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电视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到户系统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体技术要求

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到户系统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体技术要求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部分。 AGC 自动增益控制(Automatic Gain Control) ARP 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BER 比特误码率(Bit Error Rate) CMTS CableModem局端系统(CableModem Terminal System) CPE 用户端设备(Customer Premises Equipment) CSO 复合二次差拍(Composite Second Order Beat) CTB 复合三次差拍(Composite Triple Beat) CW 载波(Carrier Wave) DHCP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DoS 拒绝服务(Denial of Service) DP 分配点(Distribution Point) EPON 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FTP 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部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部 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部分。
GB/T 9771.1—2008 通信用单模光纤 第1部分: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 GB/T 9771.3—2008 通信用单模光纤 第3部分:波长段扩展的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 GB/T 13993.4—2014 通信光缆系列 第4部分:接入网用室外光缆 GY/T 221—2006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GY/T 266—2012 NGB宽带接入系统C-DOCSIS技术规范 YD/T 778—2011 光纤配线架 YD/T 814.1—2013 光缆接头盒 第1部分:室外光缆接头盒 YD/T 925—2009 光缆终端盒 YD/T 988—2015 通信光缆交接箱 YD/T 1171—2015 IP网络技术要求 网络性能参数与指标 YD/T 1258.1—2015 室内光缆系列 第1部分:总则 YD/T 1258.2—2009 室内光缆系列 第2部分:终端光缆组件用单芯和双芯光缆 YD/T 1258.3—2009 室内光缆系列 第3部分:房屋布线用单芯和双芯光缆 YD/T 1258.4—2005 室内光缆系列 第四部分 多芯光缆 YD/T 1258.5—2005 室内光缆系列 第五部分 光纤带光缆 YD/T 1475—2006 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 YD/T 1949—2009 接入网技术要求——吉比特的无源光网络(GPON) YD/T 1954—2013 接入网用弯曲损耗不敏感单模光纤特性 YD/T 2274—2011 接入网技术要求10Gbit/s以太网无源光网络(10G-EPON) YD/T 2402—2012 接入网技术要求10Gbit/s无源光网络(XG-PON) ETSI ES 202 488 接入和终端(AT);交互式有线电视业务的第二代传输系统-IP电缆调制解调器 (Access and Terminals (AT);Second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Interactive Cable Television Services - IP Cable Modems) ETSI ES 302 878 接入、终端、传输和多路技术(ATTM);交互式有线电视业务的第3代传输系统 -IP电缆调制解调器(Access, Terminals, Transmission and Multiplexing (ATTM); Third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Interactive Cable Television Services - IP Cable Modems)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是指有线电视系统建设和运营中需要遵守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以下是一些可能涉及到的技术规范:
有线电视传输规范:包括信号传输方式、频谱利用、调制解调、多频道音频和视频信号处理、信道带宽等。

台址规划规范:包括基站选址、场地选择、设备安装、支持设施等。

设备标准:包括设备选购、设备安装、设备维护等。

节目编播质量规范:包括信号源选择、播出设备(录制机、编码机、调制器等)的选择和使用、编码解码技术等。

用户接入规范:包括用户终端设备(如电视机、机顶盒)选购、安装和使用规范、有线电视宽带接入技术规范等。

安全规范:包括设备和网络安全措施(如防火墙、防病毒等)以及个人信息保护。

总之,各级有关部门需要根据国家和地方有线电视工程规划和技术标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及需求,制定相应的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到户万兆单向IP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到户万兆单向IP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到户万兆单向 IP 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到户万兆单向IP广播系统的组成、通道划分、视音频数据的编码标 准及封装、广播业务信息、IP广播传输系统以及IP广播接收模块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到户万兆单向IP广播系统的开发、研制、组网、运行和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7975.1—2010 信息技术 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息的通用编码 第1部分:系统(ISO/IEC 13818-1:2007,MOD)
3.1.3
IP广播通道 IP broadcast channel 特指在万兆IP广播中,由D类IP地址和UDP目的端口标识的数据通道,通常每通道对应一个数字电视 传输流或业务流。
3.1.4
主通道 main channel 用于传输数字电视业务索引数据的广播业务通道。
3.2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CT 区域码表(Area Code Table) BER 比特误码率(Bit Error Rate) BSI 广播业务信息(Broadcast Service Information) bslbf 位串(bit string,left bit first) DLT 万兆IP广播分发机(Distribution Line Terminal) DTT 时间日期表(Date Time Table) DVB 数字视频广播(Digital Video Broadcast) EPG 电子节目指南(Electronic Program Guide) EPON 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HTML 超文本标记语言(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 HTTP 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ID 标识(Identity) IEEE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Pv4 互联网协议第4版(Internet Protocol,version 4) IPv6 互联网协议第6版(Internet Protocol,version 6) GPON 吉比特的无源光网络(Gigabit-Capable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MIT 通道信息表(Multicast Information Table) MPEG 运动图像专家组(Moving Pictures Expert Group) MPTS 多节目传输流(Multi-program Transport Stream) ONU 光网络单元(Optical Network Unit) OTT 互联网电视(Over The Top) PID 包标识符(Packet Identifier) PON 无源光纤网(Passive Optical Network) rpchof 余数多项式系数,最高阶在先(remainder polynomial coefficients,highest order first) SFP 小型光纤模块(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 SI 业务信息(Service Information) SNLT 业务名称列表(Service Name List Section Table) SPTS 单节目传送流(Single Program Transport Stream)

民用建筑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民用建筑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民用建筑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1. 设计规范,包括有线电视系统的布线、接地、信号传输等方面的设计要求,以及各种设备的选型和配置标准。

2. 安装规范,涉及有线电视系统设备的安装、连接、调试等技术要求,包括室内外线路敷设、连接方式、设备固定安装等。

3. 施工规范,包括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施工中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安全防护等方面的规定。

4. 测试与验收规范,规定有线电视系统工程竣工后的测试标准和验收要求,确保系统符合设计要求并能正常运行。

5. 维护规范,包括有线电视系统设备的日常维护、定期检查、故障处理等技术规定,以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此外,民用建筑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程可能还涉及到相关材料和设备的技术要求、工程管理及监督等方面的规定。

这些规程的制定旨在规范有线电视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维护,保障用户
的利益,同时提高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

制定和遵守这些规程对于保障有线电视系统工程的顺利进行和长期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有线数字互动电视系统技术规范测试用例

有线数字互动电视系统技术规范测试用例

有线数字互动电视系统技术规范测试用例1. 引言本文档旨在为有线数字互动电视系统的技术规范进行测试提供指导。

测试用例的设计和执行将帮助确保系统的功能完善和稳定性。

2. 测试范围本次测试将覆盖有线数字互动电视系统的以下方面:•用户界面•交互功能•多媒体播放•网络连接•数据处理和存储•安全性3. 测试用例3.1 用户界面3.1.1 登录界面测试目的:验证登录界面的可用性和用户信息的准确性。

测试步骤:1.打开有线数字互动电视系统。

2.进入登录界面。

3.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

4.点击登录按钮。

5.验证登录成功后跳转到主界面。

预期结果:登录成功,跳转到主界面。

3.1.2 菜单界面测试目的:验证菜单界面的功能和可用性。

测试步骤:1.进入主界面。

2.点击菜单按钮。

3.验证菜单栏显示正常,并包含各项功能。

4.点击不同的菜单项,验证界面跳转是否正确。

预期结果:菜单显示正常,点击菜单项后界面跳转正确。

3.2 交互功能3.2.1 遥控器控制测试目的:验证遥控器的按键功能和响应时间。

测试步骤:1.打开有线数字互动电视系统。

2.针对遥控器的各个按键进行测试,包括数字键、导航键、音量键等。

3.验证系统对按键的响应时间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

预期结果:遥控器按键功能正常,响应时间在可接受范围内。

3.2.2 触摸屏控制测试目的:验证触摸屏控制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测试步骤:1.进入主界面。

2.使用触摸屏进行点击和滑动操作。

3.验证触摸屏的准确性和灵敏度是否满足需求。

预期结果:触摸屏操作准确,灵敏度符合要求。

3.3 多媒体播放3.3.1 视频播放测试目的:验证视频播放功能的稳定性和兼容性。

测试步骤:1.打开有线数字互动电视系统。

2.进入视频播放界面。

3.选择一个视频文件进行播放。

4.验证视频播放是否流畅,声音是否正常。

预期结果:视频播放流畅,声音正常。

3.3.2 音乐播放测试目的:验证音乐播放功能的稳定性和兼容性。

测试步骤:1.打开有线数字互动电视系统。

2024年有线电视管理规则方案

2024年有线电视管理规则方案

2024年有线电视管理规则方案____年有线电视管理规则方案前言: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有线电视作为一种重要的传媒方式,已经成为人们获取新闻、娱乐和教育等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随着有线电视的普及和应用范围的扩大,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频道过多、内容重复、广告过多等,严重影响了观众的观看体验。

为了进一步规范有线电视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本方案将对____年的有线电视管理规则进行全面调整和改进。

一、频道管理1. 频道数量控制:每个有线电视运营商在____年最多可提供100个频道,其中不得少于30%的频道必须是公共频道或应急频道。

这将有效减少频道过多、内容重复的问题。

2. 频道分类细化:根据观众需求和观看习惯,对频道进行细化分类,如新闻频道、体育频道、娱乐频道、教育频道等。

在提供基本频道的同时,充分考虑观众的多样化需求,为观众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

3. 频道内容审核:严格对每个频道的内容进行审核,确保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杜绝低俗、暴力、色情、迷信等不良内容的播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二、广告管理1. 广告时长限制:每小时广告播放时长不得超过10分钟,每天广告总时长不得超过2小时。

通过限制广告时长,减少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受到的干扰,提高观看体验。

2. 广告内容规范:广告内容必须真实、合法、守规矩,不得含有虚假宣传、误导性信息,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对违规广告,有线电视运营商应立即停止播放,并向广告主进行严肃处理。

3. 广告分散播放:广告播放应避免过度集中,应在节目之间进行分散播放,减少观众对广告的厌烦感。

三、服务质量管理1. 信号质量保障:有线电视运营商应加大对信号设备的维护力度,确保观众能够正常收看,避免频繁出现信号中断或画面模糊等问题。

2. 投诉处理机制:有线电视运营商应建立健全的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观众的投诉,并妥善解决问题,确保观众合法权益。

3. 服务监督机构:建立有线电视服务监督机构,负责监督有线电视运营商的服务质量和频道内容,解决观众的投诉,并承担监督有线电视运营商的法律责任。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F~~A1~前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TechnicalcodeforregunationofCATVsystemGB50200-94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4年11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通知建标[<K5><K5><K40>~A2~11.0.11.0.2收:1.0.31.0.4~A3~2~B1~2.12.1.12.1.2时,可采(VHF) 2.1.32.1.4按系统模式应对前端、干线和分配网络进行主要技术指标的分配和计算。

2.1.5设备、部件及材料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Ω。

2.1.6系统设施工作的环境温度宜符合下列要求:寒冷地区室外工作的设施:-40~+35℃;其它地区室外工作的设施:-10~+55℃;室内工作的设施:-5~+40℃。

~B2~2.2系统的基本模式及主要技术指标分配2.2.1系统可采用无干线系统、独立前端系统、有中心前端系统、有远地前端系统四种基本模式,并宜符合下列要求:<MAP=Image.BMB,1,1,17-3-1><MAP=Image.BMB,1,1,17-3-2><MAP=Image.BMB,1,1,17-3-3><MAP=Image.BMB,1,1,17-4-1><K5>注:系统基本模式中常用的图形符合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

<TAB=Tab11-17.BMB,1,1,17-4-1>2.2.3各种系统模式的前端、干线和分配部分的主要技术指标的分配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TAB=Tab11-17.BMB,1,1,17-4-2><TAB=Tab11-17.BMB,1,1,17-4-3><TAB=Tab11-17.BMB,1,1,17-4-4>2.2.4载噪比、交扰调制比、载波互调比的分贝(dB)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K10><FML=Fml11-17.BMB,1,1,17-4-1><K10><FML=Fml11-17.BMB,1,1,17-4-2><K10><FML=Fml11-17.BMB,1,1,17-4-3><K10><FML=Fml11-17.BMB,1,1,17-5>式中2.2.5±5dBμ±4dBμ~B3~2.32.3.12.3.2频带<K5>2.3.32.3.42.3.52.3.6~B4~2.4前端2.4.1各频道天线送至前端的最小输入电平应按下式计算:<K10><FML=Fml11-17.BMB,1,1,17-6-1>式中<FML=Fml11-17.BMB,1,1,17-6-10>---天线送至前端的最小输入电平(dBμV);<K2><FML=Fml11-17.BMB,1,1,17-6-11>---分配给前端的载噪比(dB);<K7><FML=Fml11-17.BMB,1,1,17-6-12>---前端的噪声系数(dB)。

GY T 106-1999 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GY T 106-1999 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CATV broadcasting systemGY/T 106-1999代替GY/T 106-92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有线电视广播系统的术语,频率配置,传输方式,系统的综合业务,技术参数,测试方法,安全要求和验收规则。

本标准适用频段为5~1000MHz有线电视广播系统,规划设计,工程验收,运行维护。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583-79 彩色电视图像传输标准GB3174-1995 PAL-D制电视广播技术规范GB3659-83 电视视频通道测试方法GB/T6510-1996 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GB7400-87 广播电视名词术语GB7401-87 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GB50200-9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Y/T121-95 有线电视系统的测量方法GY/T129-1997 PAL-D电视广播附加双声道数字声技术规范GY/T131-1997 有线电视网中光链路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Y/T132-1998多路微波分配系统技术要求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 有线电视cable television(CATV)用射频电缆,光缆,多路微波或其组合来传输,分配和交换声音,图像及数据信号的电视系统。

3.2 付费电视 pay-TV采用加,解扰技术,用户需额外付费有条件的接收。

3.3 前端 head end在有线电视系统中。

用以处理需要分配的由天线接收的各种无线信号和自办节目信号组合。

(前段设备包括天线放大器,频率变换器,混合器,光发射机,光放大器,光分路器及需要分配的各种信号发生器等。

)3.4 远地前端 remote head end设置在远地,经过电缆,微波,光缆等地面通路或卫星线路向某一有线电视广播系统传送远地信号的前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线电视技术教程第一章光纤与光缆第一节光纤的基础知识一、光纤1、光纤通信:十一光波作载波,以光缆作为传输线路的通信系统。

2、光纤通信的优点:(1)传输频带宽、通信容量大。

(2)传输损耗大。

(3)不受电磁干扰。

(4)线径细,重量轻。

(5)资源丰富(6)挠性好。

(7)不怕潮湿,耐高压,抗腐蚀。

(8)安全保密。

二、光纤色谱光纤色谱是光缆接续中的基准,在光缆接续过程中应有统一的接续顺序,根据YD/T901-2001中规定:1、束管中光纤的色谱:注解:a:束管中光纤不足12芯时,色谱从1号连续使用。

b: 标准色谱中,6号白色也可用自然色代替,称为色谱W。

c: 12号也可用为天蓝色。

2、光缆中束管的色谱如下:注解:1管为领色,如1管无光纤依次按顺序向下排列。

三、单模与多模1、单模光纤:光以单一路径通过这种光纤。

以激光器为光源尺寸:(1)8/125um (2)9/125um (3)10/125um优点:单模光纤相比于多模光纤可支持更长传输距离,在100MBPS的以太网以至这行的1G千兆网,单模光纤都可支持超过5000m的传输距离。

单模传输示意图2、多模光纤:光以多重路径通过这种光纤。

以发光二极管或激光器为光源。

尺寸:(1)欧洲:50/125um (2)美国:62.5/125特点:传输稳定,网络造价便宜。

缺点:传输距离短,多模光纤最长可支持2000米的传输距离,而于1GpS千兆网中,多模光纤最高可支持550米的传输距离。

多模传输示意图第二节有线电视光纤的使用一、光跳线光跳线规格大体分为以下几种:1、FC2、SC3、ST4、适用于有线电视中的两种光跳线(1)FC/APC (2)SC/APC二、光纤适配器光纤适配器(又名法兰盘),是光纤活动连接器对中连接部件。

系列产品包括:FC.SC. ST. LC. MTRJ.广泛应用于光配线架(ODF). 光纤通信设备. 仪器等。

性能超群,稳定可靠。

1、FC2、3、ST三、有线电视中系统光缆的使用在有线电视系统中应采用单模光纤单模光纤(Single Mode Fiber):中心玻璃芯很细(芯径一般为9或10μm),只能传一种模式的光。

因此,其模间色散很小,适用于远程通讯,但还存在着材料色散和波导色散,这样单模光纤对光源的谱宽和稳定性有较高的要求,即谱宽要窄,稳定性要好。

后来又发现在1.31μm波长处,单模光纤的材料色散和波导色散一为正、一为负,大小也正好相等。

这就是说在1.31μm 波长处,单模光纤的总色散为零。

从光纤的损耗特性来看,1.31μm处正好是光纤的一个低损耗窗口。

这样,1.31μm波长区就成了光纤通信的一个很理想的工作窗口,也是现在实用光纤通信系统的主要工作波段。

1.31μm常规单模光纤的主要参数是由国际电信联盟ITU-T在G652建议中确定的,因此这种光纤又称G652光纤。

而在1.55nm波长时,应采用G653光纤第三节光缆的施工与布放一、架空光缆的敷设a在光缆盘及终端牵引点安装导向索和导向滑轮,并在杆上安装导引器。

b安装活动滑轮组如图1-1-4所示。

1、光缆盘2、导引索3、导引滑轮4、导引轮5、吊线6、移动滑轮7、系缆盘8、系绳9、系绳10、吊线11、转轴12 光缆13、系绳图1-1-4c牵引光缆,并由活动滑轮托挂完成临时架设(光缆和安装在吊线上的活动滑轮一起向前移动)d用人工牵引自动缠绕机,当缠绕机被牵引向前移动时,随着缠绕机滚动部分与前进方向的垂直转动,完成将光缆和吊线用捆扎线缠绕在一起。

缠绕机过杆由专人移动,安装好后继续缠绕。

e杆上余留,应按图1-1-2的要求作“伸缩弯”,扎线过杆时不需断开,可直拉过杆,“伸缩弯”两侧应使用固定卡将光缆固定,如图1-1-5所示。

1、光缆固定卡2、扎线终结3、扎线非终结部分4、吊线5、聚乙烯波纹管6、绕扎线图1-1-5f接头点扎线作终结扣,光缆用固定卡固定。

光缆接头预留部分应捆好固定于杆上。

二、管道光缆的敷设1、工艺流程2、要求:a牵引张力应主要加在光缆的加强件上(约75%~80%),其余加到外护层上(20%~25 %);b缆内光纤不应承受张力;c牵引端头应具有一般的防水性能,避免光缆端头浸水;d牵引端头直径要小。

3、布放a集中牵引法:集中牵引即端头牵引,牵引绳通过牵引端头与光缆端头连接,用终端牵引机按设计张力将整条光缆牵引至预定敷设地点。

b分散牵引法:不用终端牵引机而是用2~3部辅助牵引机完成光缆敷设。

这种方法主要是由光缆外护套承受牵引力,故应在光缆允许承受的侧压力下施加牵引力,因此需使用多台辅助牵引机使牵引力分散并协同完成。

c中间辅助牵引法:除使用终端牵引机外,同时使用辅助牵引机。

一般以终端牵引机通过光缆牵引头牵引光缆,辅助牵引机在中间给予辅助牵引,使一次牵引长度得到增加。

三种机械牵引敷设的示意如图1-2-3所示。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a将牵引机接到光缆牵引端头上;○b接牵引张力、速度要求开启终端牵引机;○c光缆引至辅助牵引机位置后,将光缆按规定安装好,并使辅助牵引机与终端牵引机以同样的速度运转;光缆牵引至接续人孔时,应留足供接续及测试用的长度。

a)集中牵引方式b)分散牵引方式c)中间辅助牵引方式图1-2-34、架空光缆敷设的要求a. 架空光(电)缆与电力缆保持1500-2500mm以外。

b. 光(电)缆过杆以及障碍物时需预留滴水弯,两端要做好保护。

c. 光(电)缆干线必须在公路杆的外侧,挂钩间距为500mm±20mm均匀挂设,每增加一根复挂缆,挂钩间距应缩短10%。

d. 光(电)缆高度距地在6m以上,通过道路交叉口距地8m以上,通过铁路干线距地9m 以。

e. 光(电)缆的牵引端头应做技术处理,牵引力应施加与加强芯上,不得超过150公斤,牵引速度为10m/分钟,一次牵引的直线长度不超过1km。

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光(电)缆外径的20倍。

f. 光(电)缆架空每500m应设一个光(电)缆余留架,预留20-30m余量。

g. 普通电缆每400mm一段捆扎在铁丝上,自承电缆应在每个自承钢丝与电缆开口处,用扎丝捆扎。

h. 钢绞线、铁丝以及电缆线应保持平行,整齐,松紧适度,多缆并行不得绞在一起。

5、沿墙敷设要求a. 拉板须用2条M10膨胀螺栓在距墙角水平距离大于300mm位置固定,钢绞线距墙40mm 以上,以保证光(电)缆不被墙磨损。

b. 光(电)缆高度为6m以上,避开用户日常生活使用的地方。

c. 光(电)缆干线如与电源线交叉时应避开,如避不开时应套管保护。

d . 光(电)缆干线如出现十字交叉时须用双槽板固定。

e. 电缆沿墙敷设须用电缆卡固定,光缆沿墙敷设用铁卡子固定。

第二章 HFC网络第一节 HFC网络结构HFC网络:以光缆作为主干,以同轴电缆作为分支的有线电视网络一、网络结构传输网络的基本结构形式主要有三种:即树枝形、星形和环形,它们的拓扑结构图如下:HFC 网络图二、主要设备1、光发射机光发射机的作用是将从复用设备送来的HDB3信码变换成NRZ码;接着将NRZ码编为适合在光缆线路上传输的码型;最后在进行电/光转换,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并耦合进光纤。

目前主要使用调幅光发射机。

光功率:光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光功率单位常用毫瓦(mw)和分贝(db)表示。

dBm 与mW 对照表:2、光分路器光分路器又称分光器,是光纤链路中最重要的无源器件之一,是具有多个输入端和多个输出端的光纤汇接器件,常用M×N来表示一个分路器有M个输入端和N个输出端。

在光纤CATV系统中使用的光分路器一般都是1×2、1×3以及由它们组成的1×N光分路器。

3、光接收机在有线电视中是将光信号转换成射频信号的设备。

接收光功率:-4—1 dBm射频电平输出:102±2dBuV第二节同轴电缆网络一、同轴电缆目前常用有75-5 75-7 75-9 75-12 几种1、结构2、传输特性(1)特性阻抗 75欧(2)衰减特性高频衰减多,低频率减少(3)温度特性随着温度的上升而衰减增大(4)屏蔽特性可防止周围环境中的电磁干扰影响本系统,还可防止信号的泄漏。

(5)直流回路电阻供电器给线路中供电设备供电实现兰的电阻值。

(6)最小弯曲半径电缆直径的6-10倍。

(7)老化三年后电缆损耗增加1.2倍。

3、电缆损耗表:20℃常温国产SYWV电缆衰减常数(dB/100m)二、常用元器件1、分配器分配器能将一路输入信号的功率均等地分成几路输出,它具有一个输入端和几个输出端。

通常,分配器一般都按输出路数的多少来进行分类,即所谓的二分配器、三分配器、四分配器和六分配,十二分配器等。

分配器的其它分类方法也很多,按使用场所不同可分为室内型和室外防水型,馈电型和普通型。

2、分支器分支器的作用是从传输线路中取出一部分信号并馈送到用户终端盒。

它一般有一个主路输出端和多个分支输出端,其分类方式也是根据分支输出端口的多少来划分,另外,它同样也有集总参数型和分布参数型之分。

由于分支器在能量的分配上与分配器截然不同(分配器的输出无主次之分,各路输出均分能量;而分支器的输出有主次之分,主路所分得的能量较分支器输出端来说占绝对主导地位),因而二者在作用、使用场合、电路结构、技术要求上都完全不一样。

3、放大器作用是将高频已调波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以满足发送功率的要求,然后经过天线将其辐射到空间,保证在一定区域内的接收机可以接收到满意的信号电平,并且不干扰相邻信道的通信。

输入电平:一般选则73dB左右5、供电器供线路有元器件供电的设备输出:直流60V室内型:室外型:6、均衡器:均衡器是用来补偿电缆衰减的斜率的器件。

三、用户分配网1、分配网络这是一种全部由分配器组成的网络,如图所示。

它适用于平面辐射系统,多用于干线分配。

其分配损失是各分配器的分配损失和电缆损失之和。

通常采用两级分配器,每一级都可使用二分配器、三分配器和四分配器。

若全部采用四分配器,可把一路信号分成十六路,且各路电平大体相等;分配网络2、分支网络这是一种全部采用分支器组成的网络。

如图所示。

这种网络中,把前面分支器的分支输出作为后面分支器的主路输入。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连成一串的分支器应选用分支损失不同的分支器;越靠近总输入端的分支器其分支损失越大,插入损失越小。

分支网络3、分支分配网这是一种由分配器和分支器混合组成的网络,如图所示。

先由分配器分成若干条支线,每条支线上再串接若干分支器组成这种分配网络。

这种方式集中了分配器分配损失小和分支器不怕空载的优点,既能带动较多的用户,某些电视机不开时对系统影响也不大,在实际的分配网络中都采用这种方式。

分支分配网四、用户终端盒用户终端盒式有线电视网络的最后部分。

第三节有线电视网络的施工一、有线电视电缆常用接头1、F头一般为:-5、-7、-9 (分为公制和英制|)2、冷丫头一般为:-5、-7、-9 单屏蔽和多屏蔽几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