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迹交叉理论
《轨迹交叉理论发展》课件

轨迹交叉理论模型的数 学表达式
展示了轨迹交叉理论模型的数 学表达式,深入解释其工作原 理。
应用案例
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
介绍轨迹交叉理论在人工智能领 域的应用案例和成果。
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化等。
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
探讨轨迹交叉理论在交通运输领 域的应用,如路径规划和交通流 预测。
介绍早期研究轨迹交叉的相关工作。
轨迹交叉理论的提出
2
详细说明轨迹交叉理论的提出,包括关键
想法和影响。
3
后续发展进展
介绍轨迹交叉理论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取得 的进展和突破。
理论模型
轨迹交叉理论模型的基 本假设
解释轨迹交叉理论模型所涉及 的基本假设和前提条件。
模型中重要变量的定义
详细定义了轨迹交叉理论模型 中涉及的重要变量。
《轨迹交叉理论发展》 PPT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本次的《轨迹交叉理论发展》PPT课件。在这个课件中,我们将 探讨轨迹交叉理论的概述、历史发展、理论模型、应用案例、研究问题以及 结语。
概述
轨迹交叉理论是什么?它在哪些领域得到了应用?本节中我们将回答这些问 题,为你带来轨迹交叉理论的全貌。
历史发展
1
早期相关工作介绍
研究问题
1 目前轨迹交叉理论存在的问题
探讨当前轨迹交叉理论所面临的挑战和待解决的问题。
2 未来研究方向
展望未来轨迹交叉理论的研究方向,提出可能的改进和拓展。
结语
轨迹交叉理论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
总结轨迹交叉理论的重要性,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 景。
总结回顾本次PPT的内容
回顾并总结本次《轨迹交叉理论发展》PPT的主要内容 和亮点。
轨迹交叉理论的应用案例分析

轨迹交叉理论的应用案例分析一.轨迹交叉理论:人的因素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运动轨迹的交点就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于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通,则将在此时间、此空间发生事故,即当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轨迹),在一定时间、空间上发生了接触(交叉),能量转移入人体时,伤害事故就会发生。
二:轨迹交叉理论的作用原理:基本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事故→伤害。
人的因素运动轨迹通常是由于人的生理、心理、行为、和环境等几个方面产生的:生理:缺陷,后天的能力缺失等心理:心理缺陷,心理疾病等行为:不正确的操作、行为等(以上三方面对于人的不安全状态进行分析)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企业管理、机器设备等(对物、人的不安全状体进行分析)三.案例:湖南长沙浏阳碧溪烟花制造有限公司“12·4”重大爆炸事故2019年12月4日,在湖南省浏阳市碧溪烟花制造有限公司石下工区,工人在用箩筐搬运烟花半成品时出现不符合规范的抛甩动作,由于摩擦发生爆炸,进而引起周围存放的大量成品、半成品继而发生爆炸,最终造成13人死亡、13人受伤住院治疗,直接经济损失1944.6万元。
四.结合轨迹交叉理论进行如下分析:1.对人的不安全状态分析:A.行为不规范,工人在将盛装半成品的塑料筐拿出工房时出现抛甩动作,因摩擦撞击引起药饼爆炸。
B.管理粗放,没有严格的安全行为规范化,以及搬运时对工人的监督。
C.心理上对于安全的认知有缺陷,对于行为的规范与不规范,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不予重视。
D.工作环境人员超量。
2.对物的不安全状态分析:A.烟花半成品直接装在箩筐,没有充分的安全存放条件,移动时烟花半成品易与箩筐壁摩擦。
B.产品超大规格、超大药量(超GB10631规定的爆竹最大允许药量20倍以上)。
C.擅自改变工房为存储仓库堆积烟花成品、半成品,一旦遇到明火、高温、爆炸易发生连续爆炸。
轨迹交叉理论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轨迹交叉理论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7763-46轨迹交叉理论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轨迹交叉理论的提出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以及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完善,人们对人和物两种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地位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方面是由于生产技术进步的同时,生产装置、生产条件不安全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另一方面是人们对人的因素研究的深入,能够正确地区分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约翰逊(W.g.jonson)认为,判断到底是不安全行为还是不安全状态,受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取决于他认识问题的深刻程度。
许多人由于缺乏有关失误方面的知识,把由于人失误造成的不安全状态看作是不安全行为。
一起伤亡事故的发生,除了人的不安全行为之外,一定存在着某种不安全状态,并且不安全状态对事故发生作用更大些。
斯奇巴(Skiba)提出,生产操作人员与机械设备两种因素都对事故的发生有影响,并且机械设备的危险状态对事故的发生作用更大些,只有当两种因素同时出现,才能发生事故。
上述理论被称为轨迹交叉理论,该理论主要观点是,在事故发展进程中,人的因素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运动轨迹的交点就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于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通,则将在此时间、此空间发生事故。
轨迹交叉理论

编号:SM-ZD-86166 轨迹交叉理论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轨迹交叉理论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轨迹交叉理论的提出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以及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完善,人们对人和物两种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地位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方面是由于生产技术进步的同时,生产装置、生产条件不安全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另一方面是人们对人的因素研究的深入,能够正确地区分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约翰逊(W.g.jonson)认为,判断到底是不安全行为还是不安全状态,受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取决于他认识问题的深刻程度。
许多人由于缺乏有关失误方面的知识,把由于人失误造成的不安全状态看作是不安全行为。
一起伤亡事故的发生,除了人的不安全行为之外,一定存在着某种不安全状态,并且不安全状态对事故发生作用更大些。
斯奇巴(Skiba)提出,生产操作人员与机械设备两种因素都对事故的发生有影响,并且机械设备的危险状态对事故的发生作用更大些,只有当两种因素同时出现,才能发生事故。
上述理论被称为轨迹交叉理论,该理论主要观点是,在事故发展进程中,人的因素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运动轨迹的交点就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于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通,则将在此时间、此空间发生事故。
基于轨迹交叉理论的灭火救援现场安全事故防范措施的分析和研究

生 的 原 因 ,并 提 出预 防 措 施 .避 免 伤 亡 故 预 防 指 明 了 方 向 。 为 了 有 效 防 止 灭 安 全 事 故 原 因 ,从 人 的 因 素 分 析 ,突 出 事 故 发 生 确 保 部 队 安 全 稳 定 .努 力 提 火 救 援 现 场 事 故 的 发 生 , 基 于 该 理 论 观 表 现 在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 升 作 战效能 。 点 ,必 须 采 取 相 应 措 施 消 除 人 的 不 安 全 行 为和物 的不 安全状 态 。
其 基本 思想 是 伤 害 事 故 是 许 多 相 互 关 育 表 面 化 、 形 式 化 , 官 兵 安 全 教 育 学
依 据 轨 迹 交 叉 理 论 分 别 从 人 的 得 不 深 不 透 安 全 防 范 意 识 较 为 薄 弱
30
安 全 措 施 不 到 位 。 部 分 基 层 在 贯 彻 落 实 部 队 作 战 训 练 安 全 要 则 上 不 彻 底
~
一
是单 位 安 全 管理 存 在 薄 弱环 节 。
有 的 基 层 单 位 经 常 性 安 全 教 育 坚 持 不
够 .教 育 内 容 和 形 式 脱 离 实 际 ,只 讲 训 l
、
轨 迹 交叉理 论 的原理
轨 迹交叉论是一种从 事故的直接 二 、消 防部 队灭 火 救援 现 场 安全 事 练和 作战效 益 而忽视 安全 管理 ,安全 教 和 间接原因出发研究事故致 因的理论。 故 根源 分析
理 学 ,没 有 坚 持 训 练 前 的 安 全 教 育 、
等 情 况 掌 握 不 够 准 确 不 能 预 判 灾 害 发 问题 。 尤 其 是 防 化 服 、救 生 衣 、 安 全 吊
事故致因理论-轨迹交叉论

轨迹交叉论事故模型 D
该理论反映了绝大多数事故发生的
情况 ,即事故是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 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相关的。作为 一种事故致因理论 ,强调人和物的因 素在事故原因中占有同等重要地位 , 通过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 安全状态或避免二者运动轨迹交叉 均可避免事故的发生 ,为事故预防指 明了方向;另外 ,对调查事故发生的 原因也是一种较好的工具。
轨迹交叉论应用
实际工作中,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
(1)防止人和物运动轨迹的时空交叉。如十
字路口的指挥灯系统; (2)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3)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
理论产生时间:20世纪70年代左右
理论的产生:海因里希的研究,事故的
主要原因或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 或者是由于物的不安全状态,没有一起 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物的不安 全状态共同引起的。于是,他得出的结 论是:几乎所有的工业伤害事故都是由 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
但是
,在人与物两大系列的运动中 ,二者 往往是相互关联、互为因果、相互转换 的 ,有时人的不安全行为促进了物的不 安全状态的发展或导致新的不安全状态 出现;物的不安全状态也可以引发人的不 安全行为。因此 ,事故的发生可能并不 是如该理论所说的简单地按照人、物两 条轨迹独立地运行,而是更为复杂的因果 关系。 另外 ,没有体现出导致人的不安 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深层次原因 , 更不能解释两条轨迹不能有效指导企业 预防事故的发生。
人的事件链为:
①生理、心理缺陷; ②社 会环境、企业管理上的缺陷; ③后天的 身体缺陷; ④视、听、嗅、味、触五个 感官能量分配上的差异; ⑤行为失误。 物的事件链为:设计上缺陷; 制造、工艺 流程上的缺陷;维修保养上的缺陷;使用、 运转上的缺陷; 如图D 。场所环境上的 缺陷 ,两链交叉构成事故。
2020年安全知识复习讲义: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事故致因理论是从大量典型事故的本质原因中所分析、提炼出的事故机理和事故模型。
这些机理和模型反映了事故发生的规律性,能够为事故原因的定性、定量分析及事故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一、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一)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事故因果连锁理论最早由海因里希(Heinrich)提出,又称海因里希模型或多米诺骨牌理论。
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即伤害与各原因相互之间具有连锁关系。
海因里希将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以下五个因素。
海因里希的多米诺骨牌理论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事件按一定顺序互为因果依次发生。
这些事件可以用5块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描述,如果第一块骨牌倒下(即第一个原因出现),则发生连锁反应,后面的骨牌会相继被碰倒(相继发生)。
该理论积极的意义在于,如果移去因果连锁中的任一块骨牌,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被中止。
海因里希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要移去中间的骨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或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避免伤害的发生。
海因里希的理论对事故致因连锁关系的描述过于绝对化、简单化。
事实上,各个骨牌(因素)之间的连锁关系是复杂的、随机的。
前面的牌倒下,后面的牌不一定倒下。
事故并一定造成伤害,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也并不一定造成事故。
尽管如此,海因里希的理论促进了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成为事故研究科学化的先导,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二)现代因果连锁理论1.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在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中,把遗传和社会环境看作事故的根本原因,表现出了它的时代局限性。
尽管遗传因素和人成长的社会环境对人员的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却不是影响人员行为的主要因素。
在企业中,若管理者能充分发挥管理控制技能,则可以有效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博德(Frank Brind)在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与现代安全观点更加吻合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安全系统工程:轨迹交叉理论

轨迹交叉理论的基本思想 轨迹交叉论是一种从事故的直接和间接原因出发研究事故致因的理论。
其基本思想是: 伤害事故是许多相互关联的事件顺序发展的结果, 这些事件可分为人和物(包括环境)两个发展系列,在事故发展进程中, 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事故归因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事故 接 触
轨迹交叉理论作用原理
轨迹交叉理论将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
基本 原因
间接 原因
直接 原因
事故
伤害
轨迹交叉理论作用原理
人的运动轨迹
社会环境、 企业管理上
生理遗传、 的缺陷 先天身心
缺陷
后天的心 里缺陷
3
2
1
人的不安 感官能量分 全行为
配上的差异
5 4
轨迹交叉理论作用原理
人的运动轨迹
随着生产技术条件的提高,人们对人和物两种因素在事故中的杜威认识发 生了很大变化:一是由于生产技术发展的同时,生产装置产生的不安全问题 越发引起人们的重视;二是随着对人的因素的研究,能够区分人的不安全行 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斯奇巴(Skiba)提出,生产操作人员与机械设备两种因素都对事故的发生 有影响,并且机械设备的危险状态对事故的发生作用更大些,只有当两种因 素同时出现,才能发生事故。
设计、制 造缺陷
1
工艺流程 上的缺陷
使用、维修 保养过程中
使用上的
潜 在的或
缺陷
显现的故障、
毛病
4
3
2
作业场所 环境上的
缺陷
5
启示
启示
消除人的不 安全行为可 以避免事故
。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管理编号:LX-FS-A46395
轨迹交叉理论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轨迹交叉理论
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轨迹交叉理论的提出
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以及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完善,人们对人和物两种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地位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方面是由于生产技术进步的同时,生产装置、生产条件不安全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另一方面是人们对人的因素研究的深入,能够正确地区分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约翰逊(W.g.jonson)认为,判断到底是不安
全行为还是不安全状态,受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取决于他认识问题的深刻程度。
许多人由于缺乏有关失误方面的知识,把由于人失误造成的不安全状态看作是不安全行为。
一起伤亡事故的发生,除了人的不安全行为之外,一定存在着某种不安全状态,并且不安全状态对事故发生作用更大些。
斯奇巴(Skiba)提出,生产操作人员与机械设备两种因素都对事故的发生有影响,并且机械设备的危险状态对事故的发生作用更大些,只有当两种因素同时出现,才能发生事故。
上述理论被称为轨迹交叉理论,该理论主要观点是,在事故发展进程中,人的因素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运动轨迹的交点就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既人
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于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通,则将在此时间、此空间发生事故。
轨迹交叉理论作为一种事故致因理论,强调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按造该理论,可以通过避免人与物两种因素运动轨迹交叉,即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同地出现,来预防事故的发生。
二、轨迹交叉理论作用原理
轨迹交叉理论将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基本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事故→伤害。
从事故发展运动的角度,这样的过程被形容为事故致因因素
导致事故的运动轨迹,具体包括人的因素运动轨迹和物的因素运动轨迹。
1、人的因素运动轨迹
人的不安全行为基于生理、心理、环境、行为几个方面而产生:
⑴生理、先天身心缺陷;
⑵社会环境、企业管理上的缺陷;
⑶后天的心理缺陷;
⑷视、听、嗅、味、触等感官能量分配上的差
⑸行为失误。
2、物的因素运动轨迹
在物的因素运动轨迹中,在生产过程各阶段都可能产生不安全状态:
⑴设计上的缺陷,如用材不当,强度计算错误、结构完整性差、采矿方法不适应矿床围岩性质等;
⑵制造、工艺流程上的缺陷;
⑶维修保养上的缺陷,降低了可靠性;
⑷使用上的缺陷;
⑸作业场所环境上的缺陷。
在生产过程中,人的因素运动轨迹按其⑴→⑵→⑶→⑷→⑸的方向顺序进行,物的因素运动轨迹按其⑴→⑵→⑶→⑷→⑸的方向进行。
人、物两轨迹相交的时间与地点,就是发生伤亡事故“时空”,也就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情况下人与物又互为因果。
例如,有时物的不安全状态诱发了人的不安全行为,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又促进了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发展或导致新的不安全状态出现。
因而,实际的事故并非简单地按照上述的人、物两条轨迹进行,而是呈现非常复杂的因果关系。
若设法排除机械设备或处理危险物质过程中的隐患或者消除人为失误和不安全行为,使两事件链连锁中断,则两系列运动轨迹不能相交,危险就不能出现,就可避免事故发生。
对人的因素而言,强调工种考核,加强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进行科学的安全管理,从生理、心理和操作管理上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就等于砍断了事故产生的人的因素轨迹。
但是,对自由度很大且身心性格气质差异较大的人是难以控制的,偶然失误很难避免。
在多数情况下,由于企业管理不善,使工人缺乏教育和训练或者机械设备缺乏维护检修以及安全装置
不完备,导致了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轨迹交叉理论突出强调的是砍断物的事件链,提倡采用可靠性高、结构完整性强的系统和设备,大力推广保险系统、防护系统和信号系统及高度自动化和遥控装置。
这样,即使人为失误,构成人的因素⑴→⑸系列,也会因安全闭锁等可靠性高的安全系统的作用,控制住物的因素⑴→⑸系列的发展,可完全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
一些领导和管理人员总是错误地把一切伤亡事故归咎于操作人员“违章作业”;实际上,人的不安全行为也是由于教育培训不足等管理欠缺造成的。
管理的重点应放在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上,即消除“起因物”,当然就不会出现“施害物”,“砍断”物的因
素运动轨迹,使人与物的轨迹不相交叉,事故即可避免。
实践证明,消除生产作业中物的不安全状态,可以大幅度地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
请在该处输入组织/单位名称
Please Enter The Name Of Organization / Organization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