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晶体

合集下载

纳米晶衰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纳米晶衰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纳米晶衰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纳米晶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质的材料,在许多领域都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然而,随着纳米晶材料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人们也逐渐意识到纳米晶的衰减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

纳米晶衰减指的是纳米晶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性能衰退现象,这一现象不仅对材料的性能稳定性造成了影响,也直接影响了材料的应用效果和寿命。

针对纳米晶衰减问题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科学家们希望能够深入探究纳米晶衰减的机制,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提高纳米晶材料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对纳米晶衰减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并就此给出相应的结论和展望。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纳米晶材料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信息: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文的组织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引言:介绍文章的背景和意义,引出纳米晶衰减的概念并概述本文的内容。

2. 正文:- 纳米晶衰减的定义:解释纳米晶衰减的概念和特点。

- 形成原因:探讨纳米晶材料衰减的成因和机制。

- 影响因素:分析影响纳米晶衰减的因素,如温度、应变率等。

3. 结论:- 总结纳米晶衰减的特点:总结本文对纳米晶衰减的研究成果和发现。

- 对材料工程的启示:探讨纳米晶衰减对材料工程的意义和影响。

-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展望纳米晶衰减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可能的研究重点。

通过以上结构,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本文的内容框架,有助于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理解纳米晶衰减现象及其影响。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纳米晶衰减现象及其相关问题,通过对纳米晶衰减的定义、形成原因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进一步揭示纳米晶材料在长期使用和稳定性方面存在的挑战。

同时,通过对纳米晶衰减特点的总结,为材料工程领域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启示,促进更好地应用纳米晶材料和改进其性能。

最后,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为解决纳米晶衰减问题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为纳米晶材料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纳米晶体种类及其制备技术进展

纳米晶体种类及其制备技术进展

纳米晶体种类及其制备技术进展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纳米晶体种类及其制备技术进展情况。

从总体和实例两部分,结合最近一段时间内国内外的研究进展,阐明了金属纳米晶体、金属氧化物纳米晶体、药物纳米晶体和一些其他纳米晶体的特征属性及制备方法,并对它们的性能做了简单的介绍。

纳米晶体有许多独特优异的性能,这些性能在实际应用方面存在巨大的潜力。

因此,本文对相关的纳米晶体的应用也进行了介绍。

随着纳米晶体制备技术的发展,纳米晶体的应用会更加广泛。

同时,本文也注意到,人们对纳米晶体材料的认识还处于实验驱动认识的阶段,还有很多领域有待开拓。

随着人们对纳米晶体认识的不断深入,纳米晶体材料的研究将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第一章引言纳米材料是指组分尺寸至少在某一个维度上介于1~100nm之间的材料,是纳米科学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纳米材料就其结构上可以分为纳米晶体、纳米颗粒、纳米粉末、纳米管等。

由于纳米材料的纳米尺寸效应,使得纳米材料出现了许多不同于常规条件下的材料性能,例如光学性、电导性、抗腐蚀性等,因此人们对纳米材料在未来材料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寄予了很大期望。

但由于纳米材料在结构上存在表面效应和小尺寸效应,使其能量高于平衡态,表面上原子数增多,具有较高的表面能,使得这些表面原子具有较高的活性,非常不稳定。

满足一定激活条件时,就会释放出过剩自由能,粒子长大,从而也将失去纳米材料所具有的特性,使块状纳米材料的制备产生困难。

而纳米晶体由于晶界数量增加,使材料的强度、密度、韧性等性能大为改善[1]。

纳米晶体材料是指由极细晶粒组成,特征维度尺寸在纳米量级的固态材料。

由于极细的晶粒,以及大量处于晶界和晶粒内缺陷的中心原子具有的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纳米晶体材料与同组成的微米晶体材料相比,在催化、光学、磁性、力学等方面具有许多奇异的性能,因而成为材料科学和凝聚态物理领域中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分类介绍有关纳米晶体在制备、性能、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纳米晶材料

纳米晶材料

纳米晶材料纳米晶材料是一种由纳米级晶粒组成的材料。

晶粒是指材料中的晶体,晶体是由原子或分子按照规则排列形成的有序的结构。

通常情况下,晶体的晶粒是微米级别的,也就是数百到数千个纳米大小的原子或分子组成的。

而纳米晶材料的晶粒则更小,通常在10到100纳米之间。

纳米晶材料具有与传统晶粒不同的特性。

首先,由于晶粒的小尺寸,纳米晶材料的比表面积更大。

比表面积是指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材料所拥有的表面积。

纳米晶材料的比表面积大,意味着它可以更好地吸附分子或离子,具有更多的化学活性。

这使得纳米晶材料在催化剂、传感器、储能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次,纳米晶材料的晶界(晶粒之间的界面)对其性能也有重要影响。

传统晶粒的晶界主要是在晶粒之间形成的缺陷带,会导致材料的强度和导电性能下降。

然而,纳米晶材料的晶界是由高能边界原子构成的。

这些高能边界原子与晶粒内的原子相比,有着更高的位错密度和更大的局部应变,使得纳米晶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和韧性。

另外,纳米晶材料还具有优秀的磁学、光学和电学性能。

由于晶粒尺寸的减小,材料的电子结构发生改变,使得其光学吸收和发射性能有所提高。

此外,纳米晶材料中的电子和磁子行为也有明显的量子效应,如量子大小效应和量子磁效应等。

这些量子效应可以使纳米晶材料具有新的功能和特性,如磁性储存介质、光电器件等。

纳米晶材料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包括气相法、溶液法、固相法等。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溶液法和气相法。

溶液法是通过溶剂中的化学反应来制备纳米晶材料,如溶胶-凝胶法、沉淀法等。

气相法则是通过气相中的化学反应来制备纳米晶材料,如化学气相沉积法、热蒸发法等。

总的来说,纳米晶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优异的力学性能以及独特的光学和电学性能。

这些特性使得纳米晶材料在能源、环境、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纳米晶材料的制备和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如纳米粒子之间的聚集问题、材料性能的稳定性等。

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以解决这些问题,并推动纳米晶材料的应用。

纤维素纳米晶体的制备及其应用

纤维素纳米晶体的制备及其应用

纤维素纳米晶体的制备及其应用纤维素纳米晶体是一种高度结晶度的纤维素微晶,它在形态和化学性质上都与传统的纤维素不同。

纤维素纳米晶体以其特殊的性质,成为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化学和生物学等领域中的新型材料。

本文将介绍纤维素纳米晶体的制备及应用。

一、纤维素纳米晶体的制备纤维素纳米晶体的制备主要分为两个步骤:纤维素的水解和纳米晶体的制备。

其中,纤维素的水解包括预处理和水解两个步骤。

在预处理步骤中,纤维素通常与有机溶剂或表面活性剂进行混合,以改善纤维素的可溶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酸处理、氧化和酶解等方式改变纤维素的结构。

而纤维素的水解则是将纤维素微晶化为纳米晶体的过程。

通常采用的是酸水解法或酵素水解法。

酸水解法中,通常采用硫酸和盐酸作为水解剂,将纤维素水解为纳米晶体。

酵素水解法则是通过利用纤维素水解酶将纤维素水解为纳米晶体。

二、纤维素纳米晶体的应用纤维素纳米晶体是一种新型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纤维素纳米晶体的应用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1. 材料科学领域纤维素纳米晶体具有高度结晶度和机械温度稳定性等优异性质,可以应用于新型复合材料、薄膜材料和晶体材料等领域。

具体来说,纤维素纳米晶体可以用于制备生物基材料、高强度的超纤维料、模板和纳米复合体等材料。

此外,纳米晶体还能应用于制备光学或电子器件等。

2. 化学领域纤维素纳米晶体有着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并且具有很高的表面活性。

利用这些优势,纤维素纳米晶体可以应用于稳定乳液和乳化剂的制造,还可以用于制备高度效率的电解质、金属纳米粒子催化剂等化学领域中的新型材料。

3. 生物学领域纤维素纳米晶体具有天然来源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因此在生物学领域中具有很高的应用潜力。

纤维素纳米晶体可以用于制备生物传感器、药物传递系统、细胞培养基和药物载体等生物学材料。

此外,纤维素纳米晶体还能与DNA和RNA等生物分子有良好的互作用,并且由于粒子的相互作用,所以可以形成高度结晶的纳米物质,具备良好的生物学性质和稳定性。

纳米晶体和等轴晶体-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纳米晶体和等轴晶体-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纳米晶体和等轴晶体-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纳米晶体和等轴晶体作为材料科学领域中重要的两个概念,对材料的性能和应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纳米晶体是指晶粒尺寸在纳米级别的结晶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而等轴晶体则是晶粒呈等轴形状的晶体结构,具有一定的结构特点和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探讨纳米晶体和等轴晶体的定义、特点、制备方法、结构特征以及应用领域,通过比较两者的物理性质和工业应用,揭示它们之间的异同和互补关系。

同时,对纳米晶体和等轴晶体在材料科学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强调它们在材料应用中的重要性和研究方向。

愿本文能对读者对纳米晶体和等轴晶体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文章结构部分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结构和内容安排。

首先,将简要概述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以及各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联系。

然后,说明各章节的目的和意义,以及读者在阅读完全文后能够获得的启示和收获。

最后,指引读者如何在整篇文章中找到所需信息,以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深度。

文章结构部分应具备明晰的逻辑脉络,清晰地呈现出整篇文章的架构和走向,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

写文章1.2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纳米晶体和等轴晶体这两种材料的特性、制备方法、应用领域以及发展趋势。

通过对这两种晶体结构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在物理性质、工业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方面的异同之处。

同时,本文还旨在为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提供关于纳米晶体和等轴晶体的全面知识,以便他们在材料设计和工程实践中能够更准确地选择合适的材料,拓展应用领域,并提高材料的性能和应用效率。

最终,我们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撰写,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促进纳米晶体和等轴晶体等新材料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

2.正文2.1 纳米晶体2.1.1 定义和特点纳米晶体是一种晶粒尺寸在纳米级范围内的晶体结构。

通常情况下,纳米晶体的晶粒尺寸在1到100纳米之间,具有相比于传统晶体更高的比表面积和较大的表面能量。

浅谈纳米晶体

浅谈纳米晶体

浅谈纳米晶体材料张婉滢东吴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摘要:纳米晶体材料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诸如扩散和结烧、力学、陶瓷和金属间化合物的延展性、电学、热膨胀、光学、磁学、催化和腐蚀行为等,均优于常规多晶材料。

近年来,不少国内外研究者对纳米晶体材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本文主要以纳米晶体材料的分类展开,具体介绍不同分类中的代表,最后分析纳米晶体材料在生物、国防等不同领域的应用以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纳米晶体材料分类制备性质应用研究展望一、引言纳米晶体材料是指由极细晶粒组成,特征维度尺寸在纳米量级(1~100nm)的固态材料。

由于极细的晶粒,以及大量处于晶界和晶粒内缺陷的中心原子具有的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纳米晶体材料与同组成的微米晶体材料相比,具有高强度、良好的塑性变形能力、高比热等优良的性能,特别是纳米晶体表现出的超塑性行为使得陶瓷材料增韧和改善金属材料的强韧综合性能提供了可能性,由此它们被广泛用于医学、国防和现金纳米陶瓷等领域。

所以,纳米晶体材料被誉为“21世纪的新材料”。

随着现代技术的高速发展,它的用途将会变得越来越广泛,也因此变成目前国内外研究新功能材料的热点。

现如今已有许多技术被用来制备纳米晶体材料,如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STM)、透射电子显微术(TEM)、场离子显微术、电子探针等技术。

二、分类纳米晶体材料包括晶体、赝晶体、无定性金属、陶瓷和化合物,根据不同的结构, 纳米微晶材料可分为4 类:(1)零维纳米晶体,即纳米尺寸超维粒子,如图①所示,例:团簇、人造原子、纳米微粒;(2)一维纳米晶体,即在一维方向上晶粒尺寸在纳米量级,如纳米厚度的薄膜或层片结构,如图②所示,例:纳米线、、纳米棒、;(3)二维纳米晶体,及在二维方向上晶粒尺寸在纳米量级,如直径在纳米量级的线状结构,如图③,例:纳米带、超、多层膜;(4)三维纳米晶体,指晶粒在三维方向上均为纳米尺寸,如图④,一般所说的纳米晶体材料即为三维纳米晶体材料。

纳米晶的名词解释

纳米晶的名词解释

纳米晶的名词解释纳米晶,也被称为纳米晶体,是一种尺寸在纳米级范围内的晶体材料。

纳米晶的颗粒大小通常在1到100纳米之间,相当于一米长度的十亿分之一。

由于其微小的尺寸和特殊的结构,纳米晶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于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纳米晶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方法包括溶胶-凝胶法、物理气相沉积法、高能球磨法等。

其中,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纳米晶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生成胶体颗粒,通过热处理或干燥使其形成固态纳米晶。

物理气相沉积法则是通过将蒸发的物质沉积在基底表面形成纳米晶。

而高能球磨法则是通过高能球磨机对粉末样品进行机械合金化处理,使其粒径减小到纳米级。

这些方法都具有各自的优缺点,根据实际需求选取合适的制备方法可以获得高质量的纳米晶材料。

纳米晶的尺寸效应是其独特性能的根源之一。

由于纳米晶颗粒尺寸处于量子尺度范围内,其电子、光学、磁学和热学等性质发生显著变化。

例如,纳米晶金属的抗氧化性能和硬度明显增强,这使其在材料加工和结构强化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此外,纳米晶材料还表现出优异的光电性能,因此在光学器件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具有潜力。

纳米晶的特殊结构也使其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

相较于传统的粗晶材料,纳米晶的比表面积可以更大程度地接触到周围环境,从而增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这使得纳米晶材料在催化剂、传感器和储能材料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

例如,纳米晶二氧化钛广泛应用于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其高性能主要来源于其巨大的比表面积。

然而,纳米晶材料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不足。

首先,纳米晶材料的制备难度较大,对实验条件和操作技术的要求较高。

其次,由于颗粒尺寸的减小,晶界的数量增加,晶体结构的稳定性降低。

这会导致纳米晶材料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

此外,纳米晶材料在特殊环境下可能出现粒子凝聚和晶体生长等问题,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总体而言,纳米晶作为一种具有特殊性质和结构的材料,在材料科学和应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

晶体的五种类型

晶体的五种类型

晶体的五种类型晶体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排列成有序的3D结构所形成的固体物质。

晶体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且具有多种不同的类型。

根据晶体的结构和组成,可以将晶体分为五种主要类型,包括离子晶体、共价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和纳米晶体。

离子晶体是由正负电荷的离子所组成的晶体结构。

这种类型的晶体通常具有高熔点和硬度,因为离子之间的强静电作用力将离子结合在一起。

离子晶体还具有良好的电导性和光学性能,因此常用于制备电子元件、光学材料和陶瓷材料。

共价晶体是由共价键连接的原子所组成的晶体结构。

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享电子形成的一种强力化学键。

共价晶体通常具有较高的硬度和熔点,因为共价键的强度和稳定性。

这种类型的晶体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如钻石、石英和硅等,也用于制备半导体材料和高分子材料。

金属晶体是由金属原子排列而成的晶体结构。

金属晶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因为金属原子之间通过“海洋模型”形成了自由移动的电子。

金属晶体还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延展性,因此广泛应用于制备各种金属制品和合金材料。

分子晶体是由分子之间的分子间力所连接的晶体结构。

这种类型的晶体通常具有较低的熔点和硬度,因为分子间力较弱,并且易于熔化或分解。

分子晶体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如冰、石蜡和有机化合物等,也用于制备药品、颜料和香料等。

纳米晶体是由纳米尺度的颗粒所组成的晶体结构。

纳米晶体通常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如量子大小效应、表面效应和量子隧穿效应等。

纳米晶体在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如纳米材料、纳米传感器和纳米催化剂等。

总结起来,晶体可以分为离子晶体、共价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和纳米晶体五种类型。

每种类型的晶体都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质,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化学工程、电子工程和生物医学等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晶体的研究和应用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推进和拓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米晶体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金属纳米晶体、金属氧化物纳米晶体和一些其他纳米晶体的合成方法,并对它们的性能做了些简单的介绍。

纳米晶体有许多独特优异的性能,本文对相关的纳米晶体的应用也进行了介绍,随着纳米晶体制备技术的发展,纳米晶体的应用会更加广泛。

关键词:纳米晶体;金属;金属氧化物
0引言
纳米材料是指组分尺寸至少在某一个维度上介于1~100nm之间的材料。

纳米材料就其结构上可以分为纳米晶体、纳米颗粒、纳米粉末、纳米管等。

由于纳米材料的纳米尺寸效应,使得纳米材料出现了许多不同于常规条件下的材料性能,例如光学性、电导性、抗腐蚀性等,因此人们对纳米材料在未来材料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寄予了很大期望。

但由于纳米材料在结构上存在表面效应和小尺寸效应,使其能量高于平衡态,表面上原子数增多,具有较高的表面能,使得这些表面原子具有较高的活性,非常不稳定,满足一定激活条件时,就会释放出过剩自由能,粒子长大,从而也将失去纳米材料所具有的特性,使块状纳米材料的制备产生困难。

而纳米晶体由于晶界数量增加,使材料的强度、密度、韧性等性能大为改善。

纳米晶体指的具有纳米尺度的晶体材料。

本文将分类介绍有关纳米晶体在制备、性能、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1金属纳米晶体
同传统的金属晶体相比,金属纳米晶体材料由金属纳米晶粒构成,其晶粒尺寸很小( < 100 nm) ,晶界比例很大(30% ~50% ) ,晶体的缺陷密度很高,因此它所表现出来的性能,尤其是对结构敏感的性能与粗晶材料有很大差别。

刘伟[1]等用纯度为99.8%的紫铜丝作为原料,采用自悬浮定向流技术制备出金属Cu纳米粉末,制得平均晶粒尺寸为25 nm的金属Cu纳米晶体材料,其显微硬度为1155~1190GPa,约为普通粗晶Cu材料的3~4倍,硬度随压制工艺而变化,压力增大,保压时间延长,硬度增大. 且样品硬度值受表面抛光的影响。

李才臣[2]等以工业纯铝粉为原料,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了纯铝纳米晶体并对其硬度进行了分析,经实验发现,球磨12 小时后可得平均晶粒尺寸约34nm, 而且此时的硬度最高,可达111HV, 纯铝纳米晶的硬度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后降低,随温度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

对于金属纳米晶体的研究不仅局限在制备方法和显微硬度方面,对于纳米晶体的生长形态和结构稳定性方面也有相关的研究。

张吉晔[3]等对Ag纳米晶体的生长形态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他们在利用电化学方法在ITO 基板上沉积出银纳米晶体,然后研究了ITO基板上的沉积电位对Ag纳米晶体生长形态的影响。

如图1所示,(a)和(b)中的银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分散性,粒径较均匀,此时沉积电位为0.3 V 时,粒子的分布密度较小。

在(c)中,晶体形貌具有显著的羽毛状形态。

(d)中银纳米晶体
的形貌完全呈现出树枝晶形态。

(e)中有2种形状的银纳米粒子存在,其中多面体形状粒子占80%左右,形状有正方、六方等,尺寸在0.8~1.5 μm 之间,另一种银纳米粒子以枝晶形态存在。

图1 Ag纳米晶体的SEM[3]
材料的结构决定性能。

研究金属纳米微粒在小尺寸状态下的晶体结构稳定性,可以拓展人们对纳米微粒更深层次的认识,并对于纳米微粒的制备和实际应用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李亚军[4]等建立了金属纳米微粒的结合能模型,该模型以微粒尺寸、形状因子和密堆因子为主要参数。

通过计算V、Cr、Nb、Mo、Ta、W 和Fe 元素纳米微粒的结合能。

结果表明:在一定形状下,在一定临界尺寸时各纳米微粒bcc结构和fcc结构的结合能相等;当微粒尺寸大于该临界尺寸时,bcc结构更稳定,小于该尺寸时,fcc结构更稳定。

2金属氧化物纳米晶体
目前制备纳米尺度的金属氧化物晶体通常是采用液相法,韦志仁等[5]以钛酸钠纤维SnCl4·5H2O 为前驱物,在pH值为11,温度180℃,反应24小时后经水热处理,在钛酸钠纤维表面上生长了大量定向排列的纳米SnO2晶体。

朱俊武等[6]采用溶剂热法以Cu(NO3)2为原料,乙二醇为溶剂和还原剂,制得了不同形貌的纳米Cu2O。

氧化亚铜作为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原料,在涂料、红色玻璃、催化剂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

此实验用高氯酸铵催化分解来表征纳米Cu2O晶体的性能。

如图2所示不同形貌的纳米Cu2O均能强烈催化高氯酸铵的热分解,使高氯酸铵的高温分解温度下降了约104 ℃,不规则状的纳米Cu2O使高氯酸铵的分解放热量由590J/g 增至1450J/g ,而短棒状的纳米Cu2O 对于高氯酸铵的低温分解催化作用较强,使得高氯酸铵的低温分解温度下降了约48 ℃。

图2 高氯酸铵中添加2%(wt)Cu2O的DTA曲线[6]
张学俊等[7]采用采用液相法( 溶胶-凝胶法) 在阴离子交换树脂和乙醇溶剂的辅助作用下直接合成纳米级的SnO2晶体和掺杂的SnO2晶体, 经乙酸异戊酯为溶剂共沸干燥后得到高分散性的纳米微粉。

此合成方法是在有机溶剂条件下控制水分, 以强阴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反应剂, 在提供反应剂OH-的同时吸附上金属盐中的阴离子( Cl-, NO3-等) ,合成出高纯度的金属氢氧化物, 由于金属氢氧化物通常有着很强的失水生成氧化物的倾向, 而这一倾向在有机溶剂(如乙醇)中变得更加的明显, 更容易失水生成氧化物, 并随着合成反应的进行逐渐生成一定尺寸的纳米晶体。

未经高温灼烧直接合成的(掺杂)金属氧化物纳米晶体表现出很高催化活性和抗菌杀菌能力, 因为它们表面仍保留大量的羟基, 更有利于与水分子、有机溶剂、有机化合物亲和。

所以在无机催化剂的合成上, 液相法直接合成金属氧化物纳米晶体是十分重要的。

3其他纳米晶体
王威等[8]以高纯硅为靶材,利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在P型硅(111)衬底上生长硅纳米晶体薄膜,并在600摄氏度温度下退火处理。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制备的硅纳米晶体粒度均匀,薄膜粗糙度小。

X 射线衍射仪分析发现硅纳米晶体具有(201)晶面取向生长的特点。

与块体材料相比,硅纳米晶体不仅具有良好的电学性能,还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其吸收谱包含本征、激子和自由载流子等丰富的吸收峰。

许荣辉等[9]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尺寸在50nm左右的氢氧化镁纳米晶,他们发现氢氧化镁纳米晶属于六方结构,ICDD编号为44-1482。

影响纳米晶氢氧化镁尺寸的合成因素有很多,但是主要有反应物配比、反应物浓度及反应温度及保温时间。

纳米晶氢氧化镁快速分解的温度范围为350.7~397.8℃,吸热量为876.7J·g-1,其分解吸热集中,吸热量比常规微米级大24%,其作为阻燃剂显然比微米级性能优越。

4总结
随着人们对纳米晶体认识的不断深入,纳米晶体材料的研究将向深度化发展,研发水平也将不断提高,晶体研究的方向也将从晶态转向非晶态,从体晶体转向薄膜晶体,从体性质转向表面性质,从无机扩展到有机。

总之,目前人们对纳米晶体材料的认识还只局限于很小
的一个领域,还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着科研工作者去研发。

参考文献
[1] 刘伟,唐永建,楚广,等. 金属Cu纳米晶体的显微硬度及微结构研究[J]. 材料科学与工艺. 2006(2): 127-130.
[2] 李才巨,张继东,朱心昆,等. 高能球磨法制备纯铝纳米晶材料的研究[J]. 粉末冶金技术. 2006(6): 457-459.
[3] 张吉晔,陈福义,闫晓红. 沉积电位对银纳米晶体生长形态的影响[J]. 贵金属. 2011(2): 27-31.
[4] 李业军,齐卫宏,黄伯云,等. 金属纳米微粒晶体结构的稳定性及其结合能[J].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09(3): 543-548.
[5] 韦志仁,张利明,周洋,等. 钛酸钠纤维表面自组织生长SnO_2纳米晶体[J]. 无机化学学报. 2009(1): 180-183.
[6] 朱俊武,王艳萍,张莉莉,等. 乙二醇体系中纳米Cu_2O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6(2): 209-211.
[7] 张学俊,付立业,张萌萌,等. 液相法合成纳米金属氧化物晶体[J]. 材料工程. 2008(10): 53-59.
[8] 王威,丁澜,马锡英. 磁控溅射法制备硅纳米晶体及其光电特性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 2011(7): 33-34.
[9] 许荣辉,石海涛,任凤章,等. 纳米氢氧化镁晶体阻燃剂的制备及其性质[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5): 8-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