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北伐战争学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5课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5课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5课《北伐战争》,主要讲述了北伐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教材内容包括:北伐战争的背景、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的进程、北伐战争的影响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和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北伐战争这一历史事件可能了解不深。

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需要结合已学知识,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北伐战争。

同时,学生对于战争类的历史事件可能存在一定的兴趣,但在理解战争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认识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热爱和平、追求的思想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制作PPT。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北伐战争时期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PPT展示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对北伐战争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北伐战争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北伐战争》是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课程的第15课。

教材以时间为线索,详细介绍了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内容包括: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的方针、战场和战争进程,以及北伐战争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认识北伐战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对中国的革命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北伐战争的了解可能仅限于表面知识,对于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可能缺乏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北伐战争,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掌握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的影响,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多角度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北伐战争的历史氛围。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课件,准备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北伐战争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关注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6737.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15课 北伐战争

6737.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15课 北伐战争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第15课北伐战争一、学习目标1.了解黄埔军校建立的基本情况。

2.掌握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3.知道国民党叛变革命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二、自主预习1. ,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 ,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亦称“黄埔军校”。

3.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4.1928年底,张作霖的儿子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

三、合作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

……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

……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材料二1924年,孙中山发表宣言:“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之侵略。

北伐之目的,不仅在推翻军阀,尤在推翻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

”请回答:(1)指出材料一中第一至第三期学习西方过程相联系的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孙中山的救国思想有怎样发展?它指导的革命运动叫什么?(3)谈谈你学习近代先辈们探索救国新航路后的历史感受。

四、随堂演练1.下列与孙中山革命活动不相关的是()A.提出三民主义 B.创办黄埔军校C.领导南昌起义 D.成立中国同盟会2.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迅速由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如果为鼓舞国民革命军胜利进军谱写一首军歌,你认为最合适的歌词是()A.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B.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C.张灯又结彩,红色政权建起来 D.打倒列强,除军阀3.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携手,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作出了重大贡献。

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所取得的成就有()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建立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C.创建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D.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4.1924年,国民党为了培养革命骨干,建立了黄埔军校。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第15课《北伐战争》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第15课《北伐战争》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第15课《北伐战争》导学案(无答案)第15课北伐战争一、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中工农运动的发展情况;知道中共三大内容和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知道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二、学习重点和难点(一)重点:北伐战争。

(二)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三、教学时间教学班级八()八()八()八()八()八()八()教学时间四、教学手段PPT课件、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巩固练习、课后作业。

五、内容与教学步骤(一)课前预习案(独立完成)——导读教材知识点1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1.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

共产党员以加入国民党。

2.1924年1月,在孙中山主持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召开。

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在实际上确定了、、三大政策。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

知识点2 二、北伐胜利进军1.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7月,国民革命军十万人誓师北伐,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

2.教师提问:为什么叶挺领导的独立团被称之为“铁军”?这支“铁军”在北伐战争中取得了哪些战役的胜利?学生回答:叶挺所率领的独立团,所向披靡,屡破强敌,因此为称之为“铁军”。

主要有汀泗桥之战、贺胜桥之战,打败吴佩孚主力。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同步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同步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同步精品学案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核心素养】历史解释: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

史料实证:通过解读《北伐战争形势图》,了解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国民革命失败的史实,学生能对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有一个基本了解,培养学生为理想而奋斗的坚强意志。

【知识梳理】一、国共合作的实现1.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实现合作”的标志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果?(1)标志: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2)成果①创办黄埔军校。

创办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领导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作用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②1926年7月开始,国共两党合作领导北伐战争。

2.“面临的敌人”:帝国主义列强和北洋军阀。

二、北伐胜利进军开始1926年7月,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目的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战场湖南、湖北(主要战场)、江西、福建、浙江、上海先锋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铁军)支持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开展成果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三、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中国大革命”“被葬送”的标志: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

2.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建立: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2)统一:1928年底,张学良“改易旗帜”,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课堂训练】1.某同学到广州某地参观时,看到了以下场景和照片,你知道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吗?()A.发动反蒋起义B.北伐推翻清政府C.第一次国共合作D.辛亥革命2.为了讲述某个历史故事,初二(1)班学生搜集了以下资料。

据此可知,这个故事发生在()传记《叶挺传》照片《1927年武汉人民铸造的“铁军”盾》歌曲“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北伐战争》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北伐战争》课程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国共合作走向国共对峙第15课北伐战争课程目标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教学目标目标细化目标层级结果性目标感悟性目标了解理解评价迁移运用家国情怀国共合作的实现√√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过程概况√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重点国共合作的实现与破裂难点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核心问题北伐战争教法讲解、问题导向图片展示学法自主学习、表格列举、归纳概括、合作探究教学资源多媒体板书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旧知导入出示复习问题: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思想、阶级、组织、外部条件)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概况;(中共一大、二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意义);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课前复习知识点课中回答问题巩固学生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加强与本节课的知识体系联系。

二、展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识记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的原因、政治基础和军事基础;2.概述北伐进军的基本史实,探究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3.概述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朗读学习目标初步熟悉本节课需要掌握得内容,便于学习内容抉择。

三、新课讲授(一)国共合作的实现出示自主学习问题:1.中共三大:时间:1923年主要内容: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2、2.国民党一大召开的相关信息。

时间1924年,广州参会人员孙中山主持,李大钊、毛泽东等共产党员内容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意义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3、黄埔军校的建立:时间::1924年5月,广州人物::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后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

意义::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子目知识,完成自学反馈,并将疑惑点记录反馈给老师,并在反馈后备注相关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第15课_北伐战争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第15课_北伐战争导学案(含答案)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5课北伐战争一、学习目标1.了解黄埔军校建立的基本情况。

2.掌握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3.知道国民党叛变革命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二、自主预习1. ,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 ,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亦称“黄埔军校”。

3.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4.1928年底,张作霖的儿子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

三、合作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

……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

……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材料二 1924年,孙中山发表宣言:“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之侵略。

北伐之目的,不仅在推翻军阀,尤在推翻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

”请回答:(1)指出材料一中第一至第三期学习西方过程相联系的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孙中山的救国思想有怎样发展?它指导的革命运动叫什么?(3)谈谈你学习近代先辈们探索救国新航路后的历史感受。

四、随堂演练1.下列与孙中山革命活动不相关的是()A.提出三民主义 B.创办黄埔军校C.领导南昌起义 D.成立中国同盟会2.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迅速由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如果为鼓舞国民革命军胜利进军谱写一首军歌,你认为最合适的歌词是()A.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B.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C.张灯又结彩,红色政权建起来 D.打倒列强,除军阀3. 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携手,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作出了重大贡献。

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所取得的成就有()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建立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C.创建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D.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4. 1924年,国民党为了培养革命骨干,建立了黄埔军校。

2019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15课 北伐战争 导学案精品教育.doc

2019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15课 北伐战争 导学案精品教育.doc

第15课《北伐战争》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

2.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3.掌握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学习重点:北伐胜利进军学习难点:国共合作的原因;国民革命的失败一、自主学习:(根据学案,自学课文,在课本上勾划,记下发现的问题组内交流)1、找一找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是如何实现的?2、找出中共三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和主要内容。

3、阅读教材,找出国民党一大召开的相关信息。

4、找出黄埔军校建立的时间、地点、领导人和建立的作用。

5、找出北伐的决定者、目的、总司令、主战场、重要战役、开始的时间和对象及影响。

6、找出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的表现。

7、找出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和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的史实。

二、合作探究:探究一:材料一:“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

┅┅盖今日革命,非学俄国不可┅┅我党今后之革命,非议俄为师,断无成就。

”——孙文材料二: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产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广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中国革命之需要。

┅┅“依中国社会的现状┅┅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革命的党。

—中共三大宣言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思考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原因是什么?探究二:北伐军胜利进军的原因有哪些?探究三: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想一想:国民大革命的失败有什么教训?三、课堂小结:知识整合(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5分钟)第15课《北伐战争》课堂检测1.国民党和共产党实现第一次合作的标志是()A.中共“一大”的召开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C.黄埔军校的建立D.北伐战争2.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为北伐战争培养了大批军事骨干的学校是()A.京师大学堂B.抗日军政大学C.云南讲武堂D.黄埔军校3.北伐战争中的主要战场是在()A.湖南、湖北B.江西、江苏C.福建、浙江D.广东、广西4. 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破裂的标志是()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B.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C.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D.国民党一大的召开5.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主要对象是()①张作霖②袁世凯③孙传芳④吴佩孚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6.国民革命失败的依据是()A.这次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B.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C.国民革命没有建立起统一的真正的民主共和国D.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7、某学校门口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北伐战争
【知识管理】
知识点1国共合作的实现
中共三大:1923年召开,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

共产党员以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国民党一大:年1月,在广州召开。

大会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定了、、三大政策。

它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黄埔军校: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创办。

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任校长,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

它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作了准备。

知识点2北伐胜利进军
开始: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

目的:推翻、孙传芳、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战况:①湖北是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

湖北战场上,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击溃敌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攻占武昌,主力被基本消灭。

②之后,北伐军又在江西歼灭的主力。

结果: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震动全国。

影响: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运动蓬勃发展。

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三次发动武装起义,并最终取得胜利,书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知识点3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国民革命失败: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7月,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

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

全国统一:南京政府建立之后继续北伐,进至、一带。

奉系军阀退往关外途中,被日本人炸死。

1928年底,其子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基础过关】
知识点1国共合作的实现
1.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中共八大
2.广州是一座具有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

1924年1月,国共两党在这里实现了第一次合作,点燃了大革命的熊熊烈火。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标志是( )
A.中共二大的召开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C.孙中山与中共研究改组国民党D.中共三大的召开3.中华民国十三年,孙中山先生曾为某学校开学典礼亲笔手书“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一心一意,贯彻始终”训词。

这一学校是( )
A.京师同文馆B.黄埔军校C.马尾船政学堂D.京师大学堂
知识点2北伐胜利进军
4.鲁迅先生深刻地指出:“中国现代社会的情况,只有实地地革命战争,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

”这里的“一炮”指的是( )
A.辛亥革命B.武昌起义C.北伐战争D.五四运动
5.从国家统一的角度看,国民政府的“北伐战争”堪与美国历史上的“南北战争”相提并论。

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在湖南和湖北战场上讨伐的主要对象是( )
A.袁世凯B.张作霖C.吴佩孚D.孙传芳
6.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在北伐战争中,他曾领导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被誉为“北伐名将”,第四军也因此被称为“铁军”。

“他”是( )
A.朱德B.叶挺C.贺龙D.刘伯承
知识点3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7.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导致这场革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洋军阀力量过于强大B.国共两党从未进行过合作
C.八国联军进行武装干涉D.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8.“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建立了国民党反动政权,从此开始了他长达22年的反动统治。

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的标志是( )
A.“分共会议”的召开B.张学良改易旗帜C.南京国民政府建立D.北伐战争失败
【能力提升】
9.从1926年7月广州誓师出征开始到1927年初,短短半年时间,北伐军席卷东南各省,连克武汉、南昌、南京和上海。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
A.国共两党齐心协力发挥了积极作用B.蒋介石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
C.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英勇作战D.北洋军阀的部队战斗力弱
10.上完《北伐战争》一课,老师让同学们讨论“北伐战争取得辉煌战果,但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同学们议论纷纷,最后大体形成四种说法。

你同意哪一种( )
A.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B.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
C.共产党内右倾投降主义占了上风D.工农革命运动转入低潮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伐初期,国民政府制定了“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的策略,实行各个击破的战略,分化了敌人的势力。

材料二:北伐进军中,黄埔军校的师生从广州誓师出发,不到一年就饮马长江、连克长沙、武汉、南昌、南京、上海、福州而雄踞祖国东南各省,击溃军阀吴佩孚、孙传芳数十万大军扬威天下,使黄埔军校的声威到达新的高峰。

材料三:……在北伐进军的过程中,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提供的物资支援起了重要作用。

北伐战争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是国共两党合作结出的硕果。

——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1)材料一中,“打倒吴佩孚”的战斗主要发生在哪两个省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伐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黄埔军校”建立于何地?根据材料分析,它的创建有何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材料一、二,请你分析归纳北伐战争能够胜利进军的原因有哪些。

【直击中考】
12.(广东中考)如图所示为近代某一战争形势示意图。

下列表述中与这场战争相关的是( )
A.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B.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
C.实现了孙中山的理想D.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13.(河南中考)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的军队为难,造成其运输粮食等困难,而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组织运输队等。

这表明( )
A.人民群众是北伐的主力B.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C.江西是北伐的主战场D.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第15课北伐战争
知识管理
革命统一战线个人工人1924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黄埔蒋介石周恩来北伐战争吴佩孚张作霖湖南、叶挺吴佩孚孙传芳长江流域工农革命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汪精卫北京天津张作霖张学良
基础过关
1.C
2.B
3.B
4.C
5.C
6.B
7.D
8.C
能力提升
9.A 10.A
11.答案:(1)湖南、湖北。

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广州。

黄埔军校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3)国共两党的齐心协力;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骨干;北伐军官兵英勇善战;共产党员在战斗中的模范作用;广大工人农民和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响应;国际援助等。

直击中考
12.B 13.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