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乳酸纤维在改性香烟滤嘴中的性能研究
一种聚乳酸复合卷烟丝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一种聚乳酸复合卷烟丝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一种聚乳酸复合卷烟丝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戒烟或者寻找更为健康的替代品。
在这种趋势的背景下,以聚乳酸为主要原料制备的复合卷烟丝束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一种聚乳酸复合卷烟丝束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一、制备方法1. 原料准备:将聚乳酸作为主要原料,搭配适量的天然植物纤维素和香精等辅料,将所有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
2. 烟丝制备:将混合均匀的原料送入专业的烟丝制备设备,通过高温高压的工艺,将原料融合在一起并形成细长的烟丝。
3. 烟丝处理:经过初步形成的烟丝,需要经过切割、干燥等处理工艺,最终形成不同规格和口味的复合卷烟丝束。
4. 包装储存:将制备好的复合卷烟丝束进行包装,并储存在阴凉干燥的环境中,以保持其品质和口感。
二、应用1. 健康替代品:聚乳酸复合烟丝束相比传统卷烟丝束更为健康,不含焦油和尼古丁等有害物质,是寻找健康替代品的不错选择。
2. 环保材料:聚乳酸是一种可生物降解的材料,制备过程中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符合环保要求。
3. 口感优良:复合卷烟丝束的制备方法可以根据消费者的口味需求进行调整,口感丰富,吸食起来更为顺滑。
4. 创新产品:聚乳酸复合卷烟丝束是对传统卷烟的一种创新,可以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和品质的需求,是市场上的一种新型产品。
综上所述,聚乳酸复合卷烟丝束虽然在目前市场上还不太为人知,但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环保意识的提高,相信其在未来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希望各界生产商和消费者都能够认识并接受这种健康、环保的新型产品,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2000字】。
第二篇示例:聚乳酸复合卷烟丝束是一种新型的卷烟材料,其具有绿色环保、燃烧产物无害等优点,在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一种聚乳酸复合卷烟丝束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希望能为相关研究和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聚乳酸复合卷烟丝束的制备方法1. 原料的选择聚乳酸是一种由乳酸聚合而成的生物降解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可降解性和机械性能。
《聚乳酸纤维的纳米SiO2耐热改性研究》范文

《聚乳酸纤维的纳米SiO2耐热改性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聚乳酸纤维作为一种环保型生物可降解材料,在纺织、医疗、包装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聚乳酸纤维在高温环境下易发生热降解,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为了改善这一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耐热改性方法,即在聚乳酸纤维中添加纳米SiO2进行改性。
本文旨在研究纳米SiO2对聚乳酸纤维耐热性能的改善效果及机理。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实验所用材料包括聚乳酸纤维、纳米SiO2及其他添加剂。
所有材料均需符合相关环保标准。
2. 方法(1)制备工艺:将纳米SiO2与聚乳酸纤维及其他添加剂按一定比例混合,通过熔融共混、纺丝、后处理等工艺制备出改性聚乳酸纤维。
(2)性能测试:采用热重分析(TG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对改性前后聚乳酸纤维的性能进行测试。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耐热性能分析通过热重分析(TGA)实验,我们发现添加纳米SiO2后,聚乳酸纤维的热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改性后的聚乳酸纤维在高温下的热降解速率明显降低,表明纳米SiO2的加入有效提高了聚乳酸纤维的耐热性能。
2. 微观结构分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我们发现纳米SiO2在聚乳酸纤维中分布均匀,与聚乳酸纤维基体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纳米SiO2的加入改善了聚乳酸纤维的微观结构,有利于提高其耐热性能。
3. 力学性能分析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纳米SiO2的加入对聚乳酸纤维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小,改性后的聚乳酸纤维仍具有良好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四、讨论1. 耐热改性机理纳米SiO2的耐热改性机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纳米SiO2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能够在高温下形成保护层,防止聚乳酸纤维基体受到热降解;其次,纳米SiO2的加入改善了聚乳酸纤维的微观结构,有利于提高其耐热性能;此外,纳米SiO2与聚乳酸纤维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有助于提高整体材料的耐热性能。
2. 实际应用前景聚乳酸纤维的纳米SiO2耐热改性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聚乳酸纤维

聚乳酸的结构与性能
1. 聚乳酸的结构
聚乳酸的结构式为:
由于原料原因,聚乳酸有聚D-乳酸(PDLA)、聚L-乳酸(PLLA)
和聚DL-乳酸(PDLLA)之分。生产纤维一般采用PLLA。
2. 聚乳酸的基本性质
基本性质
固体结构 熔点/°C Tg/°C 热分解温度/"C 拉伸率/% 断裂强度/(CN/dtex)
玉米纤维的生物分解性
。
聚乳酸纤维织物包埋于豆渣中的外观变化
聚乳酸纤 维优异的
性能
A
B
可生物降解性 优异的触感
C 导湿性
D 回弹性
E
F
耐燃性 紫外线稳定性 以及抗污性
05
聚乳酸纤维的应用
玉米纤维的主要用途
主要用途
服装用 家纺产品用
工业用 农业用 食品用 卫生医疗用 渔业用
主要产品
外衣、内衣、运动服装等 环保台布、窗帘、床上用品、盥洗用品等 强化纸、特殊环保用纸、包装袋、土工布等 防兽网、育苗袋、土壤补强材料、绳带等
50~60 180~200
-
溶于四氢呋喃、氯仿等 不溶于正庚烷
4~6
聚乳酸在所有生物可降解聚合物中熔点最高,结晶度大,透明度好,适合
用于制作纤维、薄膜及模压制品等。与标准的热塑性聚源自直接聚合合物相比,聚乳酸可发
生水解,最终生成无害
乳酸
丙交酯
的小分子水和二氧化碳, 而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光
发酵
环化二聚
开环聚合
2 物理机械性能
聚乳酸纤维属于高强、中伸、低模型纤维。它具有足够的强度可以做一般 通用的纤维材料,实用性高;具有较低的模量,使得其纤维面料具有很好的加 工性能。聚乳酸纤维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与涤纶接近,这使得其面料具 有高强力,延伸性好、手感柔软、悬垂性好、回弹性好以及较好卷曲性和卷曲 持久性的优点。聚乳酸纤维的吸湿率较低,与涤纶接近,但是它有较好的芯吸 性,故水润湿性、水扩散性好,具有良好的服用性。同时,它还具有良好的弹 性回复率,适宜的玻璃化温度使其具有良好的定型性能和抗皱性能。
《聚乳酸纤维的纳米SiO2耐热改性研究》

《聚乳酸纤维的纳米SiO2耐热改性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纤维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聚乳酸纤维作为一种环保型生物降解纤维,具有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包装、纺织等领域。
然而,聚乳酸纤维在高温环境下的耐热性能较差,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为了提高聚乳酸纤维的耐热性能,研究者们采用了各种改性方法。
其中,利用纳米SiO2对聚乳酸纤维进行耐热改性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本文旨在研究纳米SiO2对聚乳酸纤维的耐热改性效果及机理。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材料实验所使用的聚乳酸纤维、纳米SiO2及其他化学试剂均购自市场上的优质供应商,并符合实验要求。
2. 方法(1)制备纳米SiO2改性聚乳酸纤维复合材料:将纳米SiO2与聚乳酸纤维进行复合,通过熔融共混、纺丝等工艺制备出改性聚乳酸纤维复合材料。
(2)性能测试:对改性前后的聚乳酸纤维进行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微观结构等测试,分析纳米SiO2对聚乳酸纤维性能的影响。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耐热性能分析通过热重分析(TGA)实验,我们发现纳米SiO2改性的聚乳酸纤维在高温下的热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改性后的聚乳酸纤维在较高温度下仍能保持较好的热稳定性,有效延缓了材料的热降解过程。
这主要归因于纳米SiO2的加入增强了纤维材料内部的交联作用,提高了材料的热稳定性。
2. 力学性能分析通过对改性前后的聚乳酸纤维进行拉伸测试,我们发现纳米SiO2的加入对聚乳酸纤维的力学性能产生了积极影响。
改性后的聚乳酸纤维具有更高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表明纳米SiO2的加入提高了纤维材料的韧性。
这主要归因于纳米SiO2在聚乳酸纤维基体中起到了增强作用,提高了材料的整体力学性能。
3. 微观结构分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改性前后的聚乳酸纤维微观结构,我们发现纳米SiO2在聚乳酸纤维基体中分布均匀,与聚乳酸纤维形成了良好的界面结合。
这有利于提高材料的整体性能,使材料在高温环境下具有更好的耐热性能和力学性能。
研究聚乳酸纤维的化学性能和降解性能

研究聚乳酸纤维的化学性能和降解性能研究聚乳酸纤维的化学性能和降解性能摘要:本文观察了聚乳酸纤维在不同化学试剂中的溶解反应,得出聚乳酸纤维具有较好的耐酸性,对碱的抵抗能力较差。
配制不同pH值缓冲溶液测试聚乳酸纤维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聚乳酸纤维在碱性溶液中容易发生降解,而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很难降解。
关键词:聚乳酸纤维;化学性能;pH值;降解性能1 引言近几十年,合成纤维发展迅速,在纺织纤维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除了满足人类的生活需求外,在一些高科技领域也是重要的材料。
但是合成纤维制品的废弃物在自然条件下无法分解,这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因此研发可自然降解的绿色环保型纤维是纺织材料研究和发展的方向,聚乳酸纤维就是目前绿色环保型纤维的一个重要品种[1-2]。
聚乳酸纤维又称玉米纤维,是从由聚乳酸或由谷物(主要是玉米)、甜菜中的天然糖类得到的聚乳酸酯经溶液纺丝或熔融纺丝制成的合成纤维。
因此聚乳酸纤维废弃后可在自然界中完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无污染[3-5]。
对聚乳酸纤维化学性能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该新型纤维,为纤维种类鉴别和含量分析提供检验依据。
而对其降解性能的研究为聚乳酸纤维制品在自然界中选择更好更快的'降解环境提供依据,选择正确的环境条件可使聚乳酸纤维制品快速降解,节约降解时间和用地,更好地保护环境。
2 聚乳酸纤维化学性能研究2.1 试验方案(1)试验用试剂本试验所用的化学试剂包括:25%冰乙酸、10%甲酸、20%盐酸、2.5%氢氧化钠、5%氢氧化钠。
(2)方案按照1g样品100mL溶剂的比例分别放进盛有溶剂的烧杯中,分别搅拌或煮沸lmin、5min、10min、30min、60min后静置几秒钟,观察纤维溶解的情况。
2.2 试验结果分析2.2.1 耐酸性把聚乳酸纤维放入酸性溶液中(常温或加热),观察现象,如表1所示。
表1 聚乳酸纤维在酸性溶液中的现象注:Y-溶缩;N-不溶不缩。
①聚乳酸纤维在25%冰乙酸溶液中加热(温度为87℃),迅速溶解,缩成一团,溶液呈透明状,体积越来越小。
聚乳酸(PLA)合成与改性的研究进展

聚乳酸(PLA)合成与改性的研究进展范兆乾【摘要】在无数种类的可降解聚合物中,聚乳酸(PLA)塑料是一种脂肪族聚酯,是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热塑性塑料,它是目前最具有发展前景的环境友好型塑料材料。
这篇综述提供了目前的PLA市场信息,并介绍了近年来PLA合成和PLA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In myriad types of biodegradable polymer, polylactic acid plastic is a kind of aliphatic polyester, it have the biocompatibility of thermoplastic, it is currently the most potential environment - friendly plastic material. The market information are provides in this paper, the advances in the research of PLA synthesis and PLA modification in recent years are introduced.【期刊名称】《河南化工》【年(卷),期】2011(000)015【总页数】4页(P21-24)【关键词】聚乳酸;PLA;塑料;合成;改性【作者】范兆乾【作者单位】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山东青岛2660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25目前,全世界塑料年产量已经超过2亿t,相应的,塑料废弃物也逐年增加,严重污染环境,减少废塑料污染的方法之一是使用在自然界无论生物体内外都可以自然降解,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生物降解材料。
聚乳酸(Poly Lactic Acid,PLA)就是一种可生物降解材料。
PLA有三种立体化学存在形式,聚L-乳酸(PLLA)、聚D-乳酸(PDLA)和聚DL-乳酸(PDLLA)。
《聚乳酸纤维的纳米SiO2耐热改性研究》

《聚乳酸纤维的纳米SiO2耐热改性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聚乳酸纤维作为一种环保型生物可降解材料,在纺织、医疗、包装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聚乳酸纤维的耐热性能较差,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范围。
为了改善这一不足,本研究通过纳米SiO2的添加对聚乳酸纤维进行耐热改性研究,旨在提高其耐热性能,拓宽其应用领域。
二、聚乳酸纤维与纳米SiO2概述1. 聚乳酸纤维聚乳酸纤维是一种以聚乳酸为原料制成的生物可降解纤维。
它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和良好的机械性能,广泛应用于医疗、包装、纺织等领域。
然而,聚乳酸纤维的耐热性能较差,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2. 纳米SiO2纳米SiO2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纳米材料,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高耐热性等特点。
其独特的纳米结构使其在提高材料性能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三、实验方法本研究采用纳米SiO2对聚乳酸纤维进行耐热改性研究。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 制备纳米SiO2/聚乳酸复合材料:将一定比例的纳米SiO2与聚乳酸混合,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复合材料。
2. 制备复合纤维:将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纺丝,得到纳米SiO2/聚乳酸复合纤维。
3. 测试与表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A)等方法对复合纤维进行测试与表征,分析纳米SiO2对聚乳酸纤维耐热性能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1)SEM观察结果显示,纳米SiO2均匀分布在聚乳酸纤维中,形成了较为致密的纳米结构。
(2)XRD分析表明,纳米SiO2与聚乳酸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形成了新的晶体结构。
(3)TGA测试结果表明,添加纳米SiO2后,聚乳酸纤维的耐热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
2. 讨论(1)纳米SiO2的添加使得聚乳酸纤维的耐热性能得到提高的原因在于其独特的纳米结构和高硬度、高耐磨性等特点。
纳米SiO2在聚乳酸纤维中形成了较为致密的纳米结构,提高了纤维的抗热性能。
此外,纳米SiO2与聚乳酸之间的相互作用也进一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
《聚乳酸纤维的纳米SiO2耐热改性研究》

《聚乳酸纤维的纳米SiO2耐热改性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聚乳酸纤维作为一种环保型生物可降解材料,在纺织、医疗、包装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聚乳酸纤维在高温环境下易发生热降解,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为了改善这一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耐热改性方法,即在聚乳酸纤维中添加纳米SiO2进行改性研究。
纳米SiO2因其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高分子材料的改性研究中。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材料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包括聚乳酸纤维、纳米SiO2、溶剂等。
其中,纳米SiO2应选择纯度高、粒径小、分散性好的产品。
2. 实验方法(1)将纳米SiO2与聚乳酸纤维进行复合,制备出改性聚乳酸纤维;(2)采用溶液共混法,将纳米SiO2分散在聚乳酸纤维的溶剂中,通过搅拌、干燥等工艺,使纳米SiO2与聚乳酸纤维充分混合;(3)对改性后的聚乳酸纤维进行热稳定性测试,分析其耐热性能。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纳米SiO2的添加对聚乳酸纤维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纳米SiO2添加量的增加,聚乳酸纤维的耐热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当纳米SiO2的添加量达到一定值时,改性聚乳酸纤维的热稳定性达到最佳。
2. 改性聚乳酸纤维的耐热性能分析通过对改性聚乳酸纤维进行热稳定性测试,发现其热分解温度较未改性聚乳酸纤维有明显提高。
这表明纳米SiO2的添加有效地提高了聚乳酸纤维的耐热性能。
此外,改性聚乳酸纤维在高温环境下的力学性能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3. 纳米SiO2的分散性与改性效果的关系实验发现,纳米SiO2的分散性对改性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当纳米SiO2在聚乳酸纤维中分散均匀时,其改性效果最佳。
因此,在制备过程中需采取适当的工艺措施,提高纳米SiO2的分散性。
四、讨论与展望1. 改性机理探讨纳米SiO2的添加可以有效地提高聚乳酸纤维的耐热性能,这主要是由于纳米SiO2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能够在聚乳酸纤维中形成良好的网络结构,提高其热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乳酸纤维在改性香烟滤嘴中的性能研究
【摘要】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卷烟焦油中存在着微量可能致癌和诱发癌症的物质[1]。
烟气焦油由于烟支的不完全燃烧及其裂解反应而产生了成分复杂的物质,如稠环芳烃、苯并芘、酚类等均为致癌物和癌症促进物。
因此努力降低卷烟烟气中的焦油已成为卷烟工业的主攻课题[2]。
近年来人们对天然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越来越重视,由于聚乳酸PLA价廉物美,可生物降解,对人体无毒,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芯吸性及弹性,发烟量少、燃烧热低等等这些特点,为PLA被作为可吸食性的滤嘴研究提供了可行性。
我们考虑把其应用到改性醋酸纤维过滤嘴的研究中,而目前国内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没有。
本论文系统研究了聚乳酸纤维过滤嘴的焦油化实验,验证聚乳酸纤维是否具有吸附焦油的能力。
【关键词】聚乳酸纤维;生物降解;焦油化实验
1 实验部分
1.1 原料与试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TU-1800spc,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可见分光光度计(VIS-723型,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扫描电子显微镜(S-3400N,Hitachi)。
1.2 纤维物理化学性能的测定
1.2.1 燃烧性能的测定
参照ZB W 04004.2-89。
1.2.2 纤维吸附焦油的测定
(1)紫外光谱的测定
在200nm~500 nm扫描范围内,以四氯化碳为参比溶液,分别测定未经吸收和经过吸收的聚乳酸纤维滤嘴的紫外光谱。
(2)分光光度法测定焦油
在330 nm~800 nm扫描范围内,分别测定未经吸收和经过吸收的聚乳酸纤维滤嘴的吸光度,找出两者的最大吸收波长,在此波长下,以四氯化碳为参比溶液,分别测定未经吸收和经过吸收的聚乳酸纤维滤嘴的吸光度。
(3)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未经抽吸和经过抽吸的聚乳酸纤维过滤嘴的微观状态,看其吸附情况。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1醋酸纤维与聚乳酸纤维燃烧性能的比较
燃烧结果如表1所示,PLA纤维在燃烧时较少的烟雾,在燃烧的瞬间产生很大的收缩力,体积缩小以远离火源。
表1 醋酸纤维与聚乳酸纤维燃烧实验的结果
2.2紫外光谱法
图1为未经抽吸的滤嘴与经抽吸过的滤嘴的紫外吸收光谱图,由图可以发现未经抽吸的滤嘴和经抽吸过的滤嘴在260nm左右都有一吸收峰,吸光度分别为0.136、0.928,经抽吸过的滤嘴所产生的峰的吸光度比未经抽吸的滤吸嘴所产生的峰的吸光度大,证明了滤嘴中吸附了一部分焦油混合气体中的某些物质。
图1 未经抽吸的滤嘴与经抽吸过的滤嘴的
紫外吸收光谱
2.3 分光光度法
图2 未经抽吸的滤嘴与抽吸后的滤嘴的吸收曲线
图2为未经抽吸与抽吸后的聚乳酸纤维滤嘴的吸收曲线。
可以发现未经抽吸和经抽吸过的滤嘴在674nm附近都有一吸收峰,这可能是滤嘴中本来就带有的杂质峰;同时在335nm左右也都有一吸收峰,吸光度分别为0.118、0.304,抽吸后的滤嘴的吸光度比未经抽吸的滤嘴的吸光度大,可能是滤嘴吸附了一部分焦油混合气体中的某些物质所致。
图3 未抽吸图4经抽吸
(放大1000倍)(放大3000倍)
2.4 聚乳酸纤维的SEM照片
图3为未经抽吸的聚乳酸纤维的SEM照片,可以发现纤维表面比较光滑。
图4为放大3000倍数下经抽吸后的聚乳酸纤维的形态,可以发现纤维表面有很
多细小的颗粒,结果说明了聚乳酸纤维对焦油有一定的吸附。
3 结论
3.1通过燃烧实验、红外光谱、分子量测定等,发现醋酸纤维和聚乳酸纤维的某些物理、化学性能是相似的。
3.2通过紫外光谱、可见光分光光度计、SEM的测定,发现聚乳酸纤维可以吸收一部分焦油。
【参考文献】
[1]金闻博,戴亚.烟草化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1-3.
[2]谢笑天,郑萍,王建,栾小昆,谢有畅,朱月香.纳米吸附剂在卷烟降焦中的应用研究[J].云南化工,2002,29(3):1-3.
[3]何虹.环保生物降解型聚乳酸(PLA)纤维[J].天津纺织科技,2005,2: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