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
电网监控与调度自动化 复习思考题

电网监控与调度自动化复习思考题一、简答题1. 请简要说明电网监控与调度自动化的定义和目的。
电网监控与调度自动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电网进行实时监测、数据采集和分析,以及自动化调度和控制电力系统的运行。
其目的是提高电网的可靠性、经济性和安全性,实现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行和优化。
2. 请列举电网监控与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功能。
电网监控与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实时监测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包括电压、电流、频率等参数的采集和监测。
- 实时采集和处理电力系统的数据,包括电网拓扑、负荷、发电量等信息。
- 分析和预测电力系统的负荷需求,为电力调度提供依据。
- 自动化调度电力系统的运行,包括发电机组的启停、负荷的分配等。
- 实施故障检测和故障处理,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 提供报警和告警功能,及时发现和解决电力系统的异常情况。
- 支持远程操作和远程控制,方便运维人员对电力系统进行管理和调整。
3. 请简要介绍电网监控与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基本架构。
电网监控与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基本架构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 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负责采集电力系统的各种数据,并将数据传输给监控中心。
- 监控中心:负责接收和处理来自数据采集系统的数据,并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 数据存储与处理系统:负责存储和处理电力系统的历史数据,支持数据的查询和分析。
- 决策支持系统:根据监测数据和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为电力调度提供决策支持。
- 自动化控制系统:根据决策支持系统的指令,自动调整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
- 人机界面系统:提供给运维人员进行操作和管理电力系统的界面。
4. 请简要介绍电网监控与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关键技术。
电网监控与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 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包括传感器、通信设备等,用于采集电力系统的各种数据,并将数据传输给监控中心。
- 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包括数据存储、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用于处理和分析电力系统的数据,提取有用信息。
通信网络计费系统的数据采集与传输的探讨

通信网络计费系统的数据采集与传输的探讨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通信网络计费系统中的数据采集与传输的问题,重点介绍了通信网络计费系统中数据采集的方法以及数据传输的方式。
首先,我们讨论了数据采集的主要方法,包括手动采集、自动采集以及远程采集,重点介绍了自动采集技术的应用。
其次,我们探讨了数据传输的方式,包括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分析了这两种传输方式在通信网络计费系统中的应用和局限性。
最后,我们结合通信网络计费系统的实际应用,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和建议。
关键词: 通信网络计费系统、数据采集、数据传输、自动采集、有线传输、无线传输正文: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通信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也促进了通信网络计费系统的发展。
通信网络计费系统主要是负责计算通信网络的使用费用,包括电话、短信、流量等多种计费方式。
为了保证计费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必须对通信网络中的数据进行采集和传输。
本文主要讨论通信网络计费系统中数据采集与传输的问题。
二、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通信网络计费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准确性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到计费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目前,通信网络计费系统中主要有三种数据采集方法,包括手动采集、自动采集和远程采集。
其中,手动采集是指人工将数据记录下来;自动采集则是指使用自动化采集设备进行数据采集;而远程采集则是指通过网络连接远程设备进行数据采集。
这三种采集方法各有优劣,必须根据实际的应用情况进行选择。
目前,在通信网络计费系统中,自动采集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自动采集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数据采集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人工数据采集的工作量。
自动采集技术通常通过各种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设备进行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器设备可安装在交换机和电话设备等不同位置,并能够自动采集通话时长、通话质量、信令数据等信息。
三、数据传输在通信网络计费系统中,数据采集后需要及时传输到计费系统中进行处理。
目前,通信网络计费系统中主要使用两种数据传输方式,包括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
光纤传感网络中的数据采集与传输方法

光纤传感网络中的数据采集与传输方法光纤传感网络是一种基于光纤传输技术的传感系统,利用光纤作为传感元件来实现对物理量的测量和监测。
在光纤传感网络中,数据采集和传输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到传感系统的灵敏度、精度和实时性。
因此,合理选择和应用适当的数据采集与传输方法对于光纤传感网络的稳定运行和准确测量至关重要。
数据采集是指通过传感器将环境或物体的某种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的过程。
在光纤传感网络中,常用的数据采集方法包括光波调制、频率调制和幅度调制。
光波调制是一种通过改变光纤中的光波强度或频率来实现数据采集的方法。
具体而言,可以利用光调制器或光电转换器对光信号进行调制,然后通过光纤将调制后的信号传输到信号解调器进行解调。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光纤温度传感和光纤压力传感等应用。
频率调制是一种通过改变光纤中的光信号频率来实现数据采集的方法。
在频率调制中,可以利用光调制器和振荡器对光信号进行频率调制,然后通过光纤将调制后的信号传输到频率解调器进行解调。
这种方法常用于光纤振动传感和光纤应力传感等应用。
幅度调制是一种通过改变光纤中的光信号幅度来实现数据采集的方法。
在幅度调制中,可以利用光调制器和放大器对光信号进行幅度调制,然后通过光纤将调制后的信号传输到幅度解调器进行解调。
这种方法常用于光纤形变传感和光纤位移传感等应用。
与数据采集相比,数据传输是将采集到的光信号从传感器传输到信号处理器或数据分析系统的过程。
在光纤传感网络中,常用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直接传输法、间接传输法和无线传输法。
直接传输法是一种将光信号直接通过光纤传输的方法。
这种方法需要保持光纤传输链路的稳定性和完整性,以确保数据信号的实时性和精度。
直接传输法适用于对数据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领域,如结构监测和环境监测等。
间接传输法是一种将光信号通过传感器输出电信号,再通过电缆或无线方式传输的方法。
这种方法对光纤传输链路的要求较低,但会引入一定的电磁干扰和信号衰减。
基于Java手机的野外农田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设计_牟伶俐

第22卷第11期2006年11月农业工程学报T ra nsactio ns o f the CS AE V o l.22 N o.11N ov. 2006基于Java 手机的野外农田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设计牟伶俐1,2,刘 钢3,黄健熙2(1.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北京100012; 2.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北京100101;3.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武汉430071)摘 要:为了解决“数字农业”中对野外农田数据采集传输的机动性,跨平台与经济性,在分析当前农田数据野外采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J av a 手机平台野外农田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的设计方案。
在B /S 网络构架下,详细分析客户端与服务端系统设计:客户端设计主要包括农田数据采集、数据传输、信息查询、定位导航;服务端设计主要包括数据接收与传输,数据存取,数据检索以及地图服务等。
通过试验,结果表明基于Jav a 手机的野外农田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设计切实可行,在野外数据采集方面具有良好的移植性,数据传输较快,费用较低,具有较大的研究与实用价值。
关键字:J av a 手机;农田数据;数据采集;数据传输;J2M E 中图分类号:T P274.2;S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819(2006)11-0165-05牟伶俐,刘 钢,黄健熙.基于J av a 手机的野外农田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设计[J ].农业工程学报,2006,22(11):165-169.M u Lingli,Liu Gang ,Hua ng J ia nx i.Desig n of far m field da ta co llectio n and transmissio n system based on J av a pho ne [J].T ransac tio ns of th e CSA E ,2006,22(11):165-169.(in Chinese w ith Eng lish abstr act )收稿日期:2005-08-08 修订日期:2006-02-22作者简介:牟伶俐(1977-),男,湖北利川人,博士,主要从事移动GIS,空间数据库,遥感应用研究等。
机房监测系统技术方案

机房监测系统技术方案机房监测系统是为了监控、管理和保护机房设备而设计的系统。
它可以实时监测机房的温度、湿度、电压、电流、UPS电池状态、门禁状态等,并能发出警报,提醒管理员及时采取措施来防止机房设备故障。
以下是一种机房监测系统的技术方案,具体包括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两方面的内容。
一、硬件设备1.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机房内的不同位置,可以实时采集环境温度数据,并将其传输给监测系统。
2.湿度传感器:安装在机房内的不同位置,可以实时采集环境湿度数据,并将其传输给监测系统。
3.电压电流传感器:安装在机房电源线路上,可以实时监测电压电流值,并将其传输给监测系统。
4.UPS电池状态监测器:安装在UPS设备上,可以实时监测电池状态,并将其传输给监测系统。
5.网络摄像头:安装在机房的不同位置,可以实时监控机房内的情况,并将视频传输给监测系统。
6.声光报警器:用于接收监测系统发出的报警信号,发出声音和灯光警报,提醒管理员注意。
二、软件系统1.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负责接收硬件设备传输的各种数据,将其存储到数据库中,并通过网络传输给监测系统的服务器。
2.监测系统服务器:负责接收和处理从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传来的数据,并提供数据查询、分析和报警功能。
3.前端展示与管理系统:提供管理员可视化界面,能够实时展示机房的各种监测数据、报警信息和设备状态,并提供远程管理和控制功能。
4.数据分析与预测系统: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可以预测机房设备的故障风险,提供相关建议和预警信息,以帮助管理员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机房故障发生。
5.报警系统:通过监控系统服务器对机房各种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并将警报信息发给管理员。
6.数据备份与恢复系统:定期将监测数据进行备份,并提供数据恢复功能,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三、系统特点1.实时监测:能够及时、准确地监测机房各种数据,并能够实时反馈给管理员。
2.多样化报警方式:通过声音、灯光、短信、邮件等多种方式向管理员发出警报,提高警报的可靠性和及时性。
数据采集系统原理

数据采集系统原理
数据采集系统是一种用于收集和记录各种数据的系统。
其原理是通过各种传感器、设备和计算机程序来获取数据,并将其存储和处理以供后续分析和应用。
数据采集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传感器选择和安装:根据所需采集的数据类型,选择适当的传感器并安装在被监测的对象或环境中。
常见的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传感器等。
2. 信号转换和处理:传感器将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然后经过放大、滤波和模数转换等处理,将信号转换为数字形式以方便后续处理。
这一步骤还可以进行数据校验和纠错等操作,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存储和传输:采集到的数据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传输给数据采集系统的中央处理单元。
中央处理单元将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以便后续的查询和分析。
数据存储可以采用关系型数据库或者分布式文件系统等方式。
4. 数据处理和分析: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以提取有用的信息并进行决策支持。
常见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挖掘、统计分析和机器学习等。
5. 数据可视化和报表生成:将数据处理结果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出来,可以通过图表、图形和报表等形式展示给用户。
数据
可视化可以帮助用户更直观地理解和分析数据,从而做出相应的决策。
总之,数据采集系统通过传感器获取数据,经过信号转换和处理后存储和传输数据,然后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并通过数据可视化展示给用户。
这样的系统在许多领域,如工业监控、环境监测和物联网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数据采集报告

数据采集报告摘要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为实现8路数据的采集和单向传输, 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各⽤⼀⽚可以精确设定波特率的89C52单⽚机, 控制数据采集、通信和结果显⽰;通信⽅式为FSK 调制, 锁相解调;为提⾼通信可靠性, 采⽤⼆维奇偶校验码和连续发送/三中取⼆接收。
此外, 在软件中进⾏了功能扩展, ⽤户可以通过键盘操作实现数据通道的切换和精确的波特率分挡, 使整个系统控制更趋于智能化。
⼀、⽅案的选择和论证根据题⽬基本要求, 可将其划分如下⼏部分:·8路模拟信号的产⽣与A/D变换器;·发送端的采集与通信控制器;·⼆进制数字调制器;·解调器;·3dB带宽30-5OkHz的带通滤波器作为模拟信道;·时钟频率可变的测试码发⽣器;·接收端采集结果显⽰电路。
此外, 为完成发挥部分的要求和实现系统功能扩展, 还需增加的部分有:·⽤伪随机码形成的噪声模拟发⽣器;·加法电路;·通信编码与软件纠错。
1.8路模拟信号的产⽣与A/D变换器被测电压为0-5V通过电位器调节的直流电压;A/D变换器采⽤专⽤芯⽚ADC08 09,分辨率为8位, 最⼤不可调误差⼩于± 1LSB。
2. 发送端的采集与通信控制器⽤单⽚机作为这⼀控制系统的核⼼, 接收来⾃ADC0809的数据, 并利⽤单⽚机内置的专⽤串⾏通信电路将数据进⾏并-串转换后输出⾄调制器; 单⽚机通过接⼝芯⽚与键盘相连, 由键盘控制采集⽅式是循环采集或选择采集, 同时也可以利⽤键盘进⾏其他扩展功能的切换。
此外, 为便于通道监视和误码率测试, 我们在发送端扩展了采集数据的显⽰功能。
在单⽚机的选择⽅⾯, 考虑到题⽬基本要求码元速率为16kbps, 发挥部分要求尽量提⾼传输速率, 因此单⽚机的串⼝应可以⽐较精确地设定波特率, 且波特率可变。
若采⽤89C51单⽚机, 由内部定时器作为波特率发⽣器, 其变化受限, 不够灵活,16kbps以上只有约30kbps⼀挡, 步进过⼤;⽽89C52单⽚机内置专门的波特率发⽣器, 可以以较⼩的步进精确设定波特率, ⼀⽅⾯满⾜了题⽬的要求, 另⼀⽅⾯也便于在发挥部分进⼀步提⾼波特率。
基于单片机的数据采集和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数据采集和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设计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物联网的广泛应用,数据采集和无线数据传输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基于单片机的数据采集和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设计,以其低成本、高效率、易扩展等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单片机的数据采集和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原理、实现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与挑战。
本文将首先介绍系统的整体架构,包括数据采集模块、单片机处理模块和无线数据传输模块的设计。
然后,详细阐述各个模块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技术,包括传感器选型、数据采集电路设计、单片机选型与编程、无线传输协议选择以及数据传输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保障等。
本文还将分析该系统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表现,如数据传输速度、传输距离、功耗等,并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其在环境监测、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应用效果。
文章将总结该系统设计的优点与不足,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单片机基础知识单片机(Microcontroller Unit,MCU)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它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多种I/O口和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等功能集成到一块硅片上,构成一个小而完善的微型计算机系统。
单片机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控制功能强、扩展灵活、抗干扰能力强、性价比高等一系列优点,因此在工业控制、智能仪表、汽车电子、通信设备、家用电器、航空航天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单片机按照其内部结构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例如8051系列、AVR 系列、PIC系列、ARM系列等。
每种类型的单片机都有其独特的指令集、架构和外设接口,因此在使用时需要了解其具体的特性和编程方法。
在数据采集和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设计中,单片机通常作为核心控制器,负责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和传输。
通过编程,单片机可以控制外设进行数据采集,如使用ADC(模数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或者使用传感器接口读取传感器的输出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节 电子综合设计范例4----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一、设计任务与要求1、设计任务设计制作一个用于8路模拟信号采集与单向传输系统。
系统方框图参见下图。
2、设计要求求8路0-5V 分别可调的直流电压。
系统具有在发送端设定8路顺序循环采集与器。
Hz 的带通滤波器(带外衰减优于35 dB/十倍频程)作为模拟信道。
压值。
个用伪随机码形成的噪声模拟发生器,伪随机码时钟频率为96 kHz ,周期为在解调器输入他(如自制用来定量测量系统误码的简易误码率测试仪,其方框图见下图,等等)。
⑴ 基本要 ① 被测电压为指定某一路采集的功能。
② 采用8位A/D 变换 ③ 采用3 dB 带宽为30~50 k ④ 调制器输出的信号峰-峰值Vsp -p 为0~1 V 可变,码元速率16 kbps ;制作一个时钟频率可变的测试码发生器(如0101…码等),用于测试传输速率。
⑤ 在接收端具有显示功能,要求显示被测路数和被测电 ⑵ 发挥部分① 设计制作一127位码元,生成多项式采f(x)=x 7+x 3+1。
其输出峰-峰值V np-p 为0~l v 连续可调。
② 设计一个加法电路,将调制器输出V sp-p 与噪声电压V np-p 相加送入模拟信道。
端测量信号与噪声峰-峰值之比(V sp-p /V np-p ),当其比值分别为1、3、5时,进行误码测试。
测试方法:在8路顺序循环采集模式下,监视某一路的显示,检查接收数据的误码情况,监视时间为l min 。
③ 在(V sp-p /V np-p )=3时,尽量提高传输速率,用上述第(2)项的测试方法,检查接收数据的误码情况。
④ 其二、方案设计与论证首先,分析一下信道与信噪比情况。
本题中码元传输速率为16kbps,而信号被限定在30~50kHz的范围内,属于典型的窄带高速率数字通信。
基带信号的带宽为B m=16 kHz,经调制后能量主要分布在2B m=32 kHz的频带内(功率谱密度的主瓣),而噪声近似为0~43 kHz×((1/T s)×45%)的窄带白噪声,因此经过带宽仅为20 kHz的信道后信号与噪声的能量损失比较大,而且两者大致相当。
根据香农公式C=Blog2(1+S/N)知,信号和噪声幅度比值为3:1时,信噪比约为9,信道传输信息的极限能力约为66.5 kbit/s;幅度比值为1:1时,传输极限能力约为40 kbit/s。
方案一:常用的数字调制系统有:ASK、FSK、PSK等。
其中FSK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但其要求的带宽最宽,频带利用率最低,所以首先排除。
ASK理论上虽然可行,但在本题目中,由于一个码元内只包括约两个周期的载波,所以采用包络检波法难以解调,也不可行。
PSK调制方式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同时其调制带宽相对也比较窄,但其调制及解调设备比较复杂,制作和调试都比较困难。
特别是由于本题中载波的频率非常低,几乎可与基带信号相比拟,一个码元内只包括约两个周期的载波,载波的提取和跟踪非常困难,因此解调设备的制作和调试也会比较困难,短时间内很难完成调试。
方案二:根据题目的特点,由于信道的频带比较窄,我们考虑对基带信号进行适当的基带编码处理后使它的频率变换到信道频带内,从而可以直接传输。
当要求的数据传输速率较低(≤24 kbps)时,对原始数据模仿PSK处理(下面有具体分析),方法如下:“1”用“1010”(0相位两个周期的方波)表示“0”用“0101”(π相位两个周期的方波)表示其中传输编码后数据的频率为96 kHz,这样上述编码调制方法能传输的最大码元速率为24 kbps。
当要求的数据传输速率大于24 kbps时,对原始数据处理的方法如下:“l”用“10”(0相位一个周期的方波)表示“0”用“01”(π相位一个周期的方波)表示即进行Manchester编码。
本设计采用方案二,系统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三、系统实现及理论分析1、带通滤波器模块将低通滤波器传递函数的s 换为1/s 即可得到高通滤波器的传递函数。
最后设计出的带通滤波器通过EWB 模拟得到的频谱响应如图2所示。
从图中所示的相频特性可以看出,滤波器在30~50 kHz 处的相移基本上为线性,因此具有良好的群时延特性,信号通过该信道后不会有过多的相位失真,这对本系统所采用方案中的正确解调是非常重要的。
四阶带通滤波器可由低通滤波器和高通滤波器级联而成,因此可以把一个截止频率为30 kHz 的高通滤波器和一个截止频率为50 kHz 的低通滤波器级联起来,采用切比雪夫型高低通滤波器级联,经计算中心频率约为40 kHz 。
2、数据采集模块切比雪夫型低通滤波器其幅频公式如下:图2 带通滤波器的频谱响应 ()()c n w w C e jw H /1221+=图1 系统原理框图K数据采集模块采用AD0809模数转换器和89C51控制数据采集。
AD0809为8位8通道输入的A/D 变换器,满足题目所提出的精度和速度要求。
由单片机控制进行顺序循环采集或是指定通道采集。
电路如图3所示。
图3 数据采集模块电路图4 调制解调模块电路图5 采集结果显示模块3、调制解调模块根据前述对题目的要求的分析,本系统直接利用软件进行调制,然后通过异步方式进行传输,解调时利用异步传输恢复原调制波,再通过软件判断调制波的相位进行解调。
具体实现方法如下:首先,对要传输的数据进行数字编码调制,然后把调制后的数据作为异步传输的数据,通过单片机的串行口进行异步传输,即为其再增加异步传输的起始位、校验位和停止位。
在接收端,首先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整形,减少信号波形的失真,并利用单片机的串行口对调制信号作为异步传输的数据进行接收,然后利用软件判决的方法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相位判断、译码解调。
这样就避免了普通解调时复杂的载波提取和同步提取电路的设计,同时得到较好的接收性能。
数据传输的码元速率不大于24 kbps时:“1”用“1010”(0相位两个周期的方波)表示,“O”用“0101”(π相位两个周期的方波)表示。
当数据传输的码元速率较高(>24 kbps)时,编码自动调整为使用Manchester编码,即“1”用“10”表示,“O”用“O1”表示,使每一码元编码后对应的二进制数据位减少,在相同的时间内传输更多的码元,从而提高码元传输速率,达到扩展功能中提高传输速率的要求。
由于编码位数减少一半,因此使用96 kbps的波特率传输时,理论上可达到48 kbps的码元传输速率。
另外,由于调制部分和解调部分的输入波特率与输出波特率均不同(调制部分输入波特率为16~48kbps,输出波特率为96 kbps;解调部分输入波特率为96 kbps,输出波特率为16~48 kbps。
),而且在一片单片机上同时实现数据的收发也较困难,因此调制部分与解调部分均采用了两片89C2051来分别管理数据的输入与输出,以减轻每一片单片机的负担。
这两片单片机之间通过并口实时传输数据,具体电路原理图见图4(上图为解调器,下图为调制器)。
串口加入了一个衰减器使输出电压可以在0~1V的范围内连续变化。
输入使用LM311比较器构成电平判决电路。
该电路同时还具有对信号均衡整形的作用。
4、采集结果显示模块在此模块中(见图5),我们采用了EDMl2816B型图形点阵式液晶显示器,它的分辨率为128×16。
这样可以编制易懂的中文分级菜单界面,人机交互性非常好。
四、其他功能的实现1、噪声模拟发生器通常产生伪随机序列的电路为一反馈移位寄存器。
一般的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由于理论比较成熟,实现比较简单,实际中常常使用。
本设计采用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产生m序列作为模拟噪声。
2、测试码发生器我们采用单片机作为测试码发生器。
可通过键盘设置输出码型及速率并可以通过MAX7219控制LED显示出码元速率和码型,功能强大,使用灵活。
3、噪声加法电路我们采用由运算放大器构成的加法电路。
其中信号的放大倍数为1,噪声的放大倍数有3挡,分别是l、1/3、1/5。
4、简易误码率测试仪及网络时延测试仪这种误码测试仪仍然由单片机构成。
首先将被测系统串联接入单片机的串口,单片机将预先设定的码型经由串行口发送至被测系统,同时开始计时,再利用双工串口接收,并与原码型比较,计算出待测系统的误码率,同时计算出网络时延。
这样与常规构成方式相比具有码型可变、时延可自适应等优点。
五、主要软件流程图1、系统工作总流程图(图6)图6系统工作总流程图2、误码率与时延测试程序流程图(图7)图7误码率与时延测试程序流程图3、编码调制程序流程图(图8)图8 编码调制程序流程图4、译码解调程序流程图(图9)图9译码解调程序流程图六、测试结果分析=51.0 kHz 。
=3 kHz 处衰减40 dB ,=500 kHz 处衰减40 dB 。
调制器码元率:1/V np-p =3时,无误码。
V sp-p /V np-p =1时,有误码。
没有扫频仪,所以我们用示波器简单的进行了频率和幅度的测量。
码的原因是:由于我们为了避免解调时复杂的载波提取和同1、系统测试结果l f =29.1 kHz ,h f f f 6~48 kbps 。
V sp-p /V np-p =5时,无误码。
V sp-p 信道中传输波特率为96 kbps 。
2、误差分析与改进措施测试带通滤波器时由于由于电阻、电容值的偏差和温漂的影响使滤波器的截止频率不很准确。
这可以通过使用高精度、低温漂的元件加以改善。
在V sp-p /V np-p =1时,产生误步提取电路的设计而使用的是幅度判决,在噪声幅度与信号幅度相当时误判较多。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采用虽复杂但性能更好的PSK 相干解调与极性比较法解调,或者采用专用芯片组。
另外从信号的频谱图可以看出,由于基带信号的频谱相对信道比较宽,导致信号经过信生器EDA 开发系统道后损失了很多能量。
因此要获得好的性能,可以采用4PSK 甚至8PSK 调制和解调,这样调制后信号的功率谱可以变窄为原来的1/2甚至1/4,从而通过信道的信号能量大大增加,性能也就会明显变好。
3、使用的仪器仪表VP33120A 信号发 HP54645D 示波器单片机开发系统及 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