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oc

合集下载

企业创新能力与内外社会资本的协同关系

企业创新能力与内外社会资本的协同关系

企业创新能力与内外社会资本的协同关系摘要:企业社会资本具有内外有别,其对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具有异质性。

当前研究偏重于企业内部具有创新能力提升的因素分析,忽视了企业外社会资本研究的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企业外社会资本对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动的积极性作用,同时研究发现,社会资本的内外联结,对企业创新能力也相应的协同效应。

关键词:企业创新能力内部社会资本外部社会资本协同效应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7-140-03在传统理论分析中,学术界比较重视企业内部社会资本与企业创新能力的关联机制,而对外部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能力的传导机制,以及内外协同于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略显不足。

因此,本文剖析内、外社会资本联系的协同作用,重点探析外部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能力的传导,以及内外社会资本的融合作用。

1 企业创新与内外部社会资本的联系创新不仅仅是技术或工艺方面,还有新思想、新理念或者新概念。

笔者以为,企业创新主要包含两类但不限于此:知识创造、技术创新。

创新过程中,创新产生可能来自企业实践的总结,来自员工灵感,企业自主研发;也有供应商、客户提供的需求信息(消费偏好、产品缺陷或不足等),或者从企业外部购入后消化吸收,或者与科技研究机构合作共同研究开发。

创新的资金有企业自身积累的投入,也有政府财政支持及税收优惠,或从资本市场融得资金。

也就是说,企业创新不仅限于企业内部,它是与外部合作共赢的活动。

企业创新与外部组织发生各种联系,这种联系,就是企业社会资本的表现形式。

社会资本依附的社会网络有两种类型:强关系和弱关系。

强关系是社会网络中参与主体之间互动社会资本次数多、利益结合紧密、互惠程度较深的纽带联系;弱关系则反之。

强关系是企业获得知识、信息的途径,是直接性地获得知识、交换信息和融合内外能力的方式。

弱关系是企业探索性向外学习取经,或者自身提供知识源头的“中介”作用。

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引言:社会资本作为一种资源,对于企业的创新绩效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社会资本在企业创新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一、社会资本的概念和特征社会资本是指个体或群体在社会关系中形成的资源,包括社会网络、信任、合作等因素。

社会资本具备以下特征:1) 可替代性:社会资本可以作为一种资源进行交换和共享;2) 存在性:社会资本是个体与群体之间存在的关系;3) 导向性:社会资本可以影响个体和群体的行为和决策。

二、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积极影响1. 提供信息与资源:社会资本通过社会网络的连接,为企业提供了更广泛的信息与资源,有助于企业获取市场动态、行业趋势等重要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启发企业的创新思路和行动,并帮助企业在创新过程中有效调配资源。

2. 促进知识共享与学习:社会资本作为一种群体关系,能够促进企业内外部知识的共享和学习。

通过与不同背景和经验的个体或组织进行交流合作,企业能够获得新的理念和方法,进一步促进创新绩效的提升。

3. 增强创新活力与竞争力:社会资本的存在带来了信任和合作的氛围,加强了内部员工之间的合作关系。

这种合作关系可通过集体智慧和协同创新的方式发挥最大作用,并提高企业的创新活力和竞争力。

三、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1. 社会网络结构:社会网络的紧密度和多样性对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重要影响。

紧密的社会网络有利于信息的流动和资源的共享,而多样的社会网络则能够为企业提供不同角度的观点和资源支持。

2. 信任与合作文化:企业内外部信任与合作文化的形成,对于社会资本的建立和维护至关重要。

只有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和合作关系,企业才能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价值,提高创新绩效。

3. 社会资本的多样性:社会资本的多样性包括与企业相关的不同社会群体、行业、地区等。

丰富和多样的社会资本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广泛的资源和创新机会,促进创新绩效的提升。

结论:社会资本作为一种资源,对企业的创新绩效具有重要的影响。

《政府补助、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300字》

《政府补助、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300字》

政府补助、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 国外文献关于政府补助在研发投入中的作用,外国学者Link(1982)和Lichtenberg(1988)将政府的补助和企业对研发的投入区分为不同的部分,包括Link(1982)研究过程中发现,在获得政府研发补助后,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比例有所下降,有助于对应用研究和实验开发的研究[1]。

Lichtenberg(1988)表明,政府补助与企业研发活动之间没有显着关系。

且在之后对其进行估计时,结果表明这两者存在替代关系,显示为两者互补效应[2]。

近年来也有部分学者对此有着新的看法,Czarnitzki和Fier(2017)通过对德国1084家服务业企业的研究是在非标准符合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并确定国家补助是鼓励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这是有助于扩大公司规模和保持公司管理的可持续性的措施[3]。

关于外国在政府补助对企业绩效的研究影响中,学者Bergstrom(2002)以瑞典企业为样本,研究了1987到2000年期间的政府补助对企业绩效所产生的影响,并表明:政府对企业的补助对企业绩效来说是发挥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形成了不良的阻碍作用。

政府补助是作为一种外部性资源来说的,当市场出现失灵时,能够对资源起优化配置作用[4]。

对此有研究表明政府补贴在短期内对企业的绩效有积极影响。

Bulter(2008)是根据一项不考虑税收补助影响的补助政策出发进行研究发现:国家税收补贴政策对提高企业绩效有显著影响,政府补助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是一项政策效果研究[5]。

对此大部分的看法是两者呈正相关关系,政府补助是能够短期提升企业的绩效的,从长期性来看,对政府补助在企业绩效的研究中普遍认为,这将可能对企业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在国外,研究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时,区分为正向观点和负向观点。

大多数学者都认为,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者Crass(2014)在对德国制造和服务行业公司中的一项研究中发现:企业生产能力与创新资本、人力资本和企业品牌资本之间存在正直接的正向关系[6]。

管理者社会联系与企业创新绩效——基于创新环境调节作用的实证研究

管理者社会联系与企业创新绩效——基于创新环境调节作用的实证研究
关 键词 : 社 会联 系; 商业联 系; 政府 联 系 ; 创 新绩 效 ; 环 境 不 确 定 性
D OI : 1 0 . 6 0 4 9 / k j j b y d c . 2 0 1 3 0 7 0 4 8 4
中图分 类号 : C 9 3 3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1 — 7 3 4 8 ( 2 0 1 3 ) 2 2 — 0 1 0 1 — 0 4
非正式的外部社 会 联系来 引 导和协 调企 业 间合作 , 促
1 理 论 基 础 和 研 究 假 设
1 . 1 社 会 联 系 与 创 新 绩 效
创 新 所 需 的 各 种 要 素 。社 会 网 络 观 强 调 社 会 联 系对 创 新 的各 种 积 极 影 响 , 如 可 加 强 组 织 学 习 能 力 ] 、 获 取 内 部 短 缺 技 术 ] 、 分 担 创 新 风 险 和 加 快 产 品 市 场 化 等 。 在新兴经济 国家 , 社 会 联 系 在 企 业 发 展 中起 着 尤 其 重 要 的作 用 。但 现 有研 究 并 没 有 区分 商 业 联 系 和 政 府 联
间以获得先动优势 , 并 最 终 提 高 企 业 绩 效 ] 。因 此 , 创
社 会 联 系 有着 不 同来 源 和 结 构 _ 】 , 它 们 对 创 新 的 作 用 机 理会 存 在 差 异 。 因 此 , 区 分 两 种 社 会 联 系 对 企 业 创
新 的 影 响 十 分必 要 。
第3 O 卷 第2 2 期
2 0 1 3 年1 1 月



步 30 NO. 2 2 N 0V. 2Ol 3
Sc i e nc e& Te c hno l o g y Pr o g r e s s a n d Po l i c y

社会资本与企业创新能力的关系

社会资本与企业创新能力的关系

社会资本与企业创新能力的关系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下,企业的创新能力成为了竞争的关键因素之一。

而在企业的创新过程中,社会资本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社会资本是指一个社会群体或组织在互动关系中形成的信任、合作和网络等资源。

社会资本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下面将从社会资本的构成、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社会资本因素等方面展开探讨。

首先,社会资本由信任、合作和网络等因素构成。

信任是社会资本的基础,它提供了有效的信息传递和风险分担,促进了各方之间的互动。

合作是社会资本的重要表现形式,它强调不同群体之间的共同行动和贡献,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

网络则是社会资本的桥梁,它将不同的个体和组织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复杂的系统。

其次,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社会资本提供了创新的资源与信息。

通过广泛的社会网络,企业可以获取到多样化的资源和知识,从而拓宽了创新的渠道和可能性。

其次,社会资本培育了创新的合作与共同体。

在具备高度信任的社会网络中,企业可以与不同的合作伙伴共同进行研发和创新,减轻了创新风险和成本,并提高了创新的效率。

最后,社会资本增强了创新的复制与传播能力。

社会资本使得创新成果得以快速复制和传播,从而形成创新效应的扩散,推动整个社会的创新能力。

然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社会资本因素是多样且复杂的。

首先,社会信任是关键的社会资本因素之一。

在一个信任度较高的社会环境下,企业可以更好地与其他企业和社会组织合作,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创新的合作。

其次,合作伙伴的多样性和质量也是关键因素。

与来自不同领域和背景的合作伙伴合作,能够带来不同的观点和创新思路,促进创新的多元性和深度。

同时,合作伙伴的专业水平和能力也对创新的质量和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此外,社会网络的稳定性和开放性也会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

一个稳定且开放的社会网络,能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促进企业的创新活动。

然而,社会资本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

产学研联盟背景下关系资本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产学研联盟背景下关系资本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产学研联盟背景下关系资本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蔡树堂;魏思佳【摘要】当前,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最活跃的主体之一,研究如何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受其自身资源的限制,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产学研联盟之中,以提升其技术创新能力.科技型中小企业如何借助产学研联盟促进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是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着重从关系资本视角来研究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产学研联盟中如何通过知识共享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希望本研究能有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增强.【期刊名称】《创新科技》【年(卷),期】2018(018)008【总页数】8页(P4-11)【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关系资本;知识共享;技术创新绩效【作者】蔡树堂;魏思佳【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郑州 450046;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郑州450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21 引言当前,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最活跃的主体之一,研究如何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相对于大企业,由于自身资源的有限性,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研发成本和风险的不断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始寻求与外部研学机构合作,甚至结成战略联盟,以提升其技术创新能力。

科技型中小企业如何借助产学研联盟促进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是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回顾已有的研究,发现鲜有人从关系资本视角来研究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产学研联盟中如何通过知识共享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

本文尝试从关系资本视角,研究参与产学研联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如何通过其与联盟对象之间关系资本的构建来共享对方的知识,以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

2 文献回顾和评述对产学研联盟背景下如何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已有不少的研究。

薛卫、雷家骕等[1]研究了在研发联盟的背景下参与研发联盟的各成员企业间所形成的紧密关系对成员企业的创新业绩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以政企关系资本为中介变量

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以政企关系资本为中介变量

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以政企关系资本为中介变量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社会责任(CSR)日益成为企业管理、战略制定和绩效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社会责任不仅涵盖了企业在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的行为,更体现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长远发展目标。

与此政企关系资本,作为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建立和维护良好关系的重要资源,也在企业运营和绩效提升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以政企关系资本为中介变量,分析其在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的作用机制。

本文首先对企业社会责任和政企关系资本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和回顾,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接着,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分析,探讨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直接影响,以及政企关系资本在这一过程中的中介作用。

本文还将考虑其他可能影响企业绩效的因素,如企业内部管理、市场环境等,以更全面地揭示企业社会责任、政企关系资本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企业社会责任和政企关系资本的理解,还能为企业在实践中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提升政企关系资本、进而提高企业绩效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建议。

本文的研究也有助于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为企业社会责任和政企关系资本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文献综述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企业社会责任(CSR)逐渐成为企业战略和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企业社会责任不仅关乎企业的道德和伦理,还与企业绩效息息相关。

政企关系作为企业运营的重要环境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近年来,不少学者开始探讨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政企关系资本在这一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学术界存在不同的观点。

一方面,有研究表明,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声誉,进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投资者,从而对企业绩效产生正面影响。

另一方面,也有研究指出,企业社会责任的投入可能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企业的短期经济效益,从而对企业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数字化转型、社会资本和企业创新绩效

数字化转型、社会资本和企业创新绩效

第26卷㊀第1期2024年1月㊀科技管理学报Journa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㊀Vol.26No.1Jan.,2024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7133(2024)01-0077-13数字化转型、社会资本和企业创新绩效朱晓琴1,2,㊀罗㊀兰1,㊀关勇军1,㊀张奥迪1(1.广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西㊀柳州㊀545000;2.广西科技大学广西工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广西㊀柳州㊀545000)摘㊀要:随着数字技术快速迭代,如何引导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实现企业层级创新跃升推动产业升级成为业界关注的重要议题㊂将以社会资本为切入点,基于2010 2021年中国A 股上市公司平衡面板数据,采用文本分析㊁多元回归分析㊁中介效应检验等方法研究并检验数字化转型是否有利于企业创新绩效㊂研究结果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具体影响机制为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获得更多社会资本存量(地区社会资本㊁企业社会资本㊁个人社会资本)从而提高企业创新绩效;在社会资本3个子维度中,企业社会资本的中介效应最强,地区社会资本次之,个人社会资本最弱;社会资本的中介作用在国企和高新技术企业中表现更突出㊂关㊀键㊀词:数字化转型;社会资本;企业创新绩效;中介效应DOI :10.16315/j.stm.2024.01.002中图分类号:F 273.1;F 425;F 49;F 832.5文献标志码:A收稿日期:2023-11-26基金项目: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22BGL016㊁21BGL009)作者简介:朱晓琴(1981 ),女,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罗㊀兰(1998 ),女,硕士研究生;关勇军(1979 ),男,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张奥迪(1998 ),男,硕士研究生.㊀㊀全球经济数字化发展态势愈发明显,数字经济逐渐成为发展中国家弯道超车的重大历史机遇㊂企业加装 数字引擎 是对数字经济潮流的战略响应,是创造价值获取乃至助推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㊂为引导各类组织系统性㊁全局性推进数字化转型,稳定获取转型创新成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的五项数字化转型国家标准于2023年正式获批立项㊂但仍有一些企业囿于传统观念和路径依赖,并不认同创新实践与科技发展新态势的联系,或担心无法平衡推行数字化转型的成本压力与创新收益㊂因此,如何解决数字化悖论难题借以提升企业创新绩效是企业应对数字经济新发展格局的一个实践难题㊂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也引起了学术界的热烈讨论㊂通过梳理大量文献发现,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 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是否有利于其创新 和 数字化转型是通过何种机制影响企业创新绩效 2个议题㊂前者主要聚焦数字技术与创新成果[1]㊂有的学者认同数字技术本身即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有效组成部分[2],但也有学者认为过于先进的数字技术难以与企业原有的创新流程实现耦合[3];后者主要集中在数字化转型如何通过缓解融资约束[4]㊁提高信息透明度[5]㊁履行社会责任[6]和加快知识螺旋[7]等路径影响企业创新绩效㊂然而,现有研究多局限于微观治理,困囿于内部资源要素的使用㊂数字化转型离不开持续的资源投入,仅靠内部资源难以支撑长久深入的变革,若能借助外部关系网络获取各种资源,从而可以缓解资源购买压力,并通过有效整合内外资源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㊂社会资本是嵌入社会关系网络的资源集合,能够提高企业获取外部资源的能力[8]㊂数字化转型可以使企业不再依赖地理空间[9],有效建立紧密的人际关系网络,大幅度提高社会资本,从而向外部寻求人力㊁资金㊁信息㊁技术等的支持,实现资源互补[10],这对于促进企业创新绩效大有裨益㊂因此,深入探讨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通过社会资本获取外部资源来提升创新绩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㊂基于上述分析,文章尝试从社会资本为切入点,分析数字化转型是否有利于企业创新绩效这一重要议题㊂相较过溯研究,文章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第一,对数字化转型的衡量更加全面和系统㊂在以往研究基础上,考虑数字化转型是一种战略转型,需要从整体全局上进行设计,不仅包括数字技术的应用,还需要长期深入地管理和协调,所以在衡量指标上选取数字战略㊁数字管理和数字技术3个维度进行度量㊂第二,为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是否有利于创新绩效这一争论议题,提供新的经验证据㊂第三,从社会资本这一视角出发,探讨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为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㊂1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1.1㊀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创新绩效数字化转型是指企业利用新兴技术与传统生产要素深度融合,触发组织属性发生重大变革,且以建立竞争优势为导向的战略行为[11]㊂企业可以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异质性目标㊂大型企业享有富饶的原始积累和前沿技术,但日益激烈的竞争也促使其去进行转型变革自己原有模式,以获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小企业困囿于有限资源和相对落后的技术知识,持续开发市场的能力受限,进行数字化转型可以获得丰厚的创新资源㊂由此可见,不同规模的企业都趋向于进行数字化转型㊂数字化转型有助于企业挖掘和优化创新所需要的信息流动效率㊁管理流程范式㊁资源共享机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拓展信息渠道㊂通过数字化转型,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㊁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的运算和通信等便利性搜寻创新知识[12],获得其它企业的知识溢出并转移至自身,以适应市场和政府需求;同时,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有效互动可以降低研发活动中因信息非对称风险,减少企业创新代价㊂二是优化组织体制㊂企业可以利用数字化转型镶嵌于互补型研发网络,将产供销环节模块化与集成部门网络化,大大提升职能单元合作适配度;建立有效的关系治理和知识共享机制,将无法自动转化成创新成果的静态知识能应用于研发活动,加快创新进程㊂三是整合战略资源㊂数字化转型可以整合和重构内外部资源,实现研发流程中资源的高效配置㊂通过引入数字孪生以及数字仿真技术将实验要素数字化[13],对创新流程进行精准解构和定位,以较少的资源实现较为理想的试验次数㊂创新周期的缩短以及创新动能的强化将会激励企业加大创新研发力度,占据产品和技术研发制高点,形成相互促进的正反馈机制㊂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如下假设:H1: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1.2㊀社会资本的中介作用既有研究主要从动态能力㊁财务柔性和风险承担等方面讨论数字化转型能否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却忽略了数字化转型是如何加强企业与外部的联系以获取稀缺资源,又是如何加快资源转化为创新产出这些问题㊂根据 行为 资源 结果 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可以与政府㊁社会组织㊁供应链成员等外部网络进行交流与合作,外部社会资本有助于企业获得群体认同和稀缺性资源,延伸企业机会扫描识别范围,精准定位研发领域,构成企业共同开展创新活动的基础;对内社会资本有利于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提高,提升人力资本㊁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的融合速率,提高企业运营能力,有效发挥组织优势,配合融合转型措施的顺利落地,从而有利于企业创新㊂1)社会资本维度的划分㊂社会资本是行为主体与社会的联系以及通过这种联系摄取稀缺资源的能力[14]㊂后续研究在沿袭该定义的基础上延伸出不同的分支,有从主体内外将社会资本分成产业界内社会资本和产业界外社会资本[15];也有从社会关系视角出发,将社会资本解构成结构㊁关系和认知3个维度[16];还有作用主体,将社会资本划分成地区社会资本㊁企业社会资本和个人社会资本[17]㊂当社会资本的维度发生变化时,那么其影响力也会随之不同[18]㊂借此,本文参考已有研究对社会资本的划分,同时结合最为活跃经济单位数字化转型的现实需求,将社会资本视为合并型多维构念,并具体划分成地区社会资本㊁企业社会资本和个人社会资本3个子维度㊂2)数字化转型与社会资本㊂综合已有文献,数字化转型对社会资本的影响表现如下:一是对地区社会资本的影响㊂地区社会资本主要是由同一区域的经济个体之间通过社交网络,或者利用私人关系或组织活动实现沟通互助而产生[19]㊂地区数字基础设施是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的基本要素,地区社会资本的边界作用不容忽视[20]㊂企业数字技术的生产能力与数字化商业模式的经营质量对当地基础设施㊁信息网络普及程度㊁智能化水平等社会资本提出了更高要求㊂此外,数字能力的信号筛选和风险识别能够最大限度保障企业交易收益的排他权,增强地区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意识,从而促进地区社会资本的提升㊂二是对企业社会资本的影响㊂企业社会资本是企业与组织外部关系者如政府㊁供应商㊁客户㊁竞争者等建立起的良好社交联系,且企业能从互动中获取各种互补性资源和有效的市场信息㊂内嵌87科技管理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26卷㊀于关系网络之中的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是企业社会资本的关键价值所在[21]㊂数字能力对于促进企业互补资源整合范围的拓展以及生态系统外部性具有巨大应用潜力,驱动企业从竞争关系向共生关系演变,形成网络化生态,构成企业㊁顾客㊁供应商等外部关系的共生,从而提升企业社会资本㊂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本身在业务层面㊁管理层面和治理层面具有较高的优势,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本[22]㊂三是对个人社会资本的影响㊂高阶理论认为企业高管对内外部环境整体把控与主基调感知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而CEO社会资本是造成企业差异化战略选择和实施效果的重要原因[23]㊂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组织架构和文化的变化使企业高管必须承担超出其传统职能的角色,企业高管必须扩充其知识和技能,增加判断和决策的管理经验,进而实现高管人力资本的增值㊂信息技术能够与知识型人力资本产生互补效应[24]㊂拥有先进数字化的企业,CEO可以调整沟通规则,打破传统的社交方式,获取新知识㊁刷新新认知㊁稳固新关系的速度更快,能够进一步提升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实现个人社会资本的变革升级㊂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如下假设:H2:数字化转型正向影响社会资本(地区社会资本㊁企业社会资本㊁个人社会资本)㊂3)社会资本与企业创新绩效㊂社会资本从以下3个维度提升创新绩效:一是,地区社会资本的作用㊂从定义中可知,地区的关系网络越成熟㊁基础设施建设越完善,地区的合作开放氛围就越浓厚,地区社会资本也就越充沛㊂当融通创新面临信息不对称造成的 赢家通吃 的寡头垄断或机会主义行为时,地区社会资本很有可能起到了增进双方信任㊁促进企业融通创新的作用[25]㊂地区社会资本的增量会使得单位个体表现出明显的诚实守信特征,极大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机会主义行为,从而让企业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注入到研发设计中,提高创新成果的成功率㊂二是,企业社会资本为企业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大量的资源与信息,提高企业创新绩效是毋庸置疑的[26]㊂企业社会资本建立的关系网络能够帮助企业获得创新过程中需要的很多关键的行业动态发展信息与资源,经过整合㊁创新完善之后,弥补企业的短板问题,从而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27]㊂三是,个人社会资本的作用㊂嵌入在CEO 与外部商业组织㊁学术研究机构㊁政府交错复杂关系网络的社会资本,可以提供难以掌握的宏观政策㊁行业法规㊁技术㊁知识和资源给关系网络中的企业,有助于企业更及时㊁更准确地抓住市场风向标,从而提高企业创新的有效性[28]㊂个人社会资本水平较高的企业凭借自身的影响力及其背后的关系网络更能够处于数字化产业与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核心地位,能够增强其对数字科技的发展创新方向㊁重要使命和未来走向的认识与掌控,进而发挥数字科技领域的创新促进作用㊂综上所述,本文认为社会资本(地区社会资本㊁企业社会资本㊁个人社会资本)正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结合假设H1㊁H2,提出如下假设:H3:社会资本(地区社会资本㊁企业社会资本㊁个人社会资本)在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绩效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中介作用㊂本文研究理论框架,如图1所示㊂图1 理论框架模型Fig.1㊀Theoretical frameworkmodel2㊀研究设计2.1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本文选取我国A股上市公司1786家作为研究样本,时间窗口设置为2010 2021年㊂相关数据主要是从国泰安数据库㊁知识产权局㊁各省统计年鉴局㊁巨潮网获取,本文剔除以下情况的企业:一是缺失数值超过3年的企业;二是ST和∗ST企业;三是研究期间退市的企业㊂少量缺失数据采用线性插值法进行补充,为避免极端异常值的影响,对连续变量进行上下1%的缩尾处理,数据处理和分析使用Excel和Stata16㊂97第1期朱晓琴等:数字化转型㊁社会资本和企业创新绩效2.2㊀变量定义1)解释变量㊂本文参考已有研究,采用专利申请数(rd1)测量企业创新绩效[29]㊂在后续进行稳健型分析时,分别将专利申请数换成专利授权数(rd2)㊁对专利申请数滞后一期(F.rd1)进行分析㊂2)被解释变量㊂以往研究对数字化转型(digit-al)的衡量主要有客观分析和主观分析2种方式㊂为了避免主观片面性,加之企业年报反映了企业过去的实践内容和未来的战略部署,学者们现大多采用年报数据来表示企业数字化转型,比如虚拟变量表示法[30]㊁无形资产占比法[31]㊁关键词抓取法[32]等㊂但是,只是用虚拟变量单纯从企业年报中判断企业是否进行数字化转型,缺乏对转型具体程度高低的考量;运用无形资产占比衡量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从测量内容方面来看过于片面绝对㊂目前使用较多的软件抓取法衡量企业数字化转型克服了2种方法的缺陷㊂但是,大多数文献采用的关键词汇仅考虑数字技术,未把数字化转型看作为一套战略转型策略和综合性活动,因此,本文在构建数字化转型词汇库时,从 数字管理 ㊁ 数字战略 ㊁ 数字技术 三方面进行衡量,统计各词频,采用变异系数法计算得出综合指标㊂数字化转型词汇库,如表1所示㊂表1 企业数字化转型各维度特征词Tab.1㊀Characteristic words of each dimension of enterpris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维度分类词语文本组合数字技术数据㊁技术㊁计算㊁科技信息科技㊁信息技术㊁人工智能㊁大数据㊁区块链㊁金融科技㊁数字金融㊁物联网㊁智联网㊁云计算㊁5G㊁VR㊁AR㊁商业智能㊁智能数据分析㊁图像理解㊁投资决策辅助系统㊁自动数据分析㊁智能机器人㊁机器学习㊁深度学习㊁语义搜索㊁生物识别技术㊁人脸识别㊁语音识别㊁身份验证㊁自动驾驶㊁自然语言处理㊁数字货币㊁分布式计算㊁差分隐私技术㊁智能金融合约㊁流计算㊁图计算㊁内存计算㊁多方安全计算㊁类脑计算㊁绿色计算㊁认知计算㊁融合架构㊁亿级并发㊁EB级存储㊁信息物理系统㊁数据挖掘㊁文本挖掘㊁数据可视化㊁异构数据㊁征信㊁增强现实㊁混合现实㊁虚拟现实㊁数字技术㊁信息通信技术㊁传感器㊁NFC支付㊁3D打印数字战略智能化㊁智能㊁互联网㊁移动数字化㊁数字化转型㊁信息化㊁智能化㊁智能制造㊁互联网+㊁互联网化㊁工业互联网㊁工业4.0㊁绿色制造㊁移动互联网㊁互联网医疗㊁电子商务㊁移动支付㊁第三方支付㊁智能能源㊁B2B㊁B2C㊁C2B㊁C2C㊁O2O㊁智能穿戴㊁智能交通㊁智能医疗㊁智能客服㊁智能家居㊁智能投顾㊁智能文旅㊁智能环保㊁智能电网㊁智能营销㊁无人零售㊁互联网金融㊁网联㊁Fintch㊁量化金融㊁开放银行㊁智能仓储㊁智能销售㊁数字创新㊁数字服务创新㊁智能工厂数字管理数字㊁网络㊁决策数字经济㊁数字鸿沟㊁数字跟踪㊁数字图书馆㊁数据安全㊁数据管理㊁数字控制㊁数字化潜力㊁信息系统㊁信息共享㊁信息管理㊁信息中心㊁信息社会㊁计算机知识结构㊁计算机安全㊁决策支持系统㊁智能管理㊁数字平台㊁服务器网络㊁移动互联㊁社交网络㊁网络外部性㊁互联网渠道㊁在线市场㊁互联网用户㊁数字数据服务㊁数字终端㊁数字网络㊁数字内容㊁电子出版㊁数字运营㊁数字营销㊁数字分销㊀㊀3)中介变量㊂本文将社会资本划分为3个子维度,每个子维度又分别用不同的指标进行衡量㊂地区社会资本(rsc)㊂政府对市场的监管保护㊁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企业进行创新活动的开展㊂外部市场环境的发展影响企业的创新活动㊂因此,本文使用各省律师万人比㊁互联网普及率和社会组织发展水平的变异系数[19]反映地区层面的社会资本,反应了外部环境与企业活动的关联度㊂该变异系数越大,表明企业对外界获取资源的能力越强㊂企业社会资本(csc)㊂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主体,处在复杂变化的动态环境中,需要与供应商㊁竞争对手㊁客户和政府等相关利益者进行信息和资源交换㊂因此,本文将采用变异系数法对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㊁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比㊁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与总资产占比㊁政府补助与营业收入占比等数值进行计算[33],从而反映企业层面的数值㊂该数值是个正向指标,数值越大,表明企业与其它经济主体的交流越紧密㊂个人社会资本(psc)㊂企业发展除了自身资源的积累,与高管能力和资源密不可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企业的经济活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高管意志㊂因此,采用 企业CEO是否有兼任其他企业职位㊁担任过政协委员或人大代表㊁在高校或科研机构工作过 衡量个人社会资本,运用 0,1 进行测算[34],再将结果进行相加汇总㊂这一指标数值越大,表明高管社会经历越丰富,对企业决策越具有前瞻性㊂社会资本(sc)㊂为了避免主观赋权法对社会资本测量结果带来的人为误差,本文采用变异系数法对地区社会资本㊁企业社会资本和个人社会资本3个维度赋予客观权重来计算总体社会资本系数㊂4)控制变量㊂参考相关文献[35],选取资产负债率(lev)㊁资产有形性(at)㊁企业规模(size)㊁企业年龄(age)㊁资产收益率(roa)㊁人力资源(staff)㊁管理08科技管理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26卷㊀费用率(mfee)㊁企业成长性(growth)㊁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top1)㊁独立董事比例(indef)㊁现金流比率(crash)作为控制变量㊂2.3㊀估计模型本文采用以下基准模型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rd1it=α0+α1digital it+ðn j=1αj controls jit+εit㊂(1)为研究社会资本是否在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存在中介作用,采用依次检验法来验证本研究的中介模型[36]㊂三步法中第(1)列式和基准模型相同,故不重复㊂模型如下:sc it=β0+β1digital it+ðn j=1βj controls jit+μit㊂(2) rd1it=γ0+γ1digital it+γ2sc it+ðn j=1γj controls jit+δit㊂(3)其中:i表示变量个数;t表示时间;controls包括控制变量和行业效应㊁年份效应;α0㊁β0㊁γ0表示常数项;αj㊁βj㊁γj表示回归系数;εit㊁μit和δit为随机误差项㊂式(1)衡量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式(2)衡量了数字化转型对中介变量社会资本的影响㊂式(3)中γ1衡量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直接效应;β1γ2系数乘积反应了中介效应的影响大小㊂根据中介效应模型的基本原理,若α1㊁β1㊁γ2均显著且β1γ2与α1的符号相同,则表明存在中介效应,若符号不同则表明存在遮掩效应[37]㊂根据豪斯曼(Hausman)检验结果,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㊂3㊀实证分析与讨论3.1㊀描述性统计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㊂由表2可知,样本企业专利申请数的最大值为2092,最小值为0,表明样本企业的创新绩效存在明显的差异;样本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均值为9.043,标准差为18.292,表明样本企业间数字化转型能力差别较大;样本企业整体社会资本均值为4.21,表明样本企业间整体社会资本具有较大的差异,在不同层面的社会资本中,个人社会资本的均值仅为0.378,说明样本企业的个人社会资本受限于CEO特点,比较稀少;而地区社会资本和企业社会资本的均值为9.449和5. 021,表明总体来看企业所在地区的创新氛围浓厚,企业间社交关系网络丰富㊂3.2㊀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基准模型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㊂M1和M2仅对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创新进行回归,但M2在M1的基础上加入控制变量㊂M1的数字化转型系数为1.625(p<1%);M2的数字化转型系数为1.1040 (p<1%)㊂无论控制变量是否被纳入,数字化转型的回归系数都显著为正,初步说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㊂这也意味着对于中国大多数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能够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H1得以验证,这与已有研究结论相似[38-40]㊂表2 企业描述性统计Tab.2㊀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enterprises变量Mean Std.Dev.Min Max Obs rd157.766173.38602092㊀㊀21432 rd242.816121.65701468㊀㊀21432 digital9.04318.2920173.7721432 csc 5.021 3.441024.34821432 rsc9.449 4.681 2.75325.98521432 psc0.3780.6010 2.00021432 sc 4.210 2.3590.33916.98521432 lev0.4710.2180.028 1.39921431 at0.2240.1760.0010.78121431 size22.462 1.41418.97427.12421431 age 2.8360.4050.693 3.58421430 roa0.0310.065-0.5140.21521431 staff7.832 1.345 3.21911.50621432 mfee0.0980.1050.0060.85521425 growth0.1860.626-0.9927.70521432 top10.3420.1510.0730.75821432 indep0.3730.0540.2730.60021432 clash0.0430.073-0.2570.26521432㊀㊀M3~M5则是进行稳健性分析㊂M3进行被解释变量替换,参考方中秀[41]的做法,用企业专利授权数进行替换㊂数字化转型系数为0.906(p< 1%);M4对被解释变量滞后一期处理,数字化转型系数为1.044(p<1%);M5在原有控制变量不变的基础上,引入时间和行业双固定效应的控制变量,数字化转型的系数为1.468(p<1%)㊂这些数值都未改变前文对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呈正向关系的结论,进一步验证了实证结论的稳健性㊂18第1期朱晓琴等:数字化转型㊁社会资本和企业创新绩效表3㊀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Tab.3㊀Impact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n enterprise innovation performance变量M1(rd1)M2(rd1)M3(rd2)M4(F.rd1)M5(rd1)digital 1.625∗∗∗1.104∗∗∗0.906∗∗∗1.044∗∗∗1.468∗∗∗(25.48)(17.713)(17.905)(14.936)(20.148)控制变量no yes yes yes yes year no no no no yes industry nono no no yes _cons 43.069∗∗∗-680∗∗∗-700∗∗∗-690∗∗∗-950∗∗∗(33.088)(-31.314)(-36.609)(-28.945)(-34.644)N 2143221422214221963621422adj.R 20.0290.1780.2490.1730.233注:t statistics in parentheses,∗p <0.1,∗∗p <0.05,∗∗∗p <0.01,下表同3.3㊀社会资本的中介效应分析及检验1)社会资本的整体影响㊂中介效应的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㊂M1为依次检验法第一步,其回归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系数为1.468,表明在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数字化转型对社会资本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 1得到支持;M2为依次检验法第二步,数字化转型系数为0.009,显著为正,表明随着数字化转型程度的加深,社会资本显著提升,H 2得到验证;M3为依次检验法第三步,研究结果表明此时社会资本作为中介变量,其系数为3.379,在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社会资本与企业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社会资本越多,企业创新水平越高㊂同时,自变量数字化转型的系数为1.439,在1%的水平下显著,所以该中介效应属于部分中介,H 2得到验证㊂为了进一步验证社会资本的中介效应,采用重复抽样自助法(Bootstrap 法)分析中介路径效应值,结果如表5所示㊂在95%的置信区间下,社会资本的中介效应值为0.011,为显著的互补性部分中介效应,与表4的回归结果一致,H 3得到了验证㊂表4㊀社会资本的中介效应模型(依次检验法)Tab.4㊀Mesomeric effect model of social capital(sequential test method)变量M1(rd1)M2(sc)M3(rd1)digital 1.468∗∗∗0.009∗∗∗1.439∗∗∗(20.148)(8.852)(19.731)sc 3.379∗∗∗(6.634)控制变量yes yes yes year yes yes yes industry yesyesyes_cons -950∗∗∗5.301∗∗∗-970∗∗∗(-34.644)(14.388)(-35.162)N 214222142221422adj.R 20.2330.2540.235表5㊀社会资本的中介效应检验(Bootstrap 法)Tab.5㊀Mesomeric effect test of social capital (Bootstrap method)效应路径Observed Coef.BootstrapStd.Err.z P >|z |Normal-based[95%Conf.Interval]直接效应数字化转型ң企业创新绩效1.4570.1828.020.000 1.101㊀㊀ 1.813间接效应数字化转型ң社会资本ң企业创新绩效0.0110.004 3.080.0020.004㊀㊀0.018㊀㊀2)不同维度社会资本的差异化作用㊂为了进一步探究社会资本3个子维度中介效应的差异性,统一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分三步进行检验㊂表4的M1证明了主效应存在,接下来则是第二㊁三步检验㊂M1~M3为数字化转型对社会资本3个子维度的回归结果(依次检验法第二步),如表6所示㊂由表6可知,数字化转型的系数分别为0.012㊁0.004㊁0.001,均显著为正,说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社会资本㊁地区社会资本和个人社会资本有积极影响,并且企业社会资本的积极影响最为显著㊂同时,M4~M6为社会资本3个子维度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回归(依次检验法第三步),三个子维度的系数分别为1.759㊁2.311㊁5.255,均显著为正;此外,M4~M6的数字化转型系数分别为1.447㊁1.458㊁1.463,均显28科技管理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26卷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自改革开放以来,学者们开始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来关注社会资本的重要作用,逐渐认识到企业与顾客、供应商的联系,企业自身的技术研发情况,与政府、金融机构的合作交流等,都深刻影响着企业的创新绩效。

企业内外部社会资本是否得到了充分利用决定了有利于企业能否获得创新所需要的稀缺资源从而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

Lee[1]认为社会资本与企业创新绩效呈现正相关关系。

Borgatti[2]指出企业社会资本能促进资源知识的传播,提升企业创新绩效。

本文主要是在研究已有文献基础上提出知识获取是企业社会资本影响创新绩效的中介变量,提出相关理论观点。

二、研究分析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创新成为企业能否在激烈竞争中居于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

Bourdieu[3]最早提出社会资本的概念,认为社会资本是组织或个人所拥有的社会关系的和。

Nahapiet[4]提出社会资本划分为结构、关系、认知三个基本维度。

本文将社会资本分成三个层面:市场层面、技术层面、关系层面。

本文提出假设:企业的社会资本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二者呈正相关关系。

1.企业的市场层面社会资本
企业市场层面社会资本包括企业与内外部构建的联系网络来获取企业发展所需的资源[5]。

通过与供应商与顾客之间不断的交流沟通来不断革新自己的产品与理念,实现进步与发展。

企业通过与顾客、供应商等对象的信息、技术交换不断推动企业产品、服务的升级换代,形成企业自身的有效竞争力。

因此,我们认为企业市场层面的社会资本有助于提升创新绩效。

2.企业的技术层面社会资本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任何企业想要生存和长远发展必须把握科学技术等核心能力。

企业利用自身研发人员、技术积累、项目攻关、与外部科研合作、专利发明授权等方式形成企业新的知识或新的技术能力,这就是企业的技术层面的社会资本。

耿新认为企业的技术层面社会资本可以促进企业的知识的学习与转移,从而有效整合企业内外部的技术资源。

3.企业的关系层面社会资本
任何企业都处于市场竞争环境中,都必然要与外部单位、金融机构、会计审计、社保机构等沟通联络,这种网状联系成为企业的关系层面的社会资本[6]。

包括攻关媒体、政府政策、政治环境、融资借贷等方式,所以说,企业的关系层面的社会资本对树立企业的良好的品牌形象、维持有效的资金流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社会资本与知识获取能力
企业三个层面(市场层面、技术层面、关系层面)的社会资本通过促进企业内外部知识信息的有效交换来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可以得出企业的不同层面的社会资本能提高企业知识信息的获取能力,二者呈正相关关系。

1.企业的市场层面社会资本与企业的知识获取能力
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必然要和供应商、客户构建合作关系,产生资金流和信息流,企业更容易获得市场需求、产品发展趋势、生产系数等信息,提高了企业的知识资源获取能力。

企业市场层面社会资本是否得到了充分利用决定了企业知识资源的获取能力,进而影响到企业能否有效整合内外部信息,获得创新所需的资源。

2.企业的技术层面社会资本与企业的知识获取能力
在现代社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更新换代,企业通过内部自主研发或与外部合作科研,购买有关发明专利来增强企业知识的资源的获取能力。

企业的知识获取能力就是其认知、转移、利用知识的能力,加速了企业组织学习的过程[7]。

提出假设:企业的技术层面社会资本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知识获取能力。

3.企业的关系层面社会资本与企业的知识获取能力
一方面,政府出台行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实现更新换代,引导企业有序发展;社会保障、环保组织等单位则促使企业更加重视在绿色生产、无害生产的同时保障企业每一位员工的利益,实现共赢。

另一方面,企业家通过与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建立的社会关系为企业知识获取提供资金与信息流的支持[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