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三角洲、水下扇及浊积扇沉积环境
多种地层精细对比方法在梨树断陷的应用—以营城组地层精细对比为例

多种地层精细对比方法在梨树断陷的应用—以营城组地层精细对比为例朱世海;李海彬;刘小红;田军【摘要】梨树断陷为一半地堑式断陷盆地,盆地中心向四周地层横向变化大;营城组地层沉积时期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及半深湖相沉积发育;另外该区经历多期构造运动,盆地内断层十分发育;这些都对地层精细对比带来困难.本文根据\"旋回对比、分级控制\"、\"标志层对比法\"、\"相控对比法\"、\"趋势对比法\"等在营城组地层精细对比中的应用,比较它们应用效果的优劣,总结出\"旋回对比、分级控制\"和\"标志层\"对比方法在梨树断陷地层精细对比中运用效果最好,其次为\"相控对比法\"和\"厚度趋势法\".【期刊名称】《吉林地质》【年(卷),期】2019(038)001【总页数】6页(P37-42)【关键词】梨树断陷;地层精细对比;对比方法应用;营城组【作者】朱世海;李海彬;刘小红;田军【作者单位】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测井公司,河南濮阳 457000;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测井公司,河南濮阳 457000;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测井公司,河南濮阳 457000;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测井公司,河南濮阳 45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50 引言梨树断陷(原名十屋断陷)位于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是松辽盆地断陷期持续最长、地层发育最为齐全、沉积最厚、埋深最大、有机质演化程度最高的断陷盆地[1]。
自1984年以来,梨树断陷已经过30多年的油气勘探历程,常规的油气勘探手段已经满足不了勘探的需求,目前已进入精细勘探阶段,精细勘探必须以地层精细对比做为基础[2-3],从一种新的角度来打开勘探的新局面。
前人对梨树断陷地层特征已经进行了多次研究,主要是根据层序地层的对比方法对大组段的划分[4-5],而小层精细对比只在个别油田内部进行过[6-7],也仅是以砂层的横向追踪为主,对个别标志层局部进行标注,没有建立区域性的标志层。
沉积学 扇三角洲

1
扇三角洲
浅 湖
扇 三
角洲
深
湖
塔西南侏罗系扇三角洲沉积模式
二、发育条件和发育位置
条件:海、湖岸附近地形 高差大, 岸上斜坡陡窄, 物源近, 碎屑物质供应充足, 与断裂有关。
位置:湖盆边缘临近高差 大、坡度陡的隆起 区,并且常与同沉 积期大型断水系的特征、风化程度以及碎屑 物的供应,其对湖泊辫状河三角洲的影响尤为重要。通常,干旱气候向潮 湿气候转化会引起沉积物数量的增加,从而引起扇三角洲沉积向辫状河三 角洲沉积转化。因此,最适合辫状河三角洲形成的古气候是半干旱—半潮 湿气候。此外,海平面的升降也会影响三角洲沉积类型的变化。一般认为, 扇三角洲沉积与海平面快速上升有关,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仅见于海平面 上升减缓的时期。
四、与正常三角洲的区别
扇三角洲和河流三角洲都处于海陆过渡带,具有三层结构; 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受波浪潮汐改造,说明其位于浪基面以上的浅水带; 垂向层序绝大多数呈反旋回,而层理构造显示具有牵引流性质,
吴崇筠(1989)将 扇三角洲分为:
①靠山型:扇区小 溪出口处就是海 (湖),冲积扇直 接入水,扇三角洲 紧靠山根,扇三角 洲平原是冲积扇。 ②靠扇型:冲积扇 末端水流入湖形成 的扇三角洲,扇三 角洲平原的顶端靠 冲积扇。
最主要的沉积相带
和砂体发育区。
三个微相: 水下分流河道、 河口坝、席状砂。
a.水下分流河道微相: 陆上辫状河道的水下延伸,向前变浅、消失,最主要的微相类型。 沉积物:砂砾岩、砂岩;分流河道间:灰、灰绿色水平层理泥岩、 泥质粉砂岩、页岩。 结构: 较陆上分选好,粒度曲线表现为洪水急流型---正常水流型。 构造: 板状、槽状交错层理,平行、粒序、块状层理,无暴露构造。 垂向: 多层叠置的正韵律。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

•浅水三角洲、深水三角洲
三角洲沉积的三种 相模式的剖面
8.扇三角洲
扇三角洲 辫状河平 原三角洲 辫状河 三角洲
•扇三角洲平原:以大陆流水积作用为主; •扇三角洲前缘:遭受盆地水动力改造; •前扇三角洲:以盆地作用为主
扇三角洲 •旱地型扇三角洲 •湿地型扇三角洲 辫状河平 原三角洲 辫状河 三角洲
•河控三角洲
•三角洲平原(海岸线之上)
•分流河道沉积 •天然堤沉积 •决口扇沉积 •沼泽相沉积 •三角洲湖泊沉积 •分流间湾沉积
•三角洲前缘
•分流河口沙坝沉积(砂质海滩) •远沙坝沉积 •前缘席状沙沉积 •指状沙坝沉积
•前三角洲沉积
沼泽和海湾
分流河道
分流河口坝
决口扇 分流间湾 越岸洪水扇及天然堤 海滩 分流河口沙坝 远沙坝 前三角洲 滑塌块体 陆棚浅海
shelfs或受保护的陆棚泻 湖protected shelf lagoons)
•陡坡边缘(Escarpment
margins)
•坡角35-90°,有坡折,可划分为上斜坡(坡角>35-40°)(失 重)、下斜坡(坡角<35-40°)
Escarpment margins
Bypass(过路型)
图6-14
滨海(湖)地区沉积地貌示意图
1-沙嘴;2-沙坝;3-泻湖;4-三角洲;5-潮坪;6-海滩和波筑台;7- 泥炭堆积
•海(湖)滩
•浪控型滨海沉积
•潮控型滨海沉积
北戴河海岸沙难上的落潮波痕
•浪控型滨海沉积
北戴河海岸沙难上的双脊波痕
崇明岛海岸,海滩沙中的冲洗层理
•潮控型滨海沉积
滨海 浅海 半 深 海 深海 平均高潮线 潮上沉积 平均低潮线 潮间沉积:潮坪、潮沟、潮溪 正常浪基面(20m) 潮下沉积:浅滩和潮道 200m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重点总结(文本)

一、油气田开发地质学主要的研究内容:1、储层研究:包括油气层的储集类型、岩性、物性、厚度、分布、形态、沉积类型等;2、油层非均质性研究:包括对碎屑岩储层岩性、物性在纵向上、横向上的变化及其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3、构造、断裂系统研究:包括构造的形态、成因,断层的性质、产状、分布特点、成因,发育时代,演化规律,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和破坏作用;4、流体分布及流体性质研究:包括油气水的纵向、平面的分布规律,油气水的性质;5、油气储量研究:包括储量计算方法研究、储量计算参数的确定。
二、开发地质学研究手段:1、利用钻井资料:包括取心资料、化验分析资料;2、利用地球物理勘探资料:包括地球物理测井资料,二维地震、三维地震、井间地震等;3、利用试油、试采、矿场开发资料:包括产量、含水、含水变化率、地层压力、温度、化验分析资料等。
三、开发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四、油藏描述的目的包括:1、真实、准确、定量化地展示出储层特征;2、最优化地提高采收率;3、提高可靠的油藏动态预测;5、降低风险及效益最大化一、美国常用API度表示石油的相对密度:二、动力粘度,运动粘度,相对粘度。
1动力粘度;面积各位1m^2并相距1m的两平板,以1m/s的速度作相对运动时,之间的流体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内摩擦力。
原油粘度的单位是:mPa.s2运动粘度是动力粘度与同温度、压力下的流体的密度比值。
单位m^2/s3相对粘度,就是原油的绝对粘度与同温度条件下水的绝对粘度的比值。
三、国际稠油分类标准原油粘度的影响因素:与原油的化学组成、溶解气含量、温度、压力等因素关系密切。
四、气藏气气顶气煤层气五、油田水的赋存状态 1、超毛细管水(自由水2、毛细管水3、束缚水(吸附水 (1)边水 (2)底水 边水油藏 底水油藏 油田水通常划分为4类: 矿化度硫酸钠型,重碳酸钠型,氯化镁型,氯化钙型。
六、干酪根的性质、类型七、生成油气的地质及动力条件一、凡是能够储存和渗滤流体的岩石均称为储集岩。
沉积相与小层(5)汇总

汇报内容
1、三角洲平原亚相 2、三角洲前缘亚相 3、前三角洲亚相 (四)湖泊相砂(砾)岩
1、湖滩砂的发育 2、砂坝的发育 二、小层对比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一)标准层和对比标志 1、标准层和对比标志的属性 2、标准层和对比标志的发育 3、标准层和对比标志的岩“电”关系 (二)单井划相 1、测井曲线的形态分析 2、测井曲线的理论沉积模式 (三)砂层组、小层和时间单元 (四)小层对比的方法
1、河流类型及沉积模式 2、网状河的形成和发展 3、主要亚相的沉积特征 (三)三角洲相砂(砾)岩
汇报内容
1、三角洲平原亚相 2、三角洲前缘亚相 3、前三角洲亚相 (四)湖泊相砂(砾)岩 1、湖滩砂的发育 2、砂坝的发育 二、小层对比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一)标准层和对比标志 1、标准层和对比标志的属性 2、标准层和对比标志的发育 3、标准层和对比标志的岩“电”关系 (二)单井划相 1、测井曲线的形态分析 2、测井曲线的理论沉积模式 (三)砂层组、小层和时间单元 (四)小层对比的方法
D.R.Allen(1975)认为, 测井曲线的形态变化,反映了水体 深度的变化,搬运能量的变化,沉积物源供应的变化。
柱形(筒形):反映的是物源供应丰富和水流条件稳定的快速 堆积;
钟形:测井曲线幅度下部最大,向上越来越小,反映水流能量 不断减弱和物源供应不断减少;
漏斗形:与钟形相反,垂向上是反映反粒序水退层系,反映的 水流能量不断增强和物源供应不断丰富的沉积环境。
12
标标 准准 层层
3
4 5
6 7 8 9 10
孤岛油田渤107井馆陶组录井剖面图
小层和时间单元这是两个概念,小层强调了砂砾 岩体的空间分布,而时间单元强调的是砂砾岩体沉 积的等时性。极力用沉积相的理论来指导小层的划 分,使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尽可能的统一起来,这是 油田开发地质工作的需要,但不同的沉积相,时间 单元的定义是不相同的,不同的沉积相,时间单元 的划分,具有不同的难度。常见的:
沉积相划分

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沙坝、远沙坝、席状沙
前辫状河三角洲
前三角洲
扇
三角洲
扇三角洲平原
分流河道、漫滩沼泽
扇三角洲前缘
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前缘席状砂
前扇三角洲
前三角洲
海 洋环境
海洋碎屑沉积
滨岸亚相(无障壁型)
海岸沙丘、后滨、前滨、临滨
滨岸亚相(有障壁型)
潮坪、泻湖、障壁岛、后滨、前滨、临滨
沼泽
沙漠
冰川
坡积和残积
冲积扇
扇根
沉积类型:河道沉积、漫流沉积、筛状沉积、泥石流沉积
扇中
扇端
海 陆过渡环境
三角洲
正常
三角洲
三角洲平原
分支河道、天然堤、决口扇、
沼泽、淡水湖泊
三角洲前缘
水下分支河道、水下天然堤、
支流间湾、河口坝、远沙坝、席状砂
前三角洲
前三角洲泥、滑塌浊积扇
辫状河
三角洲
辫状河三角洲平原
辫状河道、越岸沉积
浅海陆棚相
潮汐控制/海流控制/风暴控制的陆棚沉积
半深海相
深海相
相组
相
亚相
微相
大陆环境
河流相
平直河
曲流河
河床亚相
河床滞留沉积、边滩沉积
堤岸亚相
天然堤沉积、决口扇沉积、
河漫亚相
河漫滩、河漫湖泊、河漫沼泽
牛轭湖亚相
辫状河
河床亚相
河床滞留沉积、心然堤
泛滥平原
湖泊相
半深-深湖亚相
滨浅湖亚相
洪水漫湖亚相
湖泊三角洲、扇三角洲、湖岸扇、湖底浊积扇、滩坝等亚相
三角洲相介绍

第一节 三角洲环境特点及其沉积作用
3. 三角洲的发育过程 (1)河口砂坝和河道分叉的形成 河流入海的河口区,水流展宽和潮流的顶托作用使流速骤减,河流底负载 堆积成水下浅滩。浅滩淤高、增大,露出水面,形成新月形河口砂坝。水流从 砂坝顶端分成两股,形成两个分支河道(分流河道),并向外侧扩展。分支河道向 前发展,在河口处又会出现新的次一级河口砂坝(如图所示)。这一过程的不断重 复,就形成了一个喇叭形向海延伸的多叉道河网系统,三角洲的雏形随之形成。 (2)决口扇的形成与三角洲的延伸 分支河道不断向海延伸,河床坡度减小,流速减缓,河床淤高。坡度减小 至一定程度,泄流不畅,洪水季节洪流冲决天然堤,呈散流倾泻于滨海平原或 叉道间海湾,流速骤减,沉积物逐渐淤积而成决口扇滩,从而使三角洲在横向
第一节 三角洲环境特点及其沉积作用
由于河流、波浪、潮汐对三角 洲的形成起直接控制作用,故 很多学者主张按这三者的相对 强度来划分三角洲的成因类型。 Galloway(1976)根据上述 三种作用的相对关系,分析了 世界上一些代表性三角洲,提 出了三角洲的三端元分类(如图 20-5)。三角形三个端元分别代 表了以河流、波浪、潮汐作用 为主的三角洲类型,分别称为 河控三角洲、浪控三角洲和潮 控三角洲。前者属于建没性三 角洲,后两者属于破坏性三角 洲。
沉积相(特征)简述

沉积相(特征)简述简述题1试⽐较曲流河与辫状河的沉积特征。
2试⽐较边滩与⼼滩的沉积特征。
10分答:边滩的沉积特征如下:①岩⽯类型:以砂岩为主,成分复杂,成熟度低,常为长⽯、岩屑砂岩等。
②粒度特征:变化⼤,主要为跳跃总体,次为悬浮总体,分选中等,具正韵律。
③层理构造:特别发育,多种多样,⼀般由下⾄上,由⼤型槽状、板状交错层理→⼩型交错层理→⽔平层理。
④砂体形态:常呈板状,宽度⼏⼗⽶~⼏⼗公⾥。
⑤垂向层序:下部为滞流沉积,上部为堤岸沉积。
⼼滩的沉积特征:①岩⽯类型:以砂岩为主,其成分⽐边滩更复杂,成熟度更低。
②粒度特征:变化范围⼤,⽐边滩更粗,具正韵律。
③层理构造:以⼤型板、槽状交错层理为主,底部常具冲刷⾯。
④垂向层序:下部为滞流沉积,上部⼀般缺少堤岸和泛滥盆地沉积。
⑤废弃河道⼀般不形成⽜轭湖。
3试⽐较粗、细边滩的沉积特征。
答:粗、细边滩的沉积特点见下表:4试⽐较曲流河、辫状河、⽹状河的沉积特征。
答: 曲流河、辫状河、⽹状河的沉积特征见下表:5试⽐较曲流河与辫状河的垂向层序的特点。
答: 曲流河垂向层序的特点是:由下向上,粒度由粗变细,层理规模由⼤变⼩,层理类型由⼤型槽状交错层理变为⼩型交错层理,上攀层理、⽔平层理,底部具冲刷⾯,从⽽构成了⼀个典型的间断性正旋回,⼆元结构较为明显,顶层沉积和底层沉积厚度近于相等或前者稍⼤于后者。
与曲流河相⽐,辫状河在垂向层序上有以下特点:第⼀,河流⼆元结构的底层沉积发育良好,厚度较⼤,⽽顶层沉积不发育或厚度较⼩;第⼀,底层沉积的粒度粗,砂砾岩发育。
第三,由河道迁移形成的各种层理类型发育,如块状或不明显的⽔平层理,巨型槽状交错层理,单组⼤型板状交错层理等。
从以上曲流河与⽹状河的沉积特征可以看出,⼆者的不同点是:①⽹状河的沉积物粒度更细,泥质沉积物所占⽐例更⾼,很少出现粗砂以上的颗粒。
②泥炭沉积较曲流河更为普遍发育。
③⽹状河的“⼆元结构”中底层沉积更少,⽽顶层沉积更为发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因:高能,三角洲构
特征:A、S型与斜交型交替出现 B、反射波振幅中—高,连续性较好。 成因:顶积和过路冲刷作用交替进行。 能量交替:S型--能量,线型--高能; 这种交替进行的模式反映了朵叶的迁移,陆架的下 沉,沉积作用能量的变化。
(5) 叠瓦状前积反射结构
决于湖、海盆的底形坡度。
三角洲前缘与前三角洲之间应以正常浪基面 ( 即正常天气的浪基 面,或称浪基面)为界。浪基面之上为波浪带,这里波浪和沿岸流 活跃,能量较高,沉积物以滚动和跳跃搬运砂甚至砾石为主,其沉 积物主要是砂岩甚至砾岩;浪基面之下为水体安静的低能环境,以 悬浮搬运的粉砂和泥沉积为主。
平 面 相 组 合 及 垂 向 层 序
(2) 斜交型反射结构
特征:倾斜反射层互相平行,只有前积层,无顶积层和前
积层倾角较大,可达10度; 斜交层的同相轴连续性差,振
幅弱,
成因:沉积物供应速度快,水流能量大,改造作用强的沉 积作用条件。
(3)切线斜交型前积反射结构 特征:有前积层,底积层, 无顶积层。在前积层下部向 下逐渐呈切线状下超与底面相交。顶面为顶超.
三、水下扇
1950年Ph.H.Kuenen等发
表具划时代意义的《浊
流为形成递变层理的成
因》,掀开了浊流研究
新篇章。 •深水环境 •沉积物重力流
三、水下扇
Offshore Los Angeles
三、水下扇 Walker 海底扇经典模式
深 水 环 境 沉 积 过 程 示 意 图
三、水下扇
三、水下扇
三角洲沉积相
三角洲的分类
三角洲的流动体制 三角洲沉积相及相模式 古代三角洲的鉴别标志
三角洲的地球物理特征
三角洲的分类
河控三角洲-鸟足状三角洲
或朵状三角洲
浪控三角洲-鸟嘴状三角洲 潮状三角洲-港湾状三角洲
河 控 三 角 洲
河控三角洲
密西西比三角洲
浪 控 三 角 洲
浪 控 三 角 洲
Bramaputra Delta - India
潮控三角洲
三角洲沉积相
三角洲的分类
三角洲的流动体制 三角洲沉积相及相模式 古代三角洲的鉴别标志
三角洲的地球物理特征
河水密度>蓄水体密度,平面喷流,冰冷河水进入湖泊属 于这种情况,易形成鸟足状三角洲。
河水密度=蓄水体密度,轴向喷流,水流速度迅速降低。 易形成吉尔伯特型三角洲。
河水密度<蓄水体密度,平面喷流,易形成以河流作用为 主的海岸三角洲。
河流控制三角洲横切面反射构型
河流控制三角洲与浪控三角洲内部结构模式
正常海退
强制海退
(1)S型前积反射结构地震反射特征:
A、反射波呈S型状,单个的斜坡反射层开始基本上是水平反
射层,接着向下倾斜,然后平展开来,向层序的底界下超。 B、 一般具有完整的三段:顶积层,前积层, 底积层。 C、反射波的连续性好,振幅较强,向盆地减小收敛。 成因: 三角洲的指间,弱能量,以泥质为主的沉积。
浊积岩
砂质碎屑流
三、水下扇
碎屑流与浊流最大的区别的沉积物浓度不同,前者在25-100%,后 者在1-23%。所以碎屑流具有弹性和塑性的特点,而浊流具有紊流
的特点。
断陷湖盆按其形成机制和分布位置分为三类
•近岸水下扇
•远岸水下扇
•滑塌浊积体
断陷湖盆深陷期砂 体分布模式图
水下扇砂体鉴别特征
•深水环境,与深湖相泥岩共生 •沉积物重力流成因,浊积构造
生物化石:海相和陆相化石混生; 沉积序列:下细上粗的反旋回;
砂体形态:指状、朵状;
相组合:与海(湖)相密切共生。
三角洲沉积相
三角洲的分类
三角洲的流动体制 三角洲沉积相及相模式 古代三角洲的鉴别标志
三角洲的地球物理特征
三角洲的地球物理特征
三角洲的地球物理特征
河流控制三角洲的地震相特征
地质模式 平面--鸟爪状、舌形 剖面-亚相--三角洲平原、前缘、前三角洲 砂体骨架:河道砂体、河口砂坝
典型的底积层和前积层 典型的顶积层
三角洲沉积相
三角洲的分类
三角洲的流动体制 三角洲沉积相及相模式 古代三角洲的鉴别标志
三角洲的地球物理特征
三角洲沉积剖面
三角洲沉积剖面
古代三角洲的鉴别标志
岩石类型:砂岩、粉砂岩、粘土岩、煤层;
颜色:还原色为主; 结构和成分成熟度:高;
沉积构造:流水波痕、浪成波痕、单向交错层 理、浪成交错层理、波状层理、透镜状层理、变 形层理、生物扰动;
三角洲沉积相
三角洲的分类
三角洲的流动体制 三角洲沉积相及相模式 古代三角洲的鉴别标志
三角洲的地球物理特征
三角洲平原指“ 三角洲位于平均高水位与平均低水位之间的部
分” 。平均高、低水位分别代表大多数时期高、低水位的位置。
对于海洋三角洲来说,过渡带就相当潮间带。一般说来,平均高水 位与平均低水位的高差在 5m以内,多为 2-5m. 有时候将平均高水位与平均低水位之间的部分叫下三角洲平原,而 将平均高水位之上的剖面叫上三角洲平原。下三角洲平原的部分取
特征:A、两个平行的反射层之间出现几组微微倾 斜的,连续性较 差的反射波,呈叠瓦状排列。 B、只有前积层,无底积层,顶积层。 C、与斜交型的区别在于他的斜交层倾角很小。
成因:浅水环境的短期强水流堆积。如浪控三角洲。
障壁海岸沉积相
障壁海岸的流动体制 障壁海岸沉积相及相模式
古代障壁海岸的鉴别标志
障壁岛的主要特征
递变层理
湖相“洪积层理”
碟状构造
鲍马序列
•灾变沉积事件,正韵律为主
液化流阶段:蝶状构造,浊流阶段:递变层理及鲍马序列
水下扇砂体鉴别特征
L2:块状中粒砂岩
L3:波纹层理细砂岩
L4:透镜状层理
L5:砾岩
L6:远洋泥
障壁岛相的岩石类型主要 为中—细粒砂岩和粉砂岩, 重矿物较富集;
障壁岛相具厚层楔状、槽 状交错层理,也可发育低角 度的板状交错层理,常具有 障壁岛砂体形态呈与海岸 不对称波痕及冲刷痕迹; 平行的狭长条带状,笔直或 微弯曲。
鄂尔多斯盆地大 牛地气田太2段的障 壁岛砂体主要为石 英砂岩,储层物性 好,是目前增储上 产的主要层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