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山西民歌歌词特点

合集下载

浅析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的创作特征

浅析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的创作特征

浅析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的创作特征《桃花红杏花白》是山西省的一首传统民歌,它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刻的情感而闻名。

这首民歌创作于浓厚的地方文化背景之下,体现了山西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文将从旋律、歌词和主题三个方面对《桃花红杏花白》的创作特征进行浅析。

从旋律上看,《桃花红杏花白》的曲调悠扬动听,富有地方特色。

整首歌曲采用了十二平均律音阶,旋律跳跃起伏,具有一定的情感表达力。

这首民歌的旋律质朴朴实,没有经过繁琐的编曲和修饰,完整地展现了山西人的情感和性格。

歌曲的节奏感很强,歌曲的起伏变化使得歌曲更具有张力,更符合当地的民俗风情。

这种独特的旋律特点使得《桃花红杏花白》成为了山西地区最受欢迎的民歌之一。

从歌词上看,《桃花红杏花白》的歌词简洁明了,表达了山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美景的热爱。

歌词中“桃花红杏花白,出得厅堂便处理海”一句直接描绘出了家乡的美丽景色,令人心生向往。

而“家家门前乐意来,杯酒相交多快活”则表达了山西人热情好客的天性和对友谊的珍视。

整首歌词情感真挚,表达了山西人对家乡和生活的热爱之情,承载了浓厚的地方情感。

从主题上看,《桃花红杏花白》的主题贯穿了对美景的赞美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这首歌曲通过对家乡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歌曲中所描述的春天美景、友情相交等情感元素,无不表现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整体而言,《桃花红杏花白》通过浓烈的地方色彩和朴实的情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热爱,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桃花红杏花白》这首山西民歌在旋律、歌词和主题方面都展现了浓郁的地方特色。

这首歌曲以简单的旋律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山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热爱。

通过它,我们得以窥见山西人民的情感世界和地方文化的魅力。

这首歌曲不仅仅是山西的一首民歌,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浅析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的创作特征

浅析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的创作特征

浅析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的创作特征山西民歌是中国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方特色。

以《桃花红杏花白》为代表的山西民歌在中国乃至世界民间音乐界都享有盛誉。

本文将从旋律特征、歌词内容和表达情感等方面对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的创作特征进行浅析。

我们来谈谈《桃花红杏花白》的旋律特征。

这首歌的旋律简洁、朴实,主要采用了传统的五声音阶,表现出民歌的朴实、清新和自然之美。

在编配上,常常采用二声部对位式的形式,旋律线条清晰,既引人入胜,又富有地方特色。

歌曲的曲调简单易记,动情激昂,更能深入人心,使人思乡念情。

我们来谈谈《桃花红杏花白》的歌词内容。

该歌的歌词朴实、真挚,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歌词中常以桃花、杏花等当地的自然景物为载体,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与思念。

“桃花红,杏花白,家乡的山山水水美如画”,这些词句不仅展现了山西乡村的田园风光,也凸显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歌词中还包含了对生活、爱情、友情等方方面面的思考和感悟,让人在朴素的音乐语言中感受到深沉的情感追求。

我们来谈谈《桃花红杏花白》的情感表达。

这首歌的情感表达非常深刻,在朴实的旋律中流露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歌手在演唱时往往以深沉的情感来演绎,让人仿佛置身于广袤山川之中,感受到浓浓的人情味和生命的炽热。

尤其在外乡演唱时,歌手的倾情演唱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让人不自觉地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和亲人。

这首歌不仅在山西当地广为传唱,而且在全国范围内也备受喜爱,成为了山西乃至全国人民共同的精神寄托。

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以其独特的旋律特征、真挚的歌词内容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浓厚的地方特色,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民俗音乐中的一朵奇葩。

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这样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山西民歌,传承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

山西晋中民歌审美特征及文化价值分析

山西晋中民歌审美特征及文化价值分析

山西晋中民歌审美特征及文化价值分析山西晋中民歌是指流传于山西晋中地区的一类民间音乐艺术形式。

它以其独特的旋律、朴实真挚的歌词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备受推崇。

在当地,晋中民歌是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了丰富的民族情感和文化内涵,代表了晋中地区的音乐审美特征和文化价值。

本文将对山西晋中民歌的审美特征和文化价值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一、山西晋中民歌的审美特征1.独特的旋律山西晋中民歌的旋律以简单、朴实、轻快而著称。

它的音域较窄,曲调直接,旋律鲜明,旋律起伏跌宕,表现出深沉的乡土气息。

晋中民歌的旋律通常缓慢而抒情,歌词与旋律相辅相成,浑然一体,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2.朴实真挚的歌词晋中民歌的歌词内容主要围绕着生活、爱情、劳动等题材展开,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奋斗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

歌词简单真挚,常常以韵脚、押韵和对句的方式表现出深沉的情感,使人在歌声中感受到乡音的真挚和朴实。

3.深厚的文化底蕴山西晋中民歌蕴含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和历史传统。

它是晋中地区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民歌中的歌词、旋律和表演方式都融合了晋中地区的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充分展现了当地人民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智慧。

1.传承民族文化晋中民歌是山西地区的文化遗产之一,它承载了丰富的民族情感和文化内涵,是晋中地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晋中民歌通过歌词和旋律传承了地方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人们的思想情感,对于传承和弘扬当地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弘扬劳动精神晋中民歌表现了农民劳动、生活和爱情等方面的真实情感,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奋斗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

它宣扬了“劳动最光荣”的思想,对于在当代社会中弘扬劳动精神、倡导全民劳动敬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丰富音乐艺术形式山西晋中民歌在歌词、旋律和表演方式上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形式。

它的简洁朴素、真挚感人的旋律,给人一种舒缓、愉悦的感受,让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得到心灵的抚慰和慰藉。

浅析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的创作特征

浅析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的创作特征

浅析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的创作特征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是一首富有乡土气息的民歌,歌词情真意切,曲调优美动人。

这首歌歌颂了家乡的美景和朴实的乡村生活,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深情。

本文将从旋律、歌词和表现形式三个方面,对这首山西民歌的创作特征进行浅析。

我们先来看看这首民歌的曲调和旋律。

《桃花红杏花白》的曲调轻快活泼,富有活力和动感,整首歌曲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

歌曲配器采用了琵琶、胡琴等乐器,这些乐器的运用增强了歌曲的乡土情怀和民俗特色。

在旋律上,《桃花红杏花白》采用了较为简单的旋律,易于传唱。

这种简单朴实的旋律与歌曲所歌颂的乡村生活和纯朴情感相得益彰,使得这首歌曲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

整体来说,这首民歌在旋律上通过轻快的曲调和富有乡土气息的配器,创造了一种朴实、真挚的乡村氛围,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和淳朴。

我们来分析一下歌词的创作特征。

《桃花红杏花白》的歌词简洁明了,直接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歌词中重点描绘了家乡的美景,如桃花红、杏花白、小桥流水等,展现了一派田园风光,富有唯美和诗意。

与此歌词中也透露出对家乡亲人和乡村生活的怀念之情,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乡愁和深厚的家国情怀。

整体而言,这首歌曲的歌词简单明了,散发着纯朴和真挚的乡土情感,让人产生共鸣。

我们来谈谈这首山西民歌的表现形式。

《桃花红杏花白》采用了典型的民歌表现形式,简单朴素,没有过多的华丽修饰,使得这首歌更能贴近人心,让人产生共鸣。

歌曲在编曲上采用了简单的民间乐器,增强了歌曲的民俗特色和乡土气息。

歌曲的演唱方式也十分朴实真挚,没有过多的装饰和修饰,更显出歌曲的朴素和真挚。

整首歌曲在表现形式上体现了山西民歌的特点,简单朴实,浸透着乡村风土人情。

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以其朴实的风格、真挚的情感和优美的旋律,在乡村民歌中独树一帜。

这首歌曲通过其独特的创作特征,让人感受到了山西乡村生活的美好和纯朴,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情厚爱。

山西民歌的发展与传承路径探讨

山西民歌的发展与传承路径探讨

山西民歌的发展与传承路径探讨1. 引言1.1 山西民歌的定义与特点山西民歌是指流行于山西地区的民间歌曲形式,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

山西民歌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音乐风格和歌词内容上。

在音乐风格方面,山西民歌通常搭配民间乐器如二胡、琵琶等,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朗朗上口。

而在歌词内容方面,山西民歌主题广泛,涵盖了生活、爱情、家国情怀等各个方面,真实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感受和情感表达。

山西民歌还以其朴实、淳朴的表达方式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被誉为民间艺术的精品之一。

山西民歌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丰富的情感内涵,成为山西地区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底蕴。

1.2 山西民歌的历史起源山西民歌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山西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密切,山西民歌逐渐形成并传承至今。

在古代,山西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歌文化。

山西民歌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山西地区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歌谣和歌舞形式。

随着历史的变迁,山西民歌逐渐融合了汉、满、蒙、回等族裔的音乐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歌风格。

古代山西地区的农民、工人、商贾等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通过民歌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情感体验,并传承至今。

山西民歌多以史诗、故事传说、风土人情等为题材,歌词简洁直白,朗朗上口,富有思想性和感染力。

在历史的长河中,山西民歌一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山西民歌的历史起源与山西古代丰富的文化底蕴密不可分,它不仅是山西地区的文化瑰宝,更是中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山西民歌将继续在山西地区传承发展,并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2. 正文2.1 山西民歌的发展历程山西民歌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最初是在山西地区的农民、劳动者之间传唱的歌曲。

随着社会的发展,山西民歌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在元代、明清时期,山西民歌得到了更多的发展和传播,融合了汉族、回族等多种文化元素,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歌体系。

浅析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的创作特征

浅析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的创作特征

浅析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的创作特征山西民歌是中国民歌中的重要类型之一,其曲调优美、歌词质朴,传承着山西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桃花红杏花白》是山西民歌中的经典之作,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

本文将从曲调、歌词和传承等方面对《桃花红杏花白》的创作特征进行浅析。

从曲调的角度来看,《桃花红杏花白》的曲调优美动听,通俗易懂,深受人们喜爱。

曲调以山西地区特有的音乐元素为基础,融合了山西地方音乐的特色,旋律优美、婉转动人,给人一种舒缓愉悦的感觉。

这首歌曲的音乐节奏明快,旋律朗朗上口,使人容易记住,从而流传广泛。

曲调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也很强,让人在听到这首歌曲时,会不自觉地被吸引,产生共鸣。

《桃花红杏花白》的曲调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动人心弦,是山西民歌中的一朵璀璨明珠。

从歌词的角度来看,《桃花红杏花白》的歌词质朴真挚,表达了山西人民的生活情感和对家乡的热爱。

歌词中描述了桃花红、杏花白的美丽景象,诉说了人们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歌词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体现了山西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深情厚谊。

歌词中还融入了山西方言,增加了歌曲的地方特色,使人们在听歌的更能感受到山西的土地和人文韵味。

这种朴实、真挚的歌词,使《桃花红杏花白》深受人们喜爱,并被广泛传唱。

从传承的角度来看,《桃花红杏花白》已经在山西地区流传了数百年,成为山西民歌的经典之作。

在家庭、宴会、节日等场合,人们常常会唱起这首歌来,以此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这首歌曲也得以通过网络传播,传唱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获得了更广泛的认可和喜爱。

一些音乐人也对《桃花红杏花白》进行了现代化的改编,使其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进一步推动了这首歌曲的传承和发展。

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以其优美动听的曲调、质朴真挚的歌词以及源远流长的传承历史而成为了山西文化的一张名片。

它不仅代表了山西的地方特色,还承载着山西人民对家乡的深情厚谊和对生活的热爱。

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桃花红杏花白》这首经典的山西民歌会继续被传承下去,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山西民歌赏析

山西民歌赏析

山西民歌赏析
山西民歌是山西地区特有的民歌形式,它融合了山西地区的地域特色、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

山西民歌通常以山西地区的方言演唱,以其朴实、真挚、质朴的风格,深受人们喜爱。

山西民歌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音乐特色:山西民歌的音乐特色主要体现在曲调、节奏和音
域等方面。

山西民歌的曲调多为悠扬、抒情的旋律,旋律线条流畅,具有一定的起伏和变化。

节奏上,山西民歌常常采用简单而规律的节奏,使得整个歌曲节奏感强烈。

音域方面,山西民歌通常以中低音为主,给人一种朴实、沉稳的感觉。

2. 歌词内容:山西民歌的歌词内容多涉及农耕劳动、家乡风景、爱情、生活哲理等方面。

歌词质朴、真挚,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山西民歌的歌词往往意境深远,富有哲理,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3. 表演方式:山西民歌的表演方式通常是以独唱、合唱或者重
唱的形式进行。

独唱时,歌手通过自己的情感表达,使得歌曲更加贴近人心;合唱时,多人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和谐的声音画面;重唱时,歌手通过对歌曲的重复演唱,使得歌曲更加深入人心。

总的来说,山西民歌以其深沉的情感、朴实的风格、真挚的表达,展现了山西地区独特的音乐文化和精神风貌,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通过对山西民歌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加了解山西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感受到山西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浅析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的创作特征

浅析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的创作特征

浅析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的创作特征《桃花红杏花白》是山西省的一首著名民歌,深受广大民众喜爱。

这首歌曲以其动人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展现了山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深情眷恋。

本文将从旋律、歌词和创作背景三个方面来浅析这首民歌的创作特征。

一、旋律《桃花红杏花白》的旋律简单明快,富有山西地区特有的神韵和节奏感。

它以轻盈的节奏和富有韵律感的旋律,打动了听众的心弦,给人一种舒缓、愉悦的感觉。

在旋律方面,这首民歌运用了丰富的旋律变化,通过对音高、音长、音域等各种元素的处理,使得整首歌曲既有层次感又不失和谐统一,使人听起来感到悠扬和动听。

二、歌词《桃花红杏花白》的歌词朴实、感人,贴近生活,表达了大多数山西人民的普遍情感。

歌词中描绘了山西美丽的山川河流和丰收的场景,抒发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歌词中不仅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还有对老百姓艰苦生活的关怀,从而使得这首民歌深受人民的喜爱。

歌词在创作特征上既有表达感情的真挚性,也有对现实生活的关照性,这正是这首民歌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之一。

三、创作背景《桃花红杏花白》这首民歌的创作背景与山西地区的文化传统、人文风情紧密相连。

山西素有“关中之魂,岁岁遍地红”的美誉,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传统乐器和音乐形式多样的地区。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创作出这样一首深受人民喜爱的民歌也就不足为奇了。

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的创作特征主要体现在它朴实自然的旋律、真挚感人的歌词以及与山西地域文化的密切联系上。

这些特征使得这首民歌深受人们喜爱,成为山西地区乃至整个中国乃至世界上都备受尊重的一首经典之作。

希望这首民歌能够继续在人们心中流传下去,成为代表山西地域文化的一部分,让人们对山西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山西民歌歌词的特点
山西,历来被誉为“民歌的海洋”。

山西的民歌曲调优美,易于传唱,感情真挚,情真意切,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山西民歌的歌词,极其生动,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这种来源于生活的生动歌词令专业作者都赞叹不已,许多音乐工作者都不辞劳苦地来山西采风,内容丰富的山西民歌,像是一面镜子,它反映着山西人民的生活和历史,如《走西口》、《看秧歌》、《绣荷包》、《想亲亲》这些贴近人民生活的民歌早已广为流传。

民歌是方言的夸张。

历史悠久的山西民歌深深扎根在山西方言的沃土中,质朴而鲜活,言浅而意深;既是新鲜活泼的民俗生活现象,又有古老深沉的文化内蕴,散发出浓烈的乡土气息。

品味山西民歌,咀嚼山西民歌歌词,感受渗透在其中的山西方言特色,才能更深刻地体会这种古老方言的古朴的韵味与丰富的表现力。

在声乐艺术中,语言就是手段、工具,人们利用它来彼此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

它不仅体现了艺术的形象思维,更能通过语言去影响听众。

所以,要想唱出山西民歌的味,就要先学好山西民歌歌词的咬字吐词。

山西方言是中华民族语言当中最复杂、最有特色、最丰富多彩的一支语系,是一座蕴藏十分丰富的语言学宝库。

方言学家李荣先生曾经说过:“山西的方言,跟山西的煤炭一样丰富。

”不仅源远流长,而且丰富多彩的山西民歌根植于山西方言的沃土,沐浴着黄土高原的风情,一字一句、一腔一调短小精悍的传唱至今。

山西民歌中大量出现叠词是山西民歌的一大特色。

山西方言中的
叠词原本就特别多,不仅形容词可以叠用,就是动词、名词、量词等也可以重叠使用。

虽然这些词在叠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形式不同,但最终都能传达出更加生动而丰富的意义。

这种现象在山西民歌中屡见不鲜,比如说《会哥哥》中“门搭搭开花呀不来来”《想亲亲》中“茴子白卷心心十八(那个)层”《杨柳青》中“一铺滩滩杨柳树一片一片青”山西方言的音韵特点直接影响着山西民歌的旋律、节奏等表达,上例中的叠词都是人们每天挂在嘴边的日常生活话语,极富山西特色,它们叠出了劳动人民对事物的喜爱之情,形象丰富,淳朴生动,具有灵俏幽默的艺术风格,真切地抒发了劳动人民的心声,同时使得歌曲节奏、旋律跳荡激越,曲调流畅优美,浓厚的山野风味动人心扉。

山西民歌的即兴性更是山西民歌的一大特点,即兴性不仅表现在题材方面,也表现在用词方面;取材的即兴在于民歌具有相当强的传承力,其作者和传唱者都是劳动人民,“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劳动人民不论在田间地头,还是在自己的房前屋后,走到哪儿就唱到哪儿,“做甚唱甚,想甚唱甚”,无须伴奏,无一定调高,随时随地张口便唱,主题多是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且很少带有修饰。

更难得的是,不仅如此,他们所唱的内容还要合辙对称、上口押韵。

例如河曲民歌《拜大年》和闻名全国的晋北小调《绣荷包》。

在用词上,山西民歌创作的即兴性还突出表现在歌者在演唱时即兴加进的一些表示语气和称谓的衬词上。

衬词和衬腔的运用是山西民歌歌词的主要特色。

例如左权民歌《亲圪蛋下河洗衣裳》中的“亲
呀圪亲,呆呀圪呆”,“圪”是晋语方言中很有特色的衬词,其本身没有词汇意义,只起表音或舒缓语气作用,能增加节奏感。

再如:传统民歌《会哥哥》中的“亲呀亲呀咳呆呀咳呆”河曲民歌《难活不过人想人》中的“难活(那个)不过(呀哎亲亲)人想(呀那个)人”等等,这些衬词、衬句的运用,使歌词充满关切的亲情之余,又不失调侃的随意自在,让人感到乡亲聊天一样的生动、不做作,也使歌曲始终都跃动着生命的活力。

此外,山西民歌中口语化的象声词的使用也体现出山西民歌唱作的即兴性特色,如《割莜麦》中割莜麦的声音“嘶喽”和刨山药的声音“咯嘣”,给音乐的表现力和人们的感受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歌词的即兴性,浓重的乡音都赋予山西民歌亲切感人的魅力,七沟八梁的黄土地给予山西民歌跌宕起伏动人的音乐旋律和鲜明的艺术风格、地方特色,展示了山西民歌鲜活、质朴的音乐美。

“歌因事而发,以观风俗”。

从山西民歌的歌词看,其中保留了大量不加修饰的民间土语,这些“土得掉渣”的乡语乡音大量采用生动形象的生活用语,是非常有地方特色的。

例如:灰毛驴驴上山灰毛驴驴下,一辈子也没(啦)坐过外好车马。

(交城民歌《交城山》)大青山高来乌拉山低,马鞭子一甩我就回口里。

不大大那个小青马,我多喂上二升料,三天的路程我两天到。

(河曲民歌《三天的路程两天到》这些歌词中的方言土语浅显、通俗,却是辞浅而意深,“既是新鲜活泼的民俗生活事象,又有古老深沉的文化内蕴”。

劳动人民用属于自己的语言歌唱着自己的生活,毫不掩饰地表达着
自己的情感。

在劳动人民的精神世界中,方言俗语(包括衬词、叠字、象声词等)早已化为生命里的基因,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憧憬,对爱情的追求,对家乡的热爱,对土地的依恋,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

一个地方的语言就是这个地方文化精神的缩影,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特定的思想文化就会失去应有的根基。

从某种意义上说,当这些用方言土语唱出的民歌带着最原始的气息出现在我们面前,就已经不再单单是一首可有可无的歌曲,而完全变成了一种坚忍、顽强的生命力,已经超越了单纯艺术的范畴,它们信手拈来,朴实,大胆,渗透在黄土高原高高低低的沟壑中,渗透在劳动人民坚强不屈的性格中,表现着劳动人民情感的灼热与生命的律动,成为他们情感中无法沉淀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 李雄飞. 河洲“花儿”与陕北“信天游”文化内涵的比较研究[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2] 孙跃云. 论山西民歌的美学意蕴[j]. 黄河之声,2004,(5).
[3] 沙林. 不信民歌唤不回[n]. 中国青年报,1999- 03- 01.
[4] 赵雪勇. 文化与人的同构[m]. 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王小天,女,1992年9月—,籍贯:浙江湖州,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声乐表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