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据分析
全国高考历年报考人数和普通本科录取人数

全国高考历年报考人数和普通本科录取人数一、2000年至2010年全国高考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数据统计1. 2000年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341万人,录取人数为416万人,录取率为31.04。
2. 2001年2001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到1417万人,录取人数为431万人,录取率为30.46,略有下降。
3. 2002年2002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464万人,录取人数为460万人,录取率为31.40,录取率略有上升。
4. 2003年2003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542万人,录取人数为504万人,录取率为32.67,录取率继续增加。
5. 2004年2004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603万人,录取人数为553万人,录取率为34.52,录取率持续上升。
6. 2005年2005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657万人,录取人数为581万人,录取率为35.05,录取率继续增加。
7. 2006年2006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864万人,录取人数为630万人,录取率为33.80,录取率出现下降。
8. 2007年2007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846万人,录取人数为655万人,录取率为35.50,录取率再次上升。
9. 2008年2008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946万人,录取人数为693万人,录取率为35.61,录取率继续增加。
10. 2009年2009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2002万人,录取人数为743万人,录取率为37.12,录取率再次上升。
11. 2010年2010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2145万人,录取人数为788万人,录取率为36.70,录取率出现下降。
二、2011年至2021年全国高考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情况分析1. 2011年2011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2247万人,录取人数为834万人,录取率为37.11,录取率有所上升。
2. 2012年2012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2507万人,录取人数为929万人,录取率为37.07,录取率出现下降。
我国高等教育每年的学生总数和毛入学率

改革开放30年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及其政策分析郑春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宣传部,广东广州 510420内容提要:本文对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数量变化情况,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历程及其政策加以分析,以期从一个侧面了解改革开放30年来高等教育发展的成就、经验与教训,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政策创新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政策一、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数量变化情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校生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位,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2007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较上年均有一定的增长,体现在几个方面的数量增长上,即高等学校数,高等教育本专科、研究生的招生和在校生规模、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平均规模,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专任教师数量、成人高等学校教职工、专任教师数等。
(一)2007年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概况2007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321所。
其中,普通高等学校1908所,比上年增加41所,成人高等学校413所,比上年减少31所。
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740所,高职(专科)院校1168所。
全国共有培养研究生单位795个,其中高等学校479个,科研机构316个。
高等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
2007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27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
全国招收研究生41.86万人,比上年增加2.07万人,增长5.20%;其中博士生5.80万人,硕士生36.06万人。
在学研究生119.50万人,比上年增加9.03万人,增长8.17%;其中博士生22.25万人,硕士生97.25万人。
毕业研究生31.18万人,比上年增加5.59万人,增长21.84%;其中博士生4.14万人,硕士生27.04万人。
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565.92万人,比上年增加19.87万人;在校生1884.90万人,比上年增加146.06万人,增长8.4%;毕业生447.79万人,比上年增加70.32万人,增长18.63%。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2015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注:表 5 就业率统计截至 2015 年 7 月,并经陕西省教育厅学生处审定。
系总 人数 749 178
149
154
81 56 270 227
474
124 124 104 77 26 2793
系就业 率(%) 93.06 96.07
93.29
96.75
91.36 98.21 91.85 94.27
历年高校毕业人数

历年高校毕业人数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中国历年高校毕业人数(1949-2017)中国历年高校毕业人数(包括统计由新中国到现在每年高校毕业人数)1949年,人才十分缺乏,当年的高校毕业生仅有万人。
197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7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8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8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14万人。
198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比上年增加万人。
说明:这是因为1978年春秋两季入学的四年制学生同时在1982毕业。
198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比上年减少万人。
说明:比上年减少是由于1978年春秋两季入学的四年制学生同时在1982年毕业。
198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8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8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8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8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8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9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9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9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9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9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9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9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9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9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9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毕业万人。
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200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200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200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吉林省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出炉”

吉林省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出炉”吉林省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出炉”春节过后大学生春季招聘市场日渐活跃,去年的2015届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怎样,薪酬如何?哪些专业就业形势好,哪些是“就业困难户”?日前,我省有关部门权威发布《2015年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其中一些大数据将给要考大学的高中生一些专业参考,给即将找工作的在校大学生提供就业数据分析。
我省2015届就业大数据毕业生总数17.7万人2015届全省高校毕业生总数为177131人。
其中,专科生46980人,占26.52%;本科生112410人,占63.46%;研究生17741人,占10.02%。
女生多于男生2015届我省全体高校毕业生中,男生80931人,占46.46%;女生89540人,占53.54%。
211高校毕业生仅占17.16%211高校毕业生30396人,占2015届全体毕业生的17.16%;普通本科111167人,占62.76%;高职高专35568人,占20.08%。
本科以上工学类毕业生最多2015届不同学科门类的本科毕业生中,工学人数最多,占2015年本科毕业生的31.10%;历史学和哲学毕业生人数较少。
毕业研究生中,工学人数最多,占2015年毕业研究生的21.84%;哲学和军事学毕业生人数较少。
专科毕业生中,制造类人数最多,占专业毕业生总数的22.28%;环保气象与安全、水利、公共事业、农林牧渔和公安大类的毕业生人数较少。
近六成毕业生是本省生源这届毕业生生源主要集中在吉林省,占总人数的58.35%。
其次为辽宁省,占比4.41%;第三是黑龙江省,占比4.24%;随后依次为山东、内蒙古自治区、河北、河南、山西、江苏等。
另有0.34%的北京生源、0.17%的上海生源、0.40%的广东省生源毕业,人数非常少。
就业率(由高到低):本科生、研究生、高职高专生总体就业率82.61%截至2015年8月31日,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2.61%。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2023年(7篇)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2023年(7篇)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2023年(7篇)我们有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报告,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2023年,欢迎阅读参考。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2023年篇1摘要:一个时代青年的就业观,反映的是当下国家的社会观、价值观及社会现实。
随着经济、科技、文化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就业观已经远去,为深入了解新时代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星光闪闪实践队自7月20日起,对大学生就业观开展调查,按照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此次调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就近就便灵活开展。
一、调研背景随着我国现阶段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社会可提供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因而造成了当前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
由于就业形势的严峻,近年来,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大学生创业在全国迅速蔓延开来。
一般来讲,大学生毕业后有两个选择:一找工作,二是继续升学进修,最起码选择继续进修的同学已不算是失业。
而对于希望找到工作而未能如愿的毕业生,, 就业难无疑就成为了他们面临的头等问题。
特别是疫情明显地对中国国民经济、社会生活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二、调研目的及意义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也关系到在校大学生的未来发展。
为此我们实践组对周边大学生做了网上问卷调查,通过网上统计数据的形式来反映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总体情况,以及对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我们的建议与解决办法。
通过这次实践,我们对大学生就业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贡献社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我们在活动中每位队员都积极显言显策,用我们自己的努力来为社会问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时刻关心社会,关心祖国发展,并尝试用我们所学去解决问题。
三、调查内容(1)调研对象:周边在校或已毕业大学生(2)调查内容:大学生的基本信息,大学生的就业意向,了解他们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的的看法,了解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想法的比重及对创业所遇的困难的考虑;着重调查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了解程度,关注程度及在自主创业遇到的困难。
历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与中国人口金字塔图

历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与中国人口金字塔图来源:有才网时间:2009-12-21 我要评论(2) 点击:15413回顾我国高校扩招的历程,源于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文件提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适龄青年的15%。
此后高等教育的规模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短短的五六年中,大学招生迅速历年高校毕业生人才供给分析回顾我国高校扩招的历程,源于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文件提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适龄青年的15%。
此后高等教育的规模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短短的五六年中,大学招生迅速扩大,“大众化教育”取代了“精英教育”。
通过对历年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及就业率统计(如表示)数据表明扩招近十年来,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呈大幅上升的趋势,就业率自2007年开始呈下降趋势,基本形成供大于需的局面,造成了硕士生抢本科生的岗位,博士生抢硕士生的岗位,而本科生只能与大中专生争饭碗,甚至出现了大学毕业生“零报酬”就业等现象,据统计,2009年山东省就有8万人放弃高考,主要原因为农村子弟因大学毕业后无法正常就业而自愿放弃。
因此,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了中国政府需要着力解决的一项关乎民生大计、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
2009年2月,国家人事部、教育部及相关部委共同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通知》,主要目的是搭建就业的渠道和平台,帮助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升就业能力。
为了贯彻中央政府的文件精神,各地政府随即组织布署了具体的就业指导工作办法,制定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措施,例如通过建立企业见习基地的方式,由企业、政府共同承担见习学生的生活费与保险,带动毕业生进入企业见习,以试岗的方式解决就业;以及由政府提供创业低息贷款等优惠政策,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等。
从政府采取的各项推动就业的举措看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摆上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
如图所示,1984年—1990年出生的人口是中国的婴儿潮一代,即中国人口出生的第二个高峰期,而从1990年—2000年,中国出生人口的数量逐年下降,由此看到中国人口就业高峰期为2006年——2012年,那么结合上表的数据来看,2006—2009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77%、70%,68%、68%,形势不容乐观,预计未来的三至四年,就业人数应呈不断增加的趋势。
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当代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关于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社会调查报告姓名:班级:学号:成绩:年月摘要根据近年来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多方面调查分析,我们了解到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高校扩招的政策使大学生的人数飙涨,同时也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人才的增加,使得大学生的工作越来越难找,许多人才市场经常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08年的金融危机更使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
本文加从多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以求让大学生们认清当前社会形势,从而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形势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1.2010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与现状【形势】201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30余万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的继续增长,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但是形势依旧不是很好,虽然今年第三、第四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已经回暖,不过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现状】典型现状1:“蚁族”生活在劳碌奔波中寻求改变。
“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
据统计,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万“蚁族”。
上海、广州、西安、重庆等各大城市都有大量“蚁族”,在全国有上百万的规模,他们高智、弱小、群居,但是他们却找不到稳定的工作。
典型现状2:与往年大学生千军万马挤向大城市的现象不同,由于大城市持续增长的各种压力,一部分大学生开始理性地反思这种“唯大城市是从”的就业观念,并且反其道而行之——回流中小城市。
近来大学生就业出现了一股“回流”潮,中小城市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
2.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从05年的高校毕业生338万,到09年的611万,预计10年更是高达700万,高校的盲目扩招,直接让大学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如此庞大的就业人口直接给就业结构带来巨大震荡;而且“严进宽出”的教育模式更是让就业形势变得不可捉摸起来;再者大学的许多专业并不能很好的与市场需求相接轨,所学的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甚至背离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