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1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现状
中国秸秆利用现状 -回复

中国秸秆利用现状-回复中国是世界上农业大国之一,每年总产量超过10亿吨的农作物秸秆,其中包括了大豆秸秆、玉米秸秆、麦秸等,这些秸秆不仅无法通过自然方式被消化,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因此,必须积极探索和开发秸秆资源化利用的途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秸秆利用现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秸秆综合利用在农村地区,许多农民会把秸秆进行燃烧、堆放或者直接丢弃。
这不仅浪费了资源,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现在,秸秆综合利用已成为重要的农业政策和环保措施。
秸秆综合利用的方式有很多,比如秸秆还田、直接用来养殖、用来吸附有机废水等。
秸秆还田可使土地保持肥沃,提高农作物产量;而秸秆养殖则可提高饲料的品质和产量,还可为农民提供一定的收入。
2.秸秆生物质能利用生物质能是一种新兴的清洁能源,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秸秆作为一种生物质材料,具有代替化石能源的潜力。
秸秆的生物质能利用主要包括生物燃料、生物气体、生物液体等。
其中,生物燃料主要是指将秸秆转化为固态燃料,如木屑木粉等。
生物气体主要指将秸秆转化为沼气或生物氢气等。
生物液体则包括将秸秆转化为生物柴油、生物醇等。
3.秸秆制品加工利用秸秆还可以加工制成各种产品,如秸秆纸、秸秆编织品、秸秆板材、秸秆家具等。
这些产品不仅可以取代传统的木材、纸张等材料,而且有着更好的环保、可持续等特点。
目前,国内已有一些农业综合利用企业开始积极开发秸秆制品加工产业,未来还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总之,中国的秸秆利用现状已经实现了由单一利用向多元利用的转变,秸秆综合利用、生物质能利用、秸秆制品加工利用等各种途径已经被广泛应用。
但是,秸秆资源化利用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技术不成熟、收益低等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和企业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推动秸秆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农作物秸秆养分资源现状及利用方式

中国农作物秸秆养分资源现状及利用方式一、引言秸秆是农业生产中产生的重要副产品,具有丰富的养分资源。
合理利用秸秆可以提高农田肥力、减少环境污染,对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中国农作物秸秆养分资源的现状及可能的利用方式。
二、中国农作物秸秆养分资源现状1. 农作物秸秆产量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产量巨大。
据统计,中国每年农作物秸秆总产量约为10亿吨左右,其中包括稻谷秸秆、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和其他杂粮秸秆等。
2. 秸秆养分含量农作物秸秆的养分含量主要包括氮、磷、钾等元素。
根据研究,养分含量与不同农作物的秸秆种类有所差异,但大致可以认为秸秆中脱落的养分约占农作物全生长期脱落养分的30%。
3. 秸秆处理方式目前,中国农作物秸秆的处理方式主要包括露天焚烧、还田、堆肥和工业利用等。
其中,露天焚烧是一种传统的秸秆处理方式,但由于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近年来已逐渐受到限制和取缔。
还田是将秸秆还入田地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肥力,但操作难度较大。
堆肥是将秸秆与其他有机废弃物一起进行堆肥处理,以获得有机肥料。
工业利用则包括将秸秆转化为饲料、生物质能源等。
三、农作物秸秆养分资源利用方式针对中国农作物秸秆养分资源的现状,以下是几种可能的利用方式。
1. 生物质能源生产秸秆可以被有效地转化为生物质能源,如生物燃料、生物气体和生物质颗粒等。
通过采用生物质能源生产技术,可以将秸秆中的有机物提取出来,用于发电、取暖等用途,从而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
2. 有机肥料制造将秸秆与其他有机物一起进行堆肥处理,可以制成高效有机肥料,用于农作物的生长。
通过还田的方式,将秸秆中的养分循环利用,提高土壤质量,增加农作物产量,减少化肥的使用,从而降低土壤污染和环境风险。
3. 畜禽饲料生产秸秆可以通过酸碱处理、发酵等技术转化为饲料,适用于牛、羊、猪等畜禽的饲养。
这不仅可以解决饲料短缺的问题,还能增加养殖业的收益,推动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的分析共3篇

我国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的分析共3篇我国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的分析1我国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的分析秸秆资源是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的主要来源,也是土地资源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农村地区是秸秆资源主要分布区域,秸秆的数量庞大,远远超过城市地区。
然而,目前我国秸秆资源的利用率还较低,未得到充分利用。
本文将从我国秸秆资源的分布、利用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秸秆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一、我国秸秆资源分布秸秆是农作物垄断的茎、叶、壳等部分,是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
我国的农作物主要有粮食作物、油料作物、棉花等,其中秸秆资源的主要来源是粮食作物。
据统计,我国年均秸秆产量达到15亿吨左右,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农村地区。
我国秸秆资源的分布情况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北方地区的秸秆产量较高,其中以东北地区最为突出,主要由于该地区种植大量粮食作物和玉米。
南方地区的秸秆产量相对较低,主要由于该地区的农作物以水稻为主,而水稻的秸秆品质较差。
此外,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干旱,土地贫瘠,农业发展滞后,秸秆产量也相对较低。
二、我国秸秆资源利用状况目前,我国的秸秆资源主要用于畜牧业饲料、农业废物处理和农业生产等方面。
其中,畜牧业饲料是秸秆利用的主要途径,占用了秸秆资源的大部分。
农业废物处理主要是指秸秆的堆肥利用,堆肥除了能够减少秸秆对环境的污染,还能提高土地肥力和土壤结构。
另外,秸秆能够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原料,如秸秆能够用于生产生物质颗粒燃料、纸浆和木质板材等,还可以作为蘑菇、食用菌的原料,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然而,我国秸秆资源利用的状况还不够理想。
一方面,我们在利用秸秆时存在某些技术难题,如秸秆的使用效率不高、质量参差不齐、分离难度大等。
另一方面,农民对秸秆资源的利用意识不足、没有秸秆资源利用的专业知识和技巧,给秸秆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带来阻力。
三、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秸秆资源的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增加利用率,既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又有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我国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现状问题及对策农作物秸秆是指庄稼收割后剩余的根茎、叶子和秸秆等植物遗物。
在农业生产中,秸秆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广泛用于土壤覆盖、饲料料、燃料等领域。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作物种植结构的改变以及环保要求的提高,农作物秸秆的处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作物秸秆的收储运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社会经济效益低等,需要采取一些对策来解决。
一、问题现状1. 资源浪费严重目前,我国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率较低,大量的秸秆被随意焚烧、堆放或直接丢弃,导致了资源的浪费。
根据统计,我国每年都会有大量的秸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地区,由于缺乏有效的收储运体系,秸秆处理更加困难,这就加剧了资源的浪费。
2. 环境污染严重未经有效处理的农作物秸秆易导致环境污染。
一方面,秸秆焚烧会释放大量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对空气质量和人民健康造成危害;秸秆的露天堆放容易导致土壤和水体的污染,给环境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3. 社会经济效益低当前我国农作物秸秆的混乱处理不仅带来了环境问题,同时也导致了社会经济效益的降低。
农作物秸秆本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能源资源,可以用于生物质能源的生产,但是由于秸秆的收储运体系不完善,导致了生物质能源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限制了生物质能源的发展。
二、对策建议1. 完善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应加强对农作物秸秆的收储运管理,建立健全的农作物秸秆收购、储存、运输等体系。
鼓励发展专业的秸秆收储运企业,引导农民将秸秆卖给专业公司,以提高秸秆的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
2. 推广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秸秆资源化利用是解决农作物秸秆问题的有效途径。
可以采用秸秆还田、临时集散点处理、生物质能源利用等技术,将农作物秸秆转化为有机肥料、生物质能源等,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3.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意识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农作物秸秆处理的认识和重视,引导他们采取科学合理的秸秆处理方法,如还田、压塑秸秆砖等,减少焚烧、露天堆放等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我国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现状问题及对策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中不可避免的副产品,秸秆积累量巨大,给农村带来环境污染和火灾隐患,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如何有效地利用农作物秸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我国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现状问题及对策。
1. 收秸缺乏统一规划。
目前,我国各地对秸秆的收集和利用没有统一的规划和标准,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导致秸秆收集和利用效率低下。
2. 收秸人力成本高。
由于缺乏专业技术和设备,秸秆收集和埋肥等方式成为主流,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人力成本高,同时也无法保证秸秆的品质。
3. 储秸能力不足。
我国农村储秸条件差,很多地方缺乏现代化的储秸设施,导致储存不当,秸秆易腐烂变质,损失率高。
4. 运输成本高。
我国农村道路条件相对差,秸秆的运输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同时还存在着诸如秸秆超载等违法行为,导致运输成本高。
2. 鼓励农民使用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不仅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还可以减少秸秆污染和消防隐患。
国家可以通过政策补贴和土地税收减免等措施,鼓励农民使用秸秆还田。
3. 建设现代化的储秸设施。
国家应加大对储秸设施建设的支持,建设现代化的储秸设施,提高秸秆的质量和保存效果。
4. 改善农村道路建设。
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扩大交通运输网络,降低秸秆运输成本,同时惩罚秸秆超载等违法行为,确保秸秆运输的安全和规范。
总之,在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中,应加强国家规划,鼓励农民利用秸秆还田,建设现代化的储秸设施和改善农村道路建设,从而提高我国的农作物秸秆收储运效率和质量。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分析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分析作者:来源:《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3年第10期对现阶段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展开讨论与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秸秆利用对策,以期为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作物种植规模日益扩大,与此同时,秸秆产出量与日俱增。
然而,农作物秸秆虽是优质的生物质资源,但若缺乏科学合理的处理措施,采用焚烧、丢弃等方式,不仅不利于保护农村自然环境,甚至会制约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此,如何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已经成为当前农业发展所需重视的问题之一。
有调查表明,自2014年以来,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得以推广和普及,各地区狠抓并落实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逐渐探索与当地发展情况的秸秆综合利用路径,推进农作物秸秆向饲料化、肥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方向发展,降低当地秸秆焚烧量。
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为例,2020年作物秸秆生产量为116.15万t、2021年为124.98万t、2022年为176.25万t。
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并提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措施,以期为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1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1.1秸秆资源情况近年来,中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与此同时,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也在逐年递增。
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为例,2022年秸秆产生量为176.25万t,比2020年增加60.1万t,其中水稻秸秆109.21万t,占总资源的61.96%;玉米秸秆30.82万t,占总资源的17.49%;油菜秸秆23.41万t,占总资源的13.28%;其他秸秆(包括小麦、马铃薯、甘薯、花生、大豆、甘蔗、其他)12.81万t,占总资源的7.27%。
1.2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目标通过禁止禁烧秸秆保护生态环境,凸显生态效益;通过就地消化、离田利用,优化资源布局、提高资源利用率,确保秸秆综合利用率在88%以上。
以推动农作物秸秆资源产业化发展为主,促进生态、社会与经济等多项效益的融合发展,以提高耕地质量为准则,最大限度减少秸秆还田量,促进秸秆利用方式向梯形等级发展,保障秸秆综合利用率不低于88%。
秸秆焚烧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秸秆焚烧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秸秆焚烧作为一种能源利用和环境治理的手段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将对秸秆焚烧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秸秆焚烧的现状1. 秸秆资源丰富: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秸秆产量巨大。
根据统计数据,我国每年秸秆产量超过8亿吨。
2. 治理需求迫切:秸秆不当处理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导致环境污染。
在农作物收割后,如果秸秆未得到有效利用,常常成为乱堆乱放的垃圾,容易引发火灾事故,并且秸秆露天焚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对空气质量造成很大影响。
3. 技术难题:秸秆的高湿度、体积大、含有难分解的有机质等特点,使得其焚烧利用技术面临一系列挑战。
传统的秸秆焚烧技术存在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尾气污染问题。
4. 政策支持: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政府对秸秆焚烧治理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增加。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环境防控技术政策》明确提出加强秸秆焚烧治理,提高利用率。
二、秸秆焚烧的发展趋势1. 技术创新: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一代的秸秆焚烧技术逐渐发展。
例如,生物质颗粒燃烧技术可以将秸秆转化成颗粒状燃料,提高燃烧效率和能源利用率;气化技术可以将秸秆转化成合成气,用于发电、制热等领域;焚烧尾气处理等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减少污染排放。
2. 综合利用:将秸秆焚烧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实现综合利用也是未来的趋势。
例如,秸秆焚烧可以与焚烧电厂相结合,通过发电的方式将秸秆转化为电能,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另外,秸秆还可以作为肥料、动物饲料等农业用途。
3. 精细化管理: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管理意识的增强,秸秆焚烧将向着精细化管理方向发展。
通过智能化监测系统和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对秸秆焚烧过程的全程监控和管理,提高焚烧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并确保环境安全。
4. 政策支持:政府将继续加大对秸秆焚烧治理技术的支持力度,通过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推动秸秆焚烧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
5. 国际合作:秸秆焚烧问题是全球性的挑战,各国需要共同合作来推动技术创新和经验交流。
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一个热门话题。
秸秆资源化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还可以提高农田的生产力。
与此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利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问题分析1. 秸秆资源利用率低秸秆是农作物的废弃物,大量的秸秆处理成本高,一方面因为秸秆难以储存,另一方面也因为目前技术条件下对秸秆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还不高。
2. 秸秆资源的浪费目前,我国秸秆资源化利用还存在极大的浪费现象,很多农民习惯于将秸秆焚烧,这不仅容易引起空气污染,还会造成宝贵的资源浪费。
3. 技术条件落后目前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技术条件相对滞后,很多地区仍然采用传统的秸秆焚烧方式处理秸秆资源,无法实现资源的真正再利用。
二、对策探讨1. 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政府部门应该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推动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创新,如利用生物质燃料技术、秸秆青贮技术等,提高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率。
2. 完善政策法规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政策支持力度,例如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技术创新和推广,完善秸秆资源的收购和利用制度,鼓励企业和农民参与秸秆资源的回收利用。
3. 加强宣传教育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可以联手在农村开展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宣传教育活动,向农民普及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意义和方法,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行动。
4. 建立健全的秸秆资源化利用体系政府可以积极参与建立秸秆资源化利用产业链,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引导企业和农民发展秸秆资源化利用的产业,实现从收集、加工到利用的全产业链闭环。
5. 加大执法力度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秸秆焚烧的执法力度,坚决取缔非法焚烧秸秆的行为。
加强秸秆回收等利用环节的督导执法,规范秸秆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
6. 推动产业发展秸秆资源化利用产业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可以通过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方式,吸引更多企业进入秸秆资源化利用领域,提升产业的发展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 0. 09 0. 03 0. 03
K 1. 00 0. 73 1. 55
Ca 0. 14 0. 14 0. 84
M g M n Si
0. 12 0. 02 7. 99 0. 02 0. 003 3. 95 0. 07 — —
和沼渣的过程。 沼气含有 50%~ 70% 的甲烷, 是高 品位的清洁燃料, 它可在稍高于常压的状态下, 通过 PV C 管道供应农家, 用于炊事、照明、果品保鲜等。 因此, 秸秆制沼不仅可优化农村能源结构, 节约不可 再生能源的消耗, 还具有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生态效 益。
100. 00
1. 2 农作物秸秆质量 农作物秸秆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首先, 农作物
秸秆热值高, 大约相当于标准煤的 1 2。 经测定, 秸 秆热值约为 15000KJ Kg, 各种秸秆的热值如表 3。 其次, 农作物秸秆含有多种可被利用的有用成分, 除
收稿日期: 2007204225 基金支持: 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KJ 2007A 131ZC) 资助。 作者简介: 曹稳根 (1964- ) , 男, 安徽东至县人, 硕士, 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生物化学和资源生物学。
一是秸秆氨化。 秸秆氨化是一种比较成功的处 理方法, 利于牲畜消化吸收, 更重要的是氨化可使秸 秆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实践表明, 用含氮的化 学物质 (如氨水、尿素等) 处理秸秆, 可使采食率提高 20%~ 30% , 消化率提高 20% 左右, 能量价值提高 80% 左右, 粗蛋白含量提高了 4%~ 6% , 总营养价 值提高 1~ 1. 8 倍。
二是秸秆制沼。秸秆制沼历史悠久, 它是多种微 生物在厌氧条件下, 将秸秆降解成沼气, 并副产沼液
其配套政策的支持下, 我国秸秆发电迅速发展, 据不 完全统计, 到 2006 年底, 全国在建农作物秸秆发电 项目 34 个, 分布在山东、吉林、江苏、河南、黑龙江、 辽宁和新疆等省 (区) , 总装机容量约 120 万千瓦。预 计在 2010 年将有 3. 5~ 3. 7 亿 t 秸秆用于发电, 年
种 类 灰 分 纤维素 脂 肪 蛋白质 木质素
水稻 小麦 玉米 豆科干草
17. 8 4. 3 6. 2 6. 1
35. 0 34. 0 30. 0 28. 5
3. 82 0. 67 0. 77 2. 00
3. 28 3. 00 3. 50 9. 31
7. 95 21. 2 14. 8 28. 3
2 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现状
年产量
302 1698 3824 2924 7191 2074 176 1463 1486 205
表 2 1999 年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量 (百万 t)
品种
水稻 小麦 玉米 高粱 谷子 大豆 薯类 其它
秸秆年产量
191. 73 117. 29 175. 48
4. 67 3. 50 11. 23 22. 21 32. 39
二是秸秆青贮及微贮。 秸秆青贮是在农作物腊 熟期完成种子或果实收获后, 即刻进行秸秆粉碎, 随 即装入塑料袋或青贮池中, 压实、排除空气并保持适 当的含水量, 最后密封保存。这种方法能使植物中的 营养成分得以保存, 并能提高适口性和消化率。秸秆 微贮是在贮存秸秆的过程中加入微生物菌剂或者微
六是过腹还田, 即用秸秆饲喂畜禽, 然后将畜禽的粪 尿作肥料还田。
1 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利用基础
1. 1 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分布、种类及产量 我国是农业大国, 秸秆资源十分丰富, 分布广,
种类多且产量巨大。 我国不同地区农作物秸秆年产 量如表 1 所示[5]。 目前仅主要的农作物秸秆就有近 20 种, 而且产量巨大。 1999 年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 总量约 6. 4 亿 t (表 2) [3], 其中稻秸、小麦秸和玉米 秸为三大农作物秸秆, 约占秸秆资源总量的 75. 6%。随着科技的进步, 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 以及
110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了绝大部分碳之外, 还含有氮、磷、钾、钙、镁、硅等矿 质元素 (见表 4) , 有机成分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 质素、蛋白质、脂肪、灰分等 (见表 5) [7, 8]。 这些物质 都可以作为资源加以利用。
五是秸秆液化。 2006 年 6 月, 中国科学技术大 学生物质洁净能源实验室研制的秸秆冶炼生物油技 术通过了中试, 出油率高达 60% , 生产成本约为 790 元 吨。 另外, 2006 年 8 月, 由山东泽生生物科技有 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联合启动的 “秸秆酶解发酵乙醇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示范工程” 项目, 已通过清华大学教授费维扬院士组成的专家 鉴定委员会鉴定, 认为该项目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 水平。 这个年产 3000t 秸秆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示范 工程, 与传统的酸水解方法不同, 首创了秸秆无污染 汽爆等技术, 并建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 110m 3 固 态菌种发酵反应器, 形成了工业生产工艺体系。国家 “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一五”时期要扩大 燃料乙醇生产能力。 为了扩大生物燃料来源, 我国 已开始以甜高粱、木薯、红薯、芸豆、大豆、油菜子、麻 风树、黄连木以及农林废弃物纤维素等制取燃料乙 醇或生物柴油的研究[13, 14 ]。
农业高效化肥的使用, 牲畜饲料的日益丰富, 农村中 电力、煤气等洁净能源的普及, 不少造纸厂由于排放 有害废液而被迫关闭等因素,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 量将逐年增加, 专家预计到 2010 年将达到 7. 26 亿 t。
表 1 我国不同地区农作物秸秆年产量 (万 t)
地 区
北京 河北 辽宁 江苏 福建 河南 广东 陕西 四川 西藏
第 22 2007
卷第 6 期 年 12 月
宿州学院学报 Jou rnal of Suzhou U n iversity
V o l. 22, N o. 6 D ec12 0 0 7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现状
曹稳根, 高贵珍, 方雪梅, 钱玉梅, 张兴桃, 段红, 王海潮
(宿州学院 化学与生命科学系, 安徽 宿州 234000)
六是秸秆发电。 2003 年以来, 国家发展改革委 先后批复了江苏如东、山东单县和河北晋州 3 个国 家级秸秆发电示范项目, 总装机容量 8 万千瓦, 拉开 了我国秸秆发电建设的序幕。 在《可再生能源法》及
点, 可在秸秆主产区为中小型企业、政府机关、中小 学校和相对比较集中的乡镇居民提供生产、生活热 水和用于冬季采暖。
三是秸秆固化成型。秸秆有机质纤维素、半纤维 素和木质素通常在 200~ 300 ℃下软化, 将其粉碎 后, 添加适量的粘结剂和水混合, 施加一定的压力使 其固化成型, 即得到棒状或颗粒状“秸秆炭”, 若再利 用炭化炉可将其进一步加工处理成为具有一定机械 强度的“生物煤”。
表 5 几种农作物秸秆的有机成分 (% )
近几年我国粮食主产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焚烧 秸秆污染。 每到夏秋收获之际, 浓烟滚滚, 这种处理 方式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自然资源, 造成了环境污染, 也造成了事故多发, 对高速公路、铁路的交通安全及 民航航班的起降安全等构成了极大威胁, 并对人类 健康和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 已成为一大社会问题。 为此, 国家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 并采取禁烧秸 秆管理措施, 加大执法力度, 虽取得一些成效, 但目 前焚烧秸秆现象仍很严重。为了解决人类资源、环境 和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 高效合理地利用这一宝贵 的资源, 党中央、国务院对秸秆的综合利用十分重 视, 要求农业部门要把秸秆综合利用作为一项重点 工作来抓, 努力扩大综合利用规模, 尽快为剩余秸秆 找出路。目前, 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主要有 5 种途 径 。 [ 9- 12 ] 2. 1 作能源
农作物秸秆是籽实收获后剩留下的含纤维成分 很高的作物残留物, 包括禾谷类、豆类、薯类、油料 类、麻类、以及棉花、甘蔗、烟草、瓜果等多种作物的 秸秆, 是农作物的主要副产品, 是自然界中数量极大 且具有多种用途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1, 2]。据联合国 环境规划署报道, 世界上种植的农作物每年可提供 各类秸秆约 20 亿 t, 我国农作物秸秆年产量为 7 亿 t 左右, 列世界之首, 折合标准煤量 3. 53 亿 t, 占全世 界秸秆总量的 30% 左右。我国每年农作物秸秆资源 量约占生物质资源量的近一半[3, 4]。农作物秸秆是一 种宝贵的可再生资源,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消费观 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我国农村秸秆资源完全处于 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状况, 相当多的一部分农 作物秸秆被弃置或者进行焚烧, 没有得到合理开发 利用。据调查, 目前我国秸秆利用率约为 33% , 其中 大部分未加处理, 经过技术处理后利用的仅约占 2. 6% [4]。 因此, 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对于节约资 源、保护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 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所占比 23 花生 19. 21
18. 31 油菜 30. 41
27. 39 芝麻
0. 48
0. 73 向日葵 1. 06
0. 55 棉花 11. 49
1. 75 麻类
0. 80
3. 47 甘蔗 18. 68
5. 06 合计 640. 63
所占比例 (% ) 3. 00 4. 75 0. 07 0. 17 1. 79 0. 12 2. 92
年产量
429 4413 550 3549 6643 5650 1405 1334 4464
50
地 区
上海 山西 吉林 浙江 江西 湖北 广西 甘肃 贵州 宁夏
年产量
179 1338 3371 1134 1304 3202 1525 754 1123 268
地 区
天津 内蒙古 黑龙江 安徽 山东 湖南 海南 新疆 云南 青海
摘要: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宝贵的可再生资源。 本文对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分布、种类、年产量及质量等进行了详 细分析, 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角度, 介绍了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现状, 认为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 是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可再生资源的需要, 也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资源; 秸秆资源化利用 中图分类号: S2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2006 (2007) 06- 0110-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