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通信网实验指导书
实验四、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tcp协议分析及应用层命令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TCP协议分析及应用层命令实验指导教师:韩家伟孙玉钰实验4TCP报文段分析及应用层命令实验1.实验目的1.掌握使用IRIS工具对TCP与UDP协议进行抓包分析的方法。
2.掌握TCP协议的报文格式及其优缺点。
3.熟悉应用层命令。
2.实验设备与环境1.Iris网络分析软件2.网络数据包捕获3.捕获TCP报文段并分析(一)实验内容1.启动网络嗅探工具,设置好过滤条件,捕获UDP用户数据报和TCP报文段。
2.分析UDP与TCP协议。
(二)TCP协议实验指导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是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传送协议。
它在传送数据时是分段进行的,主机之间交换数据必须建立一个会话。
它用比特流通信,即数据被作为无结构的字节流。
通过每个TCP传输的字段指定顺序号,以获得可靠性。
它是在OSI参考模型的第4层,TCP是使用IP的网际间互联功能而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IP不停地把报文放到网络上,而TCP负责确信报文到达。
在协同IP的操作中TCP负责握手过程、报文管理、流量控制、错误检测和处理(控制),并根据一定的编号顺序对非正常顺序的报文给予重新排列顺序。
TCP是面向连接的协议。
在面向连接的环境中,开始传输数据之前,在两个终端之间必须先建立一个连接。
对于一个要建立的连接,通信双方必须用彼此的初始化序列号seq和来自对方成功传输确认的应答号ack(指明希望收到的下一个八位组的编号)来同步,习惯上将同步信号写为SYN,应答信号写为ACK。
整个同步的过程称为三次握手,如图4-1所示。
图4-1 TCP连接的建立对于一个已经建立的连接,TCP使用四次握手来结束通话(使用一个带有FIN附加标记的报文段)。
如图4-2所示。
图4-2 TCP连接的释放TCP每发送一个报文段,就对这个报文段设置一次计时器。
只要计时器设置的重传时间到期,但还没有收到确认,就要重传这一报文段。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任务书指导书

本内容下载网址ftp://222.192.160.10:8821/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实验实训中心)LZQ目录下《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课程实习任务书、指导书适用班级:控制11-1、2指导教师:李志球、吴希实习时间:2013年1月《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任务书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控制11-1、2本任务书根据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大纲制订。
一、实训目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是本专业重要的一个课程实习,是《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后续的实践教学环节。
实习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掌握课程内容,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熟练掌握双绞线(直通和交叉连接线)的制作和连接、安装局域网、网络连通测试、广域网接入、Internet信息服务器(IIS)的安装、网络资源共享、子网划分、VLAN的配置、交换机和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配置、局域网网络故障的检测与排除等知识。
通过实习加深对数据通信和网络基础知识的认识,掌握组网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和动手能力和对网络的知识运用能力。
构建局域网、网络资源共享、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Internet信息服务器(IIS)的安装、创建Web个人网站、交换机和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基本配置二、实训项目及具体内容项目一、构建局域网双绞线(直通和交叉连接线)的制作和连接、测试仪使用、网络连接、使用Hub或Switch 联成局域网,Internet协议(TCP/IP)的配置(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DNS服务器等设置)、网络连通性测试(ipconfig、Ping等命令的使用)。
要求建成一个完整的局域网。
项目二、网络资源共享配置网络软件、硬件资源的共享。
包括打印机、光驱等硬件资源,硬盘、文件夹、应用程序等软件资源等共享。
项目三、Internet信息服务器(IIS)的安装利用Windows 2000 Server平台,安装Internet信息服务器(IIS)。
配置WWW、FTP、DNS等服务器,并进行配置。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CISCO版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CISCO版实验一网络设备与通信协议实验 (2)实验二 EIA568标准与双绞线水晶头制作 (15)实验三交换机差不多配置 (22)实验四交换机VLAN配置 (28)实验五路由器差不多配置 (35)实验六配置静态路由 (40)实验七动态路由RIP配置 (46)实验八动态路由OSPF协议配置 (55)实验九访问操纵列表ACL实验 (65)实验十网络地址转换NAT实验 (71)实验一网络设备与通信协议实验一、实验内容学习使用网络差不多设备,掌握设备性能和配置方法,熟悉LINUX 和WINDOWS环境的TCP/IP协议配置方法,熟悉Internet环境,学习使用DOS下的常用网络命令。
二、实验目的了解网络适配器、调制解调器、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硬件设备,熟悉多种网络操作系统,如LINUX和WINDOWS,掌握TCP/IP协议在不同操作系统下的安装与配置,初步掌握TCP/IP 协议的应用。
掌握WINDOWS 环境常用网络命令的用法,学会使用网络命令查看网络信息,解决网络故障。
三、实验工具Quidway R2621模块化路由器、QuidwayS3026E交换机、Console 配置线缆、双绞线、V24串口线缆、调制解调器、网络检测设备、PC等。
四、实验要求熟悉TCP/IP协议标准,准确理解IP地址及其子网划分方法,理解网关和子网掩码及其DNS的概念和原理;学习使用各种网络设备,掌握TCP/IP配置方法,熟练使用常用的网络命令。
五、实验内容(1)在计算机上配置IP地址等TCP/IP属性信息(2)学习使用windows环境下常用的网络命令1.IP地址与以太网卡硬件地址查看命令:ipconfig2.网络连接测试命令:ping3.地址解析命令:ARP4.文件传输命令:FTP5.显示协议及其端口信息和当前的 TCP/IP 网络连接:Netstat6.操纵网络路由表:Route7.将文件传输到正在运行TFTP 服务的远程计算机或从正在运行 TFTP 服务的远程计算机传输文件:Tftp8.Tracert:该诊断有用程序将包含不同生存时刻(TTL) 值的 Internet 操纵消息协议 (ICMP) 回显数据包发送到目标,以决定到达目标采纳的路由。
计算机网络实验八

计算机⽹络实验⼋计算机⽹络实验指导书昆明理⼯⼤学信⾃学院实验⼋:计算机⽹络协议分析实验⼀、实验⽬的:了解各种协议的格式与⼯作机制,学习使⽤Wireshaek协议分析⼯具。
通过eNSP抓包⼯具,分析所获取报⽂的内容。
⼆、实验原理:1.TCP协议通讯的双⽅由IP地址和端⼝号标识。
32位序号、32位确认序号、窗⼝⼤⼩。
4位⾸部长度和IP协议头类似,表⽰TCP协议头的长度,以4字节为单位,因此TCP协议头最长可以是4x15=60字节,如果没有选项字段,TCP协议头最短20字节。
URG、ACK、PSH、RST、SYN、FIN是六个控制位。
16位检验和将TCP协议头和数据都计算在内。
2.UDP协议3.IP协议IP数据报的⾸部长度和数据长度都是可变长的,但总是4字节的整数倍。
对于IPv4,4位版本字段是4。
4位⾸部长度的数值是以4字节为单位的,最⼩值为5,也就是说⾸部长度最⼩是4x5=20字节,也就是不带任何选项的IP⾸部,4位能表⽰的最⼤值是15,就是说⾸部长度最⼤是60字节。
8位TOS字段有3个位⽤来指定IP数据报的优先级(⽬前已经废弃不⽤),还有4个位表⽰可选的服务类型(最⼩延迟、最⼤呑吐量、最⼤可靠性、最⼩成本),还有⼀个位总是0。
总长度是整个数据报的字节数。
每传⼀个IP数据报,16位的标识加1,可⽤于分⽚和重新组装数据报。
3位标志和13位⽚偏移⽤于分⽚。
TTL(Time to live)是这样⽤的:源主机为数据包设定⼀个⽣存时间,⽐如64,每过⼀个路由器就把该值减1,如果减到0就表⽰路由已经太长了仍然找不到⽬的主机的⽹络,就丢弃该包,因此这个⽣存时间的单位不是秒,⽽是跳(hop)。
协议字段指⽰上层协议是TCP、UDP、ICMP还是IGMP。
然后是校验和,只校验IP⾸部,数据的校验由更⾼层协议负责。
IPv4的IP地址长度为32位。
4.ICMP报⽂类型ICMP全称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际控制信息协议)。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适用于电子商务专业)实验一网线制作 (4)1.实验目的 (4)2.实验任务 (4)3.实验设备 (4)4.实验方法 (4)5.实验预习要求 (5)6.实验报告内容 (5)7.摸索题 (6)实验二网络常用命令 (7)一、实验目的及任务 (7)二、实验环境 (7)三、预备知识 (7)四、实验步骤 (7)五、实验报告内容 (11)实验三DNS服务器的配置与治理 (12)一、实验目的及任务 (12)二、实验环境 (12)三、预备知识 (12)四、实验步骤 (12)五、实验报告内容 (18)实验四W EB服务器配置与治理 (19)一、实验目的及任务 (19)二、实验环境 (19)三、预备知识 (19)四、实验步骤 (20)五、实验报告内容 (30)实验五FTP服务器的配置与治理 (31)一、实验目的及任务 (31)二、实验环境 (31)三、预备知识 (31)四、实验步骤 (32)五、实验报告内容 (36)实验DHCP服务器配置与治理(选做) (37)一、实验目的及任务 (37)二、实验环境 (37)三、预备知识 (37)四、实验步骤 (37)五、实验报告内容 (42)实验六熟悉网络互连设备及其差不多配置 (43)一、实验目的 (43)二、实验环境 (43)三、实验步骤 (43)四、实验报告内容 (46)实验一网线制作1.实验目的(1)认识LAN中常用的几种网线、连接器及各自特点。
(2)认识网卡、Modem、Hub、交换机等网络设备,了解其差不多功能。
(3)学会用双绞线制作网线。
(4)学会网卡、Modem、Hub、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安装、接线等差不多使用方法。
2.实验任务(1)熟悉LAN中常用的几种网线、连接器及各自特点。
(2)独立制作一根合格的双绞线网线。
(3)完成网卡的硬件安装。
(4)熟悉网卡、Modem、Hub、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接口及接线和使用方法,弄清各指示灯的含义。
3.实验设备●5类双绞线、RJ-45头、双绞线压线钳,电缆测试仪、剪刀等●细缆、BNC接头、T型接头、端接器。
2024版《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使用`tracert`命令跟踪路 由路径
使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 连通性
使用`netstat`命令查看网 络连接状态
实验结果与分析
1. 网络配置结果 展示主机名、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
认网关的配置结果 2. TCP/IP协议分析结果
展示捕获的数据包,并分析各层协议 头部信息,包括源/目的IP地址、源/ 目的端口号、协议类型等
01 1. 环境搭建
02
安装和配置实验所需的软件和工具,如虚拟机、操作系
统、网络模拟器等;
03
构建实验网络拓扑,包括内部网络、外部网络和防火墙
等组成部分。
实验内容和步骤
2. 防火墙配置
选择一种防火墙软件或设备,如iptables、pfSense等; 配置防火墙规则,包括访问控制列表(ACL)、网络地址转换(NAT)、 端口转发等;
1. 连接路由器和交换机, 并启动设备
实验步骤
01
03 02
实验内容和步骤
3. 配置路由器接口,并启用路由协议 4. 配置交换机VLAN,并启用STP 5. 验证配置结果,确保网络连通性
实验结果与分析
01
实验结果
02
路由器和交换机配置成功,网络连通性良好
03
各设备运行状态正常,无故障提示
04
分析
02 如何提高网络服务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3
如何优化网络服务器的性能?
04
在实际应用中,如何管理和维护网络服务 器?
05
实验五:网络安全与防火 墙配置
实验目的和要求
理解和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原 理;
通过实验,了解防火墙在网络安全中 的作用和重要性。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附部分答案)..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湖南工业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网络工程系目录实验一 802.3协议分析和以太网 (3)一、实验目的 (3)二、预备知识 (3)三、实验环境 (4)四、实验步骤 (5)五、实验报告内容 (6)实验二 IP层协议分析 (7)一、实验目的 (7)二、实验环境 (7)三、实验步骤 (7)四、实验报告内容 (8)实验三 TCP协议分析 (9)一、实验目的及任务 (9)二、实验环境 (9)三、实验步骤 (9)四、实验报告内容 (10)实验四 HTTP和DNS分析 (11)一、实验目的及任务 (11)二、实验环境 (11)三、实验步骤 (11)四、实验报告内容 (12)实验一802.3协议分析和以太网一、实验目的1.分析802.3协议2.熟悉以太网帧的格式3.熟悉ARP报文的格式二、预备知识要深入理解网络协议,需要仔细观察协议实体之间交换的报文序列。
为探究协议操作细节,可使协议实体执行某些动作,观察这些动作及其影响。
这些任务可以在仿真环境下或在如因特网这样的真实网络环境中完成。
观察在正在运行协议实体间交换报文的基本工具被称为分组嗅探器(packet sniffer)。
顾名思义,一个分组嗅探器捕获(嗅探)计算机发送和接收的报文。
一般情况下,分组嗅探器将存储和显示出被捕获报文的各协议头部字段内容。
图1为一个分组嗅探器的结构。
图1右边是计算机上正常运行的协议(在这里是因特网协议)和应用程序(如:Web浏览器和ftp客户端)。
分组嗅探器(虚线框中的部分)是附加计算机普通软件上的,主要有两部分组成。
分组捕获库接收计算机发送和接收的每一个链路层帧的拷贝。
高层协议(如:HTTP、FTP、TCP、UDP、DNS、IP等)交换的报文都被封装在链路层帧(Frame)中,并沿着物理介质(如以太网的电缆)传输。
图1假设所使用的物理媒体是以太网,上层协议的报文最终封装在以太网帧中。
分组嗅探器的第二个组成部分是分析器。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路由)

双实验平台的路由实验设计双实验平台的路由实验设计实验一路由器基本配置实验实验二路由器的密码恢复实验实验三路由器的IOS恢复实验实验四路由器通信基础实验实验五静态路由的配置实验实验六RIP路由协议实验实验七OSPF路由协议实验实验八PPP协议实验实验九ACL配置实验实验十NAT配置实验实验十一DHCP配置实验实验十二Packet Tracer综合实验实验一路由器基本配置实验1.1实验目标:通过本实验,我们应该掌握:●通过Console口配置路由器●通过telnet配置设备●基本配置命令1.2 设备要求●路由器一台●PC机一台●网线一根●Console线一根1.3实验环境搭建图1-1实验基本拓扑1.4命令参考1.5 检测PC与路由器的连通性使用ping命令检测,能否ping通路由器;并在PC上运行telnet应用程序登录路由器。
如果没有成功,请检查配置文档实验二路由器的密码恢复实验2.1实验目标:通过本实验,我们应该掌握:●路由器的密码恢复●路由器重置2.2 设备要求●路由器一台●PC机一台●Console线一根2.3实验环境搭建图2-1 实验基本拓扑2.4命令参考真机平台第一步:当我们用console线连接MSR路由器控制时同样需要密码,而这个密码也被遗忘了。
第二步:这时我们可以将MSR路由器的电源关闭,然后在CONSOLE线连接正常的情况下重新启动MSR路由器。
第三步:注意观察终端连接中显示的信息,当出现“press CTRL+B to enter extended boot menu”时我们迅速按下CTRL和B键,这样将进入扩展启动选项。
第四步:在扩展启动选项中有九个选项提供给我们选择,依次是启动CF卡中的系统,进入串口子菜单,进入以太口子菜单,文件控制,修改bootrom的密码,忽略加载系统config文件启动,清空super超级密码,设备操作以及重新启动。
要注意的是清空super超级密码并不是我们要选择的,他只适用于基于密码的验证而不是基于用户名和密码两者验证的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通信网》实验指导书实验一认识网络的基本要素(验证实验2学时)1实验目的物理结构星型,逻辑结构总线型1.1掌握局域网的定义和特性,熟悉局域网的几种拓扑结构,通过比较并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了解LAN的IEEEE802协议标准及LAN参考模型。
1.2了解网络所使用的通信协议2 实验仪器网络环境,PC机3 预习内容3.1 网络的分类1、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通信线路和站点(计算机或设备)的几何排列形式。
⑴星型网络:各站点通过点到点的链路与中心站相连。
特点是很容易在网络中增加新的站点,数据的安全性和优先级容易控制,易实现网络监控,但中心节点的故障会引起整个网络瘫痪。
⑵环形网络:各站点通过通信介质连成一个封闭的环形。
环形网容易安装和监控,但容量有限,网络建成后,难以增加新的站点。
⑶总线型网络:网络中所有的站点共享一条数据通道。
总线型网络安装简单方便,需要铺设的电缆最短,成本低,某个站点的故障一般不会影响整个网络。
但介质的故障会导致网络瘫痪,总线网安全性低,监控比较困难,增加新站点也不如星型网容易。
⑷树型网、星环型网等其他类型拓扑结构的网络都是以上述三种拓扑结构为基础的2、按服务方式分类⑴客户机/服务器(C/S)网络:服务器是指专门提供服务的高性能计算机或专用设备,客户机是用户计算机。
这是客户机向服务器发出请求并获得服务的一种网络形式,多台客户机可以共享服务器提供的各种资源。
这是最常用、最重要的一种网络类型。
不仅适合于同类计算机联网,也适合于不同类型的计算机联网,如PC机、Mac机的混合联网。
⑵对等网:对等网不要求文件服务器,每台客户机都可以与其他每台客户机对话,共享彼此的信息资源和硬件资源,组网的计算机一般类型相同。
这种网络方式灵活方便,但是较难实现集中管理与监控,安全性也低,较适合于部门内部协同工作的小型网络。
3.2 局域网中一般使用NetBEUI、IPX/SPX和TCP/IP等3种协议。
1、NetBEUI协议NetBEUI(NetBIOS Extended User Interface,用户扩展接口)由IBM于1985年开发完成,它是一种体积小、效率高、速率快的通信协议。
NetBEUI也是微软最钟爱的一种通信协议,所以它被称为微软所有产品中通信协议的“母语”。
NetBEUI 是专门为由几台到百余台计算机所组成的单网段部门级小型局域网而设计的,它不具有跨网段工作的功能,即NetBEUI 不具备路由功能。
如果一个服务器上安装了多个网卡,或要采用路由器等设备进行两个局域网的互连时,则不能使用NetBEUI通信协议。
否则,与不同网卡(每一个网卡连接一个网段)相连的设备之间,以及不同的局域网之间无法进行通信。
在3种通信协议中,NetBEUI占用的内存最少,在网络中基本不需要任何配置。
2、IPX/SPX及其兼容协议IPX/SPX(Internetwork Packet Exchange/Sequences Packet Exchange,网际包交换/顺序包交换)是Novell公司的通信协议集。
IPX/SPX在设计一开始就考虑了多网段的问题,具有强大的路由功能,适合于大型网络使用。
当用户端接入NetWare服务器时,IPX/SPX及其兼容协议是最好的选择。
但在非Novell网络环境中,IPX/SPX一般不使用。
尤其在Windows NT网络和由Windwos95/98组成的对等网中,无法直接使用IPX/SPX通信协议。
Windows NT中提供了两个IPX/SPX的兼容协议:“NWLink IPX/SPX兼容协议”和“NWLink NetBIOS”,两者统称为“NWLink通信协议”。
NWLink协议是Novell公司IPX/SPX协议在微软网络中的实现,它继承了IPX/SPX协议优点的同时,更适应了微软的操作系统和网络环境。
3、TCP/IP协议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通信协议。
TCP/IP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支持任意规模的网络,几乎可连接所有服务器和工作站。
在使用TCP/IP协议时需要进行复杂的设置,每个结点至少需要一个“IP地址”、一个“子网掩码”、一个“默认网关”个“主机名”,对于一些初学者来说使用不太方便。
不过,在Windows NT中提供了一个被称为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的工具,它可以自动为客户机分配连入网络时所需的信息,从而减轻了连网工作的负担,并避免了出错。
当然,DHCP所拥有的功能必须要有DHCP服务器才能实现。
另外,同IPX/SPX及其兼容协议一样,TCP/IP也是一种可路由路由是指路由器从一个接口上收到数据包,根据数据包的目的地址进行定向并转发到另一个接口的过程。
的协议。
4、选择通信协议的条件:⑴选择适合于网络特点的协议:如网络存在多个网段或要通过路由器相连时,就不能使用不具备路由和跨网段操作功能的NetBEUI协议,而必须选择IPX/SPX或TCP/IP等协议。
⑵尽量少的选用网络协议:一个网络中尽量只选择一种通信协议,协议越多,占用计算机的内存资源就越多,影响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不利于网络的管理。
⑶注意协议的版本:每个协议都有其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因而出现了不同的版本,每个版本的协议都有它最为合适的网络环境。
在满足网络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高版本的通信协议。
⑷协议的一致性:如果要让两台实现互联的计算机间进行对话,它们使用的通信协议必须相同。
否则,中间需要一个“翻译”进行不同协议的转换,不仅影响了网络通信速率,同时也不利于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
3.3 IP地址及其应用1、IP地址介绍局域网中的每台计算机都需要安装一块网卡,并用它来接入网络,在接入时,每一块网卡必须分配唯一的主机名和IP地址。
TCP/IP是Internet和大多数局域网所采用的一组协议,将这一些协议叫做协议栈,即TCP/IP协议是由多个子协议所组成的,其中IP地址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目前所使用的IP地址的版本是IP v4.0,每一个IP地址都由4个字节(每个字节的取值范围从0~255)组成,字节之间用小数点隔开。
2、IP地址的分类IP地址分为两个部分,即网络部分(或称“网络ID”)和主机(或称“节点ID”或“主机ID”)部分。
网络部分为网络号,用于确定某一特定的网络;主机部分为主机号,用于确定该网络中某一特定的主机。
网络号类似于长途电话号码中的区号,主机号类似于市话中的电话号码。
同一网络上所有主机需要同一个网络号,该号在互联网中是唯一的。
主机号确定网络中的一个工作站、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或其他TCP/IP主机。
对同一个网络号来说,主机号是唯一的。
因此,即使主机号相同,但网络号不同,仍然能区分两台不同的主机。
如果简单的将前两个字节规定为网络号,那么,将由于任何网络上都不可能有216(65536)个以上的主机,而大量浪费非常宝贵的地址空间。
为了有效利用有限的地址空间,将IP地址分为:A类、B类、C类、D类、E类。
常用的A类、B类和C类地址都由两个字段组成,即:网络号字段net-id。
A类、B类和C类地址的网络号字段分别为1,2和3字节长,在网络号字段的最前面有1~3bit的类别比特,其数值分别规定为0,10和110。
主机号字段host-id。
A类、B类和C类地址的主机号字段分别为3,2和1字节长。
表1.11、参观机房的物理架构,了解网络的拓扑结构、硬件、操作系统和协议等方面的问题。
记录有关方面的内容,画出网络拓扑结构示意图。
2、熟悉网络配置的基本属性,以及网络的通信协议。
通过[控制面板]→[网络连接]→[本地连接],查看本地计算机所安装的网络组件,记录下各组件的内容,并了解各组件的作用。
如图1.1所示:下面四个加一个DDK PACKET Protocol图1.15、了解本地计算机名、工作组的含义。
通过 [控制面板]→[系统]→[计算机名],查看本地计算机所使用的计算机名和工作组名,记录下各名称的内容,并了解各名称的含义。
如图1.2所示:图1.26、了解局域网的硬件设备组成小型局域网的主要硬件设备有网卡、集线器等网络传输介质和交换机、网桥、路由器、网关等网络互连设备。
用集线器组成的网络称为共享式网络,而用交换机组成的网络称为交换式网络。
同时,集线器只能在半双工方式下工作,而交换机同时支持半双工和全双工操作。
共享式以太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所有用户共享带宽,每个用户的实际可用带宽随网络用户数的增加而递减。
在交换式以太网中,交换机提供给每个用户专用的信息通道,除非两个源端口企图同时将信息发往同一个目的端口,否则多个源端口与目的端口之间可同时进行通信而不会发生冲突。
交换机只是在工作方式上与集线器不同,其他的如连接方式、速率选择等与集线器基本相同。
以下主要介绍网卡、集线器等网络传输介质。
⑴、网卡(Network Interface Card,NIC)也叫网络适配器,是连接计算机与网络的硬件设备。
网卡插在计算机或服务器扩展槽中,通过网络线(如双绞线、同轴电缆或光纤)与网络交换数据、共享资源。
如图1.3所示:图1.3 Realtek 10/100M,实验室内所使用的网卡⑵、集线器集线器(HUB)是局域网中计算机的连接设备,许多包括计算机之类的终端纷纷连接在集线器上,然后集线器的另一端与服务器或外网相连。
是局域网的星型连接点,每个工作站是用双绞线连接到集线器上,由集线器对工作站进行集中管理。
图1.4 HUB(集线器)⑶网络传输介质网络传输介质是网络中传输数据、连接各网络站点的实体,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网络信息还可以利用无线电系统、微波无线系统和红外技术传输。
如图1.5所示:图1.5 双绞线(两端分别已经接上了RJ45头)双绞线主要是用来传输模拟声音信息的,但同样适用于数字信号的传输,特别适用于较短距离信息传输。
如图1.6所示:图1.6 RJ45头:用来连接介质和计算机⑷、布线方案采用星型连接,各个工作站通过双绞线连接在HUB的端口上,服务器只需用直接的专线接口来连接在外卡上,就可以了。
下面是几个安装实例:①这是网卡和双绞线连接的方法。
如图1.7所示:图1.7②下面的是HUB和双绞线连接的实例。
如图1.8所示:5 实验报告要求‘1、详细记录并分析实验过程记录。
2、简要分析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3、组成局域网的主要硬件设备有哪些?各自起什么作用?一般的家庭局域网是上网电话线接到ADSL猫,ADSL 猫接到路由器,路由器接到电脑,ADSL猫是上网拨号(拨号硬件)用的,路由器是共享上网和自动拨号(拨号功能软件)用的.路由器下面还可以接交换机,集线器,4、局域网中所使用的通信协议有哪些?局域网中一般使用NetBEUI、IPX/SPX和TCP/IP等3种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