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导学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光合作用导学案

完整版,光合作用导学案

第四节能量之源一一光与光合作用第1课时【学习目标】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学习重点和难点】1.学习重点(1)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知识链接】一方面进一步理解在第三章中为什么把叶绿体比作“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另一方面本节内容也为《稳态与环境》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课堂六环节】一、“导” --- 教师导入新课。

(2——3分钟)二、“思” --- 自主学习。

学生结合课本自主学习,完成以下有关内容。

(时间不少于13分钟)(一)、捕获光能的色素1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实验原理A提取:色素能溶解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

B分离:各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但在层析液中的不同:溶解度大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所以不同色素可以在滤纸条上因扩散而分开,各种色素分子在滤纸上可形成不同的色素(2)实验步骤剪碎」一少许和(\iCOa提取绿叶中的色素二称取5昌绿色廿片加丁-L无水乙醉一充分迅速研磨亘雪色素滤液一>棉塞封口制侪滤纸条:取「阵处理包制这件消羽.:取十纸剪成宽略小于试管、长略大1 试管的滤纸条,并在一端剪去两角,在距这•端1c一处川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1卡一棉塞饿纸条:——大试管J-k 灌液细线、层析液「1.川匚细吸管吸取滤淞画滤液细线1 W ,画线I (③干燥后,重复画2〜3次分离绿川中的色素;将3 ml 层析液倒A 试管中,装置如图所小、插A 滤纸条(有滤液鲫线的,端创F )」选后-川棉•塞塞紧试管 □ O 注意:仃能让滤玳上的滤液细线做到层析液观察结果:滤纸条上色素带有四条.分别是(fl [上到下)橙黄色的胡尊皿Z 一切萝卜素.橙黄色1nL [一叶黄素:黄色皿一叶绿素M 蓝绿色 叫一叶绿对小黄绿色\72(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1 .结构:一般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外表具 _________ ,内部有基粒和,基粒是由 _________ 堆叠而成。

《光合作用》 导学案

《光合作用》 导学案

《光合作用》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

2、掌握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和影响因素。

3、了解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二、知识回顾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特别是叶绿体的结构。

2、酶的作用和特性。

三、学习重点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

2、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四、学习难点1、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物质和能量变化。

2、光合作用中碳的固定和还原过程。

五、学习过程(一)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绿体由外膜、内膜、基粒和基质组成。

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类囊体膜上分布着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

基质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暗反应有关的酶。

(三)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1、光反应条件:光、色素、酶。

场所:类囊体薄膜。

物质变化:水的光解,产生氧气和H;ATP 的合成。

能量变化: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 ATP 和H中。

2、暗反应条件:多种酶。

场所:叶绿体基质。

物质变化:二氧化碳的固定,即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三碳化合物在H和 ATP 的作用下,生成有机物(糖类)和五碳化合物。

能量变化: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四)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总反应式:6CO₂+ 6H₂O → C₆H₁₂O₆+ 6O₂(五)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1、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速率加快;超过一定范围,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

2、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在一定范围内,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光合作用速率加快。

3、温度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光合作用,在最适温度时,光合作用速率最快。

4、水分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也是代谢的介质,水分不足会影响光合作用。

5、矿质元素如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缺乏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从而影响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导学案》

《光合作用导学案》

《光合作用》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重要性;2. 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原理;3. 了解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意义。

导学内容:一、光合作用的定义和重要性1.1 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1.2 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之一,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关键。

二、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原理2.1 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2.2 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是植物利用叶绿素等色素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三、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意义3.1 光合作用是植物发展发育的基础,也是动物生存的重要来源。

3.2 光合作用开释氧气,吸收二氧化碳,维持大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请同砚们回答以下问题:你知道光合作用是什么吗?它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第二步:进修1. 请同砚们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重要性。

2. 请同砚们进修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原理,理解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及其基本原理。

第三步:讨论1. 请同砚们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意义。

2. 请同砚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讨论光合作用对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第四步:总结1. 请同砚们总结光合作用的定义、重要性、基本过程和原理。

2. 请同砚们总结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意义,思考光合作用对地球生态平衡的贡献。

第五步:作业1. 请同砚们完成课后作业,对光合作用的定义、重要性、基本过程和原理进行复习。

2. 请同砚们撰写一篇关于光合作用的文章,包括光合作用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对地球生态平衡的贡献。

导学反馈:1. 请同砚们在下节课前准备好作业,准备进行教室展示和讨论。

2. 请同砚们在课后继续深入进修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为更深入的进修做好准备。

《光合作用》导学案

《光合作用》导学案

《光合作用》导学案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1. 请先阅读教材相关章节,了解什么是光合作用,以及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2. 请思考一下,植物为什么需要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产物对植物有什么重要意义?3. 请回答以下问题:- 光合作用是什么?- 光合作用的主要过程有哪些?-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二、课堂学习1. 课堂上老师将会介绍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同时会进行一些案例分析和实验展示。

2. 请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有问题及时提问。

三、课后复习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确保对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有清晰的理解。

2. 找出自己对光合作用概念不太清晰的地方,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或咨询老师同学来解决。

3. 请回答以下问题:- 什么是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哪些步骤?- 光合作用的产物对植物有什么重要意义?四、拓展学习1. 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或观察实验,了解不同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情况有什么不同。

2. 可以在家庭、学校或社区周围观察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举一反三,加深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3. 可以尝试向周围的人介绍光合作用的概念和重要性,加强自己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通过以上学习方法,相信大家对光合作用这一重要概念会有更深入的认识。

希望大家在学习中能够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不断积累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大家在学习路上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意义。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和过程。

3. 理解光合作用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4. 探讨光合作用与其他生物过程的关系。

一、导入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你们知道什么是光合作用吗?二、引入光合作用是植物和一部分微生物利用太阳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释放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是能量的来源,也是生物圈的基础。

三、认识光合作用1. 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 6CO_2 + 6H_2O + 光能→ C_6H_{12}O_6 + 6O_2 \]2. 光合作用的过程:A. 光合色素吸收阳光,激发电子。

《光合作用导学案》

《光合作用导学案》

《光合作用》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2. 掌握光合作用在植物发展发育中的重要性。

3. 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干系。

导学内容:一、光合作用的定义和过程1. 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的化学反应过程。

2. 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植物叶绿素细胞的叶绿体内,其中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处所。

3. 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内,通过光能将水分解为氧气和氢离子。

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内,通过将二氧化碳还原为葡萄糖。

二、光合作用在植物发展发育中的重要性1. 光合作用是植物发展发育的基础,是植物获取能量和营养的重要途径。

2. 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是植物发展和代谢的重要物质,同时开释的氧气也为动物呼吸提供氧气。

3. 光合作用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和开释氧气调节大气中的气体成分。

三、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干系1.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生理过程中的两个互补反应,共同维持植物的发展和代谢。

2. 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被植物用于能量和物质的合成,同时也是植物呼吸作用的底物。

3. 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两者互相联系,共同维持植物发展和生存。

导学活动:1. 观察实验:通过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发展情况,了解光合作用对植物发展的影响。

2. 模拟实验:利用模拟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观察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和产物生成。

3. 讨论问题:讨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干系,思考两者在植物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4. 思考题:如果一个植物长时间处于光照不足的环境中,光合作用会受到什么影响?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导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光合作用的定义和过程,掌握了光合作用在植物发展发育中的重要性,理解了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干系。

光合作用是植物发展的基础,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需要我们重视和珍爱。

《光合作用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光合作用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光合作用》导学案一、导入请同砚们回忆一下我们在生物课上学过的内容,什么是光合作用?它在植物发展中起着怎样的作用?今天我们将深入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机制。

二、观点理解1. 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如葡萄糖)和氧气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

2. 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化学方程式为: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

3. 光合作用发生在植物的哪个部分?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植物叶绿素含量较高的叶片中的叶绿体内。

三、具体过程1. 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是什么?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

2. 光反应阶段的过程是怎样的?光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的叶绿体膜中,通过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将水分解为氧气和氢离子,产生ATP和NADPH。

3. 暗反应阶段的过程是怎样的?暗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的叶绿体基质中,利用ATP和NADPH将二氧化碳还原成葡萄糖。

四、影响因素1. 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有何影响?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速率越快;光照不足时,光合作用速率会减缓。

2. 温度对光合作用有何影响?适宜的温度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抑止光合作用的发生。

五、应用拓展1. 光合作用的意义是什么?光合作用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过程,提供氧气和有机物质,为植物发展提供能量。

2.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有何区别?光合作用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是一种合成作用;而呼吸作用是将有机物质氧化开释能量,是一种分解作用。

六、总结通过今天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影响因素以及意义,希望大家能够牢记这些知识,加深对生物学的理解。

在平时生活中,也要注意珍爱环境,维护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

《光合作用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

《光合作用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

《光合作用》导学案一、导入光合作用是植物发展中最重要的生理过程之一,也是地球生物圈中能量转化的重要途径。

今天我们将进修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过程和影响因素,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植物发展和生态系统的运作。

二、知识梳理1. 光合作用的定义: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质的生化过程。

2. 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绿体内,主要有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反应是在叶绿体的叶绿体膜上进行的,利用光能将水分解成氧气和高能量的电子,产生ATP和NADPH。

暗反应则是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利用ATP和NADPH将二氧化碳还原成葡萄糖。

3. 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水分是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

光照强度越强、温度越适宜、二氧化碳浓度越高、水分越充足,光合作用速率就越快。

三、实践应用1. 实验一:观察光合作用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影响材料:水稻苗、瓶子、水、蓝色染料步骤:1)将水稻苗放入装有水和蓝色染料的瓶子中,遮挡一部分叶片。

2)将瓶子放置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观察不同叶片的染料吸收情况。

结论:遮挡光线的叶片染料吸收较少,说明光照是光合作用进行的必要条件。

2. 实验二:观察光合作用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影响材料:水稻苗、温度控制箱、水、蓝色染料步骤:1)将水稻苗放入装有水和蓝色染料的瓶子中,放置在不同温度条件下。

2)观察不同温度下水稻叶片的染料吸收情况。

结论:适宜的温度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影响光合作用速率。

四、拓展延伸1. 了解光合作用在不同植物中的差别:不同植物对光照、温度、水分等因素的适应能力不同,可以通过钻研不同植物的光合作用机制来了解它们的生态适应性。

2. 探讨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通过钻研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和机制,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五、总结反思通过进修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和实践应用,我们对植物发展和生态系统运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植物的光合作用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植物的光合作用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植物的光合作用》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阳光能合成碳水化合物的过程,精通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和过程,了解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一、导入1. 请沉思以下问题:- 什么是光合作用?为什么光合作用对植物和整个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光合作用是如何进行的?有哪些因素能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 如何试验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二、整合知识1. 定义: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阳光、水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

2. 方程式: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3. 过程: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光合体内,暗反应则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4. 因素:光合作用的效率受光照强度、温度、水分、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三、试验探究1. 试验目标:通过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了解光合作用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2. 试验步骤:- 将一株水培植物放置在光照丰富的环境中,记录其开释的氧气量。

- 调整试验箱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或温度,观察植物开释氧气的变化。

- 比较不同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率,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

四、拓展延伸1. 沉思题:- 除了光合作用,植物还有哪些生理过程与之相关?- 为什么一些植物在夜间也会开释氧气?- 如何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进行环境保卫和资源利用?2. 拓展阅读: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或科普书籍,了解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的意义和应用。

可以关注光合作用与举世气候变化、生态平衡等领域的干系。

五、教室小结1. 总结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2. 强调光合作用在维持地球生态平衡中的重要性。

3. 鼓舞同砚对光合作用进行更深度的沉思和探究,激发他们对生物科学的爱好。

六、课后作业1. 回顾试验结果,总结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并提出改进方法。

2. 阅读相关的科普文章或新闻报道,了解光合作用在当前社会和环境中的应用和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
1、定义: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 ,利用 能,把 和
转化成储存能量的 (如淀粉),并且释放出 的过程。

2、反应式:
3、实质: 有机物, 能量
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

场所是细胞的 。

二:实验“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天竺葵实验)(重难点)
(一)目的要求:1、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 。

2、探究 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二)实验步骤:
1、暗处理:把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目的是 。

2、遮光:将叶片的一部分用不透光的黑纸遮盖。

目的是形成 变量是 。

3、照光:使植物充分进行 作用。

4、脱色:将叶片放在盛有 的烧杯中, 加热,使 溶于酒精中。

叶片变成 色,酒精变成 色。

5、漂洗
6、染色:用 染色,以检验有无淀粉。

7、观察:不遮光部分 (变蓝/不变蓝)。

因为进行了光合作用有 产生。

遮光部分 。

因为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就无 产生。

8、结论 (1)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物是 。

(2)光合作用需要的条件是 。

三、光合作用的意义:1、制造有机物 2、释放氧气
3、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绿色植物通过 ,吸收 释放 ,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所以我们要保护植被多植树造林。

四、农业上利用光合作用提高产量的措施
1、增加 强度
2、增加 浓度
3、 密植
+
+ 光 叶绿体
试一试:
1、傍晚森林适合跑步是因为进行了一整天的作用氧气充足。

()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吸收作用
2、在同一棵天竺葵上早、中、晚各取一片基本相同的叶子,进行光合作用验证试验。

最后用碘液处理后,“蓝色”最深的是()
A早上取的B中午取的C傍晚取的D无法判断
3、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和不可缺少的条件分别是()
A 线粒体和光
B 叶绿体和光
C 线粒体和有机物
D 叶绿体和有机物
4、在农业上为保证农作物进行有效的光合作用,应注意()
A 作物要种密一些
B 作物要种稀一些
C 高矮作物要分开种
D 作物要合理密植
5、要提高温室蔬菜的产量,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
A 合理密植
B 白天提高室温,夜间降低室温
C 增加氧气浓度
D 适量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6、严重干旱可能造成作物颗粒无收,这表明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是()
A 光
B 水
C 二氧化碳
D 适宜温度
7、叶绿素形成的条件是()
A 高温
B 光照
C 供氧
D 通风
8、遇碘变蓝是哪种物质的特性()
A 脂肪
B 淀粉
C 糖类
D 无机盐
9、银边天竺葵的叶片光照后,脱去叶绿素,滴上碘液,会发现叶片()
A 边缘不变蓝,其他部分变蓝
B 变蓝
C 边缘变蓝,其他部分不变蓝
D 不变蓝
10、在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A 吸收瓶内的空气
B 吸收瓶内的水分
C 吸收瓶内的二氧化碳
D 吸收瓶内的氧气
11、在检验光合作用产物的实验中,有一种气体能使快要熄灭的竹签重新燃烧,该气体是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空气
D 水蒸气
13、某兴趣小组进行“验证光合作用条件和产物”的实验:将银边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
夜后,用黑圆纸片将B处从两面遮盖(如图一),光照几小
时,摘下这片叶,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后取出,滴加碘液(如
图二)。

请分析回答:
(1)将银边天竺葵提前放在暗处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2)实验中,与C这一组对照的实验变量是叶绿体,而与C这一组对照
的实验变量是光照。

(3)这样处理后,摘取一片部分遮光的叶片,除去不透光纸后,将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

酒精逐渐变为绿色溶液,你认为是什么物质溶于酒精? ;滴加碘液后,叶片A 处不变蓝,C 处变蓝,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而B 处不变蓝,C 处变蓝,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上述实验同时也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

2、(2008会考)图一是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示意图,图二表示光合
作用的示意图。

请回答:(9分)
(1)根据图一回答:步骤①将植物放在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步骤②将叶片上下两面用黑纸片遮盖的目的是设置一组 实验,这组实验的变量是 ;步骤④中,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使 溶解于酒精,叶片变成黄白色;,步骤⑥中,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 。

(2)根据图二回答:若此图表示光合作用则a 为 ,b 为 c 为 d 为 ;若此图表示呼吸作用则a 为 ,b 为 ;若此图表示蒸腾作用,则b 为 。

a 、b 进出叶片的通道是 ,运输c 的结构式 ,运输d 的结构是 。

(3)与植被稀少的地区相比,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空气质量较好,氧气含量较
3、(2009会考)小龙同学在验证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时,设计了一组实验(如下图):将甲、乙两装置同 时放在室外3~4小时后,取出试管,用带火星的木条伸进试管内。

结果伸入①试管的木条复燃了,伸入②试管的木条不复燃。

请分析回答(4分)
⑴伸入①试管的木条复燃了,说明金鱼藻在光
下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 (气体);伸入
②试管的木条不复燃,说明金鱼藻在暗处不能进行
光合作用。

⑵设计乙装置的目的是为了设置 实验,其变量是 。

⑶该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4、(2010会考)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步骤如下,请分析回答:(8分)①将长势、大小相同的两株天竺葵放在暗处2天后,分别置两瓶内,密封瓶口,设为A 、B 瓶;
图一 图二
②将A瓶移到光下6—7小时,B瓶仍放在暗处(图一);
③取下玻盖,将点燃的蜡烛分别伸入A、B瓶(图二);
④摘取A、B瓶中大小相同的两片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脱色;
⑤取出脱色的叶片漂洗,滴加碘液。

(1)步骤①暗处理的目的是把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

(2)步骤②中A、B瓶构成一组实验,其变量是。

(3)步骤③,伸入A瓶的蜡烛燃烧更剧烈,说明瓶中富含(气体),这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伸入B瓶的蜡烛熄灭,说明瓶中缺少上述这种气体,该
气体是被植物的作用消耗掉的。

(4)步骤④将叶片脱色,指的是脱去叶绿体中的。

(5)步骤⑤滴加碘液后,摘自A瓶的叶片会变蓝色,摘自B瓶的叶片不变蓝色,这不仅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还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6、(2013会考)为探究某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蓝蓝设计了如下实验。

请分析:
①将甲、乙两装置(如下图)暗处理两天;②将两装置移至光下两小时;
③摘取叶片A、B进行水浴加热;④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

(1)甲、乙两装置中,除了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不同外,其余条件均相同。

据此可知,蓝蓝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甲、乙两装置
的目的是进行_____________。

(2)步骤①,暗处理是为了避免叶片中原有的___________对实验造成影响。

(3)步骤③,装酒精的烧杯是[ ],酒精溶解了___________后,达到使绿叶_________的目的。

(4)步骤④滴加碘液后,只有叶片[ ]变蓝色,该结果表明:_________装置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探究的因素会影响光合作用。

5、(2011会考)学习植物生理作用的知识后,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进行验证,请分析回答:(9分)①取盆栽牵牛花植株放在暗处一昼夜后,将植株枝条上长势、大小相同的三个叶片分别置于A、B、C三个透明塑料软瓶内,密封瓶口,为甲装置,其他处理见图;
②将甲装置移到光下6小时;
③分别将A、B、C瓶的导管伸入澄清石灰水中,打开阀门,轻挤塑料瓶,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④取下三瓶内的叶片,分别用乙装置脱色;⑤取出叶片,漂洗后滴加碘液。


⑴观察甲装置可知:A与B构成的对照实验,变量是;B与C构成的对照实验,变量是。

A与C不能构成对照实验,因为两者之间存在着个变量。

⑵步骤③中,从A瓶挤出的气体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该瓶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这是叶片进行作用产生的;从B瓶、C瓶挤出的气体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C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所吸收,而B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则是被叶片进行的作用所消耗。

⑶步骤④用乙装置脱色,大烧杯内装的液体是,小烧杯中的液体将变成色。

⑷步骤⑤滴加碘液后,变蓝的是取自瓶的叶片。

实验证明:绿叶制造淀粉不可缺少的条件是,所需的原料有二氧化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