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开头结尾作用知识分享
现代文阅读之结尾作用

文章开头结尾语段的作用文章开头语段的作用大致为:开篇点题,统领全文;或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对比等);首尾呼应;设置悬念;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等;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结尾语段的作用通常是:总结全文;呼应题目、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令人回味;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象征暗示)文章结尾作用例解1《枣核》(深化主题类)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名字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这个结尾,以凝练的语言画龙点睛,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2《最后一课》(留下想象空间类)结尾以韩麦尔先生的“定格”和无声的手势结局,让韩麦尔以背身的形象而对大家,表象了他陷入了极大的痛苦悲愤之中,这样的结局,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受到了意境无穷的艺术效果。
3《背影》(前后呼应、深化主题、余音不绝等)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作用:一是回应标题和上文,使文章结构严密;二是写儿子懂事、愧疚后的思念、疼惜父亲,反衬了父爱的伟大力量,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三是末句以直白的语言直抒对父亲的怀念之情,感伤语气令人如同身受,余音袅袅,情思绵绵,使读者读尽文而心犹在文在人。
4《故乡》(含蓄类)语义双关,既实指地上的路,又更指人生和生活的路,以富有哲理的警句结尾,给人以人生的思考,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之结尾段的作用典例一:《遥远的炊烟》鲁先圣只要在乡村生活过,有谁不怀念村庄上空那袅袅升起的炊烟?袅袅的炊烟,在房屋的脊梁上盘旋,在树梢的鸟巢旁飘荡,在胡同的拐角里踱步,最后都凝聚成片片朦胧的烟霞。
那温暖的烟霞里,有母亲的呼唤,有奶奶的目光,也有父亲洪钟般的声音。
记不清我从什么时候起不见炊烟了,炊烟只是一种心中的记忆了。
这记忆仿佛一种情结,越是遥远,越让人刻骨铭心。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之开头段的作用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之开头段的作用
开头段在现代文阅读答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还能概括文章的主题和立场,为后续的内容呈现提供一个框架。
一个好的开头段应该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1. 引起读者的兴趣:在开头段中,可以使用引人入胜的引言、疑问、故事情节或引人瞩目的事实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这样能够让读者主动进入文章,并愿意继续阅读下去。
2. 概括文章主题:开头段还应该清晰地概括文章的主题和所要讨论的问题。
通过简洁明了的陈述,读者可以在开头段就了解到文章的讨论范围,从而对后续内容做好心理准备。
3. 呈现立场或观点:在开头段中,可以明确写出作者的立场或观点,或者给出一些相关信息,以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讨论。
这样能够为文章后续的论证和分析提供基础。
4. 打造框架结构:好的开头段可以为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提供一个框架。
通过在开头段中点明一些主要要点或者论证方向,读者
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就会有一个清晰的导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理
解文章的内容。
综上所述,开头段在现代文阅读答题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起到引起读者兴趣的作用,还能提供文章主题、立场和框架
等重要信息。
因此,在写作答题时,我们应该注意仔细构思开头段,力求吸引读者,并为后续内容的展开提供有效的铺垫。
小说的开头和结尾作用

作者通过对古代诗人赞美秋色的诗句的引用,说明古人和今人的感受也是有相通之处的。因此,“过去”与“现在”并不时割裂的,两者是一种辩证关系。
碧云寺的秋色
文章最后两段写了“我”与“瓦”对语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
表现“达“我”灵魂归乡的愿望。
观点二:作者在结局上的处理是不合理的。
从情理上说,遗璞村人世世代代视为宝物的东西,被一群年轻人轻易的炸掉,不合情理,违背了生活的逻辑;②从叙事上看,炸掉遗璞修水渠的必要性并没有在小说中明确的交代出来,缺乏艺术上的逻辑性;③从现实上讲,这种结局也不符合保护文物、合理开发的现代观念。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研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01
03
02
切梦刀
01
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既深奥又浅易;
只要性灵上不长疮瘢,眼不盲,耳不塞,任何人随时随地都可以享受大自然;
大自然可以慰藉我们的心灵,指示我们的人生方向。
02
03
翡冷翠山居闲话
01
怎样理解文章结尾的一句话?
02
人无论境遇如何,都要从容面对,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看树
文章结尾说“大家知道---------源流”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遗璞
观点一:作者在结局上的处理是合理的。 从情节上说,遗璞村人为之自豪的石头被一群年轻人突然炸掉,这样的处理可以产生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②从主题上说,“没有用”的遗璞是一种守旧思想与生活方式的象征,这样的处理有助于小说思想内蕴的表达;③从时代上说,这样的处理符合20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精神,有现实意义。
STEP3
STEP2
STEP1
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段落的作用知识点、练习题

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段落的作用知识点、练习题开头点题,引出主题——父子之间的情感故事,并通过“背影”这一形象化的细节,暗示了父亲的离去和对他的思念之情。
改写:这段开头生动地描绘了我与父亲分别的场景,让读者深入了解主题,同时通过“背影”这一形象化的细节,暗示了父亲的离去和对他的思念之情。
2、结尾作用:例2:人生在世,总是要有所追求的,不然就太无趣了。
(《鲁滨逊漂流记》)思考:本段作为结尾段,有什么作用呢?结尾点题,总结全文,通过“人生在世,总是要有所追求的”这一句话,深化主题——人的追求和生命的意义,并给人启迪,引起读者的思考。
改写:通过本段结尾的点题和总结,深化了主题——人生的追求和生命的意义。
最后一句“不然就太无趣了”,更是引起了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二、排比修辞排比是一种修辞方法,通过将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或短语排列在一起,表达出相同或相似的意义,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例3: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有,有耐心,有勇气,有毅力,有爱心,有责任心,有感恩之心,有奉献之心。
(排比)思考:这段文字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它的作用是什么?这段文字运用了排比修辞,通过列举七个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强调了人生道路上需要具备的品质,增强了表现力,使文本更加生动有力。
改写: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耐心、勇气、毅力、爱心、责任心、感恩之心和奉献之心,这些品质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人生的精彩。
阳台上的双色杜鹃开花了,妈妈用清水、微笑和歌声来浇花,儿子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拎了喷壶来给花儿浇水。
妈妈发现杂草竟然长得这么高,就拔除了它们。
后来儿子回来时发现他的花儿不见了,哭闹起来,但妈妈发现XXX还在,于是解释给儿子听。
妈妈的行动和言语都流露出她对花儿的热爱和关注,而儿子也懂得怜香惜玉,这些都是教育孩子的好例子。
小学语文作业妈妈见儿子绝望的指着原先长草的地方,顿时就明白了。
说:“儿子,那哪儿是花呀?那是草,是妨碍花儿生长的草!妈妈把她拔掉了。
”妈妈发现儿子对那些看似杂草的植物非常在意,不舍得让它们被拔掉。
文章开头和结尾的作用

文章开头和结尾的作用
文章开头的作用是引起读者的注意,吸引他们继续阅读下去。
一个好的开头可以让读者对文章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
他们愿意花时间去了解文章的内容。
开头可以通过引用有趣的事实、提出引人入胜的问题、描述生动的场景或者引用名人名言等方式来
吸引读者。
开头还可以简要地介绍文章的主题,让读者对文章的内
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引起读者的兴趣。
文章结尾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的内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个好的结尾可以让读者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让他们
觉得自己从中获得了有价值的信息。
结尾可以通过总结全文的要点,提出新的观点或者展望未来的发展等方式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结尾还可以通过引用名人名言、提出反问或者给读者留下悬念等方
式来增加文章的吸引力,让读者对文章有所思考,从而留下深刻的
印象。
文章开头和结尾的作用都非常重要,它们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
第一印象和最后印象。
一个好的开头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让他们
产生阅读下去的兴趣;一个好的结尾可以让读者对文章的内容有一
个清晰的概念,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此,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该
重视文章开头和结尾的作用,努力做到引人入胜的开头和令人深思的结尾,从而使我们的文章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
开头结尾的作用答题格式

开头结尾的作用答题格式
摘要:
1.开头结尾的作用概述
2.开头结尾在文章中的具体运用
3.开头结尾对于文章结构的重要性
4.提高开头结尾可读性和实用性的方法
5.总结
正文:
开头结尾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一个好的开头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导读者进入文章的主体部分,而一个精彩的结尾则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文章更加完整和有说服力。
开头结尾在文章中的具体运用有很多种。
开头部分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提出问题、引入热点事件等方式来吸引读者的兴趣。
结尾部分则可以通过总结全文、提出建议、强调观点等方式来加深读者的理解和印象。
例如,在一篇论述环保问题的文章中,作者可以在开头部分描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引起读者的关注;在结尾部分提出具体的环保措施,引导读者思考和行动。
开头结尾对于文章结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个好的开头可以奠定文章的基调,引导读者进入文章的主体部分,使文章内容更加有针对性。
而一个精彩的结尾则能概括全文,强调文章的重点,使文章更加严谨和有力。
此外,开头结尾还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内容更加连贯。
提高开头结尾可读性和实用性的方法有很多。
首先,要抓住读者的兴趣,
可以使用生动的故事、引人入胜的描绘、独特的观点等方式来吸引读者。
其次,要明确文章的主题,使开头结尾与文章内容紧密相连。
再次,要简洁明了,避免冗长的叙述和复杂的结构。
最后,要注重语言的修辞,使开头结尾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总之,开头结尾在文章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只有把握好开头结尾的写作,才能使文章更具吸引力、说服力和连贯性。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之结尾段的作用

文章开头语段的作用大致为:开篇点题,统领全文;或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对比等);首尾呼应;设置悬念;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等;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结尾语段的作用通常是:总结全文;呼应题目、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令人回味;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象征暗示)1《背影》开头三段的作用第一段写了对父亲的深切的思念。
有点题的作用。
第二三两段写“祸不单行”“满院狼藉”“变卖典质”“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写出了家中的凄惨,这些都为下文写“背影”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这三段,共同为全文奠定了思念、伤感的基调。
(第一段还2《最后一课》开头的作用开头三段,写了小弗郎士的贪玩和快乐,表现了他的天真无知,和后来的迅速懂事、成熟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最后一课”的巨大的教育力量。
写他还能管住自己,则为下文写他的转变埋下伏笔,打好思想基础。
——读记叙文中的开头,你感受到的或者是快乐,或者是伤感,或者是辛酸,或者是苍凉,或者是厚重,等等如果下文还是如此,就依1、2的思路作答;如果变相反了,就以3的思路考虑作答。
3议论文讲故事类的开头作用增强文章的生动性趣味性,吸引读者,从中也自然引出所要谈论的观点,给读者一种亲切感。
4说明文以故事、现象类开头的作用1 / 7增强文章的生动性趣味性,吸引读者,从中也自然引出所要说明的对象,还有的开头就是设置悬念的单一作用,有的和上述结合在一块。
文章此点容易读出和解答,不再赘述。
7总领下文明显,不再赘述。
文章结尾作用例解1《枣核》(深化主题类)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名字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这个结尾,以凝练的语言画龙点睛,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2《最后一课》(留下想象空间类)结尾以韩麦尔先生的“定格”和无声的手势结局,让韩麦尔以背身的形象而对大家,表象了他陷入了极大的痛苦悲愤之中,这样的结局,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受到了意境无穷的艺术效果。
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开头结尾的作用

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开头结尾的作用
在现代文阅读中,开头和结尾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开头和结尾在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中的作用:
开头的作用:
1. 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一个好的开头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使他们想要继续阅读下去。
2. 引出主题:开头通常会为接下来的文章主题做铺垫,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3. 建立情感基调:开头可以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调,使读者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4. 结构安排:开头可以预示文章的结构和组织,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路。
结尾的作用:
1. 总结文章内容:结尾通常会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2. 强调主题:结尾可以强调文章的主题,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思想。
3. 引发思考:结尾可以引导读者进行思考,启发他们的思维,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4. 留下印象:结尾应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他们难以忘怀,从而增加文章的记忆价值。
在现代文阅读中,开头和结尾的作用是相互呼应的。
一个好的开头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而一个有力的结尾则能够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此,在阅读现代文时,要注意开头和结尾的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深层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开头结尾语段的作用文章开头语段的作用大致为:开篇点题,统领全文;或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对比等);首尾呼应;设置悬念;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等;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结尾语段的作用通常是:总结全文;呼应题目、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令人回味;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象征暗示)1《背影》开头三段的作用第一段写了对父亲的深切的思念。
有点题的作用。
第二三两段写“祸不单行”“满院狼藉”“变卖典质”“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写出了家中的凄惨,这些都为下文写“背影”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这三段,共同为全文奠定了思念、伤感的基调。
(第一段还2《最后一课》开头的作用开头三段,写了小弗郎士的贪玩和快乐,表现了他的天真无知,和后来的迅速懂事、成熟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最后一课”的巨大的教育力量。
写他还能管住自己,则为下文写他的转变埋下伏笔,打好思想基础。
——读记叙文中的开头,你感受到的或者是快乐,或者是伤感,或者是辛酸,或者是苍凉,或者是厚重,等等如果下文还是如此,就依1、2的思路作答;如果变相反了,就以3的思路考虑作答。
3议论文讲故事类的开头作用增强文章的生动性趣味性,吸引读者,从中也自然引出所要谈论的观点,给读者一种亲切感。
4说明文以故事、现象类开头的作用增强文章的生动性趣味性,吸引读者,从中也自然引出所要说明的对象,还能给读者一种亲切感。
6设置悬念有的开头就是设置悬念的单一作用,有的和上述结合在一块。
文章此点容易读出和解答,不再赘述。
7总领下文明显,不再赘述。
文章结尾作用例解1《枣核》(深化主题类)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名字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这个结尾,以凝练的语言画龙点睛,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2《最后一课》(留下想象空间类)结尾以韩麦尔先生的“定格”和无声的手势结局,让韩麦尔以背身的形象而对大家,表象了他陷入了极大的痛苦悲愤之中,这样的结局,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受到了意境无穷的艺术效果。
3《背影》(前后呼应、深化主题、余音不绝等)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作用:一是回应标题和上文,使文章结构严密;二是写儿子懂事、愧疚后的思念、疼惜父亲,反衬了父爱的伟大力量,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三是末句以直白的语言直抒对父亲的怀念之情,感伤语气令人如同身受,余音袅袅,情思绵绵,使读者读尽文而心犹在文在人。
4《故乡》(含蓄类)语义双关,既实指地上的路,又更指人生和生活的路,以富有哲理的警句结尾,给人以人生的思考,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结尾的作用多种多样,有单一的,也有如3的多种的,仔细品读,联系上下文,不难确定和解答。
冬日絮语冯骥才朋友送来一盆"香棒",放在我的窗台上说:"看吧,多漂亮的大叶子!"这叶子像一只只绿色光亮的大手,伸出来,叫人欣赏。
逆光中,它的叶筋舒展着舒畅又潇洒的线条。
一种奇特的感觉出现了!严寒占据窗外,丰腴的春天却在我的房中怡然自得。
自从有了这盆"香棒",我才发现我的书房竟有如此灿烂的阳光。
它照进并充满每一片叶子和每一根叶梗,把它们变得像碧玉一样纯净、通亮、圣洁。
我还看见绿色的汁液在通明的叶子里流动。
这汁液就是血液。
人的血液是鲜红的,植物的血液是碧绿的,心灵的血液是透明的,因为世界的纯洁来自于心灵的透明。
但是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说自己纯洁,而整个世界却仍旧一片混沌呢?我还发现,这光亮的叶子并不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存在,而是为了证实阳光的明媚、阳光的魅力、阳光的神奇。
任何事物都同时证实着另一个事物的存在。
伟大的出现说明庸人的无所不在;分离愈远的情人,愈显示了他们的心丝毫没有分离;小人的恶言恶语不恰好表达你的高不可攀和无法企及吗?而骗子无法从你身上骗走的,正是你那无比珍贵的单纯。
老人的生命愈来愈短,还是他生命的道路愈来愈长?生命的计量,在于它的长度,还是宽度与深度?冬日里,太阳环绕地球的轨道变得又斜又低。
夏天里,阳光的双足最多只是站在我的窗台上,现在却长驱直入,直射在我北面的墙壁上。
一尊唐代的木佛一直伫立在阴影里沉思,此刻迎着一束光芒无声地微笑了。
阳光还要充满我的世界,它化为闪闪烁烁的光雾,朝着四周的阴暗的地方浸染。
阴影又执著又调皮,阳光照到哪里,它就立刻躲到光的背后。
而愈是幽暗的地方,愈能看见被阳光照得晶晶发光的游动的尘埃。
这令我十分迷惑:黑暗与光明的界限究竟在哪里?黑夜与晨曦的界限呢?来自于早醒的鸟第一声的啼叫吗……这叫声由于被晨露滋润而异样地清亮。
但是,有一种光可以透入幽闭的暗处,那便是从音箱里散发出来的闪光的琴音。
鲁宾斯坦的手不是在弹琴,而是在摸索你的心灵;他还用手思索,用手感应,用手触动色彩,用手试探生命世界最敏感的悟性……琴音是不同的亮色,它们像明明灭灭、强强弱弱的光束,散布在空间!那些旋律片断好似一些金色的鸟,扇着翅膀,飞进布满阴影的地方。
有时,它会在一阵轰响里,关闭了整个地球上的灯或者创造出一个辉煌夺目的太阳。
我便在一张寄给远方的失意朋友的新年贺卡上,写了一句话:你想得到的一切安慰都在音乐里。
冬日里最令人莫解的还是天空。
盛夏里,有时乌云四合,那即将被峥嵘的云吞没的最后一块蓝天,好似天空的一个洞,无穷地深远。
而现在整个天空全成了这样,在你头顶上无边无际地展开!空阔、高远、清澈、庄严!除去少有的飘雪的日子,大多数时间连一点点云丝也没有,鸟儿也不敢飞上去,这不仅由于它冷冽寥廓,而是因为它大得……大得叫你一仰起头就感到自己的渺小。
只有在夜间,寒空中才有星星闪烁。
这星星是宇宙间点灯的驿站。
万古以来,是谁不停歇地从一个驿站奔向下一个驿站?为谁送信?为了宇宙间那一桩永恒的爱吗?我从大地注视着这冬天的脚步,看看它究竟怎样一步步、沿着哪个方向一直走到春天。
文章为什么要从香棒写起?分析:香棒是一种事物,不是叙述主体,起的作用应该是衬托作用,用来衬托主体阳光;开头的共性作用是为了引起下文,所以这里应该是引出下文的叙述主体阳光;本身的特点:香棒是生活中的一种观赏植物,为文章增添了一种很浓厚的生活情趣。
答案:1、把香棒放在开头,自然而然地引出下文的阳光;(结构和主题上的作用)2、用香棒来衬托阳光的纯净、圣洁、透明;(非叙述主体在文中所起的作用)3、香棒是日常观赏植物,为文章增添了一种浓厚的生活情趣。
(开头本身的作用)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之结尾段的作用结尾段的作用:一般是或照应题目、开头,或拓宽内容,或总结全文,点明主旨,深化主题,或兼而有之。
典例一:《遥远的炊烟》鲁先圣只要在乡村生活过,有谁不怀念村庄上空那袅袅升起的炊烟?袅袅的炊烟,在房屋的脊梁上盘旋,在树梢的鸟巢旁飘荡,在胡同的拐角里踱步,最后都凝聚成片片朦胧的烟霞。
那温暖的烟霞里,有母亲的呼唤,有奶奶的目光,也有父亲洪钟般的声音。
记不清我从什么时候起不见炊烟了,炊烟只是一种心中的记忆了。
这记忆仿佛一种情结,越是遥远,越让人刻骨铭心。
提问:16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最后一个自然的作用①照应文题,前一句点“炊烟”,后一句点“遥远”;(2分)②呼应开头部分,与“怀念”“遐想”遥遥相应;(2分)③深化主旨,抒写长久不见炊烟的遗憾,表达对炊烟所代表的乡村生活的怀念。
(2分)典例二:《落叶是疲倦的蝴蝶》天冷了,树的叶子落下来,树离我很近。
我似乎听见了它们在缓缓凝固。
天冷了,它们一排一排站着,心中坚守着的秘密一阵阵地疼痛起来,但叶子落下来,掩盖了一切。
母亲去了,心灵没有了依靠,一下子就有了那种到处漏风的感觉,可是大风一直在刮,把故乡周围的尘土刮了个干净。
我小小的故乡正在被秋天所包裹。
母亲的坟上有一棵树,那是我写给母亲的诗。
每到秋天,叶子们就纷纷落下,把母亲的坟头遮盖得严严实实,那些在风中微微呻吟着的落叶,远远望去,像一群疲倦了的蝴蝶,静静地收拢着它们一生的美丽瞬间:一朵红晕,一个誓言,或者是简单的一声叹息。
提问:最后一段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在表达上起什么作用?典例二参考答案:作者把树比作诗,把落叶比作蝴蝶,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对自己去世的母亲的怀念。
作者的怀念如纷纷而落的叶子,像一群疲倦的蝴蝶,充满了诗情画意,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内容上大量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语言不同于一般文章的结尾。
)作用:使文章在表达上显得蕴藉含蓄,有戛然而止,意在言外的余韵;暗示主题,强化了作者的感情;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典例三:剪得秋光入卷来海德格尔说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对我们来说,也许太空泛了。
我们先要做的事是去注意身边的一片落叶,且不要去拒绝落叶给我们心灵带来的清、静和悲凉。
金钱能买到很多东西,但买不到生命深处的诗情。
如果典当了固有的诗意体验,生命还剩下多少本真?诗情也似并刀快,剪得秋光入卷来。
让陆游的《秋思》给生活都市中的你剪来几朵渐开的黄菊,几声零落的雁鸣;剪一点诗情,给枯竭的心灵。
提问:文章以陆游的《秋思》诗句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典例三参考答案:点明题旨,照应题目;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万物的热爱,对生命诗情的渴望;给心灵枯竭的都市人指出一条丰盈心灵的途迳;以诗句入文,形象生动,增添了文章的意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