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合集下载

解放思想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解放思想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解放思想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李从勋思想是人类思维活动的结果,在哲学上属于“意识”、“精神”的范畴,来自于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客观世界在人头脑中的直接反映,形成人对世界的一般印象,是感性认识;思想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炼,形成对客观世界某种规律性的认识,是理性认识,一般也称为“观念”。

思想观念产生的物质基础是人脑的形成。

古猿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思考促进了其大脑的发育,使其最终进化为人类。

可以说,思想是和人类一起诞生的。

人类从诞生的那一天起,由于认识能力的局限,思想就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一切根据和符合于客观事实的思想就是正确的思想,反之,则是错误的思想。

对此,毛泽东也曾经说过,“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

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人们的思想反作用于社会发展。

正确的思想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思想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其实,思想的正确与错误也具有鲜明的历史性和时代特色。

一种思想,在其特定的历史时期是正确的、革命性的,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源;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即使是正确的思想,也会逐渐变得僵化、古板,不合时宜,成为社会发展的桎锢。

所以,马克思主义认为,世上只有相对的真理,没有绝对的真理。

只有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世界,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不断完善马克思主义,才能确保马克思主义的生机和活力。

只有想到,才能做到。

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人类认识的提高和思想的发展。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挣脱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在继承前人优秀思想文化成果的基础上,构建符合时代需求的思想理论体系的大厦。

可以说,人们对社会发展的需求是解放思想的原动力,促进社会发展也是人们解放思想的最终目的。

众所周知,“解放思想”这个词汇,是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12月13日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后,才在各种文件、讲话、媒体上大量使用,并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3章 (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3章  (下)

四、改革与科学技术是 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一)改革及其作用 1 、改革的含义:一定社会 改革的含义: 形态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形态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 改革与革命: 、 改革与革命:
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 过程中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的两个环节。 过程中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的两个环节。
㈡ 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运行机制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 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相互联系、 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的。 相互制约的。
决定 决定
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反作用
生产力
反作用
社会基本 矛盾的运行机制: 矛盾的运行机制:
基本适合——基本 基本 基本适合 不适合——基本适合, 基本适合, 不适合 基本适合 循环往复……………
第2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节
1、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 、 根本动力 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 直接动力 3、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4、改革与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 、 的重要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 的根本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的含义:生产力与生 ㈠ 社会基本矛盾的含义 生产力与生 产关系、 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这两个矛盾决定社会的性质、 1、这两个矛盾决定社会的性质、面貌 和一般进程 这两个矛盾构成了社会的经济结构、 2、这两个矛盾构成了社会的经济结构、 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 这两个矛盾贯穿社会发展始终, 3、这两个矛盾贯穿社会发展始终,决 定社会发展方向
㈢、唯物史观从社会历史的整体联系和 具体过程中认识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 1、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究 历史创造者的问题 2、从历史的必然性入手来考察和说明 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 3、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 人们历史活动的作用及其性质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四、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1、历史进程中的个人 2、个人的分类 3、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 (1)历史事件的当事人 (2)历史任务的发起者 (3)历史进程的影响者
4、历史人物的社会历史制约性
(1)历史人物的产生,及其历 史作用的发挥,是历史发展的必 然性与偶然性相统一的结果。
(2)制约人民群众历史创造作 用的所有条件,对于历史人物同 样具有制约作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 辨证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 矛盾运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 矛盾运动规律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 辨证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A、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生产关系
的性质和形式。 B、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
变化和发展。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这一规律,是由生产力决定生产关 系和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两方 面构成的。
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 质、形式和发展变化的方向。
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的 反作用,即推动或阻碍作用,归根 结底也取决于生产力的性质。
(2)如何正确理解这一规律?
A、这一规律,表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 间的稳定联系。因而,其中的一定要适应, 并非人们的主观愿望的要求,而是生产力对 于生产关系的客观要求。
三、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
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消灭 和国家消亡命题的意义
第三节 社会革命是历史发展的 巨大动力
一、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 1、社会革命的涵义 2、社会革命的基本标志 3、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 4、社会革命的根源
二、社会革命的历史作用
1、社会革命能够以巨大的 力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这一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 和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

第三章 第十一讲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三章  第十一讲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慕课第三章 第十一讲 《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主讲人: 阎孟伟 教授人类社会本身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因而探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必然是唯物史观的根本内容之一。

u在马克思主义之前,唯心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观念出发,把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归结为人们的思想动机或精神力量,总是用人们的理性精神、政治观念、道德意识、宗教信仰等精神因素来解释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和结果。

u唯物史观不否认精神动力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但它没有停留在“精神动力”的层面上认识社会历史,而是透过历史的表象,从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出发揭示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在矛盾,确认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一、社会基本矛盾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社会生活领域也不例外。

u所谓社会基本矛盾就是指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推动作用的矛盾。

这个矛盾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就是社会基本矛盾。

u因为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必然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因而也就必然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这个矛盾的统一构成了社会的经济结构,也就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必然会产生维护一定社会经济结构的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从而相应地形成社会的政治结构和思想意识结构。

由此可见,社会基本矛盾实际上也就是社会基本结构要素之间的矛盾,这是任何社会都必然具有的。

二社会基本矛盾对社会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社会生活领域也不例外。

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u生产力作为人们征服和改造自然的社会力量总是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水平就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基本性质以及它在历史上所采取的一定形式。

u生产关系的形式只有在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情况下才能存在下去,才有存在的合理性。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社会发展离不开改革


20世纪初的美国进步主义运动是改革运动; 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也是改革,通过整 顿金融,调节工业生产,调整劳资关系等 手段,使美国摆脱了当时的经济危机,为 后来美国经济的迅速 发展打下了基础。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一场伟大的 改革


恩格斯指出:‚我认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 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 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 社会。‛ 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 我发展,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 进社会全面进步。改革的直接对象是束缚生产 力发展的旧体制和思想观念等。
其次,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最后,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网络世界
(二)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

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 消极后果 :


一种情形是由于对自然规律 和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不够, 或缺乏对科学技术消极后果 的强有力的控制手段而产生 的。 还有一种情形与一定的社会 制度有关。
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雷切尔卡逊的 《寂静的春天》出版
广义的革命包括社会生活中一切 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的根本性变革,如产业革命、科技革 命、教育革命、文化革命,等等,这 些都是在革命的广义上使用的概念。
产业革命
科技革命
文化革命 ……
(二)社会革命的根源和实质
社会革命的深层根源在于社会基本 矛盾的尖锐化,在于生产关系一定要 适合生产力状况这一客观规律的要求。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 本矛盾
改革 动力系统
社会革命
科学技术
阶级斗争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什么是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就是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的推动作用的矛盾。

2,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反映了社会基本结构的性质和基本面貌,涉及社会的基本领域。

3,社会基本结构:社会基本结构主要包括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

(1)经济结构:①广义的经济结构:是指生产方式,包含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②狭义的经济结构:是指经济关系或者经济制度。

(2)政治结构:是指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上层建筑,即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3)观念结构:是指以经济结构为基础,并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社会意识形态,即观念上层建筑。

社会基本矛盾实际上贯穿于社会结构的各个领域。

4,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其主要表现在:(1)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①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其他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②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

(2)其次,社会进步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①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对矛盾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它决定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产生和发展。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关系就会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为生产力的桎梏,变革生产关系的任务就提出来了;而随着生产关系或者经济基础的变革,上层建筑也必然发生变化。

)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也会影响和制约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因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的最终解决还依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解决。

(3)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及其规律
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 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 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 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 会。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原始工具 原始公有制
产 关
青铜器 奴隶制生产关系

铁器
封建制生产关系
的 变
经济基础
——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 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在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社 会经济结构中,占支配地位 的所有制决定着社会性质。
2.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
——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 形态 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 观念上层建筑
——包括政治法律 思想、道德、艺术、 宗教、哲学等思想 观点。
• 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所有制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经济基础的进步(或落后)性决定上层建筑的
进步(或落后)性:
为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是进步的 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是落后的
• 经济基础的变更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
⑵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 服务的方向——“为己”和“排他”
2.生产关系及其构成
⑴生产关系是物质关系
——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 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 济关系。
⑵狭义的生产关—系—人们在直接生
产过程中结成的相 互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产品分配关系
具有决定意义 的基本方面
⑶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
所 有 制
生 产 资 料
公 原始公有制 有 社会主义公有制 制 共产主义公有制 私 奴隶私有制 有 封建私有制 制 资本主义私有制

第三章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第三章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脱离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和水平
一、 (一)3、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
层建筑的矛盾
(1)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了社会发
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
(2)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 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一、(二)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恩格斯,1995:《反杜林论(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 (之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17页
一 (一)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 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 基本规律。
一 (一)1(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P104
决定 生产力 反作用于 生产关系
一 (一)1(3)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理论意义:这一规律在人类思想史上彻底否定了 以“道德说教”作为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思想体 系,第一次科学地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 步的最高标准” 现实意义:这一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 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一 (一)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P108 (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辩证统一
• 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变革 → 上层建筑的变化→社会形态的更替
一、(二)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表现一: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 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不能任意选择 的物质力量和历史活动的前提 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进而决定其他社会关系的 基本面貌,决定世界发展的历史进程 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 尺度
1、坚持阶级分析方法: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去观察和认 识阶级社会的社会历史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进步:
社会进步是指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合乎规律的前进运动,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社会进步的过程。

社会进步和发展既包括物质文明也包括精神文明的进步和发展,社会文明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含义:
含义
作为哲学范畴的“社会进步”,是指社会合乎必然性的前进发展,是社会由旧的历史时代向新的历史时代的转变。

社会进步是必然发生的。

实现途径
社会进步和发展既包括物质文明也包括精神文明的进步和发展,社会文明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内在根据:
内在因素
1、社会进步和内在根据是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这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把人类历史以一个社会形态推进到另一个更高的社会形态。

2、社会进步还在于社会发展是自我否定和不断扬弃的过程,是辨证的否定,所以后一个社会形态,在整体上高于和优于前一个社会形态,使社会发展到新的高度。

3、社会进步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

4、社会进步是客观的、必然的、其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但
不是一帆风顺的,具有曲折性和复杂性,是曲折前进的。

(这是社会进步的实现途径)
进步标准
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或社会进步标准的综合性,其中包括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根本标准,还包括生产力标准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是综合的,生产关系的性质、政治法律制度、科学文化发展水平和道德风尚都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而生产力发展水平则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的根本的标准。

这是因为:
1、生产力是全部社会历史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而且它具有决定性;
2、这个标准是客观的,科学的,其客观性是指每一个社会的生产力总是一种既得力量,其科学性是因为,它本身是由物质因素所构成,它的发展程度可以用物质手段精确测定;
3、这个标准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是统一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