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阿司匹林血药浓度测定

合集下载

血药法测定小鼠口服给药阿司匹林的动力学参数

血药法测定小鼠口服给药阿司匹林的动力学参数

血药法测定小鼠口服给药阿司匹林的动力学参数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物,也被广泛用于治疗疼痛和退烧等症状。

血药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测定给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消除过程中的动力学参数。

动力学参数是指描述给药物在体内作用的速度和强度的指标,主要包括药动学参数和药效学参数。

药动学参数包括最大血药浓度(Cmax)、时间达到最大血药浓度(Tmax)、药物生物利用度(F)、清除率(CL)等。

药效学参数主要包括药效学响应的最大效应(Emax)和半数有效浓度(EC50)等。

阿司匹林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血小板凝集来减少血栓形成,从而起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血药法测定阿司匹林的动力学参数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小鼠给药:将小鼠随机分组,口服给予一定剂量的阿司匹林。

剂量通常根据小鼠的体重、生理状态以及目标浓度来确定。

给药可以使用溶液、胶囊或颗粒等形式。

2.血药浓度测定:在给药后的一定时间内,通过尾静脉或其他适当的途径,采集小鼠血样。

血样中的阿司匹林浓度可以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进行测定。

3. 数据处理:通过对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进行分析,计算得到药物的各种动力学参数。

最大血药浓度(Cmax)是血药浓度曲线的顶峰浓度,时间达到最大血药浓度(Tmax)是指达到Cmax所需的时间。

药物生物利用度(F)是指口服给药后进入循环系统的药物比例,通常用口服药物与静脉注射药物的AUC(曲线下的面积)比值来衡量。

清除率(CL)是指单位时间内清除药物的能力,可以通过药物剂量与AUC的比值来计算。

4. 结果分析:根据计算得到的动力学参数,进一步分析阿司匹林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消除过程。

例如,Cmax和Tmax可以反映药物在血液中的高峰浓度和达到最高浓度所需的时间,从而提示药物的快慢吸收。

F和CL可以评估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体内清除程度,为调整给药途径和剂量等提供依据。

总之,血药法可以用来测定小鼠口服给药阿司匹林的动力学参数,进一步了解药物在体内的行为。

紫外分光光度法阿司匹林的含量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阿司匹林的含量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对阿司匹林的含量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对阿司匹林的含量测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根据物质分子对波长为200-760nm这一范围的电磁波的吸收特性所建立起来的一种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方法。

操作简单、准确度高、重现性好。

波长长(频率小)的光线能量小,波长短(频率大)的光线能量大。

分光光度测量是关于物质分子对不同波长和特定波长处的辐射吸收程度的测量。

描述物质分子对辐射吸收的程度随波长而变的函数关系曲线,称为吸收光谱或吸收曲线。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通常由一个或几个宽吸收谱带组成。

最大吸收波长(λmax)表示物质对辐射的特征吸收或选择吸收,它与分子中外层电子或价电子的结构(或成键、非键和反键电子)有关。

朗伯-比尔定律是分光光度法和比色法的基础。

即物质在一定浓度的吸光度与它的吸收介质的厚度呈正比。

A= lg1/T = εcl (Lambert-Beer定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由5个部件组成:①辐射源。

必须具有稳定的、有足够输出功率的、能提供仪器使用波段的连续光谱,如钨灯、卤钨灯(波长范围350~2500纳米),氘灯或氢灯(180~460纳米),或可调谐染料激光光源等。

②单色器。

它由入射、出射狭缝、透镜系统和色散元件(棱镜或光栅)组成,是用以产生高纯度单色光束的装置,其功能包括将光源产生的复合光分解为单色光和分出所需的单色光束。

③试样容器,又称吸收池。

供盛放试液进行吸光度测量之用,分为石英池和玻璃池两种,前者适用于紫外到可见区,后者只适用于可见区。

容器的光程一般为0.5~10厘米。

④检测器,又称光电转换器。

常用的有光电管或光电倍增管,后者较前者更灵敏,特别适用于检测较弱的辐射。

近年来还使用光导摄像管或光电二极管矩阵作检测器,具有快速扫描的特点。

⑤显示装置。

这部分装置发展较快。

较高级的光度计,常备有微处理机、荧光屏显示和记录仪等,可将图谱、数据和操作条件都显示出来。

仪器类型有:单波长单光束直读式分光光度计,单波长双光束自动记录式分光光度计和双波长双光束分光光度计。

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

阿司匹林原料/制剂在体内外含量测定方法摘要:阿司匹林是应用最早,最广和最普通解热镇痛药。

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和抗血小板聚集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发挥药效迅速,药效肯定,其收载于(中国药典2000版)二部,该文旨在分析阿司匹林原料药及阿司匹林为主药的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包括体内外药物分析。

关键词:含量测定正文1.1阿司匹林原料药在体外含量测定1.1.1 酸碱滴定法阿司匹林分子中含有游离羧基pKa 为3.49,可用标准碱直接滴定方法: 取本品0.4g ,精密称定,加中性乙醇20ml ,溶解,加酚酞指示剂3滴,用NaOH 滴定液(0.1mol/L )滴定。

每1ml 滴定液相当于18.02mg 的C9H8O4计算:含量(%)(V ×T ×F/1000)/W ×100%V:滴定液体积(ML )T :滴定度 W :供试品称样量(g ) F :滴定度矫正因子 F=滴定液实际浓度/滴定液规定浓度1.1.2水解后剩余滴定法方法: 取本品约1.5g ,精密称定,准确加NaOH 液(0.5mol/L)50.0ml ,缓缓煮沸10min ,放冷,以O C O C H3 C O O H2 Na O H 2 O O H C O O N a C H 3 C O O N a 中性乙醇 C O O H O C O C H 3N a O H20摄氏度以下 C O O N aO C O C H 3 H 2 O酚酞为指示剂,用H2SO4液(0.25mol/L)滴定剩余的NaOH,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

每1ml的NaOH液(0.5mol/L)相当于45.04mg的C9H9O4计算:阿司匹林的百分含量=(V0-V)×T×F/m×100%1.2 阿司匹林原料药在体内含量的测定1.2.1 反相高效波相色谱法测定阿司匹林血药浓度方法:仪器:Waters2690高效液相色谱仪,旋涡混合器,TGL-16高速离心机。

阿司匹林含量测定

阿司匹林含量测定

阿司匹林含量测定摘要: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非甾体解热镇痛药,现在也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由于其历史悠久,所以至今已经有许多对于阿司匹林含量的测定,例如酸碱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2010版中中国药典中主要记载的方法主要有直接滴定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关键词:阿司匹林,含量,体内,体外正文:一. 阿司匹林原料药的含量测定:1. 体外:1.1 直接滴定法:取阿司匹林原料药约0.4g,精密称定,加入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 酚酞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20ml振摇,完全溶解后,加3滴直接滴定。

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的滴定度T为18.02mg/ml,即每1ml的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8.02mg的C9H8O4。

滴定至溶液从无色变成淡粉红色即为滴定终点。

记录滴定液的消耗量V。

含量(%)=(V*T/W)*100%= (V*18.02/(0.4*1000))*100%1.2 水解后剩余滴定法:[1]取阿司匹林原料药约1.5g,精密称定,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5mol/L)50.0ml混合,缓缓煮沸10分钟,放冷,加酚酞指示剂,用硫酸滴定液(0.25mol/L)滴定,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

每1ml的氢氧化钠滴定液(0.5mol/L)相当于45.04mg的C9H8O4。

含量(%)=(V0—V)*F*T/W*100%=(V0—V)*F*18.02/(0.4*1000)*100% (V0为空白实验消耗的硫酸滴定液的体积(ml);V为样品测定时消耗硫酸滴定液的体积(ml);W为阿司匹林样品的取样量(g);F 为硫酸滴定液的浓度的校正因素;T为氢氧化钠滴定液的滴定度。

)1.3 HPLC法测定阿司匹林原料药含量以C18柱(150mm*4.6mm,5µm)为色谱柱,0.2%庚烷磺酸钠—乙腈(85:15)(用冰醋酸调PH至3.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柱温30?;流速;1.0ml/min ;理论塔板数按阿司匹林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实验:阿司匹林血药浓度测定

实验:阿司匹林血药浓度测定

三、试 剂
• 1.混合试剂。(升汞+硝酸铁) • 2.水杨酸标准溶液(500μg/ml)
四、实验内容
• 1.血清水杨酸标准曲线的制作
• 取刻度离心管5只,各加入空白血清0.5ml, 依次加入水盐酸标准液0.1、0.3、0.5、 0.7、0.9ml,各加蒸馏水至2.0ml,加入 混合试剂4.0ml,振摇混合,离心10min, 分离上清液。测定吸收度,并以2ml蒸馏水 加4ml混合试剂作空白对照。在λ540nm处 测定上清液的吸收度(A)
• 取血方法 :家兔耳静脉切口法
• 固定家兔,在兔耳静脉处剪毛,用酒精棉球擦 洗,并用手弹打耳根部,使局部充血,用手术 刀片在耳缘静脉远心端进行横切,滴血取血样 1.5~2ml。取血毕,用干棉球压住出血口数 分钟即可止血,下次取血时,可在原刀口出进 行。,出血太慢时,可用二甲苯涂擦兔耳,使 其充血。
(3)分离血清及测定
• 将血样置于室温下,10~30min凝血, 若室温在10℃以下,可将血样置于37℃水 浴中或孵箱内保持2h左右,加速血清渗出, 待血清渗出后,离心(2500转/min), 分离上清液(血清)。
• 吸取血清0.5ml置试管中,按实验内容 1……从各加蒸馏水至2.0ml起操作,在 λ540nm处测定上清液的吸收度A,并在 标准曲线方程计算出水杨酸的浓度。
试管号 1
2
3
4
5
Hale Waihona Puke C (μg/ml) 99.5 298.5 497.5 696.5 895.5
A
0.135 0.282 0.443 0.643 0.787
(2)实验家兔取血时间和方法
• 取血时间:给药后,在0.25 0.5 1.0 1.5 2.0 2.5 3.0 4 5 7 9h分别取兔耳静脉 血2ml

阿司匹林鉴别及含量测定综述

阿司匹林鉴别及含量测定综述

阿司匹林鉴别及含量测定综述药学3班袁源摘要:阿司匹林是应用最早,最广和最普通解热镇痛药。

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和抗血小板聚集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还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肺梗塞、脑血栓形成,应用于血管形成术及旁路移植术也有效。

发挥药效迅速,药效肯定,其收载于(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

该文旨在通过对阿司匹林的结构推测与性质探究,分析阿司匹林原料药及阿司匹林为主药的制剂的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

关键词:阿司匹林鉴别含量测定1.阿司匹林的结构及理化性质分子式:C9H8O4相对分子量:180.16官能团:苯环、羧基、酯基1.1性质描述: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或粉末。

熔点135~140℃。

无气味,微带酸味。

在干燥空气中稳定,潮湿空气中缓缓水解成水杨酸和乙酸。

在乙醇中易溶,在乙醚和氯仿溶解,微溶于水和无水乙醚,在氢氧化钠溶液或碳酸钠溶液中能溶解,但同时分解。

(水溶性:3.3g/L(20℃)、熔点:136℃)1.2有关杂质:苯酚及其他合成副产物,如醋酸苯酯、水杨酸苯酯、水杨酰水杨酸、水杨酸酐、乙酰水杨酸苯酯、乙酰水杨酰水杨酸、乙酰水杨酸酐及双水杨酯等。

特别是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水杨酸对人体有毒性,其酚羟基在空气中容易氧化成一系列的有色醌型化合物而使阿司匹林成品变色,所以需要控制。

2. 阿司匹林原料药和制剂的鉴别原料药的特点是组分单一、结构明确,所以鉴别不易区分的同类药物时时要选用专属性强的鉴别方法。

制剂的鉴别一般需采取提取分离、经适当干燥后再压片绘制图谱。

提取时应选择适宜的溶剂,以尽可能减少辅料的干扰,并力求避免导致可能的晶型转变。

2.1.试剂鉴别法:阿匹林的水溶液加热放冷后水解成水杨酸,可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呈紫堇色。

阿司匹林的碳酸钠溶液加热放冷后,与稀硫酸反应,析出白色沉淀,并发出乙酸臭气。

2.2仪器鉴别:基于阿司匹林的化学结构和性质,用计算机等仪器,建立数学模型等方法进行的测量。

2.2.1红外光谱鉴别法是一种专属性强、应用较广(固、液、气样品)的鉴别方法,用于区别不易区分的同类药物。

阿司匹林的质量检测手段和含量测定方法

阿司匹林的质量检测手段和含量测定方法

阿司匹林的质量检测手段和含量测定方法阿司匹林,化学名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作为主要的解热镇痛抗炎药收载于《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烧,牙痛、肌肉痛及神经痛等慢性疼痛,急、慢性风湿病及类风湿病等,是风湿、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常用药物。

本品主要的副作用是引起幽门痉挛及刺激胃黏膜的胃肠道反应,长期服用导致胃肠出血。

随着现代药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已有片剂、肠溶片、肠溶胶囊、泡腾片和栓剂等多种剂型,以阿司匹林为主药的复方制剂也层出不穷,形成了阿司匹林含量测定方法的各异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仪器设备、新方法也应用到了阿司匹林的质量检测中,本文对其作一综述。

1国内外药典中阿司匹林原料药的质量检测1.1鉴别1)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采用阿司匹林加水煮沸、水解生成的水杨酸能与三氯化铁试液生成紫堇色络合物进行鉴别。

美、英、日药典也用类似方法鉴别。

2)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采用阿司匹林加碳酸钠试液煮沸、水解生成水杨酸钠。

放冷后,加过量的稀硫酸析出水杨酸的白色沉淀并释放醋酸。

BP (1993年)用氢氧化钠代替碳酸钠,按上述操作生成的水杨酸经水洗、干燥后测定熔点。

JP规定在滤除水杨酸沉淀后,再加乙醇和硫酸,加热产生乙酸乙酯的香味。

3)红外光谱法鉴别。

1.2检查《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规定阿司匹林应检查溶液的澄清度、游离水杨酸、易炭化物、炽灼残渣和重金属。

水杨酸是从原料带来的杂质或水解产生的杂质,加稀硫酸铁铵指示液显色后,用比色法检查,《中国药典》规定其限量为0.1%。

BP(1993年)规定水杨酸的限量为0.05%。

除上述检查项目外,BP(1993年)还检查有关物质,以控制酚类杂质的限量。

酚类是可能存在于水杨酸中的杂质。

BP在水杨酸的检查中未检查酚类,故在此处检查。

USP还根据国情检查氯化物(限量为0.014%)、硫酸盐(限量为0.04%)和有机挥发性杂质。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阿司匹林片中阿司匹林的溶出度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阿司匹林片中阿司匹林的溶出度

7,9mL分别置10mL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配成系列对照品溶液,分别取20L 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及峰面积。

以浓度C(mg#mL-1)对峰面积A进行线性回归得方程(n=5)C=225436A-3930,r=0.9995。

结果表明唑来膦酸在流动相中浓度在0.2~1.8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我们拟定的进样浓度为1.0mg/mL。

4.2进样精密度试验取唑来膦酸对照品适量,加流动相制成每1mL中约含1.0mg的溶液,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连续重复进样五次,记录色谱图及峰面积,结果峰面积的RSD为0.3%,表明唑来膦酸进样精密度良好。

4.3回收率试验采用加样回收法进行回收率的测定。

精密称取唑来膦酸20011021批样品(含量99.04%)适量,加入对照品同置50mL量瓶中,加流动相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取20L 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及峰面积,计算回收率。

结果唑来膦酸的平均回收率为99.39%,RSD=0.6%(n=5) 4.4重现性试验精密称取唑来膦酸20010821批样品适量(40,50,60mg 各三份)置50mL量瓶中,加流动相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在上述色谱条件下依法进样测定,结果RSD为0.5%。

5样品的测定结果采用上述色谱条件,对6批唑来膦酸的含量进行了测定,采用杂质自身对照法计算1H-咪唑-1-乙酸的含量,供试品中杂质和均小于1%,结果表明,唑来膦酸原料样品具有较高的化学纯度。

结果见表1。

表1样品测定结果(%,n=6)Tab1Determination results of samples批号含量有关物质2001102199.040.362001110399.650.422001110999.400.672002012299.460.392002020499.060.542002021099.800.626讨论6.1含量分析方法的选择根据唑来膦酸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我们进行了以下方法学研究用于测定本品的含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实验家兔取血时间和方法
• 取血时间:给药后,在0.25 0.5 1.0 1.5 2.0 2.5 3.0 4 5 7 9h分别取兔耳静脉 血2ml • 取血方法 :家兔耳静脉切口法 • 固定家兔,在兔耳静脉处剪毛,用酒精棉球擦 洗,并用手弹打耳根部,使局部充血,用手术 刀片在耳缘静脉远心端进行横切,滴血取血样 1.5~2ml。取血毕,用干棉球压住出血口数 分钟即可止血,下次取血时,可在原刀口出进 行。,出血太慢时,可用二甲苯涂擦兔耳,使 其充血。
试管号
1
2
3
4
5
C
A
(μg/ml)
99.5
298.5 497.5 696.5 895.5
0.135 0.282 0.443 0.643 0.787
2.血药浓度测定
• (1)实验家兔的准备及给药方法 • 体重2.5~3kg,耳完整无缺,静脉清晰,血 流通畅无阻滞的健康家兔 ,提前12h禁食 • 口服片剂剂量为50~100mg/kg • 给药时,二人协作,一人坐好,将兔躯干体夹 于两腿之间,左手握住双耳,固定头部,右手 抓住前肢,另一人将开口器横放于兔口中,将 舌压在开口器下面,固定开口器,用镊子夹住 药片,从开口器洞孔送入咽部,用20ml水冲 服下。
五、实验数据处理
• 1.作图:在座标纸上以血药浓度-时间描点 作图。 • 2.用线性回归法法求出口服给药后的各药 物动力学参数(Cmax,tmax,K,Ka, t1/2,V,CL),同时计算AUC0~∞ (积分法或梯形法)。
三、试 剂
• 1.混合试剂。(升汞+硝酸铁) • 2.水杨酸标准溶液(500μg/ml)
四、实验内容
• 1.血清水杨酸标准曲线的制作 • 取刻度离心管5只,各加入空白血清0.5ml, 依次加入水盐酸标准液0.1、0.3、0.5、 0.7、0.9ml,各加蒸馏水至2.0ml,加入 混合试剂4.0ml,振摇混合,离心10min, 分离上清液。测定吸收度,并以2ml蒸馏水 加4ml混合试剂作空白对照。在λ540nm处 测定上清液的吸收度(A)
阿司匹林血药浓度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阿司匹林血样的处理方法 2.掌握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的测定方 法 3.掌握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药物动 力学参数在体内转化为水杨酸盐。把混合 试剂加到家兔口服阿司匹林后采集不同时 间的血清样本中,升汞沉淀蛋白质,而铁 盐与水杨酸作用显紫色,在一定温度范围 内,显色强度与水杨酸的浓度成正比。在 λ540nm波长处测定紫色溶液的吸光度 (A),再根据标准曲线进行浓度换算,即 得到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值。采用 残数法求出Cmax,tmax,K,t1/2, V等有关药动学参数。
(3)分离血清及测定
• 将血样置于室温下,10~30min凝血, 若室温在10℃以下,可将血样置于37℃水 浴中或孵箱内保持2h左右,加速血清渗出, 待血清渗出后,离心(2500转/min), 分离上清液(血清)。 • 吸取血清0.5ml置试管中,按实验内容 1……从各加蒸馏水至2.0ml起操作,在 λ540nm处测定上清液的吸收度A,并在 标准曲线方程计算出水杨酸的浓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