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分析法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

对 景 观 影 响
大 气 污 染 程 度
方 案
10

构造判断矩阵进行一 标度 致性检验,如下图所 1 示。经计算得知,准 3 则层相对目标层的一 5 致性指标C.R与各个 准则层的C.R均小于 7 0.100,一致性较好, 9 即各个指标的相对权 2,4,6,8 重的确在合理范围之 倒数 内
含义 两个要素相比,具有同样重要性
为了找到已建设停车场的不足,需要对现有停车 场进行评价分析。结合停车场评价指标的特点和层 次分析法的优点,应用了层次分析法对停车场现状 进行评价。以呼和浩特通道北街部分停车场为例, 首先通过证明,得出结论对该停车场的调查与分析, 找到现有停车场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利用层次 分析法对其进行打分,得到评价结果。实际结果与 得出结论情况相符
i
0 i
1.495
0.435
4
1/5
1
1/5
0.447
0.130
C
5
1
5
1
1.495
0.435
C
6
停车场经营者判断矩阵B3-Cj
B
C
3
C
1
7
C
8
W
i
W
0 i
1/2
0.841
0.414
7
2
1
1.189
0.586
C
8
周边环境判断矩阵B4-Cj
B
C
4
C
1
9
C
4
10
C
3
11
W
1.861
i
W
0.587
0 i

停车场评价方法确定

停车场评价问题不可避免的包含了人们 的主观意见成分,但如果只从定性方面进行 评价,那么结果往往带有很大的主观色彩, 即使是采用专家的意见,由于经验阅历的不 同,得出的结论也有片面性;反之,如果只 从定量方面进行评价,即采用单纯的逻辑推 理,将无法包含人们对某些评价指标权重的 认识和建议,无法通过人们贯有的经验对各 个结论进行组合。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致密气藏储层分类定量评价——以新场气田蓬莱镇组气藏为例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致密气藏储层分类定量评价——以新场气田蓬莱镇组气藏为例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致密气藏储层分类定量评价——以新场气田蓬莱镇组气藏为例周锋;黄仕林;李晓明;廖开贵;李勇【期刊名称】《油气藏评价与开发》【年(卷),期】2024(14)3【摘要】储层评价是致密砂岩气藏开发的基础,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气藏开发的潜力分析,评价方法的选择影响到开发指标预测的可靠性、开发调整部署的科学性。

为解决致密砂岩气藏储层评价影响因素多、主控因素不明确、参数敏感性未知、评价指标未量化等问题,以川西新场气田蓬莱镇组气藏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理论,建立定量分析模型,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定性问题定量化。

方法优选地球物理、测井解释和地质基础等参数为准则指标,通过构造判断矩阵、确定指标权重、一致性检验等步骤,建立定量评价模型,得到权值向量,再利用真实井进行验证分析可采储量和无阻流量均与评价值呈现较好的相关性,说明研究方法具有较好的可靠性,进一步明确了储层划分类型及标准。

根据研究方法确定的气藏储层评价指标,可以深化同区致密砂岩气藏开发“甜点”认识,提升致密砂岩气藏储层预测及开发部署质量,为同类气藏高效开发提供借鉴。

【总页数】8页(P468-474)【作者】周锋;黄仕林;李晓明;廖开贵;李勇【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相关文献】1.致密砂岩储层储渗体差异识别技术--以新场气田沙溪庙组气藏为例2.水力喷射径向射孔技术在白马庙气田蓬莱镇组气藏储层适应条件评价3.深层裂缝性致密碎屑岩气藏高效储渗区识别——以川西新场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藏为例4.川西新场气田蓬莱镇组气藏储层的敏感性研究5.新场气田蓬莱镇组气藏储层速敏效应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低渗透储层评价研究

论低渗透储层评价研究

论低渗透储层评价研究储层评价的最终目的就是对地质储层做出符合地质实况的分类与评价。

目前研究主要倾向于优选储层评价参数,利用各种地质学方法、数学方法对储层进行综合划分,研究不同类型的储层与油藏分布的关系。

其中,常用的参数有:孔隙度、渗透率、有效厚度、有效厚度钻井率、喉道中值半径、泥质含量、变异系数及储能丰度、含水饱和度等。

标签:储层评价;油田开发;油藏工程1 引言储层分类评价是油田开发、油藏工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对提高开发效果与开发水平以及实现油田的科学管理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对储层评价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基于经石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PSC)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执行标准》,这一标准为我国石油储层,特别是中高渗透储层的评价提供了依据。

现有油气开发实践表明,注水保持油气藏能量,压裂改造油气层及注气等技术是目前开发低渗透油气藏的主要技术手段。

但是根据近年来的开发经验得出,用常规的评价方法评价低渗透油气藏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这主要是由于低渗透储层在储层特征和渗流规律等方面均不同于中高渗透储层,所以常规评价参数对低渗透储层的这些特殊性考虑的少,使得储层分类评价效果变差,这就要求我们在原有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低渗透储层的特征,从而做出更好的评价。

目前,各研究区受资料状况、地质特征以及研究目标等的影响,关于储层评价方法的研究还没有建立公认的、规范的评价标准,且不同地区的评价标准差异较大,这对于已有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引用十分不利。

国内多数研究者真正将地质成因定性分析和数学统计定量运算紧密结合起来的研究实例也不多,且在储层评价方法的研究中,关于评价参数的选择问题,至今仍缺乏公认有效的评价标准。

故基于国家石油战略方面的考虑,对低渗透储层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储层评价方法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评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认识活动,我们进行评价时要依据一定的指标,但由于影响事物的因素多而复杂,且每一指标仅在某一方面反映研究问题的性质,若是仅根据单一指标去判断一个事物的好与坏,其评价效果很可能会偏离实际。

油气田勘探考试题

油气田勘探考试题

油⽓⽥勘探考试题1、滚动勘探开发:是通过少数探井和早期储量估算,在对油⽥有⼀个整体认识的基础上,将⾼产富集区块优先投⼊开发,实⾏开发时间的向前延伸;同时,在重点区块突破的同时,在开发中继续深化新层系和新区块的勘探⼯作,解决油⽓⽥评价的遗留问题,实现扩边连⽚。

这种“勘探中有开发,开发中有勘探”的勘探开发程序,称为滚动勘探开发。

2、综合录井:是在钻井过程中应⽤电⼦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分析技术,通过在钻台上、钻井液循环通道上、钻具等相关部位安装⼀定的采集仪器,来获得⼯程信息、钻井液循环动态信息、钻井液性质信息、⽓测信息和随钻测量信息等,进⽽达到发现油⽓层、评价油⽓层和实时钻井监控⽬的的⼀项随钻技术。

3、⾮常规油⽓资源:在地下的赋存状态和聚集⽅式与常规油⽓具有明显差异的⽤常规的采油⼯艺技术不能开发利⽤油⽓聚集。

4、圈闭预探:是指经盆地区域勘探优选出的有利含油⽓凹陷进⾏勘探,经过圈闭准备到圈闭钻探获得⼯业油⽓流的全过程。

5、预测储量:该储量是地震详查和其他⽅法所提供的圈闭内,经过预探井钻探获得⼯业性油⽓流、油⽓层或油⽓显⽰后,根据区域地质条件的分析和类⽐,对有利区域按照容积法估算的储量。

6、探明储量:是指油⽓藏评价勘探阶段完成以后,经过油⽓藏精细描述评价⽅法,计算出的油⽓储量。

7、隐蔽圈闭:是指采⽤常规的勘探技术和识别⽅法难于发现的圈闭。

隐蔽圈闭⼏乎包括了地层、岩性、特殊类型圈闭以及与构造因素有关的复合型圈闭的⼤多数。

8、⼤区勘探:是指从众多盆地的地质调查开始,通过科学探索井钻探,优选出有利含油⽓盆地的过程。

勘探对象是盆地。

9、评价井:是在已经证实有⼯业性油⽓的构造、断块或其他圈闭上,在地震精查的基础上,为查明油⽓藏类型、评价油⽓⽥规模、⽣产能⼒以及经济价值为⽬的的探井。

10、科学勘探程序:正确处理勘探阶段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流程、正确处理勘探对象与勘探技术⽅法以及勘探任务之间的相互关系,称之为科学勘探程序。

层次分析法在圈闭成藏定量评价中的应用

层次分析法在圈闭成藏定量评价中的应用

层 次 分 析 法 在 圈 闭成 藏 定 量 评 价 中 的 应 用
马 洪 , 广 弟 柳 ,朱 立 林。 ,邵 振 军 ,梁 玉 杰
(1 .中 国地 质 大 学 海 洋学 院 , 京 10 2 ; 2 北 0 0 9 .中 国石 油 大 学 资源 与 信 息 学 院 , 京 1 24 ; 3 北 0 2 9 .青 海 油 田有 限责 任公司 第一采油厂, 海 敦煌 青 860; 4 14 0 .大 庆 油 田有 限 责 任 公 司 第 四采 油 厂 , 龙 江 大庆 黑 13 1 6 5 1)
由一 系列 的地 质 因素 构成 .在这些 成 藏地质 因素 中, 些 因素之 间往往 具有 一 定的 相关 性 , 某 它们 对 油气 成 藏 的影响 或贡献 的大小也 各不 相 同.在 以往 的 圈闭评价 中 , 一般 是将 这些 地质 因素 的 贡献 等 同对 待 , 各 对 自相 对 的重 要性 未综 合考 虑 , 样会 使评 价 的结 果 与实 际 产生 较 大 误差 .为 了更 客观 地评 价 圈闭 的成 藏 这 条件 , 中引入 了层 次分 析法 .该 方法 可利 用油 气 成藏 的地 质条 件 和 相关 的地 质 因素 对 油气 藏 形 成 贡献 文 的大 小进行 分 析 , 出它 们各 自对 圈闭成 藏 贡 献 的权 值 , 终进 行 系 统综 合 , 给 最 实现 定 量评 价 .黄 志龙 _ 等 l 人 曾应用 层次 分析 法对 吐哈 盆地 的油气 藏进 行 了综合评 价 , 评价 结果 跟勘探 实 际相符 ; 但将 层次 分析 法应 用 于圈 闭评价 , 前人 还 未做过 细致 研究 .为此 , 者 以盐 城 凹 陷为 例 , 述 了运 用 层次 分 析法 对 圈闭进 行 笔 阐
维普资讯

层次分析法在系统评价方法中的应用

层次分析法在系统评价方法中的应用

修回日期:2000Ο11Ο27作者简介:王丽玫(1964-),女,山西襄垣人,潞安矿业集团公司经济师,现从事干部统计管理工作。

问题探讨层次分析法在系统评价方法中的应用王丽玫(潞安矿业集团公司人事处,山西长治 046204)摘 要:层次分析法是系统工程中对非定量事件做定量分析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对层次分析法的简单叙述,以工业经济效益的定量综合评价系统为例,简要分析了层次分析法在系统评价方法中具体应用的程序和方法,概括了层次分析法的优点。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系统评价方法;应用中图分类号:F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Ο2798(2001)01Ο0060Ο02 层次分析法是系统工程中对非定量事件做定量分析的一种有效方法。

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T.L.Saaty 于70年代中期提出的。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是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各组成因素,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以形成有序的梯阶层次结构。

最简单的是顶中底三层,顶层通常是决策的目标和目的,是唯一的。

底层是可供选择的不同方案,中层是分析评价影响方案好坏的因素。

然后通过两两比较判断的方式确定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下面以工业经济效益的定量综合评价系统为例说明层次分析法的应用。

将工业经济效益评价系统指标设置为:①资金利税率x 1。

能够概括地反映资金的利用效益,是最重要的综合指标,计算公式为,资金利税率=利税总额/全部资金。

②净产值率x 2。

能够反映物耗水平的高低,净产值率越高,说明物耗水平越低,附加价值程度越高,效益越大,计算公式为,净产值率=净产值/总产值。

③全员劳动生产率x 3。

是反映活劳动消耗效益的指标,同时反映技术进步,计算公式为,全员劳动生产率=总产值/职工总人数。

④产品销售率x 4。

反映生产与销售的联系情况,计算公式,销售率=销售收入/总产值。

⑤产值利税率x 5。

是概括反映生产和销售过程经济效果的综合性指标,计算公式为,产值利税率=利税总额/总产值。

3.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潜力评价——以沁水盆地为例 - 吴 见

3.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潜力评价——以沁水盆地为例 - 吴  见

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潜力评价——以沁水盆地为例吴见1吴建光1叶建平1 唐书恒1熊德华1(1.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11;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摘要: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多层次、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可用于煤层气潜力评价和有利目标区优选。

本文综合考虑煤层气资源特点及影响因素,从资源条件、储层条件和开发条件三个方面,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煤层气资源勘查潜力评价体系,力求影响因素选取的全面性和针对性,影响因子选取的代表性和实际可行性,并以沁水盆地为例进行评价,认为沁水含气区带煤层气资源勘查潜力为优级区块主要集中在沁南地区,并将不同评价单元划分成四个级别。

关键词:煤层气;层次分析法;潜力评价;沁水盆地CBM Resource Exploration Potentiality Evaluation: TakingQinshui Basin as an exampleWu Jian1Wu Jianguang1Ye Jianping1Tang Shuheng2Xiong Dehua1(1. China United Coalbed Methane Corporation Ltd. Beijing 100011;2.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 Beijing 100083)Abstract: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is a multi-level and multi-factor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that may use in the CBM potential evaluation and favorable area optimization. This article established a CBM resource exploration potentiality evaluation model with AHP by the consideration of resource characteristic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from resource condition, reservoir condition and development condition, and ensured integrity and pertinence of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representation and actual feasibility of influencing indices. This article took the Qinshui Basin as a example and came to a conclusion that Qinshui gas bearing area the best CBM resource exploration potentiality blocks mainly concentrates on southern Qinshui Basin, and divided assessment units into four ranks.Keywords: Coalbed Methane; AHP; Potentiality Evaluation; Qinshui Basin项目成果来源: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调查项目“晋陕蒙地区煤层气资源调查评价”(项目编号:1212010813076)资助。

【精品】油层组储层综合研究及评价

【精品】油层组储层综合研究及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姬嫄地区罗1井区长8-1油层组储层综合研究及评价前言1论文来源及目的意义本题目来源于长庆油田研究院油藏评价室的科研项目《鄂尔多斯盆地姬嫄地区罗1井区长8-1油层组储层综合研究及评价》。

储层综合研究及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寻找、认识、改造储层,充分发挥储层能量,以达到提高勘探开发效益的目的。

因此合理、客观、快速地对储层进行评价和分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近年来我国原油消费量的持续增长,以及基于国家石油战略方面的考虑,开发和利用好低渗透油藏对保持我国的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

为了对这部分储量进行有效的动用,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姬源油田罗1井区长8:油藏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储层横向变化快,非均质性严重,由于其处于开发早期,目前对沉积微相类型,平面展布规律认识不清,对砂体的空间展布规律缺乏整体认识,非均质性刻画尚欠精细,储层参数不够准确,也没有建立精细的储层模型,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油田的勘探开发工作,制约了油田合理的油藏开发技术政策的制定和开发方案的确定"因此,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预测有利区带,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姬嫄地区作为鄂尔多斯盆地的主要产油区之一,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经过近几年的勘探工作,对其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研究区构造单元属伊陕斜坡中部,具有低孔、低渗、低饱和度的储层特征,属于典型的低渗特低渗油气藏,发育岩性油气藏和岩性一构造油气藏。

本文旨在通过对罗1井区长8-1油层组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的研究,同时结合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的研究,在全面分析储层特征的基础上,找出影响储层物性的主控地质因素,发现其形成及分布规律,进而对有利区带进行预测,优选出勘探目标,为石油勘探与开发提供依据。

2研究现状和趋势储层评价目前采用的方法总体上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大类。

定性评价主要以孔隙度和渗透率为评价依据,将储层分为好、中、差3个等级。

此外也结合岩石成分,结构(粒度、分选、磨圆)、杂基含量、成岩作用、压汞和退汞参数等指标,评价储层的储集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3 期 王建东等 : 层次分析法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难的 . 而储层综合定量评价是在选取储层评价参数的基础上 , 对储层多个影响因素做综合评价 , 最终得到 一个综合评价指标 , 并依此对储层分类 . 综合评价指标计算公 ,
2 储层综合定量评价方法
储层分类评价的指标涉及到岩性 、岩相 、成岩作用 、 物性 、孔隙结构 、含油性 、电性 、 非均质性等多项内 容 , 而每个项目中通常又包括几个甚至十几个参数 . 用这些复杂的参数对储层合理地分类评价是十分困
收稿日期 : 2002 -10 -29 ; 审稿人 : 柳成志 基金项目 :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A 01 -13) 作者简介 : 王建东( 1962 ) , 男 , 高级工程师 , 主要从事石油开发地质学方面的研究 . · 12 ·








JO U RNA L O F D AQ IN G PETRO LEU M INS TIT U TE
第 27 卷 Vol . 27
第 3期 No .3
2003 年 9 月 Sept . 2003
层次分析法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王建东 , 刘吉余 , 于润涛 , 李艳杰
1 2 2 2 (中国地质大学 能源系 , 北京 100083 ; 2 . 大庆石油学院 地球科学学院 , 黑龙江 大庆 163318 ) 摘 要 : 针对单因素评价储层结果不惟一的特点 , 研究了储层综合定量评价的 方法 。 该方法是根 据层次分析来 确定 各影响因素的权重 , 进而确定各项参数的相对重要性 , 在此基础 上 , 实现储 层质量的 评价 。 应用该 方法评价 了大庆萨 尔 图油田北二区东部 S Ⅱ 和 P Ⅰ 油层组 。 评价结果表明 , S Ⅱ 和 P Ⅰ 油层组被划分成 4 种不同的类型 , 所 划分的各类储 层特 征明显 , 与研究区储层实际特征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 该方法不仅适用于储层的评价 , 还适用于油气资源的评价 。 关 键 词 : 储层评价 ; 层次分析 ; 权重 ; 非均质性 ; 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 : TE122 .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0 -1891( 2003) 03 -0012 -03
[ 7 ]
式中 : w ij 为两两比较的相对排序权值( i , j =1 , 2 , …, N ). 2. 2. 3 计算权重 权重的计算就是求解矩阵 W 的极限值 , 由于储层综合定量评价系统是一循环层次结构 , 则式( 2) 可 变为 w 11 w 21 W = 0 0 当层次内部独立时 , 式( 3) 可变为 0 w 21 W = 0 0 0 0 w 32 0 0 0 0 0 … … … … … 0 0 0 w NN -1 w1 N 0 0 0
1 研究区地质特征
研究区为大庆萨尔图油田北二区东部密井网试验区 , 位于松辽盆地大庆长垣萨尔图构造北部 , 是为在 大庆油田开展三次加密而设计的先导试验区 , 面积约 0 . 835 km 2 . 三次加密后共有油水井 89 口 , 井网密度 已达到 90 . 4 口/ km 2 . 在精细地质研究过程中 , 采用“ 旋回对比 , 分级控制”[ 2] 及“ 旋回对比 , 区别对待”[ 3] 的 方法 , 将研究区的油层划分为油层组 、 砂岩组和单砂层三级 . 油层组是二级沉积旋回中的一个岩性段 , 用 二级沉积旋回和一级标准层控制油层组 , 在 6 个二级沉积旋回中 , 共划分出 9 个油层组 ; 用三级沉积旋回 和次一级标准层控制砂岩组 , 在 9 个油层组中共划分出 43 个砂岩组 ; 用四级沉积旋回划分和对比单砂层 , 一共划分出 143 个单砂层( 小层) . 自上而下 , 萨尔图油层总厚度为 88 ~ 110 m , 被分为 S Ⅰ , S Ⅱ和 S Ⅲ 3 个 油层组 , 包括 10 个砂岩组和 31 个小层 ; 葡萄花油层总厚度为 65 ~ 75 m , 被分为 P Ⅰ 和 P Ⅱ 2 个油层组 , 包 括 7 个砂岩组和 17 个小层 ; 高台子油层总厚度为 275 ~ 336 m , 又被分为 G Ⅰ , G Ⅱ , G Ⅲ 和 G Ⅳ 4 个油层 组 , 包括 26 个砂岩组和 95 个小层 . 研究区储集层属于松辽盆地的大型河流 — 三角洲沉积体系 , 以粉细砂 岩为主 , 发育各种层理 . 砂岩层数众多 , 含油井段长达 428 ~ 521 m , 由砂岩和泥岩互层组成 , 其中单砂层 厚度小 , 有的不足 1 m , 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 .
层 位 SⅡ2 S Ⅱ 31 S Ⅱ 32 S Ⅱ 41 SⅡ6 SⅡ7 SⅡ8 S Ⅱ 10 S Ⅱ 11 S Ⅱ 13 S Ⅱ 15 S Ⅱ 16 P Ⅰ 21 P Ⅰ 32 PⅠ7 权重 渗透率/ 10 -3μ m2 1 155 519 600 557 755 785 3 465 1 815 3 5 169 2 132 1 554 95 1 657 0. 222 孔隙度/ % 28 . 5 27 . 2 25 . 5 30 . 0 31 . 6 26 . 7 27 . 7 26 . 8 21 . 3 19 . 3 25 . 8 30 . 5 26 . 0 23 . 4 29 . 0 0. 158
· 13 ·
0 w 22 w 32 0
0 0 w 33 0
… … … … …
0 0 0 w NN -1
w 1N 0 0 w NN . ( 3)
.
( 4)
大 庆 石 油 学 院 学 报 第 27 卷 2003 年
对式( 4) 取极限即可得到权重 .
研究储层非均质性是为了对储层做出符合实际地质条件的分类与评价 . 在对沉积相 、 成岩 、储集特征 [ 1] 等综合研究的基础上 , 评价不同层段 、 不同区块的储层质量 , 以确定勘探方向和开发策略 . 在以往的储 层评价过程中发现 , 如果采用单因素评价储集层常常出现矛盾的结果 , 如采用孔隙度来评价一个单砂层 时 , 结果是好的 , 而采用渗透率来评价同一个单砂层时 , 其评价结果则是中等的 ; 当评价参数越多时 , 矛盾 的结果就越多 . 针对储层评价的不惟一性 , 笔者研究了储层综合定量评价方法 , 即用综合定量评价指标来 实现储层评价结果的惟一性 .
根据 储 层 分 类 标 准 ( 见表 2) , 可以将 S Ⅱ油层组和 P Ⅰ 油层组分成 4 种不同的类型 , 见表 1 . 应用综合定量评价方法划分的各类储层特征明显 , 与研究区储层特征 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Ⅰ 级储层为研 究区最好的 储层 , 占沉积单 元总数的 26 . 7 %, 以高渗 、 高孔型储集层为主 , 其含油饱和度高 , 泥质体积分数小 , 粒 度中值较大 . Ⅱ 级储层为研究区较好的储层 , 占沉积单元总数的 33 . 3 %, 以 中渗 、 中孔型储集层为主 , 其含油饱和度较高 , 泥质体积分数中等 , 粒度中值 中等 .Ⅲ级储层为研究区一般的储层 , 占沉积单元总数的 26 . 7 %, 以中低
表 2 储层分类标准
综合评价指标 >0 . 60 0. 60 ~ 0 . 45 0. 45 ~ 0 . 30 ≤0 . 30 分类级别 Ⅰ Ⅱ Ⅲ Ⅳ
3 应用
根据层次分析法原理及储层综合定量评价方法 , 研制了层次分析法储层综合定量评价软件 . 选择大 庆萨尔图油田北二区东部密井网试验区 S Ⅱ油层组和 P Ⅰ 油层组为研究对象 , 在对沉积单元划分 、 对比沉 积微相及储层非均质性等项研究的基础上 , 选择评价参数齐全的沉积单元进行储层综合定量评价 . 根据研究区的实际资料 , 选择的评价参数为 : ( 1) 反映储层宏观特征的参数 — — — 孔隙度 、 渗透率 ; ( 2) 反 映储层岩性特征的参 数— — —粒度中值 ; ( 3) 反映储层非均质性的 参数 — — — 渗透率变异 因数 ; ( 4) 反映储层泥 质含量的参数 — — —泥 质体积分数 ; ( 5) 反映 剩余 油 多 少 的 参 数 — — —目 前 含 油 饱 和 度; 评价结果见表 1 . 根据储层综合评 价参数 值 , 计 算各参 数的权 重 , 结 果见表 1. 由式( 1) 确定出该 层的综 合评价 指标 ,
( 1)
式中 : R 为储层综合评价指标 ; X i 为储层评价参数 ; a i 为储层评价参数的权重 ; n 为储层评价参数的个数 . 2. 1 权重的定义 权重是某一评价因素在决定总体特性时所占有的重要性程度[ 4] . 计算综合评价时的各指标权重 , 就 [ 1 , 4 ~ 6] 是寻找事物内部各影响因素间的定量关系 . 确定权重的方法较多 , 文中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 . 2. 2 层次分析法原理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 , 匹兹堡大学教授 Saaty T L 于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提出的 . 该方法 是应用简单的数学工具结合运筹思想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各个组成因素 , 并按支配关系分组形成层次结 构 , 通过综合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及其在系统中的作用 , 来确定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 用层次分析法解决实际问题 , 关键是将一个复杂的系统分解为若干层次或子系统 , 建立层次结构 , 构 造判断矩阵 , 进而确定系统中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 2. 2. 1 层次结构分析 将一个复杂系统表示为反馈层次结构的形式 , 即由系统中的结构依存性出发 , 将复杂系统的结构分解 为递阶层次结构和循环层次结构 . 储层的非均质性决定了表征非均质性各项参数的大小 , 由此表征非 均质性的各项参数也就决定了储层的非均质性 . 储层综合定量评价是在确定表征储层非均质性的各项参 数相对重要性的基础上 , 评价储层的质量 . 因此 , 可以将储层综合定量评价系统看作是内部独立的循环层 次结构 , 研究并确定各项评价参数的相对重要性( 即权重) . 2. 2. 2 构造判断矩阵 根据层次结构分析原理 , 建立了储层综合定量评价系统的层次结构 . 针对不同的储层参数和层位 , 确 定两两比较的相对排序权值 , 构造判断矩阵 W : w 11 w 12 … w 1 N W = w 21 wN 1 w 22 w N2 … … w2 N w NN , (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