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洋芋》(山西民歌)、《跑旱船》
音乐课程大单元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以《唱得幸福落满坡》的教学为例

[摘要]大单元教学关注教学的整体性,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有重要促进作用。
在音乐课程中进行大单元教学,教师要在单元任务的统领下制订课时内容和目标,巧妙进行教学结构化设计,于新旧内容交接处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在大情境中感知与表现,通过对“问题链”的探究,深化学生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音乐课程;南北民歌[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3)36-0047-03随着《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发布,大单元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成为音乐教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大单元教学主张大视野、大主题、大目标、大情境。
在音乐课程中引入大单元教学,如果为了大主题、大目标,而牺牲了对经典作品的独特审美和艺术表现,显然背离了音乐课程的意义。
所以,在音乐课程中引入大单元教学,关键在于要将确立的大主题、大目标有机地转化为一个个小主题、小目标,其落脚点是一首首经典的音乐作品和一节节四十分钟的课堂。
当然,这些课时之间必须充分体现大单元教学应有的整体性、关联性、递进性和生成性,这样才能实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下面,以《唱得幸福落满坡》这首民歌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开展音乐课程大单元教学。
一、系统设计,单元任务统领课时内容与目标大单元教学中的单元,可以是教材中呈现的单元,也可以是依据课程标准对教材进行重组而形成的新单元。
《唱得幸福落满坡》是苏少版音乐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北国豪情”中的一首民歌,本单元主题鲜明,内容丰富。
教材对这一单元的安排巧妙得当,以“北国豪情”为题,通过欣赏与学唱一组具有北方音乐特点的作品,并与本册教材第二单元“丝竹流韵”中富有江南音乐风格的作品进行比较,来丰富学生对南北地区音乐风格的感受与体验。
除了陕西商县民歌《唱得幸福落满坡》,本单元还编排了陕西民歌《跑旱船》、山西民歌《掏洋芋》,以及采用北方民间音调创作的唢呐独奏《山村来了售货员》,旨在让学生在一系列的音乐活动中感受北方音乐的风格,深化学生对北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
音版小学一年级音乐上册《可爱的动物》教案

音版小学一年级音乐上册《可爱的动物》教案教学目标1、能自主参与各项音乐活动,感受北方民歌的基本特点,并学会用不同的感情表达歌曲的思想内涵,再现北方民歌的特点与豪情。
2、通过学唱《送郎当红军》和《十送红军》感受人民当家作主的幸福之情和生产劳动中的愉快情绪,并试着通过南、北方小调的对比,加深对北方民歌的认识。
3、在欣赏《跑旱船》,《山村来了售货员》,《革命将士出征歌》,《兰花花》《掏洋芋》的过程中感受北方民歌的独特风格和韵味。
同时,学会用秧歌步和着歌曲的节奏,参与“跑旱船”的表演,体验北国人民喜庆的心情,展示庆典的场面。
4、能熟练地唱准几个变化音,通过三声部的简单合奏强化同学间相互配合的意识,达到声部间的和谐统一,气息,力度的一致。
教材分析《掏洋芋》这是一首风格独特的山西民歌,表现了农民丰收时候的喜悦心情。
歌曲中演唱和念白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歌曲充满生活气息。
《送郎当红军》原为河北省流传的.一首民歌,一问一答的形式,表现了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在生产劳动中的愉快心情,村词极具地方特色,增添歌曲的欢快气氛。
《唱得幸福落满坡》这是一首农民作曲家史掌元于1959年根据陕西民歌改编的歌曲,歌曲反映了建国十年农村的变化。
旋律流畅,自然,演唱要注意唱出新农民幸福和赞美的心声。
教时安排:三教时第一教时教学过程1、师生问好2、发声练习3、听《跑旱船》――先了解跑旱船是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听赏时,注意歌曲中滑音,任意延长音以及衬词的运用。
听后谈谈那些因素决定歌曲的独特风格节奏与内容讲述性很强,很贴切,衬词句显示了边歌边舞的活动,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民间歌舞诙谐逗趣的特征。
模拟欢庆的场面,让学生用秧歌舞的简单步伐跟着表演,以增添欢乐的气氛,让学生在表演活动中反复听赏这首歌。
4、学唱,《送郎当红军》听范唱一问一答的形式,表现了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在生产劳动中的愉快心情,衬词极具地方特色,增添歌曲的欢乐气氛。
再听在演唱中带说,表现聪明机智。
最新国标苏少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册)公开课教案集

小学音乐六年级(上)第一单元《七彩桥》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听:《迎宾曲》、《唱着跳着走近你》、《送别》、《中国花鼓》、《丝绸之路》教学目标:通过欣赏一组反映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作品,感受音乐超越语言、跨越国界的独特艺术魅力,和桥梁作用。
从《迎宾曲》、《唱着跳着走近你》中,了解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情景,感受作品的象征意义;在《中国花鼓》、《丝绸之路》、《送别》的欣赏中,感悟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及魅力,理解“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欣赏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感受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民族音乐元素对音乐创作的影响,理解音乐艺术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欣赏、感受:1.欣赏《迎宾曲》、《唱着跳着走近你》1)播放《步步高》(广东音乐)片段,请学生说出曲名。
2)师:下面我们来听一首歌曲,听听这首歌曲来自何处?播放《迎宾曲》,指名回答,说出理由再次听赏,感受两首乐曲之间的联系,自读P2介绍,了解《迎宾曲》的创作背景。
3)欣赏《唱着跳着做近你》,感受歌曲的热烈欢快。
2.师过渡:假如你是个没有到过广东,不了解广东的外国商人,听了刚才的两首音乐作品,你还对广东一无所知吗?广东给留下什么印象?指名说。
师:而这所有的印象都来源于音乐,此时此刻,音乐仿佛成为了一座桥梁,一座广东与“外界”相互交流的桥梁,一座中国与世界相互交流的桥梁。
有一句话这样说:音乐无国界。
还有一句这样说: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
其实,要我们说:音乐是一座桥,一座超越时间、空间,让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互认识、相互交流,拉近距离,增进友谊的桥。
下面,我们欣赏一组中外结合的音乐作品,从中我们会对音乐桥的作用有更深的体会。
3.欣赏《中国花鼓》、《送别》、《丝绸之路》1)师演奏《送别》旋律,师:这首乐曲你们熟悉吗?你感觉它的情绪风格怎样?2)师:这首乐曲原本是一首美国歌曲,那么它是怎么来到中国的呢?这里我们要来了解一下“学堂乐歌”。
六年级音乐复习资料

六年级⾳乐复习资料上册第⼀单元:欣赏曲⽬:1、《迎宾曲》:表现了中外朋友在⼴州交易会上欢聚的场景和喜悦的⼼情。
⼴州,有“花城”和“⽺城”的美称。
《迎宾曲》是《客从何来》的主题歌。
2、《丝绸之路》:悠远、神秘的。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外商贸和⽂化交流的通道,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化的钦慕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喜多郎是著名的“新世纪”⾳乐家之⼀。
中⽇⾳乐⽂化交流中的瑰宝——琵琶是在唐代由遣唐使带到⽇本的中国乐器。
3、《中国花⿎》:⼩提琴独奏,克莱斯勒是20世纪初最有影响的⼩提琴家。
4、《送别》:⽤外国歌曲的曲调配上新词的学堂乐歌。
电影《城南旧事》插曲。
由奥特威作词、李叔同填词,李叔同是学堂乐歌的推⼴者、热⼼倡导者。
学堂乐歌:把学校叫做“学堂”,把学校开设的⾳乐学科叫做“乐歌”科,所以叫“学堂乐歌”。
5、芭蕾舞剧:《红⾊娘⼦军》,《⼆泉映⽉》:阿炳,⼜名华彦均。
世界三⼤男⾼⾳:帕⽡罗蒂、卡雷拉斯、多明⼽。
必唱曲⽬:1、《唱着跳着⾛近你》:赞美、歌颂了⾃⼰的家乡。
情绪欢快的。
2、《⼿拉⼿,地球村》:保护家园、建设家园。
热情的。
第⼆单元:欣赏曲⽬:1、《樱花谣》:⽇本民歌,优美的。
2、《佳美兰》常⽣活中不可缺少佳美兰⾳乐。
佳美兰原意是指⽤⼿操作、敲击,现在是指乐队和演奏的⾳乐。
3、《脚铃舞曲》必唱曲⽬:1、《清津浦船歌》2、《故乡恋情》乡的绵绵思绪,就像⼀幅淡雅⽽略带朦胧的⼭⽔画,但引出的却是对故乡激情、奔放、真挚、深情的呼唤与倾诉。
3、《我的⼩花园》4、《哈罗!哈罗!》第三单元:欣赏曲⽬:1、《跑旱船》:陕西民歌,轻快、活泼的。
旱船,⼀种汉族民间舞蹈,由⼀个⼈站在⼀个船形的道具中,模仿划船动作,边舞边唱,在陕北地区,“旱船”也称“⽔船”。
2、《⼭村来了售货员》:唢呐独奏,描写了⼭村售货、购货的欢闹场景。
在民间,唢呐⼜被称为“喇叭”,⼜叫“⼤吹”。
3、《蓝花花》:陕北民歌,以甜美流畅、开阔悠扬的信天游曲调咏唱了⼀位封建时代的叛逆⼥性——蓝花花,刻画了蓝花花的美丽与坚强。
六年级音乐知识点

1、《李玉莲调》是苏北民歌,《森吉德玛》是蒙古族民歌,《苏格兰的蓝铃花》是苏格兰民歌。
2、《向阳花》是钢琴独奏歌曲素材取自李玉莲调,《森吉德玛》是管弦乐合奏作曲家贺绿汀。
第八单元
1、《阳光少年》是童声合唱,《初升的太阳》是马头琴独奏。
音乐符号:断音记号:▼连音线:⌒波音记号:下滑音:从头反复:D.C
2、三连音前倚音:换气记号:
升记号:降记号:还原记号:
力度记号:f(强)mf(中强) ff(更
强)p(弱) mp(中弱) pp(更弱)
3、江苏民歌:《茉莉花》《拨根芦柴花》《姑苏风光》《无锡景》《紫竹调》《太湖美》《四季歌》《采红菱》《月儿弯弯照九洲》《九九艳阳天》《杨柳青》《绣荷包》。
2、《向阳花》是钢琴独奏歌曲素材取自李玉莲调,《森吉德玛》是管弦乐合奏作曲家贺绿汀。
第八单元
1、《阳光少年》是童声合唱,《初升的太阳》是马头琴独奏。
音乐符号:断音记号:▼连音线:⌒波音记号:下滑音:从头反复:D.C
2、三连音前倚音:换气记号:
升记号:降记号:还原记号:
力度记号:f(强)mf(中强) ff(更强)p(弱) mp(中弱) pp(更弱)
4、江苏民歌:《茉莉花》《拨根芦柴花》《姑苏风光》《无锡景》《紫竹调》《太湖美》《四季歌》《采红菱》《月儿弯弯照九洲》《九九艳阳天》《杨柳青》《绣荷包》。
苏教版六年级音乐复习提纲

六年级音乐复习提纲音乐知识1、歌曲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齐唱、对唱、合唱、重唱。
2、演唱中,男声可分为:男低音、男中音、男高音;女声可分为:女低音、女中音、女高音。
3、乐器可分为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
4、民族乐器有:二胡、扬琴、笛子、琵琶、唢呐、古筝等;西洋乐器有:钢琴、小提琴、萨克斯、小号等。
5、“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少响亮……”这首歌曲名是《歌唱祖国》,它是由王莘作词作曲的。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是《义勇军进行曲》,它由我国人民音乐家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的。
7、《Do、Re、Mi》是美国影片《音乐之声》的插曲。
8、《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是中国影片《铁道游击队》的插曲。
9、山西民歌:《看秧歌》;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福建民歌:《采茶扑蝶》;河北民歌:《小白菜》。
10、“1、2、3、4、5、6、7”的唱名分别是do、re、mi、fa、sol、la、si(或ti)。
音名分别是:C、D、E、F、G、A、B11、乐器按种类分为:吹管乐器(如大管、单簧管、长笛);拉弦乐器(如小提琴、二胡);弹拨乐器(如钢琴、手风琴);打击乐器(如三角铁、铃鼓、双响筒、串铃、蛙鸣筒、沙球、碰铃、响板、木鱼)。
12、著名的音乐家:“西方音乐之父”——巴赫(德国);“乐圣”——贝多芬(德国);“音乐神童”——莫扎特(奥地利);“钢琴诗人”——肖邦(波兰);“歌曲之王”——舒伯特(奥地利,代表作《摇篮曲》)13、《同一首歌》分为两个乐段,在演唱时,第一乐段要唱得亲切抒情,另一乐段用热情激动的情绪演唱。
14、我国的民歌按体裁可分为:号子、山歌、小调。
15、京剧被誉为我国的国粹,在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16、××××| ×××| ×××| ×××‖小节线小节终止线用小节线隔开的部分叫小节。
17、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同时演唱相同的曲调称“齐唱”。
《掏洋芋》课后反思

紧扣“民歌”,让音乐课堂绽放光彩——《掏洋芋》课后反思首风格独特的山西民歌,四句体,勾勒出掏洋芋的劳动情景,表现了农民丰收的喜悦。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点:(1)用圆润自然地声音学唱歌曲《掏洋芋》,感受北方民歌的独特风格和韵味。
(2)能根据节奏型念白,与歌曲旋律局部配合自然和谐。
(3)欣赏北方民歌,能积极参与民歌的演唱,体会民歌中包含的人民劳动生活中的各种情感。
歌曲中演唱和念白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歌曲充满生活气息。
为了让学生深入体验这首山西民歌的特点,感受歌曲的韵味,我从这些方面展开教学:一、感受山西风景、人文及音乐特点,比照江南和北方音乐的不同之处。
上一单元“丝竹流韵”正好是甜美的江南风,开头我设计了在《人说山西好风光》的音乐声中欣赏和山西相关的风景、人文,让学生感受与江南不同的地理风貌及音乐特点,学生畅所欲言,分析的很有见地,这也为后面的情绪处理及江西民歌风格的提炼埋下了伏笔。
二、想象、模仿,体验情景现在的孩子都缺乏劳动生活的体验,所以我和学生模拟了挥头、掘地的动作,虽然仅仅徒手模拟,但学生在有节奏地挥动中感受到掘地劳动的辛苦,才能更加体会丰收后的喜悦。
三、用号子导入节奏,轻松完成念白声部。
念白局部节奏有前十六分节奏;有后十六分节奏以及十六分音符,如何让学生快速读的准确、整齐,我从“号子”这个形式入手在双响筒的协助下,速度统一稳定,情绪有了,节奏难点也迎刃而解。
四、师生、生生合作表演,在合作中体验乐趣这首歌曲二声部的融合,使师生、生生之间有了很多的合作机会。
教师的演唱和学生的念白合作,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感染到教师的情绪、歌曲的风格,使学生带着良好的情绪进入歌曲学习。
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合作,既增加了学生合作中的乐趣,又使歌曲的形象更加生动、具体。
学生在合作中培养相互倾听、配合协调的水平,体验各人物的形象,体验生活气息,较好地表现了歌曲。
五、拓展局部进一步感受山西民歌并归纳总结在学生能很好的合作完成歌曲演唱后,又听了另外两首山西民歌《走西口》《想亲亲》,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体会山西民歌的特点并归纳总结,学生听得认真,总结得也很有想法,凸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苏少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苏少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单元第三单元北国豪情计划课时4课时教学内容唱:《唱得幸福落满坡》《掏洋芋》听:《山村来了售货员》《跑旱船》动:露一手我的创编评:成长的足迹(二)教学目标1.通过演唱《唱得幸福落满坡》感受人民当家作主的幸福之情和生产劳动力中的愉快情绪,并试着通过南北小调的对比,加深对北方民歌的认识。
2.通过欣赏《山村来了售货员》了解唢呐的音乐及特点,感受北方小调独特的风格韵味。
3.露一手了解“同头异尾”这一常用的旋律发展方法。
4.在欣赏《跑旱船》过程中,感受北方民歌的独特风格和韵味,同时学会用秧歌步和歌曲的节奏,体验北国人民喜庆的心情。
5.学生能用宽广,嘹亮的音色来唱《掏洋芋》感受北方民歌的独特风格和韵味。
6.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编活动,注意旋律的完整性。
单元第三单元北国豪情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授课时间教学内容1.听《山村来了售货员》2露一手:随音乐模仿唢呐吹奏的动作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山村来了售货员》了解唢呐的音乐及特点,感受北方小调独特的风格韵味。
2.感受人民当家作主的幸福之情和生产劳动力中的愉快情绪,并试着通过南北小调的对比,加深对北方民歌的认识。
重难点重点:对比南北方小调音乐特点。
难点:了解唢呐。
教具钢琴、音响资料教学过程主备复备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新课教学(一)欣赏《山村来了售货员》1.出示唢呐图片,介绍唢呐的构造及吹奏姿势。
2.感受唢呐的音色:听一小段。
3.初听乐曲,启发学生凭借“标题”描述乐曲表现的情景。
4.出示标题:赶路、吆喝、山谷回声、山村活跃、选购、告别、继续赶路。
5.再听乐曲,在每个标题出现的部分加上代表性的动作。
6.分组展开模拟表演将活动,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购货山民的角色,用动作、表情再现山村售货员的形象。
(二)露一手1、认识民族乐器唢呐。
2、在欣赏中模仿唢呐吹奏的动作对学生来说很容易做到,学生模仿,教师加以指导。
3、用动作表现乐曲的情绪。
4、在欣赏中感受音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10.16-17)
教学内容:
《掏洋芋》(山西民歌)、《跑旱船》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感受北方民歌的独特风格和韵味。
2.通过旋律续编,培养乐感。
3.在欣赏《跑旱船》的过程中,尝试用秧歌步参与“跑旱船”的表演,体验北国人民喜庆的心情
教学重点:民歌风格的把握
教学难点:唱念结合的歌曲表现形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掏洋芋》。
1.导入:下面我们来听一首山西民歌《掏洋芋》
2.初听歌曲,歌曲表现的是一个怎样的情景?怎样的情绪?
3歌曲简介:这是一首风格独特的山西民歌,唱词以“蚂蚱满山跑”起兴,简笔勾勒刨洋芋的劳动场景,表现了农民丰收的喜悦。
4.复听:速度是什么样的?
5复听:歌曲的风格是怎样的?区分衬词,说说歌曲演唱的内容。
6简介:歌曲中演唱和念白结合在一起,一唱众和,充满生活气息。
7再次聆听:念白的声音要注意什么?跟读念白部分,轻唱歌词,感受歌曲的诙谐风趣,富有生活气息。
8.分析歌谱
听旋律,这首歌曲有几个乐句?(4个)
观察歌曲前2乐句的开头部分,有什么发现?(开头部分相同)
第一乐句和第三乐句怎么样?(完全相同)
歌曲的结束音在哪个音上?(la)开始音呢?(还是la)
9分声部演唱
10.跟着音乐进行念唱合练,并模拟掏洋芋动作边唱边表演,体验念唱合作的乐趣,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
三.欣赏《跑旱船》
1.过渡:欢庆丰收、欢庆节日的时候,民间会有哪些民俗习惯?
2.观看节日里群众跑旱船的录像,了解跑旱船这种民间艺术形式的起源及相关的知识。
3、初听跑旱船,感受情绪
4.分解动作:秧歌步。
5.请学生跟着音乐跳一跳,再次感受情绪。
6.启发学生关注歌曲中滑音,任意延长音以及衬词的运用。
7.再听歌曲,请学生谈一谈“哪些因素决定了歌曲的独特风格”
8.结合“露一手”活动,模拟欢庆的场面:请学生两个人一组,分别扮演一个角色。
跟着音乐走秧歌步,(请部分同学模拟锣鼓和群众的喝彩,增加欢庆的气氛)。
四.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