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笔算除法

合集下载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人教版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人教版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有几个地方值得反思和改进。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的部分,我意识到提出与生活相关的问题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对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选自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本节课主要内容为:
1.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计算法则;
2.能够正确运用计算法则,进行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计算;
3.理解除数是整十数时,商的个位与除数的十位的关系;
4.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笔算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基本概念。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是指……(详细解释概念)。它在我们进行快速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中非常重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计算320÷30,这个案例展示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快速得出答案。
难点解析:学生需要明白,在计算过程中,当除数的十位与被除数的某一位对应时,商的个位是如何确定的。
举例:如计算320÷30时,明白3(除数的十位)与32(被除数的前两位)的关系,确定商的个位为1。
(2)在笔算除法过程中,如何处理余数;
难点解析:学生需要掌握当被除数不能被除数整除时,如何处理余数,并将余数带入下一步计算。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对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基本概念掌握不够牢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通过个别辅导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2.笔算除法例1例2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2.笔算除法例1例2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2.笔算除法例1例2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2.笔算除法例1例2第2课时》主要讲述了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这部分内容是对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拓展和延伸,旨在让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对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学生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 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2. 对于除法运算的运算规律理解不够深入;3. 对于复杂的除法运算,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运算规律。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形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2.采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运算规律。

3.采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物和图形,用于直观演示。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实物和图形的展示,引导学生回顾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第5课时《笔算除法》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第5课时《笔算除法》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第5课时《笔算除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第5课时《笔算除法》主要让学生掌握笔算除法的方法,学会从高位开始除,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笔算除法的运算规则,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法的运算方法,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在笔算除法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困惑,如除法的运算规则、试商的方法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笔算除法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笔算除法的运算规则。

2.试商的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除法的意义。

2.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探索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例题、练习题、游戏等。

2.教学道具:如小黑板、粉笔、卡片等。

3.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除法概念,如“妈妈买了5个苹果,每个小朋友分到一个苹果,一共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引导学生思考除法的意义。

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教材中的例题,如“320÷40”,引导学生观察被除数和除数的特点,讲解笔算除法的运算规则,如从高位开始除、试商的方法等。

操练(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类似的除法题目,让学生独立进行笔算,如“240÷30”、“480÷60”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操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6.2 笔算除法 -人教版(共10张PPT)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6.2  笔算除法  -人教版(共10张PPT)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节
• 1在( )最大能填几? • • 20×(4)﹤81 50×(3)<180 40×(2)<98
• 30×(3)<96 70×(5)<412 60×(3)<188 •
2口算:
60÷30=2 70÷10=7 80÷20=4 280÷40=7 480÷60=8 160÷80=2 300÷50= 6 630÷90=7
2
知识运用
10 3
3
3
0 20 42040
04 0
2
2
2
0 30 6 4 40 8 5
0 60 80
0
4
5
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
二探究新知
我们学会了用竖式计算 两位数除整十数。那么
像这样的又该怎样计算
178÷30=5 ∙∙∙∙∙∙ 28 呢?
5
30 1 7 8
15 0
30× 5
17<30 2 8
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92÷30=
同学们,题中已知是 什么?要求是什么?
列出算式是?
题目中已知有连环画92本,每 班30本,要求可以”分给几个班”
因为92里有几个
3 ∙∙∙∙∙∙ 2
列竖式 :
3
注意商的位置
30 9 2
90
30x3
3、完成下面的竖式
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除 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谁 能说说它的计算法则呢?
24
73
37 2
32 2 0
6
21
1 1
2 2 0
10 9 1
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用除数除被
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它比除数小,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案推荐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案第【1】篇〗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78~80页例1.【教学目标】:1.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口算和估算技巧,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和估算,培养计算能力。

2.经历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对数学知识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除数是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口算。

2.估算。

3.师:这些都是我们以前所学习过的口算,那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怎样口算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口算除法。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课始,让学生回顾已学的口算和估算的方法,为学习本课的新知奠定基础。

】二、探索新知1.师:四年级准备要举行一次联欢会,买来许多气球,现在在分气球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1)出示例1(1)情境图:师:从图中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2)师:你会列式吗?为什么用除法?(3)师:口算80÷20,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指名不同学生说出不同的想法)2.(肯定学生可行的想法)师:你们说的方法都可以。

但如果又买来了3个气球,大约可以分给几个班?你觉得怎么解决呢?同桌相互说说自己的想法吧!3.师生共同归纳估算的方法:两位数除法的估算,一般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结果。

4.完成书本79页做一做:师:比比谁口算、估算学得好,完成下面的各题,并想想每组上下两题的关系。

【设计意图:本环节首先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计算基础去自主探索口算、估算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三、发展新知1.师:为了把联欢会的会场布置得更漂亮,他们还买来了许多彩旗,你们看!(1)出示例1(2)情境图:师:你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2)师:怎样列式?怎样口算?(指名学生说不同的想法)2.想一想:这两道算式怎样估算呢?尝试在书本上写一写再跟同桌说说你自己的想法。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笔算除法 课件(61张PPT)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笔算除法 课件(61张PPT)

197÷28= 7(排)……1(人)
我余们数做2的9比对除吗数? 把28验看大算作,一多怎下少么吧来办。试?商?
30
7
28 197
196
1
30
6
28 197
168
30
7
28 197
29
商6小了。
改商7。
验算: 28
×7 196
+1 197
知识运用
1.根据试商情况,很快说出准确的商。
50
7
48 394
32
商8小了。32里面还有1个26。
探究新知
240÷26= 9
26 2 4 0
10个26是260,比240多20,可以商9。
探究新知
240÷26=
25
9
26 2 4 0
4个25是100,8个25是200。 余下的40里还有( 1 )个25。
探究新知
240÷26= 9……6
25
9
26 2 4 0 234
6.2.1《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旧知回顾
1.( )里最大能填几?
20×( 4 )<81 30×( 3 )<96
50×( 3 )<180 70×( 5 )<412
40×( 2 )<98 60×( 8 )<488
说说你的想法。
20×( )<81我是这么想的: 20×4 = 80 , 20×5 = 100 , 而 100>81,所以括号里最大填4。
1 06 28
30
20
76
22 143
1 53 42
11
60
87
63 480
54 04 41
39
改改6商1除商÷4数,51,3不1,31是×3把×整41=5十3=5看数26,5作时,61,160-5来可>5试以26=1把商,9,, 回请顾同我学们们所完学成的这,些当竖除式数。 9<说61除1明里3数,商面看所还有成以大6与6,个1它÷应10接1再,3近=往所的4小以…整调商…十。69数。, 不说是一整说十你数是时怎,么怎做么的办。?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新插图) 笔算除法练习课(第7~8课时) 教学课件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新插图) 笔算除法练习课(第7~8课时) 教学课件
7 16 4
143
× 2 216 68 45 8
21816 3 75 01 8
106×30= 3180
106
×
13 0
3 1 80
3乘十位上的0得0, 为什么积的百位上 却写1?
笔算除法
44 90 3 6 5
3 60
5
在计算除法时,除到哪一 位,商就要写在那一位上, 不够商1就商0占位。
65 68 4 0 8
0
1.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课本P89页 “练习十七” 第2题】
140÷35
800÷50 =16
=(140÷7)÷(35÷7) 1 6
=20÷5 =4
50 8 0 0 5
30 30
0
2.(1)计算下面三组题,你发现了什么?【课本P90页 “练习十七” 第9题】
160÷(4×8) 96÷(3×8) 105÷(5×7)
5 45 2 2 5
225 0
118÷29 =4……2
商是一位数
4 29 1 1 8
116 2
658÷47 =14
商是两位数
14 47 6 5 8
47 188 188
0
964÷24 =40……4
商是两位数
40 24 9 6 4
96 4
828÷36 =23
商是两位数
23 36 8 2 8
72 108 108
207×40 =8280
240 × 36
144 72 8 64 0
验算 3 6 × 240 144 72 8 64 0
207 × 40
8280
验算
40
×2 0 7
28 0 8
8280

2022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笔算除法》教案

2022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笔算除法》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笔算除法》教案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教师: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整十数除整十数的口算除法,下面我们做几道口算。

ppt分别出示:1.20×3=学生:二十乘三等于六十2.60÷20=学生:六十除以二十等于三教师:你是怎么想的?学生1:因为二十乘三等于六十,所以六十除以二十等于三。

教师:(评价)想乘法做除法是一个好方法。

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学生2:六除以二等于三,所以六十除以二十等于三。

教师:(评价)你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也是好方法。

3.16÷3≈学生:教师: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三乘五等于十六,十六接近十五,所以十六除以三约等于五4.160÷30≈学生:十百六十除以三十约等于五。

因为三乘五等于十六,所以十百六十除以三十约等于五。

5.80÷20=学生:八十除以二十等于四。

因为二十乘四等于八十,所以八十除以二十等于四。

教师:还有其他方法吗?学生:因为八除以二等于四,所以八十除以二十等于四。

6.83÷20≈学生:八十三除以二十约等于四。

把八十三看做八十,二十乘四等于八十,八十除以二十等于四,所以八十三除以二十约等于四。

教师小结:我们在刚才在做口算的时候用了想乘法做除法、估算等,这些方法都是好方法,在下面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用到。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同学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们国家的领导人历来非常重视读书。

周恩来总理少年时就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活动中也说道:“人通过读书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同学们一定非常喜欢读书吧,下面请认真观察这幅情景图。

ppt呈现: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

这里有92本连环画,140本故事书。

各种书每班30本。

(强调)教师:从图上你获得了那些信息?谁能完整的说一说。

学生:这里有92本连环画,140本故事书。

各种书每班30本。

教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这里有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教师随机板书板书:(1)92本,可以分给几个班?教师追问:会列式吗?学生:92÷30教师板书:92÷30=教师: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这里有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教师板书:(2)14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教师:怎么列式?学生:140÷30教师板书:140÷30=三、迁移引导,解决问题1.算法多样化教师:同学们,(教师用手指92÷30=)这样的算式你们会算吗?(教师用红粉笔描92)谁能用很快的方法算出它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内容:课本第73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知识自主探索笔算时试商的一般方法,并会正确书写商的位置。

2、学生会用估算的方法计算除数是整十数、商一位数的除法,养成估算的好习惯。

3、学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重点: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试商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
难点能正确熟练地确定商的位置、估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160÷20=120÷30=450÷90= 630÷90=
2、在下面的()里最大能填几?
40×()<83 60×()<50 8 30×()﹤140 30×()﹤91
3、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索有关除法的知识。

板书课题: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学校举办一个阅读节,买了很多书。

买了92本连环画,每班分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

指明口述算式,教师同时板书:92÷30=
先估算,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引导学生思考:92÷3,用竖式又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尝试计算,小组内交流。

指名扮演,并说说自己笔算的方法。

提问:3为什么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
师: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现在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提问问题:余下的2表示什么?
3
30 )9 2
9 0
2
练一练:
60÷20 95÷30 83÷40
2、出示例2:
178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引导学生,用笔算的方法计算。

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怎么办?引导学生想,要看前三位,让学生
独立完成,然后展示学生的扮演
小结: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方法是什么?
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

三、练习:
1、板演:
60÷30 240÷40 316÷60 157÷50
2、P73“做一做”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时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练习十三第4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