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2.4.1《生物的分类方法》知识扩展: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分类素材(新版)济南版
滦平县第四中学七年级生物上册 2.4.1《生物的分类方法》知识扩展: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分类素

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分类被子植物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两个纲。
其最重要的区别是子叶数目。
种子的胚具有一片子叶的植物叫单子叶植物,如玉米、小麦、水稻等;种子的胚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叫双子叶植物,如菜豆、花生、蚕豆、大豆等。
其次是花瓣的数目,前者的基数常为3,后者的基数常为5或4。
再从营养器官方面看:双子叶植物有发达的主根,茎中的维管束排列成环状,叶脉多为网状;单子叶植物有发达的须根,主根不发达,茎内维管束常为散生型,叶脉多为平行或弧形的。
上述区别只能说是大多数的情况,实际上每一点区别都会有少数例外。
例如,双子叶植物纲中的毛莨科和睡莲科中也有单子叶现象,毛莨科中也有3基数花的类型,单子叶植物中的百合科也有4基数花的类型,等等。
举例:双子叶植物——大豆单子叶植物——玉米1第四节植物的呼吸作用一、学习目标1.说明植物在呼吸作用中能够产生二氧化碳。
2.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3.举例说出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4.能够对比说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联系及区别。
二、重难点分析重点:1.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分析。
2.呼吸作用需要氧气的实验分析。
3.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难点: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分析。
三、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知识点一:呼吸作用的实质1.植物体的所有_________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吸收__________,分解_________,产生__________________,并释放出_________。
2.在实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中,塑料袋要用_________色的,并使用烫过的蔬菜,目的是_________。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_________。
4.将新鲜的植物和烫过的植物分别放入锥形瓶中,在黑暗中放置一昼夜。
当把燃烧的小木棒伸入放有新鲜植物的锥形瓶中后,小棒的火苗_________。
这是因为新鲜的植物进行_________作用消耗了锥形瓶中的_________。
七年级上册科学生物的分类

七年级上册科学生物的分类一、生物分类的概念。
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二、生物分类的依据。
1. 形态结构特征。
- 植物:根据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的形态结构特征进行分类。
例如,被子植物可以根据子叶的数目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的种子一般有一片子叶,叶脉多为平行脉,根为须根系;双子叶植物的种子有两片子叶,叶脉多为网状脉,根为直根系。
- 动物:根据动物的身体构造,如有无脊椎骨,可以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又可根据形态结构进一步分为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两栖类(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爬行类(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鸟类(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和哺乳类(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类群。
无脊椎动物包括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软体动物(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等。
2. 生理功能特征。
- 例如,根据动物的呼吸方式不同,鱼类用鳃呼吸,鸟类用肺和气囊辅助呼吸,哺乳类用肺呼吸。
植物根据能否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分为自养型植物(如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和异养型植物(如寄生植物菟丝子,它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靠寄生在其他植物上获取营养物质)。
三、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
2.4.1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七年级生物上册同步教学课件(人教版2024)

2. 无脊椎动物
扁形动物:涡虫 环节动物:蚯蚓
脊椎动物 软体动物:蜗牛
节肢动物:螳螂、 蝴蝶
鱼 :鱼
两栖动物:雨蛙 爬行动物:岩蜥 鸟:白尾海雕 哺乳动物:虎
动物
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
哺鸟爬
两 鱼 节软 环 扁
乳
行
栖
肢体 节 形
动白动
动
物尾物
物
动动 动 动 物物 物 物
海
鱼
虎 雕 岩蜥 雨蛙
螳螂 蜗牛 蚯蚓 涡虫
叶
“茎”“叶”
玉米
单子叶植物
向日葵双子叶植物来自被子植物油松 裸子植物
蕨类植物
葫芦藓 苔藓植物
探究新知
思考:
对植物分类时应考虑植物的哪些特征?
考虑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 重点: 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
类的重要依据。
探究新知
二、动物的分类
观察下面的图片。
探究新知
1.动物
脊椎动物:鱼、雨蛙、岩蜥、壁虎、白尾海雕 无脊椎动物:蚯蚓、螳螂、蜗牛、涡虫、蝴蝶
第一节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第四章 生物分类的方法
学习目标:
1.熟记生物分类的依据。 2.尝试依据植物和动物的主要特征对其 进行分类。
导入新课
想一想、议一议
如果你通过想进一步了解菜粉蝶的生长发育和行为, 在以上这几本书中,你会选择查阅哪一本?要是想了解蛾、 青蛙的相关资料,又该查阅哪几本?
导入新课
课堂小结
二、动物分类的依据
以动物的外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作为依据。
动物
脊椎动物: 包括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和哺乳动物
(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七年级上科学第2章生物的主要类群知识点总结

第2章:生物的主要类群知识点总结一、动物的主要类群1、生物学家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个主要类群。
脊椎动物又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无脊椎动物又分为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棘皮动物等。
-3、无脊椎动物中除了原生动物为单细胞动物外,其余均为多细胞动物。
类群生活环境结构体温生殖方式常见动物皮肤及其附属物附肢呼吸器官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有鳞片鳍鳃变温卵生鲫鱼、草鱼等两栖类幼体:水中成体:水中+陆地皮肤裸露无鳞片四肢幼体:鳃成体:肺,兼用皮肤呼吸变温卵生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爬行类真正的陆生动物有角质鳞片一般有四肢肺变温卵生龟、蛇、鳄、蜥蜴等鸟类陆地,适于飞行有羽毛前肢变成翼肺较发达与气囊相通,可进行双重呼吸恒温卵生家鸽等哺乳类分布最广,最高等体表有毛四肢肺恒温胎生哺乳牛、羊、兔等二、植物的主要类群已被人类认识的植物约有35万种,根据它们繁殖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
种子植物根据种子是否被果皮包裹,又可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根据种子里子叶的数目,又可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孢子植物有藻类、苔藓、蕨类等类群。
植物1、孢子植物类型比较:2、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主要不同点: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种子2枚子叶1枚子叶根直根系须根系茎茎内有形成层,多年生的木本植物茎能逐年加粗茎内无形成层,茎长成后不能增粗或增粗不明显叶多为网状叶脉多为平行叶脉花花的各部分基数是5或4 花的各部分基数是3举例大豆、向日葵、油菜、苹果、橘、柳、桃、南瓜水稻、小麦、玉米、葱、蒜、百合、甘蔗、芦苇繁殖方式不同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是否被果皮包裹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种子里子叶的数目三、细菌和真菌四、生物的分类1、分类是将大量事物条理化的研究方法。
2、生物分类的依据: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生活习性以及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3、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归纳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归纳总结一、多种多样的生物1、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形对称,体壁由两个胚层构成,有口无肛门。
代表动物有:水螅,珊瑚虫,海葵,水母,海蜇2、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背腹扁平,左右对称,有三个胚层。
代表动物有:涡虫、吸血虫、猪肉绦虫3、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细长,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体表有角质层。
代表动物有:蛔虫、钩虫、蛲虫4、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多数生有刚毛。
代表动物有:蚯蚓、水蛭、沙蚕5、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柔软有外套膜,身体外面有贝壳(或是被外套膜包被的内壳)代表动物有:河蚌、蜗牛、乌贼6、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代表动物有:蝗虫、沼虾、蜜蜂、蜻蜓、七星瓢虫、蝉、河蟹、黑斑园蛛、蜈蚣线形动物蛔虫:以消化管简单,繁殖器官发达,能很快适应环境。
环节动物蚯蚓:用手摸蚯蚓,感到粗糙,是因为蚯蚓体表生有刚毛,在玻璃与硬纸板上,蚯蚓在玻璃上活动比在硬纸板上活动力小,是因为蚯蚓身上的刚毛与玻璃摩擦力小软体动物河蚌:当外套膜受到沙粒等异物刺激时,外套膜就会分泌出珍珠质,把异物包被起来形成珍珠。
节肢动物蝗虫:有一对触角,是触觉器官,一对复眼是视觉器官,三只单眼是感光器官,有三对足,前足和中足适于爬行,有两对翅,适于飞行,蝗虫还有特殊的口器:咀嚼式口器。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多,范围最广的类群。
7、鱼类的主要特征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体表大多长有鳞片,用鳍游泳,体温不恒定。
代表动物有:鲤鱼、鳕鱼、鲫鱼、鳕鱼等。
8、两栖类的主要特征是:幼体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多数种类成体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少数种类成体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湿润有辅助呼吸的作用,体温不恒定。
代表动物有:青蛙、蟾蜍、蝾螈、大鲵(娃娃鱼)9、爬行类的主要特征是:皮肤表面覆盖有角质的鳞片或骨质的甲,体温不恒定,四肢短小或无四肢。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4.1生物的分类方法(课件)

软体 动物
有相似 身体 的环形 扁平 体节
环节 扁形 动物 动物
低等
把不同的动物类群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起来应该怎么排?
扁环软
节
形节体
肢
动动动
动
物物物
物
鱼
两
类
栖
类
爬
鸟
哺
行
类
乳
类
类
简单 低等
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复杂 高等
➢对微生物进行分类
微生物
无细胞结构
有细胞结构
有成形细胞核 无成形细胞核
病毒
生物分类的依据
一、植物分类的依据 以植物的形态结构作为依据,被子植物往往以花、果实和种 子作为重要依据。 二、动物分类的依据 以动物的外部形态结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作为依据。
三、细菌和真菌分类的依据 以细菌和真菌的结构特征进行分类。
对生物进行分类的意义是什么?
弄清不同生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真菌
细菌
球菌
细菌
依据细菌的 不同形态
杆菌 螺旋菌
大型真菌
真菌
依据形态 结构不同
霉菌 酵母菌
动物病毒
病毒
依据病毒寄生 的细胞不同
植物病毒
细菌病毒( 噬菌体)
冠状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 大肠杆菌噬菌体
微生物的分类
微生物
细菌
真菌
病毒
球杆 螺 菌菌 旋
菌
酵霉 蘑 母菌 菇 菌
动植 细 物物 菌 病病 病 毒毒 毒
种子有果皮包被 种子无果皮包被
无种子
有茎叶
无茎叶
平行叶脉 一片子叶
玉米 单子叶 植物
网状叶脉 两片子叶 向日葵 双子叶 植物
生物初中七年级常见植物类别

生物初中七年级常见植物类别植物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生命形式之一,它们以其各具特色的外貌和功能而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
在生物学的学习中,初中七年级的学生开始接触和学习关于植物的相关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植物类别,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植物世界的奥秘吧!一、种子植物类别种子植物是指以种子繁殖的植物,它们具有独特的生活史和结构。
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
1.裸子植物裸子植物又称为裸子子叶植物,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松树、杉树和银杏等。
裸子植物的特点是种子没有包在果实中,而是裸露在母体的种子鳞片上。
松树、杉树等裸子植物多分布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具有经济价值和生态意义。
2.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是种子植物中最为广泛的一类,包括了大部分我们所熟知的植物。
它们的种子包裹在果实内,具有更好的保护和传播性。
被子植物又可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两大类。
单子叶植物叶片上只有一片叶脉,并且多为长条状或剑形。
例如玉米、稻子、麦子等都属于单子叶植物。
这些植物一般生长迅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农业学意义。
双子叶植物叶片上有多个叶脉呈网状分布,形状、大小和结构各异。
双子叶植物种类繁多,包括了花卉、果树、观赏植物等。
例如玫瑰花、苹果树、杏树等都属于双子叶植物。
双子叶植物广泛分布于全球各个生态环境中,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二、藻类藻类是属于植物界的一类生物,它们主要生活在水中,包括淡水、海洋和湿地等环境中。
藻类分为浮游藻、附着藻和苔藓等几大类别。
1.浮游藻浮游藻是在水中自由漂浮的藻类,它们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常见的浮游藻有硅藻、钙藻和红藻等。
浮游藻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生物,具有重要的食物链关系。
2.附着藻附着藻是在水体底部或其他物体表面附着生长的一类藻类。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水蕨和盘藻等。
附着藻对水体的净化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有重要作用。
3.苔藓苔藓是一类原始的低等植物,主要生活在湿地和石头上。
它们普遍生长在湿度较高、光线较弱的环境中,是初级植物群落中的重要组成元素。
2.4.1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教案 (2024)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2024)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教学设计课题:《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科目:初中生物学年级:七年级上册版本:人教版(2024)一、课标引领《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学生在学习生物分类的过程中,掌握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理解生物分类的意义,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通过对生物进行分类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多样性与分类的关系,为后续学习生物的进化和生态系统等知识奠定基础。
二、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2024)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生物》第四章《生物分类的方法》的重要内容。
生物分类是认识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生物进行分类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建立系统的生物知识体系。
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后续学习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各类群特征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内容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思路支撑,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内容结构教材首先介绍了生物分类的概念和依据,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对生物进行分类以及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接着通过“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的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分类知识,对常见的植物和动物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最后教材阐述了生物分类的意义,使学生从更高的层次认识到生物分类在生物学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出生物分类的依据和分类单位。
列举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
识别常见的植物和动物所属的类群。
2.能力目标尝试根据生物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分类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分类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物科学的情感。
增强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认识到生物分类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分类
被子植物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两个纲。
其最重要的区别是子叶数目。
种子的胚具有一片子叶的植物叫单子叶植物,如玉米、小麦、水稻等;种子的胚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叫双子叶植物,如菜豆、花生、蚕豆、大豆等。
其次是花瓣的数目,前者的基数常为3,后者的基数常为5或4。
再从营养器官方面看:双子叶植物有发达的主根,茎中的维管束排列成环状,叶脉多为网状;单子叶植物有发达的须根,主根不发达,茎内维管束常为散生型,叶脉多为平行或弧形的。
上述区别只能说是大多数的情况,实际上每一点区别都会有少数例外。
例如,双子叶植物纲中的毛莨科和睡莲科中也有单子叶现象,毛莨科中也有3基数花的类型,单子叶植物中的百合科也有4基数花的类型,等等。
举例:
双子叶植物——大豆
单子叶植物——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