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铅酸蓄电池的脉冲快速充电设计

合集下载

48V铅酸储电池充电器设计方案

48V铅酸储电池充电器设计方案

48V 铅酸储电池充电器设计方案第一章 总体设计方案1 系统设计根据课题的要求,系统采用开关电源,通过脉冲电流的方式来实现充电的目的。

由市电送来的220V 交流电经变压器降压、桥式整流、可控硅调频后送给蓄电池进行充电。

2 方案策略用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实现触发信号频率的调制方案。

蓄电池充电时,先通过变压器将220V 市电降压为56V 交流电,然后通过桥式整流得到全波直流电、最后通过可控硅调频后的脉冲电流为蓄电池供电。

脉冲电流的频率主要取决于单节晶体管触发电路发出的触发信号的频率,通过调节RC 电路的R 值,使电容器的充电时间发生改变,单节晶体管的关断时间发生改变,从而改变了输出触发信号的占空比,这个触发信号送给可控硅,从而便调节可控硅在一个周期关断和导通的时间,从而实现控制可控硅输出脉冲电流大小。

这种方法技术简单、成熟、有多年的实用经验、所需的元器件少、成本低,安全可靠,适应市电输入围宽都是其主要的优点。

如下图1.1方框图图1.1 总体方框图第二章 蓄电池的选择蓄电池是电瓶式扫地车上主要能源装置,其作用包括:向驱动系统、滚扫系统和仪表供电。

1 蓄电池的种类、特点蓄电池的种类一般可分为铅酸电池、铅酸免维护电池及镍镉电池等,它们各自的特点如下:铅酸电池:也称为汽车用电池(需加水维护),充放电时会产生氢气,安置地点必须设置在通风处以免造成危险;电解液呈酸性,会腐蚀金属;价格低廉。

铅酸免维护电池:密封式充电不会产生任何有害气体,摆设容易,不需考虑安置地点通风问题,免保养,免维护;放电率高,特性稳定,价格较高。

镍镉电池:用于特殊场合及特殊设备上,水为介质,充放电不会产生.有害气体;失水率低,但需要固定时间加水及保养;放电特性最佳;可放置于任何恶劣环境。

2 蓄电池的选择电机是电瓶式扫地车主要消耗源,其次是继电器和仪表车,根据驱动组和电器控制组提供的资料,电机总功率为1600W ,额定电压为48V;继电器和仪表总功率为5W,额定电压为48V 。

铅酸电池快充实验报告

铅酸电池快充实验报告

铅酸电池快充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验证铅酸电池的快充特性。

实验原理:
铅酸电池是一种常见的蓄电池类型,由正极铅电极(PbO2)、负极铅电极(Pb)和电解液(稀硫酸)组成。

在正常充放电过程中,硫酸电解液会逐渐转化为水。

而在快速充电的情况下,由于充电电压较高,电解液中的水分解会减少,从而提高了电池的快速充电性能。

实验步骤:
1. 准备材料:铅酸电池、直流电源、万用表。

2. 将电池连接至直流电源的正负极。

3. 设置直流电源的电压为快充电压(通常为1
4.4V)。

4. 使用万用表测量电池的初始电压。

5. 开始快速充电,记录每隔一段时间(例如10分钟)的电压
变化。

6. 直到电池电压达到额定电压(例如13.8V)后,停止充电。

7. 最后记录电池的末端电压。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记录,可以得到随着快速充电时间的增长,铅酸电池的电压逐步升高,直到达到额定电压。

快速充电时间越长,电池的末端电压越接近额定电压。

实验讨论:
通过实验可以验证铅酸电池的快充特性。

在正常充放电过程中,
电解液中的水会逐渐转为水分解。

而在快速充电的情况下,由于充电电压较高,水的分解会减少,从而提高了电池的快速充电性能。

结论:
通过快充实验,我们验证了铅酸电池的快充特性。

当充电电压较高时,电解液中的水分解减少,可以加快充电速度。

这对于某些应急场合或需要快速充电的设备或车辆具有重要意义。

铅酸蓄电池智能快速充电器温度采样模块的设计

铅酸蓄电池智能快速充电器温度采样模块的设计

摘要 : 鉴于铅酸蓄 电池智能充电器广泛应 用于各行业 中, 现设 计 了一种 智能脉 冲快速充 电器, 在 此介 绍该 充电器的优 良特性并
主要 阐述 系统 中温度采样模块 的软硬 件设 计。
Ab s t r a c t : T h e l e a d - a c i d b a t t e r y i n t e l l i g e n t c h a r g e r i s wi d e l y u s e d i n v a i r o u s i n d u s t r i e s , S O w e d e s i g n a k i n d o f i n t e l l i g e n t p u l s e f a s t c h a r g e r ,t h i s p a p e r ma i n l y e l a b o r a t e d t h e e x c e l l e n t c h a r a c t e i r s t i c s o f t h e c h a r g e r a n d t h e s o f t wa r e a n d h a r d w a r e d e s i n g o f t e mp e r a t u r e s a mp l i n g mo d u l e i n t h e s y s t e m.
接 受充 电电流 曲线。基 于以上所述 , 本课题研究 设计 了一 6 4 K字节 : 片内有有两个 1 2位 D A C , 1 2位 的 8通 道 A D C,
种 用于 全 密封 免 维 护 铅 酸 蓄 电池 的 智 能 充 电器 , 以 实 现 对 并 自带 模 拟 多路 开 关 和 P G A:并 有 通 用 的 5个 1 6 位 定 时 器 和 5个 捕 捉 / 比较 模 块 的 可 编 程 计 数 器 / 定 时器阵列 ; 片 铅酸 蓄电池 的智 能脉冲充 电。

电动车铅酸蓄电池的脉冲快速充电设计

电动车铅酸蓄电池的脉冲快速充电设计

电动车铅酸蓄电池的脉冲快速充电设计摘要:对快速充电原理进行了阐述,针对蓄电池充电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采用了分级定电流的脉冲快速充电方案,提出了充电器的硬件电路和控制软件的设计方案。

该充电方案对充分发挥蓄电池的功效,提高对蓄电池的充电速度,减少充电损耗,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电动车;铅酸蓄电池;脉冲快速充电引言以动力蓄电池为能源的电动车被认为是21世纪的绿色工程,它的出现将汽车工业的发展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目前,电动车核心部件中的电动机、控制器和车体三大部件在理论和技术上已较为成熟,而另两大部件蓄电池、充电器的发展还不能满足电动车的要求,有一些理论和技术问题还有待攻关,现已成为影响电动交通工具发展的瓶颈。

目前,我国的电动车用动力蓄电池大多为铅酸蓄电池,这主要是由于铅酸蓄电池具有技术成熟、成本低、电池容量大、跟随负荷输出特性好、无记忆效应等优点。

当然,也有一些高性能电池,比如锂电池、燃料电池等。

锂离子电池电动车在深圳已投入试运营,由上海研制的第二代燃料电池轿车"超越二号"也于2004年5月在北京的国际氢能大会上露面,但都还未能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虽然近年来蓄电池自身的技术有了不小的进步,但作为其能量再次补充的充电器的发展非常缓慢,传统的常规充电时间过长,快速充电技术至今仍未能完全解决,严重地制约着电动车的发展。

自铅酸蓄电池问世以来,由于各种技术条件的限制,所采用的充电方法均未能遵从电池内部的物理化学规律,使整个充电过程存在着严重的过充电和析气等现象,充电效率低。

电动车用动力蓄电池与一般蓄电池还有所不同,它以较长时间中等电流持续放电为主,间或以大电流放电,用于起动、加速或爬坡。

一般来说,电动车用蓄电池多工作在深度充放电工作状态。

因此,对电动车用动力蓄电池的快速充电提出了不同于常规电池的要求,它必须具有充电时间短、对蓄电池使用寿命影响小以及充满电判断准确的特点。

马斯充电三定律

马斯充电三定律

1 脉冲快速充电法的理论基础理论和实践证明,蓄电池的充放电是一个复杂的电化学过程。

一般地说,充电电流在充电过程中随时间呈指数规律下降,不可能自动按恒流或恒压充电。

充电过程中影响充电的因素很多,诸如电解液的浓度、极板活性物的浓度、环境温度等的不同,都会使充电产生很大的差异。

随着放电状态、使用和保存期的不同,即使是相同型号、相同容量的同类蓄电池的充电也大不一样。

1972年,美国科学家马斯在第二届世界电动汽车年会上提出了著名的马斯三定律,即1)对于任何给定的放电电流,蓄电池充电时的电流接受比a与电池放出的容量的平方根成反比,即式中:K1为放电电流常数,视放电电流的大小而定;C为蓄电池放出的容量。

由于蓄电池的初始接受电流Io=aC,所以I0=aC=K1(根号C)(2)2)对于任何给定的放电量,蓄电池充电电流接受比a与放电电流Id的对数成正比,即a=K2logkId(3)式中:K2为放电量常数,视放电量的多少而定;k为计算常数。

3)蓄电池在以不同的放电率放电后,其最终的允许充电电流It(接受能力)是各个放电率下的允许充电电流的总和,即:It=I1+I2+I3+I4+ (4)式中:I1、I2、I3、I4...为各个放电率下的允许充电电流。

综合马斯三定律,可以推出,蓄电池的总电流接受比可表示为α=It/Ct(5)式中:Ct=C1+C2+C3+C4+...为各次放电量的总和,即蓄电池放出的全部电量。

马斯三定律说明,在充电过程中,当充电电流接近蓄电池固有的微量析气充电曲线时,适时地对电池进行反向大电流瞬间放电,以消除电池的极化现象(当电池有电流通过,使电极偏离了平衡电极电位的现象,称为电极极化。

在电极单位面积上通过的电流越大,偏离平衡电极电位越严重。

通电前和通电后电极电位的差叫作过电位。

阳极电流产生的电极极化叫作阳极极化;阴极电流产生的电极极化叫阴极极化。

平衡电极电位是一个没有电流流过时,静止的、相对理想化的状态时的一个电极电位。

铅酸蓄电池脉冲快速充电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铅酸蓄电池脉冲快速充电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铅 酸 蓄 电池 的 充 电 电流 接 受 比 a与 放 电电 流 j a 的对 数 成正 比( 盘=K l g k I d ) 。实践 证 明 , 如 果 充 电 装 置输
wi d t h a n d a u t o ma t i c a l l y c o n t r o l t h e d i s c h a r g e p u l s e wi d t h .I n o r d e r t O i mp l e me n t t h i s c h a r g i n g mo d e ,t h e p a p e r p r o p o s e d a n e w me t h o d o f p u l s e f a s t c h a r g i n g a n d u s e d i n c h a r g i n g d e v i c e , t h e e x p e r i me n t r e s u l t s v e r i f i e d t h i s me t h o d i s c o r r e c t a n d f e a s i b l e . Ke y wo r d s :s wi t c h i n g mo d e p o we r s u p p l y;p u l s e f a s t c h a r g i n g mo d e ;p u l s e f a s t c h a r g i n g d e v i c e
0 引 言
铅 酸蓄 电池 具有 制造 技术成 熟 、 成本低 , 电池容量 大、 跟 随负荷输 出特 性 好 、 无 记 忆效 应 等 优 点 , 被 广 泛
式 中, J为蓄 电池 在任 意 时刻 可接 受 的充 电电流 ; 为

铅酸蓄电池快速充电

铅酸蓄电池快速充电

一、铅酸蓄电池的基本特性二、常用充电的方法及优劣2.1恒压充电恒压充电法电压的选择原则是保证该电压为蓄电池充电过程中出气点所对应的电压值。

由于电池内阻很小,充电初期电池自身电压很低,恒压充电会导致初始充电电流过大使电池产生析气现象。

充电后期充电电压较小,蓄电池会有欠充现象。

因而恒压充电法充电时间长,电池过充和欠充过程降低电池使用寿命。

2.2恒流充电恒流充电法电,充电初期蓄电池充电电流过小,后期充电电流偏大,延长了电池充电时间。

2.3恒流恒压充电三、铅酸蓄电池去极化的方法铅酸蓄电池处于外部开路状态时称蓄电池的两电极处于平衡态,在这种状态下电池的端电压值刚好等于其电动势,此时的电动势被叫做平衡电动势;当在有电流通过时,电极电位偏离了其平衡电极电位的现象称之为电极的极化。

在实际充电过程中如果充电电流大于电池可接受电流,电池内部压力温度急剧上升,导致电池析气现象发生,这主要是由于蓄电池电极极化现象严重引起的。

蓄电池电极极化是指,当电流通过时蓄电池时端电压Vd偏离其静态电动势V emf 的现象。

蓄电池电极极化包括欧姆极化、浓度差极化和电化学极化。

欧姆/电阻极化:蓄电池内部导电部分,如电解质、电极材料等都有一定的电阻当电流通过时会产生欧姆压降,充电停止后即会消失。

浓度差极化:充电过程中,由于电化学反应的生成物与反应物不能及时扩散,导致极板附近的电解液密度相对较高,这种由电解液浓度差异引起的电极电位偏离平衡值的现象就是浓度差极化。

停止充电后,随着分子的扩散,浓度差极化会慢慢消失。

电化学极化:当极板表面的活性物质大部分转变为二氧化铅和铅时,若继续充电,水分子开始电解。

由于负极板附近堆积多余的氢离子,使负极板电位降低;正极板周围充满氧离子形成过氧化电极,导致正极电位升高,这就是电化学极化,此极化与充电电流的大小有关。

切断电流后,电化学极化显著减小。

大电流充电与极化现象是贯穿于整个快速充电过程的矛盾,如何在缩短充电时间的前提下去极化是快速充电研究的核心问题。

一种馈能式正负脉冲快速充电方法

一种馈能式正负脉冲快速充电方法

一种馈能式正负脉冲快速充电方法孙垚;王春芳【摘要】为了对铅酸蓄电池进行快速充电并延长其使用寿命,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馈能作用的正负脉冲快速充电法。

该方法采用双向升降压斩波电路作为基本充放电电路,正脉冲期间为铅酸蓄电池恒压充电,负脉冲期间铅酸蓄电池放电并馈能至电解电容,该电路在整个充放电过程中均实现了零电压开通软开关控制,大大降低了开关损耗。

与传统的正负脉冲充电法相比,该方法是将铅酸蓄电池对电阻放电产生的负放电脉冲改为对前级电解电容充电馈能,并在充电时重新使用,有效地解决了放电能量浪费的问题,并且具有一定的修复效果。

实验验证了该充电方法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期刊名称】《蓄电池》【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4页(P233-236)【关键词】馈能;正负脉冲充电;软开关;铅酸蓄电池;快速充电;双向升降压斩波电路【作者】孙垚;王春芳【作者单位】青岛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071;青岛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912.1目前铅酸蓄电池的充电方法既包含控制简单的恒压、恒流充电法,也包含了变电压间歇、变电流间歇等混合型充电方法[1-3]。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恒压充电法的具有馈能作用的正负脉冲式快速充电法。

与传统正负脉冲充电法相比,所述方法做了如下改进:1) 将铅酸蓄电池对电阻放电产生的负放电脉冲改为对前级电解电容充电馈能,当正脉冲充电时,电容中储存的电能再传输给铅酸蓄电池,所以这种充电方法具有节能作用;2) 由于用馈能电容取代了放电电阻,充电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改变负脉冲的放电幅值,减小了充电后期大放电电流对蓄电池的冲击;3) 将传统的大脉冲拆分为多个小的脉冲,由于正负脉冲的交替频率高于传统正负脉冲的交替频率,提高了蓄电池的充电接受能力,在整个充电过程中还会对铅酸蓄电池进行一定的修复,属于修复型快速充电法。

本文对该充电法进行了研究,验证了所给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动车铅酸蓄电池的脉冲快速充电设计
[作者:杜娟娟裴云庆王兆安转贴自:电源技术应用点击数:276 更新时间:2005-11-29 文
章录入:ebike ]
【字体:】
摘要:对快速充电原理进行了阐述,针对蓄电池充电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采用了分级定电流的脉冲快速充电方案,提出了充电器的硬件电路和控制软件的设计方案。

该充电方案对充分发挥蓄电池的功效,提高对蓄电池的充电速度,减少充电损耗,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电动车;铅酸蓄电池;脉冲快速充电
0 引言
以动力蓄电池为能源的电动车被认为是21世纪的绿色工程,它的出现将汽车工业的发展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目前,电动车核心部件中的电动机、控制器和车体三大部件在理论和技术上已较为成熟,而另两大部件蓄电池、充电器的发展还不能满足电动车的要求,有一些理论和技术问题还有待攻关,现已成为影响电动交通工具发展的瓶颈。

目前,我国的电动车用动力蓄电池大多为铅酸蓄电池,这主要是由于铅酸蓄电池具有技术成熟、成本低、电池容量大、跟随负荷输出特性好、无记忆效应等优点。

当然,也有一些高性能电池,比如锂电池、燃料电池等。

锂离子电池电动车在深圳已投入试运营,由上海研制的第二代燃料电池轿车“超越二号”也于2004年5月在北京的国际氢能大会上露面,但都还未能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虽然近年来蓄电池自身的技术有了不小的进步,但作为其能量再次补充的充电器的发展非常缓慢,传统的常规充电时间过长,快速充电技术至今仍未能完全解决,严重地制约着电动车的发展。

自铅酸蓄电池问世以来,由于各种技术条件的限制,所采用的充电方法均未能遵从电池内部的物理化学规律,使整个充电过程存在着严重的过充电和析气等现象,充电效率低。

电动车用动力蓄电池与一般蓄电池还有所不同,它以较长时间中等电流持续放电为主,间或以大电流放电,用于起动、加速或爬坡。

一般来说,电动车用蓄电池多工作在深度充放电工作状态。

因此,对电动车用动力蓄电池的快速充电提出了不同于常规电池的要求,它必须具有充电时间短、对蓄电池使用寿命影响小以及充满电判断准确的特点。

1 脉冲快速充电法的理论基础
理论和实践证明,蓄电池的充放电是一个复杂的电化学过程。

一般地说,充电电流在充电过程中随时间呈指数规律下降,不可能自动按恒流或恒压充电。

充电过程中影响充电的因素很多,诸如电解液的浓度、极板活性物的浓度、环境温度等的不同,都会使充电产生很大的差异。

随着放电状态、使用和保存期的不同,即使是相同型号、相同容量的同类蓄电池的充电也大不一样。

1972年,美国科学家马斯在第二届世界电动汽车年会上提出了著名的马斯三定律,即
1)对于任何给定的放电电流,蓄电池充电时的电流接受比a与电池放出的容量的平方根成反比,即
a=K1/(1)
式中:K1为放电电流常数,视放电电流的大小而定;
C为蓄电池放出的容量。

由于蓄电池的初始接受电流I o=aC,所以
I o=aC=K1(2)
2)对于任何给定的放电量,蓄电池充电电流接受比a与放电电流I d的对数成正比,即
a=K2log kI d(3)
式中:K2为放电量常数,视放电量的多少而定;
k为计算常数。

3)蓄电池在以不同的放电率放电后,其最终的允许充电电流I t(接受能力)是各个放电率下的允许充电电流的总和,即:
I t=I1+I2+I3+I4+ (4)
式中:I1、I2、I3、I4…为各个放电率下的允许充电电流。

综合马斯三定律,可以推出,蓄电池的总电流接受比可表示为
α=I t/C t(5)
式中:C t=C1+C2+C3+C4+…为各次放电量的总和,即蓄电池放出的全部电量。

马斯三定律说明,在充电过程中,当充电电流接近蓄电池固有的微量析气充电曲线时,适时地对电池进行反向大电流瞬间放电,以消除电池的极化现象,可以提高蓄电池的充电接受能力,如图1所示。

也就是说通过反向大电流放电,可以使蓄电池的可接受电流曲线不断右移,同时其陡度不断增大,即α值增大,从而大大提高充电速度,缩短充电时间。

图1 快速充电原理图
马斯三定律的提出至今已有30多年,目前为止这一理论虽未得到有效的验证,但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证明了它的可行性,脉冲快速充电法正是基于这个理论而提出的一种快速充电方式。

2 充电方法设计
基于上述理论,并考虑到铅酸蓄电池自身的一些特性,本文介绍的快速充电装置所采用的充电方法将整个充电过程分为了预充电、脉冲快速充电、补足充电、浮充电4个阶段,如图2所示。

根据蓄电池充电前的残余电量,进入不同的充电阶段。

图2 铅酸蓄电池充电过程中的电压、电流原理示意图
2.1 预充电
对长期不用的电池、新电池或在充电初期已处于深度放电状态的蓄电池充电时,一开始就采用快速充电会影响电池的寿命。

为了避免这一问题要先对蓄电池实行稳定小电流充电,使电池电压上升,当电池电压上升到能接受大电流充电的阈值时再进行大电流快速充电。

2.2 脉冲快速充电
在快速充电过程中,采用分级定电流脉冲快速充电法,将充电电流分成三级,如图3所示。

开始充电时采用大电流,随着电池容量的增加,电压逐渐升高,电流等级开始降低,使充电电流的脉冲幅度和宽度随蓄电池端电压的升高而分级减小。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消除充电接近充满时易出现的振荡现象及过充电问题。

图3 分级定电流脉冲快速充电法原理示意图
在脉冲快速充电过程中,电池电压上升较快,当电压上升至补足充电电压阈值时,转入补足充电阶段。

2.3 补足充电
快速充电终止后,电池并不一定充足电,为了保证电池充入100%的电量,对电池还要进行补足充电。

此阶段充电采用恒压充电,可使电池容量快速恢复。

此时充电电流逐渐减小,当电流下降至某一阈值时,转入浮充阶段。

2.4 浮充电
此阶段主要用来补充蓄电池自放电所消耗的能量,只要电池接在充电器上并且充电器接通电源,充电器就会给电池不断补充电荷,这样可使电池总处于充足电状态。

此时也标志着充电过程已结束。

3 充电电路设计
3.1 充放电硬件电路设计
主电路采用半桥功率变换电路,如图4所示。

在半桥式功率变换器中,功率管所承受的最大电压与正激式或反激式变换器中功率管承受的电压相比要小。

这样可以选用耐压值低的MOSFET,使导通电阻相应下降,同时也降低了导通损耗。

用集成PWM控制芯片SG3525结合半桥式功率变换电路共同组成充电器的功率变换部分。

图4 充放电主电路
与单片机相连的检测电路的充电电压由分压精密电阻取得,经过相应的放大后送至单片机的A/D口;充电电流经过精密电阻采样、放大,然后也送至单片机的A/D口;蓄电池温度经过温度传感器,将对应的电压量放大后送至单片机的A/D口。

3.2 软件设计
本系统软件部分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对蓄电池状态的检测,使充电转入不同的充电阶段;进入不同的充电阶段后,通过一定的算法,改变SG3525的输出脉冲宽度,实现各个不同阶段的充电;暂停充电和终
止充电的控制;并显示充电器当前状态。

软件流程图如图5所示。

图5 软件流程图
4 结语
本文介绍的单片机控制的铅酸蓄电池脉冲快速充电系统,采用分级定电流脉冲快速充电法,在整个充电过程中,随着充入电池电量的增加逐步降低充电电流等级,使铅酸蓄电池的充电接受率显著提高,充电时间大大缩短,且减小了对电池寿命的影响。

电动车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在推动蓄电池自身性能的不断提高,还有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以及计算机控制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为适应不同用户及部门的要求,各种智能化的充电设备也正在兴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