊花是使人延年益寿的药物③菊花可以和糯米捣在一起酿酒④菊花已成为人们欣赏的花种
10.下列各句中,综合运用了两种说明方法的是
①一个个两长腿走来走去的动物,还是细菌的游行大饭店②在成年人,肚子饿的时候,油锅里没有菜煮,细菌也不来了③有胃病的人,胃汁的酸性仍得以自全,并且如“八叠球菌”和“寄腐杆菌”等,竞毫无顾忌地在厨房里组织新家庭④我们这一所细菌大饭店,一开门便是切菜间,壁上有自来水,长流不息,菜刀上下,石磨两列,排成半圆形,还有一个粉红色活动地板
11.《追悼志摩》中说梁启超所“看透”的志摩的追求是
①良心之安顿②人格之确立③灵魂之救度④梦想的神圣境界
12.下列文句中使用了比拟的手法的是
①傩戏中的水神李冰比二王庙中的李冰活路得多②那把长锸,千年始弱与金仗玉玺。
铁戟铁锤反复辩论③如地震前眺,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浑身起一种莫名的紧张,又紧张得急于趋附④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
13.《拣麦穗》表现出作者的向往是()
①丰收的年景②美好的爱情③人间纯真的感情④一个美丽的梦
14.史铁生《我与地坛》一文反复表述的是()
①对古代园林的观察②对民俗风情的体验③对社会政治的关心④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15.就刻画人物而言,“完璧归赵”之事是
①只写相如②侧重写相如兼写廉颇③侧重写廉颇兼写相如④只写廉颇
16.《毛颖传》中将墨拟成的人名是()
①管城子②绛人陈玄③褚先生④弘农陶泓
17.下列诗句中表达游子思妇音问为通,相思之情的是()
①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②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溥上不胜愁③鸿雁长飞光为度,鱼龙潜跃水成文④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18.下列诗句中,出自刘禹锡《金陵五题》的是()
①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③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④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港口夕阳斜
19.下列诗句具有哲理意义的是()
①今夕是何年②起舞弄清影③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④月有阴晴圆缺
20.《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休”下一句是()
①日晚倦梳头②欲语泪先流③也拟泛轻舟④载不动,许多愁
二。
多选题
1.下列人物中,《自学成才要有文史知识》一文认为是二十世纪青年自学成才典范的有
①竺可桢②鲁迅③苏步青④郭沫若⑤许德珩
2.《论气节》阐释了“气”与“节”的内涵,认为“气”的特点有
①敢作敢为②集体行动③积极战斗④有所不为⑤静止不变
3.下列文章中,属于科学小品的有
①《我们肚子里的食客》②《菊花》③《都江堰》④《箱子岩》⑤《白丝翎丹砂顶》
4.“我看出来:象初日那样桂在天空里的就是先生燃烧的心。
我第一眼只看到一颗心,可是我仰起头仔细再看,先生的慈祥的脸不是就在那儿?他笑得多么快乐”。
这段话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有
①排比②对偶③比喻④反诘⑤层递
5.下列文章属于记事散文的有
①《柳敬亭说书》②《狱中杂记》③《》④《北京的春节》⑤《秋夜》
三。
词语解释题(每题2分,共10分)
1.敏于事而慎于言
2.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
3.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4.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
5.要我恪守的教诲
四。
简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
1.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不仅人类的肚皮是细菌的饭店,狮虎熊象,牛羊狗鼠,燕雁鸦雀,鱼蛇鱼虾,蛤蚌蜗螺,蜂蚁蝇,乃至于蚯蚓蛔虫,举凡一切有脊椎和无脊椎的动物,只须有一个能吃的肚皮或食管,都是细菌的大小饭店、酒馆、包饭馆。
不但如此,鼻孔喉咙还是细菌的咖啡馆,皮肤毛管还中细菌的小食摊,而地球上的一沟一壑一瓢一勺,莫不是它们乘风纳凉饮不喝茶之的所。
细菌虽小,成占地盘之大,子孙之多,繁殖之速,食物之繁,无微弗至,无孔不入,诚人类所不敢望其肩膊。
所以这世界的主人翁,生物的首席,与其让人类窃称,不如推举细菌。
(1)概括这段文字的说明中心。
(2)这段文字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各举一例。
(3)这段文字的作者是谁?写出文中运用的三种修辞手法。
2.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这些在日本厂里有门路的带工,就新身或者派人到他们家乡或者灾荒区域,用他们多年熟练了的,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心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
(1)这段文字出自夏衍的名著《包身工》。
这里所写的是什么现象?
(2)作者为什么用“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来描写带工?
(3)如何理解“饲养”一词?为什么加引号?
3.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其积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1)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2)举例说明这段话作用的论证方法。
(3)这段话同出哪篇文章?文章属于何种文体?作者是谁?文章是写给谁的?
五。
作文题:
劳动模范,铁人王进喜说过,油井没有压力就喷不出原油,人没有压力就干不好工作。
根据以上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不超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