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第三章《世界古代史》马工程
合集下载
01 《世界现代史》 马工程.ppt

二次代表大会秘密进行,布尔什维克与孟什维克的分歧,宣告了 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
列宁主义诞生和俄国 1905 年革命
1904 年日俄战争中沙皇军队接连失败,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 各地罢工运动风起云涌
布尔什维克党于 1905 年 4 月在伦敦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 指出无产阶级应积极领导当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通过武装起 义推翻沙皇政府, 实现工农民主专政, 然后适时将其转变为社 会主义革命
合一的极权专制,密切与帝国主义的关系 1889 年, 伊斯坦布尔军医学校的学生秘密结社, 成立了 “ 统一
与进步委员会”(欧洲人称其为 “ 青年土耳其党”) 1906 年后, 青年土耳其党主要在军队中发展,进行武装起义,获
得成功 青年党人在取得胜利后, 推行泛突厥主义, 即大土耳其主义, 激起
了帝国境内阿拉伯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反抗
中国义和团运动及辛亥革命
义和团运动的背景: ✓ 1840 年鸦片战争后,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加深民族危机 ✓ 基督教教会与民众发生冲突不断,治外法权 ✓ 德国侵入山东
“扶清灭洋” 为口号的义和团运动在山东、 直隶等地迅速兴起 1900 年 6 月八国联军入侵, 1901 年签订丧权辱国的
第一章 进入 20 世纪的世界
第一章 进入 20 世纪的世界
第一节 20 世纪初的科技进步和社会进步 第二节 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 第三节 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与列宁主义的诞生 第四节 亚洲的觉醒和拉丁美洲的社会变革
第一节 20 世纪初的科技进步和社会进步
世纪之交的科学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社会进步的步伐不断加快
原因: ✓ 卡扎尔王朝统治的伊朗已经沦为半殖民地 ✓ 外国资本压力下民族工商业发展缓慢, 人民处境更为艰难 ✓ 国王挥霍 ✓ 为数众多的伊朗学生和工人在俄国求学、 做工,重大影响
列宁主义诞生和俄国 1905 年革命
1904 年日俄战争中沙皇军队接连失败,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 各地罢工运动风起云涌
布尔什维克党于 1905 年 4 月在伦敦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 指出无产阶级应积极领导当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通过武装起 义推翻沙皇政府, 实现工农民主专政, 然后适时将其转变为社 会主义革命
合一的极权专制,密切与帝国主义的关系 1889 年, 伊斯坦布尔军医学校的学生秘密结社, 成立了 “ 统一
与进步委员会”(欧洲人称其为 “ 青年土耳其党”) 1906 年后, 青年土耳其党主要在军队中发展,进行武装起义,获
得成功 青年党人在取得胜利后, 推行泛突厥主义, 即大土耳其主义, 激起
了帝国境内阿拉伯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反抗
中国义和团运动及辛亥革命
义和团运动的背景: ✓ 1840 年鸦片战争后,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加深民族危机 ✓ 基督教教会与民众发生冲突不断,治外法权 ✓ 德国侵入山东
“扶清灭洋” 为口号的义和团运动在山东、 直隶等地迅速兴起 1900 年 6 月八国联军入侵, 1901 年签订丧权辱国的
第一章 进入 20 世纪的世界
第一章 进入 20 世纪的世界
第一节 20 世纪初的科技进步和社会进步 第二节 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 第三节 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与列宁主义的诞生 第四节 亚洲的觉醒和拉丁美洲的社会变革
第一节 20 世纪初的科技进步和社会进步
世纪之交的科学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社会进步的步伐不断加快
原因: ✓ 卡扎尔王朝统治的伊朗已经沦为半殖民地 ✓ 外国资本压力下民族工商业发展缓慢, 人民处境更为艰难 ✓ 国王挥霍 ✓ 为数众多的伊朗学生和工人在俄国求学、 做工,重大影响
导论与引言 《世界古代史》 马工程

最初的国家、奴隶制经济和上古文化
• 最初的国家都是从氏族组织发展而来的。但它又是对氏族制度的重大超越与否 定。国家不像氏族那样把血缘关系作为联结居民的纽带,而是“按地区来划分 它的国民”,“并允许公民在他们居住的地方实现他们的公共权利和义务”。 国家内部还设立了公共权力,“这种公共权力已经不再直接就是自己组织为武 装力量的居民了。这个特殊的公共权力之所以需要,是因为自从社会分裂为阶 级以后,居民的自动的武装组织已经成为不可能了。”在人类的历史上,国家 的形成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世界古代史》 上册引言
• 世界上古史的时间与空间范围 • 世界上古史的发展阶段 • 最初的国家、奴隶制经济与上古文化 • 世界上古史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世界上古史的时间与空间范围
• 在我国,世界上古史一般是指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两个阶段,即原始 社会和奴隶社会,时间为300万年前至公元476年,属人类文明发展巨 流中的源头。
《世界古代史》导论
• 世界古代史的研究对象及其发 展规律
• 如何学好世界古代史
一、世界古代史的研究 对象及其发展规律
• (一)人类的起源和原始氏族制社会 • (二)奴隶占有制社会 • (三)封建社会
(一)人类的起源和原始氏族社会
• 世界上人类的起源和社会的形成是自然界长期进化和 发展的必然结果。
希腊-罗马
西亚
中国
埃及
印度
古代亚欧大陆诸文明的地理分布
18
世界上古史的发展阶段
• 原始社会的历史是从人类的出现开始的。 • 血缘家族是人类“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其存在时间很长,大约相
当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和中期。 • 氏族公社是血缘家族发展的结果。氏族公社先后分为母系与父系两个
第七章 《世界古代史》 马工程

1个无产者队
石头
最后一个王“高傲者”塔克文施暴政,被驱逐出境。 公元前510年,王政时代结束,罗马历史从此进入了新的 历史阶段——罗马共和国时期。
第二节 共和国的建立与发展
一、共和国的建立
设立两名执政官,作为共和国最高权力的代表,具有同僚协议、权力制衡和 任期短暂等特点。
王政时代的元老院保留下来,成为共和国的核心机构。 森都里亚大会,带有典型的贵族性质,为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埋下了伏笔。
二、 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斗争原因: 1、平民被排斥于国家政
治生活之外,不能与贵族分 享国家权力,不能进入元老 院。
2、平民无权参与公有土 地的分配和使用。
3、平民被沦为债务奴役 的深渊。
4、习惯法的解释权和司 法审判权掌握在贵族手中。
第一,国家机构逐渐完善。 第二,平民的经济地位得到一定的改善。 第三,奴隶制经济得以发展。 第四,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第五,平民争得一定的政治和社会权力,打破了贵
族垄断国家政权的局面,加强了共和政制中的民主
因素。
三、征服意大利半岛与“分而治之”
通过维爱战争(约前477-396) 控制意大利北部。
通过萨莫奈战争(约前343-290) 控制意大利中部。
通过塔林顿战争(约前280-275) 控制意大利南部。
四、 征服地中海区域与行省统治
优利亚·克劳狄王朝 (14-68)
弗拉维王朝(69-96) 安敦尼王朝(96-192)
三、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图拉真柱
哈德良城墙 图拉真柱
一、三世纪危机
1、奴隶制危机,隶农迅速增多。
“大农庄的生产者分为两种:不带枷锁的隶农和戴枷 锁的奴隶”——科鲁美拉 2、政局不稳,内讧频仍。 3、人民起义与蛮族入侵。
石头
最后一个王“高傲者”塔克文施暴政,被驱逐出境。 公元前510年,王政时代结束,罗马历史从此进入了新的 历史阶段——罗马共和国时期。
第二节 共和国的建立与发展
一、共和国的建立
设立两名执政官,作为共和国最高权力的代表,具有同僚协议、权力制衡和 任期短暂等特点。
王政时代的元老院保留下来,成为共和国的核心机构。 森都里亚大会,带有典型的贵族性质,为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埋下了伏笔。
二、 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斗争原因: 1、平民被排斥于国家政
治生活之外,不能与贵族分 享国家权力,不能进入元老 院。
2、平民无权参与公有土 地的分配和使用。
3、平民被沦为债务奴役 的深渊。
4、习惯法的解释权和司 法审判权掌握在贵族手中。
第一,国家机构逐渐完善。 第二,平民的经济地位得到一定的改善。 第三,奴隶制经济得以发展。 第四,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第五,平民争得一定的政治和社会权力,打破了贵
族垄断国家政权的局面,加强了共和政制中的民主
因素。
三、征服意大利半岛与“分而治之”
通过维爱战争(约前477-396) 控制意大利北部。
通过萨莫奈战争(约前343-290) 控制意大利中部。
通过塔林顿战争(约前280-275) 控制意大利南部。
四、 征服地中海区域与行省统治
优利亚·克劳狄王朝 (14-68)
弗拉维王朝(69-96) 安敦尼王朝(96-192)
三、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图拉真柱
哈德良城墙 图拉真柱
一、三世纪危机
1、奴隶制危机,隶农迅速增多。
“大农庄的生产者分为两种:不带枷锁的隶农和戴枷 锁的奴隶”——科鲁美拉 2、政局不稳,内讧频仍。 3、人民起义与蛮族入侵。
03第三章《博物馆学概论》马工程.ppt

(二)20年代末至全面抗战爆发之前的博物馆
我国博物馆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期。现代博物馆格局初步形成。
(三)全面抗战爆发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博物馆
整体停滞状态下的局部发展
第四节 当代中国博物馆
• 一、新中国博物馆的初步发展
(一)改造与整顿时期的博物馆
设立文物事业管理局;严禁文物非法出口;全国范围的抢救性文 物征集运动;建立地志性博物馆。
• 四、现代博物馆的兴起与发展
1.欧洲地区:出现一批现代博物 馆;专门博物馆进一步发展。 2.北美地区:发展与变革 3.其他地区:开始兴起
1.欧洲地区:新类型,新理念, 新方法,地方博物馆,社会主义 博物馆。
2.北美地区:现代博物馆框架。
3.其他地区:乡土博物馆,殖民 势力控制,国家博物馆。
(一)兴起
(二)初步发展时期的博物馆
1956年,“三性二务”;1958年,“三大馆”建设
(三)挫折与停滞时期的博物馆
整体停滞状态下的局部发展
• 二、改革开放以后的博物馆
(一)博物馆数量增长 (二)博物馆发展多样化 (三)博物馆人才队伍建设加快 (四)博物馆管理日益规范化 (五)博物馆协会活动积极展开
• 三、港澳台地区的博物馆
第五节 当代博物馆的新发展
一、博物馆的社会使命感上升 二、新型博物馆的出现
(一)生态博物馆; (二)社区博物馆; (三)近现代工业遗产博物馆
三、博物馆走向市场 四、新兴科技在博物馆广泛应用
思考题
• 1.如何理解古代收藏与博物馆之间的关系? • 2.试述博物馆去殖民化问题形成的历史根源。 • 3.应当怎样评价发展中国家向文物占有国追索的要求? • 4.试述现代博物馆观念的传播及其路径。 • 5.试述现代博物馆在中国的引入及其影响。 • 6.结合新中国建立至今我国博物馆的发展状况,对博物馆 “三性二
我国博物馆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期。现代博物馆格局初步形成。
(三)全面抗战爆发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博物馆
整体停滞状态下的局部发展
第四节 当代中国博物馆
• 一、新中国博物馆的初步发展
(一)改造与整顿时期的博物馆
设立文物事业管理局;严禁文物非法出口;全国范围的抢救性文 物征集运动;建立地志性博物馆。
• 四、现代博物馆的兴起与发展
1.欧洲地区:出现一批现代博物 馆;专门博物馆进一步发展。 2.北美地区:发展与变革 3.其他地区:开始兴起
1.欧洲地区:新类型,新理念, 新方法,地方博物馆,社会主义 博物馆。
2.北美地区:现代博物馆框架。
3.其他地区:乡土博物馆,殖民 势力控制,国家博物馆。
(一)兴起
(二)初步发展时期的博物馆
1956年,“三性二务”;1958年,“三大馆”建设
(三)挫折与停滞时期的博物馆
整体停滞状态下的局部发展
• 二、改革开放以后的博物馆
(一)博物馆数量增长 (二)博物馆发展多样化 (三)博物馆人才队伍建设加快 (四)博物馆管理日益规范化 (五)博物馆协会活动积极展开
• 三、港澳台地区的博物馆
第五节 当代博物馆的新发展
一、博物馆的社会使命感上升 二、新型博物馆的出现
(一)生态博物馆; (二)社区博物馆; (三)近现代工业遗产博物馆
三、博物馆走向市场 四、新兴科技在博物馆广泛应用
思考题
• 1.如何理解古代收藏与博物馆之间的关系? • 2.试述博物馆去殖民化问题形成的历史根源。 • 3.应当怎样评价发展中国家向文物占有国追索的要求? • 4.试述现代博物馆观念的传播及其路径。 • 5.试述现代博物馆在中国的引入及其影响。 • 6.结合新中国建立至今我国博物馆的发展状况,对博物馆 “三性二
第十四章 东欧 《世界古代史》 马工程

• 古罗斯的文学和史学互相渗透、互相依存。12世纪初在基辅 彼彻拉洞窟修道院、由涅斯托尔修士编成的《往年纪事》, 是关于罗斯历史和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将古罗斯的历史与 东欧斯拉夫人的历史联结起来,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12世 纪完成的《伊戈尔远征记》描写1185年北诺夫哥罗德公伊戈 尔•斯维亚托斯拉维奇,率领罗斯军队远征波洛伏齐人的经过, 歌颂伊戈尔公及其军队的英勇战斗精神,但由于封建割据时 期政治上的分裂,以致远征最终遭到失败的故事。这是一部 充满罗斯爱国主义思想的伟大史诗。
第一节 东斯拉夫人与基辅罗斯
• 一、东斯拉夫人 • 二、古罗斯建国
第一节 东斯拉夫人与基辅罗斯
• 一、东斯拉夫人 东斯拉夫人广泛分布于第聂伯河、伏尔加河上游、德
维纳河和伊尔缅湖等广阔土地上。据古罗斯第一部编年史 《往年纪事》的记载,东斯拉夫人共有30多个部落,其中 以基辅为中心的波良人(波里安人)和以诺夫哥罗德为中 心的斯洛文人最为先进。拜占庭历史学家普罗科普在《哥 特战记》中曾提到,6世纪的东斯拉夫人仍处于原始社会 氏族民主制阶段。他说:安特人(即东斯拉夫人)“不是 由一人统治的,历来就过着民主生活,因而与其幸福攸关 的一切事情,不论好坏,都要提交人民讨论。”但是此时 为了防御入侵的敌人,东斯拉夫人也可以组织本地区各部 落联合作战。据拜占庭的历史家梅南德尔说,安特人一个 著名领袖美扎米尔,联合了相当大一部分安特人,因而使 阿瓦尔人感到恐惧。但这个时期的部落联合还不是经常性 的组织,往往在战争时期临时组织起来,战争结束就自行 解体。
• 【10至12世纪波兰文化】 波兰在966年接受西方基督教之后,它的文字和文学都在罗
马教会的影响下发展起来。但早期的神学书籍和文学资料全用
拉丁文书写,波兰人的文化教育亦为教会所垄断。寺院和教会
3-第二章 《中国经济史》 马工程

• 开垦荒地 • 实施屯田 • 积谷备荒 • 减轻赋税
一、水利措施
(一)防洪治河 • 在历史上防洪治河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尽管 五个阶段所有现象及工程手段错综交叉,但 还是有主有次。五个阶段分别是避洪、限洪 、防洪、调洪和用洪。
水利措施(续1)
(二)农田水利的发展 • 秦汉时期,我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
地权关系及其变动(续1)
1. 土地国有制
• 国家通过部分土地所有权的让渡,来实现成本更为 低廉的收益。而承接这部分土地所有权的人便成为 事实上的土地所有者,在这样的框架下,土地私有 制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起来。与广义上的国家土地 所有制相对应的是狭义的土地国有制,即政府通过 各种途径和方式参与土地经营活动,并借以影响农 业经济的发展,我们称为官营土地。
,因而这一时期的水利建设,主要都偏重于黄河流域, 特别是关中平原。
水利措施(续2)
• 东汉至南北朝时期, 海河、黄河、淮河、 长江、钱塘江诸流域的 农田水利建设较为突出。
• 汉武帝时期从洛水上 游开渠引水灌溉
水利措施(续3)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水利建设总体来看有所发展, 南方的发展好于北方。到唐宋时期,我国的经济 重心转向江南,水利建设也随着转向长江流域, 特别是江南地区。
(一)古代农业的发展
• 夏、商、西周、春秋,精耕细作的萌芽期——以黄河流域 “沟洫农业”为主要标志。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青铜 时代。
• 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精耕细作技术的成型期——以 北方旱地精耕细作体系的形成和成熟为主要标志。
•隋、唐、宋、辽、金、元,精耕细作的扩展期——以南方 水田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形成和成熟为主要标志。 •明、清,精耕细作深入发展期——适应人口激增、人地矛 盾突出的情况,土地利用的广度和深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
一、水利措施
(一)防洪治河 • 在历史上防洪治河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尽管 五个阶段所有现象及工程手段错综交叉,但 还是有主有次。五个阶段分别是避洪、限洪 、防洪、调洪和用洪。
水利措施(续1)
(二)农田水利的发展 • 秦汉时期,我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
地权关系及其变动(续1)
1. 土地国有制
• 国家通过部分土地所有权的让渡,来实现成本更为 低廉的收益。而承接这部分土地所有权的人便成为 事实上的土地所有者,在这样的框架下,土地私有 制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起来。与广义上的国家土地 所有制相对应的是狭义的土地国有制,即政府通过 各种途径和方式参与土地经营活动,并借以影响农 业经济的发展,我们称为官营土地。
,因而这一时期的水利建设,主要都偏重于黄河流域, 特别是关中平原。
水利措施(续2)
• 东汉至南北朝时期, 海河、黄河、淮河、 长江、钱塘江诸流域的 农田水利建设较为突出。
• 汉武帝时期从洛水上 游开渠引水灌溉
水利措施(续3)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水利建设总体来看有所发展, 南方的发展好于北方。到唐宋时期,我国的经济 重心转向江南,水利建设也随着转向长江流域, 特别是江南地区。
(一)古代农业的发展
• 夏、商、西周、春秋,精耕细作的萌芽期——以黄河流域 “沟洫农业”为主要标志。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青铜 时代。
• 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精耕细作技术的成型期——以 北方旱地精耕细作体系的形成和成熟为主要标志。
•隋、唐、宋、辽、金、元,精耕细作的扩展期——以南方 水田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形成和成熟为主要标志。 •明、清,精耕细作深入发展期——适应人口激增、人地矛 盾突出的情况,土地利用的广度和深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
中宣部、教育部已出版马工程教材(截止到2019年4月)

袁世硕、陈文新
13 世界古代史(第二版)
朱寰、杨共乐、晏绍祥
14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
郑永廷、刘书林、沈壮海
15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史(第二 版)
王树荫、李斌雄、邱圣宏
16 中国革命史
王顺生、王炳林、陈 述
17 经济法学(第二版)
张守文
18 国际公法学(第二版)
曾令良、周忠海
19 国际经济法学(第二版)
18 世界现代史
19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20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 21 科学社会主义概论 22 社会学概论 23 法理学
许崇德、韩大元、李林
万俊人、焦国成、王泽应
顾海良、程恩富、柳欣
林岗、洪银兴、雎国余
张海鹏、杨胜群、郑师渠
程中原、吴敏先、陈述、柳建 辉
于沛、胡德坤、李世安、徐蓝 、孟庆龙
邢贲思、梅荣政、张雷声、艾 四林
序号
书名
作者
1 《西方经济学》习题与解答
吴汉洪
2 《西方经济学》精要与案例解析
文建东
3 西方经济学(精编本)(第二版)
4 史学概论文献与资料选编
外国文学作品选(上) 5
外国文学作品选(下)
本书编写组 张岂之、于沛、瞿林东、陈春 声、张越 聂珍钊、苏晖
聂珍钊、苏晖
6 文学理论教学参考书
童庆炳
7 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2018
54.00 40.50 46.00 54.50 54.00 57.20 51.10 49.20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2019 2017
978-7-04-050099-8 978-7-04-050101-8 978-7-04-046895-3
第3章 《世界经济史》 马工程

2.2 庄园的农民和劳动
农奴劳役的天数:通常是每周 三天,“周工”;
经常性的“周工”和农忙时的 “献工”;
农奴还须向庄园提供各种各样 的生活用品,须使用农场主的 垄断性生产设施,如磨坊,并 缴纳使用费用;
官长与农奴,封建英国,约1310年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农奴”词条
对农奴制的反抗
• 农奴制是一个世袭制度,如果一个自由人和一个女农奴 结婚,他将丧失自由,自由租户如果占有一块不自由的 租地满一年零一天,他也将丧失自由。战争、犯罪等其 他途径也可能使人丧失自由而沦为农奴。
3.1 工商业与城市复兴
兴起城市的类型
① 为满足地方市场需要而生产的中小 城市;
② 主要生产和经营某种产品的城市, 受国际贸易影响很大,比如佛罗伦 萨
③ 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的商业城市,靠 经营中介贸易起家,如威尼斯、汉 堡等
公元1000年的意大利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中世纪的意大利”词条
3.2 行会制度的演变
② 拓殖运动开展之后,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刺激了庄园 主消费的多样化和对货币财富的追求。在许多场合, 他们愿意出卖土地和解放农奴,借以换取劳役或固定 租税。
第三节 工商业与城市发展
3.1 工商业与城市的复兴 3.2 行会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3.3 现代经营方式的起源
3.1 工商业与城市复兴
中世纪初期,欧洲的经济生活以农村为主,工商业和城市基 本上处于蛰伏状态。随着战乱的结束和经济的逐渐恢复,从 11世纪起,商品交换重新出现,并刺激了手工业的复兴。
• 此次调查类主要目的是清 查英格兰各地人口和财产 情况,以便征税。调查时 估价员的审核是决定性的, 书上说的“谁拥有财富, 或者财富值多少”,就是 法律。根据调查结果,英 格兰约有150万人口,其 中90%以上是农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卡纳克神庙中图特摩斯三世的战争 年鉴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
新王国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统治的强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 面: • 王权的神化加剧。在维护和确立
王权的神性上,国王的王衔具有 重大意义。国王成为活着的神。 国王开始采用“法老”的尊称以 此神化王权。 • 中央政府管理权限的削减。从图 特摩斯三世开始,维吉尔职务被 一分为二,分管上下埃及,分别 向国王负责。新设“库什总督” 与“阿蒙神第一先知”两个重要 职务。
• 古王国的衰落和赫拉克里奥坡里王朝的统治。
(一)中王国时期(前2009—前1650年)
• 第十一王朝末期的内战和第十二王朝初期的统治。 • 第十二王朝时期中央政府与地方贵族势力的斗争,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统治得到进一步强化。 • 社会经济生活:中王国时期,埃及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青铜
工具的广泛使用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建筑业也有了长足发展,出现 了大型神庙建筑群。埃及与周边国家的联系更加频繁,加强了对努 比亚的控制。新的社会阶层—涅捷斯逐渐形成。 • 中王国的衰落和希克索斯王朝的统治。
在图画文字的基础上,加上两河 流域苏美尔文字的影响,在涅伽大 文化二期时期埃及文字发展出来, 进而形成了埃及象形文字体系。
王权与国家紧密相连。 城市的产生。 两河文明在埃及国家形成过程中 的影响。 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在涅伽大 文化二期,国家首先在上埃及形 成。
埃及统一国家产生于公元前 3000年左右,由第一王朝的第一 位国王完成。关于埃及国家的统 一问题,传统观点认为,美尼斯 以武力统一上下埃及,主要依据 为纳尔迈调色板。目前,“和平 渐进轮”比较流行,并得到大多 数学者的认可。该理论认为,同 一国家的出现是小规模的渐进的 文化融合的结果,即涅伽达文化 向北扩展是同一国家出现的前 提,而绝非一个强大的政治势力 对另一个政治势力的征服。
(三)早王朝时期(约前3000—前2686年)
• 早王朝时期也称古风时代,包括第一王朝和第二王朝。早王朝是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雏形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基本确立,神话 王权和君权思想基本形成。
• 早王朝时期中央政府中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由国王直接控制的“王之 屋”,最高官员是财政大臣,地方政府组织为诺姆。
(一)中王国时期(前2009—前1650年)
阿瓦利斯发现的带有米诺斯艺术风格 的壁画
一、帝国的创立
二、新王国时期的政治经 济状况
三、阿玛纳时代和埃赫那 吞改革
四、新王国的衰落
(一)驱逐希克索斯人的战争
阿赫摩斯一世
卡摩斯第二块石碑
(二)图特摩斯三世的战争和帝国的创立
图特摩斯三世
• 社会经济生活: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下,国王是全国土地的所 有者,他通过赏赐把土地分配给官员和神庙。尼罗河定期泛滥所带 来的肥沃土壤和有利的气候条件为埃及的农业发展提够了保障。手 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孟菲斯成为全国的手工业中心。此时的贸易 形式以物物交换为主。
• 金字塔的建造:金字塔的建造体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强 化。
前王朝时期,上埃及的对外贸易频繁,来自东方的孔雀石和南方的 树脂已经成为埃及人的主要贸易品。而涅伽大文化也直接促使了第一 王朝的产生。
(一)前王朝时期(约前5300—约前3000年)
涅伽大文化二期时期的陶罐
女性雕像(3500-3400 BC)
(二) 埃及国家的形成
前王朝时期,埃及由旧石器时代 过渡到新石器时代,并且发展了铜 石并用的文化,埃及从原始社会过 渡到阶级剥削社会。
(前6千纪-前1世纪) 作者:郭丹彤
引言 第一节:埃及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全盛时期的埃及 第三节:晚期埃及 第四节:古代埃及文化 本章小结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地中海东南岸,属于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东部和西部广布沙漠,东 北通过西奈半岛与西亚毗邻,北临地中海,南 则以第一瀑布为界与努比亚分割开来。境内有 尼罗河穿流而过,尼罗河每年的定期泛滥带来 了大量的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矿物质,从而在 尼罗河谷地带形成极宜耕种的肥沃土壤。因此 埃及也被誉为“尼罗河的赠礼”,古代埃及人 则称自己的土地为凯迈特,意为“黑土地”。 在行政上,古代埃及共包含有42个州(诺姆)。 以孟菲斯为界,被分为河谷地带的上埃及和三 角洲地区的下埃及。在埃及人看来只有河谷地 区和三角洲地区即上下埃及才是埃及的土地
塞提一世墓中所描绘的埃及人形象,从 左至右分别为利比亚人努比亚人亚洲人
和埃及人
一、埃及国家的形成 二、埃及国家的发展
纳尔迈调色板正面
(一)前王朝时期(约前5300—约前3000年)
旧石器时代(约前700000—约前7000年)的埃及人主要居住在上埃 及临近河谷的沙漠地区,使用粗糙的燧石工具,过着以狩猎为生的游 牧生活。到了新石器时代,埃及人则过着定居的农耕生活。
【居民】史前埃及人有着修 长的头颅和椭圆形的脸颊,他 们的头发为黑色且弯曲。后来, 小亚细亚居民和塞姆人融合而 形成的巴勒斯坦地区居民移民 到埃及,他们与土著埃及人融 合后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古代 埃及人。在人种上,古代埃及 人既不是黑人也不是白人,他 们属于地中海人种,肤色呈褐 色,并且由北向南逐渐加深。 古代埃及语言是在亚洲塞姆语 和非洲哈姆语的基础上发展而 来,属于亚非语系,即原来的 闪含语系。
大约在公元前5300年,前王朝文化在两个区域同时发展起来。一个 是以三角洲西部边缘地区为中心的下埃及文化,主要包括法尤姆 A 文 化、迈瑞姆达文化、奥马瑞文化和马阿迪文化等几个发展阶段。另一 个是以尼罗河谷地为中心的上埃及文化,包括塔斯亚文化-巴达里文 化、涅伽大文化一期或阿姆拉特文化、涅伽大文化二期或格泽文化和 涅伽大文化三期或零王朝等发展阶段。
• 第二王朝国王派瑞布森统治时期,埃及国家分裂,但在哈塞海姆威 统治后期,埃及又重新统一。因此,早王朝时期的埃及并不是一个 成熟的专制主义统治国家。
• 早王朝为古王国的出பைடு நூலகம்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文化基础。
(一)古王国时期(前2686—前2125年)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古王国时期也称古典时代,包括第三至第 八王朝。古王国是古代埃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形成期。这一时 期,神化王权思想得到进一步强化,中央政府组织机构趋于完善, 地方行政组织基本形成。埃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制度最终确立 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