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泡沫流体提高油气开采效率技术研讨会活动具体安排

合集下载

关于召开四省区稠油开发技术交流会的通知-天津市石油学会

关于召开四省区稠油开发技术交流会的通知-天津市石油学会
魏臣兴、张映辉、马金山、王海岩、齐金涛、马哲、周俊然
10
浅部超大位移超长水平段I38H井钻井技术
中海油有限天津分公司工程技术作业中心
席江军、和鹏飞、侯冠中、朱培、李洪方
11
筛管水平井堵水材料研制与试验
大港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
程静
12
自升式海洋平台围阱区结构受力特点及强度分析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
赵开龙
中海油有限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
党胜国、权勃、齐鸿、闫建丽、孟鹏
7
大修井中水力式内割刀精确切割的分析与应用-李文涛
中海油有限天津分公司蓬勃作业公司
李文涛、李铁、巩永刚、修海媚
8
提高埕海油田大斜度井固井质量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
大港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
吴华
9
气液通用的连续循环阀研制
中石油渤海钻探工程技术研究院
中石油渤海钻探工程技术研究院
解洪祥、薛莉、刘彦妹、温建平、王家梁、付跃华
17
Opti-port滑套压裂在大港油田水平井中的应用
大港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
董云龙
18
充分利用海上平台余热资源造淡水方案
中海油有限天津分公司工程建设中心
陈希
19
金属磁记忆检测的自升式平台应用可行性研究成藏规律与规模增储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
刘永勤、刘静辰、王晓雷、岳明
18
利用WellFlo软件分析海上多元热流体热采井筒参数
中海油服油田生产事业部
张卫行、孙永涛、孙玉豹、梅伟、林珊珊
19
射流式水力振荡器振动频率特性分析与现场应用
中石油渤海钻探工程技术研究院
柳鹤、冯强、周俊然、吴欣袁、赵鹏、王建龙
20

氮气泡沫堵调技术在热采水平井开发中的应用——以LF油田馆陶组为例

氮气泡沫堵调技术在热采水平井开发中的应用——以LF油田馆陶组为例

氮气泡沫堵调技术在热采水平井开发中的应用——以LF油田馆陶组为例韩红旭;郝爱刚;冀延民;张浩【摘要】LF油田馆陶组为边水活跃的稠油油藏,2010年以来采用水平井热采开发,随着吞吐轮次的增加,油藏内部压降大、油井水平段动用程度不均、边水侵入快,导致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大、周期油汽比降低、开发效果变差.2014年开展水平井氮气泡沫堵调工艺试验,分别采用氮气泡沫增能、氮气泡沫调剖和氮气泡沫加栲胶复合堵调技术,共实施堵调20井次,区块日产油增加60 t,油汽比提高0.6,地层压力上升0.5 MPa,较好地改善了区块开发效果.【期刊名称】《石油地质与工程》【年(卷),期】2017(031)005【总页数】3页(P122-124)【关键词】LF油田;稠油热采;氮气泡沫驱;堵水调剖【作者】韩红旭;郝爱刚;冀延民;张浩【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山东东营257000;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山东东营257000;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山东东营257000;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山东东营25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42LF油田位于山东省滨州市与惠民县城之间,是一个上第三系馆陶组、东营组大型披覆构造,主力含油层系为馆陶组,油藏埋深950~1 020 m,油层厚度4.6 m,含油面积6.0 km2,地质储量648×104 t。

区块构造简单,地层平缓,地层倾角1°~2°。

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砂岩、粉细砂岩和粉砂岩,平均孔隙度37%,渗透率3.446 μm2,为高孔高渗储层。

50oC时地面原油密度0.97 g/cm3,地面原油黏度2 464 mPa·s。

地层温度49oC,原始地层压力9.6 MPa,为常温常压系统。

该区块边底水活跃,水油体积比10∶1,油气富集于构造高部位,油藏类型为层状岩性–构造油藏。

2001年5月,该区块投入开发,前期采用定向井冷采,由于层薄、油稠、敏感性强、出砂严重,平均单井日产油水平仅1.1 t/d,单井产能较低;2010年采用水平井蒸汽吞吐热采开发,完钻投产水平井34口,投产初期平均单井日产油16.8 t/d,该区块日产油水平达到228 t/d,综合含水54.2%,产能取得突破。

BS-12起泡剂在常规稠油油藏三次采油的应用

BS-12起泡剂在常规稠油油藏三次采油的应用

【 关键词 】 三次采油; 泡沫驱 ; 稠 油油藏
步说 明其科学性 该 油 田为复杂 的断块 油藏 , 具有 高温( 9 5 q C ) 高矿化度( 大于 3 0 g / L ) 1 . 1 稠油油藏三次采油技术 储层孔 隙度 6 . 3 %~ 2 1 . 8 %, 平均为 1 3 . 2 %: 渗透率为 O . 2 2 x 1 0  ̄ ~ 稠油油藏是指地层原油密度大于 5 0 m P a . s( 地层温度下脱气 原油 的特性 。 密度粘度 大于 1 0 0 m P a . s ) 渗透率 0 . 1 ~ 5 0 x l 0  ̄m : 之间 的油藏 稠 油是 3 4 2 . 4 x 1 0 i n , 平均 2 4 . 7 7 x 1 0 m z ; 渗透率值 平面变化较大 . 平 均级差达 O 倍 以上 , 渗透率变 异系数 为 0 . 9 8 , 储层非均质性很强 因此根据油 按 照其粘度 大小 划分的 . 其粘度 的大小 主要 决定于原油 中的沥青质 、 l 调整原 注采井 网并进行 C O 驱先导试验。 蜡质及胶质的含量高低 目 前我 国陆上大部分 主力油 田相继进入 开发 田开发实际情况 , 具体实验方法 为 : 中后期 , 明显表现出采 出程度高 、 综合含水率 高、 递减率高 、 剩余可采储 ( 1 ) 配制起泡液 量开采速度高的“ 四高” 特征。我国稠油储量较大 。 分布较广泛 , 因此, 在 在模拟 回注水 中加入起泡剂 B s 一 1 2 . 配成不 同浓度的起 泡液 此形势下 , 动用和开发好稠油油藏 , 是我国油气开发的重要 内容。 ( 2 ) 起泡性能测定 针对低渗油藏的低渗透率和不均质特点 .目 前主要的低渗三次开发 将2 0 m L 配制好 的泡沫液置于刻度量筒 内.用丝 网上下搅动 1 0 0 采油技术 主要有: 聚合物驱、 热采、 气驱 、 泡沫复合驱等三次采油技术。 测量其形成 的泡沫体积和泡沫的半衰期 聚合物驱是通过利用水溶性高分子的增粘性 . 改善驱替 液的流度 次 . ( 3 ) 驱替程序 比. 在微观上改善 驱替效率 . 在宏观上增 强平面及垂 向波及效率 的一 种采油技 术。聚合物进入地层中后 . 通过改善水驱的流度 比从 而提高 进c 0 密 封性测试 . 确认 模型密封性及 渗透性 良好 : 测孔 隙体积 将饱 和水的模 型装 入高压岩心夹 持器 中. 保持 围压 大于 内 水平波 及效率 : 同时聚合物段 塞首先进入 高渗层 . 利用 高粘度特性堵 和孔隙度 : 压2 MP a , 恒温 1 2 h以上 ; 用 回注污水驱替 ; 记 录基础 压力 , 测模 型水相 住高渗层 , 使后续水驱转 向进入低 渗层 , 扩 大了垂 向波及效率 。 按 1 : 1 水气 比同时注入 0 . 5 % 泡沫液 和 C O : 气, 连续记 录压力 热采 是指通过损 耗部分能量 为代价 . 提 高储层流体 温度 . 从而大 渗透率 ; 直至压力稳定 , 计算阻力 因子 ; 用 回注 污水 继续驱替 . 记 录压 力 幅度降低原油粘度从而提高流体流动 眭能 的采油工 艺。主要有 : 注热 变化 , 变化直至压力稳定 . 计算残余阻力 因子 蒸汽 、 火烧油层 、 蒸汽吞吐方法 。 实验结果 : 气驱是指 以气体为主要驱油介质 的采油方法 . 按相 态可分为混相 起 泡剂 Y F P 一 1 在不 同温度 、 矿 化度 、 p H值 、 含原 油量等条件下 的 驱和非混 相驱 , 按驱替介质可分为 C O 驱、 N 驱、 轻烃驱 、 烟道气驱 、 空 气 驱。 起泡性能见下表 1 。 结果说明, 起 泡剂性 能随着温度 、 含盐量 、 p H值 和 泡沫驱是指以泡沫为驱替介质的采油方法 在泡沫驱 油过 程中 . 含油量增加均下降. 但Y F P 一 1 起泡液仍具有较好 的耐温抗 盐能力 . 适 H值为 6 ~ 7 , 能够满足油 田实用要求 。 泡 沫能有效 的改 善非均质储 层的流体流度 比. 提高 波及效率 . 同时泡 用 的 p 表 1不同因素对 B S 一 1 2溶液起泡性能的影响 沫还 具有 一定的洗油能力 随着我国油气开采的发展 . 泡沫驱 已经 成

氮气泡沫调驱原理

氮气泡沫调驱原理

2.氮气泡沫体系评价研究泡沫体系是氮气泡沫驱的主要工作液,它是影响因氮气泡沫驱效果主要素之一。

氮气泡沫驱的泡沫体系应同时具有良好的起泡和稳泡能力。

不同类型的起泡剂和稳泡剂的适应性有较大的差别,一般来说,油田用起泡剂和稳泡剂主要有以下要求:(1)起泡剂起泡性能好,即泡沫基液与气体接触后,泡沫体积膨胀倍数高。

(2)稳泡剂稳泡性能好,半析水期时间长。

(3)与其它流体配伍性良好,抗盐能力强,且具有一定的抗油能力。

1 注氮气泡沫提高采收率工艺技术1. 1 注氮气提高采收率的机理注氮气开发油气田主要有混相驱、非混相驱、重力驱和保持地层压力等开采机理,一般氮气混相驱要求具有较低的混相压力,在八面河油田这种原油粘度、密度较高的稠油油藏难以实现氮气混相驱。

所以,只能开展注氮气非混相驱提高采收率工作。

注氮气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可归纳为: 1)注氮气有利于保持地层压力,注入地层后具有一定的弹性势能,其能量释放可起到良好的气举、助排作用;2)注入油藏的氮气会优先占据多孔介质中的油孔道,将原来呈束缚状态的原油驱出孔道成为可流动的原油,从而提高驱油效率;3)非混相驱替作用:氮气、油、水三相形成乳状液,降低了原油的粘度,从而提高了驱油效率。

注入的流体和油藏流体间出现重力分离,形成非混相驱,可提高油藏在纵向上的动用程度,从而改善开发效果;4)注氮气-水交替驱将水驱和气驱的优点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改善由于气水粘度差异造成的粘性指进,使驱替前沿相对均匀,而且由于渗吸作用,对低渗透层剩余油的驱替更有利。

水相主要驱扫油层中下部,注入的氮气气相由于重力分异作用向上超覆主要驱扫油层上部,气液交替驱扫不同含油孔道,使水饱和度及水相渗透率降低,一定程度上提高水驱波及系数及水驱波及体积。

八面河油田主要利用了氮气的非混相驱、重力驱和保持地层压力等三方面的机理。

1. 2 氮气非混相驱室内实验研究结果对于氮气非混相驱利用均质模型和平面非均质模型开展了水气交替注氮驱油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均质模型和平面非均质模型水气交替注氮均可提高采收率,而且均质模型比平面非均质模型水气交替注氮提高采收率幅度高(表1)。

泡沫流体冲砂洗井工艺在孤东油田的推广应用

泡沫流体冲砂洗井工艺在孤东油田的推广应用

[收稿日期]2007212220 [作者简介]邵国林(1979-),男,2001年大学毕业,助理工程师,硕士生,现主要从事油气开发技术研究工作。

泡沫流体冲砂洗井工艺在孤东油田的推广应用 邵国林 (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湖北荆州434023;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孤东采油厂,山东东营257237)[摘要]针对孤东油田的地质开发特点,通过对泡沫流体的特性研究,探索了泡沫流体冲砂洗井工艺;通过对采油作业施工中部分工艺的设计和完善,使该工艺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泡沫流体技术可以比较好地解决油藏生产后期的许多生产难点,并能创造相当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泡沫流体;冲砂洗井;孤东油田[中图分类号]TE358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9752(2008)0120355202孤东油田是大型整装疏松砂岩油田,储层非均质严重。

由于长期开采,油层压力降低很多,压力系数降低到比水的当量压力系数还低。

在这种情况下用清水洗井冲砂,水进入低压层使井筒中上返的液体流量和流速降低,粗沙颗粒不能有效地带到地面,严重时注入水会全部进入油层而不能上返,致使冲砂失败。

造成的后果是油层被严重污染,油井产量降低。

泡沫流体洗井就是利用泡沫流体粘度高、密度小、携带性能好的特点,将泡沫流体作为携带液或压井液,液体从油管中打入,从套管返出,使井底建立低于油层的压力称为“负压”,在此负压差的作用下,依靠泡沫流体冲散井内积砂或结蜡,以达到洗井、冲砂的目的。

这对提高冲砂质量,保护油气层,缩短油井产量恢复期,最终提高油井免修期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泡沫流体技术可以比较好地解决油藏生产后期的许多生产难点,积极开展泡沫流体在油田开发领域的研究和推广应用是非常有意义的,并能创造相当大的经济效益[1]。

泡沫流体是各种气体与液体混合后充分搅拌形成的。

除二氧化碳外,气体很少在水基液体中溶解。

气体在液体中呈小气泡分散状态,气体的直径越小,泡沫流体的性能越好。

泡沫流体的密度、稳定性、携带性能和粘度等性能对使用工程中的使用有直接意义[2]。

油气田开发概论第6章、提高采收率技术

油气田开发概论第6章、提高采收率技术

4、化学复合驱
化学复合驱是由聚合物、活性剂、碱以各种形式组合驱动。 包括:二元驱和三元驱。
驱 油 机 理 聚合物的流度控制作用:聚合物可以使水相粘度增加,渗透率降低, 以提高波及系数为主;
降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或碱与原油中的酸性成份反应就地生成的 表面活性剂,可降低相间界面张力和残余油饱;
另外:复合驱还有碱驱所具有的乳化携带、捕集、聚并、润湿反转等 机理。
2、提高原油采收率 ——在我国各油田的潜力非常大。 原油可采储量的补充,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已探明地质储量中采收率的提
高。
注水开采只是整个油田开发全过程度一个阶段,而提高采收率则是油田 开发永恒的主题。
四、提高采收率的途径
第一,通过降低流度比以提高波及系数,同时尽可能适应油层的非均质
性,以减少非均质性对驱油过程的不利影响;
Recovery”,即EOR或Improvement Oil Recovery,即IOR)。
概 述
一次采油
依靠
天然能量
人工注水 注气
化学驱 混相驱 热力采油 微生物采油
二次采油
立足
物理、机械和力学等宏观 作用
三次采油 (强化采油)
应用
化学、物理、热力、生物 或联合微观驱油作用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提高石油采收率(EOR) ——向地层中注入驱油剂,改善油藏及其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提高 宏观与微观驱油效率的采油方法统称为提高石油采收率方法。
二、气驱
凡是以气体作为主要驱油介质的采油方法统称为气驱(Gas Flooding)。
按照相态特性分类:混相驱和非混相驱 按照驱替介质分类:二氧化碳驱 氮气驱 轻烃驱 烟道气驱
1、混相驱油法
混相驱:指向油藏中注入一种能与原油在地层条件下完全或部分混相的流体

探讨如何提高油气田开发采收率的有效途径

探讨如何提高油气田开发采收率的有效途径

—394—创新观察前言:油气田采收率就是在开采油气的过程中,所采出的油气量和地质储量之间的比值。

油气田的开采包括前期、中期、后期,而提高油气田开发采收率需要在开采的中后期进行。

近年来,对油气田开采的技术日趋成熟,但如何提高油气田的开发采收率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1、提高采收率的技术1.1CO2捕集、封存技术碳捕集与封存这一技术简称CCS,即收集并储存CO2,使其无法排放到空气里。

CO2的封存技术包括地质封存和海洋封存。

提高油田的采收率,需要用到地质封存技术,即将处于液态和气态混合状态中的CO2注入油田。

CCUS 是在CCS 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的概念,指CO2的捕集、利用和封存。

对CO2的利用,包括使用CO2进行驱油,提高采收率。

2020年10月10日,西北大学、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和长庆油田分公司联合举办了“应对气候变化和CCUS 会议”,肯定了CO2驱油的巨大潜力。

1.2纳米颗粒技术纳米颗粒的表面积较大,尺寸较小,表面的电荷密度较高,在低浓度的条件下有利于提高采收率。

纳米颗粒通过增加聚合物的粘附程度、减少外表面的活性剂的吸附量、减少剪切降解等方法,使提高采收率的传统方法中的问题不复存在。

2020年,长庆油田采油五厂开展提高采收率的技术试验,其中就有纳米水驱油试验[1]。

1.3新型吞吐技术新型吞吐技术的原理就是利用氮气或者二氧化碳使纳米颗粒深入毛细裂缝和微小的孔隙之中,注入进去的氮气或二氧化碳通过与分散颗粒共同发生作用,进入到原油和岩石的界面,进而分离出更多剩余的油。

该技术是一种单井措施技术,其特点是低成本、低风险、操作简单,可以有效提高井之间不连贯或者连通性较低的低效井的采收率。

2、纳米材料提高原油采收率2.1金属氧化物A12O3纳米流体在盐水之中可以有效减少油和油水之间的黏度,所以,将其分布在盐水中或者分布在蒸馏水中就可以有效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但A12O3纳米流体的稳定性很低,需要加入PVP 形成稳定的A12O3纳米乳状液。

泡沫排水采气工艺及技术研究

泡沫排水采气工艺及技术研究
制 硫 化氢对 气 井设 备 的腐 蚀 , 加注 缓蚀 剂 。 需 1 3 泡 沫排 水 采气 工 艺参数 及 工艺 流 程和 设备 .
是否到气层 中部 ; 油套管之间是 否畅通 ; 气井是否被水 淹停产 ; 水气 比是否小于 6m31 3 0 / 0m 的气井 以及气井 的含水 量情 况 。

FS
1 4 o 2 o  ̄

用于含硫油 、 、 气 水井 ( 析油含量在总含 量中小于 3 %) 他同 () 凝 O 其 a
同 () a
业)

CT 2
一 工 u 蓖油 ~ 6 业 u u 麻笔 ) ~u ( 工 业 s 。
∞ 2 8 o 2 o 0 o  ̄ oo
剂 的要 求 。 1 2 2 起 泡剂 的类 型 ..
1 2 泡 沫排 水 工艺 起泡 剂 及其 性能 要 求 . 1 2 1 起 泡剂 的性 能 ..
在气井 泡 沫排 水 采气 中所 采 用 的起 泡 剂 有 离 子 型
泡沫排水所用的起泡剂是表面活性剂。因此, 除具
有 表 面活 性 剂 的一 般 性 能 之 外 , 要 求 具 有 起 泡 能 力 还
1 3 1 选 井 原则 ..
对泡 排 工艺 而言 , 选井 的好坏 将 直接 影 响泡 沫工 艺
质 量 以及能 否获 得 成 功 。在 选 井 时 应 该 注 意 看 油 管 鞋
子型起泡剂 ; 而离子型起 泡剂 适合矿化度较 高的气水
井; 在同时含矿化水和凝 析油的气井 中, 应采用多组分 的复合起泡剂或者采用两性或聚合物表面活性剂 作起 泡剂 , 因为凝析油本身是一种消泡剂 , 使起泡剂的起泡 能力 变差 ; 含硫 化 氢 的 气 水 井 中进 行 泡 沫 排液 , 抑 在 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休息
15∶45~16∶00
主持:
尚朝辉
杨昌华
16∶00~16∶15
二氧化碳封窜泡沫筛选与评价
鹿腾
16∶15~16∶30
氮气泡沫辅助SAGD数值模拟研究
李遵照
16∶30~16∶45
可溶性气体泡沫状态方程理论模型研究
游艳平
16∶45~17∶00
泡沫气举测井中腐蚀现象原因分析源自王云17∶00~17∶15
泡沫流体增产技术现场应用与发展实例
泡沫改善蒸汽驱油开采效果研究
王其伟
14∶20~14∶40
低张力泡沫体系研究进展
王克亮
14∶40~15∶00
二元体系与泡沫体系交替注入驱油效果研究
李翔
15∶00~15∶15
渤海油田氮气泡沫段塞调驱研究及应用
彭斌旺
15∶15~15∶30
泡沫流体技术在孤东油田的应用
李松岩
15∶30~15∶45
氮气泡沫调驱机理及适应性研究
休息
10∶10~10∶30
主持:
吴文祥
吴信荣
10∶30~10∶50
中原油田空气泡沫驱实践与认识
包志明
10∶50~11∶10
灭火泡沫稳定性及其应用
吕广忠
11∶10~11∶30
稠油热采及氮气泡沫辅助驱油
数模模拟软件研制
赵洪涛
11∶30~11∶50
泡沫流体在难动用储量开发中的应用
下午
主持:
宋新旺
曹嫣镔
14∶00~14∶20
附:“泡沫流体提高油气开采效率技术研讨会”活动具体安排
上午
8∶30主持:王阜东科技处副处长
开幕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李兆敏致辞
主持:
吴信荣
许元泽
8∶40~9∶10
EOR复杂流体的作用原理对泡沫驱油的启迪
吴文祥
9∶10~9∶40
泡沫复合驱油技术研究
李兆敏
9∶40~10∶10
复杂结构井氮气泡沫解堵技术及相关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刘雪涛
17∶15~17∶30
聚合物氮气泡沫混相调剖技术
在长庆油田关48-52井组的现场应用研究
闭幕式
17∶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