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迷信 科学与迷信举例

合集下载

第六课:科学、迷信、信仰

第六课:科学、迷信、信仰


三、科学与信仰 1、科学挤压信仰的空间 上帝死了 人也死了 中国,你走得太快了,请等一等你的灵魂 实用主义盛行于中国(世界上真实有用的东西, 自然应该尊重,应该崇拜;倘若本来是件无用的 东西,只因人人尊重他,崇拜他,才算得有用, 这班骗人的偶像倘不破坏,岂不教人永远上当 么? ——陈独秀)


《科学是怎样败给迷信的》:研究美国从1830年 起的科学普及史,揭示了这样一个令人迷惑的现 象:曾经作为一种积极、进步的文化力量的科学, 在美国消费文化中,慢慢地为新伪装下的迷信和 神秘主义的复活让出了一条通道,最终导致科学 在大众层面上被迷信击败。作者以19、20世纪美 国的科学普及史为经,以公共卫生、心理学和自 然科学三个领域内的普及活动为纬,向读者展现 了一部美国的科学与迷信的“战斗史”。
2、20世纪20年代的科玄论战 胡适:“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 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 人,都不敢对它表示轻蔑或戏侮的态度。那个名 词就是‘科学’。” 梁启超:“人类从心界物界两方面调和结合而成 的生活,叫做‘人生’。我们悬一种理想来完成 这种生活,叫做‘人生观’。” 玄学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 和解说。玄”这一概念,最早见于《老子》: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张君劢:“近三百年之欧洲,以信理智信物质之 过度,极于欧战,乃成今日之大反动。吾国自海 通以来,物质上以炮利船坚为政策,精神上以科 学万能为信仰,以时考之,亦可谓物极将返矣。” 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专辟“科学万能之 梦”一节:“当时讴歌科学万能的人,满望着科 学成功,黄金世界便指日出现。如今功总算成了, 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 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 难,……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 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这便是最近思潮变迁一个 大关键了。 ”

科学中的迷信 迷信中的科学

科学中的迷信 迷信中的科学

科学中的迷信迷信中的科学科学:哲学家和科学家经常试图给何为科学和科学方法提供一个充分的本质主义定义但并不很成功,笼统地说,科学即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

“科学”一词由近代日本学界初用于对译英文中的“science”及其它欧洲语言中的相应词汇,欧洲语言中该词来源于拉丁文“scientia”,意为“知识”、“学问”,在近代侧重关于自然的学问。

科学一词在中国古汉语中意为“科举之学”。

明治时代日本启蒙思想家西周使用“科学”作为“science”的译词。

到了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

此后,“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运用。

迷信:专指人对事物的一种痴迷信任状态,也是迷惘地信服,盲目地相信。

“迷信”的含义更多的倾向于“盲目的相信、不理解的相信”因此,理论上,人类对任何事物都可能存在着“迷信”的观念,即使是在科学领域,同样存在着“科学迷信”。

但科学与迷信、信仰或宗教有着重要区别。

科学在本质上要求怀疑主义,并在实践中公开倡导怀疑主义。

怀疑主义要求分析型思维以及批评型思维,要求怀疑一切,即不相信任何未经证实的事物。

对已经证实的事物,也要怀疑其时空的局限性及观察的准确性。

【科学与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中的发展都是科学的吗?科学发展观中以科学为行动指南,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的,以环境、道德、法律为制约因素,综合考虑各种内因和外因并作出最佳抉择的理论系统。

科学发展观中的科学与发展都应并举,太科学不利于发展,太注重发展将不太科学;以科学促发展,以发展推动科学。

【人类到底知多少?】人的大脑开发最多5%人类对世界的了解不到1%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有力地打破了长期以来居于宗教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变革;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本支柱。

经典物理学基础的经典力学,不适用于高速运动的物体和微观领域。

相对论解决了高速运动问题;量子力学解决了微观亚原子条件下的问题;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科技和迷信的对决作文素材

科技和迷信的对决作文素材

科技和迷信的对决作文素材《科技与迷信的激烈交锋》在人类发展的漫长历程中,科技与迷信始终如同一对宿敌,不断进行着激烈的交锋。

科技以其理性、实证和创新的力量,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而迷信则凭借着虚幻、盲从和守旧的观念,试图蒙蔽人们的双眼,阻碍人类追求真理的脚步。

科技的力量是显而易见的。

从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到现代的互联网、、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科技的每一次突破都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福祉。

科技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规律,提高生产力,改善生活质量,拓展认知边界。

例如,医学领域的科技进步使得许多曾经被视为绝症的疾病有了治愈的可能,延长了人类的寿命;通信技术的发展让人们能够在瞬间跨越时空的限制,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交流。

与之相反,迷信往往是建立在无根据的臆想和恐惧之上。

它常常以超自然的力量、神秘的预言和荒诞的仪式来蛊惑人心。

比如,一些人相信通过占卜、风水能够决定命运和运势,生病了不去寻求科学的医疗救治,而是寄希望于神灵的庇佑和符咒的魔力。

这种盲目的迷信行为不仅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反而可能延误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科技与迷信的对决在历史上也留下了许多深刻的印记。

哥白尼的日心说挑战了当时宗教神学所宣扬的地心说,这是科学对迷信权威的勇敢抗争。

布鲁诺为了捍卫日心说,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最终科学的真理还是战胜了宗教的偏见。

在现代社会,随着教育的普及和科学知识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明辨是非,摆脱迷信的束缚,但仍有一些角落,迷信的阴影依然存在。

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科技能够提供准确的预警和有效的应对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迷信则可能导致人们消极等待所谓的“神灵拯救”,错失最佳的自救时机。

在探索未知领域时,科技依靠严谨的实验和观测来获取知识,而迷信则凭借毫无根据的幻想和传说来编造故事。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科技并非万能的,它在解决一些问题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新的挑战和问题。

迷信与科学之间有什么区别?

迷信与科学之间有什么区别?

迷信与科学之间有什么区别?迷信和科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有很多明显的区别。

迷信是指一种缺乏科学依据的信仰或观念,而科学则是指一种凭借实验、观察和推理等方法得出的知识。

迷信往往是基于主观臆断或无根据的传统,而科学则是基于客观事实和证据。

迷信往往是不可证实的,而科学则是可验证的。

迷信往往是基于主观臆断或无根据的传统。

迷信常常是基于人们的信仰和传统,而不是基于实际的证据和数据。

例如,一些人相信摆放财神爷可以带来好运,但是这种信仰缺乏科学依据,只是基于人们的主观臆断和传统习俗。

相反,科学是基于实验、观察和推理等方法得出的知识。

科学家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收集数据,然后通过推理来得出结论。

这种方法是客观的,不受个人主观臆断的影响。

迷信往往是不可证实的,而科学则是可验证的。

迷信往往是不能被证实或证伪的,因为它们缺乏科学的依据。

例如,一些人相信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某些仪式可以带来好运,但是这种信仰无法被证实或证伪。

相反,科学是可验证的。

科学家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收集数据,然后通过推理来得出结论。

这种方法是可验证的,因为其他科学家可以重复实验来验证结果。

迷信和科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迷信往往是基于主观臆断或无根据的传统,而科学则是基于客观事实和证据。

迷信往往是不可证实的,而科学则是可验证的。

我们应该尽可能地避免迷信,而要相信科学,因为科学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最可靠的方法。

迷信和科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迷信往往是基于主观臆断或无根据的传统,而科学则是基于客观事实和证据。

迷信往往是不可证实的,而科学则是可验证的。

我们应该尽可能地避免迷信,而要相信科学,因为科学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最可靠的方法。

科学与迷信PPT 教学课件

科学与迷信PPT 教学课件

生活中不尊重科学的迷信现象:
●消除灾难,企图以求拜神拜佛、烧香叩头、驱魔赶鬼等方式, 来为自己、为亲人消灾解难,化凶为吉,带来福运。 ●相信某些活动、仪式、数字、自然现象、日期会带来好运气、 忌讳某些数字、现象并尽量避免。 ●认为世间存在神仙和妖魔鬼怪,或相信生物具有超乎自然的 “灵魂”,它们对自然现象(风雨雷电旱涝)和人类的生老病死 有控制能力。 ●抽签、算卦、看相、以及不明所以地找大仙、巫婆问亡人的 迷信行为。 ●以个别偶然现象为依据,认为某些 人具有超越自然的神奇功能,如相 信气功师“末来先知”,能预测水 灾、地震,预测他人未来。
“天狗吃月亮”
在很久以前,人们把
月食称为“天狗吃月亮”。 每当出现这种现象时,大 家就非常紧张。为了不让 月亮被“天狗”吃掉,人们 便纷纷拿出铁器或锣等敲 打一阵,直至月食结束。 等到月亮恢复原状人们才 算放心,认为已经把“天狗” 赶走了。
月食
科学是具体的事物及其客观规则, 具体的实事求是,诸多的实践经验,科 学不是信仰,而是拿证据说话。
迷信的危害
• 腐蚀人们思想,阻碍科学传播; • 蛊惑人心,妨碍政策法令贯彻执行; • 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 • 损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 • 诱使无知者触犯法律,沦为罪犯。
相信科学 反对迷信

迷信真实案例

迷信真实案例

迷信真实案例迷信,是指人们在认识、判断和处理事物时,盲目相信迷信观念,迷信行为,迷信习俗和迷信活动的一种心理现象。

迷信是一种不合理的信仰,它使人们在认识世界和处理问题时,产生片面、片断、片面的认识和处理,从而导致错误的认识和处理结果。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真实的迷信案例,希望大家能够从中认识到迷信的危害,摒弃迷信,理性看待世界。

案例一,风水迷信。

某地有一户人家,家里的风水很差,家人经常生病,生活不顺。

于是他们找来了一个所谓的风水大师,大师说家里的风水不好,需要进行风水布局调整,才能改变家里的运势。

于是,他们花了大量的金钱请风水大师进行了风水布局调整。

然而,事实证明,这些风水布局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家里的状况依然没有改善。

案例二,拜神迷信。

某人生意失败,听说拜神可以改变命运,于是他每天都去寺庙烧香拜佛,希望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然而,他却忽视了自身的努力和经营方式,最终导致生意越来越不景气。

案例三,忌讳迷信。

有人因为生肖忌讳,不敢与某些生肖的人交往,认为这样会给自己带来厄运。

结果,他错过了很多与这些人交流学习的机会,导致自己的视野变得狭窄,影响了自己的发展。

这些案例告诉我们,迷信是一种不理性的信仰,它只会让人们产生错误的认识和处理,从而导致错误的结果。

迷信会使人们丧失理性思考的能力,盲目相信一些不合理的观念和行为,最终导致自己陷入困境,无法自拔。

因此,我们应该摒弃迷信,理性看待世界。

在面对问题时,我们应该依靠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理性分析和处理,不要盲目相信迷信观念,迷信行为和迷信活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正确地认识世界,正确地处理问题,正确地改变自己的命运。

希望大家能够从这些真实案例中认识到迷信的危害,摒弃迷信,理性看待世界,做一个理性的人。

科学与迷信科学与迷信举例

科学与迷信科学与迷信举例

科学与迷信科学与迷信举例科学与迷信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

科学是通过实验证明来得出结论,而迷信则是基于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信仰或迷信。

在当今社会,科学已经成为了一种强大的力量,它除了带来了许多的便利和发现,也使迷信逐渐被边缘化。

下面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子来探讨科学和迷信的区别。

首先,我想我们可以举一个常见的例子:地震预测。

在地震活跃的地区,人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关于地震预测的迷信说法,比如说动物会有异常行为,地下水位上升等等。

这些说法虽然传统,但却没有经过科学证明。

实际上,地震是由地球运动和地质构造的巨大力量引起的,而且在今天的科技水平下,地震预测仍是一个相对不可靠的领域。

相对于迷信的预测,科学使我们可以了解到地震的起源,预防措施以及如何减少风险。

科学家通过观测和研究,得出关于地震的规律和特征,从而制定出了一套完善的地震预警体系,这是迷信所不具备的。

其次,我们可以来看一下健康问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关于健康的迷信,比如说减肥药可以让你快速瘦身,汗蒸房可以排毒等等。

这些说法虽然听起来很有吸引力,但实际上它们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相反,科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正确的健康指导,例如锻炼和保持健康饮食。

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经常锻炼可以增强我们的心肺功能,预防各种疾病。

饮食也有很大的关系,我们需要控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量,以增加纤维素和蛋白质含量的食物为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保持健康。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下婴幼儿抚养。

现在有很多的迷信关于婴儿的呵护,比如说迷信的冷风、水、食物等等。

事实上,这些说法都没有科学证据,有些甚至在科学上是不可行的。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抚育婴幼儿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一项研究表明,母乳喂养更有利于婴儿的健康,有助于保护婴儿免受感染和其他疾病的侵害。

此外,正确的婴儿睡眠也是很重要的,在婴儿睡眠的过程中,他们的大脑会处理信息和从经验中学习。

如果我们正确地安排他们的睡眠时间和方式,我们就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大脑,并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科学与迷信

科学与迷信

黄 裱 纸
姜黄 (染料)
碱水

神汉巫婆总是先喝一口备的无色的碱水,用嘴喷洒 在刀口两侧,然后向粘贴了所谓神符的稻草人砍去。 刀口的碱水,碰到染有姜黄的黄裱纸,碱水和姜黄发 生化学变化,于是在黄裱纸上显现一道鲜红鲜红的 “血迹”来。
半夜里星月无光,伸手不见五指,有人从邻村回 家,没带手电筒。他走了不少路,琢磨着也该到家了, 可是压根儿不见村子的影子。他又走了好一阵,来到 一棵大树下,仔细一看,原来还在邻村的村口上。他 心里感到纳闷,怎么走了半夜,却兜了个大圈子。他 在树下坐下来休息一会儿,东方渐渐发白,他才认清 了路,赶回家去。 迷信的人称之为鬼打墙。说鬼常常在荒地里打一 道无形的围墙,叫人老兜圈子,走不出围墙。非得等 到鸡叫以后,鬼害怕阳光,躲开了,这道围墙才会消 失。
【第三名】 你命中缺水。
说法例如:
•你命中缺水(缺火,缺金,缺木,缺土)。 •你名字中缺姻缘。 •你是离婚命,注定要结三次婚。 •你命盘中缺子息。 •你八字中缺官运。
这些说法是属于广泛空洞很难求证的话头,但只 要你现在发生了,就认为他是对的而上当,属于对号 入座的骗术。
迷信是一种错误的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物质的 反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科 学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错误的甚至荒唐的意识也 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我们知道意识来自于实践,只有科学的实践才能得到正 确的意识。不要让不科学的意识蒙蔽我们的双眼。
统计班:贺 佳 165 陈燕婷 275 章莹璐 258 投资班:郭 佳 160

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封建迷信的思想虽有淡化,但 在有些地方仍然存在,尤其是一些农村地区,仍有骗子运 用迷信思想愚骗群众。受骗的人轻则损失钱财,重则丢掉 性命,却仍不知如何受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与迷信科学与迷信举例
科学与迷信
科学,是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

科学是自然界的客观事实和客观
规律在人的大脑中的反映, 是人类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 是以自然
界的现实和科学试验为基础的理性思考。

事实和规律既是科学的源泉, 又是科学的基石, 是科学最本质的特征, 表现了科学的唯物主义本性。

迷信,是人类对自然界及自身缺乏正确认识的结果。

它是人类认
识过程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本身不足为怪,但在阶级社会就复杂化了,它会演变成系统的迷信、迷信活动、有预谋的迷信组织、邪教组织等。

在 __,科学已经比较普遍的深入广大人民的心中,但由于中国历史处于长期的封建迷信中,迷信还依然在社会各界泛滥。

目前, 在部分大学生中出现了一股非理性的、非科学的精神信仰潮流, 迷信文化在高校中大肆渲染和流行。

大学生中存在算命迷信现象, 如看手相、看面相、根据生辰八字预测吉凶、抽签、看相、网上四柱预测,大学生只知有歌星、影星, 而不知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两弹元勋”邓稼先、诺贝尔奖的华人得主 __、李政道。

形形色色的迷信行为如果说是出于一时娱乐和消遣的目的, 实是
无可厚非, 但是在长期的追逐和“角色强化”中会不由自主地卷入迷信的旋涡, 大学作为传播真善美的主阵地, 对这些“迷信行为”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因此,时下让广大人民加深对科学与迷信的区别显得尤为重要。

科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的能动的过程, 以及由此而获得
的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体系。

迷信则通常是利用超自然力进行盲目地崇拜和信仰。

科学的强大, 逼得迷信不得不用科学把自己装扮起来, 臭名昭著的“ __”就把自己的异端邪说冠以“最大的科学”。


管“迷信”往往把自己打扮成“科学”以混淆视听, 但是, 科学
与迷信之间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一、科学与迷信在尊重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上的区别
虽然迷信有时候也把自己装扮成科学, 但是, 只要看它是否是尊
重客观事实, 是否是尊重客观规律, 就可以分辨其真伪。

科学既尊重客观事实又尊重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科学发展的道路, 是人类在继承中发展而来的。

科学伴随着客观世界的无止境发展, 总是继承前人, 昭示后人, 处在不断的补充和发展之中, 是一个从小到大、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的连续发展的过程。

而迷信却是以唯心主义为基础的, 以主观臆想和情感的自我体验为前提, 它既否认客观事实又否认事
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对于迷信来说, 如果承认事实和事物的发展规律, 就失去了自己存在的基础,所以为了自己的存在, 迷信否认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存在。

二、科学与迷信在内容上的区别
1、普遍性和可重复性
就科学试验而言, 在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做相同的实验, 其结果
都应该是相同的。

否则, 它就不是科学的结果。

正像石子在欧洲的重力作用下下落, 在美洲重力的作用下同样下落一样, 科学具有普遍
性和可重复性。

迷信总是把偶然当必然, 把个别当普遍, 把现象当本质。

一些相士则根据与吉凶祸福全无关联的偶然事件来预测吉凶, 推出“必然的结果”。

但是, 偶然不能代替必然, 个别不能代替一般, 现象不能代替本质, 这是科学与迷信本质上的不同。

2、接受检验
一种理论在没有接受实验的反复验证并得到证实以前, 人们不会
承认这一理论是科学,所以科学的理论必须接受实践和实验的反复检验, 才能够被人们所接受, 才能成为科学的理论。

与科学相反, 迷信总是千方百计地逃避实践和实验的检验,任何迷信都经不起实践的检
验。

3、自身是否存在局限性
由于客观事物存在的多样性和发展无限性, 人们对其客观事物及
规律的认识, 必然是一个由少到多, 由不全面到全面的逐步认识的
过程。

科学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连科学自己也承认, 科学并不是万能的, 它不能完全解释或说明一切, 只能随着时间和条件的变化不断
加深认识。

迷信则总是把自己标榜为万能的造物主, 并把造物主标榜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在、神通广大、法力无边的神圣。

4、允许和接受质疑
科学是在实践中探索世界的活动, 在认识上出现不同意见和理论
上的偏差甚至是错误, 都是难免的,理论上的不完善是正常的。

科学从来不拒绝批评和质疑,没有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人对亚历士多德学说的质疑, 就没有力学的辉煌,没有罗伦兹、爱因斯坦对牛顿绝对时空观的质疑, 就没有相对论的创立等等。

大量事实证明, 科学正是在质疑和批评中发展起来的。

与科学恰恰相反, 迷信往往是靠欺骗、恐吓骗取群众,因为迷信缺乏实证的基础, 荒诞不经、漏洞百出, 经
不起质疑和推敲, 因此, 迷信总是不敢接受批评, 不敢面对任何质疑。

三、科学与迷信在推动社会发展上的区别
科学具有认识社会和自然规律的功能, 同时也具有社会生产力的功能。

科学通过揭示社会事物的本质规律,提高人类认识社会的水平,科学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生产关系和整个社会发展。

迷信历来与愚昧、无知、盲从相伴, 是束缚人们思想的精神枷锁。

迷信让人把希望寄托于来世或天国, 寄托于救世主的拯救上, 是一种消极颓废的观。

所以, 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区别科学与迷信,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 营造一个学科学、信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文明, 使迷信在社会中成为过街老鼠,无处藏身。

科学, 才是人类真正的指路明灯。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