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启蒙教材第5册 13 古诗词选 诗二首3

合集下载

国学经典:《声律启蒙》原文及注解 (三)

国学经典:《声律启蒙》原文及注解 (三)

国学经典:《声律启蒙》原文及注解(三)国学经典:《声律启蒙》原文及注解(三)六麻松对柏,缕对麻。

蚁阵对蜂衙。

赪鳞对白鹭,冻雀对昏鸦。

白堕酒,碧沉茶。

品笛对吹笳。

秋凉梧堕叶,春暖杏开花。

雨长苔痕侵壁砌,月移梅影上窗纱。

飒飒秋风,度城头之筚篥;迟迟晚照,动江上之琵琶。

•蜂衙:众蜂簇拥蜂王,如朝拜屏卫,称蜂衙。

宋陆游《青羊宫小饮赠道士》诗:“微雨晴时看鹤舞,小窗幽处听蜂衙。

”赪:赤。

白堕:酒名,北魏河东人刘白堕善酿酒,故名。

后世泛指美酒。

碧沉:茶名。

筚篥:少数民族管乐器,用以警马。

优对劣,凸对凹。

翠竹对黄花。

松杉对杞梓,菽麦对桑麻。

山不断,水无涯。

煮酒对烹茶。

鱼游池面水,鹭立岸头沙。

百亩风翻陶令秫,一畦雨熟邵平瓜。

闲捧竹根,饮李白一壶之酒;偶擎桐叶,啜卢仝七碗之茶。

•陶秫:秫,即今高梁。

陶潜为彭泽令,种秫百亩。

邵瓜:秦代东陵侯邵平在秦亡后,种瓜长安城,有五色,甚美。

竹根:酒杯名。

桐叶:茶盏名。

七碗:卢仝,中唐诗人。

其《走笔谢孟谏议新茶》诗:“七碗吃不得也,但觉两腋习习生清风。

”吴对楚,蜀对巴。

落日对流霞。

酒钱对诗债,柏叶对松花。

驰驿骑,泛仙槎。

碧玉对丹砂。

设桥偏送笋,开道竟还瓜。

楚国大夫沉汨水,洛阳才子谪长沙。

书箧琴囊,乃士流活计;药炉茶鼎,实闲客生涯。

•酒钱:刘延之与陶潜二万钱,陶全还酒家。

诗债:宋苏轼诗:“口业不停诗有债。

”仙槎:昔有人寻河源,泛槎至天河,逢织女。

送笋:范元授见人盗笋,苦于过沟,乃伐树为桥与盗过,盗惭,将笋送还。

还瓜:晋桑虞见人盗瓜,以园篱多刺,乃开一道。

盗感之,还瓜叩头请罪。

汨水:楚大夫屈原以忠见疑于楚怀王,乃自沉汨水。

长沙:贾谊为洛阳才子,文帝谪为长沙太傅。

七阳高对下,短对长。

柳影对花香。

词人对赋客,五帝对三王。

深院落,小池塘。

晚眺对晨妆。

绛霄唐帝殿,绿野晋公堂。

寒集谢庄衣上雪,秋添潘岳鬓边霜。

人浴兰汤,事不忘于端午;客斟菊酒,兴常记于重阳。

•五帝:少昊、颛顼、高辛氏、尧、舜。

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 (共108张PPT)

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  (共108张PPT)
黄河
译 文 : 浩瀚的沙漠上升起一股 孤 烟 又高又直, 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
译文: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告知我都 护仍在遥远的燕然山前线。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1.这首诗的首联交代了哪些内容?
目的
地点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微露出失意情绪。
1.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词。 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1.试着给诗歌划分朗读节奏。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2.疏通诗歌意思。
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只剩下。空,只、仅
译 文 : 举 目 四 望竟没有一个相识的人,(我) 只好放声歌唱来怀念古代的隐士了。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1.诗歌以《野望》为题,读首联,找找诗人“望”的 时间、地点,感受诗人“望”的心境。
地点
时间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呼应尾联,表现诗人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 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2.诗人“望”到了怎样的景色 ? 由 此 描 绘 了 一 幅怎样的画面?
上 (绘景)
尾联:紧张的斗争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大意。 2.深入研读诗句,感受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
2.诗歌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 天的“归雁”,它们正是远赴 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 以“蓬”“雁”自比,从中透 露出内心忧怨难言的激愤抑郁 之情。
3.《使至塞上》的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清人黄 培芳认为其妙处在于“‘直’‘圆’二字极锤炼,亦 极自然”。你怎么理解这一说法?你觉得这两句诗好 在哪里?

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起 首联
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人、事、物,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诗 的
承 颔联
紧承首联的意思,或写景,或叙事, 是首联的延续和延伸。
章 法 结
转 颈联
诗意转折变换,由事及人、及景,或 由景及情、及理,别开生面。

合 尾联
以议论、抒情为主,点明题旨,收束 全诗。
方法指导
诗歌赏析三部曲
一读:结合注释,读懂内容 二悟:联系背景,把握情感 三品:抓住关键,赏析写法
初读感知
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东皋:地名,今属山西万荣。作者弃官后隐居于此。皋,水边 地。 薄暮:傍晚。薄,接近。 徙倚:徘徊。
初读感知 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诗五首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领略律诗的韵律之美。 2.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感受诗人的情感。 3.品读诗歌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领会诗人谋篇 布局之精巧。(难点)
文学常识
律诗
律诗:近体诗的一种,在字句、押韵、平仄、 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 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 习惯上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营 言 雁陽回答问题2.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 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颈联形象地描写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直”字和“圆”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 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融情于景,寓悲凉之情于壮美景 色之中,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士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 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 有 画”的特色。
NO!坚 持PK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颢题诗在上头
崔颢(704年—754年),字、号不详,河 南开封人,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他出身于唐 代顶级门阀士族“博陵崔氏”。崔颢秉性耿 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 崔颢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黄鹤楼》,这首 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 首吊古怀乡之佳作。《全唐诗》收录了他的 四十二首诗,原集已佚,有辑本《崔颢集》 二卷。
诗意: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眺,徘徊不定,不知归依何方。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落日。诗意: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融情于景。诗独、落寞的 情怀。
表现 手法
小牛,这里指牛群。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泛指猎获的鸟兽。
野 望王 绩 xǐy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qín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听朗读,并有感情地自读诗 歌。注意读准读音和节奏。
gāo
地名,今属山西万荣。作者弃官后隐居于此。皋,水边地。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傍晚。 徘徊。
相传,李白登上黄鹤楼时,面对眼前美景,诗 兴大发,正欲挥笔作诗,却发现崔颢的《黄鹤 楼》 已经题写在上头。读罢崔颢的诗,李白连声称奇, 认为崔颢已经把眼前的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自 己再写也难以超越,于是搁笔不写。这个典故不 仅展示了李白对崔颢诗作的敬仰,也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佳话,使得黄鹤楼的声名远扬。

第13课《唐诗五首》(44张PPT)++22-2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44张PPT)++22-2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 蹄”中,“乱”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 本诗“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乱”不仅 写出了花的品种数量之多,花开之多更显 出了一种勃勃的生机。
4、本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描写湖水,云脚,早莺,新燕 等景物展现了一幅景色明丽、春意盎然、 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抒发了诗人对西 湖,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点出出使的季节——春天。
长河落日圆
颈联绘景—— 塞外风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 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大”写诗人开阔的胸襟。沙漠浩瀚无边。
“孤”边塞荒凉,烽火台燃起的浓烟格外醒目而单调。
“长”写出了诗人对横贯沙漠的黄河的真实感觉。
“圆”大漠观落日的特殊感受,亲切温暖,微带苍茫 。 勾勒出一幅极其雄浑、阔大、壮美的大漠中黄昏落 日图,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野望
——王绩
作者简介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 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举孝廉, 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 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 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 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嗜酒,能饮 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 ,撰 《酒经》 、 《酒谱》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 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 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翻译
❖ 傍晚时分站在诗人隐居的地方纵目远眺, 徘徊不定不知归依何方。
❖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 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 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 猎物回去。
❖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认识,咏一曲长歌 来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

国学启蒙教材第5册 14 古诗词选 诗二首4

国学启蒙教材第5册  14 古诗词选 诗二首4

14诗二首(一)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lí luò shū shū yí jìnɡ shēn篱落疏疏一径深,shù tóu huā luò wèi chénɡ yīn 树头花落未成阴。

ér tónɡ jí zǒu zhuī huánɡ dié儿童急走追黄蝶,fēi rù cài huā wú chù xún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释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稀稀落落的样子。

一径深:一条小路很远很远。

深,深远。

头:树枝头。

未成阴:新叶还没有长得茂盛浓密,未形成树阴。

阴:树叶茂盛浓密。

急走:奔跑着、快追。

走,是跑的意思。

黄蝶:黄颜色的蝴蝶。

无处:没有地方。

寻:寻找。

(二)村晚(宋雷震)cǎo mǎn chí tánɡ shuǐ mǎn pō草满池塘水满坡,shān xián luò rì jìn hán yī山衔落日浸寒漪。

mù tónɡ ɡuī qù hénɡ niú bèi牧童归去横牛背,duǎn dí wú qiānɡ xìn kǒu chuī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释陂:池塘。

衔:口里含着。

此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浸:淹没。

寒漪:带有凉意的水纹。

漪,水波。

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腔:曲调。

信口:随口。

认认写写未wèi走zǒu追zhuī横hénɡ笛dí读读背背朗读并背诵课文。

想想说说第一首诗中有“树头花落未成阴”和“飞入菜花无处寻”两句。

你能看出诗中写的是什么季节吗?从哪里看出的?。

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共40张PPT).ppt

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共40张PPT).ppt

颔联和颈联:写薄暮中所见景象,宛如一幅山 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 搭配得恰到好处。
尾联:巧用典故,表现诗人知音难觅、孤独无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依的苦闷与惆怅之情。
合作探究
本诗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哪些值得学习的特色? 本诗虽写田园隐居生活,却表现了乡居秋夜特有的美以
及对这种美的心领神会,色调明朗,富有生活气息。率真自 然,不假雕饰。同时又融情入境,似不经意间地点出诗人孤 寂的情怀。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诗歌赏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首联:“徙倚”表示徘徊。“欲何依”不知该 归依何方 ,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诗歌赏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首联: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
四周的景象,后一句写出了春天湖面的特点。 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黄莺和燕子都是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天的使者,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颈联:写初春的花草。充分展现了春天的特色。
背景链接
这首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他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 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把刚 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恰到好处。
诗歌朗读
自读诗歌,并用“/”表停顿标注《渡荆门送别》,一起感受 诗歌的节奏美。
钱塘湖 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国学启蒙教材第5册 11 古诗词选 诗二首1

国学启蒙教材第5册  11 古诗词选 诗二首1

古诗词选11诗词二首(一)雨晴(唐王驾)yǔ qián chū jiàn huā jiān ruǐ雨前初见花间蕊,yǔ hòu quán wú yè dǐ huā雨后全无叶底花。

fēnɡ dié fēn fēn ɡuò qiánɡ qù蜂蝶纷纷过墙去,què yí chūn sè zài lín jiā却疑春色在邻家。

蕊:花朵开放后中间露出的柱头花丝等,分雌蕊、雄蕊。

叶底:绿叶中间。

底,底部。

蜂蝶:蜜蜂和蝴蝶。

纷纷:接连不断。

疑:怀疑。

春色:春天的景色。

邻家:邻居的家。

(二)渔歌子(唐张志和)xī sài Shān qián bái lù fēi西塞山前白鹭飞,táo huā Liú shuǐ guì yú féi桃花流水鳜鱼肥。

qīng ruò Lì lǜ suō yī青箬笠,绿蓑衣,xié fēng Xì yǔ bù xū guī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西塞山:在今浙江吴兴县西南。

鳜鱼:即民间所说桂鱼,细鳞,淡黄带褐色斑纹,味道鲜美。

箬:斗笠。

用竹片和竹叶编制的帽子,用来挡雨。

蓑衣:用茅草和棕麻编制的防雨衣服。

认认写写全quán底dǐ纷fēn肥féi读读背背朗读并背诵课文。

想想说说蜜蜂、蝴蝶,属于昆虫类。

你见过吗?你能描述一下吗?你还见过哪些昆虫?讲给大家听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诗二首
(一)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pénɡ tóu zhì zǐ xué chuí lún
蓬头稚子学垂纶,cè zuò méi tái cǎo yìnɡ shēn 侧坐霉苔草映身。

lù rén jiè wèn yáo zhāo shǒu
路人借问遥招手,pà dé yú jīnɡ bù yīnɡ rén
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释
蓬头:形容小孩可爱。

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

垂纶:钓鱼。

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一种野草。

苔:苔藓植物。

映:遮映。

借问:向人打听。

鱼惊:鱼儿受到惊吓。

应:回应,答应,理睬。

(二)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xiāo xiāo wú yè sònɡ hán shēnɡ
萧萧梧叶送寒声,
jiānɡ shànɡ qiū fēnɡ dònɡ kè qínɡ
江上秋风动客情。

zhī yǒu ér tónɡ tiāo cù zhī
知有儿童挑促织,
yè shēn lí luò yì dēnɡ mínɡ
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
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动。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篱落:篱笆。

认认写写
招zhāo
挑tiāo
织zhī
灯dēnɡ
读读背背
朗读并背诵课文。

想想说说
小儿垂钓诗配画。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