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和细菌安全教案课

病毒和细菌安全教案课
病毒和细菌安全教案课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时教学设计尾页

第一课病毒

第一课病毒 1、动物、植物、病毒、细菌、真菌共同组成生物大军。 2、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有哪些?腮腺炎、水痘、麻疹、流感、狂犬病等。 3、如何预防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1)接种疫苗(2)加强消毒 4、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它们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在表现任何生命活动迹象。 5、病毒的特点?病毒个体极其微小,绝大多数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6、病毒可以分为三类:动物病毒,如乙肝病毒;植物病毒,如番茄花叶病毒;细菌病毒,如大肠杆菌噬菌体。 7、判断 ○1病毒能够独立生存。() ○2预防病毒感染可以先注射疫苗。() ○3病毒感染会引起传染病,所以病毒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第二课细菌 1、在土壤、空气、水以及动植物的身体内外,都可以找到细菌,它们无处不在。 2、细菌按其基本形态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 3、细菌的特点?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4、细菌与人类的关系?A、可以用于食品加工B、可以用于生物制药C、可以使人患病 D、可以提供燃料 E、可以增加土壤肥力。 5、细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6、判断 ○1细菌和病毒一样,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2细菌的繁殖速度很慢。() ○3细菌会促使动物植物遗体不断地腐烂、分解,最终消失掉。() ○4夏天,鲜肉容易腐烂变质,这是由腐生细菌引起的。() ○5细菌能使人致病,因此,细菌对于人类有百害无一利。() 7、选择 ○1下列生物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A、腐生细菌 B、致病菌 C、病毒 ○2下列有关细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细菌都能使动植物或人产生疾病,因此十分有害。 B、细菌中,少数种类有害,多数种类对人类来说是有益的。

细菌和真菌_教案

细菌和真菌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点:细菌和大多数真菌是体形微小等; 2.知道细菌和真菌无处不在,与人类关系密切。 二、技能目标 1.了解食物滋生微生物的条件和食物保存的方法;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辨证得看待细菌对人类的利和害; 2.使学生了解卫生保健的重要性,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点及分布。 2.难点:细菌和真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展示一副图片:“走进缤纷的自然界,映入眼帘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图片中的各个景物。 质疑是不是还有其它的东西呢? 学生简单讨论后回答。 引出课题-----细菌和真菌。 二、细菌主要特点 1.分布的广泛性: 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 2.细菌是微小的生物(微生物): 教师简单介绍细菌大小,直径(举例如300个细菌按宽度平行排列的厚度相当于一张普通纸的厚度),所以用肉眼看不见,要用特殊的仪器——显微镜观察。 学生讨论发言:(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能经常接触到细菌这两个字,在他们的心目中,

细菌等同于疾病,有恐惧的心理。) A.谈谈你对细菌的印象是怎样的? B.细菌都是有害的吗? 3.细菌的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多数有利: A.可用在制作酸奶、食醋、泡菜等; B.能分解动植物的尸体,把有机物变为无机物。促使自然界物质循环; C.人体内多种细菌有益健康。 (2)少数有害: A.使生物体患病; B.使食物腐败。 展示图片:展示各种细菌的类型。 4.细菌分类: 根据形态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教师简单讲述、分析) 通过一张面包上面的霉菌图片引出真菌。 二、真菌 教师讲述:除了霉菌以外,还有酵母菌,食用真菌(蘑菇、木耳等)都是真菌,大概数量10多万种。 1.霉菌: 展示各种霉菌图片。 教师讲述:霉菌多数生活在食物上,能使物体发霉,但也能制作出药品和做食品。教师可以适当讲述青霉素的发现过程及对人类的贡献。 2.酵母菌: 教师讲述: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可用做来面包发酵(有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酿酒(缺氧:生成等二氧化碳和酒精)等。 展示图片,加强学生影响。 3.多种多样的食用真菌: 展示图片:说明某些真菌可以实用,但是并非所有的类似菌类可以食用,教师可以举例有关误吃有毒菌类而中毒身亡的惨痛教训。(颜色鲜艳的一般有毒性。) 4.其它真菌: 通过展示图片或影片来简单介绍另外的一些真菌。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优秀教学设计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对日常现象的观察,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广泛性。 2.观察不同形态的菌落图片及菌落实物,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3.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并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细菌和真菌无处不在的思想意识,从而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2.通过做“细菌和真菌分布”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体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细菌和真菌的形态。 2.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3.探究实验的设计并实施实验的过程。 难点: 1.如何确认培养基中的菌落类型及描述它们的特点。 2.探究实验的组织教学。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夏天,我们经常会看到这么一些现象:吃剩的馒头长出黑色的毛,水果容易腐烂,隔夜的菜有股谡味等。你们知道这些都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吗?要想解开这个谜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二、教学引导及点拨 同学们,你们对细菌和真菌了解有多少啊?比如细菌和真菌是什么样的呢?细菌和真菌在哪里啊?我们是如何知道细菌和真菌的存在啊? (学生发言) 老师:是的,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确实很广泛,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但是,我们在一般情况下用肉眼是看不见的,只有当它们大量繁殖形成集合体后,肉眼才能看到。那么,这个集合体叫什么呢?如何培养细菌或真菌呢?(板书:菌落的概念) 互动1 下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66页第二段,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培养细菌和真菌要用到什么呢?(细菌和真菌生长的“土壤”) ②.怎样配制培养基? ③.什么是接种? 回答非常好,你们想一想,在接种之前,我们把配置好的培养基应该 如何处理,才能保证实验的成功? 接种后,应把培养基放在什么地方培养? 看来对于培养微生物并不那么简单,但大致过程是相同的。 配制培养基f髙温灭菌,冷却f接种f恒温培养 互动2 观察菌落(不同形态的菌落图片)。 ①.细菌的菌落大小如何?颜色怎样?(细菌的菌落较小,呈白色。) ②.你认为细菌的表面怎样?光滑黏稠,还是粗糙干燥?(有的光滑黏稠,有的粗糙干燥。)

细菌和病毒 习题(含答案)

细菌和病毒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1. 细菌和真菌的培养步骤通常是() ①配制培养基②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③接种④高温灭菌. A. ①④③② B. ①②③④ C. ②①③④ D. ①③②④ 2. 为了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和细菌生存的条件,生物兴趣小组用已消毒的甲、乙、丙三个相同锥形瓶,按如表进行了实验,请分析表中包含了几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什么?() 瓶号甲乙丙 加入物质50毫升肉汤50毫升灭菌肉汤50毫升灭菌肉汤 瓶口处理不作处理不作处理用消毒棉球塞住 温度25℃5℃25℃ A. 2组,温度、消毒棉球 B. 2组,温度、空气 C. 3组,温度、消毒棉球、空气 D. 2组,细菌、温度 3. 细菌是单细胞原始类型的生物,其细胞内没有成形的()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细胞质 D. 细胞核 4. 下列有关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菌有球状、杆状等不同形态,我们随处肉眼可见 B. 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是有DNA集中区域 C. 大多数细菌含有叶绿体,能够自己制造有机物 D. 所有细菌都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5. 下列关于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步骤中正确的顺序是() ①恒温箱中培养②接种③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④高压灭菌、冷却. A. ③④②① B. ①②③④ C. ③②④① D. ③②①④ 6. 老师将两张制好的永久装片和两张写有“球形细菌”和“酵母菌”的标签交给你,请你借助显微镜正确地将标签贴好,你的依据是() A. 叶绿体的有无 B. 是否有成形的细胞核 C. 细胞膜的有无 D. 细胞壁的有无 7.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多种多样,下列微生物中不具有成形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是() A. 大肠杆菌 B. 酵母菌 C. 霉菌 D. 病毒 8. 真菌不同于细菌的结构特点是() A.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 有细胞壁 C. 有芽孢和鞭毛 D. 有成形的细胞核 9. 巴斯德是伟大的生物学家,被世人尊称为“微生物学之父“.下列哪项不是他的贡献() A. 创建了巴氏消毒法 B. 通过实验否定了细菌自然发生说 C. 提出了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 D. 教会人们利用酵母菌酿酒的方法 10. 某海关在进口食品检疫中发现一种病原微生物,为单细胞生物,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你认为这种生物最可能属于() A. 细菌 B. 真菌 C. 病毒 D. 昆虫 11. 最可能是真菌和多数细菌的共同特征的一项是()

细菌和真菌专题复习教案

《细菌和真菌》专题复习教案 教材分析 实验中学 尹德娟 ‘细菌和真菌”专题包括第五单元第四章和第五章的内容,其中主要包含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细菌、真菌、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五个板块。分析近年中考试题,这部分内容的考查有以下特点:第一,细菌和真菌的结构会联系动植物细胞的结构进行考查;第二,细菌和真菌的培养、食品的腐败、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经常以实验题或资料分析的题的形式出现;第三,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会结合生态系统的知识,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针对命题特点,“细菌和真菌”专题复习中既要做到夯实基础,又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更要关注生活和中考,加大学生知识转化、分析、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生存条件。 2、举例说明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3、阐明细菌和真菌的基本形态、结构特点和繁殖方式。 4、描述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5、举例说出人类在实践生产生活中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能力目标 通过比较归纳、图文转换等思考活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乐于参与、开拓创新、交流合作的探究精神。

主要知识点并将主要知识归纳为要点图解。 将目标转化为概念图,可培养知识转化和活学活用的能力,而且对合作探究能力的提升也有帮助。 要点梳理 一、 细菌的发现 二、细菌和真菌的比较一、细菌的发现 两位著名科学家—设疑:(1)17世纪后叶,谁 制作了能放大200~300倍的显微镜?他发现 了什么?(2)19世纪,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做 了怎样的实验?为什么称她为“微生物学之 父”? 一个核心实验—鹅颈瓶实验: 煮沸煮沸 (1)实验前将肉汤加热煮沸的目的是什么? (2)图中甲、乙哪个是实验组,哪个是对照 组,实验的变量时什么? (3)甲、乙两组哪组能长时间保持不变质, 为什么? (4)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细菌和真菌的比较 1、展示比较表 比较项目细菌真菌 不 同 点 分部 大小 形态 菌落 细胞组成 细胞核 特殊结构 营养方式 生殖方式 1、回忆学过的知 识点,回答老师 提出的问题。 2、对核心知识进 行概括。 3、提升设计实 验、分析实验、 得出实验结论的 能力。 1、采用回忆、联 想等形式,独立 完成表格。 2、学优生独立完 成,中等生如果 自己回忆、联想 完成有困难,可 借助教材和一些 资料,学困生若 无法独立完成可 1、以“两位 著名科学 家、一个核 心实验”来 引领学生复 习细菌的发 现,易于记 忆。 2、培养学生 勇于探究和 实事求是的 科学态度。 1、采用比较 和分层教学 的方式,促 进学生在这 节的复习课 中都有最大 程度的收 获。 2、比较表涉 及细菌和真 菌的分布、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the role of bacteria and fu ngi in nature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生物学又称生命科学、生物科学,是一门由经验主义出发,广泛的 研究生命的所有面向之自然科学,内容包括生命起源、演化、分布、构造、发育、功能、 行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以及生物分类学等。本教案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 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 打印。 1.学习细菌和真菌与其它生物共生的现象; 2.描述细菌和真菌参与物质循环的过程; 3.认识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生活的影响:引起疾病; 4.区分并掌握细菌和真菌营寄生和腐生的营养方式。 过程与方法 1.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入手,一步步分析细菌和真菌作为分 解者的作用; 2.进一步学习如何评价探究实验; 情感态度与体会观 1.用辩证的思维分析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从细菌和真菌能引发动植物患病的各个例子中得到启示,引起学生思考如何做好个人卫生,避免病菌的传染。 二、教学思路 本课从正反两面来谈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以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作为暗线,即“腐生——共生——

寄生”。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细菌和真菌参与物质循环 2、评价实验方案 难点: 1、学习评价实验方案 2、用辩证的观点认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这些是什么生物?(演示几种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很广,我们的身上有这些微生物吗?观看视频后给出本课导学。 (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除了寄生以外,细菌和真菌还有另一种营养方式,那就是——腐生。在生态系统中,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这就是腐生。 观察与思考: (1)水果腐烂与什么生物有关系? (2)水果中的有机物被分解成了什么物质? (3)请描述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 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 描述细菌和真菌菌落的特征。 3?知道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条件。 能力目标 1 ?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并分析问题的能力。 2 ?通过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等。 情感目标 1 ?树立细菌和真菌无处不在的思想意识,从而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2 ?通过做“细菌和真菌分布”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体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 ?说出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的不同。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教学难点 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细菌和真菌的个体虽不及动植物高大,但它们在生物圈中却几乎无处不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已有的生活常识思考几个问题一一 ①家里吃剩的饭菜存放的时间久了就会变酸,这是什么在作怪? ②橘子或面包存放久了,表面会有一些毛状物,为什么? ③腐烂的树枝上会长出一些木耳,木耳实际上是哪种生物? ④现代社会,啤酒是餐桌上的不可缺少的饮料,你知道它是用一种叫酒曲的霉菌制出的 吗?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广泛。土壤、水里、空气中乃至我们的身体内外,甚至寒冷的极地和很热的温泉中都可以找到细菌和真菌。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二)菌落的观察 在日常生活中,你能用肉眼看到单独存在的细菌、真菌吗? 真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多细胞的,一类是单细胞的。像蘑菇、木耳这些是属于多细胞 的大型真菌,比较高等。单细胞真菌低等,个体也比较小,用肉眼很难看到。当家里的面包、馒头或 橘子等放久后,我们却能看到它们发霉了,霉菌个体微小,为什么我们又能看得到呢? 2、菌落的概念 因为数量多,所以聚在一起的时候目标就大,所以我们可用肉眼直接看到。像这样的,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产生许

初中生物_细菌真菌和病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材分析】 本课是对微生物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之间关系的总结,重点突出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对于维持生物圈中物质循环的重要作用以及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的这两个方面。微生物促进生物圈中的碳循环,扮演着“清洁工”的角色。微生物促进生物圈中的氮循环,把氮气转变成氮肥,提高土壤的肥效。提倡积极利用微生物的有利方面,更多的为人类造福。【学情分析】 学生前面已经学习病毒、细菌和真菌的知识,对于微生物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知微生物对于整个生物圈的作用,从情感上认同微生物是生物圈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举例说出微生物在碳循环和氮循环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微生物在生物圈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科学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腐生微生物在生物圈的碳循环和氮循环中的作用 2,培养宏观分析能力和对已有知识的整合能力 难点 1,腐生细菌、真菌在生物圈氮循环中的作用 2,对已有的知识形成体系,宏观分析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再过几天就是圣诞节了,大家知道圣诞节的前一夜叫什么吗?(平安夜)那平安夜我们一般吃什么啊?(苹果)今天老师特意带来了一些苹果,要奖励本节课表现出色的学生。可是老师刚刚在这些苹果发现了这样一个苹果。 展示腐烂掉一部分的苹果。 (先展示完好的一面,问学生想不想吃;然后展示腐烂的一面,问学生看到这种情况,还有没有胃口。) 学生:看到好的一面说想吃,当看到腐烂的一面便纷纷摇头。 教师:这种腐烂现象是什么生物引起的? 学生:微生物 教师:我们看到这种腐烂的苹果会大倒胃口,并且微生物给我们造成巨大的浪费。但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微生物的这种导致腐烂的作用对于生物圈却是立了大功。为什么这么说呢,答案就在我们要学习的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这节课里面。 (通过事物的两面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知识回顾 教师: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呢,我们先回顾几个我们以前学习的生物知识。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完整版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 设计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 北京市十一学校邢凤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菌落的不同。 2.知道培养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包括配制培养基、灭菌、接种、培养等过程。 3.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 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积极参加探究方案的制定,在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及时互相交流经验,学会与人合作完成探究活动。 二、教学重点 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的不同。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三、教学难点 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四、教学准备 教师:培养菌落实物、培养基(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并高温灭菌)、发霉的橘子、牛肉浸膏、蛋白胨、氯化钠、琼脂实物、无菌棉签,制作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之前的对生态系统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在整个生物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在生活中哪些环境中的细菌、真菌比较多哪些环境中比较少哪些环境中没有细菌和真菌同学们会认为,脏的地方(比如厕所)、温暖潮湿的地方、抹布等细菌和真菌比较多。太空中、干燥的地方、消毒水里细菌和真菌比

较少,而实际上这种认识不是完全正确的。教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马桶与手机的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同学们可能都认为当然是马桶微生物数量多。 教师展示马桶与手机相比的数据。 1.由英国《which》杂志开展的研究共抽样检测了30个手机。调查表明:现在英国人使用的6300万支手机中有1470万支手机存在健康隐患。 2.一支普通手机上所携带的有害细菌量是男厕所一个冲厕手柄所携带细菌量的18倍,手机成为更大的卫生隐患。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中细菌和真菌无处不在,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如何分布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微小生物。 【设计意图】从学生了解的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入手,再通过马桶和手机比较,发现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 (二)菌落的观察 通过资料我们知道手机上的细菌数量可能要比马桶的还要多,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呢我们可否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如果做实验,我们会遇到什么问题学生会对此提出很多的疑问如“细菌太小,看不见”“数量太多,没办法计数”“如何取细菌?”等。教师展示电子扫描电镜下依次放大7万倍后的钉子表面的细菌,让同学们认识到,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无处不在,而它们数量之多、个头之小的确成为我们实验中遇到的大难题。如何能让我们用教室现有的条件就可以进行探究呢我们什么时候能看到它们呢同学们可能会想到发霉、腐败食物上的黄点或霉点。教师展示培养基上培养的大肠杆菌的图片,这些培养基上呈乳白色的不同大小的圆点就是大肠杆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细菌和真菌会不断地进行分裂生殖,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成为菌落。1 mm3大小的菌落中,就可含有数十亿乃至数百亿个的个体。 每两个同学一组,教师给每组准备一个已经接种并培养好的培养皿,请同学们进行观察并完成以下任务。 1.参照教材,比较细菌和真菌的菌落有何区别并完成表格。 2.判断提供的实物中哪些是细菌菌落哪些是真菌菌落

细菌和病毒利与弊

在自然界中腐生着大量的细菌,它和其他腐生真菌联合起来,把动物、植物的死体和排泄物以及各种遗弃物分解为简单物质,直至变为水、二氧化碳、氨、硫化氢或其他无机盐类为止,它们不仅完成自然界物质循环作用,还供给植物和农作物肥料。 有益于农业的细菌很多。如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固定为氮化物,供给豆科植物营养;土壤中的固氮菌能给高等植物提供氮肥;磷细菌把磷酸钙、磷灰石、磷灰土分解为农作物容易吸收的养分;硅酸盐细菌能促进土壤中磷、钾转化为农作物可以吸收的物质。 细菌可用于工业方面。如利用细菌的发酵作用制造乳酸、丁酸、醋酸、丙酮等;此外,在造纸、制革、炼糖等方面以及浸剥麻纤维等也要利用细菌的活动。 在医药方面利用细菌也很多。如利用大肠杆菌产生的冬酰胺酶,用于治疗白血病;肠膜状明串珠菌产生右旋葡萄糖酐,是很好的代用血浆;人们利用杀死的病原菌或处理后丧失毒力的活病原菌,制成各种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疫苗;也利用细菌的活动,制取抗血清和抗生素。 病毒对人类也是有一定好处的,除了用噬菌体(一种专门溶解细菌的病毒)可以治疗一些细菌性疾病外,随着人们对病毒的认识及生活规律的掌握,使其在现代医学上推动了免疫学的研究和发展。如:利用一些动物病毒,经过人工处理后制成的疫苗,用于预防接种,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另外,病毒的益处表现在,农业上可利用病毒制剂防治农业和林业的病虫害,不仅安全有效,而且减少了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因此利用病毒进行生物防治具有重要的发展前景。 细菌大部分(90%以上)对人体是无害的,但是还有一少部分是有害的,就是人类的病原细菌,如:引起胃病的幽门螺杆菌,引起痢疾的痢疾杆菌等。这里所说的一少部分只是相对于总的细菌种类来说的,其实已知的病原细菌也有很多,可以引起多种感染性疾病。 病毒能使各种生物体受到感染,如动植物、细菌和古生菌都可能受到病毒侵扰。病毒如果对人感染就会引起人类疾病,代表性的有甲肝、乙肝、艾滋病等等。

《 细菌、真菌、病毒》教学设计

《细菌、真菌、病毒》教学设计 柳园中学生物贾梅雪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出细菌、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蘑菇)的形态结构、营养和生殖方式,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对细菌、真菌的形态结构特点的对比,增强比较分析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细菌、真菌与人类有着紧密联系,树立一分为二看待事物的辨证观点,养成预防疾病的良好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细菌、真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细菌、真菌的营养方式和繁殖方式;细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细菌、真菌的形态、结构特点;细菌、真菌的营养方式和繁殖方式的对比。 教法与学法 通过设计模拟法庭环节,让几个学生从细菌、真菌的角度出发,阐述这两种微生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加深对两种生物的理解。在自我小结环节中,让全体学生自我总结,老师到台下个别辅导,保证了全体学生能掌握相关知识。以小试身手环节对以总结的知识点加以巩固和联系,通过抢答题和必答题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即照顾到班级的活跃分子,也考虑到了其他的同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老师的准备:制作PPT、准备白纸、跟踪模拟法庭的进展 学生的准备:进行模拟法庭演练 教学过程

1. 教具导入: 老师:用酸奶和腐乳当教具,问学生知道纯牛奶是怎么变成酸酸甜甜的酸牛奶,白豆腐是怎么变成这么美味的腐乳的吗?问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在起着重要作用吗? 学生:细菌、真菌。 老师:对啦,就是它们。可这些日子,微生物界可不太平了。这些细菌、真菌之间发生了矛盾,可作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它们选择了在法庭上解决这些矛盾。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最高生物圈法院又是如何裁决的?接下来,我们拭目以待。 2.模拟法院 学生:几个学生通过模拟法庭,站在细菌、真菌的角度上,阐述这些微生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官司: 原告:细菌(一名)被告:真菌(一名)审判长:一名陪审团:4人 观众:若干事件:细菌和真菌由于在"谁对人类贡献更大"问题上,产生分歧,发生口角,最后是拳脚相加,最后把细菌的鞭毛打掉了,造成原告细菌近期行动不便。 3.自我小结 课前老师在每个学生桌面上放好白纸。在自我小结中,让学生根据模拟法庭中细菌和真菌的自我介绍,并结合已学知识,对这两种生物的主要特征进行总结。总结内容包括:(1)细菌和真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细菌只由一个细胞构成,细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有些细菌还有鞭毛和荚膜,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个体微小,但是有很多的形态,比如杆状的杆菌、螺旋状的螺旋菌以及球状的球菌,通过分裂进行生殖,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营养方式是异养。(2)真菌:大多数是多细胞的,只有少量是单细胞的,比如酵母菌,真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成形的细胞核,通过孢子进行生殖,营养方式是异养。在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作为生产者,参与物质循环,还能与动植物共生;在人类社会,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为人类生产所需要的物质,比如利用酵母菌制酒和发酵面包、利用乳酸菌制酸奶等。另外,细菌和真菌年也有对人类不利的一面,如会引起食物腐败。 4.小试身手:抢答题和必答题 老师在公布抢答题和必答题规矩之后,利用多媒体展示出相关题目,让学生作答。老师要对典型的题目进行详细地讲解,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板书设计

《真菌》教学设计

《真菌》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fungi

《真菌》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生物学又称生命科学、生物科学,是一门由经验主义出发,广泛的 研究生命的所有面向之自然科学,内容包括生命起源、演化、分布、构造、发育、功能、 行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以及生物分类学等。本教案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 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 打印。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四章第三节《真菌》。本章 第一节内容是《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第二节内容是《细菌》,通 过这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真菌分布十分广泛的概念,并 通过细菌的学习了解微生物一些特点。但是对于真菌区别于细菌 的特点,真菌是怎样生活的这些问题却模糊不清。通过本节学习 学生可以在心中明确真菌这一类型生物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班级为初二,初二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解 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课外知识也较丰富。所以本节 教学充分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入手,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求知 欲望,在师生互助,生生互动中不断的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三、设计思路

1 知识目标 a、了解各种食用真菌的形态,识记青霉、曲霉的形态结构。 b、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1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霉菌和新鲜蘑菇及蘑菇的营养菌丝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和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小组探究、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1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团结与互助精神,认同真菌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2、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说出蘑菇和霉菌的营养方式,描述霉菌的形态结构。 重点: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认识常见真菌。 3、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述法

第一课病毒

第一课病毒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提出与病毒相关的问题; 2、会查阅与病毒相关的书刊和其信息源 3、能制作有关病毒的剪贴报. 4、会用多种形式表达、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结果。 科学知识: 1、知道一些由病毒感染的病的种类\主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了解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病毒的资料 学生准备: 了解有关病毒的有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教师提问:关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你知道些什么?如何预防呢? 2、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二)、新授 1、流感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2.学生讨论,指名回答. 3.教师讲解. 4.狂犬病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5.脊髓灰质炎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6.麻疹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7. 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8. 学生讨论后,教师讲解. (三)、拓展延伸(网上学习) 1、教师讲述:关于病毒,你还知道些什么?请回去以后在网上自主学习。 2、学生交流学习收获和体会。 3、课后作业: (1)回去查资料,了解人类与病毒的抗争史. (2)利用作文、图画或小报的形式,说一说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教学反思:

第二课细菌 教学构思: 细菌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在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师生互动中求得共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采取以下方式: 1、以观察促思考,总结细菌的形态结构。 2、设疑促理解,探究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3、以知识促应用,了解细菌对自然界和人类的意义。 教学目的: 1、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使学生了解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和生命活动的特点;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细菌在促进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显微镜,三种类型的细菌的永久涂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观察、讲述与谈话相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出示醋和小孩得痢疾的图片) 师:哪位同学闻一闻这是什么调味料?再看看图片上的小孩怎么会得痢疾? 生:是醋;小孩的痢疾是由细菌引起的。 师:一提起细菌,许多同学会立刻想到细菌可使人患病,使食物腐败变质。想到这些,许多人都会皱起眉头,心里感到害怕甚至于很讨厌细菌。事实果真全都如此吗? 的确,细菌无处不在,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呢?怎样才能观察到细菌呢?下面请同学们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玻片标本。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各自的观察结果。 (由演示实验入手,发挥高倍显微镜的作用,巡视并注意指导高倍镜的使用方法。对显微镜使用方法不熟练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师:通过显微镜的观察你发现了细菌有几种形态? 生:细菌的形态有圆球状的、杆(棒)状的、螺旋(弯曲)状的。 师:从形态上看,细菌可以分为三种:球菌、杆菌、螺旋菌。 师:是单细胞的还是多细胞的? 生:是单细胞。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学过的植物细胞在结构是什么样的? 生: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师:你所观察到的细菌有细胞核吗? 生:没有。 生:有细胞核但不完整。 (使用多媒体展示植物细胞和细菌细胞的结构图,观察比较得出细菌的结构,细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一个不成形的细胞核。有些有鞭毛、有的有荚膜,有些细菌在一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

郯城三中个人备课 课题:第四章第一节 八年级生物备课组 主备人鲁文兰课型新授 验收结 果: 时间2011年11 月7 日 分管 领导 课时1课时第11周第1 课时总第2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 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 知道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条件和不同细菌生活所需要的特殊条件。 4. 学会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5.培养学生进行推理和比较的能力及设计多种实验方案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细菌和真菌培养熟悉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2.通过探究实验和小组之间的讨论,归纳出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细菌和真菌的一般培养方法; 3.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中探究方案的制定,经验交流后能够正确地得出结论。 〖教学难点〗 1.探究活动中各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探究实验的观察记录; 2.细菌和真菌的一般培养方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菌是生物圈中分布最广泛的生物。在自然界中,只有少数的 细菌、真菌对人类、动物、植物有害,而大多数的细菌和真 菌对人类是有益的。 实施探究方案: 小结(教学反思)探究实验和比较归纳充分结合。在从宏观上观察菌落时,引导学生及时地归纳细菌菌落 和真菌菌落的特点;同学们在展示实验结果时,教师和其他同学不断质疑并加以补充,及时地归纳总结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以及细菌和真菌生活的基本条件。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 板书设计: 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附表:

第一课抵御细菌和病毒

抵御细菌和病毒 教学目标:1.了解抵御细菌和病毒对我们的重要性。 2.通过讨论了解细菌的危害,要学会自我保护。 3.我们注意防范抵御细菌和病毒来自我保护。 教学重点:我们要怎样抵御细菌和病毒来自我保护。 教学准备:电脑、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据调查报告:一根没有经过消毒的筷子上可能有700种细菌!每只脏手可携带40万个细菌;而刚洗过的手,每平方厘米亦可检验出3200个细菌(注:并不是所有的细菌都能导致人生病);在抽查的700张人民币上,竟有440张检出大肠杆菌;人的双手和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表面,也携带着大量细菌,每1 平方厘米面积的皮肤表面大约含有1~10万个细菌。 各种细菌、寄生虫几乎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许许多多的物品,如抹布、垃圾筐(袋)、门帘、门把手、案板、钱币、公用电话、书报、桌椅、电器开关、水龙头开关、卧具等甚至某些食物常被一些细菌、寄生虫卵所污染。 二、认识引发疾病的细菌和毒 1、出示图片认识 2.显微镜下观察。 三、认识身体的防御系统 人类自身免疫力中有一种叫“非特异性免疫”。这是人生来就具有的一种免疫力。非特异性免疫就是机体调动全身的综合防疫系统,动员全身所有的杀伤力量打击外来入侵者,它包括: 呼吸道防御功能。在气道内有柱状纤毛上皮细胞,其上有无数的纤毛,以每分钟1500次速度再不停的摆动,像清洁工队伍一样,清除气道内的细菌病毒等异物,每天可排出异物达100毫升。在气道内还具有分泌溶菌酶和干扰素等杀菌物质,对气道进行灭菌消毒。

血液中的白细胞,是人体内最为活跃的小吞噬细胞,它沿着全长10万公里,可绕地球两周半的血管内“巡逻”放哨,一旦出现“敌情”,它立刻自血管内游出,直奔现场,并不断地分泌“趋化因子”向同伙发出战斗信号,招集成千上万的白细胞参战。 血液中的单核细胞是人体内具有强大杀伤能力的巨噬细胞,是小吞噬细胞的坚强后盾。 各脏器潜在的吞噬细胞,如肝脏的星状细胞、肺脏的尘埃细胞、大脑的胶质细胞。平时,他们没有吞噬功能,只是潜伏在各脏器中,当有外来细菌病毒入侵时,它们便开始活跃变成具有吞噬功能的巨噬细胞。 除此以外,人体内还有一种“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这不是人生来就具有的,而是人体后天针对某种特殊病原体产生抗体,这种抗体只针对该种病原体发生免疫反应,消灭该种病原体。 四、消灭细菌和病毒 出示图片说一说谁做的对?对的打勾 五、拓展实践 请检查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说说那些因素会导致细菌病毒的滋生,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消灭,完成下表作为作业。 板书设计 3.抵御细菌和病毒 细菌病毒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

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 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一、教学目标 .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运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 .尝试制作甜酒、酸奶或泡菜等。 .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 .说明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关注转基因技术在医药生产上的应用。 二、教学策略 本节内容与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区别在于不是“描述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而是通过人类在环保、食品制作、食品保存、药品生产等方面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说明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节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细菌和真菌能够危害动植物以及人类的健康,它们的存在对人类有没有益处呢?”“谁能举出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的实例来?”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进入新课的学习。 利用发酵制作食品的过程,许多学生未曾见过,因此,教

师要在课前准备好演示实验。同时,要准备一些日常生活 中常见的发酵食品,或利用教材中的彩图,作为学生了解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应用的感性材料。由于化学知识的缺乏,学生对于发酵作用的原理不容易理解,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制作一个简单的,或者制作一个复合投影片,也可以利用板图表示某些细菌中的酶能够促进淀粉等物质分解为葡萄糖,再分解为乳酸,或某些真菌中的酶能够促进淀粉等物质分解为葡萄糖,再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总之要在观察演示实验后,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的原因。通过上述教学活动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利用细菌和真菌发酵制作食品时,就是要提供适合细菌和真菌生存的条件。练习题可以作为这部分教学效果的反馈。 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是一种传统的生物技术,但它又是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基础。教师应鼓励学生课下亲自尝试制作甜酒。课上要让学生交流制作的经验,还可以将家长品尝甜酒的评语进行交流。让学生在制作活动中发展实践的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与生活中的作用。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制作各种不同的发酵食品,如酸奶、泡菜等,在课外活动中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实践能力。 在进行“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教学时,教师要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保存食品的方法,思考保存食品做法的道理。在课上,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调查进行观

生物《细菌、真菌和病毒》精品教案(北师大版八年级下)

第4节细菌、真菌和病毒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2.细菌、真菌和病毒在自然界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等知识; 3.通过分析细菌、真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事物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细菌、真菌和病毒生命活动的特点; 2.细菌、真菌和病毒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三、课时安排: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引入】:细菌广泛地分布在地球的各个地方,土壤里、空气中、水里,乃至于人和动物的体表、体内都有细菌在生活着。例如:在每克土壤中有几亿到十几亿个细菌。然而我们却视而不见,为什么?——因为它们太小了,要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到。大约1000千个细菌排起来才有1毫米。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些微小的生物——细菌 《二》、细菌 【教授新课】: 一.细菌的形态结构 (一)形态 球菌、杆菌、螺旋菌。细菌有球形的(叫球菌)、杆形的(叫杆菌)和螺旋形的(叫螺旋菌),许多细菌可以连接成长链或成团,但每个细菌都是独立生活 的。下面我们来学习细菌的结构。 (二)结构 单细胞个体。 共有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无成形的细胞核。 有些细菌有:荚膜,具保护作用;鞭毛,运动作用; 有些细菌可以形成芽胞,是抵抗不良环境的休眠体。 (三)讲解细菌的生殖方式。 二.细菌的生殖方式 (一)细菌通过简单的分裂的方式进行生殖,一个细菌直接分裂成两个细菌,叫 分裂生殖。

在环境条件适宜时(有机物丰富、温度适宜),经过20-30分钟细菌就可以分裂 一次,速度相当快。但在一般情况下,由于营养、气体、代谢产物等影响,细菌 很难这么快的繁殖。 (二)讲解细菌的营养方式 三.细菌的营养方式 细菌一般不含叶绿素,只能依靠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这种营养方式叫异养。 包括腐生和寄生。 (1)如果细菌是依靠分解植物、动物的遗体而生活,叫腐生。 ——例如:枯草杆菌、乳酸杆菌等。腐生细菌在堆肥、沤肥中起重要作用。 (2)如果细菌是从活的动物、植物体吸取有机物来生活,则叫寄生。 ——例如:结核杆菌寄生在人的肺中,使人患肺结核。 四.细菌与自然界和人类的关系 (1)尽管细菌很小,但在自然界的作用却很大,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 植物自出现以来就进行着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有机物。植物 被动物吃掉后,有机物又进入了动物体,但自然界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却很稳定, 为什么? ——生活着的生物还在进行着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 动物、植物死了,呼吸就停止了,但在自然界动、植物的遗体并没有积累起来, 而是很快地被分解了,这就是腐生细菌和真菌的功劳。腐生细菌和真菌把有机物 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这样,碳就在生物和环境之间构成了循环 (2)对人类来说,大多数的细菌是有益的。 ——例如:制酸牛奶要用乳酸杆菌,制醋要用醋酸杆菌。根瘤菌是与豆科植物共生的细菌,它能产生氮肥,就像化工厂一样,对农业和自然界都很重要。 (3)也有一些细菌对人类不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麻烦。 ——例如:腐生细菌可使食物腐败,一些致病菌可使人得病。但我们掌握了细菌的有关知识,就可以控制细菌的活动,减少或避免细菌给我们带来的麻烦。 用物理、化学方法灭菌,在食品工业、在医疗保健等方面都很重要。 【小结】:细菌是个体微小的生物,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广泛。细菌是单细胞个体,有球菌、杆菌和螺旋菌。细菌的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构成,但无成形的细胞核。有些细菌还有特殊的结构,如:荚膜、鞭毛、芽孢等。细菌营寄生生活或腐生生活,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自然界的细菌,大多数对人类是有益的,但有一些细菌也给我们带来一些麻烦。我们掌握了细菌的知识,就可以利用细菌为人类服务,并减少细菌给我们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