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考核标准

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考核标准
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考核标准

第一部分:普修课程考核办法:

第一学期考试方法及评分标准

A、技术部分:满分80 分

1、排球:自传球、自垫球。

(1)考试方法:

双手一次性自传球、自垫球,记数,共100 分,各 50%。每人二次机会,取最好一次成绩(自传球、自垫球时允许调整但不记个数,自传、自垫球高度不低于50 厘米,球落地或用手接住算考试一次,每增一球加 2 分,减少一球减 2 分)。

评分标准对照表

自传球数403938373635343332313029282726252423222120

自垫球数403938373635343332313029282726252423222120分值100 9896949290888684828078767472706866646260

自传球数2019181716151413121110987654321自垫球数2019181716151413121110987654321分值605956545250484644424038363430252015105

2、跳远

(1) 考试方法:学生自己丈量步点,在老师的口令下开始助跑起跳,每人3次考试机会,取最好一次成绩。要求:严格按田径竞赛规则执行。

评分标准对照表(单位:米)

男 4.96 4.86 4.78 4.70 4.62 4.52 4.46 4.38 4.30 4.22 4.14 4.06 3.98 3.90 3.82 3.74 3.66 3.58 3.50 3.42

女 3.84 3.76 3.68 3.60 3.52 3.44 3.36 3.28 3.20 3.12 3.04 2.76 2.68 2.60 2.52 2.44 2.36 2.28 2.20 2.12

100

9590858075706560555045403530252015105值

注:技术部分得分=(排球的总分+跳远的总分)÷2×80%

B、学习态度:满分20 分

1、课堂表现 5 分。课堂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认真、端正,技术、技能表现进步程度。

2、出勤情况15 分。每缺勤一次扣 3 次,缺勤 6 次以上者被取消考试资格,每迟到一次

或早退一次扣0.5 分。

(三)第二学期考试方法和评分标准

A、理论部分:满分20 分,以卷面成为学生实际得分。

B、技术部分:满分60 分。

1、篮球(全场往返运球上篮)

(1)考试方法:每人两次机会,取最高成绩;学生按学号持球于端线,在老师的口令下

开始运球上篮,同时老师开表(要求:投篮不中要补进,不能带球跑或两次运球,如出现带

球跑或两次运球者扣除 5 分)。

评分标准对照表(单位:秒)

男12141517182021232426228293031323334353637女182022242628303234363839404142434445464748分

1009590858075706560555045403530252015105

2、武术(初级长拳)

(1) 考试方法:完整演练初级长拳四段中的两段(按抽签决定考试段数)。

(2)评分标准:

90— 100 分:动作规范,方法清楚,动作分明,手眼协调配合,熟练完成套路。

80— 89 分:动作规范,方法清楚,劲力顺达,手眼配事,较熟练完成套路。

70— 79 分:动作较规范,方法比较清楚,较熟练完成套路。

60— 69 分:动作无大错误,方法比较清楚,演练时有短暂遗忘,动作不协调,能独立

完成套路(遗忘不超过两次或错误动作不能超过两次)。

60 分以下:动作不规范,方法不清楚,套路不熟练(不能独立完成)。

注:技术部分得分=(篮球的总分+武术的总分)÷2×60%

C、学习态度:满分20 分

1、课堂表现 5 分:课堂学习态度是否积极、认真、端正,技术、技能表现进步程度。

2、出勤情况 5 分:每缺勤一次扣 3 分,缺勤 6 次及 6 次以上者被取消考试资格。每迟到一

次或早退一次扣0.5 分。

第二部分:选修课程考核办法:

足球:

(一)第三学期考核办法:

A、技术部分:满分80 分

1、正脚背颠球

( 1)考试方法:两脚交替颠球,记数(允许一只脚连续颠球或大腿颠球,但属于调整不

记数,球落地算考试一次;每人有三次考试机会;取最好一次成绩)。

( 2)评分标准对照表

颠球次数403025201816

对照评分1009590858075

颠球次数141210987

对照评分706560555045

颠球次数654321

对照评分403530252010

2、运球绕杆

( 1)考试方法:取30 米长平整场地,将起平均分成 6 等份,在起点划 2 米长起点线,在另端划 2 米长终点线;每间隔 5 米立一标枪。考生在起点线开始绕杆至终点线止(运球

时,必须人和球在同一方向通过标枪;运球者开始触球即开表记时,通过终点时,采取

不利原则,球后至终点线记球到时间,人后终点线记人到时间;如果漏绕其中一根杆,

以零分计取成绩;每人两次考试机会;取最好一次成绩)。

( 2)评分标准对照表:

绕杆时间 6.5 秒 6.8 秒7.1 秒7.4 秒7.7 秒8.0 秒

对照评分1009590858075

绕杆时间8.3 秒8.6 秒8.9 秒9.2 秒9.5 秒9.8 秒

对照评分706560555045

绕杆时间10.0 秒10.2 秒10.4 秒10.6 秒10.8 秒11 秒

对照评分403530252010注:技术部分得分=(正脚背颠球得分+运球绕杆得分)÷ 2× 80%

B、学习态度:满分20 分

1、课堂表现 5 分。课堂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认真、端正、技术、技能表现进步程度。

2、出勤情况15 分。每缺勤一次扣 3 分,缺勤 6 次及 6 次以上者被取消考试资格,每迟到一次或

早退一次扣 0.5 分。

(二)第四学期考试方法及评分标准

A、理论部分:满分20 分以卷面成绩为学生实际得分。

B、技术部分:满分60 分

1、踢远

考试方法:( 1)每名考生可以考试三次,取最好成绩为最后成绩。(2)将球置于规定线上

任意一点,考生可以用任意的一种踢球的方法将球踢出,球落在规定的 10 米宽的范围内方可开始计算成绩,具体得分见下表:

得分10095908580757065

远度50 米46 米42 米40 米38 米36 米34 米32 米

得分6055504540353025

远度30 米28 米26 米24 米22 米20 米18 米16 米

得分2015105

远度15 米14 米13 米12 米

2、踢准

考试方法:( 1)每个考生踢 5 个球。( 2)在相距踢球限制线16 米处找一点,以该点我圆心,分别以0.5 、 1、1.5 、 2、2.5 米为半径划五个圆。( 3)球踢出在空中飞行后落入五个圆从小到大分别为100、90、80、70、60 分(落在线上为内圈;出圈以0 分记)。取最好成绩为最后成绩。

注:技术部分得分=(踢远得分 +踢准得分)÷ 2×60%

C、学习态度:满分20 分

1、课堂表现 5 分。课堂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认真、端正、技术、技能表现进步程度。

2、出勤情况15 分。每缺勤一次扣 3 分,缺勤 6 次及 6 次以上者被取消考试资格,每迟到一次或

早退一次扣 0.5 分。

篮球:

第三学期:

A 、技术部分:满分80 分

1、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方法:每位同学采用单手肩上投篮技术投篮十次,男生站于罚球线后,女生站于距离端线

4.8 米,长 1.5 米的线段后,计算投中次数,给与相应评分。

要求:必须采用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否则不计次数。

投中次数12345678得分30405060708090100 2、全场运球行进间投篮

方法:学生持球于端线后,运球至对侧球篮,行进间投篮,要求投中,投不中要补中,而后

运球回本方球篮,同样行进间投篮,要求投中。以时间计算成绩,学生起动开表,第二次投

篮中篮停表(单位:秒)。

要求:运球过程中出现违例现象扣 5 分 /次,不采用行进间投篮扣10 分 /次。

得分102030405060708090100

成绩(男)20.019.018.017.016.015.014.013.012.011.0

成绩(女)24.023.022.021.020.019.018.017.016.015. 0注:技术部分得分=(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得分+全场运球行进间投篮得分)÷2×80%

B、学习态度:满分 20 分

1、课堂表现 5 分:课堂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认真、端正、技术、技能表现进步程度。

2、出勤情况15 分:缺勤一次扣 3 分,缺勤 6 次及 6 次以上者被取消考试资格,每迟到一次

或早退一次扣 1 分。

(二)第四学期考核方法及评分标准

1、 1 分钟投篮

方法:男生采用原地跳投,女生采用单手肩上投篮技术投篮 1 分钟,都站于罚球线后,计算投中次数,给与相应评分。

投中次数12345678得分30405060708090100要求:教师计时,不采用规定投篮技术不计成绩。

2、半场运球行进间投篮

方法:学生持球于中线与边线交叉点后,右手运球至球篮,行进间投篮,要求投中,投不中

要补中,而后运球至对侧中线与边线交叉点,换左手运球,原路线返回,同样行进间投篮,

要求投中。以时间计算成绩,学生起动开表,运球回起动处停表(单位:秒)。

要求:运球过程中出现违例现象扣 5 分 /次,不采用行进间投篮扣10 分 /次。

得分102030405060708090100

成绩(男)23.022.021.020.019.018.017.016.015.014.0

成绩(女)30.029.028.027.026.025.024.023.022.021.0注:技术部分得分=(1 分钟投篮得分+半场运球行进间投篮得分)÷2× 60%

C、学习态度:满分 20 分

1、课堂表现 5 分:课堂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认真、端正、技术、技能表现进步程度。

2、出勤情况 15 分:缺勤一次扣 3 分,缺勤 6 次及 6 次以上者被取消考试资格,每迟到一次或

早退一次扣 1 分。

排球:

第三学期考试方法及评分标准

A、技术部分:满分80 分

1、发球(男生采用正面上手发球技术;女生采用正面下手发球技术)

(1)考试方法:学生按照老师的点名顺序,持球站立于一侧端线后。将球发至对方场区,

每人 10 次。

(2)要求:严格按照排球竞赛规则中关于发球内容执行

(3)评分标准:(满分: 100 分其中达标70% 技评 30%)

个数12345678910

分值6132027344247556470

技术分评分标准:21— 30 分动作规范,抛球稳、球的飞行弧度好。

(上手发球时球呈上旋,手臂有鞭甩动作)

11— 20 分动作较规范,基本控制球的方向和弧度。

1— 10 分动作不协调,无法控制球

2、垫球

(1)考试方法:学生面对球网站立于 1 号位( 5 号位),将从 3 号位抛来的球垫回 3 号位。

1 号位和 5 号位各垫球 5 个,按点名顺序进行。

(2)评分标准:(满分: 100 分其中达标70% 技评 30%)

个数12345678910

分值6132027344247556470

技术分评分标准:21— 30 分垫球稳、有一定的高度,节奏适当。击球部位准确,手法柔

和,有“插、夹、抬”动作,能很好的控制球的落点。

11— 20 分击球部位基本准确,手法较柔和,垫球较稳,动作较协调,基本能控制球的落点。1— 10 分动作不协调,垫球部位不正确,无法控制球。

注:技术部分得分=(发球得分 +垫球得分)÷ 2×80%

B、学习态度:满分20 分

1、课堂表现 5 分。课堂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认真、端正、技术、技能表现进步程度。

2、出勤情况15 分。每缺勤一次扣 3 分,缺勤 6 次及 6 次以上者被取消考试资格,每迟

到一次或早退一次扣0.5 分。

(二)第四学期考试方法及评分标准

A、理论部分:满分20 分以卷面成绩为学生实际得分。

B、技术部分:满分60 分

1、顺网传球

(1)考试方法:学生持球站立于 3 号,。先将球向上轻轻抛起后将球传到 4 号位规定的方框之内,每人10 次。按点名顺序进行。

(2)评分标准:(满分: 100 分;其中达标70% 、技评 30%)

个数12345678910分值6132027344247556470技术分评分标准:21— 30 分动作规范,传球稳、球的飞行弧度好并且有一定的高度。

11— 20 分动作较规范,基本控制球的方向和弧度。

1— 10 分动作不协调,无法控制球

2、两人一组传垫球

(1)考试方法:两人相对站立,距离 2— 3 米,将球连续传垫,中间不得间断,球不能落地,不能持球;每人限考两次,以最好一次评分。

(2)评分标准:(满分: 100 分;其中达标70% 、技评 30%)

个数20191817161514131211分值70666258555249454035

个数10987654321

分值322926232017141185技术分评分标准:21— 30 分传(垫)球动作规范,球稳、有一定的高度、落点准确;协

调性比较好,两人配合默契。

11— 20 分动作较规范,基本控制球的方向、高度和落点。

1— 10 分动作不协调,无法控制球

注:技术部分得分=(顺网传球得分+两人一组传垫球得分)÷2× 60%

C、学习态度:满分20 分

1、课堂表现 5 分。课堂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认真、端正、技术、技能表现进步程度。

2、出勤情况15 分。每缺勤一次扣 3 分,缺勤 6 次及 6 次以上者被取消考试资格,每迟到一次或早退一次扣0.5 分。

形体:

第三学期考试方法及评分标准

A 、技术部分:满分80 分

1.素质测试:体前屈

(1)考核方法:按国家统一标准测试

(2)评分标准对照表

成绩( cm)242322212019

对照评分1009590858075

成绩( cm)181716151413

对照评分706560555045

成绩( cm)121110987

对照评分403530252010 2.形体姿态组合

(1)考核方法:

根据教师编排的形体舞蹈组合,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生进行考试。

(2)评分标准:

100 分 -90 分:动作准确、优美;有一定的力度和幅度,动作于音乐配合一致,有

一定的表现力。

90 分 -80 分:动作准确,较有力度,幅度一般,动作与音乐配合一致。

80 分 -70 分:动作基本准确到位,动作与音乐基本配合一致。

70 分 -60 分:能完成考试内容,但准确性和熟练性稍差,动作与音乐基本配合一

致。

不及格:动作不熟练,不能准确完成动作,动作与音乐配合不一致。

注:技术部分得分=(素质测试得分+形体姿态组合得分)÷2× 80%

B、学习态度:满分20 分

1、课堂表现 5 分。课堂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认真、端正、技术、技能表现进步程度。

2、出勤情况15 分。每缺勤一次扣 3 分,缺勤 6 次及 6 次以上者被取消考试资格,每

迟到一次或早退一次扣0.5 分。

(二)第四学期考试方法及评分标准

A 、理论部分:满分20 分以卷面成绩为学生实际得分。

B、技术部分:满分60 分

1.素质测试:立卧撑(女)

(1)考核方法:按国家统一标准测试

(2)评分标准对照表

成绩(次) 353331292725

对照评分1009590858075

成绩(次) 232119171513

对照评分706560555045

成绩(次) 1197531

对照评分403530252010

2、形体姿态组合

(1)考核方法:

根据教师编排的形体舞蹈组合,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生进行考试。

(2)评分标准:

100 分 -90 分:动作准确、优美;有一定的力度和幅度,动作于音乐配合一致,有

一定的表现力。

90 分 -80 分:动作准确,较有力度,幅度一般,动作与音乐配合一致。

80 分 -70 分:动作基本准确到位,动作与音乐基本配合一致。

70 分 -60 分:能完成考试内容,但准确性和熟练性稍差,动作与音乐基本配合一

致。

不及格:动作不熟练,不能准确完成动作,动作与音乐配合不一致。

注:技术部分得分=(素质测试得分+形体姿态组合得分)÷2× 60%

C 、学习态度:满分20 分

1、课堂表现 5 分。课堂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认真、端正、技术、技能表现进步程度。

2、出勤情况 15 分。每缺勤一次扣 3 分,缺勤 6 次及 6 次以上者被取消考试资格,每迟到一

次或早退一次扣 0.5 分。

健美操:

第三学期考试方法及评分标准

A、技术部分:满分80 分

1、二级组合套路

(1)考试方法:配音乐学生按学号顺序一个一个的进行考试

(2)评分标准

90---100分:成套动作能跟上音乐节奏,动作连贯流畅,动作有力度、幅度,力量动作按

标准完成,在整套动作中有很好的表现力

80---89分:成套动作能跟上音乐节奏,动作连贯流畅,动作有一定力度、幅度,力量动作

基本按标准完成,在动作过程中有一定的表现力

70---79 :成套动作能跟上音乐节奏,动作连贯流畅,动作有一定力度,但没有艺术表现性。

60— 69 分:成套动作基本能跟上音乐节奏,动作稍有停顿,动作的力度、幅度不够,力量

动作未按标准完成,在动作过程中无活力或表现

不及格:成套动作跟不上音乐节奏,身体协调性差,力量动作不合格

2、专项素质: 1 分钟仰卧两头起

男生:

次数成绩302927262423

对照评分1009590858075

次数成绩212018171514

对照评分706560555045

次数成绩12119863

对照评分403530252010

女生:

次数成绩201918171615

对照评分1009590858075

次数成绩14131211109

对照评分706560555045

次数成绩876542

对照评分403530252010

注:技术部分得分 =(二级组合套路得分+ 1 分钟仰卧两头起得分)÷2× 80%

B:学习态度:满分20 分

(1)课堂表现 5 分。课堂学习态度是否积极、认真、投入,技术、技能所表现出的进步程

度。

( 2)出勤情况15 分。每缺勤一次扣 3 分,旷课一次扣 6 分,,缺勤 6 次及 6 次以上者被取消考试资格,每迟到一次或早退一次扣0.5 分。

(二)第四学期考试方法及评分标准

A、理论部分:满分20 分以卷面成绩为学生实际得分。

B、技术部分:满分60 分

(1)全国健美操大众新锻炼标准三级套路组合

(2)搏击操套路

三级组合套路与搏击操套路

(1)考试方法:配音乐学生按学号顺序一个一个的进行考试

(2)评分标准

90---100 分:成套动作能跟上音乐节奏,动作连贯流畅,动作有力度、幅度,力量动作按标

准完成,在整套动作中有很好的表现力

80---89分:成套动作能跟上音乐节奏,动作连贯流畅,动作有一定力度、幅度,力量动作

基本按标准完成,在动作过程中有一定的表现力

70---79 :成套动作能跟上音乐节奏,动作连贯流畅,动作有一定力度,但没有艺术表现性。60— 69 分:成套动作基本能跟上音乐节奏,动作稍有停顿,动作的力度、幅度不够,力量

动作未按标准完成,在动作过程中无活力或表现

不及格:成套动作跟不上音乐节奏,身体协调性差,力量动作不合格

注:技术部分得分=三级组合套路得分或者搏击操套路得分×60%

C、学习态度:满分20 分

(1)课堂表现 5 分。课堂学习态度是否积极、认真、投入,技术、技能所表现出的进步程

度。

( 2)出勤情况15 分。每缺勤一次扣 3 分,旷课一次扣 6 分,缺勤 6 次及 6 次以上者被取消考试资格,每迟到一次或早退一次扣0.5 分。

羽毛球:

第三学期考试方法及评分标准

A、技术部分:满分80 分

1、发高远球

(1)考试方法:

(单打规则)连续发球10 次,落点在下图所示各区得分为

6 7 8 910

⑵击高远球技术评定:

100-90 分:技术动作正确,规范,技术动作非常合理。

90-80分:技术动作正确,规范,进步较明显。

60-80分:技术动作基本正确,规范,有一定进步。

60 以下:技术动作不正确,没有一点进步。

注:技术部分得分 =(发高远球得分 +击高远球技术得分)÷ 2× 80%

B、学习态度:满分 20 分

1、课堂表现 5 分。课堂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认真、端正、技术、技能表现进步程度。

2、出勤情况15 分。每缺勤一次扣 3 分,缺勤 6 次及 6 次以上者被取消考试资格,每迟到一次或早退一次扣0.5 分。

第四学期考试方法及评分标准

A、理论部分:满分20 分以卷面成绩为学生实际得分。

B、技术部分:满分60 分

( 1)发球技术评定(30 分):正或反手发球技术:(单打规则)连续发球10 次,落点在双打后发球线至端线(高远),或双打前发球线向后延伸30 公分处(低平)如下图所示

→←

标准: 3 次,60 分;4次, 70分; 5次,80 分;6次, 90 分;7 次,100分。

(2)综合技术评定(30 分)

100-90 分:技术动作非常正确,规范,运用技术战术合理。

90-80 分:技术动作正确,规范,技术战术运用基本合理,进步较大。

60-80 分:技术动作基本正确,有一定进步。

60以下:技术动作不正确,没一点进步。

注:技术部分得分=(发球技术评定得分+综合技术评定得分)÷2× 60%

1、课堂表现 5 分。课堂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认真、端正、技术、技能表现进步程度。

2、出勤情况15 分。每缺勤一次扣 3 分,缺勤 6 次及 6 次以上者被取消考试资格,每迟到一次或早退一次扣0.5 分。

武术:

第三学期考试方法及评分标准

A、技术部分:满分80 分

(1)武术专项素质

10 秒正踢腿

标准如下。

次数 111098765432

分值 10987654321

要求:摆动腿应过肩,支撑腿不能弯曲,上身应保持正直,两手成撑掌状态,两腿交换

踢,不能只一条腿踢。

10秒仆步抡拍

次数 98754321

分值 109876542

要求:两手应伸直,抡臂成立圆,仆步要下去,击地才算数

竖叉

离地高度 0 5 10 15 20 25 30

分值 10987654

(2)武术套路评分与标准(初级长拳)

90— 100:动作熟练、规格,劲力顺达,力点准确,手眼配合好

80— 89:动作比较熟练,动作较规格,劲力顺达,手眼有配合

70— 79:动作比较熟练,动作基本规格,劲力较顺达,能独立完成

60— 69:套路不熟练,遗忘错漏动作不超过两次,动作基本规格,协调性差

60分以下:套路不熟练,遗忘错漏动作超过三次,动作不规格,协调性差。

备注:发生遗忘后不能继续完成套路,或停止演练完不成成套的动作不允评分,但可申请重做,但评分应在总分中扣10 分。

注:技术部分得分 =( 10 秒正踢腿得分 +10 秒仆步抡拍得分 +竖叉得分)× 10÷3× 20% +套路得分× 60%

1、课堂表现 5 分。课堂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认真、端正、技术、技能表现进步程度。

2、出勤情况15 分。每缺勤一次扣 3 分,缺勤 6 次及 6 次以上者被取消考试资格,每迟到

一次或早退一次扣0.5 分。

(二)第四学期考试方法及评分标准

A、理论部分:满分20 分以卷面成绩为学生实际得分。

B、技术部分:满分60 分

(1)武术专项素质

10 秒正踢腿

次数 141312111098764

分值 10987654321

要求:摆动腿应过肩,支撑腿不能弯曲,上体保持正直,两手成撑掌状态,两腿应交换

踢。

10称仆步花拍

次数 1211109876543

分值 10987654321

要求:两手应伸直,抡臂成立圆,仆步要下去,击地才算数

旋风腿( 15 秒)

次数 1211109876543

分值 10987654321

要求:里合腿应过胸

(2)武术套路(剑术)评分标准

90— 100:动作规范,剑法清晰连贯,剑指配合协调,眼神配合自然,套路熟练并有节

奏感

80— 89:动作较规范,剑法清晰,剑指配合较协调,有眼神配合,套路熟练

70— 79:动作比较规范,剑法比较清林,能熟练地完成套路

60— 69:动作不太协调,大部分剑法比较清楚,能独立完成套路,遗忘不超过两次

60以下:动作不协调,大部分剑法不清楚,不能独立完成套路

备注:发生遗忘不能继续过错成套路,或停止演练不成套路,不予评分但可申请重做,

因主观原因申请重做者须扣除10 分,因客观原因(比如受外界干扰)可重做,不扣分。

注:技术部分得分 =( 10 秒正踢腿得分 +10 秒仆步抡拍得分+旋风腿得分)×10÷ 3×20%+套路得分× 40%

1、课堂表现 5 分。课堂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认真、端正、技术、技能表现进步程度。

2、出勤情况15 分。每缺勤一次扣 3 分,缺勤 6 次及 6 次以上者被取消考试资格,每迟到一次或早退一次扣0.5 分。

田径:

第三学期考试方法及评分标准

A、技术部分:满分80 分

1、 100 米跑:

(1)考试方法:每人只考一次。

(2)评分标准对照表

时男12.512.813.113.413.714.0

间女15.515.816.116.416.717.0

对照评分1009590858075

时男14.314.614.915.215.515.8

间女17.317.617.918.218.819.1

对照评分706560555045

时男16.116.416.717.017.317.6

间女19.419.720.020.320.620.9

对照评分403530252015

2、铅球

( 1)考试方法:每人三次考试机会;取最好一次成绩。(男生使用 5 千克铅球;女生使用4千克铅球)

(2)评分标准对照表:

远男10.209.909.609.309.008.70

度女 6.60 6.40 6.20 6.00 5.80 5.60

对照评分1009590858075

远男8.408.107.807.507.20 6.90

度女 5.40 5.20 5.00 4.80 4.60 4.40

对照评分706560555045

远男 6.60 6.30 6.00 5.70 5.40 5.10

度女 4.20 4.00 3.80 3.60 3.40 3.20

对照评分403530252015

注:技术部分得分 =( 100 米跑得分 +铅球得分)÷2×80%

B、学习态度:满分20 分

1、课堂表现 5 分。课堂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认真、端正、技术、技能表现进步程度。

2、出勤情况15 分。每缺勤一次扣 3 分,缺勤 6 次及 6 次以上者被取消考试资格,每迟到

一次或早退一次扣0.5 分。

(二)第四学期考试方法及评分标准

A、理论部分:满分20 分以卷面成绩为学生实际得分。

B、技术部分:满分60 分

1、跳远

(1)考试方法:每名考生可以考试三次,取最好成绩为最后成绩。

(2)评分标准对照表:

男 5.10 5.02 4.94 4.86 4.78 4.70

时间

3.84 3.76 3.68 3.60 3.52 3.44

对照评分1009590858075

男 4.62 4.54 4.46 4.38 4.30 4.22

时间

3.36 3.28 3.20 3.12 3.04 2.96

对照评分706560555045

男 4.14 4.06 3.98 3.90 3.82 3.74

时间

2.88 2.80 2.72 2.64 2.56 2.48

对照评分403530252025

2、 60 米跨栏跑

( 1)考试方法:每名考生只考试一次,跨五个栏。(起跑至第一栏及最后一栏至终点的距离均为13 米,栏间距8.5 米,男生栏高: 91.4厘米,女生栏高: 76.2厘米)

( 2)评分标准对照表:

时间男10.110.410.711.011.311.6女12.913.213.513.814.114.4

对照评分1009590858075

时间男11.912.212.512.813.113.4女14.715.015.315.615.916.2

对照评分706560555045

时间男13.714.014.314.614.915.2女16.516.817.117.417.718.0

对照评分403530252025注:技术部分得分 =(跳远得分 +60 米跨栏跑得分)÷2× 60%

C、学习态度:满分20 分

1、课堂表现 5 分。课堂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认真、端正、技术、技能表现进步程度。

2、出勤情况15 分。每缺勤一次扣 3 分,缺勤 6 次及 6 次以上者被取消考试资格,每迟到一次或

早退一次扣 0.5 分。

定向越野:

A、理论部分:满分20 分以卷面成绩为学生实际得分。

B、技术部分:满分60 分

1、考核方法:

公园定向考核赛:设计一条直线距离约 2.5-3.5km的定向路线,设置8-12 个点标,学生完成全条定向路线跑并按顺序找全全部点标

2、考核标准:

全班比赛第一名成绩为T,考试得分为P: 100 分,其余学生比赛成绩为Tn,考试得为Pn,按下列公式计算:

Tn— T

Pn= (1—× 60%)× 100

T

注:技术部分得分=公园定向考核得分×60%

C、学习态度:满分20 分

1、课堂表现 5 分。课堂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认真、端正、技术、技能表现进步程度。

2、出勤情况15 分。每缺勤一次扣 3 分,缺勤 6 次及 6 次以上者被取消考试资格,每迟

到一次或早退一次扣0.5 分。

保健课程:

成绩考核方法

体育保健课的学生成绩评价采用过程评价的方法,评价体系见下表。

评价指标分数评价方法

考勤20分每缺勤一次扣 3 分,缺勤 6 次及 6 次以上者被取消考试资格,每迟到一次或早退一次扣0.5 分。

40 分( 20百分制,由教师每节课评定,一、三学期40 分,二、四学期

体育态度分)

20 分。

进步幅度20分百分制,由学生组成考评小组与教师共同评定。合作精神20分百分制,由教师每节课评定。

理论20分百分制,第二、四学期考试,

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策略

基于新的教学体系理念, 要改变传统教育中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积极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以促进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改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素质教育被不断提及,素质教育是指通过课堂教学及教师的引导, 能使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及身体、 心理素质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发展。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完善,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重视, 在高校,体育课程也已经被纳入必修课。基于此,教师要给予公共体育学科同等的重视,并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使学生进行综合全面的发展。 一、开展多种体育教学活动 高校领导要提高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充分认识体育也 是高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创造条件,帮助教师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在高校实际条件允许的前提 下,学校和教学应给学生提供多种体育活动选择的机会,使学生的兴趣发展得到充分满足。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的兴趣,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选 择感兴趣且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进行锻炼, 从而实现高校体育健康课程教育。学校可以开设多样化的体育课程,如篮球课、瑜伽课、排球课等,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进行合理选择,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发展。 健康课程是高校体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对此,高校体育课程要对多样化的体育运动进行不断拓展, 使之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主 观能动力得以有效提升,使学生自主进行健康有效的锻炼,实现高校体育趋于健康课程的改革[1]。 二、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体育教师 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及教育的不断改革, 体育课程的革新必然少不了专业的体育教师。因此, 体育教师的理论和素质水平提升是当前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2]。要加强教师的体育课程意识和责任意识, 以促进高水平体育教师的有效培养。传统体育教学基本都是教师围绕教材内容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只注重教学方式,而没有重视体育课程体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体育健康课程的开 展,因此高校要组织教师开展健康课程探讨大会,让教师充分认识到理论水平的提升才是教育工作的重点,通过沟 通、交流、分享经验等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及技能,从而培养学生在社会中的综合能力。此外为了有效培养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高校一定要加强对教师系统的培训力度。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 主要目的是通过健康课程帮助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的自身素质和能力都要不断进行提高,以充分符合教学目的。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体育教师到专业的培训机构进行学习,学习过程中再通过与其他教师的经验分享等 有效提升自身的素质水平和能力, 从而更好地促进高校健康课程的开展。 三、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 在“应试教育” 中,高校多年来都是使用“常规参考评价模式”的考试方法, 这种考试方法是比较片面的,仅注重体育教学的结果, 对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有所忽视。高校体育健康课程的评价体系应该是以个人参照为评价模式, 转变传统“应试教育”中注重结果的评价理念,从而转化为注重过程的评价,同时把结果的评价和过程的评价进行有 效融合,使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得到充分重视, 进而得出与“以人为本”理念相契合的评价结果[3]。针对学生学习效果 和学习过程的综合评价, 应包括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技能,对学习的态度和行为,体育活动中的合作精神等综合全方 面的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应包括基础达标成绩及学生在对日常的体育项目运动进行学习后的各项测试成绩。先把学生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的评价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后,再把两者综合起来进行整体体育学习效果的 考核。通过这种方式得出的 “个人参考评价体系”对体育健康课程考核评价来说,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它从客观综合的角度对学生在课堂学习及课外活动情况进行了公平的 评价,对于高校体育健康课程的改革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理念下, 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是必然的。 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程在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一定的趣味性,对学生体育素质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校公共体育的课程设置要时刻谨记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丰富多样的教 学内容,以充分实现新课改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有效优化教学质量。参考文献: [1]钱光健.论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J].运动,2018(15):85-86.[2]蒲松.新形势下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 2018,8(13):52-53. [3]刘翔,李为敏.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与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研究[J]. 科技资讯,2018,16(13):185,187. 作者简介:杨贵雄(1982—),男,汉族,甘肃张掖人, 讲师,硕士。摘要:为了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促进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改革、 促进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文章从开展多种体育教学活动;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体育教师;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三方面论述了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 体育教学活动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401(2019)22-0093-01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策略 杨贵雄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747000) 万方数据

新课标 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的原则 1.坚持体育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 2.坚持《课程标准》是指导性文件而不是指令性文件的思想 3.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实验稿)》 二、对《课程标准(实验稿)》相关内容修订的说明 (3)除对四个方面的内容作进一步充实之外,在“内容标准”的呈现方式方面也作了较大调整:一是取消按学习内容进行分类陈述,改为按水平学段进行分类描述;二是在每一个具体的内容目标之后,都提出了相应的评价要点和评价方法举例,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学和评价。 (4)在对“体能”的评价中,特别注意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衔接。 (5)考虑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身体健康”部分适当地增加了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 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发展学生体能和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学习和锻炼 (四)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个学生受益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确定课程目标体系和内容标准 (二)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划分学习水平 (三)根据可评价的原则设置可操作和可观测的学习目标 为了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习评价的可操作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出了具体的、可观察的学习目标。特别注意将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两个方面的学习目标设置成为便于观测的行为表征,帮助教师更准确地对学生进行观察、指导和评价,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态度、心理品质和社会行为。

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

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 水平一(1—2年级) 室内课 一、学习体育运动知识 知道所学运动项目或体育游戏的名称或动作术语。如知道跑步、篮球、乒乓球、游泳等运动项目的名称,以及滚翻、仰卧起坐等常见身体运动动作的名称和术语。 二、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知道基本的安全运动知识和方法,注意体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如注意穿着合适的运动服装上课,运动前做准备活动,在规定的场地内活动,合理、正确使用体育器材;过十字路口时不闯红灯,走斑马线;乘汽车时系安全带,头、手不伸出窗外。熟悉一些简单的紧急求助方法。如发生紧急情况时,会拨打求助电话等。 三、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 1、初步了解个人卫生保健知识和方法 初步了解饮食、用眼、口腔卫生等个人卫生常识。如按时进餐,不挑食、不偏食,知道牛奶、豆类等食物的作用;按要求做眼保健操;知道正确的刷牙方法和龋齿预防方法;按时睡眠;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文明如厕、自觉维护厕所卫生;知道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会传播疾病;了解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一些传染病等。 四、塑造良好体形和身体姿态 1、注意保持正确的身体姿态 (1)知道正确的身体姿态。如指出正确的坐、立、行姿态等。 (2)在日常生活和运动中注意保持正确的身体姿态。如注意保持正确的坐、立、行姿态和读写姿势等。 室外课 一、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 1、学习基本的身体活动方法和体育游戏。 做出基本身体活动动作。如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完成多种形式的走、跑、跳、投、抛、接、挥击、攀、爬、钻、滚动和支撑等动作。 2、学习不同的体育活动方法。 (1)初步学会常见的球类游戏。如学习小篮球、小足球、乒乓球等适合本水平学生学习的球类游戏。 (2)学习一些体操类活动的基本动作。如学习横队和纵队看齐、向左(右、后)转、立正、稍息、踏步、齐步走、站立、蹲立、仰卧、俯卧、纵叉、横叉等基本体操动作;棍、球、绳等轻器械体操动作;多种个人和集体的舞蹈动作、韵律动

体育与健康课程准则习题及答案

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帮助教师制订教 学计划、规范教学等重要作用。 二1、为了更好地发挥学习评价的作用,可以采 用多种方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采用教师评价 B、要关注学生的 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C、并努力发挥其他与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有关 人员的评价作用 D、对每一个学生都要采取一致的评价方法 2、( C )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期望的重 要结果。 A、运动参与 B、运动技能 C、身体健康 D、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3、不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特性的是( C )。 A、基础性 B、实践性 C、美体性 D、 综合性 4、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包括前言、( A )、 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四部分内容。 A、课程目标 B、课程理念 C、课程思想 D、课程结构 5、教师的评价应具有很强的权威性,须尽力做 到全面和( A )。 A、准确 B、公平 C、公正 D、公开 6、( B )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其他 学习方面目标的主要途径。 A、运动参与 B、运动技能 C、身体健康 D、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7、教师在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中起( B )。 A、重要作用 B、主要作用 C、特殊作用 D、一般作用 8、体育与健康(A)是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 标的重要手段。 A、学习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定性评 价D、定量评价 9、下面不是一节体育课课例的主要内容包括的 三个环节的是( D )。 A、课例设计 B、课例的过程描述 C、课 例反思D、课例的准备 10、(D )既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 课程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 A、运动参与 B、运动技能 C、身体健康 D、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三、简答题(34分) 1、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什么?(8分) 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确定课程目标体系和 课程内容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划分学习水平 根据可评价的原则设置可操作和可观测和学习 目标 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保证课程内容的可选 择性 根据课程学习目标和发展性的要求建立多元的 学习评价体系 2、体育与健康的课程基本理念是什么?(8分)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 长 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 和习惯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 习 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 3、在确定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的目标时,应关 注哪几个方面?(8分) 一是了解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和发展情况,以 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为制订下一步教学计划 做好准备。 二是判断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习过程中存在的 不足及其原因,以便改进教学。 三是发现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潜能,为学生提 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和个性的机会,鼓励和促 进学生进步与发展。 四是培养与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 发展的能力。 4、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是不断提高体育与健康 教学质量,开发体育与健康的校本课程,形成各 地、各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特色的重要前提和条 件。它包括哪些方面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0 分) 一是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二是体育设施和器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三是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四是自然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五是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六是时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四、问答题(11分) 请详细说明体育与健康课程初中部分的 课程内容是什么?(11分) 一是运动参与,包括: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体 验运动乐趣与成功。

国家课程标准专辑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国家课程标准专辑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 二、学习领域目标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一、学习领域一运动参与 二、学习领域二运动技能 三、学习领域三身体健康 四、学习领域四心理健康 五、学习领域五社会适应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课程评价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 利用 四、教材编写 附录 一、名词解释 二、附表 第一部分前言(1-12'GYM'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人类的许多疾病得到了根治,健康状况大为改善。但是,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的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人们逐渐认识到,健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由于国民的健康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都至关重要,而体育课程又是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因此,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体育课程的改革。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制订的。《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一、课程性质(1-12'GYM'1.1) (一)课程性质(1-12'GYM'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价值(1-12'GYM' 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1.增进身体健康(1-12'GYM'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提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 解读报告 屈中乾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即将颁布之际,我们有必要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修订情况作总体的说明和分析,以便增进体育教师们对新一轮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和发展形势的了解,从而坚定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一、课程性质的定位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健身性和综合性,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1、基础性 九年义务教育在于提高学生体育文化和健康素养、为学生终身锻炼身体和保持健康奠定基础的课程。强调根据自身的特点,掌握适应终身体育和健康生活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自主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的能力;形成敢于迎接挑战的积极态度和坚强意志品质;具有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健康体魄;初步具备规划健康人生的能力。 2、实践性 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的课程。关注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能;通过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和学习,培养运动的爱好和专长;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提高体育实践能力,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健身性 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负荷适宜的身体练习,

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4、综合性 课程强调充分发挥育人多种功能和多种价值的整合,是以体育教育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健康教育内容的一门课程。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 二、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努力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 2)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3)充分体现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4)使学生掌握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的发展。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1)强调运动兴趣的激发和保持,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 2)在课程内容方面,重视从改造传统运动项目和引入新兴运动项目入手,精选适应时代要求的、有利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作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教学方式方面,力求改变单一的灌输式教法,改变过于强调讲解、示范的教学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良好的教学氛围。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1)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都要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2011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五个学习领域。 2. 原《体育教学大纲》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有很大的不同,前者的指导思想是增强学生体质,而后者则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3. 体能要素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要素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要素。 4. 制订运动处方时需充分考虑运动的次数,强度和时间三个要素,使体育锻炼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5. 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在《维也纳宣言》提出健康的四大基石,它们是合理膳食,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全的心理。 6. 皮埃尔·顾拜旦是第二任国际奥委会主席。 7.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1、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 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 主要目标的课程。

2、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 3、根据多维健康观和体育学科的特点,借鉴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经验,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了课程目标体系以及运动参现、动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为各地区和学校制订课程实施方案以及教学计划提供明确的指导,保证学生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4、体育与健康课程建立了有利于学生进步与发展的多元学习评价体系,要求对学生的体育知识与技能、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进行综合评价,提倡在以教师评价为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评和综合评价,重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主动性、积极性及自我评价能力。 5、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_实践性_____特征,重视教学内容的_基础性_、__选择性__、以及教学方法的__有效性__、__多样性_,注重激发学生_运动兴趣_。 二1、为了更好地发挥学习评价的作用,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A、采用教师评价 B、要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C、并努力发挥其他与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有关人员的评价作用 D、对每一个学生都要采取一致的评价方法 2、(C)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期望的重要结果。 A、运动参与 B、运动技能 C、身体健康 D、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3、不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特性的是(C)。 A、基础性 B、实践性 C、美体性 D、综合性 4、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包括前言、(A)、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四部分内容。 A、课程目标 B、课程理念 C、课程思想 D、课程结构 5、教师的评价应具有很强的权威性,须尽力做到全面和(A)。 A、准确 B、公平 C、公正 D、公开 6、(B)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其他学习方面目标的主要途径。 A、运动参与 B、运动技能 C、身体健康 D、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7、教师在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中起(B)。 A、重要作用 B、主要作用 C、特殊作用 D、一般作用 8、体育与健康( A )是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 A、学习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9、下面不是一节体育课课例的主要内容包括的三个环节的是(D)。 A、课例设计 B、课例的过程描述 C、课例反思 D、课例的准备 10、( D)既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课程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 A、运动参与 B、运动技能 C、身体健康 D、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1、对水平一的学生应主要采用( A )评价。

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试卷及答案上课讲义

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体育(广义)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为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丰富社会文化生活而进行的一种有意识的身体运动和体育运动。 2、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大学生需要完成六项指标的测试,分别是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测试,50米跑或立定跳远,握力或仰卧起坐或坐位体前屈。 3、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二十指身体的,心理的,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 4、现代体育的发展正日益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结构,促进了与运动训练,体育比赛有关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和流通,以至于逐渐形成了规模宏大的体育产业系统。 5、今年我国广州举办了第16届亚洲运动会。 二、是非题 1、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以强化训练为基本手段,既是以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健康为目的的教育,又是社会文化活动的组成部分。(T) 2、社会体育开展的广泛性和社会化程度,取决于全民体育意识和群众体育组的提 高。(F) 3、我国高校体育的首要任务是造就骨干,指导普及。(T) 4、大学生的主要心理特征,从以下四个方面明显地呈现出来:(一)自我意识方面;(二)情感方面;(三)意志方面;(四)性格方面。(F) 5、糖是运动时的主要能量来源之一,一克糖完全氧化可以释放4.1千卡的能 量。(T) 6、体育课程是我国高校教学计划中的基本课程之一,是高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实现高校体育目的的唯一组织形式。(F) 7、1000米跑过程中能量代谢完全是有氧代谢。(F) 8、我国高校体育的目的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增强体育能力,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使之成为体魄强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 人。(T) 9、课外体育活动是高校体育课程的延续和补充,是实现高校体育目的的重要组织形式。《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中等专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除安排体育课、劳动课的当天外,每天应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课外体育活动。(F) 10、最大吸氧量是反映人体极量强度是的摄氧和耗氧能力,是心血管功能的最主要评价指 标。(F) 三、简答题 1、简述大学体育课程的概念和基本目标是什么? 以锻炼身体为活动。提高身体素质的运动,还包括以竞争为目的的活动。大学体育就是适合大学生的体育运动。 大学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与身体活动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大学体育课程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 1、基本目标: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分为五个局域目标。 ①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观赏能力。 ②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体育(广义)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为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丰富社会文化生活而进行的一种有意识的身体运动和体育运动。 2、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大学生需要完成六项指标的测试,分别是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测试,50米跑或立定跳远,握力或仰卧起坐或坐位体前屈。 3、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二十指身体的,心理的,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 4、现代体育的发展正日益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结构,促进了与运动训练,体育比赛有关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和流通,以至于逐渐形成了规模宏大的体育产业系统。 5、今年我国广州举办了第16届亚洲运动会。 二、是非题 1、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以强化训练为基本手段,既是以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健康为目的的教育,又是社会文化活动的组成部分。(T) 2、社会体育开展的广泛性和社会化程度,取决于全民体育意识和群众体育组的提 高。 (F) 3、我国高校体育的首要任务是造就骨干,指导普及。(T) 4、大学生的主要心理特征,从以下四个方面明显地呈现出来:(一)自我意识方面;(二)情感方面;(三)意志方面;(四)性格方面。(F) 5、糖是运动时的主要能量来源之一,一克糖完全氧化可以释放千卡的能 量。 (T) 6、体育课程是我国高校教学计划中的基本课程之一,是高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实现高校体育目的的唯一组织形式。(F) 7、1000米跑过程中能量代谢完全是有氧代谢。(F) 8、我国高校体育的目的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增强体育能力,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使之成为体魄强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 人。 (T) 9、课外体育活动是高校体育课程的延续和补充,是实现高校体育目的的重要组织形式。《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中等专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除安排体育课、劳动课的当天外,每天应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课外体育活动。(F) 10、最大吸氧量是反映人体极量强度是的摄氧和耗氧能力,是心血管功能的最主要评价指 标。 (F) 三、简答题 1、简述大学体育课程的概念和基本目标是什么? 以锻炼身体为活动。提高身体素质的运动,还包括以竞争为目的的活动。大学体育就是适合大学生的体育运动。 大学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与身体活动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大学体育课程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 1、基本目标: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分为五个局域目标。 ①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观赏能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水平四)初三级 “挑战自我,勇往直前” 200米跑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升中体育考试必考项目200米跑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柔韧、力量、速度、耐力综合素质,是对学生身体综合素质的考验,更是对学生意志、精神的考验,学生必须通过自己脚踏实地、刻苦耐劳、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中考体育的胜利。为使学生适应考试要求,教师通常把200米跑教学课上成枯燥、机械的训练课。本节课教师旨在使枯燥的训练课教学化。在教学中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教法,突现教学教法的有效性、趣味性。在整节课中为学生营造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教师在每个教学环节创设不同的激励情景,采用有效的激励语言、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 二、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基础,也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初三学生面临着许多人生的挑战,学习的紧张,成功与失败,个人的前途,父母的期望等问题都会压在他们身上,困扰着他们。因而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信心不足,甚至产生恐惧的心理等等。为了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战胜这些挑战,教师在重视技能、技术、体能发展同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 三:教学目标: 1、复习弯道跑,提高弯道跑接直道跑动作技术。 2、提高学生快速奔跑能力,发展柔韧、力量、耐力等素质。 3、培养学生互相学习、团结协作意识,发扬不怕困难、勇于进取精神。 四:教学内容: 1、200米跑 2、发展下肢力量素质练习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弯道跑接直道加速跑动作技术 难点:正确运用途中跑技术 六:教学场地与器材 场地:田径场器材:跳绳41条、雪糕筒3个、弯道跑、途中跑挂图各1张 七:运动密度预计为40--50%,心率预计:140-150次/分 八:有效教学策略 1、激励教育法,教师在不同阶段教学中提出不同的目标与口号,如本节课发展速度素质教学提出口号:“挑战自我,勇往直前”,又如在平时教学中发展速度耐力教学提出口号“不畏困难、坚持不懈”,中考备考最后冲刺阶段提出口号“全力以赴,顽强拼搏”。 2、教师利用本身的教学优势(如:示范能力、语言激励、情绪感染、师生互动)营造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关注学生的技术掌握及良好体育学习习惯的养成,关注学生的参与、兴趣、合作、表现等社会适应与心理目标 九:教学安全提示 1、感冒发烧、心脏病、哮喘病同学安排见习或进行自选项目的练习。 2、感冒发烧刚恢复的学生适当减少运动量,教师注意观察学生上课的身体反应。及时调整 运动量。 3、加强过程监控、课堂上如遇到安全隐患及时纠正。

(最新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2年版)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2年修订稿)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1 一、课程性质. 2 二、课程基本理念. 3 三、课程设计思路. 4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7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11 水平一(1~2年级) 一、运动参与. 11 二、运动技能. 11 三、身体健康. 15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17 水平二(3~4年级) 一、运动参与. 20 二、运动技能. 20 三、身体健康. 24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27 水平三(5~6年级) 一、运动参与. 30 二、运动技能. 30 三、身体健康. 35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38 水平四(7~9年级) 一、运动参与. 42 二、运动技能. 43 三、身体健康. 47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50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52 一、教学建议. 52 二、评价建议. 55 三、教材编写建议. 60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63 附录. 67 附录1 制订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计划的建议 67 附录2 发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案例 69 附录3 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参考用表. 73 第一部分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造成了人们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国民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状况在我国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以下特性: 基础性——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践性——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炼以及行为养成,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 健身性——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综合性——课程强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强调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地发展。 (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方面,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动机水平;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基本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201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word版本)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稿)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1 一、课程性质. 2 二、课程基本理念. 3 三、课程设计思路. 4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7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11 水平一(1~2年级) 一、运动参与. 11 二、运动技能. 11 三、身体健康. 15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17 水平二(3~4年级) 一、运动参与. 20 二、运动技能. 20 三、身体健康. 24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27 水平三(5~6年级) 一、运动参与. 30 二、运动技能. 30 三、身体健康. 35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38 水平四(7~9年级) 一、运动参与. 42 二、运动技能. 43 三、身体健康. 47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50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52 一、教学建议. 52 二、评价建议. 55 三、教材编写建议. 60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63 附录. 67 附录1 制订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计划的建议 67 附录2 发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案例 69 附录3 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参考用表. 73

第一部分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造成了人们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国民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状况在我国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以下特性: 基础性——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践性——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炼以及行为养成,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 健身性——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综合性——课程强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强调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地发展。 (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方面,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动机水平;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基本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范本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稿) 第一部分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造成了人们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国民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状况在我国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以下特性: 基础性——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

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践性——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炼以及行为养成,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 健身性——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综合性——课程强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强调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地发展。 (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方面,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动机水平;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基本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完整版

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 准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4.《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4.1课程基本信息(表4-1) 表4-1“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信息 4.2课程性质与任务 4.2.1课程性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有关规定,围绕“终身体育”、“健康第一”这一主题,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结合我院体育教学和体育资源的实际情况,编写了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神木校区《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是我院各专业公共必修课程之一,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理论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的目的,是我院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完成我院体育工作任务的主要途径。 4.2.2课程任务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途径。其任务是: ①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能和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生理) ②掌握测试和评价自身体质健康状况及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的方法,培养终身锻炼身体的意识和习惯。(监测方法) ③学习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1—2项健身运动的方法,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锻炼方法) ④发展学生个性,改善心理状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心理) ⑤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树立群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其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团结协作、遵纪守法以及自控自律的优良品质。(品德) 4.3课程目标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育人质量的重要标准。其根本目标为“培养具有健康第一的现代理念,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4.3.1知识目标 A1:体验运动乐趣,掌握一项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培养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 A2:发展学生个性,培养竞争意识和顽强的意志品质。 4.3.2能力目标 B1:掌握保健与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锻炼的能力。 B2:树立群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团结协作、遵纪守法以及自控自律的优良品质。 4.3.3素质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