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导学案2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光合作用2导学案

光合作用(2)日期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了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的原料。
2.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
重难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一、实验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吗?【思考】:书本P110图3-79:1、这个实验有几个变量?2、如何防止植物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3、需要对照实验吗?怎样设计对照实验?4、怎样的实验现象可证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请预测实验现象?二、光合作用还需要其它原料吗?十七世纪中期,荷兰医生海尔蒙特做了一个实验。
他把一棵2.27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桶里,只浇雨水。
5年后,柳树长到74.33千克,而泥土的重量只少了0.0567千克。
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唯一物质,所以,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
但这个当时看起来很有说服力的实验有一个重要的遗漏,那就是忽略了植物也可能从空气中得到物质。
【思考】:如何设计光合作用需要水的实验?如何控制变量?并预计实验的结果?三、光合作用总结:1、如果把光合作用比喻成一个工厂,那么:它的厂房是。
(1)、光合作用的原料:和。
(2)、光合作用的产物: 和 。
(3)、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能源: 。
2、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可表示为: 。
四、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讨论】绿色植物既能进行呼吸作用,又能进行光合作用,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课堂小结:本课时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巩固练习:1、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玻璃温室里进行植物栽培实验,并在晴天对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了24小时测定,下列曲线能正确表示测定结果的是( )2、甲乙两地盛产同一品种甜瓜,甲地的甜瓜比乙地的含糖量高,经调查,在你甜瓜生长季节,两地除温度差别外,其他条件基本相同,详见如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甲地夜间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消耗的有机物少B .甲地比乙地光合作用强,制造有机物多C .甲地昼夜温差大,积累有机物多,因此甲地甜瓜含糖量高D .两地甜瓜白天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3、将一株植物在黑暗环境中放置48小时,然后将一片叶子的叶脉切断,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再将叶片脱色处理后用碘液处理,发现a 部(上部)叶呈棕色, b 部(下部)叶呈蓝色,这个实验说明:(1) 。
5.4光与光合作用导学案2

第2节光与光合作用(第2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1.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1。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2.说出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的应用。
2。
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3.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教学难点】4.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1。
光反应、暗反应的过程。
5.比较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异同点。
2。
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自主学习一】一.光合作用的概念分析1.场所:绿色植物在中。
2.能量来源: 。
3.反应物:。
4.产物:。
5.实质:有机物,能量。
二.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三.光合作用的过程1.写出各标号的名称:①_____ __ ②__ _____ ③__ _____ ④___ _____ ⑤_______⑥____ ___ ⑦______ _ ⑧_____ _ ⑨________ _2.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和[](只填序号)。
3.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场所分别是叶绿体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4.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合作探究一】【精讲点播一】2.光照与CO 2浓度变化对植物细胞内C 3、C 5、[H ]、ATP 、(CH 2O )合成量的影【自主学习二】四.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1.光合作用强度(1)概念:植物在 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 的数量。
(2)表示方法:用一定时间内 或 的数量来定量表示。
2.影响因素(1)空气中 浓度;(2)土壤中 ; (3)光照的强度以及光的成分; (4) 的高低。
3.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在一定光照强度范围内,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
(3)设计实验:材料用具:打孔器、注射器、40W 台灯、烧杯、绿叶(如菠菜叶)实验用的小圆叶片必须排出 ,待其沉入水底,放入 处盛有清水的烧杯中,水中必须富含 ,进行不同强度的光照,观察记录同一时间段内 。
(4)进行实验:打出小圆形叶片30片→抽出叶内气体→小圆形叶片沉入水底备用→对照(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 不断增强, 也不断增强。
《光合作用导学案》

《光合作用》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重要性;2. 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原理;3. 了解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意义。
导学内容:一、光合作用的定义和重要性1.1 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1.2 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之一,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关键。
二、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原理2.1 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2.2 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是植物利用叶绿素等色素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三、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意义3.1 光合作用是植物发展发育的基础,也是动物生存的重要来源。
3.2 光合作用开释氧气,吸收二氧化碳,维持大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请同砚们回答以下问题:你知道光合作用是什么吗?它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第二步:进修1. 请同砚们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重要性。
2. 请同砚们进修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原理,理解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及其基本原理。
第三步:讨论1. 请同砚们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意义。
2. 请同砚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讨论光合作用对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第四步:总结1. 请同砚们总结光合作用的定义、重要性、基本过程和原理。
2. 请同砚们总结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意义,思考光合作用对地球生态平衡的贡献。
第五步:作业1. 请同砚们完成课后作业,对光合作用的定义、重要性、基本过程和原理进行复习。
2. 请同砚们撰写一篇关于光合作用的文章,包括光合作用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对地球生态平衡的贡献。
导学反馈:1. 请同砚们在下节课前准备好作业,准备进行教室展示和讨论。
2. 请同砚们在课后继续深入进修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为更深入的进修做好准备。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习题 导学案 2

第三单元第四章、第五章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1. 韭黄的叶子呈黄色是因为( )A.韭黄体内无叶绿体B.韭黄体内含有大量的叶黄素C.遮光条件下没有形成叶绿素D.遮光条件下没有形成叶绿体2. 光合作用实验中,使叶片脱色的是( )A.食盐水B.沸水C.酒精D.碘液3. 维持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稳定的主要原因是( )A.呼吸作用B.大气自身调节C.各物质相互转化D.光合作用4. 有关光合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A.为植物自身、动物和人提供食物B.是多种工业原料的来源C.为动植物的呼吸提供氧气,维持大气中氧气和氮气的相对稳定D.为动植物提供生活必需的能量5. 鱼缸中常常加进一些新鲜的水草,其作用是( )A.增加鱼缸中的食物B.营造鱼的生活环境C.增加鱼缸中的氧气D.增加鱼缸中的二氧化碳6. 农业上对农作物进行立体种植,主要是为了( )A.提高农作物对水分的吸收B.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C.提高农作物对土壤中肥料的利用率D.提高农作物的蒸腾作用7. A 、B 、C 、D 、四位同学到李爷爷家做客,李爷爷兴致勃勃的告诉他们,今年又是大丰收。
种的萝卜、藕最大的重约5千克,冬瓜最重的二十几千克,四位同学就此发表了各自的意见,请你判断出正确的结论 ( )A.萝卜、冬瓜的原材料主要应是二氧化碳和水,而藕则是水和无机盐B.萝卜、冬瓜、藕的原材料主要应是二氧化碳和水C.萝卜原材料是水和无机盐,藕是水和泥池中的营养物质,而冬瓜则是二氧化碳和水D.萝卜、冬瓜和藕原材料主要由水和无机盐组成,其次是二氧化碳8.下列炒菜,遇碘变蓝的是 ( )A.炝土豆丝B.炒牛肉片C.炸羊肉串D.糖醋鲤鱼9.若人将某植株一片叶的主脉切断(右图中甲),另一片叶两面都贴上不透明的锡箔纸(右图中乙),黑暗中放置24小时后光照4小时。
取下两叶经脱色后用碘液处理,发现A 部位里棕褐色,B 部位呈蓝黑色,C 部位不呈蓝黑色。
以上实验能够证明光合作用需要A.水和二氧化碳B.叶绿素和阳光C.水和阳光D.水和叶绿素10.在同一块地里同时栽培大蒜,若栽培在露天环境中,长出的叶片是绿色的;而在遮光条件下栽培,长出的叶片是黄色的。
《光合作用》导学案

《光合作用》导学案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1. 请先阅读教材相关章节,了解什么是光合作用,以及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2. 请思考一下,植物为什么需要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产物对植物有什么重要意义?3. 请回答以下问题:- 光合作用是什么?- 光合作用的主要过程有哪些?-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二、课堂学习1. 课堂上老师将会介绍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同时会进行一些案例分析和实验展示。
2. 请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有问题及时提问。
三、课后复习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确保对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有清晰的理解。
2. 找出自己对光合作用概念不太清晰的地方,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或咨询老师同学来解决。
3. 请回答以下问题:- 什么是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哪些步骤?- 光合作用的产物对植物有什么重要意义?四、拓展学习1. 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或观察实验,了解不同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情况有什么不同。
2. 可以在家庭、学校或社区周围观察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举一反三,加深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3. 可以尝试向周围的人介绍光合作用的概念和重要性,加强自己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通过以上学习方法,相信大家对光合作用这一重要概念会有更深入的认识。
希望大家在学习中能够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不断积累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大家在学习路上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意义。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和过程。
3. 理解光合作用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4. 探讨光合作用与其他生物过程的关系。
一、导入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你们知道什么是光合作用吗?二、引入光合作用是植物和一部分微生物利用太阳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释放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是能量的来源,也是生物圈的基础。
三、认识光合作用1. 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 6CO_2 + 6H_2O + 光能→ C_6H_{12}O_6 + 6O_2 \]2. 光合作用的过程:A. 光合色素吸收阳光,激发电子。
光合作用的过程2 导学案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生物学案时间:2011 年月日光合作用第2课时导学案班级姓名主备人孟宪文校对张延自主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分为和两个阶段。
(1)根据光合作用图解。
回答问题:①图中字母表示的物质是:A. B.C. D.②图中数字表示的生理过程是:l. 2.3. 4.5.③光反应的产物是④图中“?”处表示暗反应需要多种参与。
⑤要形成一分子C6H12O6需要分子C02,需要分子的H2O。
(2)比较:光反应暗反应条件必须有才能进行;色素、酶有光无光都能进行;酶部位物质变化①水的光解;水在光下被分解成和②ATP的合成:①CO2的固定:CO2与结合形成;②C3的还原:C3在酶、的作用下被还原糖类等。
能量变化光能转变为,储存在和中中的化学能转变为糖类等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产物. 、C5等总反应式合作探究分别分析下列情况:①如果光照强度减弱,②如果CO2的摄入量减少,③如果光照过强、温度过高导致植物气孔关闭,④如果植物体内H2O的供应量减少,(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短时间内下表中各物质的量将如何变化?(用↑表示增加,↓表示减少)随堂练习条件[H] ATP ADP C5C3①光强↓②CO2↓③气孔关闭④H2O↓1.在正常情况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某种植物,当突然改变某条件后即可发现其叶肉细胞中五碳化合物含量突然上升,则改变的条件是A.停止光照B.停止光照并升高CO2的浓度C.降低CO2的浓度D.升高CO2的浓度2.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H]和ATP参与A.CO2和C5的还原B.C3的还原 C.由CO2合成葡萄糖 D.由C5合成葡萄糖3.用14C和18O分别标记CO2和H2O,当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合成的(CH2O)含14C和18OB.释放的氧为18O,合成的(CH2O)含18OC.释放的氧为18O,合成的(CH2O)含14CD.合成的(CH2O)含18O4.光合作用的过程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进行光反应和暗反应B.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进行暗反应,不进行光反应C.叶绿体基质中可进行光反应和暗反应D.叶绿体基质中进行暗反应,不进行光反应5.在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水的分解发生在叶绿体片层结构薄膜上B.光反应和暗反应中都有许多酶参与C.温度降到0℃,仍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D.[H]在光反应和暗反应中起还原作用,并将能量转移到糖类分子中6.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没有消耗的物质是A.[H]和ATP B.H2O和CO2 C.五碳化合物和酶 D.三碳化合物和ATP7.植物固定二氧化碳的场所是A.细胞质基质B.叶绿体囊状结构C.叶绿体基质D.内质网膜上8.下图是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请回答:(1)光合作用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A表示________阶段,进行的部位是___________。
《光合作用》导学案

《光合作用》导学案第一部分:导入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你们还记得什么是光合作用吗?光合作用在植物生长中起到了什么重要的作用?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然后继续深入学习光合作用的原理和过程。
第二部分:概念解释1. 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碳水化合物的过程。
通过这一过程,植物能够吸收光能并生长,同时释放出氧气。
2. 光合作用的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过程,它为植物提供了能量和养分,同时也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氧气。
没有光合作用,地球上的生物链将会崩溃。
第三部分:光合作用的原理1. 参与光合作用的物质光合作用的主要参与物质包括二氧化碳(CO2)、水(H2O)和光能。
植物通过叶绿体中的叶绿体色素来接收和吸收阳光。
2. 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
这个方程式说明了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光能促使二氧化碳和水结合生成葡萄糖和氧气。
第四部分:光合作用的过程1. 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光合作用分为光照阶段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光照阶段需要阳光作为能量源,植物通过叶绿素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暗反应则发生在没有光线的情况下,植物利用光合作用生成的葡萄糖来合成其他有机物质。
2. 光合作用的位置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植物叶绿体中的叶绿体色素中。
叶绿体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等,它们能够吸收不同波长的光能。
第五部分:光合作用与人类生活光合作用不仅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也对人类的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维持了地球上生物的呼吸功能;同时,植物的生长也为人类提供了食物和氧气。
结语:通过学习《光合作用》这一重要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认真学习,掌握光合作用的原理和过程,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准备。
光合作用(二)学案

第二节光合作用(二)学案
本节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概述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的场所、条件、参加物、生成物、及能量转化过程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75页第前两段,边看、边划、边填,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反应过程是否需要光能,可以将光合作用分为和两
个阶段。
2、叶绿素等色素的功能:
光反应的场所:
条件:
过程:
参加物:
生成物:
能量转化:
二、阅读课本75页,最后一段,边看、边划、边填,完成下列问题:
暗反应的场所:
条件:
过程:
参加物:
生成物:
能量转化:
巩固练习:
1.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因是()
A.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强度降低B.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
C.光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强度降低D.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不变2.如图为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示意图,请据图判
断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叶片呈绿色是由于Ⅰ上含有大量色素
B.能够将光能转换为稳定的化学能的过程是在Ⅰ上完
成的
C.Ⅱ中CO2被固定并还原成图中的甲物质D.Ⅰ、Ⅱ
上酶的种类、功能不相同
3右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的一个阶段,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
B.C3生成C6H12O6需要[H]、ATP和多种酶
C.提高温度一定能促进C6H12O6的生成
D.无光条件有利于暗反应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实质
• 3.光合作用的过程
• 4.化能合成作用
(一)阅读课本101-103页,独立完成填空
一、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程:
(1)直到18世纪中期,人们一直以为只有土壤中的------是植物建造自身的原料。
(2)1771年,英国的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证实---------可以更新因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3)1779年,荷兰的英格豪斯证明了-----在更新空气中不可缺少。
(4)1785年,随着空气组成成分的发现,人们才明确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气体是------,吸收的是-------。
(5)1864年,德国的萨克斯的实验证实了光合作用的产物还有------。
(6)1939年,美国的鲁宾和卡门利用-----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来自水。
(7)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卡尔文,利用------技术最终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
1、写出各标号的名称:
•①_____ __ ②__ _____ ③__ _____ ④___ _____ ⑤_______
•⑥____ ___ ⑦______ _ ⑧_____ ⑨________ _
•2、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和[](只填序号)。
•3、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场所分别是叶绿体的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
4、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二、化能合成作用
1.概念: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 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
来 。
例如硝化细菌,能利用氧化 释放的化学能将 合成糖类,供自
身利用。
2.自养生物:能将无机环境中的 转化为有机物的生物。
其中有进行
的生物,如绿色植物;有进行 的生物,如硝化细菌。
异养生物:只能利用环境中 来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如人、
动物、真菌及大多数细菌
3、自养生物与异养生物
(二)讨论解决问题
1.萨克斯实验的关键是黑暗处理,其目的是什么?用酒精的目的?自变量,因变
量,实验组,对照组分别为?
2.恩格尔曼实验中将临时装片放在黑暗和无空气的环境中,目的是什么?选择水
绵作材料的原因?设置细光线和好氧菌的好处?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3.说出光合作用各元素的去向
4.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在所需条件、进行场所、发生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方面有什么区别?
5、暗反应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吗?光反应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吗?
6.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联系是怎样的?
7、光反应类囊体膜内产生的氧气进入同一细胞的线粒体内被利用经过了几层生物膜?
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8、环境因素条件改变时(光照、二氧化碳),光合作用中
C3、C5、[H]、ATP、ADP的变化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
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三)练习题
1.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时,用黑纸片把叶的一部分把两面遮盖起来,移到阳光下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时()
A.被遮盖的部分颜色变浅.
B.被遮盖的部分没有变蓝,而其他部分变成蓝色
C.叶片无明显的颜色差别。
D.遮盖部分绿色深,其他部分绿色浅。
答案C
2.人们常在清晨和下午到草地或树林中锻炼身体。
你认为在哪一个环境中
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更多()
A.清晨的草地
B.下午的草地
C.清晨的树林
D.下午的树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