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总复习第八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第一节细菌、病毒和真菌病毒教学设计
2019山东聊城度假区李海务中学 八年级生物复习教案(八上)细菌真菌和病毒

初中八年级生物复习教案任课教师班级上课时间复习内容细菌真菌和病毒中考要求内容知识点要求细菌真菌细菌真菌菌落特点理解细菌真菌形态结构及繁殖了解病毒病毒的分类了解病毒的结构及繁殖理解病毒与人类关系理解复习重点细菌真菌形态结构及繁殖病毒的结构及繁殖复习难点病毒的结构及繁殖方法指导实验、观察知识结构细菌、真菌和病毒一、菌落概念:一个细菌或真菌在一定的培养基上繁殖后形成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二、细菌与真菌的菌落特征项目细菌菌落真菌菌落大小较小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形态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颜色无色或白色有红、褐、绿、黑、黄等不同颜色三、细菌和真菌的培养1.配制培养基2.高温灭菌冷却3.接种4.恒温培养四、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广泛分布的生物。
五、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根据具体情况,可作如下归纳:基本生存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大多数还需要有机物特殊生存条件:如制酸奶的乳酸菌生存在无氧环境中(属于厌氧菌),在有氧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醋酸杆菌必须生活有氧条件下(属于好氧菌);真菌中的酵母菌在有氧或无氧条件都能生存(兼氧型菌)六、细菌1.形态:细菌都是形体十分微小的单细胞个体,只有在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
细菌的形态因种类不同而不同,其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分别被称为球菌、杆菌、螺旋菌。
虽然有些细菌相互连接成球团或长链,但每个细菌都是独立生活的。
2.结构:细菌是单细胞个体,其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部分构成,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拟核区,这是细菌的基本结构,是所有细菌都具有的。
另外有些细菌除这些基本结构外,还有一些特殊结构,例如有些细胞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细菌生有鞭毛,有些细菌在一定生活周期和一定条件下形成芽孢等。
如下图:①荚膜是某些细菌细胞壁外面覆有的一层质地均匀、胶状的粘液层,相对稳定地附于细胞壁外,荚膜的厚度因细菌的种类不同而不同。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生物《细菌和真菌》复习(优课)教学设计

《细菌和真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按照“宏观一微观一宏观”的顺序呈现,先让学生感知细菌和真菌的存在、探究它们的分布,再深入认识细菌和真菌形态、结构、生殖方面的特点,然后关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入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本章教材较好地融入了科学史的教育价值,在细菌一节中就介绍了“细菌的发现”。
本章教材重视生物技术方法的训练,介绍了细菌和真菌培养的方法,为学生今后学习生物技术打基础。
二、教学目标
描述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形态、结构、大小)及分布。
概述细菌、酵母菌霉菌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阐述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四、教学设计
归纳总结是复习的最好方法六、总
结提
升
五、板书设计。
2023年中考生物总复习学案:细菌、真菌和病毒

第17课时 细菌、真菌和病毒【考情分析】考试内容要求年份/分值 题型 考查点 1.描述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A2021/0.75选择题 病毒的类型及特征 2020/1 非选择题 病毒的结构特征 2018/0.5选择题细菌的特殊结构(芽孢);病毒的生活方式 2017/1 选择题 细菌的主要特征 2016/1选择题 病毒的结构特征 2.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A2019/1,2021/1 非选择题 真菌的生殖方式 2016/0.25 选择题 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015/1选择题细菌和真菌特征的比较【版本导航】人教版:八年级上P66~93;冀少版:八年级上P90~P111、P120~P124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77页一、细菌1.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了细菌。
2.法国科学家“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的存在。
3.形态: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只能用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等。
4.结构(1)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 ,细菌具有DNA 集中的区域(拟核),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2)特殊结构:荚膜(起保护作用)、鞭毛(细菌的运动结构)。
5.营养方式: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6.生殖方式:分裂生殖。
7.芽孢:是细菌在不良环境中形成的休眠体,它对不良环境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环境适宜时又会重新萌发成新细菌,所以灭菌以杀死芽孢为标准。
二、真菌1.种类:包括多细胞真菌(青霉、香菇等)和单细胞真菌(酵母菌等)。
2.结构:真菌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3.营养方式:无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4.生殖方式:靠孢子繁殖后代,酵母菌还可进行出芽生殖。
5.真菌、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真菌、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①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细菌和真菌能够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供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
2023年生物中考一轮复习导学案:细菌真菌病毒

《细菌、真菌、病毒》复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 通过复习,掌握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营养和生殖方式。
2.知道细菌、真菌和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及其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学习重难点】重点:通过比较,找出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异同点。
难点:细菌、真菌和病毒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构建知识网络一、细菌真菌的分布(一)认识菌落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 。
细菌菌落:比较 ,表面或 ,或粗糙干燥。
颜色浅,一般 色。
真菌菌落:比较 ,常呈 状、絮状或 蜘蛛网状,呈现红、黄 、 、 、褐等不同的颜色(二)、培养细菌和真菌(菌落)的一般方法1.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 . 营养物质(牛肉汁)+ (固定剂)2. 。
3. —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 的过程(不同的细菌真菌接种的方法不同)4. . 把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在保持恒定温度的培养箱中,也可以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培养.细菌、真菌、病毒 细菌真菌的分布 菌落的区别 菌落的培养 细菌真菌的分布 细菌 细菌的发现 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细菌的生殖 真菌 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真菌的生殖 细菌真菌的作用 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用病毒:病毒的分类、病毒的结构、生活方式、与人类的关系(三).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土壤、水体、空气、人体及动物、极端环境。
在生物圈中。
(四).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哪些基本条件?生存基本条件: 水分、和有的还需要。
(比如氧气:有些需要氧气—芽孢杆菌,有些不需要—乳酸菌、破伤风杆菌等)二、细菌(一)细菌的发现1、制造出第一台显微镜,细菌的发现者是。
2、进行鹅颈瓶实验证实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发现乳酸菌、酵母菌;提出保存牛奶的,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高温灭菌,被称为。
(二):细菌的形态:个体,都是细胞的有、、三种形态。
(三)细菌的结构:具有细胞壁、细胞质、,还有特殊结构和鞭毛,只有,没有,属于原核生物,细菌还没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细菌、真菌和病毒-复习课(教学设计)

细菌、真菌和病毒-复习课(教学设计)第一篇:细菌、真菌和病毒-复习课(教学设计)《细菌、真菌和病毒》复习课【教学目标】1.通过互学、填图、表格和练习掌握细菌、真菌和病毒的主要特征。
2.通过看图记忆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通过自学了解细菌、真菌和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过程】(对学)考点一、细菌、真菌和病毒1.自学小组各成员都掌握细菌、真菌和病毒的主要特征。
2.对学填图认识和说出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形态与结构,再通过中考题和变式题巩固知识。
通过填表总结比较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特点。
点拨①.细菌与真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②.芽孢、孢子和病毒结晶体的区别:考点二、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看图记忆)1 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2 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3 与动植物共生点拨:腐生、寄生、共生的区别考点三、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食品制作 2 食品贮存 3 疾病防治 4 环境保护巩固训练1.对学《中考突破》中练习。
P125-8; P127-5、14; P129-4、12; P131-7、10; P133-5、21; 2.小组代表评讲【教学设计】一、细菌、真菌和病毒二、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三、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第二篇:5.细菌和病毒教学设计细菌和病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多种方式做好实验记录。
2.能设计实验证明适于制作酸奶的环境。
3.能根据模拟法计算繁殖一定数目的细菌所需要的时间。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乐于从小养成利于身体健康的习惯。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细菌的特点。
2.能说出细菌与动植物有什么不同点。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细菌和病毒的不同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1.能正确判断哪些行为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害。
2.能举例说明有利于我们身体健康的行为有哪些。
3.能举例说明或体验人类是如何利用一些技术、设备杀菌、消毒的。
初中生物_细菌、真菌、病毒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细菌真菌病毒”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表格、图示的方法,描述细菌、真菌、病毒的主要特征。
2.概述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3.尝试设置对照实验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4.在识图练习和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积极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 描述细菌、真菌、病毒的主要特征。
复习过程:导入:老师呈现春天的校园里花开花谢的景象,由龚自珍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问使花瓣化作春泥的是谁?引出本节课题任务一:细菌、真菌、病毒的主要特征请根据课前的复习,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分别从以下四个方面描述细菌、真菌、病毒的特征。
(5分钟)(课本P72-77,90),让学生回顾知识,为进一步详细复习做好铺垫。
重点突破一:细菌、病毒、真菌的形态和大小关键点拨:1.细菌个体微小、都是单细胞的,用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2. 病毒比细菌小得多,必须用电子显微镜观察;3. 真菌有多细胞的也有单细胞的;有个体大的也有个体微小的重点突破二:青霉和蘑菇的结构让学生看课本的图示,然后完成学案上的填图,老师找学生交流答案,并对知识进行总结。
关键点拨:1.青霉着生孢子的结构呈()状2.多细胞真菌的菌体都是由()构成。
重点突破三:细菌、真菌、病毒的结构(请同桌互相描述下图中各结构名称并填写)本知识点以识图为主考查,先让学生正确识图并填图。
弄清各结构有什么区别。
关键点拨:1.鞭毛、荚膜是细菌的特殊结构,有的细菌有,有的没有。
2.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生物。
真菌和动植物都属于真核生物。
3.细菌与真菌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细菌()。
4.病毒的结构简单,由()和()组成,没有()结构。
重点突破四:细菌、真菌、病毒的生殖(通过图示让学生总结)关键点拨:1.真菌主要进行()生殖,酵母菌在环境条件适宜时,可进行()生殖。
2.芽孢是细菌的(),不是繁殖结构。
3.形成()和快速繁殖的特点使细菌分布广泛。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细菌真菌病毒教学设计

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专题复习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内容根据单元教学安排,本单元属于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
从它们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繁殖、与人类的关系、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讲述。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是在八年级上学期的学习知识,加上知识方面比较多而杂乱,所以学生还是感觉到有一定的难度。
尤其是微生物的发酵,甜酒、泡菜、酸奶、甲烷、腐乳、红酒、醋、酱等稍不注意就会弄混。
因此,在知识的梳理方面尤为重要。
通过强化知识的应用,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指导。
2、学生情况初二生物即将参加会考,学生还是有紧迫感的。
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小组合作一直是他们喜欢的学习方式,年级和学校也开展的有声有色!三、教学设计指导思想本节课从“老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的理念出发,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了学生自主看书和笔记—知识点梳理—解读中考—当堂练习及反馈—小组合作—总结的思路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描述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举例说出病毒、细菌以及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微生物有关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感悟生命关爱健康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1描述病毒、细菌、真菌的主要特征;2描述病毒、细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学难点:描述病毒、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图片、动画资料及多媒体课件、小组合作素材四、教学过程1.学生自主复习,看书和笔记。
(7、8分钟左右)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是引导者,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温故知新,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复习、认真思考的习惯。
2.知识点梳理a、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菌落:细菌很小,要观察细菌形态的话一定要借助于高倍的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
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初中生物《细菌和真菌》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8

4.人类对细菌和真菌是怎样利用的?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电子白板
常规资源 挂图、显微镜、实物等
教 学 支 撑 环 生物实验室
境 其他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 问题引领:细菌、真菌的菌落特点分别是什么? 1.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清点材料用具,按教师要求各组明确分工并 按顺序进行观察。 2.小组选派代表运用实物投影台前展讲,其他组可质疑补充,并交流 实验心得。 3.尝试列表比较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特点,进一步明确对照试验的要 求。 4.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评价和教师评价。 【活动二】分组实验: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问题引领:怎样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1.提出问题(你们小组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2.作出假设(根据你们的生活常识作出假设。) 3.制订探究方案(根据教材中的提示)。 4.讨论交流方案,并对自书的方案进行修改。 5.实施探究方案。 6.在实验的基础上完成讨论题。并在班内交流讨论的结果。 讨论: 1.为什么培养用的 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高温处理?为什 么要用无菌棉棒? 2.在各自选定的环境中采集细菌和真菌后并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相 当于细菌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哪一个步骤? 3.什么环境条件下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 4.在这个探究中,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的情况存在吗?为什么? 【活动三】
教材内容是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呈现的,从能够看得见的细 菌和真菌的菌落入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细菌和真菌可以生活在各种 环境之中。电子显微镜下细菌的图片和真菌的模式图,能够一到学生 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教学内容的层层展现,符合学生 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学 习和操作,为学习生物技术奠定基础。 本章教材内容侧重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认识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 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归纳总计能力。 本章提供了多种学生活动素材,如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讲述细菌 的发现过程,观察细菌和真菌的结构,制作孢子印,计算细菌的数目 的技能训练及食用菌的培养等。目的有两个:一是要让学生发挥主体 作用,主动参与探究学习并获得知识;二是在探究中提高能力,团结 协作,培养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专题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 况。 3.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菌落的特征,简单区别细菌和真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掌握病毒的两部分结构。
教学环节4
教学过程
噬菌体模型
教师活动
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制作模型。
学生活动
介绍自己制作的噬菌体模型。
设计意图
进一步掌握病毒的结构,突破本课的重点内容。
教学环节5
教学过程
病毒的生活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展示:结构这么简单的病毒,是怎样生活的?
2、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讲授病毒的复制。
二、营养方式:专门寄生在活细胞内
三、繁殖方式:复制方式增殖
四、与人类的关系: 1、利
2、弊
学生活动
意图
知道病毒不但引起疾病,也能为人类利用。
教学环节8
教学过程
拓展提高
教师活动
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学生活动
完成习题,第二、三题在组内讨论。
设计意图
巩固本节课内容,提高课堂有效性。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病 毒
一、形态结构 1、个体极其微小
2、没有细胞结构,蛋白质核酸组成的核心
学生活动
展示自己通过课本所学
设计意图
使学生理解病毒的生活方式,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环节6
教学过程
病毒的分类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按不同的标准对病毒分类并分别举例。
学生活动
完成分类。
设计意图
了解病毒的分类方法。
教学环节7
教学过程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活动
引导全班学生按男生女生分为两组,进行辩论,分别说出病毒对人类有害之处和可供人们利用之处。
病毒
学情分析
病毒在生物圈中分布广泛,与动植物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学生在生活中也会听到很多关于病毒的信息,如非典,H7N9等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等,学生对本节内容有学习兴趣。
教学
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
2、理解病毒在活细胞中的寄生生活和复制增殖。
3、举例说出病毒对动、植物和人体的危害,病毒的类型以及病毒与人类关系等基础知识,以及在生物防治和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自作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媒体
视频
教学
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1
教学过程
病毒大小的特点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展示:病毒属于微生物,病毒有多小?
学生活动
展示自己通过课本所学和课下查到的资料。
设计意图
使学生理解病毒个体极其微小的特点。
教学环节2
教学过程
病毒的形态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展示:个体如此微小的病毒,有哪些形态?
·过程与方法
尝试制作噬菌体,锻炼学生的设计、制作与创新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
1、通过了解病毒性传染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及其在预防接种方面的应用,关注人类的健康问题。
2、认识病毒对人类的害与利的两面性,确立一分为二的辨证观点。
教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够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病毒在活细胞中的寄生生活和复制增殖。
2、给学生提供不同形态病毒的图片。
学生活动
按教材的图片进行分析,按教材文字内容准确认识。
设计意图
使学生认识到病毒的形态与细菌不同,不只有三种基本形带态,而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环节3
教学过程
病毒的结构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展示:形态各异的病毒有哪些基本结构?
2、提供病毒图片。
学生活动
利用教师提供的多媒体图片描述病毒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