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的思想内容资料讲解
北宋文人苏轼的诗词思想

北宋文人苏轼的诗词思想引言北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达的一个重要时期,而苏轼作为北宋时期的杰出文人,他的诗词在当时就备受推崇。
苏轼以其深刻的思想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开创了北宋文坛的新篇章。
本文将探讨苏轼在其诗词中所体现出的独特思想。
一、对自然的崇拜与亲近苏轼非常注重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描绘,在他的诗中经常能找到对山水、花草、鸟兽等自然元素深入细腻地描写。
他认为自然是上天赐予人类最宝贵的礼物,而通过与自然交融,人们才能感悟生命真谛。
他倡导返璞归真,反对浮华繁琐。
二、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苏轼身世显赫,但他不满于权势富贵,更加关注国家的兴衰和民生之艰辛。
在一些作品中,他表达了对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愤懑之情。
他倡导以人民为中心,主张官员要忠于职守,为民众谋福祉。
三、思想观念与人生态度苏轼的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探索和人生智慧。
他把握当下,强调活在当下,珍惜眼前的一切。
他对世间事物持有一种超越常人的洞察力,善于从细微之处领悟人生真谛。
四、个性特点与创作风格苏轼独特的个性和才华使其诗词作品具有鲜明的风格特点。
他以豪放洒脱、率真直接而闻名,同时也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对音韵把握准确,能够巧妙地运用平仄散仗等技巧,使其诗歌更加有韵味。
结论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极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文人之一。
通过对其诗词思想进行分析和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北宋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苏轼在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他对自然、对国家、对人生的深入思考,使其诗词作品具有珍贵的时代意义和艺术价值。
高二语文+第2章+2.7+苏轼词+Word版含解析

第2章2.7 苏轼词一、《苏轼》解读这首词的豪壮情调首先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
一开篇就显示了词人的旷达视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而且将自古以来和这里有关的许多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了,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缅怀之情。
于是词人开始寻找英雄的足迹:“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周郎是词人心中景仰的英雄,但是这里并不展开写,而是转而勾画古战场的险要形势:“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一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慨叹,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这样的景物描写,读罢使人止不住内心情感的激荡,颇有“天风海雨逼人”之感。
词中的豪壮情调还表现在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
词的上片将周郎和赤壁并提,已经肯定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决定作用,到下片再着力写周瑜的才干和功勋,英雄形象就格外鲜明了。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指挥赤壁之战时正是青春年少、春风得意之时,“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赤壁之战对于吴军来说,是一场以弱抗强的战争,而作为吴军统率的周瑜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怯,反而从容娴雅,沉着应战,谈笑间,巧用火攻烧掉了敌人的战船。
这种指挥若定的风度令词人满怀崇敬。
江山依旧,人事全非,多情自扰,徒增白发。
于是引发了“人生如梦”的感叹,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寄托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的一种出世与入世的精神矛盾,而苏轼是其中最达观洒脱的一个。
所以在他的词中虽然也常有消极苍凉的思绪,但是终究掩盖不了其豪放旷达的精神。
1.苏轼的词有何特点?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题。
东坡①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
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luò)确:山多大石貌。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5分)(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苏轼的生平与思想.ppt

五、苏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一)苏轼以丰富的多方面的创作实践,最后完成了北宋 诗文革新运动。
(二)苏轼培养了一大批文学人才,如苏门四大学士以及 陈师道等人
(三)苏轼在文学上各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位。
应举与入仕时期
这时代一方面号称“百年无事”,经济文化都 有相当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是既有辽、夏入侵的外 患,又有豪强兼并、人民困苦不堪的内忧。社会危 机四伏,积贫积弱的形势日益严重,改革的呼声, 在士大夫层中渐次高涨。苏轼在这样的家庭与社会 气氛熏陶下,受儒家经时济世思想的影响,早年即 立下用世之志,以身许国,并主张针对现实中的种 种弊端进行改革。他二十一岁随父入京参加进士考 试,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与弟苏辙同科及第。 时父苏洵也深受重视,父子三入,一时名噪京 师, 苏轼中进士后,二十五岁卜父、弟再至汴京。 授他河南主簿,不赴。二十六岁参与制科考试,队 三等,授大理评事,签判凤翔府,从此踏上仕途。 苏轼在风翔三年还京,差判登闻鼓院,又授直史馆。 因父苏洵病故,回乡睁丧。
一、苏轼的生平与思想
(一)苏轼的生平
1.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他的诗忧国忧民如屈原,枯淡简朴如 陶渊明,任情挥洒如李白,寓意深厚如杜甫, 充满了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体会。
(二)苏轼的思想
儒、佛、道三家思想的融合。从儒家思想出发,他一生关心国家 命运,积极从政,宽简爱民,但当政治上受到挫折时,受佛老思想的 影响,又表现出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态度。
(二)转变了词风。苏轼在婉约正宗之外,别立豪放一派,表现了新的风格。
《江城子·密州出猎》慷慨激昂,充满爱国主义激情。
《念奴娇·赤壁怀占》激情奔放,气势磅礴。
浅析苏轼及其词

浅析苏轼及其词摘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经常会有唐诗宋词元曲之说~也就是唐朝的文学成就代表是诗歌~宋朝是词~元朝是曲。
但这并不是说~唐朝只有诗歌~宋朝只有词~元朝只有曲。
同样唐也有词文曲等~宋有诗文等~元有诗词等。
就像宋词中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苏轼。
他不仅创作词~还创作诗文~并且他的诗文也都非常有名~他著有《苏轼文集》和《苏轼诗集》~文中创作的名篇像《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诗中像我们熟悉的《题西林壁》。
而只不过是在他的诗文词三者比较而言~他的词的成就更为突出。
所以~在这里我们主要论及一下他的词。
我们知道~词又分为豪放词和婉约词等。
而苏轼又是豪放词的代表~所以我们主要分析一下他的豪放词以及简要谈谈他的婉约词。
通过分析他的生平和创作会发现这些都影响着他的思想~尤其是他的生平经历影响了他的思想~反过来思想又影响到了他的创作~如豪放词中《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蕴含了他的儒家思想~汲汲奔走于仕途之中。
分析了他的生平创作和思想会发现他是一个才华出众~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人。
关键词:苏轼豪放词婉约词思想谈及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时,我们会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到苏轼身上。
可见苏轼在宋代文学的地位是如此之重要,也可见他的文学成就是多么高。
他在诗文词方面的成就都非常高,相比较而言,词的成就尤为突出。
他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一个人的生平经历、思想等能影响他的创作,反过来一个人的创作也能反映他的思想。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苏轼及其词。
一、苏轼生平苏轼,又名苏东坡,史书记载苏轼身长八尺三寸有余。
苏轼是苏洵的第1五子,嘉祐二年(1057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
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熙宁二年(1069年),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
与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并非完全不同意,还是有部分认可的,前期反对,后期深入民间,了解到新法的好处,转而赞成新法的好的方面。
《苏轼词二首》语文高考文言知识积累与复习讲解

苏轼词两首一、文学常识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他们不仅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欢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如题,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
豪放词境界宏大,气势恢宏,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而不以含蓄婉曲为能事,表现出充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词作豪放大气。
豪放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词语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
豪放派对后世影响很大。
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榜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得人。
俞文豹在《吹剑录》里,记载了一个故事。
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东坡为之绝倒。
这个典故形象地说出了豪放词和婉约词的区别,从此“大江东去”成了豪放词的代表句子。
周瑜周瑜(175-210),男,字公瑾,汉族,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
东汉末年东吴名将,相貌英俊有“周郎”之称。
周瑜精通军事,又善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
作家作品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诗人、画家、书法家,豪放词派的开创者。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散文方面: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
“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赤壁赋》《石钟山记》《超然台记》等。
诗歌方面:现存诗2700多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名诗有《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等。
词方面:开豪放词风,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他的词有怀古、咏诗、说理、谈玄、感时、伤事以及对山水田园的描绘、身世友情的抒写等,奔放热情、豪迈旷达。
名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苏轼词 讲稿

苏轼词选讲苏轼其人,字东坡,闻名遐迩的东坡肉则出自他之手。
当然作为一代文豪不可能仅仅只有美食家的称呼,他十九岁便步入仕途,在其后也蜚声文坛。
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并称“苏辛”。
虽然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但是他的众多词作中被称为豪放派的作品并不多,反观婉约才是其作品的主流,但是他的婉约又不是柳永、李清照的婉约,反而是带着真性情豪放的婉约。
因此这一讲来体会一下苏轼不同词风的不同风格。
因为密州的政治生涯对于苏轼而言,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同时对于他的文学事业而言,也是一个重大的转折。
因此我选了两首作品来讲解,这两首作品都是词人在密州同一年写下的不同风格的词作。
首先,这首是他纪念亡妻王弗的词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具有婉约的词风,但是在字里行间又处处透着豪放的真性情。
1.写作背景东坡19 岁时, 与年方16 岁的王弗结婚。
王弗年轻貌美,知书达礼, 侍翁姑恭谨, 对词人温柔贤惠。
王弗刚嫁苏轼时,未曾说自己读过书。
婚后, 每当苏轼读书, 她便陪伴在侧, 终日不去。
苏轼偶有遗忘, 她便从旁提醒。
苏轼问及其它书, 她都约略知道。
二人情意弥笃, 恩爱有加。
王弗随苏轼官居京师, 不幸于宋英宗治平二年五月亡故, 先葬于汴京西郊, 次年归葬故乡。
后东坡续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润之, 据说此女颇有其堂姐遗风, 由此也足见苏轼对爱妻的深切思念。
死别十年, 苏轼于熙宁八年正月夜梦亡妻, 凄楚哀惋, 久蓄的情感澎湃奔涌, 不可遏止, 于是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2.词作分析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本篇的题旨。
本篇以《记梦》为题,但是对于梦中景象只是在词的下篇中短暂出现。
因此,有人会觉得苏轼的这篇作品有些文不对题。
但是,我们不能忽略的是苏轼对于人生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老庄的影响人生如梦,所以真实与虚幻并不是重要的,或者说是严格区分的,而是一种体验。
因此,这部作品实则是对于人生对于爱情的一种体验的记录,而不是对于一个真实存在的事件的描述。
苏轼的诗词介绍及主要成就

苏轼的诗词介绍及主要成就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苏轼的简介及诗词介绍,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354篇诗文轶闻:佛印(一) 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
佛印老实,老被苏轼欺负。
苏轼有时候占了便宜很高兴,回家就喜欢跟他那个才女妹妹苏小妹说。
一天,两人又在一起打坐。
苏轼问:“你看看我像什么啊?”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
”苏轼听后大笑,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就活像一摊牛粪。
”这一次,佛印又吃了哑巴亏。
苏轼回家就在苏小妹面前炫耀这件事。
苏小妹冷笑一下对哥哥说:“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
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二)苏东坡和黄庭坚住在金山寺中。
有一天,他们打面饼吃。
二人商量好,这次打饼,不告诉寺中的佛印和尚。
过了一会儿,饼熟了,两人算过数目,先把饼献到观音菩萨座前,殷勤下拜,祷告一番。
不料佛印预先已藏在神帐中,趁二人下跪祷告时,伸手偷了两块饼。
苏轼拜完之后,起身一看,少了两块饼,便又跪下祷告说:“观音菩萨如此神通,吃了两块饼,为何不出来见面?”佛印在帐中答道:“我如果有面,就与你们合伙做几块吃吃,岂敢空来打扰?”(三)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
简析苏轼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论文

简析苏轼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论文简析苏轼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论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简析苏轼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简析苏轼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论文篇1苏轼的词创作是从他中年出任杭州通判时开始的,他最早的作品《浪淘沙·咋日出东城》和《南歌子·海上乘槎侣》,前者写春天之景,语言平易流畅,意境虽无过人之处,倒也清新可爱;后者写钱塘江潮,苏轼词的豪迈气概和诙谐风格微有端倪。
统观全局,苏轼词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政治、情爱、农村三类作品。
苏轼是满怀热情投入到政治生活中的,但是不幸的家庭经历、多蹇的仕途命运、严酷的权力争斗使他蒙受了一次次打击。
在作品中,有对理想的热情,有落魄的郁愤,有逆境中的不甘沉沦,真实细致地反映了苏轼复杂而又丰富的内心世界。
苏轼还是"性情中人",无论是亲情还是友情,大都写得真切感人。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说:"东坡之词,纯以情胜,情之至者词亦至,只是情得其正,不似耆卿之喁喁私情耳。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① 彭乘:《墨客挥犀》。
② 见原词序。
③ 陆游:《老学庵笔记》。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此词作于熙宁八年(1075年)密州任上,距苏轼元配夫人王弗去世正好十年。
词的起片开门见山,直抒感慨,丝毫不用铺垫和渲染,将思念和盘托出,有不吐不快之势。
生死殊途,南北相隔;仕途的失意,人生的苦闷,满腑凄凉无处倾诉。
接下来退一步讲"纵使相逢应不识,"因为自己早已不是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了。
下片写梦中相见,结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3、表现大自然秀丽的景色。
• 田园词:苏轼在词里描写了乡村秀丽的自然 风光,淳朴的田园风情,富于诗情画意的田 间劳动。
• •
• 浣溪沙
• 簌簌衣襟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 柳卖黄瓜。
•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 问野人家
苏轼词的思想内容
• 临江仙·夜归临皋
•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 江声。
•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谷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 余生。
• 卜算子
•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 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 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 2、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写自己在面 对自然,感怀今昔之际,带有哲理性的 人生感受,表现出一种高逸旷达的精神。
•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风波》
• 定风波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
遂晴,故作此词。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 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浣溪沙
•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 淮清洛渐漫漫。
•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 间有味是清欢。
• 4、男女爱情。
•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 《江城子》
• 江城子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 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 满面,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 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 月夜,短松岗。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