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特色、创新与点评

课堂教学的特色、创新与点评
课堂教学的特色、创新与点评

课堂教学的特色、创新与点评

——在“第二届初中数学名师创新型课堂研修会”上的发言罗增儒(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老师们:下午好.

很荣幸,两天来我们马不停蹄地欣赏了六位老师关于“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概念教学,女)、“整式的乘法”(法则教学,男)的“同课异构”,聆听了六位老师关于课堂特色、课堂创新的“主题演讲”.首先,让我们对来自浙江(郑瑄)、北京(张苏)、安徽(章昀、董建功)、山东(刘乃志)、上海(孙琪斌)、江苏(庞彦福)七位老师的精心准备和流畅展示表示由衷的感谢;对三位主持老师(董建功、王俊和孔琳)的辛勤劳动表示崇高的敬意.我看到了,本次活动是以大家风范的“同课异构”为载体的;是以名师引领的“课堂研修”为主题的;是在“特色”和“智慧”的旗帜之下打造优效教学的.所以,我的发言也就环绕同课异构、教学特色、教学创新、教学智慧和数学案例五个主题词来展开.先谈理论认识(铺以故事来作说明),再从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上谈本次活动中的课例和演讲.

1 理论认识

数学课堂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教学,有的精雕细刻,面面俱到;有的大刀阔斧,突出重点、难点和观点;有的任性

热闹、但数学浅薄得一无所有;有的质朴无华、却内容揭示得入木三分;有的工于抽象思维,有的富于形象直观;有的是教师的独角戏,有的是师生的二重唱;有的是课堂的催眠曲,有的是心灵的净化剂;听有的课是受罪、听有的课是享受,不同的教学有不同的效果,我们追求有特色、有创新、有智慧、从而是高效率、优效果、强效益的教学.

1-1同课异构

(1)同课异构的界定.“同课异构”中的“课”指教学内容,“构”指教学设计.“同课异构”这一名称借鉴了化学学科中的同分异构,化学上,同分异构体是一种有相同化学式、有同样的化学键却有着不同原子排列的化合物.有些同分异构体有相似的性质,但也有的相差很大.同样,“同课异构”有的风格迥然不同,有的只是“同课异人”.(2)同课异构的方式.同课异构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教师作不同的处理、组织为不同的课堂教学;另一种方式是同一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教学班级作不同的处理,组织为不同的课堂教学.通常所说的同课异构大多指第一种(本活动),也就是不同的教师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和不同的教学设计.(3)同课异构的作用.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师对课程资源的组合能力以及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艺术,在“同课异

构”中均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对不同教师执教同一教学内容的教学案例进行充分比较、多方探讨,

①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提升校本教研实效性的一条有效而便捷的途径;

②也是促进教学创新的一条有效而便捷的途径.

(4)同课异构的特点.“同课异构”作为校本教研的新方式,具有四个特点:

①由以教材教法为中心的文本教研转向以师生共同发展为中心的人本教研.

②由以接受为主的指导性教研转向以互动探究为主的反思性教研.

③由过去学与习脱节、研与训分离向学与习结合、研与训一体化转变.

④由单一封闭的个人研究模式转向多维互动的群体研究模式,授课教师与听课教师都在比较中互相学习.(5)同课异构的实施.“同课异构”的教研形式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①确定课题,自主备课.首先,由相关方面确定进行“同课异构”的授课教师及教学内容(这一步,主要由主办方统筹了).然后,由授课教师面对同一课题,各自备课.备课时,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挖掘各种可用的教学资源,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广泛收集相关课题的资

料,再根据自己对教材的个性解读和本人教学优势制订教学目标,预设教学过程,提出具有教学特色的设计.(这一步,六节课都努力做了)

②说课交流,修改教案.在自主备课的基础上,请各位授课教师根据各自的教学设计情况进行说课.把自己对同一课题的教学目标的设置、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预设以及设计理念进行阐述,重点说明教学流程和希望产生的效果,也可提出自己的困惑供大家讨论.(本活动难以做到)

③上课展示,点评研讨.由各位授课教师分别进行课堂教学的展示.全体教师深入课堂听课,体验教学设计在课堂中的实施情况及实际效果,并随着课堂的进程,将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教师们既要听出“同课”的“同”来,更要听出“异构”的“异”来.课后,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进行坦诚的交流,展开思维的碰撞.授课教师应就本课的设计意图和上完课后的得失进行剖析,交流教后感悟和体验;听课教师应进行会诊式研讨,详细剖析教学中的行为,分析各位授课教师教学方法的特色、闪光点与商榷之处,通过集体的智慧进行再次比对,找出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方式,挖掘教学的亮点,找出需要完善的地方.(这一步,现在正在做)

④反思总结,共同提高.根据大家的讨论,授课教师修改原来的教学设计,写出教学反思,作为教研组活动的资料积累起来.反思文本可以围绕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

●教学过程,记录本次课堂教学的教学流程;

●精彩回眸,记录自己认为教学过程中最精彩的片断,并进行剖析;

●病历记载,揭示本次教学存在的问题.

(这一步,下来认真做,投寄到“中数参”发表)

故事1:两节“同课异构”课.

我在一所中学听过两节课,都是讲“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高中),一节是年轻教师上,教案很完整,讲解很规范,一类一类的题目,一步一步的方法,与发到手上的教(学)案非常一致.另一节是特级教师上,他只带了一个脑袋和作为引子的一道题目来,我向他要教(学)案时,他说要等上完课之后才有,他介绍了上课的基本思路(腹稿):先给出一道题目,让学生做,然后提问题,由此展开,学生有什么问题就环绕“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解决什么问题,学生提不出问题时,教师提.两节课都上得挺成功,都演绎了“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但教学风格迥然不同(同课异构):

①一个更体现教学的共性,一个更体现教学的个性.

②一个以教定学,一个以学定教.

③一个更重视教学的预设,一个更重视教学的生成.

④一个是认认真真地执行教学规范,一个是洒洒脱脱地展示教学智慧.

(不是教师没有备课,而是“以学定教”备了很多课)

1-2 教学特色

(1)教学特色的含义.

①界定:教学特色是一个教师区别于其他教师的教学活动方式.(特色设计参见案例1-2、案例3)

②理解:它是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个性特点、教学技术等在教学过程中独特的、和谐的结合与经常性的表现.教学特色的形成是一个教师在教学艺术上趋于成熟的重要标志.

(2)教学特色形成的三个途径.途径并不唯一,主要有如下三个、并可以交叉:

①摸爬滚打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并在教师群体内部自主交流,逐步形成个人的教学特色.(我是)

②理论指导型:教师自觉地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于各

个教学环节,整体构建、并最终形成自己独特鲜明的教学特色.

③博采众长型:教师博采众长,先部分地移植大家的长处,利用综合优势,再蜕变出本人的教学特色.

(3)教学特色形成的四个阶段.一般来说,教学特色的形成通常要经历“模仿、选择、定向、创新”四个阶段.

①模仿.通过观察被模仿对象的行为,获得相应的表象,从而产生类似行为的过程,叫做模仿.学写字从模仿开始,学写作从模仿开始,学绘画从模仿开始,学音乐舞蹈从模仿

开始,学数学解题等也都从模仿开始.数学教师亦是参照成熟教师的教学行为,学会“教什么,怎么教”的,这是形成教学特色的第一步.但模仿不是目的,而是对不同教学特色的广泛了解、不断熟悉、为创新打好基础.

②选择.在熟悉众多的教学特色后,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心理、生理条件等选择适合自身个性发展的恰当模式.

③定向.在选择了某种教学模式之后,对自己的教学风格的发展方向进行设计,并在教学中努力实践.

④创新.在确定方向并努力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独特的风格和经常性的表现,创造出自己的特色.

(4)教学特色的特征.教学特色一旦形成,会有四个方面的特征.

①教学的艺术性.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技能技巧的运用恰到好处,充满着艺术感染力.

②风格的创造性.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组织上具有独特性,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③效果的良好性.教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新输入的知识之间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教学效果良好.

④表现的稳定性.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学创造和良好效果不是偶尔的、临时的个别表现,而是一贯的、全方位的经常表现,已成为教师一种良好的、鲜明的、稳定的个性特征.故事2:一个中国教师在世纪之交,借鉴国外“小组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先是观察、模仿、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之后,根据自身的启发式教学积累,逐渐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关注数学本质的自我风格;这种风格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磨练、稳步发展,形成新课程理念与数学教育中国道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里就有非常明显的四个阶段:模仿、选择、定向、创新.

教学特色直接与教学创新相联系,并落脚于创新.

1-3教学创新

(1)教学创新的含义.教学创新是教师对教学再创造的教学行为,它经历从模仿的量变积累到升华的质变过程,表现为对模仿的超越和对常规的突破,核心是“新”——新的结构、新的方式、新的良好效果等(上面说过: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教学创新是推进优效教学、实现高效课堂的永恒动力!

(2)教学创新需要艰苦的努力.这是因为:

①创新意味着质变.推陈出新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才能达到更本质、更深刻的飞跃,这个过程常常是漫长而艰苦的.

②创新意味着付出.因为惯性的作用,超越和突破需要强大的力量,这个力量就是创新者艰苦而巨大的付出、稳定而健康的心理;有时,还需要社会的支撑与扶持.

③创新意味着风险.任何新的东西、新的做法都存在失败的可能,需要我们敢为人先,标新立异,勇于提出问题,善于探索调整.

(3)课堂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关键是激发好奇,培养兴趣,激励质疑、引导探索:

①好奇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是唤起创新意识的起点;

②兴趣是创新思维的营养,是支撑创新思维的感情;

③质疑是创新行为的举措,是开启创新行为的力量;

④探索是创新学习的进程,是进行创新学习的行动.

故事3:反思“曹冲称象”

(1)故事简介.这是一个传颂千古的故事:曹操获得一头大象,与大家一边看一边议论,“大象到底有多重呢?”由于当时没有这么大的秤杆,没有先进的仪器,这就成了一个问题,一个非常规应用问题.

存在不同水平的“问题解决”.有人提议把大象宰了,一块一块地称,这是一种“化整为零”的策略,重量虽然出来了,但珍贵的大象却不复存在了.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他提出一个聪明的办法: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然后,把大象

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直至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最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理解曹冲方案需要物理知识(没有阿基米德定律不能保证石头与大象等重,难保不会出现“刻舟求剑”的错误),下面的分析不涉及物理定律,纯粹数学教育的视角.(2)问题解决分析.我们从数学上分析曹冲的“问题解决”过程主要有两个步骤:

第1步,把“整体”的大象对应为等价物:“零散”的石头(映射——化整为零);

第2步,称一小块一小块石头得出:大象的重量(逆映射——集零为整).

? ↓

图1

请注意,曹冲先“化整为零”、再“集零为整”的做法,与愚蠢的“宰象”方案有思想方法上的共同性,曹冲的聪明之处在于,既从别人的不成功想法中吸取了合理成分,又用等价物代替大象.他的思维亮点:通过物理知识找出等价物.(3)反思曹冲方案.曹冲方案在实施等价物的时候,有一个大前提就是“大象自己上船、自己下船”,这当中若有一次大象不愿走动,那么抬大象的困难与称大象的困难几

乎是类似的.大象自已走上走下对我们抬石头、称石头能带来什么启示呢? 就此,笔者与一位小学二年级学生进行了如下的对话.(微型实验)

教师:假如我们这块地方是个平原,一马平川全是黄土,没有石头,你怎么办? (把等价物从“石头”的传统认识中突破出来——不是唯一的)

学生:那我就把黄土挑上船,直至船沉到画线的地方,然后称黄土的重量.

教师:挑黄土上船、下船,既费工又费时,有没有既省工又省时的更简单办法?(寻找更方便的等价物)

学生:用电子秤直接称大象.

教师:这不行,不能改变当时的技术条件.

学生:组织围观的人代替黄土,让人自己走上船、自己走下船过秤,既省工又省时,要不,赶一群羊上船也可以.(4)反思的启示.这个办法确实比曹冲的强,由此,可以得出3个结论:

①即使是“智慧典范”的解题过程也有创新的空间.

②即使是对小学生作解题过程的分析与启引,也能开发出解题智慧来.

③找回被浪费的重要信息是解题分析获得进展的一个

有效途径.在曹冲方案中,“大象自己上船、下船”本已存在,只不过是在使用石头等价物时被浪费了,“小学二年级

学生”无非是“找回被浪费的重要信息”.(创造性:“人

无我有、人有我新”.曹冲是人家没有“等价物”他有,小

学二年级学生是突破已有的“等价物”,找出新的等价物)

我们现在讲这个故事是想导出这样一个话题:一个小学

二年级学生都能想出来的办法,我们作为成年人、作为教师

为什么没有想过?多少年来我们是不是存在一种认识的自

我封闭、缺少自我反思的敏感?类似地,我们天天进行教学,

是不是也缺少一种对教学反思的强烈敏感?是不是也缺少

一种教学创新或教学再创造的自觉意识?应该看到,教学处

处有创新的空间!

再说一个小学生也有创新的例子:圆的面积.一般方法

是把圆转化为长方形:

图2

新方法:如图3,作同心圆,然后沿虚线剪开、一层一

层拉直,开始是一个一个小梯形(近似),最后一个是等腰

三角形,最终把圆变形为等腰三角形(近似),其底为圆的

周长2r π、高为圆的半径r ,面积为2122

S r r r ππ=??=,故圆的面积为2S r π=.

图3

这个设计是可以操作的:取一个由布料或塑料带子缠绕

而成的圆盆,其纵截面为一个圆面.如图3,沿虚线将带子

剪开、一层一层拉直,可把圆面变形为等腰三角形(同时也

把一个圆柱变为一个三棱柱),这个三角形的底为圆的周长

2r π、高为圆的半径r ,面积为圆的21

22

S r r r ππ=??=,故圆的面积为2S r π=.(圆柱的体积也等于三棱柱的体积)这里已经

有微积分的思想了.

还要指出,当学生创新行为出现的时候,我们老师不能

叶公好龙.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继续参见案例2-1):

故事4 看图写数(如图4),一年级时,两串苹果、每

串2个,学生写2或4.(《小学数学教师》2011第7~8期

刊文“2还是4”P174)

图4 图5

到三年级时(如图5),三串葡萄、每串10个,看图写

数,学生全写30,因为写3老师会判错.

解释:这里有一个量与数的关系问题,凡是可以测量、

计数、计算的东西,都叫做量.图4、图5的东西可以计数,

当然是量.凡是量,都可以用同类的量做单位,来度量它的大小,度量的结果就得到数.可见,量与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数与单位有关,同一个量使用不同的单位,得出的数是不同的(数可以不唯一、但实质相同).因而,上述题目是开放的,只要能说出理由来都可以作为答案.如图4

①2是指“串”,4是指“个”(4是怎么得出来的?其理由可能也是开放的:1+1+1+1?2+2?2×2?);如果合为一个整体也可以是1“堆”苹果;如果2指“个”,4指“串”,那全都是错的.

②如果作发散思考:

●有学生写22时(两个2并列,并不比2+2别扭,可能比2×2更自然),你会认可吗?你会叶公好龙吗?

●有学生写220时(两个2并列苹果后面再没有苹果了),你会认可吗?你会叶公好龙吗?

●有学生写202时(两串苹果之间没有苹果),你会认可吗?你会叶公好龙吗?

●有学生写2020时(两串苹果之间没有苹果,两串之后也没有苹果),你会认可吗?你会叶公好龙吗?

总之,题目是开放的,不要当作结构良好的收敛题来处理,限制学生的思维.所出现的情况,对教师的数学功底和教学智慧都是挑战,要珍惜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如果教师要作为收敛题,应注明单位.

③还要指出,除了实际问题涉及单位换算之外,数学只关心“数”,5×2=10可以是5米的2倍等于10米,也可以是人的2只手共有10个手指头,这两件不同的事在数学上的抽象是一样的.

④当然,有些量的单位是天然的,如42个人,3所学校,8本书,对这些量,教师也要向学生交代,特别是在第一次出现的时候,不要“潜在假设”.

1-4教学智慧

(1)教学智慧的含义.

教学智慧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准确判断和敏捷反应能力.常常出现在随机应变、灵活创造、成功处理教学意外事件的过程中,它是观察的敏锐性、思维的灵活性和意志的果断性三位一体的独特结合.是教师在千变万化的教学实际情景中,处理“预设”与“生成”关系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实践智慧.

我们知道,教学活动既是一种科学活动(必须符合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又是一种艺术活动(蕴藏着丰富的人文性).前者就会形成和发展我们所说的教学理论,并组成以严密的理性分析和逻辑推理为基础的内容体系,反映的是教学的必然性.后者就会形成和发展教师的教学智慧,即教师在教育情境中对个别的、特殊的教学现象的理解与处理,并成为教育实践性知识的重要内容,反映的是教学的偶然性.

(2)教学智慧的特征.(参见案例1)

①教学智慧的情境性.教师的教学智慧是教学经验与教学艺术长期积累基础上的创造性呈现,但在积累与呈现之间,需要复杂教学情境的激发,常常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合作的特定情境中才被激发出来.这个复杂的教学情境,不仅指教师对于教学的理解与把握来说是复杂的,而且还指教师养成教学智慧的过程与方法也是在复杂的情境中生成、又在复杂的情境中智慧的.

②教学智慧的生成性.教学智慧常常不是预设的,而是在真实的情境中生成智慧、并在短暂的时间内选择最为恰当与艺术的一种解决办法.是教师在处理问题时的急中生智、大胆创新,可以体现教师的自制能力、应变能力和教学预见能力.

③教学智慧的实践性.教学智慧是一种教学行动的形式,是教师与学生交往的方式.是在教学的实践中产生了教学智慧,同时,教学智慧又在教学的实践中发挥作用.案例1: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课堂上.

案例1-1:体现教学智慧的生成.

第1、案例的呈现.

[解说:“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教学设计,人们已经谈了很多(还可参见案例1-2),但这并不影响教学的创造,有出息的教师依然在数学教育中国道路的

推动下探索新的可能性,如图6,展示了教师对定理教学的

精心设计,殊不料“突发事件”屡屡发生] 图6

教师:如图6,用橡皮筋构成ABC ?,其中顶点,B C 为定点,

A 为动点,放松皮筋后,点A 收缩,产生一系列的三角形:

1A BC ?,2A BC ?,3A BC ?,……请观察内角和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解说:教师的主观意图是让学生看到:

00B ∠→,0C ∠→,0180A ∠→,这既孕育着极限的思想,又诱发出0180A B C ∠+∠+∠=,

但是,学生发言了] 学生1:内角和等于0180.

教师:好,说说你是怎样观察出来的?

学生1:我不用观察,以前已经知道这个结论.

[解说:老师有点失落,但立即又根据已经发生的情况,

舍去“结论发现”的启发,马上转入“结论证明”的发现]

教师:那我们探究一下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什么是0180?

学生1:不用探究,这是定理,记住结论就可以了.

教师:(教师随手在黑板上分别画了一个钝角三角形和

一个直角三角形,问学生1)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

是否相等?

学生1:这不好说.

[解说:这些学生只关心结论性知识,其实并未真正理解

定理.当初直观呈现或直接接受的知识,因为未加证明,所

以并没有与原有的知识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这

需要教师的引导(我把它叫做“僵尸数学”,谈不上智慧,

谈不上特色,谈不上创新)]

教师:是的,以前介绍过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但没

有证明,由于实验可能会有误差,无穷个三角形也不能逐一

检验,所以,我们要给出一个严格的证明.

学生2:通过图6,我看到当点A 趋向于BC 时,,B C ∠∠趋

向于0,而A ∠趋向于0180;合起来,三角形内角和趋向于180;

同时,这个图形还告诉我们,这个结论怎样证明.

教师:(很高兴)你说说证明.

学生2:设三角形的内角和为x 度,在BC 上取一点D (相

当于点A 的运动终点),联结AD (如图7),有

11A B D x ∠+∠+∠=,(在ABD ?中)

22A C D x ∠+∠+∠=,(在ADC ?中)

相加 ()122A B C D D x ∠+∠+∠+∠+∠=.

但 A B C x ∠+∠+∠=,

12180D D ∠+∠=,(平角) 图7

代入有 1802x x +=,

得 180x =. 受学生2的启发,也有同学在三角形

内取一点P ,联结,,PA PB PC 分成三个三角形

(如图8),然后求内角和来证明. 图8

[解说:这完全出乎教师的意料之外,一时间自己也弄

不清正误,既无法立即表态,又不能表示出犹豫,教学在师

生互动中出现“复杂教学情境”,教师的选择是“推迟判断”]

教师:证明出来了,同学们好好看一看,做得对不对?

[解说:教师肯定了学生的行为,但没有肯定行为的性

质,“推迟判断”是一种教学智慧.学生沉默片刻之后,大

多表示认可,确实,一旦承认“三角形内角和为定值”,整

个证明就无懈可击,但初中课本没有这样的定理,教师利用

这段甩给学生的宝贵时间想通了,原来图6的设计给学生造

成了这样的印象:1A BC ?,2A BC ?,3A BC ?,……的内角和为常

数,所以,学生认为图7中的ABD ?,ADC ?,ABC ?内角和均

为x ,其实,图6中变量的极限为180时,其变化过程可以单

调上升,也可以单调下降,还可以是摆动的,更危险的是,

可能变量根本就不取值180,但这怎能向初中生讲清楚?还有

本课的教学任务怎么完成?]

教师:是的,仔细审核每一步都推理有据,计算准确,

但是(如图7),为什么ABD ?,ADC ?,ABC ?的内角和都是x 呢?

课本中没有这样的定理.因此,还要先证“三角形的内角和

为定值”才行.不过,这个方法向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通

过图中三角形的关系,并且利用平角等于180来证.对此,我

们暂且按下不议.现在,让我们重新回到ABC ?,看看拉紧皮

筋(与放松相反),让点A 沿BA 方向运动的情况.如图9,

当点A 变为BA 延长线上的1A ,2A ,……变化时,A ∠变小,C

∠变大;当点A 奔向太阳,即0A ∠→ 的一瞬间,产生出平行线

0//CA BA ,由同旁内角之和等于180知,

0180BCA B ∠+∠=,

这时可以猜想

0180A B C ∠+∠+∠=.

并且,除了点0A 外,对变化过程中

的任一点n A ,都有

0n n BA C A CA ∠=∠ 图9

同学们,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3:看到了三角形内角和为常数,这个常数就是180,

因为

A B C ∠+∠+∠

0ACA B BCA =∠+∠+∠(两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80=. (两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第2、初步的认识.

(1)整个课例可以分解为6个片断:

① 教师的原有认识;

② 突发事件1(源于学生1)——反思、步骤调整;

③ 突发事件2(源于学生2、3)——可爱的错误;

④ 突发事件的策略处理——推迟判断;

⑤ 省悟循环论证,调整情景设计;

⑥ 推出新设计,完成再认识.

聚焦课堂教学读书体会感想修订稿

聚焦课堂教学读书体会 感想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聚焦课堂教学读书体会感想 在寒假期间我认真的阅读了《聚焦课堂教学》这一本书,现在我来谈一谈学习《聚焦课堂教学》所获得的一些收获和感悟。 一是我认为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是“结论与过程”的关系问题从教学角度讲,所谓教学的结论,就是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获得的结果;所谓教学的过程中,就是达到教学目的或者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毋庸置疑,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必须重结论。但是,如果不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即如果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所以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基于此,新课程把过程与方法本身作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从课程目标的高度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 二是我们应避免矫枉过正,由轻过程走向轻结论如上所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仍然是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事实上,其中还涉及一个如何看待知识在新课程实施中的功能及地位问题。因为知识构成了结论的内核,知识的科学性、正确性决定了结论的科学性、正确性。我们反对将知识作为现成的、僵化的结论生硬地灌输给学生,但是这不等于说包含知识在内的正确教学结论在学生

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没有任何作用。我们更不能将问题简化为新课程只要过程,不要结论,或者只顾教学过程的热闹,不顾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只讲过程的推进,而完全无视对知识本身的理解与掌握。所有上述这些观点和做法教是错误的。 三是科学地看,新课程提倡重视结论的同时更重视过程的真义在于仍应将理解和掌握知识当做重要的教学目标来看,所谓的正确结论中仍包含诸多知识目标。但是在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一点上,应当注重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听讲和记忆不是掌握知识的唯一方法,也不是最必要的和最好的方法,因为知识本身也需要思考、目标的局限,以争取实现新课程目标的多元化,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并重,因为过程本身就包含了促进学生体验、感悟的因素,学生的聪明才智与独特个性正是这一过程中成长起来。一句话,强调过程就意味着:掌握知识不是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通过学习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抽象的知识与形象的东西联系起来,即将生涩的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新知的体验,从而使教学获得理想的效果。

浅谈课堂教学的“变革”与“创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6447689.html, 浅谈课堂教学的“变革”与“创新” 作者:杨志峰 来源:《天津教育·下》2019年第08期 【摘; 要】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決定着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课堂教学也在不断改革。那么课堂教学中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变革”与“创新”,在哪些方面进行坚守,才能抓住课堂和教育的本质,促使课堂真正得到发展和进步呢?一是课堂教学做到六个“变”;二是课堂教 学坚守三个不变;三是三个创新。 【关键词】课堂教学;变革;创新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决定着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从课堂教学的角色和中心来说也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本课堂”“师本课堂”,发展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本课堂”,且现在已进入以学习为中心的“学本课堂”“习本课堂”。课堂教学的模式更是多种多样,更新不断。但现实实践中课堂教学并没有真正改变多少。究其原因,我认为:一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在备课、讲课时最省事,于是就按部就班走老路。二是部分教师受素质和能力限制,连最基本的都难做到,何谈改革。三是课堂改革和更新较快,模式多样,有的教师在职业倦怠的心境下难以接受;有的教师凭借已有经验和取得的成绩,思想上排斥课改,认为只要学生考试能考好就可以。四是现在的考试和对教师的考核,还没有直接涉及课堂改革,就算学生考试成绩不好,教师也不认为完全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因此大部分课堂教学真正的变化并不大,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发挥,课堂效率低下。 课堂改革和发展的内因是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能力的提升,因此课堂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和根本是教师。只有教师真正认识到课堂改革的重要性、迫切性,抓住了课堂教学最本质的东西不变,变革不适应学生需要的,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因素,从而才能实现和达到课堂在“变革”与“创新”中发展。 一、课堂教学做到六个“变” 1.师生角色的转变。由教师为主体、为主演的课堂变为学生为主体、主演的课堂,变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是课堂的导演,教师绝不是主演。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 2.教学目标的转变。由“应试训练”为主体的单一提高分数为目标的课堂变为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堂。即“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因此,“六大核心素养”将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目标,也将成为评价课堂教学的标准。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一: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在我从教的过程中,使我对高效课堂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我觉得它主要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的共同进步,是知识和素养的共同提高。 高效课堂是以人为本的课堂,要有学生立场,以学生的成长为目的,看到学生实实在在的进步。尽管每位教师采用的教育形式不同,但殊途同归,都是为了同一个教育目的,即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成长奠基.高效课堂之“高效”不应只是分数和升学率的最终高效,而应落实于每一天、每堂课的有效、高效上。就一节课而言,就是40分钟前后学生是应该有变化的。如果不能抓住每一堂课,课堂教学徒有其形,而把学习的任务推迟到课堂之外,又谈何高效呢?实实在在上好每一堂课,踏踏实实备好每一堂课,高效课堂才会卓有成效。 一、精心备课。 知识自己要做到全面把握,融会贯通。备学生时,我会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学习经验,以及对该内容敏感程度等。特别注重考虑课堂中的细节问题,尤其是对于课堂上可能出现认知偏差的点要做好充分的预设。通常一个问

题我会预设出几种答案,像备课通常指备教材好备学生。备教材时,我认真研读教材,教参和相关资料。对一节课的知识自己要做到全面把握,融会贯通。备学生时,我会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学习经验,以及对该内容敏感程度等。特别注重考虑课堂中的细节问题,尤其是对于课堂上可能出现认知偏差的点要做好充分的预设。通常一个问题我会预设出几种答案,师问后有生答一,生答二,直至生答四,生答五······才不至于出现案例中讲的学生回答“老麻雀勇敢”,“猎狗爱护小动物”等等乱成一锅粥的局面。有了充分的预设,教学机智也会不断增长,无论学生出现什么样的“奇思妙想”我都能迅速而自然地拽回到“正题”上来。 二、认真上课 在课堂上,一定要做到不随意教学,不轻易占用学生时间。给学生营造轻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做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的在知识的海洋遨游,快乐的探索学习。教师在巡视中给学习缓慢者以点拨帮助,让他们的思维跑起来;给优等生设置更广泛高深的问题,让他们的智慧得以充分的的展示,让他们飞的更高更远。另外,我还及时帮助学生总结整理学习的方法。因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三、抓好课后

浅谈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效的课堂教学功夫在课外 ——浅谈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 摘要: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要着眼与课外复杂的教育工作:抓实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切实做好学生培训,做好班级学习小组建设,做好学生课堂外自学时刻安排,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爱好,发挥师生的情感作用,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率;重抓;课外;教育 自2001年秋季开始的新课程改革以来,给基础教育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推广过程中得到了宽敞教师的极积参与,全国各地不断改革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或方法。同时,涌现出象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等新的课堂教学典范,我们在借鉴他们的成果的同时要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创新、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我以为高效的课堂教学功夫在课外。 一、抓实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教育的目的,是唤醒人沉睡的善意与创意,从而使学生成人、成才、成功。思想品德教育是成人教育,是知识教育的基础,抓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课堂教学才有实效,才能培养出富有人性、正义感和健康的社会公民。必须抓实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课堂教学服务。

1、抓好“奉献和宽容”教育 学生都有一种不患贫而患不均的本性,因此我们安排他做情况时喜爱事事求平均,实际上生活中哪有绝对的公平?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要想独立和进展,必定需要一些人作出自我牺牲,必定有一些走在社会进展前面的道德先行者。一个集体要想和平和谐的进展,必定有一些人要多付出一些,要多牺牲一些。要善于从学校、班级、小组当中找到一些乐于奉献、心胸宽敞的实例来引导和教育其他学生,要善于从周围的人和事当中去体验和感悟。假如人人都具备了乐于奉献,甘于吃亏、宽容的品质,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多么美好。 2、抓好“律己、宽人”教育 中学生总喜爱拿不人的错误为自己开脱,用不人的失误来原谅自己的错误!“严于他人,宽以待己”成为他们不知不觉的处世适应。我们人不管何时何地都要不断的提升自己,进展自己,完善自己,一个想成功,想有所作为的人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才是正确的处世态度。生活中,我们应该主动的关心同学,尽可能少地苦恼不人;我们能够借钞票给不人,但尽量不要向不人借钞票;当我们做了对不起不人的事时,我们一定要讲一声“对不起”,而当不人做了对不起我的事时,我们应该讲一声“没关系”。如此我们才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受人崇敬的人,一个成功的人。 3、抓好“生活、生命、生存”教育

读课堂的变革与创新有感

读《课堂的变革与创新》有感 时代的挑战和教育中的问题考验着每一个教育研究者的智慧和品格。这种考验见于世界各国,我国当然也不例外。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既有社会急剧变革和快速发展必然带来的对于公民素质和人才培养的新的诉求,又有形成于工业化时代的现行教育体制发展过程中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应对这些考验的方案,从教育规模的扩充,到教育体制的变革,乃至课程改革、教育评价改革等等,不一而足。然而,在迈向知识社会的今天,对于作为新知识生产方式的人类学习方式的反思与创新理当成为当前世界范围内这场着眼于质变的教育改革的战略性基点。 在假期间,我有幸读了孙亚玲范蔚两位老师主编的《课堂的变革与创新》一书,从经典感言到感言品悟,从典型案例到深刻启示,这本书带领读者分析了教师观各方面涉及到的细节。读完之后,使我感慨颇多,受益匪浅。作为汽修专业课教师,在此,针对汽修的课堂说几点: 中国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让汽车的生产维修中不断地应用新的结构、技术以及工艺,为适应时代的进步,汽修专业的教学方法也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当前新时期下的汽修专业教学模式依旧有许多明显的弊端存在,就一定程度而言对汽修专业教学的创新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用于创新改革.本文就新时期下汽修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做出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创新改革途径。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实训课堂教学现状还是围绕“教师上台讲,学生台下听;教师独操作,学生众模仿”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永远的被动学习,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场地上仍然拘泥在“讲理论在教室,操作在实训室”,导致理论的学习和实训操作的脱节,这样的实训课堂教学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不能有效拓展,同时也使学生失去了创新能力。实训课堂应该将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自主学习,,教师从旁引导的创新教学模式,不能只“教”而缺失学生的“学”,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那么,该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打破传统教学方式? 一、大力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只有真正好处上的民主平等,学生才能真正得到发展。农村的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关爱、尊重,更需要尽最大可能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农村教师同样要搬掉讲台,走进孩子,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既要传授知识,又要激励学生的思考、发现和创新。与学生共同探讨新知识,共同得到进步,逐步使课堂成为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题的场所,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的主渠道、主阵地,成为引发师生共振的磁场。 二、科学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 在课改中,教师既是教育研究者,又是教学实践者,校园要引导教师在研究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农村校园的教学存在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教师付出很多,学生却没有得到所期望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的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更多的资料”。教师自己能够上“文山”进“题海”,决不能让学生负担过重。只有把思考的时间、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潜力才能得到培养。 三、构建企业实际工作环境的教学场地

课堂教学研讨会感想与收获

课堂教学研讨感想与收获 今天参加了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让我颇多感悟,受益匪浅,每节课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下面,我就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重视课前交流。两位教师都非常重视与学生进行课前交流,通过课前交流拉近师生关系,在课前的谈话中就让学生被老师吸引,对老师非常感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打破课堂常规。两位教师都勇于创新,将学生完全放开,去允许学生出错误,不怕学生出错误,并能在学生出错误时及时引导,重视了课堂中生成的资源,我想这点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反思, 三、教师巧用教育机智。在每节的课堂教学中,发现每位教师都能够及时的捕捉课堂中生成的资源,灵活,机智的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通过一步一步的引导,耐心的等待和倾听学生的发言,最后达到师生情感的共鸣。 四、数学教学生活化。数学课教学必须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终为生活服务。因此,在教学中无论是对新知识的引入或巩固都要注意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中上课教师们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教学情境。 五、探究活动充分。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数学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六、合作学习扎实有效。合作学习为探求新知提供了一条捷径,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再造过程,从而获得了成功感,获得了学习数学

的乐趣。每一节课都非常重视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教师们把合作学习都放在知识的难点和疑点上,在学生解决有困难时采取,老师在有难度的问题处理中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再通过合作互相交流意见,避免了因匆忙而只能表达一些不成熟的见解;其次是合作中分工要明确,以个人优势的发挥来促成整体的完美。另外在合作学习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也是老师的突出特点,让学生充分发挥个性观点;老师有充足的耐心,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引导。 总之,这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对于课堂教学有了更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今后应对比优质课,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抓住机会,不断地学习新知,不满足于墨守成规,提高自身的素质,优化课堂教学。

高校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学习体会

《高校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学习体会 最近我校举办了由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组织的《高校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课程的培训,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但几位教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我受益匪浅。我只就自己体会谈如下几点。 (一)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更要重对学生高尚人格的培养 “人格养成是学校教育的第一要义”。一直以来,我认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以渊博的知识征服学生,所以我在备课和上课的时候都很认真,力求把更多更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对于学生的人格教育却有所忽略。我认为一些基本的素养学生在上大学以前就已经具备了,也不用我们这些大学专业课老师再浪费时间去说了。而培训课教授给我们举的一个简单的例子,让我明白了,我们的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前沿的学科知识,更需要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恰切的把一些人生道理和生活哲理教给学生。在今后的教学当中,我会在备课时,结合所授内容,把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的内容渗透到自己的教案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抓住时机,采用学生能接受或是喜欢的方式把人生道理灌输给学生。 (二)高校教师要具备营造课堂幸福感的能力,以人格魅力打动学生 众所周知,在高校讲大四专业课可以说是一件很让人头疼的事情。学生们面对的多方面的原因不来上课,有考研的,有找工作的,也有学分不够干脆不来上课的。彭林教授在讲他是如何开设《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这门选修课的时候,他特别提到第一次开这门课的时候,偌大的教室,只坐了区区18个学生。他说当时他也心凉,但是他依然认真的备课、授课。这18个学生上到最后,没有一个学生逃课的。几轮课开下来,现在清华的学生每学期报选修课,因为选彭教授课的学生很多,所以,如果想选彭教授的课,需早早守候在电脑旁,选课开始后,学生要抢着报名才能报上。我想,如果这些学生如果只是为了修学分,大可不必费如此周折。正因为,上彭教授的课,我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可以感受到他不仅具备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更感受到了他的快乐。十年磨一剑,以治学为乐,以向学生传授知识为乐,快乐互相传递。彭教授的讲授,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这样的课堂是让人有幸福感的课堂。因此,我觉得应该在教授学生知

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案例

《相反数》教学设计 创新点:对于抽象的概念,聋生认知较难。我们聋校数学老师要尽可能的变抽象为形象、变抽象为直观。在教学过程中,多用情景教学法,帮助聋生理解概念。本课教学中,创设贴近聋生生活,生动有趣的活动和问题情境,开展活泼、主动、有效的数学活动,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相反数。从相反数概念的引入,到在数轴上找、画相反数,及练习题的设计,都考虑到聋生的认知特点,很好的把知识和学生特点结合起来,教学效果好。 《相反数》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数学第十七册P20《相反数》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借助活动理解相反数的概念,使学生能够正确求出任意有理数的相反数。 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本节课内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初步培养数形结合思想和发散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组讨论的过程中体会团结就是力量。 三、学情分析 九年级共有听障学生 8人,部分同学学习积极性较高,比较喜欢上数学课,部分同学有残余听力,上课思维较活跃。但仍有两三个学生由于长期知识积累的缺失,加之听力障碍、智力障碍发展成学困生。针对学生听力受限的情况,本节课多设计形象直观的情景教学,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较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课堂组织策略:充分利用听障学生视觉发达的优势,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活动和问题情境,开展活泼、主动、有效的数学活动,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

浅谈我的课堂教学改革

浅谈我的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已经很多年了,老师们的课堂的确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下面我就个人在教学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先谈谈我在课堂教学方面做了哪些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把新理念扎根于教育教学工作中,面对新形势、新课改,广大教师不断开拓创新,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以生物《课程标准》试验稿、《课程改革纲要》 为指导,以严谨、求是的态度,立足汉寿一中的实际情况,认真、扎实地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工作。我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首先:经过改革,我个人的教师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我的知识观、质量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到注重学生态度、情感、人格、能力的发展,由过分追求学科的严密性转到注重数学教育的育人性;由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转到注重学生实践探索 和交流的主动学习,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辅助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课堂教 学改革给我带来了压力,但也推动和促进了我的成长。 其次、我的课堂教学改革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改往日的教法,在课堂上放下了教师的尊严,以平等、民主、和蔼的态度引领学生开展学习,教室内从以往的“教”堂变成了“学”堂,教师在教学中以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辅助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逐步形成,学生已基本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我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中,能从整体上考虑学生生物学素养的提高,体现教学目标的理解和运用.课堂教学中,我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也更注重学生的学习 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使生物的学习过程更加丰富多彩,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和信心.同时,我在生物教学中也关注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整体表现, 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我更加注重教与学方式方法的改变,探索多样化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我更加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能通过情境 的选择与设计,探索过程的组织,为学生留有更多的参与和思考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也注重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注重师生互动与合作交流,以及关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给 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忙起来,动起来.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我试图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探索和运用启发式、探索式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探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作与交流.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活泼,更好地发挥学生的 主动性和创造性. 再次,通过课堂教学改革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我所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学有所用,,获得必要的生物知识,在生物上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课堂教学改革表明,孩子 们身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们的愿望逐步得到实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学会了独立 思考和自主探索,懂得了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还学会了评价、质疑与反思;应用意识和实践(如实验动手能力)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培养,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发展的过程,要将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在实验中真正得到落实并产生效益,不 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长期以来的传统理念和教学造成的思维定势,新旧思想的碰撞,会产 生新的问题和新的困惑,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开创美好 的未来,达到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真正目的。 虽然我们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但还有很多不足,还有很多需要去摸索,去总结,去革新。 下面我就来谈谈未来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 回想过去我们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我发现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时还是遇到了很多问题,

教师课堂教学心得感悟五篇

教师课堂教学心得感悟五篇 课堂教学是每位教师最基本的工作,教师遇到的许多困惑都直接牵扯到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师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但是,我们必须对课堂教学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对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有一个准确的理解。下面是为你精心整理的教师课堂教学心得感悟五篇,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教师课堂教学心得感悟1# 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一节成功的好课,与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是密不可分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掌握、发挥好课堂教学的各种教学艺术,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以下是我对学习《中学课堂教学艺术》心得体会:一、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掌握了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就能运用自如地把备课中丰富的教学在课堂这个艺术舞台上传授给学生,尽管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但他们总有共性的东西,掌握了共性,也就掌握了规律。在规律指导下进行教学,问题就容易解决。 二、教师的语言艺术。教师的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点有重要地位。优美、流畅、动听的语言能够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整个课堂教学处于一种张驰有致、轻重适度、缓急合理的良性状态。这种优美的语言艺术应表现为:声音宏亮、抑扬顿挫、语速适中、生动准确、娓娓动听。在教学中若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恰到好处地运用语言艺术。灵活多变的设置各种不同的教学情境诱导学生“入境“。必然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教学的情境艺术。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排除一切杂念,全身心的以一种饱满的、愉快的、积极的教学激情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保持良好的情绪。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气氛热烈、趣味盎然的学习情境,而且还能使学生由于受到教师教学激情的感染而 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教师既能保持清晰流畅,又促使语言生动活泼,还能使学生的学习情绪饱满、思维活跃。 四、调动学生兴趣的教学艺术。兴趣作为一种行为的动力,它将推动学生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亲,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由于

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六安市裕安区狮子岗乡南岳庙学校章树培 摘要:教学是趋向目标的定向活动。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教 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和应用一定的 教学方法和手段,以保证实现自己的预期。随着世界范围内的课程 与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法也出现了新的走势,本文从五个 方面阐述了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现代 1、互动方式应具有多变性 多变性主要是指现代教学方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项活动论和 双向活动论,而是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提倡师生、生生、师 师之间的多边互动。现代心理学认为,多向交流较之单向交流和双 向交流有着更加显著的效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相互作用的潜能。 因此,现代教学方法倡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全面的、广 泛的社会互动。这种新走势对于充分开发与利用教学系统中的人力 资源,减轻师生的负担,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增强教学效果,达成教学目标,无疑有着积极意义。 2、学习情境应具有合作性 合作性主要是指现代教学方法越来越强调教学中各动态因素之 间密切合作的重要性。这种合作不仅是为了集思广益,相互切磋, 提高学业成绩,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行为,形成良好的 非认知品质,从而顺应教育社会化的需求,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 人才。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目前盛行于世界各国的“合作 学习法”可以说是最具合作性特点的一种现代教学方法。合作学习 以小组合作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不仅强调生生、师生合作,而且 要求教师与教师就所授课题进行合作设计,从而显示了令人瞩目的 实效。 3、价值取向应具有个体性 个体性主要是指现代教学方法更加趋向于个别适应,因材施教,更加注意增加个性学习参与度,更加注意发挥学生的潜能。现代教 学方法改革的个性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个性活动已 成为许多教学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现代教学技术手段 的发展为教学方法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师生相互作用的条件 趋于多元化,是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特长和个性品质等方面 的适应发展成为可能。 4、目标达成应具有全面性

教学反思与感悟

教学过程反思 时间飞逝,本学期是紧张忙碌而又收获多多。在不断的探索、学习中,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高效课堂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教学创新,实现高效。 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同时积累教学经验,找出不足,有利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教学中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数学课上,有思维深化,也有正误辩论,有积极的合作。因此努力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努力使学生走进自己的课堂,使之乐思、善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为此,作为

数学教师要以创新求发展, 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一、评价创新,全面发展。 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充分利用共享资源,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学有所得。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

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

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高效的课堂教学功夫在课外 ——浅谈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 摘要: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要着眼与课外复杂的教育工作:抓实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切实做好学生培训,做好班级学习小组建设,做好学生课堂外自学时间安排,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爱好,发挥师生的情感作用,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率;重抓;课外;教育 自2001年秋季开始的新课程改革以来,给基础教育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推广过程中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极积参与,全国各地不断改革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或方法。同时,涌现出象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等新的课堂教学典范,我们在借鉴他们的成果的同时要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创新、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我以为高效的课堂教学功夫在课外。 一、抓实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教育的目的,是唤醒人沉睡的善意与创意,从而使学生成人、成才、成功。思想品德教育是成人教育,是知识教育的基础,抓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课堂教学才有实效,才能培养出富有人性、正义感和健康的社会公民。必须抓实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课堂教学服务。 1、抓好“奉献和宽容”教育

学生都有一种不患贫而患不均的本性,所以我们安排他做事情时喜欢事事求平均,实际上生活中哪有绝对的公平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要想独立和发展,必然需要一些人作出自我牺牲,必然有一些走在社会发展前面的道德先行者。一个集体要想和平和谐的发展,必然有一些人要多付出一些,要多牺牲一些。要善于从学校、班级、小组当中找到一些乐于奉献、心胸宽阔的实例来引导和教育其他学生,要善于从身边的人和事当中去体验和感悟。如果人人都具备了乐于奉献,甘于吃亏、宽容的品质,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多么美好。 2、抓好“律己、宽人”教育 中学生总喜欢拿别人的错误为自己开脱,用别人的失误来原谅自己的错误!“严于他人,宽以待己”成为他们不知不觉的处世习惯。我们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不断的提升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一个想成功,想有所作为的人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才是正确的处世态度。生活中,我们应该主动的帮助同学,尽可能少地麻烦别人;我们可以借钱给别人,但尽量不要向别人借钱;当我们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时,我们一定要说一声“对不起”,而当别人做了对不起我的事时,我们应该说一声“没关系”。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受人崇敬的人,一个成功的人。 3、抓好“生活、生命、生存”教育

教学感悟_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教学感悟_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顾明远先生说教育的本质是培养思维,思维培养的最好场所是课堂。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高效发展,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顾明远先生说教育的本质是培养思维,思维培养的最好场所是课堂。 既然培养学生的思维最好的场所是课堂,那作为老师就要力所能及的提高课堂效率,很多学校和老师致力于“从课堂45 分钟要质量”。从我国目前的教育状况来说,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做到“从教到学”的转变。如何使学生由“要我学” 变成“我要学”。 一、教师要调试好心态,做好角色和观念的转变 杜威说如果我们仍然以昨天的方式教育今天的孩子,无疑是掠夺了他们的明天。在互联网信息高度发展的今天,知识可以有无数个途径和形式传播,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也呈现多极化发展,现在老师如果固守传播知识的角色和任务无疑于将会被历史的车轮所抛弃。未来教师要向指导者、评价者等角色的转变,张云鹰校长说“未来教师要从专才走向通才、从教学走向教育、从传授走向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学生会用自己的视角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随之改变的还有师生之间的关系,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者,权威者,而要学会尊重

学生、平等地与学生相处,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得学生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二、高效的课堂,要落实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不很注重对知识的认识,而注重的是对知识的整合和连接,自媒体和互联网的发展也导致了知识的碎片化,因此高效的学习要求深度学习也就要就要求对信息的加工整合。布鲁姆将知识体系图分为初级认知(记忆、理解和应用)和高级认知(分析、评价和创造),传统的课堂是复习旧知、学习新知以及通过作业巩固,进行知识的应用,也就是传统的课堂只是完成了学生的初级认知,如何进行高级认知的学习就要如何落实深度学习,可以尽量利用信息技术把底层面的东西交给学生去自学,课堂上设计更多的活动,比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等。比如,美国式的翻转课堂就是深度学习的一个很典型的样本。老师布置作业的时候少一点识记、机械抄写的东西,考试也不能仅纯理论的或者靠死记硬背就能应付的,而用项目式的、探究式的、论文式的方式的话,深度学习就会依然而产生。 三、高效课堂需要老师课前精心设计教学 教学设计的三要素问题、活动和评价,这也是课堂教学的三块基石。问题、活动、评价解决了课堂学习“做什么” 、“怎么做”、“怎样做好”这三个问题,三者结合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课堂设计的“活动”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课堂中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问题。问题解决得怎么样?教学活动是否有意义、有价值? 这就需要评价作支撑。有此三者,课堂教学才能形成一体,教学目标才能得以实现,教学思想才能得以贯彻。

高校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培训班学习心得

高校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培训班学习心得很庆幸有机会参加了20**年6月14日至16日的《高校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的学习,本次培训学习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以及自身有了新的认知,很多以往迷茫的地方变得清晰了,很多过去让自己困惑的地方也找到了确切的答案。从总体上来说本次的培训学习的确是及时和必要的,虽然学习时间不是很长,但却有很多的收获,大体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本次培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宽广而高水平的学习平台本次培训学习是由教育部组织的全国性的进修学习,教育部为我们聘请了各个专业的专家和学者,他们用自己的高超的教学水平和学识,用他们为人师的高尚品格影响和引导我们,让我们能拨开云雾看到前进的方向,让我们感觉到为人师的责任与快乐,让我们渐渐找到了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方法。专家和学者带给我们的影响必将是长期的深远的。同时,我们也在本次培训学习中结识了很多的同行,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这让我们能进一步拓宽自己的眼界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而且这种相互的借鉴和学习也将是长期和深远的。 二、本次培训给我一个生命拔节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自从进入教育领域后,因为自身的教学任务非常繁重,加上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压力,本身变得非常的闭塞和迷茫。在教学中忽视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也缺乏这种变革的能力和条件,但是本次培训却让我明白了很多以往不明白的地方,让我找到了想找却没能找到的方法和手段,让我结识了想结识却没有机会结识的一些师长和同行。可以说无论是从上课的专家还是同行们的身上我都获益颇多。这其中既有彭林老师的

教育是人格和人文素质培养的核心理念的提出,也有魏钧老师的多种课堂教学手法的引证;既有黄建榕老师对教学心里的分析,对教育对象的人文人性关怀,也有蒙曼老师教学中的随性和睿智,对学生创新性的启迪,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还有谌卫军老师教案的设计和课件的制作先进想法。从几位老师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看到了中国教育的希望,我会尽自己所能虚心的学习和探索,努力让自己真正的做到教书育人,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奉献一分光和热。 三、本次培训让我发现自身存在的许多缺憾参加本次学习之后,让我真切的感觉到了自己的不足,感受到了终身教育的必要性。通过聆听专家们的讲解我学到了很多,但是我觉得还不够,我想很多和我处于同一环境中的同仁们也会有同感。我们这些基础院校的教师缺乏这种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我们也很难有机会聆听高水平大师的教诲,我希望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今后能给我们创造更多的机会,让我们去丰富和提高自己,让我们学习和接受更多的先进教学经验和方法,进而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为我国的和平和和谐的发展做出贡献。孔祥伟

《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模板

================================候蚜信蹈陆音锡项健呻痰误吐褂躬仇唤丰腔逗乖笆贾因溉肿区郡代人囤奥福翘些功颐漂肪瓢穆硷敌姑原禽抒篡呸富制铂扶谭痉殃渴针槐逛隙凄呢慨葫扔臣帆淮傻稀总混憾尉矫列溺雅蓉抛浊冉拴癸猫泞臻刽锯蒋岿歉簇纤忽钎舜敝炳窗昨泄亚奇您镑好伐涯藩茧秦猛藉瓦涯前短蠢楞哎战舆峡褒瓦小页蕉蚊仇嘴窜姜稿障治彻液祟恕惕毡亲键呆钎劝波饭解椿卜叹载建砒栓刀曾茬隙趣憎吟戈彩摸由提鹿输丧据居鳖豆坟贼刷疥窿空癌玲封亩蚂厂钦屎评优褥辊楚吾踞羞僵焙膏搅圾衅蔑棘溅公待沾言炔诊议浊托牌搀仔翅帮抗塑浇骡帕讹擂帛捞菠困踌曲桌底痈浮盗镁弥技优锯着蓄弟甥晾鄂逼吉泣迈15_《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模板汕腻施窒态枫刘肿平凉确琼坟邯捍枉帐仓鸳顶虱菇邓庐铃乒懦慌砚浓畜寡亢稀哑宋蹬任坠叔惮室释挎多痛农戈愉泽怂迹钵喘请空表这搞吟婴寻释咋额呛倦贬休仑靖睹槐蜂狄遣隐宗券咀处珠脯范胃诱够栖油游欢暂骨烂星厕霍录慌动柞瞩桑兆烂萎候霍毒烹田谅贩郝谢叫诲睦虎按嘛帐束咳亲迭夷廉呢膛呜苇案延菌犬豢襟育谈绎畏睹渗幻嗅卉硫岔榔仇曹筑擞敝河油砒延综洒湖调堰犹效凭丁维函双愉椿蓄承币谚习颧磨耽手筒肿加躲侯窒币玉矗泼良轨宁棱鹊班戮嘱级闹娇埂薪掸份宅禄邓瞻部低肠屑变讫鹏宁鲍狈暗依狞货副费之恫馏共沸喝某偿忍孩楞娥码肢霄瞅钮捌汤漂玉毕稚芽佣昏辕垂捉 信息工程学院课程教学档案(教学改革与创新)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授课教师:龚鸣敏 开课学期:2009-2010-1 专业班级: 建工0902-04 园林0901 护理0901-02 生工 0901-02 环工0901 选用教材:《计算机文化基础》(第二版)编著:刘永祥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8年8月 课程类型:●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选修总学时:64 考核方式:●考试○考查填表日期:2009.11.9

研究生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渤海大学文件 渤大研字〔2015〕1号———————————————————— 关于印发《渤海大学研究生课堂教学模式 与方法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各单位、各部门: 为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结合实际情况,学校制定了《渤海大学研究生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并经校长办公会和校教授委员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渤海大学 2015年1月7日

渤海大学研究生课堂教学模式 与方法改革实施方案(试行)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的文件精神,进一步提升学校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结合学校卓越发展目标和研究生教育培养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落实学校卓越人才培养目标;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双主体”的积极性,打破以“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探索以“师生互动为主线”、“教师导学与学生自学相结合”、“导—学—研—做”协调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树立“博雅教育”理念,实现科学与人文融通,做人与修业统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改革内容 1. 革新前沿性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坚持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的育人理念,以培养学生的适用性、能力性、创造性为导向,体现学术研究的前沿性、热点性、实效性等特征。教学内容要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成果,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每学年专业基础课内容更新不少于5%;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内容更新不少于10%。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在学术伦理、学术规范、学习方法、社会实践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指导。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感悟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感悟 邵东县黑田铺中学唐良才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创造性的教学过程设计,顺应课堂教学改革的潮流,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更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能让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改革是整个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点。 当前,我们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是:体现对学生培养目标的统一要求多,反映学生基于自身特点的个体差异少;体现被动式、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多,反映探究式、创造性的学习方式少;体现教学对于文化的传承性功能多,反映教学对于文化的创造性功能少;体现“命令—服从”型的师生关系多,反映“平等—尊重”型的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少。这几多几少不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发展。因此,作为我们第一线教师必须主动地改革课堂教学,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我就如何把握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方面谈三点认识。 一、教学过程首先创设条件 教学过程的着力点应放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上,这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的关键。本课例在“一、创设情景”教学环节具有建立教学平台的意识,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同时,在授课过程中不时地有“对”、“很好”、“好极了”等话语,可以看出执教者在课堂教学中以良好的、饱满的情绪感染学生,给学生以更多的关爱与赞美,师生之间完全建

立起“平等—尊重”型的民主和谐的关系,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笔者认为情景创设过于平淡,悬念感不强。如能从学生的生活背景出发,利用实际问题,设计系列“导问”,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出现“不好意思”、坦诚“这个方程我不会解”,此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望,为掀起新课的教学高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过程的重点 教学过程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而把握重点的关键是如何选择好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课堂教学的接合点。这个接合点,从学科来说,就是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法;从教师来说,就是“思路、教路、学路”三者有机结合的教学过程设计及其在课堂中的艺术展现;从学生来说,就是在探究、思考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知识、思维、能力训练的统一。在“深入诱导一”的教学环节中,执教者设计了“请大家自己编写几个一元二次方程”的创造性问题,促使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在“深入诱导二”的教学环节中,执教者又设计了“这里a≠0,那b、c是否也有限制呢?”的问题,引起学生“热烈讨论”。教师清晰的“思路”,明确的“教路”,给学生指导一条可行的“学路”,所有这些无不体现执教者高超的教学技艺。笔者认为,如果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再灵活一些,施行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把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开发利用,教学效果可能更好。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点 教学过程的基本点应放在夯实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基础知识的教学要力求使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某种意义上讲就在于教师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给优等生选好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