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蚀数据与选材手册
腐蚀数据与选材手册

内容有效性本书是根据腐蚀数据手册的前一版进行修订和改编的。
该书补充了许多工业环境和媒体中材料选择的内容,并补充了原书中的数据。
该书收集了大约一百万个数据,一百多种材料,1500多种媒体和大约18种工业环境。
这是一本具有完整数据和强大实用性的必要参考书。
本书的第一章简要介绍了腐蚀的基本概念。
第二部分介绍了正确选择材料和设计的原理以及设计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结合原理并列举了许多示例,它也引入了一些材料选择方面的错误。
在接下来的十章中,从介质和工业环境的角度介绍了各种材料的耐腐蚀性,重点是硫酸和硫酸行业,硝酸和硝酸行业,盐酸和盐酸行业,氢氟酸和氢氟酸。
酸工业,磷酸和磷酸工业,乙酸和乙酸工业,脂肪酸和脂肪酸工业,氯和氯碱工业,氯化钠和盐工业腐蚀数据和重要腐蚀介质(如氢氧化钠,氨水)的材料选择(氢氧化铵)硫,电子工业,罐车工业,航空航天工业,高温腐蚀环境以及工业环境中的各种材料。
解释了在不同环境中使用各种材料以及它们的优缺点的比较。
在第三部分中,以表格的形式列出了材料在不同介质中的耐腐蚀性。
本文收集了一百多种材料,例如金属和合金,塑料,橡胶,木材,陶瓷,玻璃,混凝土,碳和石墨,涂料,涂料,涂料,乳香,碱,盐,气体,液态金属,其他机械,有机物,石油产品,轻工业产品,食品和植物油,大气,土壤,水和海水以及在不同温度下的腐蚀数据。
在第四附录中,介绍了产生应力腐蚀开裂的材料的物理和机械性能以及材料和环境的组合。
本书适用于从事化学,石油,石化,轻工,食品,纺织,冶金,建筑,机械,能源,交通,电子,国防,石油,化工,石油和天然气等领域的科研和设计人员,从事腐蚀和防护的工程技术人员,航空航天等行业。
高校相关专业的师生也可以参考。
符号说明腐蚀的基本概念第一章简介11,腐蚀的定义1二,腐蚀危害11.经济损失2.危害安全和环境危害23.阻碍新技术的发展24.促进自然资源的消耗损失33,腐蚀分类3第二章金属腐蚀机理4 1,热力学概念41.自由能42.平衡电位和标准电流5位3.平衡电位和离子浓度74.电势图82,动力学概念101.腐蚀池和电极的反转应该是102.极化123.复合势和复合电极点164.钝化183,高温气体腐蚀201.氧化动力学202.脱碳和氢腐蚀3.硫化氢和硫磺气体的腐蚀侵蚀244.热腐蚀24第三章金属腐蚀形式26 1,概述262,整体(均匀)腐蚀26 3,点胶274,缝隙腐蚀305,分层腐蚀306,晶间腐蚀307,选择性腐蚀318,磨损腐蚀311.冲击腐蚀312.空化腐蚀323.摩擦腐蚀339,应力腐蚀开裂3310,腐蚀疲劳3511,氢腐蚀361.氢气鼓泡362.氢脆37第4章非金属腐蚀381,概述382,非金属腐蚀损坏38第5章腐蚀控制方法411,正确的材料选择和设计41 2,41项环境调整3,添加缓蚀剂421.无机缓蚀剂422.有机缓蚀剂423.气相抑制剂434,阴极保护445,阳极保护456,合金化457,表面处理468,金属涂层和覆层47 9,涂层4710,衬里48第6章腐蚀试验491,目标492,实验室测试和现场测试测试493,腐蚀速率的测定501.减肥方法502.线性极化法514,点蚀的测定525,晶间腐蚀试验521.休伊测试522. Streicher测试。
常用金属材料腐蚀剂手册

1 23 W U P 2011 常用金属材料腐蚀剂手册Whirlpool Corporation2F.Ying Fu Building ShiHua RdFutian Free Trade Zone, Shenzhen, 51803886-755-8381168886-755-83485906目录钢铁 (1)碳钢、合金钢显微组织 (2)高速钢 (3)钢的原始奥氏体晶粒 (4)不锈钢及耐热钢 (5)回火脆性 (6)双相钢 (6)过热与过烧 (7)偏析及夹杂物.碳化物 (7)铸铁 (9)铸铁一般组织 (9)磷共晶 (9)共晶团 (9)表面处理 (11)渗碳及碳氮共渗 (11)氮化 (11)渗硼 (12)渗金属及镀层 (12)焊接 (14)焊接接头宏观组织和粗晶组织 (14)焊缝一次组织 (15)焊接接头显微组织 (15)非铁合金 ........................................................................................... E 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铝合金宏观组织 .. (17)铝合金微观组织 (17)铜合金宏观组织 (18)铜合金微观组织 (18)镁及其合金 (19)钛及其合金 (19)锡及其合金 (20)锌及其合金 (20)铋和锑及其合金 (20)高温合金 (21)粉未冶金 (22)粉未冶金 (22)硬质合金组织 (22)钢铁低倍组织浸蚀剂碳钢、合金钢显微组织高速钢钢的原始奥氏体晶粒不锈钢及耐热钢回火脆性双相钢过热与过烧偏析及夹杂物.碳化物铸铁铸铁一般组织磷共晶共晶团表面处理渗碳及碳氮共渗氮化渗硼渗金属及镀层焊接焊接接头宏观组织和粗晶组织焊缝一次组织焊接接头显微组织有色金属铝合金宏观组织铝合金微观组织铜合金宏观组织铜合金微观组织镁及其合金钛及其合金锡及其合金锌及其合金铋和锑及其合金高温合金粉未冶金粉未冶金硬质合金组织。
腐蚀数据与选材手册

腐蚀数据手册:《腐蚀数据手册》是1982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左景伊。
内容简介:该书是在前版《腐蚀数据手册》基础上进行修订、改编而成。
书中补充了在诸多工业环境和介质中进行选材的内容;对原书中的数据又用了了新的补充。
该书汇集了约百万个数据,百余种材料,1500余种介质,约18种工业环境,信息量十分丰富,是一部数据完备,实用性强的案必备工具书。
该书第一篇简明扼要地阐述了腐蚀的基本概念。
其后的十几个章节是从介质,工业环境入手,分别介绍了各种材料的耐蚀性,重点介绍了如硫酸和硫酸工业、硝酸和硝酸工业、盐酸和盐酸工业、氢氟酸和氢氟酸工业、磷酸和磷酸工业、醋酸和醋酸工业、脂肪酸和脂肪酸工业、氯及氯碱工业、氯化钠及食盐工业、氢氧化钠、氨(氢氧化铵)硫、电子工业、池车工业,航空航天工业、高温腐蚀环境等重要腐蚀介质和工业环境中各种材料的腐蚀数据与选材。
对各种材料在不同环境中的用途以及优劣比较均作了必要说明。
第三篇则是从材料入手,以表格的形式列出了某种材料在不同介质中的耐蚀性。
此篇共收集了金属及合金、塑料、橡胶、木材、陶瓷、玻璃、混凝土、碳及石墨、涂料、镀层、胶泥等百余种材料在、碱、盐、气体、液态金属、其它机械物、各种有机物、石油产品、轻工产品、食品及植物油、大气、土壤、水及海水等1500余种以上介质、不同浓度和不同温度下的腐蚀数据。
第四篇附录中介绍了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产生应力腐蚀破裂的材料-环境组合等。
此书可供化工、石油、石油化工、轻工、食品、纺织、冶金、建筑、机械、能源、交通、电子、国防、航空航天等行业的科研、设计人员、从事腐蚀与防护的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
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目录:符号说明第一篇腐蚀的基本概念第一章概论第二章金属腐蚀机理第三章金属腐蚀形态第四章非金属腐蚀第五章控制腐蚀的方法第六章腐蚀试验第二篇重要工业、环境和特殊材质的腐蚀与选材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正确选材与设计的原则第三章硫酸和硫酸工业第四章硝酸和硝酸工业(附混酸、氮氧化合物)第五章盐酸和盐酸工业(附氯化氢气)第六章氢氟酸和氢氟酸工业(附氟化氢气)第七章磷酸和磷酸工业(附偏磷酸)第八章二氧化硫(亚硫酸) 和二氧化硫工业第九章氯(次氯酸)和氯(碱)工业(附氟)第十章醋酸和醋酸工业(附甲酸、丙酸、丁酸、乳酸、焦木酸及含酸食品等)第十一章脂肪酸及脂肪酸工业(包括一系列中、高分子量有机酸). 第十二章氢氧化钠和(氯)碱工业(附氢氧化钾、钡、锂)第十三章氨(氢氧化铵)第十四章氯化钠和食盐工业(盐水、海水及其它中性盐类)第十五章硫第十六章电子工业第十七章汽车工业第十八章航空、航天工业第十九章高温环境的腐蚀与选材第二十章金属基复合材料第二十一章金属包覆层第二十二章电镀硬铬第二十三章焊接接头第二十四章钎焊接头第三篇腐蚀数据第一章总说明第二章金属及合金第三章塑料第四章橡胶第五章其它非金属材料第六章胶泥和涂料第四篇附录一、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二、产生应力腐蚀破裂的材料-环境组合三、各类钢在高温高压氢中的应用范围四、金属和合金在室温混酸中的应用范围五、碳钢和镍合金在烧碱中的应用范围。
压力容器常用标准检索

一、法规、管理标准、企业标准序号标准编号及名称法规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2《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3《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单位资格许可与管理规则》4《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办法》《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条件》《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工作程序》《锅炉压力容器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规则》管理标准5 GB/T19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6 GB/T1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7 GB/T19004-2000 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企业标准8 Q/3201 BST003-2001《镍制焊接压力容器》二、设计标准、规范序号标准编号及名称1. GB150-1998 《钢制压力容器》2. GB151-1999 《管壳式换热器》3. GB12337-98 《钢制球形储罐》4. JB/T4709-2000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5.JB/T4710-2000 《钢制塔式容器》(待购)6.JB/T4731-2000 《钢制卧式容器》7.JB 4732-1995 《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8.JB/T4734-2002 《铝制焊接容器》9.JB/T4735-1997 《钢制焊接常压容器》10.JB/T4745-2002 《钛制焊接容器》11.JB/T4751-2003 《螺旋板换热器》12.HG20580-1998 《钢制化工容器设计基础规定》13.HG20581-1998 《钢制化工容器材料选用规定》14.HG20582-1998 《钢制化工容器强度计算规定》15.HG20583-1998 《钢制化工容器结构设计规定》16.HG20584-1998 《钢制化工容器制造技术要求》17.HG20585-1998 《钢制低温压力容器技术规定》18.HG20652-1998 《塔器设计技术规定》19.HG/T20569-1994 《机械搅拌设备》20.HG20660-2000 《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和爆炸危险程度与分类》三、零部件标准序号标准编号及名称1GB9019-2001 《压力容器公称直径》2GB16749-1997 《压力容器波形膨胀节》3JB/T4700-2000 《压力容器法兰分类与技术条件》4JB/T4701-2000 《甲型平焊法兰》5JB/T4702-2000 《乙型平焊法兰》6JB/T4703-2000 《长颈对焊法兰》7JB/T4704-2000 《非金属软垫片》8JB/T4705-2000 《缠绕垫片》9JB/T4706-2000 《金属包垫片》10JB/T4707-2000 《等长双头螺柱》11JB/T4712-1992 《鞍式支座》12JB/T4713-1992 《腿式支座》13JB/T4724-1992 《支承式支座》14JB/T4725-1992 《耳式支座》15JB/T4714-1992 《浮头式换热器和冷凝器型式与基本参数》16JB/T4715-1992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型式与基本参数》17JB/T4716-1992 《立式热虹吸式重沸器型式与基本参数》18JB/T4717-1992 《U型管式换热器型式与基本参数》19JB 4721-1992 《外头盖侧法兰》20JB/T4722-1992 《管壳式换热器用螺纹管基本参数与技术条件》21JB/T4723-1992 《不可拆式螺旋板换热器械型式与基本参数》22JB/T4736-2002 《补强圈》23JB/T4746-2002 《钢制压力容器用封头》24HG20592-20635-97 《钢制管法兰、垫片、紧固件》25HGJ501-502-86 《压力容器视镜》26HGJ518-90 《衬里视镜》27HG/T21575-1994 《带灯视镜》28HG21514-21527-95 《碳钢、低合金钢人孔》29HG21528-21535-95 《碳钢、低合金钢手孔》30HG21594-21600-1999《不锈钢人孔》31HG21601-21604-1999《不锈钢手孔》32HG/T21574-1994 《设备吊耳》33HG5-1373-80 《塔顶吊柱》34HG21563-21537-95 《搅拌传动装置》35HG/T2123-91 《搅拌器型式及主要参数》36HGJ 527-90 《补强管》37HG21502-92 《钢制立式圆筒形固定顶、内浮顶储罐系列》38HG21503-92 《钢制固定式薄管板列管换热器》四、图样技术标准、规定序号标准编号及名称1HG/T20668-2000 《化工设备设计文件编制规定》2TCED41002-2000 《化工设备图样技术要求》五、金属材料、焊接材料标准序号标准编号及名称钢材1GB/T699-1988 《优质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2GB/T700-1988 《碳素钢结构钢》3GB/T 912-1989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薄钢板及钢带》4GB/T3274-1988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及钢带》5GB3531-1996 《低温压力容器用低合金钢钢板》6GB6654-1996 《压力容器用碳素钢和低合金厚钢板》7GB/T8162-1999 《结构用无缝钢管》8GB/T8163-1995 《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9GB 3087-1999 《低中压锅炉用无缝钢管》10GB 5310-1995 《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不锈钢11GB/T4237-1992 《不锈钢热轧钢板》12GB3280-1992 《不锈钢冷轧钢板》13GB2270-80 《不锈钢无缝钢管》14GB/T12771-1991 《流体输送不锈钢焊接钢管》15GB/T14976-1994 《流体输送不锈钢无缝钢管》16GB13296-1991 《锅炉、热交换器用不锈钢无缝钢管》17GB1220-92 《不锈钢棒》钛材18GB/T6611-1986 《钛及钛合金术语》19GB/T6612-1986 《重要用途的TA9钛合金板材》20GB/T6613-1986 《重要用途的TC4钛合金板材》21GB/T3620.2-1994 《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化学成份及成分偏差》22GB/T3621-1994 《钛及钛合金板材》23GB/T3622-1999 《钛及钛合金带、箔材》24GB/T3624-1995 《钛及钛合金管》25GB/T3625-1995 《热交换器及冷凝器用钛及钛合金管》26GB/T2965-1996 《钛及钛合金棒材》27GB/T2966-1996 《优质TC4钛合金棒材》28GB/T16598-1996 《钛及钛合金饼和环》镍材29GB5235-85 《加工镍及镍合金-化学成份和产品形状》30GB/T2054-1980 《镍及镍合金板》31GB/T15009-1994 《耐蚀镍及镍合金热轧板》32GB/T15010-1994 《耐蚀镍及镍合金冷轧薄板》33GB/T15011-1994 《耐蚀镍及镍合金冷轧(拔)无缝管》34GB8011-87 《镍及镍合金无缝管》35GB2882-81 《镍及镍铜合金管》36GB4435-84 《镍及镍铜合金棒》37JB4741-2000 《压力容器用镍铜合金热轧板材》38JB4742-2000 《压力容器用镍铜合金无缝管》锻件、铸件39JB4726-2000 《压力容器用碳素钢和低合金锻件》40JB4727-2000 《低温压力容器用碳素钢和低合金锻件》41JB4728-2000 《压力容器不锈钢锻件》42JB4743-2000 《压力容器用镍铜合金锻件》43GB/T6614-1994 《钛及钛合金铸件》44GB/T16598-1996 《钛及钛合金饼和环》复合板45GB/T8546-1987 《钛-不锈钢复合板》46GB/T8547-1987 《钛-钢复合板》47GB/T13238-1991 《铜-钢复合板》48GB/T8165-1997 《不锈钢复合钢板和钢带》49JB 4733-1996 《压力容器用爆炸不锈钢复合钢板》50JB/T4748-2002 《压力容器用镍及镍基合金爆炸复合钢板》铝材51GB/T8005-1987 《铝及铝合金术语》52GB/T3880-1997 《铝及铝合金板材》53GB/T8544-1987 《铝及铝合金冷轧带材》54GB/T4437-2000 《铝及铝合金热挤压管》55GB/T6893-2000 《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拉(轧)制管》56GB/T10568-1989 《优质铝及铝合金热轧板》57GB/T10569-1989 《优质铝及铝合金冷轧板》58GB/T10571-1989 《铝及铝合金焊接管》59GB/T10572-1989 《优质铝及铝合金挤压棒材》60GB/T3191-1998 《铝及铝合金挤压棒材》其它有色材料61GB11086-1989 《铜及铜合金术语》62GB/T2040-2002 《铜及铜合金板材》63GB/T1527-1997 《铜及铜合金拉制管》64GB/T1528-1997 《铜及铜合金挤制管》65GB/T8890-1998 《换热器用铜合金管》66GB/T8891-2000 《铜及铜合金散热扁管》67GB11092-1989 《黄铜焊接管》68GB5232-85 《加工黄铜-化学成份和产品形状》69GB5234-85 《加工白铜-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70GB8767-88 《核工业用锆及锆合金铸锭》71GB8768-88 《核工业用锆及锆合金棒材和线材》72GB3629-83 《钽及钽合金板材、带材和箔材》73GB8182-87 《钽及钽合金无缝管》焊接材料74GB3120-82 《镍丝》75GB/T3623-1998 《钛及钛合金丝》76GB4242-84 《焊接用不锈钢焊丝》77GB/T8110-1995 《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78GB/T9460-1988 《铜及铜合金焊丝》79GB/T10858-1999 《铝及铝合金焊丝》80GB/T14957-1994 《熔化焊用钢丝》81GB/T14958-1994 《气体保护焊用钢丝》82GB/T5293-1985 《埋焊用碳钢焊丝和焊剂》83GB12470-90 《埋弧焊用低合金钢焊剂》84GB/T17854-1999 《埋弧焊用不锈钢焊丝和焊剂》85GB/T5117-1995 《碳钢焊条》86GB/T5118-1995 《低合金钢焊条》87GB/T983-1995 《不锈钢焊条》88GB/T984-2001 《堆焊焊条》89GB/T13814-1992 《镍及镍合金焊条》90GB3670-95 《铜及铜合金焊条》91GB12174-90 《碳弧气刨碳棒》92JB/T2835-1979 《低温钢焊条》93JB/T4747-2002 《压力容器用钢焊条订货技术要求》六、制造、检验标准序号标准编号及名称制造标准1GB985-88 《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2GB986-88 《埋弧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3GB/T13147-1991 《铜及铜合金复合钢板焊接技术条件》4GB/T13148-1991 《不锈复合钢板焊接技术条件》5GB/T13149-1991 《钛及钛合金复合钢板焊接技术条件》6JB 4708-2000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7JB/T4709-2000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8JB/T4711-2003 《压力容器涂敷与运输包装》9JB 4744-2000 《钢制压力容器产品焊接试板的力学性能检验》10HGJ222-92 《铝及铝合金焊接技术规程》11HGJ223-92 《铜及铜合金焊接及钎焊技术规程》检验和试验方法12JB4730-94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13GB/T223.11-1991 《过硫酸铵氧化容量法测定铬量》14GB/T223.12-1991 《碳酸钠分离-二苯碳酰二肼光度法测定铬量》15GB/T223.13-2000 《硫酸亚铁铵滴定法测定钒含量》16GB/T223.16-1991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变色酸光度法测定钛量》17GB/T223.17-1989 《二安替比林甲烷光度法测定钛量》18GB/T223.23-1994 《丁二酮肟分光度法测定镍量》19GB/T223.26-1989 《硫氰酸盐直接光度法测定钼量》20GB/T223.68-1997 《还原蒸馏-次甲基蓝光度法测定硫量》21GB/T228-2002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22GB/T229-1994 《金属夏比缺口冲击试验方法》23GB/T230-1991 《金属洛氏硬度试验方法》24GB/T232-1999 《金属弯曲试验方法》25GB/T242-1997 《金属管扩口试验方法》26GB/T243-1997 《金属管缩口试验方法》27GB/T246-1997 《金属管压扁试验方法》28GB/T2975-1998 《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29GB/T3310-1999 《铜合金棒材超声波探伤方法》30GB4159-84 《金属低温夏比冲击试验方法》31GB/T4334.1-2000 《不锈钢10%酸侵蚀试验方法》32GB/T4334.2-2000 《不锈钢硫酸-硫酸铁腐蚀试验方法》33GB/T4334.3-2000 《不锈钢65%硝酸腐蚀试验方法》34GB/T4334.4-2000 《不锈钢硝酸-氢氟酸腐蚀试验方法》35GB/T4334.5-2000 《不锈钢硫酸-硫酸铜腐蚀试验方法》36GB/T4334.6-2000 《不锈钢5%硫酸腐蚀试验方法》37GB/T4698.1-4698.25-1996《海绵钛、钛及钛合金化学分析方法》38GB/T5193-1985 《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超声波探伤方法》39GB/T6396-1995 《复合板力学及工艺性能试验方法》40GB/T12969.1-1991 《钛及钛合金管材超声波检验方法》41GB/T12969.2-1991 《钛及钛合金管材涡流检验方法》七、常用设计手册序号标准编号及名称1《化工工艺设计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机械设计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3《化工辞典》化学工业出版社4《腐蚀数据与选材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5《压力容器材料实用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6《化工设备标准手册》化学部设备设计技术中心站7《化工设备图册》化学部设备设计技术中心站8《化工设备结构图集》化学部设备设计技术中心站9《金属材料》(上、下册)化工设备标准手册10《紧固件产品国家标准汇编》中国标准出版社11《压力容器相关标准汇编》中国标准出版社12《紧固件国家标准汇编》中国标准出版社13《钢制管法兰-国家标准汇编》中国标准出版社14《钢铁及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标准汇编》中国标准出版社15《管件与管接头卷-中国机械工业标准汇编》中国标准出版社16《金属力学及工艺性能试验方法-国家标准汇编》中国标准出版社17《现代焊接技术手册》上海科学出版社18《机械工程材料测试手册》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世界压力容器用钢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ASME II 材料21ASME V 无损检测22ASME VIII 压力容器建造规则23ASME IX 焊接和钎焊评定。
晶间腐蚀及选材

晶间腐蚀及选材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是沿不锈钢晶粒间界产生的一种优先破坏.它曾经是人们20世纪30~50年代最为关注,最为常见的腐蚀破坏形式。
虽然不锈钢敏化态晶间腐蚀的事故已大大减少,但非敏化态晶间腐蚀的研究和解决尚需人们继续努力。
(一)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的敏化态晶间腐蚀(1)现象和识别敏化态晶间腐蚀出现在焊接构件的焊缝热影响区或构件经过450~850°C加热的部件,在介质作用下导致这些部位的泄漏或破损;产生敏化态晶间腐蚀的设备,部件等,其尺寸,外形几乎没有变化且无任何塑性变形;除受腐蚀的区域外,其它部位没有任何腐蚀的迹象,仍具有明显的金属光泽;局部取样检查,受腐蚀部位的强度,塑性已严重丧失,冷弯时不仅出现裂纹,严重时常常出现脆断和晶粒脱落且落地无金属声。
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可以明显看到钢的晶界由于受腐蚀而变宽,多呈网状,严重时还有晶粒脱落现象。
(2)机理常见的敏化态晶间腐蚀应用贫铬理论可得到圆满的解释。
Cr-Ni奥氏体不锈钢在使用前或冶炼厂出厂交货状态多为固溶处理状态。
即将不锈钢加热到高温(1000~1150°C左右,随钢种而异),保温后快冷(一般为水冷)。
此时,当Cr-Ni奥氏体不锈钢中含碳量在0.02~0.03%以上时(随钢中的含Ni量而异),碳在钢中便处于过饱和状态。
随后,在不锈钢的加工及设备,构件的制造和使用过程中,若要经过450~850°C的敏化温度加热(例如焊接或在此温度范围内使用),则钢中过饱和的碳就会向晶界扩散,析出并与其附近的铬形成铬的碳合物。
在常用的Cr-Ni奥氏体不锈钢中,这种碳化物一般为Cr23C6[M23C6]。
由于这种碳化物含有较高的Cr,所以铬碳化物沿晶界沉淀就导致了碳化物周围钢的基体中Cr浓度的降低,形成所谓“贫铬区”。
当铬碳化物沿晶界沉淀呈网状时,贫铬区亦呈网状,不锈钢耐腐蚀是因为在介质作用下,钢中含有足以使钢在此介质中钝化的铬量。
而贫铬区铬量不足,使钝化能力降低,甚至消失,而奥氏体晶粒本身仍具有足够钝化(耐蚀)能力,因此,在腐蚀介质作用下晶界附近连成网状的贫铬区便优先溶解而产生晶间腐蚀。
耐腐蚀材料选用表

耐腐蚀材料选用表(1)牌号:F3%CrMo 代号:Cr30机械性能:抗拉强度δ≥320MPa,硬度HB250-380,是铁素体型高硬度不锈钢。
主要特点:有一定的脆性,热裂、冷裂倾向大。
不能补焊,机加工性能好。
它既有很好的耐磨性,又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较强的抗点蚀、抗晶间腐蚀能力,是磷肥行业用泵的首选材料。
使用范围及水平:在磷酸28-30%、硫酸3-5%、CaSO4.2H2O30-35%、F-1.6-2.5%、Cl-<800ppm,温度:75-80℃,介质条件下,叶轮寿命不低于半年,泵体寿命不低于一年。
应用举例:用于化肥厂萃取料浆、滤洗液、磷酸浓缩、磷石膏输送、表面冷却器及地槽等。
用于磷肥厂:萃取料浆,滤洗液,成品酸输送,灰渣工位等工位。
(2)牌号: 00Cr20Ni25Mo4 代号:004机械性能:抗拉强度δ≥320MPa,屈服强度δ0.2≥179MPa,端面收缩率ψ≥30%,是低碳高镍铬奥氏体不锈钢。
主要特点:铸造性能、机械性能及机加工性能好,韧性好,焊接性能好。
耐腐蚀性能极好,它在非氧化性酸如硫酸、磷酸、醋酸及甲酸中有很好的耐腐蚀性,在中性含Cl-介质中具有很好的抗点蚀性,同时具有良好的抗应力腐蚀性及抗缝隙腐蚀性能,耐磨性差。
使用范围及水平:适用于70℃以下各种浓度的硫酸。
在磷肥行业中主要用于磷酸的浓缩工位(磷酸:50%,硫酸:3-5%,CaSO4.2H2O:3-5%,F-:0.8-1.2%,Cl-:<500ppm,温度:90℃,叶轮寿命不低于半年,泵体寿命不低于一年。
在常压下耐任何浓度,任何温度的醋酸腐蚀,在甲酸及甲酸与醋酸的混酸中的耐腐蚀性也很好。
本材料为引进技术,广泛用于石油、石油化工、化工、化肥、海洋开发等行业。
应用举例:用于磷化公司洗液泵、澄清酸泵,地槽泵;染料厂:稀硫酸泵。
(3)牌号:0Cr26Ni5Mo2Cu3 代号:CD4MCu机械性能:抗拉强度δ≥700MPa,屈服强度δ0.2≥485MPa,硬度HB300,是低碳双相(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
腐蚀数据与选材手册-校对版

0Cr18Ni9
304, 304L
1Cr18Ni9
302
1Cr18Ni9Ti(Nb) Cr25Ni20
321( 347) 310, 314
Cr18Mn8Ni5
202
介质
浓度
铬18镍9钢(P456) 温度 ℃
%
25 50 80 100
无机酸
<5
∨
×
硫酸(不充气)
10-80 90
× × × ∨ ∨
温度50度 添加× ×
○
∨ ∨ ∨
∨ ︾
∨
︾
︾
︾
∨
∨ ∨ ∨ ∨
己二酸 脂族二羧基
10 90-100
<20
柠檬酸(2-羟基丙三酸) 苯甲酸
25-50 100 <70 80-90 100
苯甲酸酐
100
90
苯醋酸
100
特丁基苯甲酸
10 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
90-100
10 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
90 10-50
60-100 30 40 <60 10 20 50 60-70 90 20 100 10 70 100 10,100 10 10
○
×
○
×(沸点)
×(含H2SO4)
︾︾︾︾ ︾(沸
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沸点)
<50
化工泵选材手册

目录一,序。
2 二,常用金属材料表。
3 三,常用非金属辅助材料抗腐蚀性能表。
4 四,金属腐蚀数据对照表索引。
5 五,金属腐蚀数据对照表。
6 六,各种塑料橡胶介绍。
55 七,非金属腐蚀数据对照表索引。
57 八,非金属腐蚀数据对照表。
59 九,参考书目。
86序为了方便化工泵针对各种介质的选材,特别根据腐蚀数据与选材手册等腐蚀数据资料编写了这本化工泵选材手册。
由于他以介质与材料相互对应的表格形式列出腐蚀数据,可以使读者一目了然的根据各种不同介质选材。
在金属腐蚀数据表格前面我还列出了一些常规的选材方式,常用材料选用表格,和一些特别的腐蚀数据及其选材方法(粗略选材用)。
由于各种不同塑料橡胶耐腐蚀的差别明显,而且能承受的温度跨度太大。
所以在前面腐蚀数据对照表中我并未编写,而是先将常用的辅助塑料橡胶以表格(粗略选材用)的形式在前面列出。
其后以文字的形式对各种塑料橡胶进行了阐述,最后以另一种形式做出了非金属腐蚀数据表格。
当然这只是一本为方便而编写的手册,所以其中会舍弃许多腐蚀数据,所以仅能作为参考,查阅需核实后再选择。
如果查阅不到请查其他相关手册或者直接与本人联系。
由于时间仓促,本人经验有限,所以书中难免会有漏洞与错误,欢迎指正修改。
杨飞力2006.2.22常用金属材料应用表(表1)常用非金属辅助材料耐腐蚀性能表(表2)金属腐蚀数据对照表索引(首先为数字,其它按字母顺序)数字。
6-6 A.。
6-7 B.。
7-10 C.。
10-12 D.。
12-14 E.。
14-16 F.。
16-17 G.。
18-20 H.。
20-21 J.。
21-23 K.。
23-23 L.。
23-34 M.。
34-34 N.。
34-35 O.。
35-35 P.。
35-36 Q.。
36-39 R.。
39-40 S.。
40-44 T.。
44-45 W.。
45-46 X.。
46-50 Y.。
50-54 Z.。
54-55注:⑴、大写字母表示各种材料,A=碳钢和铸铁,B=高硅铸铁,C=高镍铸铁,D=铬13不锈钢,E=铬17不锈钢,F=铬18镍9不锈钢,G=铬18镍12钼不锈钢,H=铬20镍22~30不锈钢(20号合金),I=铝及铝合金,J=铜及青铜,K=黄注:⑴、大写字母表示各种材料,A=碳钢和铸铁,B=高硅铸铁,C=高镍铸铁,D=铬13不锈钢,E=铬17不锈钢,F=铬18镍9不锈钢,G=铬18镍12钼不锈钢,H=铬20镍22~30不锈钢(20号合金),I=铝及铝合金,J=铜及青铜,K=黄铬18镍9不锈钢,G=铬18镍12钼不锈钢,H=铬20镍22~30不锈钢(20号合金),I=铝及铝合金,J=铜及青铜,K=黄注:⑴、大写字母表示各种材料,A=碳钢和铸铁,B=高硅铸铁,C=高镍铸铁,D=铬13不锈钢,E=铬17不锈钢,F=铬18镍9不锈钢,G=铬18镍12钼不锈钢,H=铬20镍22~30不锈钢(20号合金),I=铝及铝合金,J=铜及青铜,K=黄注:⑴、大写字母表示各种材料,A=碳钢和铸铁,B=高硅铸铁,C=高镍铸铁,D=铬13不锈钢,E=铬17不锈钢,F=铬18镍9不锈钢,G=铬18镍12钼不锈钢,H=铬20镍22~30不锈钢(20号合金),I=铝及铝合金,J=铜及青铜,K=黄注:⑴、大写字母表示各种材料,A=碳钢和铸铁,B=高硅铸铁,C=高镍铸铁,D=铬13不锈钢,E=铬17不锈钢,F=铬18镍9不锈钢,G=铬18镍12钼不锈钢,H=铬20镍22~30不锈钢(20号合金),I=铝及铝合金,J=铜及青铜,K=黄注:⑴、大写字母表示各种材料,A=碳钢和铸铁,B=高硅铸铁,C=高镍铸铁,D=铬13不锈钢,E=铬17不锈钢,F=铬18镍9不锈钢,G=铬18镍12钼不锈钢,H=铬20镍22~30不锈钢(20号合金),I=铝及铝合金,J=铜及青铜,K=黄注:⑴、大写字母表示各种材料,A=碳钢和铸铁,B=高硅铸铁,C=高镍铸铁,D=铬13不锈钢,E=铬17不锈钢,F=铬18镍9不锈钢,G=铬18镍12钼不锈钢,H=铬20镍22~30不锈钢(20号合金),I=铝及铝合金,J=铜及青铜,K=黄铬18镍9不锈钢,G=铬18镍12钼不锈钢,H=铬20镍22~30不锈钢(20号合金),I=铝及铝合金,J=铜及青铜,K=黄注:⑴、大写字母表示各种材料,A=碳钢和铸铁,B=高硅铸铁,C=高镍铸铁,D=铬13不锈钢,E=铬17不锈钢,F=铬18镍9不锈钢,G=铬18镍12钼不锈钢,H=铬20镍22~30不锈钢(20号合金),I=铝及铝合金,J=铜及青铜,K=黄注:⑴、大写字母表示各种材料,A=碳钢和铸铁,B=高硅铸铁,C=高镍铸铁,D=铬13不锈钢,E=铬17不锈钢,F=铬18镍9不锈钢,G=铬18镍12钼不锈钢,H=铬20镍22~30不锈钢(20号合金),I=铝及铝合金,J=铜及青铜,K=黄铬18镍9不锈钢,G=铬18镍12钼不锈钢,H=铬20镍22~30不锈钢(20号合金),I=铝及铝合金,J=铜及青铜,K=黄铬18镍9不锈钢,G=铬18镍12钼不锈钢,H=铬20镍22~30不锈钢(20号合金),I=铝及铝合金,J=铜及青铜,K=黄注:⑴、大写字母表示各种材料,A=碳钢和铸铁,B=高硅铸铁,C=高镍铸铁,D=铬13不锈钢,E=铬17不锈钢,F=铬18镍9不锈钢,G=铬18镍12钼不锈钢,H=铬20镍22~30不锈钢(20号合金),I=铝及铝合金,J=铜及青铜,K=黄注:⑴、大写字母表示各种材料,A=碳钢和铸铁,B=高硅铸铁,C=高镍铸铁,D=铬13不锈钢,E=铬17不锈钢,F=铬18镍9不锈钢,G=铬18镍12钼不锈钢,H=铬20镍22~30不锈钢(20号合金),I=铝及铝合金,J=铜及青铜,K=黄注:⑴、大写字母表示各种材料,A=碳钢和铸铁,B=高硅铸铁,C=高镍铸铁,D=铬13不锈钢,E=铬17不锈钢,F=铬18镍9不锈钢,G=铬18镍12钼不锈钢,H=铬20镍22~30不锈钢(20号合金),I=铝及铝合金,J=铜及青铜,K=黄注:⑴、大写字母表示各种材料,A=碳钢和铸铁,B=高硅铸铁,C=高镍铸铁,D=铬13不锈钢,E=铬17不锈钢,F=铬18镍9不锈钢,G=铬18镍12钼不锈钢,H=铬20镍22~30不锈钢(20号合金),I=铝及铝合金,J=铜及青铜,K=黄注:⑴、大写字母表示各种材料,A=碳钢和铸铁,B=高硅铸铁,C=高镍铸铁,D=铬13不锈钢,E=铬17不锈钢,F=铬18镍9不锈钢,G=铬18镍12钼不锈钢,H=铬20镍22~30不锈钢(20号合金),I=铝及铝合金,J=铜及青铜,K=黄注:⑴、大写字母表示各种材料,A=碳钢和铸铁,B=高硅铸铁,C=高镍铸铁,D=铬13不锈钢,E=铬17不锈钢,F=铬18镍9不锈钢,G=铬18镍12钼不锈钢,H=铬20镍22~30不锈钢(20号合金),I=铝及铝合金,J=铜及青铜,K=黄注:⑴、大写字母表示各种材料,A=碳钢和铸铁,B=高硅铸铁,C=高镍铸铁,D=铬13不锈钢,E=铬17不锈钢,F=铬18镍9不锈钢,G=铬18镍12钼不锈钢,H=铬20镍22~30不锈钢(20号合金),I=铝及铝合金,J=铜及青铜,K=黄注:⑴、大写字母表示各种材料,A=碳钢和铸铁,B=高硅铸铁,C=高镍铸铁,D=铬13不锈钢,E=铬17不锈钢,F=铬18镍9不锈钢,G=铬18镍12钼不锈钢,H=铬20镍22~30不锈钢(20号合金),I=铝及铝合金,J=铜及青铜,K=黄注:⑴、大写字母表示各种材料,A=碳钢和铸铁,B=高硅铸铁,C=高镍铸铁,D=铬13不锈钢,E=铬17不锈钢,F=铬18镍9不锈钢,G=铬18镍12钼不锈钢,H=铬20镍22~30不锈钢(20号合金),I=铝及铝合金,J=铜及青铜,K=黄铬18镍9不锈钢,G=铬18镍12钼不锈钢,H=铬20镍22~30不锈钢(20号合金),I=铝及铝合金,J=铜及青铜,K=黄注:⑴、大写字母表示各种材料,A=碳钢和铸铁,B=高硅铸铁,C=高镍铸铁,D=铬13不锈钢,E=铬17不锈钢,F=铬18镍9不锈钢,G=铬18镍12钼不锈钢,H=铬20镍22~30不锈钢(20号合金),I=铝及铝合金,J=铜及青铜,K=黄铬18镍9不锈钢,G=铬18镍12钼不锈钢,H=铬20镍22~30不锈钢(20号合金),I=铝及铝合金,J=铜及青铜,K=黄注:⑴、大写字母表示各种材料,A=碳钢和铸铁,B=高硅铸铁,C=高镍铸铁,D=铬13不锈钢,E=铬17不锈钢,F=铬18镍9不锈钢,G=铬18镍12钼不锈钢,H=铬20镍22~30不锈钢(20号合金),I=铝及铝合金,J=铜及青铜,K=黄注:⑴、大写字母表示各种材料,A=碳钢和铸铁,B=高硅铸铁,C=高镍铸铁,D=铬13不锈钢,E=铬17不锈钢,F=铬18镍9不锈钢,G=铬18镍12钼不锈钢,H=铬20镍22~30不锈钢(20号合金),I=铝及铝合金,J=铜及青铜,K=黄铬18镍9不锈钢,G=铬18镍12钼不锈钢,H=铬20镍22~30不锈钢(20号合金),I=铝及铝合金,J=铜及青铜,K=黄注:⑴、大写字母表示各种材料,A=碳钢和铸铁,B=高硅铸铁,C=高镍铸铁,D=铬13不锈钢,E=铬17不锈钢,F=铬18镍9不锈钢,G=铬18镍12钼不锈钢,H=铬20镍22~30不锈钢(20号合金),I=铝及铝合金,J=铜及青铜,K=黄注:⑴、大写字母表示各种材料,A=碳钢和铸铁,B=高硅铸铁,C=高镍铸铁,D=铬13不锈钢,E=铬17不锈钢,F=铬18镍9不锈钢,G=铬18镍12钼不锈钢,H=铬20镍22~30不锈钢(20号合金),I=铝及铝合金,J=铜及青铜,K=黄注:⑴、大写字母表示各种材料,A=碳钢和铸铁,B=高硅铸铁,C=高镍铸铁,D=铬13不锈钢,E=铬17不锈钢,F=铬18镍9不锈钢,G=铬18镍12钼不锈钢,H=铬20镍22~30不锈钢(20号合金),I=铝及铝合金,J=铜及青铜,K=黄铬18镍9不锈钢,G=铬18镍12钼不锈钢,H=铬20镍22~30不锈钢(20号合金),I=铝及铝合金,J=铜及青铜,K=黄注:⑴、大写字母表示各种材料,A=碳钢和铸铁,B=高硅铸铁,C=高镍铸铁,D=铬13不锈钢,E=铬17不锈钢,F=铬18镍9不锈钢,G=铬18镍12钼不锈钢,H=铬20镍22~30不锈钢(20号合金),I=铝及铝合金,J=铜及青铜,K=黄铬18镍9不锈钢,G=铬18镍12钼不锈钢,H=铬20镍22~30不锈钢(20号合金),I=铝及铝合金,J=铜及青铜,K=黄注:⑴、大写字母表示各种材料,A=碳钢和铸铁,B=高硅铸铁,C=高镍铸铁,D=铬13不锈钢,E=铬17不锈钢,F=铬18镍9不锈钢,G=铬18镍12钼不锈钢,H=铬20镍22~30不锈钢(20号合金),I=铝及铝合金,J=铜及青铜,K=黄注:⑴、大写字母表示各种材料,A=碳钢和铸铁,B=高硅铸铁,C=高镍铸铁,D=铬13不锈钢,E=铬17不锈钢,F=铬18镍9不锈钢,G=铬18镍12钼不锈钢,H=铬20镍22~30不锈钢(20号合金),I=铝及铝合金,J=铜及青铜,K=黄注:⑴、大写字母表示各种材料,A=碳钢和铸铁,B=高硅铸铁,C=高镍铸铁,D=铬13不锈钢,E=铬17不锈钢,F=铬18镍9不锈钢,G=铬18镍12钼不锈钢,H=铬20镍22~30不锈钢(20号合金),I=铝及铝合金,J=铜及青铜,K=黄铬18镍9不锈钢,G=铬18镍12钼不锈钢,H=铬20镍22~30不锈钢(20号合金),I=铝及铝合金,J=铜及青铜,K=黄铬18镍9不锈钢,G=铬18镍12钼不锈钢,H=铬20镍22~30不锈钢(20号合金),I=铝及铝合金,J=铜及青铜,K=黄铬18镍9不锈钢,G=铬18镍12钼不锈钢,H=铬20镍22~30不锈钢(20号合金),I=铝及铝合金,J=铜及青铜,K=黄注:⑴、大写字母表示各种材料,A=碳钢和铸铁,B=高硅铸铁,C=高镍铸铁,D=铬13不锈钢,E=铬17不锈钢,F=铬18镍9不锈钢,G=铬18镍12钼不锈钢,H=铬20镍22~30不锈钢(20号合金),I=铝及铝合金,J=铜及青铜,K=黄注:⑴、大写字母表示各种材料,A=碳钢和铸铁,B=高硅铸铁,C=高镍铸铁,D=铬13不锈钢,E=铬17不锈钢,F=铬18镍9不锈钢,G=铬18镍12钼不锈钢,H=铬20镍22~30不锈钢(20号合金),I=铝及铝合金,J=铜及青铜,K=黄注:⑴、大写字母表示各种材料,A=碳钢和铸铁,B=高硅铸铁,C=高镍铸铁,D=铬13不锈钢,E=铬17不锈钢,F=铬18镍9不锈钢,G=铬18镍12钼不锈钢,H=铬20镍22~30不锈钢(20号合金),I=铝及铝合金,J=铜及青铜,K=黄铬18镍9不锈钢,G=铬18镍12钼不锈钢,H=铬20镍22~30不锈钢(20号合金),I=铝及铝合金,J=铜及青铜,K=黄注:⑴、大写字母表示各种材料,A=碳钢和铸铁,B=高硅铸铁,C=高镍铸铁,D=铬13不锈钢,E=铬17不锈钢,F=铬18镍9不锈钢,G=铬18镍12钼不锈钢,H=铬20镍22~30不锈钢(20号合金),I=铝及铝合金,J=铜及青铜,K=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腐蚀数据与选材手册
硝酸是极其重要的有机和无机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化工、冶金、化纤和医药等工业部门,在国防军事工业中多用于制造TNT炸药。
但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装置的腐蚀问题也必然随之加剧,因此,正确认识、了解硝酸的腐蚀问题,听取、吸收厂家的实践经验,采用适宜的耐蚀材料,这将大大提高装置设计质量,延长运行周期,避免事故发生,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1
硝酸的腐蚀机理
硝酸是强酸,又是强氧化剂,这主要由于HNO3分子分解放出了[O]和HNO3分子在溶液中电离出的H+,它们都能得到电子的缘故,而HNO3分子的氧化性强弱则决定于放出[O]的速率。
浓硝酸中HNO3分子数目多,放出[O]的速率大,则氧化性强;稀硝酸在加热后也提高了放[O]速率,同样增强了氧化性;而硝酸盐在溶液中不分解放出[O],也不电离出H+,所以硝酸盐溶液没有氧化性[1]。
硝酸大体以其共沸浓度为分界线,低于68%成为稀硝酸,高于68%称为浓硝酸,两者腐蚀机理不同,耐蚀材料各异。
浓、稀硝酸均具有氧化性,但在相同的条件下,仍是浓硝酸比稀硝酸的氧化性强,如:稀硝酸只能把S2-氧化到单质S,而浓硝酸可把S2-氧化到H2SO4;极稀硝酸不能氧化I-,而较浓硝酸很容易把I-氧化到I2。
当硝酸浓度相同时,热的比冷的氧化性强,当两种硝酸的浓度差不多时,加热的稍稀硝酸不一定比冷的稍浓硝酸的氧化性弱,这说明硝酸的氧化性
是相对的。
1.1
硝酸与不活泼金属的反应机理
以硝酸与铜反应为例。
铜与浓硝酸在加热或通入NO2时反应才能迅速发生,主要放出NO2气体;而铜与热的稀硝酸反应主要放出NO 气体。
在硝酸与铜的反应中,不论硝酸的浓度如何,首先都是发生了硝酸分子的分解反应,放出了新生态的氧原子[O]。
HNO3 =HNO2 + [O] (A)
由于新生态的氧原子的氧化能力极强,它很容易将铜氧化成CuO,CuO又立即与过量的HNO3反应生成Cu(NO3)2,在A反应中生成的HNO2由于不稳定,特别是在酸性或加热条件下更是如此,又会迅速分解生成NO。
稀硝酸中由于HNO3分子的浓度很低,当生成的NO在溶液中达到饱和后大部分能从溶液中逸出来,而在浓硝酸中,生成的NO既可与新生态的氧原子作用生成NO2,又可与大量存在的HNO3分子作用而生成NO2,NO2在溶液中达到饱和后也逸放出来。
因此硝酸浓度越高,生成NO2的可能性越大,放出NO的机会就越小。
1.2
硝酸与活泼金属的反应机理
硝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时,我们不能忽视HNO3在溶液中电离出的H+的氧化作用,在溶液中除了能发生A反应外,同时存在H+与活泼金
属的另一个氧化还原反应B:
2Mn + 2n H+ =2Mn+ + nH2 (B)
在硝酸氧化活泼金属的反应中,A、B两种反应始终同时存在,并且进行着互相竞争。
在浓硝酸中,A反应为主,B反应为辅,但在稀硝酸中正好相反,且随着HNO3浓度的降低,B反应逐渐上升到主导地位,在B反应中生成的H2分子或初生态[H]都是极强的还原剂,但在浓硝酸中其量很少,故能被过量的HNO3氧化掉,而在稀硝酸中,H2或原子态[H]较多,它们能连续的将HNO3分子中氧化态的N元素还原成一系列的低价氧化物[2]。
一般来说,酸的浓度和反应温度一定时,金属越活泼,气体分子中N 元素的氧化数越低,反应温度和金属一定时,酸越稀则气体分子中N 元素的氧化数也越低,酸的浓度和金属一定时,反应温度越高则气体分子中N元素的氧化数越高。
这是因为加热促进A反应的进行,放出较多的[O]去消耗B反应中生成的[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