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作用实验
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

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该实验旨在研究呼吸作用对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
实验过程如下:
材料和仪器:
1.二氧化碳检测器。
2.细口试管。
3.氢氧化钠溶液。
4.橡皮塞。
5.小镊子。
6.钟表。
步骤:
1.取一只试管,填充氢氧化钠溶液到1/3的高度。
2.将试管倒立,用小镊子夹住橡皮塞插入试管口,制成了一个密封的试管。
3.等待数分钟,让溶液平衡,并记录二氧化碳检测器测量的初始
二氧化碳浓度。
4.接着将试管口用口紧密贴住口,进行呼吸,每次呼吸约5秒钟,进行20次呼吸。
5.在呼吸作用结束后,再使用二氧化碳检测器测量试管内的二氧
化碳浓度。
结果:
在实验进行前,二氧化碳检测器测量的初始二氧化碳浓度为
350ppm。
在进行了20次呼吸后,测量得到试管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为
650ppm。
分析:
实验的结果表明,呼吸作用是一种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
在这个
实验中,二氧化碳被作为废气排放到了试管中,导致了二氧化碳浓度
的增加。
另外,实验还表明了人类呼吸作用在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的
上升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结论:
呼吸作用是一种重要的身体代谢过程,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实验表明,在一个密闭的环境中,人们的呼吸作用会导致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从而影响环境的污染和健康。
此外,实验也展示了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推断出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相互关系。
实验报告动物的呼吸作用测定

实验报告动物的呼吸作用测定一、引言呼吸作用是生物体获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的重要过程。
通过测定动物呼吸作用的速率,我们可以了解到其代谢能力和生活状态。
本实验旨在测定动物的呼吸作用速率,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实验动物(例如小鼠)- 呼吸计(例如气体分析仪)- 透明密封箱- 温度计- 计时器- 吸管- 小型容器(用于收集呼出气体)- 适宜的药物(用于调节呼吸速率)2. 实验方法:1) 实验前准备:a. 确保实验动物处于健康状态并饥饿数小时。
b. 将呼吸计和收集气体的容器连接好。
c. 将实验动物放入透明密封箱中。
2) 实验过程:a. 记录室温和初始气体量。
b. 让实验动物在透明密封箱内自由活动,使其呼吸计吸入氧气,并将呼出气体收集在容器中。
c.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气体变化量和时间。
d. 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呼吸作用的速率。
3) 实验控制组:设置一组实验控制组,将实验动物处于静止状态或给予特定药物以抑制其呼吸速率,用于对比和验证实验结果。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记录并计算出不同时间点的气体变化量和呼吸作用速率。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动物的呼吸作用速率与时间的关系。
2. 结果讨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动物的呼吸作用速率在初始阶段较高,之后逐渐趋于稳定。
- 不同的实验动物可能呈现不同的呼吸作用速率,这与其体型、代谢能力等因素有关。
- 特定药物的应用可以调节动物的呼吸作用速率,从而对病理状态进行诊断和治疗。
四、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的呼吸作用测定,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动物的呼吸作用速率与其生活状态、体型和代谢能力密切相关。
测定动物的呼吸速率可以为研究动物的生理特征和病理状态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同时,通过药物的应用,可以对动物的呼吸系统进行调节和治疗。
五、实验改进基于本实验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改进实验设计,以得到更准确的结果:1. 增加实验样本量,以增加统计学信度。
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原理:
1、生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2、氧气有助燃的特性。
创新点介绍:
1、原实验材料为黄豆,本实验中改为芦苇叶。
2、原实验用的广口瓶,本实验改为废弃的矿泉水瓶。
3、原实验用的燃烧匙和蜡烛,本实验改为卫生香和火柴。
4、原实验为演示实验,由教师自己来完成,可以改为学生完成或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演示过程。
实验过程:
1、准备实验材料和用具:(教师准备)
芦苇叶(新鲜和干枯)、废弃的矿泉水瓶、卫生香、火柴。
2、处理实验材料:(教师准备)
设置对照实验:将矿泉水瓶标记为A和B;A中放入两片新鲜的芦苇叶(活的),B中放入两片干枯的芦苇叶(死的),拧紧瓶盖;实验前暗处理一昼夜。
3、演示过程:(师生共同完成:教师解说,学生操作)
方法一:(一人完成:一名学生)点燃一根卫生香,先打开B瓶盖,将燃烧的卫生香伸入B中,正常燃烧;再打开A瓶盖,将燃烧的卫生香伸入A 中,火焰熄灭。
由现象得出结论: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
方法二:(两人完成:教师和一名学生或两名学生一起完成。
)两人同时
分别点燃一根卫生香,A、B同时进行。
现象:A中火焰熄灭;B中正常燃烧。
结论: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
创新说明:
本地盛产芦苇,材料易得,处理简单;用废弃的矿泉水瓶可以激发学生废物利用的创新思维;用卫生香操作简单;改进后既可以节省实验费用和时间,还可以锻炼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增进师生感情。
种子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同时释放热量的实验

种子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同时释放热量的实验实验目的:观察种子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同时释放热量。
实验材料:1.水稻种子2.温度计3.透明塑料袋4.温度计5.热量计(烧杯或锅)6.长直尺实验步骤:1.将一些水稻种子洗净并晾干。
2.准备一个透明塑料袋,用长直尺将其封口部分稍稍挂起,使其折叠形成一个小袋。
3.在小袋内放入一定量的水稻种子。
4.将袋子封口处带着种子尽可能地向上挂在室内任意温度稳定的地方。
5.在种子被封口处与外界完全隔绝的情况下,用手指蘸取水滴在封口外面的袋子上,然后观察袋子内是否产生了水汽(会在袋子内部产生一层雾气)。
6.十五分钟后,用温度计测量袋子内部和外部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7.将袋子内部的温度和外部的温度相减,得到温差,然后用热量计测量相应量的热量。
8.将袋子内的袋子打开,使其与外界的温度一致,然后继续进行观察,直到袋子内不再产生水汽为止。
实验原理:种子在胚乳中含有各种有机物,这些有机物被种子内的细胞质所氧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种子脱水中,种子内部的细胞质含有较高浓度的蛋白质和脂肪,这些有机质在被降解过程中释放出热能。
利用这一原理进行呼吸作用产二氧化碳和热量的实验。
实验结果与观察:1.观察到袋子内的种子放置一段时间后,袋子内部出现了水汽,即袋子内部湿润,表明种子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了水。
2.测量袋子内外的温度发现,袋子内的温度比外部略高,说明种子产生的呼吸作用产热。
3.继续观察袋子内的情况,当袋子内不再产生水汽时,表明种子呼吸作用率已经逐渐下降。
实验讨论:1.水稻种子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同时,会释放热量。
2.种子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种子内的细胞质中所含有的有机物质会随着呼吸作用逐渐减少,从而呼吸作用也会逐渐减弱。
3.实验中观察到袋子内部湿润,是因为种子呼吸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汽凝结在袋子内表面上,形成了水汽。
4.实验中袋子内的温度略高于外部温度,提示着种子呼吸过程中会释放一定的热量。
呼吸作用相关实验设计

呼吸作用的相关实验设计
一、常见实验材料:
1、萌发的种子:一般需消毒
2、植物(幼苗):置于黑暗条件下
3、微生物:最常用的酵母菌
二、实验类型:
(一)测定呼吸作用强度:
原理:酵母菌(或萌发的种子、幼苗)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容器中的O2并释放出CO2,而CO2又被容器中的碱液吸收,致使容器中的气压减小,使有色液滴左移。
实验装置图:
注意:1、若是植物(带叶)应置于黑暗环境中进行;种子要消毒。
2
、对照组的设置:除将生物材料灭活,其他处理与实验组完全相同。
(二)判断呼吸类型:
原理: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如果只进行有氧呼吸,则吸收的O2量和放出的CO2量相等;如果只进行无氧呼吸,则不吸收O2,只放出CO2;若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则吸收的O2量小于放出的
CO2量。
实验装置:
实验组
对照组:(目的:排除外界温度、气压变化对实
验结果的影响)
若:
注:若是带叶的植物或幼苗,则需将装置放在黑暗处进行。
(三)测量呼吸商:
注意:1、针对有氧呼吸测呼吸商。
2、呼吸商RQ=CO2的释放量∕O2
的吸收量。
糖类的RQ=1,脂肪的RQ <1。
实验装置:
若甲的实验数据为X
,乙的实验数据为Y ,则呼吸商的计算式为:(X
-Y )∕X 。
对照组:(目的:排除外界温度、气压变化对实
验结果的影响)。
呼吸作用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一、呼吸作用的实质: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就是呼吸作用。
物质转换:有机物 无机物能量转换:化学能 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式子(必须会写!重点!)表示:有机物(储存能量)+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无论动物体还是植物体,任何活细胞都在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
所以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二、经典实验(一)实验一:验证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1.为何选取种子作为实验材料?因为种子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可排除光合作用的干扰。
2. 如果选择绿色植物,应该在什么条件下完成实验?答:黑暗条件下。
3. 甲瓶中为何选择萌发的种子而不是干燥的活种子?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更强,实验现象更明显。
4.生活中的应用:农民进地窖之前,先用蜡烛试验地窖中的氧气含量萌发的种子 煮熟的种子(二)实验二:验证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如何验证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三)实验三:验证植物呼吸作用过程中释放出了能量1.用保暖瓶和棉花塞的目的是防止热量散失,影响实验结果2.实验现象:左侧装有萌发种子的保暖瓶中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更高3.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分解有机物,释放出能量,一部分能量用于种子萌发,还有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三、农业上如何利用呼吸作用原理(一)为什么农田要适时松土,遇到涝害时排水? 为了使根得到充足的氧气,保证呼吸作用的正常进行。
(二)贮存粮食和水果时应该加快还是降低呼吸作用?为什么?有什么具体措施?1. 贮存粮食和水果时应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分解。
2.贮藏粮食时,保持低温和干燥;贮藏水果时,降低温度和氧气浓度。
四、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作用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对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碳-氧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
呼吸作用实验原理

呼吸作用实验原理Breathing is a vital function that all living organisms rely on to survive. In humans, this process involves the intake of oxygen and the removal of carbon dioxide from the body. The respiratory system is responsible for facilitating this exchange of gases, which is essential for the proper functioning of the body.呼吸是所有生物依赖于生存的重要功能。
在人类中,这个过程涉及吸入氧气和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
呼吸系统负责促进这些气体的交换,这对身体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An important aspect of understanding how breathing works is through conducting experiments to observe and study the process. Through hands-on experimentation, researchers and students can gain a deeper insight into the mechanisms behind breathing and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it. By conducting experiments, individuals can witness firsth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reathing rate, oxygen intake, and carbon dioxide output.了解呼吸是如何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通过进行实验来观察和研究这一过程。
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

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
实验材料:氢氧化钠(NaOH)、白醋、氢氧化钙(Ca(OH)2)、一个
气球、一根吸管、水杯、白纸、火柴
实验步骤:
1.将氢氧化钠(NaOH)溶解在水杯中,每100毫升水中加入10克
氢氧化钠,制成10%的氢氧化钠溶液。
2.将氢氧化钙(Ca(OH)2)和白醋按1:4的比例加入水杯中,混合
均匀。
3.将气球套在吸管上,吸取水杯里的混合液(白醋和氢氧化钙的
混合液)。
4.将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另一个水杯中。
5.将吸管用手捏住,将吸管的一端放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另一端
插入气球里。
6.吸入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将吸管的另一端放开,将氢氧化钠溶
液进入气球内。
7.将气球卷起,慢慢挤压,观察气球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实验结果:
当混合液中的白醋和氢氧化钙混合时,会产生二氧化碳。
通过吸
管将二氧化碳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会产生碳酸钠及水的反应,同时
生成大量的气体,使气球逐渐膨胀。
实验原理:
人们呼吸时,会将氧气吸入,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呼出的二氧化
碳与氢氧化钙(NaOH)等碱性物质反应,产生碳酸钙(CaCO3)和水
(H2O)。
因此,测量呼出的二氧化碳可以作为衡量呼吸作用的重要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关于细胞呼吸类型判断的实验 二 关于细胞呼吸类型判断的实验
例4.课题小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探究微 课题小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探究微 生物的细胞呼吸方式。 生物的细胞呼吸方式。 (1)取甲、乙两套密闭装置设计实验, )取甲、乙两套密闭装置设计实验, 请补充下表有关的内容: 请补充下表有关的内容: 测定项目 装 反应瓶中加入的材料 小杯内加入的材 置 料 ① 甲 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 适量(一定浓度) 细胞呼吸氧气的消 适量(一定浓度) 耗量 液、微生物悬浮液各 KOH或NaOH溶 或 溶 1mL 液 乙 ② (一定浓度)葡 一定浓度) 萄糖溶液、 萄糖溶液、微生 物悬浮液各1 物悬浮液各 mL 等量的蒸馏水 ③ 细胞呼吸时二氧 化碳释放量与氧 气消耗量的差值
不变
乙 液滴不变
微生物的细胞呼吸 方式 ④只进行有氧呼吸
液滴向右移动 ⑤同时进行有氧呼吸
和无氧呼吸 只进行无氧呼吸 液滴向右移动 ⑥ ⑧ 只进行产生乳酸的 不变 无氧呼吸
用此类装置测定呼吸作用是应注意: 总结:用此类装置测定呼吸作用是应注意 1.由于装置的气压变化,也可能会由温度等 由于装置的气压变化, 由于装置的气压变化 物理因素所引起,为使测定结果更准确, 物理因素所引起,为使测定结果更准确, 应设置对照实验。 应设置对照实验。 对照实验应将所测生物灭活, 对照实验应将所测生物灭活,其他处理与实验组完 全一致 2.当用植物测定呼吸时,应注意什么? 当用植物测定呼吸时,应注意什么? 当用植物测定呼吸时 应避免光合作用对实验的干扰, 应避免光合作用对实验的干扰,所以整个装置应置于黑暗环境 中 3.当用种子测定呼吸时,为防止微生物的 呼吸对实验的干 当用种子测定呼吸时, 当用种子测定呼吸时 应对种子进行什么处理? 扰,应对种子进行什么处理? 消毒 4.是否可用该装置做乳酸菌的呼吸测定? 是否可用该装置做乳酸菌的呼吸测定? 是否可用该装置做乳酸菌的呼吸测定 可以, 可以,但没有气体产生与消耗
(2)将甲、乙装置均置于 ℃恒温的条件下,分别在不 )将甲、乙装置均置于28℃恒温的条件下, 同的氧气浓度下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微生物保持活性, 同的氧浓度下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微生物保持活性, 前三组实验所用微生物种类相同,第四组实验的微生物是 前三组实验所用微生物种类相同, 乳酸菌), 分钟后读数。请补充下表有关的内容。 ),60分钟后读数 乳酸菌), 分钟后读数。请补充下表有关的内容。 预期实验结果 级别 甲 第一组 液滴向左移 动 第二组 液滴向左移 动 第三组 液滴不变 第四组 ⑦
吸收呼吸产生的二氧 装置1的小瓶中加入NaOH NaOH溶液的目的是 (1)装置1的小瓶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 化碳 (2)x代表 消耗氧的体积 值,y代表 消耗氧和释放二氧化 值 碳的体积之差 =200(mm),y=30(mm), ),y=30 ),则该发芽种子的呼吸商 (3)若测得x=200(mm),y=30(mm),则该发芽种子的呼吸商 0.85 是 。 (4)若要测定已长出一片真叶幼苗的RQ值,则应将该装置放于 若要测定已长出一片真叶幼苗的RQ值 RQ 何种条件下进行,为什么? 何种条件下进行,为什么? 黑暗。避免因为幼苗进行光合作用, 黑暗。避免因为幼苗进行光合作用,干扰呼吸作用的气体量的变化 值更精确,还应再设置一对照装置。 (5)为使测得的x和y值更精确,还应再设置一对照装置。对照 装置的容器和小瓶中应分别放入 死的发芽种子和蒸馏水 。 设对照的目的是 用于校正装置1和2内因物理因素(或非生物因素)引起的 用于校正装置 和 内因物理因素(或非生物因素) 内因物理因素 容积变化
在科学研究中常用呼吸商( 【例5】在科学研究中常用呼吸商(RQ=
释放的二氧化碳体积 消耗的氧体积
)
表示生物用于有氧呼吸的能源物质不同。 表示生物用于有氧呼吸的能源物质不同。测定发芽种子呼吸商 的装置如下图。关闭活塞, 25℃下经20分钟读出刻度管中着 下经20 的装置如下图。关闭活塞,在25℃下经20分钟读出刻度管中着 色液移动距离。设装置1和装置2 色液移动距离。设装置1和装置2的着色液分别向左移动x和y mm)。 值反映了容器内气体体积的减少。请回答: (mm)。x和y值反映了容器内气体体积的减少。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