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手术开始前、患者离开手术室前核查制度

合集下载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1.目的:为了加强手术管理,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发生错误,避免手术后并发症或死亡,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使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琼海市人民医院临床医技科室。

3.定义:指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进行多方参与的核查,以保障患者安全的制度。

4.内容: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

4.1 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手术,其他有创操作可参照执行(注:在手术室内完成的局麻手术,如麻醉与手术为同一人时,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的核查及签名由其一人完成)。

4.2 《手术安全核查表》的基本信息由主管医师填写,无《手术安全核查表》,手术室不予以接收(急诊手术除外)。

4.3 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如:腕带)以便核查。

4.4 手术安全核查由手术医师(主刀或助手)、麻醉医师、巡回护士三方分别主持,患者基本信息由临床手术医师填写,三方共同执行并逐项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

4.5 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4.5.1 麻醉实施前:由手术医师主持,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核对确认完成后三方分别签字后开始实施麻醉。

4.5.2 切开皮肤前:由麻醉医师主持,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

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核对确认完成后三方分别签字后开始实施手术(手术结束后由手术医师补签名)。

2023年手术安全核查制度_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规定

2023年手术安全核查制度_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规定

2023年手术安全核查制度_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规定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篇1一、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同时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

本制度所指的手术医师是指术者,特殊情况下可由第一助手代替。

二、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手术,其他有创操作应参照执行。

三、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以便核查。

四、手术安全核查由麻醉医师主持并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

如无麻醉医师参加的手术,则由术者主持并填写表格。

五、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

(一)麻醉实施前:由麻醉医师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中内容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手术部位与标示、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感染性疾病筛查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其他内容,由核查三方共同核查确认。

(二)手术开始前: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按上述方式,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示,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

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三)患者离开手术室前: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按上述方式,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四)三方核查人确认后分别签名。

六、手术安全核查必须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表格。

七、术中用药的核查:由手术医师或麻醉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负责核查。

八、手术科室、麻醉科与手术室负责人是本科室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与持续改进管理工作的主要责任人。

九、医院医务部门、护理部门等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应根据各自职责,认真履行对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与管理,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并加以落实。

手术安全核查

手术安全核查

XXXX医院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一、手术安全核查是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护士共同参与,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同时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

核查结果由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共同确认签字。

本制度所指的手术医师是指术者或第一助手。

二、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以便核查。

三、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

(一)麻醉实施前:由手术医师主持、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中内容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手术部位与标示、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感染性疾病筛查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其他内容,由核查三方共同核查确认。

(二)手术开始前:由麻醉医师主持、手术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按上述方式,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示,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

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三)患者离开手术室前:由手术室护士主持、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三方按上述方式,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四)三方核查人确认后分别签名。

(五)核查过程要求主持人唱读。

四、《手术安全核查表》由手术科室带入,分别由查对主持人填写。

五、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负责对患者术中所用血液、器械、敷料等物品进行及时清点核查,手术巡回护士和手术器械护士共同核查签字。

六、手术安全核查必须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表格。

七、术中用药的核查:由手术医师或麻醉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负责核查。

八、手术科室、麻醉科与手术室负责人是本科室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与持续改进管理工作的主要责任人。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五通桥中医院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一、为提高我院手术质量,确保手术安全,降低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并使患者手术效果得到科学客观的评价,依据中国医院协会《关于发布和实施<手术安全核查表与手术风险评估表>的通知》(医协会发[2009]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二、凡拟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都应进行手术风险评估。

三、医生、麻醉师对患者进行手术风险评估时要严格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临床诊断、拟施手术风险与利弊进行综合评估,并填写《医医院手术风险评估表》(见附件)。

四、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前24h手术医生、麻醉师应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相应内容对患者进行评估,做出评估后分别在签名栏内签名。

由手术医生根据评估内容计算手术风险分级。

并根据评估的结果制定出安全、有效的手术计划和麻醉方式,充分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或监护人)手术方案,手术可能面临的风险,获得其知情同意。

手术风险评估分级超过NNIS2级时,应及时向科主任请示,请科主任再次评估,必要时可组织院内会诊后再进行评估,报医务科审批同意后方可手术。

五、急诊手术患者,手术前24h主刀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应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相应内容对患者进行逐项评估,做出评估后分别在签名栏内签名。

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共同就评价结果向患者或者其委托人(或监护人)充分告知本次急诊手术可能面临的风险及严重后果,获得其知情同意。

手术风险评估分级超过NNIS2级时,必须同时向科主任汇报。

六、手术风险评估填写内容及流程术前24h手术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应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相应内容对患者进行评估,做出评估后分别在签名栏内签名。

由手术医生根据评估内容计算手术风险分级。

评估内容如下:①手术切口清洁程度手术风险分级标准将手术切口按照清洁程度分为四类:Ⅰ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Ⅱ类手术切口(相对清洁切口)Ⅲ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手术)Ⅳ类手术切口(污染手术)②麻醉分级(ASA分级)参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标准:I-Ⅵ级:P1:正常的患者;P2: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P3: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P4:患者有轻微的明显系统临床症状,且危及生命;P5:病情危重,生命难以维持的濒死患者;P6:脑死亡的患者。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一、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

二、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手术,其他有创操作可参照执行。

三、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以便核查。

四、手术安全核查由手术医师或麻醉医师主持,三方共同执行并逐项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记录单》。

五、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

(一)麻醉实施前: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记录单》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二)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

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三)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四)三方确认后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记录单》上签名。

六、手术安全核查必须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表格。

七、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由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核查。

八、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记录单》应归入病历中保管,非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记录单》由手术室负责保存一年。

九、手术科室、麻醉科与手术室的负责人是本科室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第一责任人。

十、医院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对本院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与管理,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并加以落实。

(完整版)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及流程

(完整版)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及流程

XX 市人民医院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及流程1、手术安全核查是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护士共同参与,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同时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

核查结果由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共同确认签字。

本制度所指的手术医师是指术者或第一助手。

2、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以便核查。

3、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

(一)麻醉实施前:由手术医师主持、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中内容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手术部位与标示、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感染性疾病筛查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其他内容,由核查三方共同核查确认。

(二)手术开始前:由麻醉医师主持、手术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按上述方式,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示,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

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三)患者离开手术室前:由手术室护士主持、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三方按上述方式,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四)三方核查人确认后分别签名。

(五)核查过程要求主持人唱读。

4、《手术安全核查表》由手术科室带入,分别由查对主持人填写、签字。

5、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负责对患者术中所用血液、器械、敷料等物品进行及时清点核查,手术巡回护士和手术器械护士共同核查签字并完成《手术清点记录》。

手术清点记录一式两份,一份手术室留档,一份归入病历。

手术清点记录内容包括患者姓名、住院病历号(或病案号)、手术日期、手术名称、术中所用各种器械和敷料数量的清点核对、签名等。

5、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手术,其他有创操作应参照执行。

麻醉、手术开始前、患者离开手术室前核查制度

麻醉、手术开始前、患者离开手术室前核查制度

麻醉、手术开始前、患者离开手术室前核查制度麻醉、手术开始前、患者离开手术室前核查制度对于手术安全具有至关紧要的作用。

麻醉和手术是一项高风险的医疗行为,其中涉及到的医疗操作特别多而杂,而一不当心就可能会产生不可挽回的后果。

因此,为了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各大医院已经普遍实行了麻醉、手术开始前、患者离开手术室前核查制度,以降低病人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加强手术的安全性。

在下文中,将认真介绍这一核查制度的紧要性、应用范围、流程及效果等方面的内容。

一、核查制度的紧要性首先,应当明确这一核查制度的紧要性。

手术前核查制度是指在进行麻醉和手术前对病人、手术器材等进行核查。

其实现的目的是:一是核查术前准备工作是否俱备,二是确认患者身份和手术内容,保证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因此,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紧要性:1.提高手术安全性。

手术是一项多而杂、高危的医疗工作,医护人员需要有一套稳妥的规范化手术流程,才能确保手术的安全。

麻醉、手术开始前、患者离开手术室前核查制度就供给了这样的一个依据,能够从根源上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

2.防备误操作。

对器材和病人身份等明确核查,可以避开医护人员错误使用器材或识别的错误,从而防备误操作发生。

早期的讨论表明,手术前相互核查3遍,可以将手术错误率降低到0%。

3.加强医疗系统信念。

通过严格的术前核查制度,使医务人员更加信念满满的工作,提高了麻醉科、手术科医护人员自我认得和责任心,同时也加强了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和充足度。

二、核查制度的应用范围接下来要探讨的就是核查制度的应用范围。

在麻醉、手术开始前、患者离开手术室前这三个环节,都需要进行核查制度。

那么,这里要认真说明每个环节的应用范围。

1.麻醉科核查制度在麻醉科,术前麻醉医生必需与病人进行预处理,包括:询问病史,检查生命体征,自主呼吸和体循环等情形,以了解并筛查麻醉前不可推测的症状,确保麻醉过程安全、有效。

麻醉医生必需了解病人的历史病征(病史、过敏反应等)以及既往病历。

麻醉、手术开始前、患者离开手术室前核查制度

麻醉、手术开始前、患者离开手术室前核查制度

麻醉、手术开始前、患者离开手术室前核查制度麻醉、手术开始前、患者离开手术室前核查制度是现代医院手术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旨在确保术前准备工作的完善,保障患者手术安全,并预防手术出现差错或意外情况。

该制度被广泛应用于手术室管理和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本次文章将深入探讨该核查制度的目的和内容,以及实施该制度的注意事项和效果评估。

一、麻醉、手术开始前、患者离开手术室前核查制度的目的麻醉、手术开始前、患者离开手术室前核查制度的最终目的是确保患者的手术安全,避免手术过程中发生任何失误或意外。

该核查制度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目标:1. 确定患者身份:在手术室中,往往同时处理多个手术患者,为了确保患者在手术中能够得到正确的治疗,核查制度要求在进行任何治疗或操作之前确认患者的身份,避免患者身份混乱或误诊情况的发生。

2. 核对手术部位:手术部位的选择和核对是手术中重要的一环,对于手术成功和减少并发症发生有着重要作用。

核查制度要求在手术开始前,医疗团队需要进行再次核对手术部位,以避免手术错误的发生。

3. 确认手术同意书:在患者确诊需要手术之后,医生将告知患者手术的风险和利益,并让患者签署手术同意书。

而在手术开始前,术前核查制度要求必须确认手术同意书的签署情况,避免因为手术未经患者同意而发生争议或纠纷。

二、麻醉、手术开始前、患者离开手术室前核查制度的内容麻醉、手术开始前、患者离开手术室前核查制度需要团队中的多个成员参与,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确认患者身份:医疗团队必须再次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等,并和患者佩戴的身份证件进行对照,确保患者身份的准确性。

2. 核对手术部位:手术部位的核对是防止术前术后差错的重要环节。

医疗团队需要再次核对患者要进行手术的部位,并将核对结果记录在相应的核对表格中,以备份。

3. 确认手术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是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法律依据,医疗团队必须核对患者手术同意书的签署情况,并将结果记录在核查表格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醉、手术开始前、患者离开手术室前核查
制度
1.麻醉实施前:由麻醉医师主持并负责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中内容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手术部位与标示、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感染性疾病筛查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其他内容,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核查三方共同核查确认签字。

2.手术开始前:由手术医师主持并负责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中内容依次核对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示,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核查结果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共同确认签字。

3.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负责对手术患者术中所用血液、器械、敷料等物品进行及时清点核查,手术巡回护士和手术器械护士共同核查签字并完成《手术清点记录》。

手术清点记录一式两份,一份手术室留档,一份归入病历。

手术清点记录内容包括患者姓名、住院病历号(或病案号)、手术日期、手术名称、术中所用各种器械和敷料数量的清点核对、签名等。

4.患者离开手术室前:由手术室护士主持并负责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
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核查结果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共同确认签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