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导学案 公开课

合集下载

《光合作用》 导学案

《光合作用》 导学案

《光合作用》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

2、掌握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和影响因素。

3、了解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二、知识回顾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特别是叶绿体的结构。

2、酶的作用和特性。

三、学习重点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

2、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四、学习难点1、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物质和能量变化。

2、光合作用中碳的固定和还原过程。

五、学习过程(一)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绿体由外膜、内膜、基粒和基质组成。

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类囊体膜上分布着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

基质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暗反应有关的酶。

(三)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1、光反应条件:光、色素、酶。

场所:类囊体薄膜。

物质变化:水的光解,产生氧气和H;ATP 的合成。

能量变化: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 ATP 和H中。

2、暗反应条件:多种酶。

场所:叶绿体基质。

物质变化:二氧化碳的固定,即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三碳化合物在H和 ATP 的作用下,生成有机物(糖类)和五碳化合物。

能量变化: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四)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总反应式:6CO₂+ 6H₂O → C₆H₁₂O₆+ 6O₂(五)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1、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速率加快;超过一定范围,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

2、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在一定范围内,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光合作用速率加快。

3、温度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光合作用,在最适温度时,光合作用速率最快。

4、水分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也是代谢的介质,水分不足会影响光合作用。

5、矿质元素如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缺乏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从而影响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导学案》

《光合作用导学案》

《光合作用》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重要性;2. 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原理;3. 了解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意义。

导学内容:一、光合作用的定义和重要性1.1 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1.2 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之一,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关键。

二、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原理2.1 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2.2 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是植物利用叶绿素等色素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三、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意义3.1 光合作用是植物发展发育的基础,也是动物生存的重要来源。

3.2 光合作用开释氧气,吸收二氧化碳,维持大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请同砚们回答以下问题:你知道光合作用是什么吗?它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第二步:进修1. 请同砚们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重要性。

2. 请同砚们进修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原理,理解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及其基本原理。

第三步:讨论1. 请同砚们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意义。

2. 请同砚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讨论光合作用对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第四步:总结1. 请同砚们总结光合作用的定义、重要性、基本过程和原理。

2. 请同砚们总结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意义,思考光合作用对地球生态平衡的贡献。

第五步:作业1. 请同砚们完成课后作业,对光合作用的定义、重要性、基本过程和原理进行复习。

2. 请同砚们撰写一篇关于光合作用的文章,包括光合作用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对地球生态平衡的贡献。

导学反馈:1. 请同砚们在下节课前准备好作业,准备进行教室展示和讨论。

2. 请同砚们在课后继续深入进修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为更深入的进修做好准备。

《光合作用》导学案

《光合作用》导学案

《光合作用》导学案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1. 请先阅读教材相关章节,了解什么是光合作用,以及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2. 请思考一下,植物为什么需要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产物对植物有什么重要意义?3. 请回答以下问题:- 光合作用是什么?- 光合作用的主要过程有哪些?-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二、课堂学习1. 课堂上老师将会介绍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同时会进行一些案例分析和实验展示。

2. 请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有问题及时提问。

三、课后复习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确保对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有清晰的理解。

2. 找出自己对光合作用概念不太清晰的地方,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或咨询老师同学来解决。

3. 请回答以下问题:- 什么是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哪些步骤?- 光合作用的产物对植物有什么重要意义?四、拓展学习1. 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或观察实验,了解不同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情况有什么不同。

2. 可以在家庭、学校或社区周围观察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举一反三,加深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3. 可以尝试向周围的人介绍光合作用的概念和重要性,加强自己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通过以上学习方法,相信大家对光合作用这一重要概念会有更深入的认识。

希望大家在学习中能够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不断积累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大家在学习路上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意义。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和过程。

3. 理解光合作用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4. 探讨光合作用与其他生物过程的关系。

一、导入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你们知道什么是光合作用吗?二、引入光合作用是植物和一部分微生物利用太阳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释放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是能量的来源,也是生物圈的基础。

三、认识光合作用1. 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 6CO_2 + 6H_2O + 光能→ C_6H_{12}O_6 + 6O_2 \]2. 光合作用的过程:A. 光合色素吸收阳光,激发电子。

《光合作用导学案》

《光合作用导学案》

《光合作用》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2. 掌握光合作用在植物发展发育中的重要性。

3. 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干系。

导学内容:一、光合作用的定义和过程1. 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的化学反应过程。

2. 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植物叶绿素细胞的叶绿体内,其中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处所。

3. 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内,通过光能将水分解为氧气和氢离子。

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内,通过将二氧化碳还原为葡萄糖。

二、光合作用在植物发展发育中的重要性1. 光合作用是植物发展发育的基础,是植物获取能量和营养的重要途径。

2. 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是植物发展和代谢的重要物质,同时开释的氧气也为动物呼吸提供氧气。

3. 光合作用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和开释氧气调节大气中的气体成分。

三、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干系1.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生理过程中的两个互补反应,共同维持植物的发展和代谢。

2. 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被植物用于能量和物质的合成,同时也是植物呼吸作用的底物。

3. 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两者互相联系,共同维持植物发展和生存。

导学活动:1. 观察实验:通过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发展情况,了解光合作用对植物发展的影响。

2. 模拟实验:利用模拟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观察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和产物生成。

3. 讨论问题:讨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干系,思考两者在植物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4. 思考题:如果一个植物长时间处于光照不足的环境中,光合作用会受到什么影响?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导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光合作用的定义和过程,掌握了光合作用在植物发展发育中的重要性,理解了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干系。

光合作用是植物发展的基础,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需要我们重视和珍爱。

光合作用第一课时导学案

光合作用第一课时导学案

西郊中学导学案科目:生物编号:NO11 编写人:史鲜红审核人:黄蕾班级姓名第组5.4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说出叶绿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2.记住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分布位置和作用3.说出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析的原理及基本的操作技能[自主预习]一.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1、实验原理:①提取: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所以可以用它来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②分离: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层析液中,它们在层析液中的不同,因而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不同:溶解度扩散速度快,。

这样,在滤纸上可将各种色素分离开。

⑵实验流程:3、结果:滤纸条上出现四条颜色不同的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标名称并标颜色)2.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及其作用二、叶绿体的结构1.形态:一般呈扁平的 椭球形 或 球形2.结构:外表有双层膜, 内部有很多 ,基粒与基粒之间充满液态的 ,每个基粒都由一个个圆饼状的 结构堆叠而成,这些结构称为 。

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 。

3.功能:叶绿体是进行 的场所,它内部的巨大膜表面上除了分布许多吸收光能的 外,还有许多进行 所必需的酶。

[合作探究]1. 实验过程分析①研磨时加入无水乙醇的作用是 。

②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的作用是 。

③研磨时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是 。

④分离时,一定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的原因是。

2.实验结果分析滤液为淡绿色的原因有哪些?3.自然现象分析①叶绿素的颜色是绿色的,类胡萝卜素的颜色是黄色的,可为什么叶片的颜色是绿色的?②落叶植物的叶子到了秋天会变黄,为什么?(黄绿色)(橙黄色)(约占3/4) (约占1/4)叶绿体中的色素 (黄色)。

人教版教学教案第4节 能量之源光合作用导学案

人教版教学教案第4节 能量之源光合作用导学案

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课堂导学案【第一课时学案】学习目标:1、画出叶绿体的结构2、说出色素的种类、颜色和吸收光谱,区别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图。

3、能进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 学习过程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⑴原理:①色素的提取 。

②色素的分离: 。

②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的作用是 。

③研磨时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是 。

④研磨要迅速、充分的原因是 。

⑤过滤后,盛滤液的试管及时用棉塞将管口塞严的目的是 。

⑥制备滤纸条时,要剪去两角的原因是 。

⑦画滤液细线的要求是 。

⑧分离时,一定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的原因是 2.【课堂探究】探究一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实验流程:【拓展延伸】叶片为什么一般是绿色的?秋天变黄是怎么回事?【跟踪训练1】(2010全国卷Ⅱ改编)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提取叶绿体色素的过程中,研磨叶片通常需加少量二氧化硅、碳酸钙及适量无水乙醇。

二氧化硅的作用是 ;碳酸钙的作用是 。

(2)甲同学利用新鲜的玉米绿色叶片进行“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在滤纸上出现了四条清晰的色素带,其中呈黄绿色的色素带为 。

(3)实验结束几天后,乙、丙两同学发现部分预留叶片已变黄。

乙同学认为这是由于叶片中某些色素降解所造成的,丙同学则认为某些色素含量增加。

根据所学知识,你将如何设计实验来判断两个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探究二、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1、萨克斯的实验【思考】1864年,萨克斯如何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2、恩格尔曼实验(1)过程:水绵+好氧菌 (2)结论: 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过程能产生 。

3、鲁宾和卡门的实验【思考】鲁宾和卡门的实验用到了什么技术?是否利用了对照实验方法?1.色素提取液颜色太淡的原因?2.画滤液细线应注意什么问题?3.若用圆形滤纸做色素分离实验,应如何设计?结果如何?【问题探究】黑暗、无空气极细光束→好氧菌只分布在 。

完全曝光→好氧菌分布在 。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导学案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导学案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光合作用探究历程中的重要实验及结论。

2、理解科学家的研究思路和科学方法。

3、体会科学探究的艰辛与乐趣,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光合作用探究历程中重要实验的设计思路和结论。

(2)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反应式。

2、难点(1)理解光合作用探究历程中实验的科学性和巧妙之处。

(2)从实验中总结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

三、知识链接1、细胞呼吸:细胞通过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生成 ATP 和其他产物的过程。

2、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了解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含量,为理解光合作用中光能的吸收和转化奠定基础。

四、学习过程(一)早期探索1、 17 世纪,比利时的范·海尔蒙特(Van Helmont)进行了著名的柳树实验。

他将一棵重 25kg 的柳树苗栽种在一个木桶里,桶里盛有事先称过重量的土壤。

此后,他只用雨水浇灌柳树。

5 年后,柳树增重了80 多千克,而土壤却只减少了不到 100g。

他得出的结论是: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主要不是来自土壤,而是来自水。

思考与讨论:(1)范·海尔蒙特的实验有什么不足之处?(2)他的实验结论是否完全正确?为什么?2、 1771 年,英国的普利斯特利(Priestley)通过实验发现,植物可以更新因蜡烛燃烧或小白鼠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实验过程:他把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只小白鼠分别放到密闭的玻璃罩里,蜡烛不久就熄灭了,小白鼠很快也死去了。

然后,他又分别把一棵植物和一支点燃的蜡烛、一棵植物和一只小白鼠放到密闭的玻璃罩里。

蜡烛没有熄灭,小白鼠也能够正常地活着。

思考与讨论:(1)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2)有人重复他的实验时,有的成功了,有的却失败了,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二)确定光合作用产生氧气1、 1779 年,荷兰的英格豪斯(Ingenhousz)做了 500 多次植物更新空气的实验,结果发现: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成功。

《光合作用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光合作用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光合作用》导学案一、导入请同砚们回忆一下我们在生物课上学过的内容,什么是光合作用?它在植物发展中起着怎样的作用?今天我们将深入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机制。

二、观点理解1. 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如葡萄糖)和氧气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

2. 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化学方程式为: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

3. 光合作用发生在植物的哪个部分?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植物叶绿素含量较高的叶片中的叶绿体内。

三、具体过程1. 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是什么?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

2. 光反应阶段的过程是怎样的?光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的叶绿体膜中,通过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将水分解为氧气和氢离子,产生ATP和NADPH。

3. 暗反应阶段的过程是怎样的?暗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的叶绿体基质中,利用ATP和NADPH将二氧化碳还原成葡萄糖。

四、影响因素1. 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有何影响?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速率越快;光照不足时,光合作用速率会减缓。

2. 温度对光合作用有何影响?适宜的温度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抑止光合作用的发生。

五、应用拓展1. 光合作用的意义是什么?光合作用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过程,提供氧气和有机物质,为植物发展提供能量。

2.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有何区别?光合作用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是一种合成作用;而呼吸作用是将有机物质氧化开释能量,是一种分解作用。

六、总结通过今天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影响因素以及意义,希望大家能够牢记这些知识,加深对生物学的理解。

在平时生活中,也要注意珍爱环境,维护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节能量之源一一光与光合作用(第三课时)
课前案
【学习目标】
1、影响光合作用因素曲线含义分析
2、化能合成作用的原理
【学习重点、难点】
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
【课前自主预习】
预习要求:1、通读课本P104-P105,勾画重点。

2、再读课本,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3、课前自主预习时间控制30分钟左右
一、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1、光合作用强度
⑴概念:植物在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数量。

⑵表示方法:测定一定时间内消耗或生成的数量来定量表示。

⑶影响因素:光照强度、、H2O含量、温度等。

2、应用:控制和的高低,适当增加作物环境中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二、化能合成作用
1、概念:少数细菌利用体外环境中某些无机物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将CO2等无机物变成有机物。

这些细菌属于(自养/异养型)生物,例如细菌
2、实例:硝化细菌能利用时所释放的化学能,将合成糖类。

3、绿色植物和硝化细菌都能合成有机物,因此属于生物,而人、动物、真菌及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属于生物。

三、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比较光合作用细胞呼吸(有氧呼吸)场所
原料
条件
联系
【课前预习自测】
1.对于栽种农作物要“正其行,通其风”的不正确解释是()
A.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 B.有利于释放氧气,降低有机物消耗 C.有利于吸收较多的CO2,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D.有利于通风透光,提高光能利用率
2.光照强度和CO2浓度是影响光合作用的两个主要外界因素,下列图像是北方夏季一天中棉花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请指出正确的图解是( )
3.下图曲线表示农田中Ⅰ昼夜温度变化;Ⅱ光照强度;Ⅲ植物吸收CO2的变化,请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Ⅲ曲线与时间轴交点c和e时,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和
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相等。

B.a点的形成是由夜间的低温造成的
C.在从时间轴上的c点开始合成有机物,到e点有机物的合
成终止。

D.增大曲线Ⅲ与时间轴所围成的正面积措施包括提高光照强
度,CO2浓度和充足的水分供应
4、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相同之处是( )
A.都以太阳能作为能源 B.都需要环境中的物质氧化释放的能量
C.都可以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 D.都是高等生物的代谢类型
5.右图表示三种植物叶片光合作用速度的日变化。

请据图回答。

(1)光合作用速度与呼吸作用速度相等的时刻,a植物叶
片出现在,c植物叶片出现在。

(2)在6:0 0—8:00时之间,单位时间内吸收CO2最多
的是_________植物叶片。

(3)b植物叶片在晴天中午光照强烈时,光合作
用速度出现了低谷,这一现象被称为光合作用的“午休现
象”。

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

(4)c植物叶片一天内光合作用速度变化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图中结果推测,三种植物一天内有机物积累量多少
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一定的CO2浓度和适宜温度下,把某植物叶片置于5千勒克司(光合作用速度 44mgCO2/100cm2叶·小时)光照下14小时,其余时间置于黑暗中(呼吸作用速度 6.6mgCO2/100cm2叶·小时),则一天内该植物每25cm2叶片葡萄糖积累量为__________。

【预习感悟】:
5.4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尝试对光合作用过程图解进行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

2.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总反应式、探究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及区别联系。

3.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质疑--解疑,体验成功的乐趣。

【学习重点、难点】
1.探究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及其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2.光合作用的实质及过程中元素的去向分析
课中案
课中案分三个层次:
A 初步探究、掌握基础
B 深入思考、巩固应用
C 学有余力、能力提升
请根据自己具体情况,合理、高效安排课堂时间。

探究一、光反应阶段:通过阅读课本103页,结合图5-15完成
(1)列举光反应所需的条件?请说出光反应的场所?
(2)用简短的文字描述光反应中“水的光解”和“ATP的生成”两个过程并说明物质的去向?
写出该过程的物质变化方程式?
(3)请分析光反应过程中能量形式的变化?光反应实质是什么?
例1、欲测定植物是否进行光反应,可以检测是否有()
A. 葡萄糖的生成
B. 淀粉的生成
C. O2的释放
D. CO2的吸收
探究二、暗反应阶段:通过阅读课本104页第二三段,结合图5-15完成
(1)请说出暗反应的场所?列举暗反应所需的条件?
(2)
(3)用简短的文字描述“CO2 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两个过程?写出该过程的方程式?(4)请分析暗反应过程中能量形式的变化?物质变化?说出光合作用的实质?
例2、暗反应过程中没有被消耗掉的是()A.[H] B.五碳化合物 C.ATP D.二氧化碳
探究三、结合图5-15,写出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光反应暗反应


条件
场所
物质
变化
(1) 水的光解
(2)ATP的形成
(1) CO2固定
(2) C3的还原
能量
变化


(1)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2)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
没有光反应,暗反应无法进行,没有暗反应,有机物无法合成。

思考:(1)写出光合作用的总方程并标注各原子的去路?
(2)光反应和暗反应有先后顺序吗?
例3、某科学家用含碳同位素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碳原子在下列分子中的转移,最可能的途径是 ( )
A. CO2→色素→ADP
B. CO2→色素→ATP
C. CO2→C3→葡萄糖
D. CO2→酒精→葡萄糖
检测学习效果:构建概念过程模型
动手制作:小组内参考课本光合作用示意图,用提供的纸板模拟光合作用的过程,黏贴在纸上。

探究四、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讨论光合作用实质。

1、构建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利用能,把和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并且释放出的过程。

2、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储存。

【当堂检测】
【A级】1、下列关于光合作用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光反应离不开色素的作用 B.暗反应必须在黑暗的条件下进行
C.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ATP和CO2 D.暗反应的产物是氧气和有机物
2、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A.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均有[H]和ATP产生 B.光合作用中产生的O2来自于CO2中的氧C.光合作用固定CO2的是一种C5化合物 D.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必须在暗处进行
【B级】3.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转变的过程是()
A.光能→ATP→C6H12O6 B.光能→叶绿体→C6H12O6
C.光能→叶绿素→C6H12O6 D.光能→C6H12O6→ATP
4、用2H标记H2O,追踪光合作用中氢的转移,最有可能的途径是()
A. H2O→[H]→C6H12O6
B. H2O→[H]→C3→C6H12O6
C. H2O→[H]→C5→C6H12O6
D. H2O→[H]→C3→C5→C6H12O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