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微小世界和我们》公开课导学案

2019-2020年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微小世界和我们》公开课导学案
2019-2020年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微小世界和我们》公开课导学案

2019-2020年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微小世界和我们》公开

课导学案

附送:

2019-2020年小学科学四年级《1.光的传播》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2. 知道小孔成像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3. 动手制作简易“照相机”。

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动手制作的能力。

3. 运用互联网查找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 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设计意图:

1.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本课主要以学生身边的事例:太阳透过密林射入的情景,引发学生对“光是如何传播”进行讨论,通过观察、实验,引导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小孔成像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2.本课主要是组织学生通过几个简单的动手实验,通过交流研讨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验操作、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了解光直线传播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的能力。

3.本课以一个“光是如何传播”的研讨活动引入主题。因此,除了创设情景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外,重点是指导学生动手实验,引导他们分析、讨论,找出光直线传播的特点,以及知道小孔成像的原理。

(三)教学流程:

提出问题——动手实验——交流讨论——得出结论——迁移应用。

(四)重点难点:

以“光是如何传播”的研讨活动引入主题。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分析、讨论的能力,找出光是直线传播的特点,以及知道小也成像的原理。

(五)教学准备:

1.任务驱动页图片、视频;塑料水管、吸管;“光线打靶”的演示及分组材料;“小孔成像”演示的分组材料;照相机的内部结构图片;自制简易“照相机”的材料等。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1.活动指引

通过一幅阳光透过树林照射到地上的情景,以及主题人物的对话,引起学生之间对“阳光是如何传播”的问题,开展有关的讨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思考:光是怎样传播的呢?用什么方法可以研究光的传播呢?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2.导入

出示小朋友在树林间玩耍的图片。

3.提问

孩子们在树林间玩耍,发现叶子缝隙间射下来的一缕缕阳光,他们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缕缕阳光像一条条线,阳光是直直地照过来的吗?

4.目的

引出问题,让学生知道所要研究的内容。

二、活动一:用管子看光

这是一个要求学生参与的探究活动。活动内容比较简单,材料易找,而且很直观,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活动。开展该活动要预先准备三条硬管子(或一条软管)(如果购买了教学工具箱的,箱内已配了该活动的材料),并按教材的要求进行加工(加工成一条直管,一条弯管和一条“S”形管),然后让学生分别用不同的管子观看光源,看有什么发现,把自己的发现提出来,与同学一起交流、讨论。1.导入

出示一段塑料水管实物。

2.提问

这支水管可以弯成各种形状。请你试试把它弯成各种形状。看看什么形状可以通过它观察到灯光?

3.活动

学生观察、实验。

4.交流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只有塑料水管是直的时才能通过它看见灯光,弯曲时是不能看见的。

5.归纳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三、活动二:光线打靶

这也是一个研究光沿直线传播的活动,同上面的活动一样,也是需要学生参与的探究活动。活动操作简单易行,活动效果明显易见。活动开始前,要准备一张A4大小的卡纸,按教材的要求做一个光线打靶的活动材料(如果购买了该册配套的教学工具箱或学生实验材料的,均都已配了该活动的材料),另外还要准备一支手电筒作为打靶的光源。活动时,教师要跟学生一起探讨,指导学生找出光线传播的规律,让学生把研究的结果填写到教材中去。

在这个活动中,教材上提出了三个要解决的问题,它们分别是:

(1)光从B孔射入,能照到几号靶子上?(琪琪思考的问题)

(2)把中间挡板的孔挡住,光还能照到靶上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3)要想将光从A孔照到1号靶,你有办法吗?

我们通过活动可以发现:

(1)光从B孔射入,光能通过中间挡板的孔,直接照射到2号靶上;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