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性肥胖小学生运动处方的研究_33958

合集下载

儿童青少年单纯性肥胖运动减肥机制及运动处方的研究

儿童青少年单纯性肥胖运动减肥机制及运动处方的研究

面 对 健 康 问 题 , 受 到 严 重 的 社 会 和 心 理 问 题 的影 响 , 此 还 因
指 导 儿 童 青少 年 科 学 减 肥 日益成 为我 们 工 作 的 重 点 。
1 儿 童青 少 年 肥 胖 的 判 定标 准
11 根 据 身 高标 准体 重 评 价 表 判 定 . WHO 17 9 8年 推 出 的 方 法 是 以 身 高 为 基 准 运 动 体 重 评
综述・
儿童青少年单纯性肥胖运动减肥机制及运动处方的研究
朱稼 霈 王 晓强 荣 湘江 。
近 年 来 全 球 儿 童 青 少 年 肥 胖 率 不 断 上 升 。据 统 计 , 国 美 当前 肥 胖 儿 童 的 比例 与 过 去 四十 年相 比上 升 了 3 4倍 『 — l _ 。另 有 资 料 根 据美 国全 国健 康 和 营养 监查 调研 显示 , 国从 18 美 98 年 到 19 9 4年 2 5岁 儿 童 肥 胖 率 由 7 %增 长 到 1. ,一 — . 2 04 6 % l 1岁 儿 童 由 l. 增 长 到 1 - ,2 1 岁 青 少 年 则 由 1% 3 53 1— 9 % 1.%增 长 到 1.%。最 近 的 一 份 资 料 (04年 ) 示 ,一 l 05 55 20 显 6 1 岁儿 童 的 肥 胖 率 已经 达 到 1.%,2 1 58 1 — 9岁 青 少 年 已经 达 到
全 国 统 一 的 学 龄 儿 童 青 少 年 超 重 肥 胖 筛 查 体 重 指 数 分 类 标 准 , 20 以“ 00年 全 国学 生 体 质 调 研 ” 参 照 人 群 , 调 查 汉 族 为 共
7 1 中小学生 240 — 8岁 4 2 o余 人 , 定 出 结果 见表 1 制 。

体育论文 小学生单纯性肥胖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体育论文 小学生单纯性肥胖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小学生单纯性肥胖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近年来,小学生肥胖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了解小学生单纯性肥胖现状、成因从而制定相应的对策,对减少青少年肥胖率和提高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单纯性肥胖的概念界定目前,全世界衡量一个人是否肥胖通常采用身体指数(BMI)指标,计算公式为BMI=体重/身高2,其判断标准如下表所示:表 BMI判断标准表(单位:千克/米2)BMI WHO标准亚洲标准中国参考标准体重过轻<18.5 <18.5 <18.5正常范围18.5-24.9 18.5-22.9 18.5-23.9超重≥25≥23≥24肥胖前期25.0-29.9 23-24.9 24-26.9I度肥胖30.0-34.9 25-29.9 27-29.9II度肥胖35.0-39.9 ≥30≥30III度肥胖≥40.0≥40.0≥40.0单纯性肥胖指通常见到的大多数人的肥胖,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单纯性肥胖并非由于其他疾病或医疗的原因,仅仅是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而引起的肥胖。

我国将肥胖标准统一界定为BMI≥24。

统计表明,在所有肥胖者中99%以上是单纯性肥胖。

只要能量摄入多于能量消耗,都有可能引起单纯性肥胖。

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在测试结果中所指的肥胖都是指单纯性肥胖。

2.近十年青少年单纯性肥胖率、超重率发展趋势根据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监测数据,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增长速度均快于同期发达国家水平,学龄儿童1985-2010年肥胖检出率呈迅猛上升趋势,小学生肥胖检出率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与西方国家相比,增长速率极快。

调查结果同时显示,青少年随年龄的增长肥胖检出率逐渐增高。

根据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7-18岁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33%、5.64%、7.83%、3.78%,比2005年分别增加 1.94、0.63、2.76、1.15个百分点;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4.81%、9.92%、10.79%、8.03%。

单纯性肥胖的运动处方

单纯性肥胖的运动处方

2011-1-253运 Nhomakorabea减肥机制
基本原则是创造并维持人体能量摄取与消耗的负平 衡状态,逐步消除多余的体脂。长时间低强度的有氧运 动可增加能量消耗,从而调动脂肪分解。实验表明在进 行有氧运动减体脂过程中,虽不能减少脂肪细胞数目, 但可以抑制脂肪细胞的脂积累,减少细胞体积,并抑制 了脂肪细胞的分化增加。有氧运动在控制内脏脂肪积累 的神经内分泌调节,以及对脂肪组织肥胖基因表达的影 响方面,都有减弱脂肪合成,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
2011-1-25
10
2肌力锻炼 减肥者可根据脂肪蓄积的部位进行针对性练习。腹部 练习有仰卧起坐、仰卧抬腿(先单腿后双腿,注意腿 放下时应轻缓)悬垂摆腿、俯卧撑等。腰部练习有背 屈,侧屈及左右转体等。腿部练习有跳台阶(高度随 个人能力而定)、坐姿侧踢腿(仰卧垫上,两手扶垫, 单腿伸直向头部方向侧摆踢,完成1组后左右交换)负 重下蹲等。以上各动作10次为一组,选其中两三个适 合自身的动作练习,每一动作练四五组,组间间隙不 易长,最多不超过50s。
2011-1-25
11
3医疗体操 (1)两脚呈倒八字站立,与肩同宽,两手手背朝地, 自身前抬起至胸前,同时深吸气(2)两手背相对,极 力俯身下插,同时低声喊“咳”音,将肺中气体尽量 排出(3)两手握拳,屈肘并提至胸前(如提重物), 掌心向上,同时吸气。(4)两臂左右侧平举,手握空 拳(拳眼朝上),同时呼气。(5)拧转两臂,使拳眼 朝下,拳背朝前,同时深吸气。(6)拧转两臂,使拳 眼朝后,拳心朝上,同时深呼气。(7)两臂回收至上 腹两侧,同时深吸气,两拳加力压腹,以助深长呼气。 (8)两拳松开,两臂自然下垂,深呼吸3次。练习者 可根据有氧锻炼后的身体反应,按1-8节的动作各做 10-30次。
2011-1-25

单纯性肥胖的运动处方要点

单纯性肥胖的运动处方要点

单纯性肥胖的运动处方单纯性肥胖患者运动干预的目标是增加能量消耗、减控体重,保持和增加瘦体重、改变身体成分分布、减少腹部脂肪,改善循环、呼吸、代谢调节功能。

运动处方的FITT推荐与健康成年人类似,但更加强调次数(每周至少5次),运动总量目标是每周30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或150分钟高强度运动,建议循序渐进逐渐达标。

减重目标的设计应切合实际,推荐3~6个月内减重5%~10%。

需要注意的是,体重管理在于能量摄入与能量消耗的平衡。

为达到降体重的效果,应同时做到合理膳食,每日减少500~1000kcal的能量摄入,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以最大程度获得健康体适能的益处。

逐渐增加至较大量的运动,如每周大于250分钟,以促进长期控制体重。

单纯性运动处方具体推荐如下:1.有氧运动其频率、强度、时间、运动量、运动形式和进度均有规定。

(1)频率:每周≥5天中等强度运动,或每周≥3天较大强度运动,或每周3-5天中等强度与较大强度运动相结合。

(2)强度:中低强度(40%~60%HRmax)逐渐达到中、高强度(60%-90%HRmax)。

对健康状况不好的人进行小(30%~40%HRmax)到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

(3)时间:中等强度运动每天累计40~60min,每周累计300min。

或每天至少20~30分钟(每周不少于150min)的较大强度运动,或中等和较大强度相结合的运动。

建议循序渐进逐渐达标。

(4)运动量:推荐大多数成年人每周150min中等强度的运动,或每周≥500~1000MET-min,或每天至少中速以上步行6000步。

(5)运动形式:建议所有成年人都进行有节律的、大肌肉群参与的、所需技巧低的、至少是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6)进度:一般成年人的较合理计划是在计划开始的4~6周中,每1~2周将每次训练课的时间延长5~10min。

当规律锻炼1个月之后,在接下来的4~8个月里逐渐增加到上述推荐运动量。

2.抗阻运动其频率、强度、类型、推荐量均有要求。

幼儿教科研课题:《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干预幼儿单纯性肥胖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幼儿教科研课题:《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干预幼儿单纯性肥胖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幼教课题申报\幼儿综合课题申报《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干预幼儿单纯性肥胖的研究》《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干预幼儿单纯性肥胖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摄入能量也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慢性病发病率的逐年攀升。

研究表明儿童期肥胖跟将来各种慢性病的发展有很强的相关性。

不仅如此幼儿的单纯肥胖还会严重影响儿童心理健康,进而对后期成长造成严重负担。

幼儿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进食过多和运动过少是导致肥胖的两个主要原因。

值得庆幸的是,幼儿的单纯性肥胖是可以通过相应的饮食、行为等方式进行早期预防。

目前,饮食调整和适量运动是世界公认的防治肥胖的有效措施和根本办法,也是终身科学地管理体重的最佳方案。

因此,如何结合目前我国幼儿单纯性肥胖的流行特点,采取一些有实际可行性意义的干预措施,对于控制幼儿肥胖的发生率,提高他们今后的生活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研究通过对肥胖幼儿及正常对照幼儿进行为期一年的饮食及锻炼的干预,探讨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在控制幼儿肥胖方面的效果,以期摸索出一系列改善肥胖幼儿身心的措施,促使其身心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本研究的内容:1、调查研究:通过一份科学的调查表来调查小儿肥胖各种可能的相关因素。

对本园幼儿的膳食情况进行详细地调查,主要采用称重法及24小时询问法,进一步明确摄入能量过多等主要因素的影响作用。

2、实验研究:在本幼儿园选取80名超重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分两组,一组为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处理组,另外一组为空白对照组(即不施加干预措施的超重儿童),同时选取本园的40名体重正常儿童为另一对照组,对处理组实施一段时间饮食控制及运动治疗等干预措施。

实验结束后,通过比较不同组儿童体重的差异来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

研究结果:1、幼儿单纯性肥胖跟遗传因素、饮食习惯、体育锻炼三方面有明显的相关性。

其中,幼儿单纯性肥胖发生概率跟父母双方体质指数成正相关,跟学历水平呈负相关;在饮食习惯方面,肥胖幼儿每日的总能量摄入要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的幼儿,肥胖幼儿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钙及维生素C的摄入量都要显著高于体重正常的幼儿;此外,肥胖幼儿和体重正常幼儿参与运动的情况存在着差异,体重正常幼儿参与日常体育锻炼的频次显著高于肥胖幼儿。

关于减肥运动处方的研究分析

关于减肥运动处方的研究分析

关于减肥运动处方的研究分析谭江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摘要:此次研究查阅了大量关于减肥运动处方的相关文献,结合运动生理和运动生化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发现引起肥胖的原因主要包括遗传、疾病、生活方式等,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能量堆积。

研究表明,适宜的运动可以有效控制体脂,不同类型的运动方式对减肥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力量训练可以提高基础代谢,提升机体在安静或运动时的能量消耗;大强度间歇训练可以在消耗大量能量的同时,提高运动后过量氧耗的水平,在运动结束后持续燃烧脂肪;长时间中低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可以直接促进脂肪的分解。

但是,大部分学者研究的减肥运动处方所采用的运动方式较单一,不能全面保证减肥效果。

本文创设性的将几种运动方式有机结合,制定了一种健康高效的减肥运动处方,为追求健康减肥的人群提供高质量的参考。

关键词:肥胖;运动;运动减肥;运动处方一、前言随着人们的追求不断提高,国民饮食结构逐渐转变为营养型,加上体力劳动的不断减少,据统计,我国心脏病患者中肥胖者是正常人的2.5倍,高血压患者中肥胖者是正常人的3倍,肥胖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1]与此同时,针对减肥的研究也层出不穷,各界学者普遍认为运动减肥是最健康有效的减肥方法,运动减肥的基本原则是通过各种类型的运动增加身体能量的消耗,通过力量训练使身体耗能效率更高;同时配合着饮食的控制减少能源物质的摄入。

在此研究背景下,很多关于减肥“运动处方”也应运而生。

但是,大多数的运动处方较为片面,往往采用单一类型的运动方式,忽视了不同运动方式的联结效应,所以将不同类型的运动方式合理搭配,才能达到立体减肥的效果,既健康高效,又不易反弹。

二、肥胖的基本特征肥胖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

其中单纯性肥胖是因为食用过多的食物,日积月累食物堆积,得不到及时的消化,过剩的食物转化为了脂肪。

继发性肥胖主要是因为脑垂体—肾上腺发生病变、其他疾病如外伤等引起的内分泌障碍、内分泌紊乱。

单纯性肥胖小学生运动处方的研究_33958

单纯性肥胖小学生运动处方的研究_33958

单纯性肥胖小学生运动处方的研究邱隘中心小学体育课题组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现实意义(一)研究的背景肥胖问题作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引起了世界各界的关注,尤其是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更为突出。

调查表明,学生肥胖发生率均呈上升趋势并趋于低龄化,越来越多的肥胖学生出现在小学阶段。

根据卫生与营养监测调查(HANES)资料显示,美国在过去的15年至20年中,6—11岁儿童肥胖者增加了54%,12—17岁青少年肥胖增加30%。

日本的研究显示,约1/3的肥胖儿童将发展为肥胖的成人﹝1﹞。

在我国,据第六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调研结果显示,学生的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

7—22岁城市男女生,乡村男女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33%、5.64%、7.83%、3.78%,比2005年分别增加了1.94、0.63、2.76、1.15个百分点﹝2﹞。

我校对三年级全体学生进行调查,肥胖的检出率为12.4%。

肥胖学生由于胆固醇和脂肪酸含量过高,免疫系统受到控制,抗病能力较差,并且还容易得缺钙症,不仅严重影响学生的生长发育及身体器官的正常发育,而且还会损害他们的心肺功能,使其有氧活动能力和心脏储备功能降低。

研究表明,肥胖虽是身体脂肪过多使体重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生理现象,但它作为一种世界性的现代“文明病”,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3﹞。

此外,肥胖还会造成学生心理和社交能力的障碍,如自卑感、孤僻和消沉等,缺乏参与竞争所必须的自信心。

造成学生肥胖的原因有许多,研究文献表明,除了遗传和饮食因素外,运动量过少是发生单纯性肥胖的重要原因﹝4﹞。

调查发现,在这些肥胖学生中,不喜欢运动,畏惧体育课,喜欢呆在家中长时间看书、看电视的比例明显高于体重正常学生,室外活动量明显降低是肥胖学生的一个生活特点。

运动不足使能量消耗减少,促使肥胖发生,而肥胖的体型反过来又造成运动能力减弱,由此形成恶性循环而越来越胖。

综上所述,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干预小学生的肥胖,已经刻不容缓。

肥胖小学生相关饮食及运动的调查与研究

肥胖小学生相关饮食及运动的调查与研究

• 临床研究 •95of patients with serrated polyposis[J].Am J Gastroenterol,2012,107(5):770-778.[2] Tepes B.Can gastric cancer be prevented?[J].J Physiol Pharmacol,2009,60(7):71-77.[3] Park do Y ,Lauwers GY .Gastric polyps: classification and management[J].Arch Pathol Lab Med,2008,132(4):633-640.[4] Goddard AF,Badreldin R,Pritchard DM,et al.British Society ofGastroenterology[J].The management of gastric polyps[J].Gut,2010,59(9):1270-1276.[5] Carmack SW,Genta RM,Graham DY ,et al.Management of gastricpolyps: a pathology-based guide for gastroenterologists[J].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9,6(6):331-341.[6] Alkhouri N,Franciosi JP,Mamula P.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2010,51(6):727-732.[7] Puli SR,Kakugawa Y,Saito Y,et al.Successful complete cure en-bloc resection of large nonpedunculated colonic polyps by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a meta-analysis and systematic review[J].Ann Surg Oncol,2009,16(8):2147-2151.[8] Neneman B,Gasiorowska A,Ma łecka-Panas E.The efficacy andsafety of argon plasma coagulation (APC) in the management of polyp remnants in stomach and colon[J].Adv Med Sci,2006,51(1):88-93.[9] 陈东风,刘重阳,周世亮,等.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价值[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3,25(6):532.[10] Kelly PJ,Lauwers GY.Clinical guidelines: Consensus for the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polyps[J].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1,8(1):7-8.肥胖小学生相关饮食及运动的调查与研究张有洁(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吉林 长春 130051)【摘要】在小学生中单纯肥胖现已成为全球瞩目的公共卫生问题,小学生单纯性肥胖症在我国呈逐步增多的趋势,目前约占5%~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纯性肥胖小学生运动处方的研究邱隘中心小学体育课题组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现实意义(一)研究的背景肥胖问题作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引起了世界各界的关注,尤其是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更为突出。

调查表明,学生肥胖发生率均呈上升趋势并趋于低龄化,越来越多的肥胖学生出现在小学阶段。

根据卫生与营养监测调查(HANES)资料显示,美国在过去的15年至20年中,6—11岁儿童肥胖者增加了54%,12—17岁青少年肥胖增加30%。

日本的研究显示,约1/3的肥胖儿童将发展为肥胖的成人﹝1﹞。

在我国,据第六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调研结果显示,学生的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

7—22岁城市男女生,乡村男女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33%、5.64%、7.83%、3.78%,比2005年分别增加了1.94、0.63、2.76、1.15个百分点﹝2﹞。

我校对三年级全体学生进行调查,肥胖的检出率为12.4%。

肥胖学生由于胆固醇和脂肪酸含量过高,免疫系统受到控制,抗病能力较差,并且还容易得缺钙症,不仅严重影响学生的生长发育及身体器官的正常发育,而且还会损害他们的心肺功能,使其有氧活动能力和心脏储备功能降低。

研究表明,肥胖虽是身体脂肪过多使体重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生理现象,但它作为一种世界性的现代“文明病”,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3﹞。

此外,肥胖还会造成学生心理和社交能力的障碍,如自卑感、孤僻和消沉等,缺乏参与竞争所必须的自信心。

造成学生肥胖的原因有许多,研究文献表明,除了遗传和饮食因素外,运动量过少是发生单纯性肥胖的重要原因﹝4﹞。

调查发现,在这些肥胖学生中,不喜欢运动,畏惧体育课,喜欢呆在家中长时间看书、看电视的比例明显高于体重正常学生,室外活动量明显降低是肥胖学生的一个生活特点。

运动不足使能量消耗减少,促使肥胖发生,而肥胖的体型反过来又造成运动能力减弱,由此形成恶性循环而越来越胖。

综上所述,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干预小学生的肥胖,已经刻不容缓。

(二)研究的意义小学阶段是预防和控制学生肥胖的关键阶段,而学校又是儿童青少年获得健康知识和养成正确行为的重要场所。

因此,采用“运动处方”的策略,开展以学校为基础的肥胖学生运动处方干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尝试用处方干预的方式对单纯性肥胖学生进行实践研究,一则可以增强肥胖学生的体质,有效控制肥胖指数,降低与肥胖有关的慢性病患病的发生率;二则也为其他学校开展类似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经验。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运动处方的概念最早是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

它指的是:康复医师或体疗师,对从事体育锻炼者或病人,根据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试验和体力测验),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用处方的形式规定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运动频率,提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

西方几个发达国家从五十年代开始研制和应用运动处方,六十年代初美国开始正式研制应用,七十年代日本开始注意研制应用。

我国在七十年代末也引起了有关运动处方的理论。

世界各国对运动处方的研制应用都有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从不认识到认识,由不重视到重视,由重点实验到逐步普及。

近年来,随着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学生,特别是肥胖学生体质较差的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一批体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针对这一状况,开始进行肥胖体质学生运动处方的实验研究。

丁宗一﹝5﹞(1992)根据中国儿童有氧能力发育规律和肥胖儿童实测值设计运动处方,充分考虑安全性、可接受性、预期效果及疗效稳定性,取得了预期效果;张琳生(2001)进行胖生体质实验研究,并提出用有氧健身跑和综合素质练习以达到预定的目的;王效良﹝6﹞(2007)分析了有氧运动处方对单纯性肥胖儿童的心功能的影响,认为有氧健身运动可以有效地改善单纯性肥胖儿童的心功能。

谭思洁﹝7﹞(2011)对9~10岁肥胖儿童进行了减肥运动处方的研制并观察其效果。

通过膳食调查和体力活动问卷进行能量代谢估算,对受试者进行递增负荷乳酸阈运动试验来确定儿童减肥运动处方的靶心率,并采用间接测热法测定运动处方中各运动方式的能量代谢率。

在此基础上设计运动处方,采用乳酸阈—心率法确定靶心率控制运动强度,试验期间受试者均保持正常膳食。

试验结果表明设计安全、有效的运动处方,使参与实验的肥胖儿童在无任何饮食控制情况下获得了较好的减肥效果。

纵观这些课题研究,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方法,对肥胖学生运动处方进行了有效细致的研究,研究方法及措施对本课题的实践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但是,几乎所有的关于肥胖儿童或学生运动处方的课题研究时间都非常短,最短的是8周,最长的也不超过半年。

而且,这些课题对最佳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频率等问题,依然没有定论。

更重要是,他们只从单纯性肥胖儿童的总体出发,对这些受试学生没有根据肥胖程度和类型而进行细化的处方研究。

本课题从学生处方的连续性及持久性出发,对单纯性肥胖学生根据肥胖部位的不同进行分类细化,从共性和个性运动处方两方面联手,设定了长达一年半的实验研究,这对单纯性肥胖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体质健康都是非常有益的。

三、研究设计(一)概念界定单纯性肥胖又称原发性肥胖,是各类肥胖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肥胖人群的95%左右。

这类人群全身脂肪分布比较均匀,没有内分泌紊乱现象,也无代谢障碍性疾病。

它是一种由于营养过度,摄取热量超过机体各种新陈代谢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量,或由于体力活动过少,或因某种原因需长时间使热量消耗减少,从而引起脂肪细胞肥大和脂肪细胞增生的肥胖。

本课题的运动处方指的是:本校全体课题组成员,对单纯性肥胖儿童,根据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试验和体力测验),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用处方的形式规定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运动频率,提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并进行相应的训练。

(二)研究目标1.制定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探讨运动处方对提高单纯性肥胖学生身体素质的效果,为进一步在实验学生中推广运动处方提供科学依据。

2.通过实验,对单纯性肥胖学生予以了充分的关注,以家校联合的方式,通过运动处方锻炼来适当改善他们的身体形态,达到减肥的目的。

3.提高单纯性肥胖学生心理素质及抗挫能力,通过处方干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及自主锻炼能力,为实验学生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研究内容1.学生体质健康的调查研究(1)身体形态的调查研究(2)身体素质的调查研究(3)心理素质的调查研究2.减肥运动处方的内容研究(1)腹部型肥胖处方研究(2)臀部型肥胖处方研究(3)胸臂肥胖型处方研究3.运动处方实施的方法研究(1)运动强度的制定研究(2)运动时间的安排研究(3)运动项目的选择研究4.处方干预后的效果研究(1)身体形态的对比研究(2)身体素质的对比研究(3)心理素质的对比研究(四)研究对象受试者为邱隘中心小学三年级30名肥胖小学生,肥胖判断依据国家健康体质测试上报软件测试,用体质指数法(BMI),即体重与身高平方的比值,共删选出肥胖学生30名(男24名,女6名)。

通过调查问卷,得出30名学生都是属于单纯性肥胖学生的范畴。

随机将这30名受试者分为实验组(男12,女3)和对照组(男12,女3),两组间各形态、机能指标经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

实验组接受运动处方实验,对照组保持正常习惯和参加体育课,不参加额外的运动训练。

(五)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根据本课题的需要,以运动处方、单纯性肥胖、青少年、体质四个关键词进行检索,通过中国期刊网,查阅了相关资料20余篇论文。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设计及实践操作,以有氧运动处方为主,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实验研究。

3.测评法:通过平时检测和阶段检测,分类检测和综合检测,定性评估和量化评估,群众评价和专家评价等对学生体质素质进行测评。

所有测试均按《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中规定的《测试细则》进行。

4.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14.0统计软件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采用均数表示,并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统计结果以p>0.05为无显著性差异,p<0.05为具有显著性差异(*),以p<0.01为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5.个案分析法:开展课题引路、研讨展示活动,收集典型个案,认真剖析、反思。

6.经验总结法:注意搜集积累和总结课题研究中多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不断优化处方,为今后的操作提供可靠有效的宝贵经验。

四、研究的实践与探索(一)制定处方的四因素为使运动处方更科学且富有实效,所以,在制定运动处方时,要充分考虑到四个因素。

即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及运动项目的选择。

只有把握这四个要素,处方执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才有可能体现。

1.运动强度:心率是反应血液循环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用心率来评价运动强度已被众多理论研究的学者和实践应用的专家所接受。

心率的变化是心血管系统为维持身体活动的外在综合变现,随着身体所承受的运动强度的增加而变化,与运动强度有线性相关的特征。

合理的运动强度一般以个人“最适运动心率”来反应,肥胖小学生由于体重大、心肺功能差,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中低强度即可。

计算公式为:最大心率(次/分)=220﹣年龄(岁);最适运动心率=最大心率×60%~70%。

﹝8﹞。

针对每一位实验学生,测出他们的最适运动心率,然后确定运动强度,这是本课题处方实施的首要考虑因素。

运动强度的测定,采用指触法采集心率监测。

对照组保持正常习惯和参加体育课,不参加额外的运动训练。

2.运动时间:刘晓军﹝9﹞指出,低强度运动只有超过20min才能激活脂肪水解酶,促进脂肪的分解。

刘恒概认为,对于肥胖小学生每次运动时间不应少于30min,运动前应有5~8min准备活动,运动后应有3~5min整理活动。

参照此要求,本课题处方安排的每次活动时间在30min~40min之间。

3.运动频率:理想的运动频率是每周7次,即每天都能有一定的运动量。

本课题为保证处方执行的有效性,设定的运动频率为每周9次。

4.运动项目: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选择一些娱乐性较强的,以身体移动为主的有氧运动项目。

(二)处方设定的具体内容设计处方内容时,课题组充分考虑到两方面的问题。

即全体实验学生的共性处方和针对个体差异的个性处方,两者相铺相成,以求达到最优化的实验效果。

1.共性处方的设定及实施共性处方的设计原则以有氧运动为主,减肥同时促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尽量选择学生平时喜欢的运动形式,特别注重运动的安全性和趣味性。

共性处方的时间安排在周一、周三和周五的早上(7:20——7:50),夏季提早一小时。

具体处方如表1~表3:表1:周一晨间训练处方表结构内容热身部分基本部分放松运动有氧运动力量练习项目关节预热练习拉伸操(5节)慢跑1000M(1组)球类运动(男:篮球或足球女:羽毛球)放松操时间 5 min 15~17 min 10~15min 2~3min运动强度(心率) 90~110次/min 120~150次/min 90~110次/min表2:周三晨间训练处方表结构内容热身部分基本部分放松运动有氧运动力量练习项目运动模仿操走跑交替(3min走﹢3min跑)×3组游戏:跳房子放松游戏时间 4 min 25~28 min 5min 3min运动强度(心率) 90~110次/min 130~158次/min90~110次/min表3:周五晨间训练处方表结构内容热身部分基本部分放松运动有氧运动力量练习项目绳操(5节)绳子小游戏计时花样跳绳追逐小游戏伙伴交互放松时间7~8min 10~12 min 10~12min 3~5min运动强度(心率)90~110次/min 130~165次/min 90~110次/min 这些处方的强度遵循由弱到强的原则,实行一个月后,强度逐步增强,特别对跑的时间和跳绳的次数有高一级的要求,实行监督者为在校的参与实验研究的所有课题组老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