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部编版)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泰戈尔深情意长访中国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卷(附答案) (3)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积累与运用(50分)一、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6分)1.他们的脸和胳臂.(bei bì)也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2.女孩不假.(jiǎjià)思索地说:“假.(jiǎjià)期应该劳逸结合,不能只玩耍不学习。
”3.在翠.(cuìchuì)绿的叶子的衬托下,蒲.(pūpú)公英.(yīn yīng)的花朵显得更加漂亮。
二、看拼音,写词语。
(9分)三、选字填空,组成词语。
(4分)雨( ) ( )花土( ) ( )动( )市( )心盆( ) ( )运四、结合字典中的解释,为下列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
(填序号,3分)五、按要求完成词语练习。
(11分)1.根据提示写词语。
(6分)(1)含有身体部位名称的词:披头散发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2)与秋天有关的词:一叶知秋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3)词语接龙。
大吃一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照样子,写一写。
(2分)例:( 幽深)的( 雾蒙蒙)的树林( )的( )的西瓜( )的( )的大海3.选词填空。
(3分)继续连续陆续在森林火灾抢险工作中,他和战友们( )奋战了三天两夜。
直到支援部队到来,他们才( )从救火第一线撤下来。
稍作休息之后,他们又( )投入到抢险工作中去了。
六、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8分)1.照样子补充句子。
(1)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______________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一来,花儿便放假了。
风一吹,花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照下面句子中引号的用法写一句话。
“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第一单元主题要素阅读-多彩校园生活(方法点拨+例题分析)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主题阅读——多彩校园生活阅读要素——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习作的乐趣《大青树下的小学》按照上学前、上课、下课的顺序描写了边疆的一所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花的学校》是一首节选自泰戈尔的儿童散文诗集《新月集》。
他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出版过《飞鸟集》《园丁集》。
诗中描写了孩子在看到六月里雷电交作、风雨交加之后青草地冒出的花时,就在自己想象的天空里自由驰骋起来。
诗人整首诗洋溢着向往大自然的热情,巧妙地从孩子的视角叙述出花儿们的活泼、可爱、向上,充满了儿童情趣。
《不懂就要问》一文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垫读书时碰到不懂的问题问老师的事。
他明知可能会挨打也要向先生提出问题,体现了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态度。
我们要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1. 阅读时,随时用笔标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并尝试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
如,近义词、换词、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猜想等方法理解词语,体会其用词的准确性,在旁边作批注,锻炼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如《不懂就要问》中“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句中“鸦雀无声“我们可能是第一次遇见,阅读时就会特别关注,通过查词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理解。
2. 结合句子的修辞手法来理解句子,体会其作用,也可以根据句式特点进行仿写练习,锻炼想象和思维能力。
《花的学校》中写道:“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我们平时会说“风吹过荒野,竹林被风吹动发出沙沙的声音”,但作者将东风看成人,说他走过荒野;将竹林发出的声音想象成是风吹响的口笛,这样写更具有趣味。
3. 用心朗读,积累背诵,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以致用,进行文化传承。
4. 在写作中,要学会用一种新鲜的方式把见到的事物描绘出来,使原本没有生命的物体更加生动、鲜活,就像认识新事物一样,可以获得新奇感。
阅读技巧理解句子含义,首先把文章读明白,知道文章所写的内容,理清条理。
2024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二课时 《花的学校》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和知识点汇总

三、多音字 地dì(地下)de(高兴地) 假jiǎ(真假)jià(假期) 四、近义词: 轰响——轰鸣 湿润——潮湿 碰触——碰撞 急急忙忙——匆匆忙忙 五、反义词: 湿润——干燥 狂喜——沉痛 急急忙忙——从从容容
六、我会写:
落luò(落下、掉落、落落大方) 荒huāng(荒凉、饥荒、荒野) 笛dí(笛子、长笛、笛声) 舞wǔ(跳舞、舞蹈、歌舞) 狂kuáng(疯狂、狂风、狂喜) 罚fá(罚款、处罚、惩罚) 假jià(假日、暑假、假期) 互hù(互相、互补、互助) 所suǒ(所以、住所、所有) 够gòu(不够、能够、足够) 猜cāi(猜想、猜测、猜中) 扬yáng(飞扬、飘扬、扬起) 臂bì(双臂、臂力、手臂)
1.边读文边思考问题并交流 2.整体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学生自由谈谈读课文的感受。 4、画一画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三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花的学校》板书
泰戈尔 落荒 笛 狂舞
互 所够
罚假 猜 扬臂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四)、再读质疑,感知大意 1.默读课文,看看自己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2.指导学生整体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读了课文,谈谈你读懂了什么?画一画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设计意图:注重培养学生质疑、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自主提问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其对诗歌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六、学生用一两句话说说我们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2.导入新课,引出课题。你们可知道,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如果不信,那 么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全册每课课文内容主旨归纳中心思想概括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全册每课课文内容主旨归纳中心思想概括第一单元1.《大青树下的小学》描写了一所在大青树下的小学里不同民族学生们的幸福生活,展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2.《花的学校》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形象地描绘出花朵的活泼可爱,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博大和美妙,又体现出花孩子对妈妈的依恋。
3.《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描写了孙中山小时候读私塾,对背诵的内容不理解,主动向先生请教的事,赞扬了他善于思考、敢于发问的学习态度。
第二单元1.《山行》通过写作者在山中行走时的所见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2.《赠刘景文》写了秋天的萧瑟景象,刻画出菊花的坚贞形象,以此鼓励友人珍惜大好时光。
3.《夜书所见》通过描写诗人在外漂泊时的所见,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4.《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通过描写夜雨之后梧桐叶落,美妙喜人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5.《秋天的雨》以秋雨为线索,生动地描绘了秋雨中的颜色和味道,以及动物和植物们准备过冬的画面,表达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6.《听听,秋的声音》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秋天的种种声音,展现了秋景之美,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第三单元1.《卖火柴的小女孩》通过对比小女孩的美好幻想和悲惨的实际,表现了作者对贫苦人民的深刻同情,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
2.《那一定会很好》讲述了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并不断改变的历程,向我们揭示了木材的用途,又赞美了故事中主人公乐观的态度。
3.《在牛肚子里旅行》讲述了一只蟋蟀在牛肚子里的“旅行”。
向我们展示了牛有四个胃以及牛的反刍现象。
赞美了青头临危不乱、镇定勇敢的美好品质。
4.《一块奶酪》讲述了蚂蚁队长率领小蚂蚁们搬运奶酪时正确处理掉落奶酪渣的故事,赞扬了蚂蚁队长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美好品质。
第四单元1.《总也倒不了的老屋》通过讲一座将要倒塌的老屋保护小猫安心睡觉、呵护老母鸡安心孵蛋、让小蜘蛛结网捉虫,而一直没有倒下的故事,赞美了老屋乐于助人的品质。
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作者简介)泰戈尔

泰戈尔简介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1884至1911年担任梵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遗言《文明的危机》.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诸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文、史、哲、艺、政、经范畴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精.他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具有很高艺术价值,深受人民群众喜爱.重要诗作有诗集《故事诗集》(1900)、《吉檀迦利》(1910)、《新月集》(1913)、《飞鸟集》(1916)、《边缘集》(1938)、《生辰集》(1941);重要小说有短篇《还债》(1891)、《弃绝》(1893)、《素芭》(1893)、《活着还是死去》(1892)、《摩诃摩耶》(1892)、《太阳与乌云》(1894),中篇《四个人》(1916),长篇《沉船》(1906)、《戈拉》(1910)、《家庭与世界》(1916)、《两姐妹》(1932);重要剧作有《顽固堡垒》(1911)、《摩克多塔拉》(1925)、《人红夹竹桃》(1926);重要散文有《死亡的贸易》(1881)、《中国的谈话》(1924)、《俄罗斯书简》(1931)等.他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早在1915年就已介绍到中国,现已出版了10卷本的中文《泰戈尔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集》.泰戈尔诗集——《吉檀迦利》(冰心译)泰戈尔诗集——《园丁集》(冰心译)泰戈尔诗集——《飞鸟集》(郑振铎译)泰戈尔诗集——《新月集》(郑振铎译)泰戈尔诗集——《采果集》(吴笛译)泰戈尔作品选泰戈尔诗集——《吉檀迦利》(冰心译)。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试题附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试题及答案(一)花的学校【印度】泰戈尔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润湿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狂欢的跳着舞。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它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散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壁角的。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萧萧的响着,雷云拍着大手,花孩子们便在那时候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的急着要到那儿去么?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么?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样。
1、文中说花“在绿草上狂欢地跳着舞”,这符合实际吗?为什么?(不超过1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地下的学校”的含义是什么?(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雷云拍着大手”既指(表层意思)________,又指(深层意思)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雨一来,它们便放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对下列例句运用的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例句:它们也有它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A、比喻B、比喻、拟人C、拟人D、夸张6、花孩子们在天上的家是怎样的一个家?请通过想像加以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符合实际。
因为作者明写花朵暗写风。
2、指不自由的读书生活。
3、自然界的电闪雷鸣,对花孩子们的热情欢迎4、有了雨的滋润,花朵才能自由自在地生长、开放5、C6、是他们的乐园,那里无拘无束,充满欢乐和幸福,尤其是充满爱——神圣的母爱。
1924年,泰戈尔首次中国行,乘兴而来,沮丧而归

1924年,泰戈尔首次中国行,乘兴而来,沮丧而归1924年,亚洲的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访问中国。
一时间,中国文坛极为轰动,泰戈尔刚到达中国就收到了中国文坛各类著名人士的热烈欢迎。
徐志摩与林徽因、郑振铎等,还与泰戈尔留下了十分珍贵的纪念照片。
离开北京前,泰戈尔为林徽因写了一首诗。
左起: 林徽因、泰戈尔、徐志摩[诗赠林徽因]'蔚蓝的天空俯瞰/苍翠的森林/他们中间吹过/一阵喟叹的清风'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泰戈尔:(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全名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1861年5月7日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
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
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
1884年至1911年担任梵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
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遗言《文明的危机》。
[1] 受邀访华泰戈尔(右三)、徐志摩(右一)、林徽因(右二)、梁思成(左一)1924年4月12日, 一艘轮船缓缓驶进上海汇山码头, 船上是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率领的'国际大学访问团'。
这是中国学界期待已久的访问,发出邀请的是梁启超、蔡元培这两位中国学界泰斗,他们以北京“讲学社”的名义邀请泰戈尔访华并提供路费。
原本在1923年10月就传言泰戈尔要来中国,可惜他和儿子得了骨痛热病,没能成行。
此次泰戈尔一行的到来,最喜出望外的是徐志摩。
讲学社请他做印度诗人的翻译,并照料这位六旬老人。
不过,徐志摩不会说梵文,泰戈尔也不会说汉语,他们之间只能用英语作交流。
(2019年新部编版)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书信传情

书信传情让感情汩汩流淌于书信间,让我们的心随信笺一起飞!【达人支招】唐代杜甫诗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足可见书信之历史悠久,所以格式也几经变化。
那么,书信有什么格式?怎么样写书信?写书信时又要注意什么呢?一、什么是书信书信是相隔较远、暂时见不到面的人们相互交流情感与思想的工具,它拥有悠久的历史且世界各国人们都会使用。
书信在人类交流与沟通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手机、电话与电脑这些简单快捷的交流工具遍布全球的今天,仍有一部分人喜欢使用书信互通信息。
二、如何写好书信1.写书信的步骤按通信的习惯,主要包括称呼、问候语、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六个部分。
2.书信的格式称呼一般要顶格写,这是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在称呼上还有长辈与晚辈、年龄大小、地位高低、关系亲疏等区别。
称呼下面一般是一句问候语,前面应空两格,然后再写正文。
结尾要写敬语,如“此致”“祝……”等。
敬语的动词部分可写在正文末行,也可另起一行顶格写。
署名在正文的下方,一般靠纸的右边。
日期应写在署名的右下方,和署名大致对齐。
三、书信有什么作用在手机、电话与电脑这些沟通方式既简单又快捷的今天,很多人认为书信已经没有意义了,也不用学了,其实不然。
书信虽然有些慢且不够方便,但是它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个故事:一位妻子给远在外地的丈夫写信,由于她不识字,便在信上画了四只小乌龟:这封信是什么意思呢?显然,四只乌龟代表着“归,归,归,归”,妻子这是在委婉地表达让丈夫“速归”的意愿呀!丈夫接到信后,果然很快就回家了。
同学们,书信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用笔在说悄悄话、心里话。
写信时,可以直截了当地把心里话写出来,也可以委婉地写,有时候,把话说得委婉比直截了当的效果更好。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王桃同学写给爸爸的信吧!【佳作赏析】写给爸爸的信亲爱的爸爸,您好!每当听到同学们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我就热泪盈眶,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戈尔情深意长访中国
同情中国,谴责侵略者
印度诗人泰戈尔是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13年)。
在中国新文化运动时代,泰戈尔及其著作被大量介绍到中国,曾影响了我国几代读者。
泰戈尔对中国人民始终怀着友好感情。
1881年,年仅20岁的泰戈尔对英帝国主义
向中国倾销鸦片并迫使清政府割地赔款的罪行给予了严厉谴责,他在《婆罗蒂》杂志
发表著名论文《鸦片———运往中国的死亡》(又译《在中国的死亡贸易》),文中
说:“英国坐在亚洲最
大文明古国的胸脯上,把病菌似的毒品一点一滴注入她健全的肌体和灵魂,推着
他走向死亡。
一方获取暴利,另一方损失惨重,如此残忍的强盗行径,真是旷古未闻。
”
1916年,泰戈尔在日本发表演讲,谴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山东的罪行。
抗日
战争爆发后,他多次发表公开信、谈话痛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且带头慷慨解
囊,发动募捐,不遗余力地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
他曾无限深情地说:“相信我
的前世一定是中国人!”他还在自任校长的印度国际大学中特设中国学院,专门培养
中国留学生。
第一次到中国1924年3月21日,应中国大学者梁启超、蔡元培之邀,泰戈尔率
领由国际大学教授、梵文学者沈漠汉,国际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现代孟加拉画派大画
家南达拉波斯等一行6人组成的访华团,乘船离开加尔各答,开始中国之行。
4月12日一大早,徐志摩、瞿菊农、郑振铎等人就汇聚上海汇山码头恭候泰戈尔
一行。
上海文学研究会、上海青年会、江苏省教育会以及时事新报馆的代表,还有日
本驻华的新闻记者、旅沪的印度人也在码头等候。
一踏上中国的领土,这位诗人就情不自禁地说:“朋友们,我不知道什么缘故,
到中国便像回到故乡一样,我始终感觉,印度是中国极其亲近的亲属,中国和印度是
极老而又极亲爱的兄弟。
”
为了让泰戈尔访问方便,东道主专门指派曾留学英国剑桥大学、深谙英语的徐志
摩担任其随行翻译。
4月14日,徐志摩、瞿菊农陪同泰戈尔一行前往杭州。
秀丽的湖光水色使他留连
忘返,他像孩子般欢呼:“美丽的西湖,美丽的杭州!……要不是时间关系,我真想
在湖边买个小屋住上几天……”
4月15日,泰戈尔在杭州灵隐寺演讲。
西泠印社的艺术家们向泰戈尔赠送一枚刻
有“泰戈尔”三个字的印章,他感动不已。
他对随行的京剧艺术家梅兰芳说:“在印
度,小孩降临后有两件事最重要:第一要给他起个名字,第二要给他少许饭吃。
这样,
这个孩子就和社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关系。
我的名字译成中文叫‘泰戈尔’,我觉得我
的生命是非与中国人的生命拼在一起不可了……”泰戈尔由此又想到请中国朋友为他
起个中国名字,他向国学大师梁启超提出了这个愿望。
4月18日下午,上海文学研究会等团体的1000多名成员在商务印书馆俱乐部举行正式欢迎会,欢迎泰戈尔一行。
泰戈尔即席发表演讲。
当晚,徐志摩陪同泰戈尔一行
乘火车沿津浦线北上。
在南京,泰戈尔游览清凉山、莫愁湖等名胜后,向文化界人士作了一次精彩的演
讲。
他说:“我此番来到中国,并非是旅行家为瞻仰风景而来;也并非是一个传教者
带些什么福音,只不过是为求道而来罢了,好像是个敬香者,来对中国文化界敬礼的。
……我这次来华,就是为了一点看不见的情感:说远一点,我的使命是在修补中
国与印度两民族间中断千余年的桥梁;说近一点,我是想得到你们中国青年真挚的同情。
……让我们大家努力吧。
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印度人,我们要不怕艰难,肩上扛
着铲除误解的大锄,口袋里装满新鲜人道的种子,不问天时是阴是雨是晴,清理一方
泥土,播下一方生命,同时口唱着嘹亮的新歌,鼓舞在黑暗中的将要透露的萌芽。
”
演讲完毕,泰戈尔与青年学生一起散步聊天。
有一位学生问他有多大年纪时,他
风趣地回答说:“我很不愿意说出自己的年纪,因为一个人的老少不能拿年纪做标准,
我的心时刻同你们一样,所以我长久是一个少年。
”他还笑着说:“我已64岁了,但是你们不要猜想我是一个老年人呀!”
4月23日,泰戈尔一行抵达北京。
在北京期间,泰戈尔应邀于先农坛演讲。
当时的《晨报》是这样报道的:“午后2时,即有无数男女学生驱车或步行入坛,络绎不绝,沿途非常拥挤。
讲坛设在先农坛
内之东坛(即一品茶点社社址),坛之四周布满听众,有二三千之多。
……泰氏用英
语演说,约历一小时之久,声音清越,虽在数十步之外听之了然。
”
泰戈尔在京停留期间,曾在北师大等处发表了数篇演说,如《中国与世界文明》、《文明与进步》、《真理》等,轰动一时。
泰戈尔在各种场合演说的基调是,缅怀中印传统友谊,寻求恢复和加强两国人民
的友好关系。
同时,他呼吁两国人民共同担当起发扬东方精神文明、反对西方物质文
明的使命,向世界传播爱的福音,增强友爱亲善。
中国学者为泰戈尔做寿5月7日是泰戈尔64岁寿辰,中国学术界的朋友聚集在北
京东单三条协和礼堂为之庆祝,由胡适主持。
胡以大会主席的身份赠给泰戈尔十几幅
中国名画和一件名贵瓷器,接着用英语说:泰氏是诗哲,并且是革命的诗哲,中国文
化受印度影响很大。
今天能够在这里欢迎代表印度的伟大人物,并且恰逢他的生日替
他做寿,实在是凑巧极了。
接着梁启超致贺词,他在祝福泰戈尔生日后,对中国历史和中印关系做了简短的
述评,然后说:“今天我们所敬爱的天竺(古代印度的称呼)诗人在他所爱的震旦(从
前印度对中国的称呼)过他64岁生日。
我用极诚恳、极喜悦的心情,将两个国名联起来,赠给他一个新名叫‘竺震旦’!”胡适以英语幽默地说:“今天一方面是祝贺老
诗哲64岁生日,一方面是祝贺一位刚生下来不到一天的小孩的生日。
”大家哄堂大笑。
“谢谢!”泰戈尔紧握着梁启超的手,庄重地接受了这个名字。
后来,西泠印社的金
石艺术家,又各以不同的字体精心刻制了两方“竺震旦”的印章,赠给泰戈尔。
5月19日,泰戈尔一行在开明戏院(今珠市口民主剧场)高兴地观看了梅兰芳表
演的《洛神》。
20日中午,梅兰芳、梁启超等设宴为泰戈尔饯行。
泰戈尔在京停留之际,曾由徐志摩等陪同专程进故宫访问中国末代皇帝溥仪,并
合影留念。
后又联系孙中山与泰戈尔见面,因孙中山患病未成。
5月21日,泰戈尔一行在徐志摩等陪同下抵达太原。
泰戈尔就在山西推行当时他
一直提倡的乡村建设计划,与山西督军阎锡山等地方官员进行了广泛商讨,最后达成
合作协议,但是这一协议后来未能实行。
5月25日,泰戈尔在上海作最后一次讲演后,于29日转赴日本。
第二次到中国1928年10月,徐志摩游览欧洲在回国途中专门停留印度。
泰戈尔
对徐志摩访问印度十分高兴。
临别时,徐志摩邀请泰戈尔再次访华,泰戈尔愉快地接
受了邀请。
1929年3月下旬,泰戈尔赴美国、日本等地讲学途中抵达上海小住。
泰戈尔的这
次旅行很不愉快。
大概是世事推移之故吧,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发生了全球性的社会思想裂变。
泰戈尔一路不倦地宣讲他那博爱、宽恕、
和平的主张,却一路受到排斥、讥嘲和冷落。
当时徐志摩和陆小曼已经生活在一起,由于两人是婚外恋结合,时人非议颇多,
而泰戈尔是极少数支持他们婚姻自主者之一。
这时,从身体到精神都感到疲倦的泰戈尔特别渴望休息,从美、日抵达中国时,
他一再嘱咐徐志摩:“这次决不要像上次在北京时那样弄得大家都知道,到处去演讲,
静悄悄地在家住几天,做一个朋友的私访,大家谈谈家常,亲亲热热的像一家人,愈
随便愈好。
”
泰戈尔此次短短3天私人访问,只在徐宅与徐志摩谈诗。
他还专门为陆小曼诵了
几首新诗。
这一次,泰戈尔留给徐氏夫妇两件墨宝。
一件是在徐志摩的一本精致的纪
念册上用中国毛笔画了一幅笔调粗犷的大半身自画像。
另一件是用孟加拉语在纪念册
上写了一首小诗:“路上耽搁樱花谢了/好景白白过去了/但你不要感到不快/(樱花)在这里出现。
”泰戈尔写完,又用孟加拉语朗诵起来,徐志摩夫妇发现老人是流着泪
读完的。
6月11日,泰戈尔从美国、日本讲学回印度路过上海。
徐志摩接到电报,即邀郁
达夫一道前往码头迎候。
这次,泰戈尔仅在徐宅逗留了两天。
临别之际,老人从手提
箱里取出一件用金丝精绣着印度民族风情图案的紫红色丝织长袍,声音颤抖地说:“我老了,恐怕不会再来中国了,也许再也见不到你们了。
这点小礼物,作个永久纪念吧!”泰戈尔直到去世再未与徐志摩夫妇见面,也再没有来中国。
泰戈尔在访问中国时曾经高瞻远瞩地说:“我相信,你们有一个伟大的将来。
我
相信,当你们国家站起来,把自己的精神表达出来的时候,亚洲也将有一个伟大的将来。
”中国人民一直铭记着这位与中国人民休戚与共数十年的国际友人。
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时饱含深情地说:“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泰戈尔对中国的热爱,也不
能忘记泰戈尔对中国艰苦的民族独立斗争所给予的支持。
”
《环球时报》(2003年03月17日第十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