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本科毕业论文提纲模板

合集下载

毕业论文提纲参考模板样式

毕业论文提纲参考模板样式

毕业论文提纲参考模板样式
一、引言
- 背景介绍:论述研究的话题和意义
- 研究目的:明确研究的目标和主要问题
- 论文结构概述:概括性地介绍论文的章节结构
二、文献综述
- 相关研究回顾:综述已有研究的关键观点和成果
- 研究空白的发现:从已有研究中发现的知识缺口和不足之处- 研究的理论基础:介绍相关的理论模型和方法
三、研究方法
- 研究设计:说明使用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方式
- 样本选择:明确研究样本的选择标准和方法
- 数据分析:描述数据分析的过程和使用的统计方法
四、研究结果
- 结果呈现:用文字、表格或图表等形式清晰地呈现研究结果- 数据分析:对结果进行适当的解释和分析
- 讨论结果:与前人研究进行比较,发现异同并给出解释五、研究贡献和限制
- 研究贡献:总结研究的创新点和重要性
- 研究限制:指出研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限制和不足之处六、结论
- 研究总结:回顾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发现
-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探讨研究结果的影响和可能的扩展方向参考文献
- 在文尾列出所引用的文献,按照一定的引用格式进行排版
以上是一份毕业论文提纲的参考模板样式,根据具体的研究内容和要求,可以进行相应的修改和调整。

希望对你的毕业论文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

毕业论文提纲参考模板

毕业论文提纲参考模板

毕业论文提纲参考模板毕业论文提纲参考模板
一、引言(字数:100)
(1)研究背景与意义(字数:30)
(2)相关研究综述(字数:30)
(3)研究目的与问题(字数:40)
二、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字数:150)
(1)理论框架介绍(字数:50)
(2)研究方法选择与理由(字数:50)(3)数据来源与采集方法(字数:50)
三、实证研究与讨论(字数:300)
(1)数据分析与结果呈现(字数:150)(2)讨论与解释(字数:150)
四、结论与启示(字数:150)
(1)结论总结(字数:50)
(2)研究限制与改进方向(字数:50)(3)实践应用与理论启示(字数:50)
五、参考文献(字数:可变)
备注:以上字数仅为参考,实际字数根据需要灵活调整。

这是一个基本的毕业论文提纲参考模板,可以根据具体研究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

在引言部分,需要对研究的背景、意义以及相关研究进行简要介绍;在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部分,需要明确研究所采用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并说明选择的理由;在实证研究与讨论部分,需要详细介绍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并对结果进行讨论与解释;在结论与启示部分,需要对本研究的结论进行总结,同时指出研究的限制和改进方向,并提出实践应用和理论启示。

最后,附上参考文献,列出所有在论文中引用过的文献,要确保格式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本科论文提纲模板

本科论文提纲模板

本科论文提纲模板一、引言•研究背景和意义•文章目的和写作意图•研究问题和方法二、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相关理论和观点•文章对前人研究的评价和总结三、研究方法•研究设计•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实验过程或调查设计四、实证分析•数据展示和解读•实证研究结果讨论•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五、结论和展望•研究结论总结•研究的局限和不足•对未来研究的展望和建议六、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清单•符合学术规范的文献格式七、附录•数据集合•统计分析表格•调查问卷八、致谢•对协助和支持的人或机构表示感谢以上是本科论文提纲的具体模板,供学生们参考和使用。

在撰写论文前,建议根据具体研究内容和要求对提纲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引言部分需要明确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以及明确的研究问题和方法。

这样可以让读者了解研究的动机和目的,进而对文章内容产生兴趣。

文献综述部分需要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总结,可以引用相关的学术文章和论文,以支撑研究的合理性。

研究方法部分需要具体说明研究的设计和数据采集、分析方法。

这样可以让读者了解研究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实证分析部分需要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展示,清晰地解读数据或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比较,展示实证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结论和展望部分需要总结研究所得的结论,并说明研究的局限和不足之处。

此外,还可以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和提出建议,为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思路和参考。

参考文献部分需要列出在文章中引用的文献清单,并按照学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文献格式的整理和排版。

附录部分可以有需要的情况下,附上原始数据集合、统计分析表格或调查问卷等。

这样可以增加论文的可信度和科学性。

最后,在论文的末尾需要致谢对协助和支持的人或机构。

这样可以向他人表达感激之情,并展示作者的礼貌和素养。

以上是一个典型的本科论文提纲模板,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内容和要求进行个性化的调整。

希望本模板对正在撰写本科论文的学生有所帮助。

毕业论文提纲格式范文

毕业论文提纲格式范文

毕业论文提纲格式范文
一、引言(约200字)
2.研究目的和意义:阐述研究的目标和意义,明确研究所带来的新知识和实际应用的价值。

二、文献综述(约400字)
1.国内外研究历史回顾:论述当前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进展。

2.研究方法和理论依据:介绍所选用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依据。

三、研究方法(约300字)
描述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实验研究或其他适用的研究方法,并说明其优劣和适用性。

四、研究结果(约300字)
1.数据采集和处理:描述数据的采集过程和所采用的数据处理方法。

2.结果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展示研究结果,并结合之前的文献综述进行比较和讨论。

五、讨论与分析(约400字)
1.结果解读:对研究结果进行详细解读,分析其中的规律和现象。

2.结果与目标的一致性:评估研究结果与研究目标的一致性,讨论研究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

3.研究的启示和建议:结合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启示和建议,以便未来的研究和实践。

六、结论(约200字)
对全文进行总结,再次强调研究的意义和贡献。

根据论文引用规范,列出所引用的论文、书籍等文献。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1200字毕业论文提纲格式范文,具体可根据具体的研究课题和要求进行调整和修改。

本科毕业论文提纲模板

本科毕业论文提纲模板

本科毕业论文提纲模板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1.1 选题背景。

在这一部分,需要对研究选题的背景进行介绍,说明该选题在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中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可以从学科发展、社会需求、理论争议等方面进行论述,说明该选题的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这一部分,需要明确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即通过对该选题的研究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对学科发展和社会实践有何种促进作用,对相关理论和实践有何种启示和指导作用。

二、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这一部分,需要对该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包括相关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政策研究等方面的文献综述。

需要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指出相关研究的不足之处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2.2 研究范围和内容。

在这一部分,需要明确论文研究的范围和内容,即对该选题的研究范围进行界定,明确研究的内容和重点,为后续的研究设计和方法选择提供依据。

三、研究方法。

3.1 研究方法选择。

在这一部分,需要说明论文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包括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案例研究、实证研究等方面的方法选择和理论依据。

3.2 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在这一部分,需要对所选择的研究方法进行合理性和可行性的论证,指出该方法在该选题研究中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并提出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四、论文结构和安排。

4.1 论文结构。

在这一部分,需要对论文的结构进行安排和设计,包括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结论和参考文献等部分的内容和安排。

4.2 论文撰写要求。

在这一部分,需要明确论文的撰写要求和规范,包括论文的格式、字数、标点、引用格式等方面的要求,为后续的论文写作提供指导和规范。

五、预期研究成果。

5.1 预期研究成果。

在这一部分,需要明确论文研究的预期成果,即通过对该选题的研究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和发现,对学科发展和社会实践有何种促进作用。

5.2 研究进度和计划。

在这一部分,需要明确论文研究的进度和计划安排,包括研究的时间节点、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等方面的计划安排。

电力专业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电力专业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电力专业毕业论文提纲电力专业毕业论文提纲范文在众多本科专业中,电力专业一般指的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又要来临了,大家准好了自己的论文提纲吗?下面是关于电力专业毕业论文提纲范文的内容,欢迎阅读!论文题目:谈算法灵活交流输电设备间交互及协调摘要:灵活交流输电(FACTS)技术从其快速、可靠的调节特性在电力体系潮流优化分布、提升体系稳定性和输电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意义。

随着全国联网逐步增强,智能电网建设步伐加速从及新能源产业日渐兴旺,电力行业的多种变革无不对FACTS设备产生进一步的运用需求。

这一进展走势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电力体系运转提出了新的要求,探究和解决FACTS装置之间的相互意义,实现优化协调制约是其中值得重点关注的不足。

目前,对于FACTS交互影响和协调运转领域的探讨尚处于探索阶段。

关键词:灵活交流输电交互影响协调模态级数法时滞自由权矩阵办法摘要4-6Abstract6-11第1章绪论11-311.1 论文探讨的目的和作用11-121.2 FACTS探讨近况12-201.2.1 FACTS介绍和分类12-141.2.2 FACTS的运用14-151.2.3 常见FACTS装置的数学建模15-201.3 多FACTS交互影响及协调探讨近况20-281.3.1 多FACTS交互影响分析20-211.3.2 多FACTS协调探讨21-271.3.3 基于WAMS的FACTS协调制约27-281.4 本文的主要工作28-31第2章基于模态级数法的FACTS交互影响分析31-47 2.1 引言31-322.2 基于模态级数法的电力体系非线性表示32-362.2.1 模态级数法的基本论述32-342.2.2 体系采取的动态模型34-352.2.3 网络方程35-362.3 基于模态级数法的FACTS交互影响分析指标36-39 2.3.1 体系特性分析和指标提出36-382.3.2 算法实施难点和基本流程38-392.4 算例分析39-452.5 本章小结45-47第3章多FACTS广域抗时滞协调制约47-653.1 引言47-483.2 时滞电力体系的自由权矩阵办法描述48-533.2.1 基于WAMS的多FACTS协调制约48-513.2.2 时滞体系的自由权矩阵办法分析51-533.3 结合迭代寻优的多FACTS协调制约器设计53-60 3.3.1 Hankel降阶53-543.3.2 量子遗传算法54-593.3.3 时滞体系特点值的近似求解59-603.3.4 算法实施流程603.4 算例分析60-633.5 本章小结63-65第4章适用于多工况的多FACTS广域协调制约65-81 4.1 引言65-664.2 体系制约设计和元件模型66-674.2.1 含动态输出反馈制约的.体系模型66-674.2.2 基于阻尼比的体系稳定条件674.3 适用于多工况的多FACTS协调制约算法67-72 4.3.1 凸多面体微分包含描述68-704.3.2 多FACTS协调制约算法流程70-724.4 针对信号时滞的算法分析和补充设计72-744.4.1 协调制约算法的时滞裕度分析72-734.4.2 针对定时滞的协调制约算法改善73-744.5 算例分析74-794.5.1 算法验证74-784.5.2 算法比较分析78-794.6 本章小结79-81第5章基于智能计算的多FACTS协调配置81-1075.1 引言81-825.2 FACTS多目标协调配置数学描述82-865.2.1 含多FACTS的电力体系模型及多目标协调配置82-83 5.2.2 样本数据的小波分析83-865.3 基于智能计算的多FACTS协调配置算法86-1015.3.1 量子遗传算法的多目标优化实现及改善86-915.3.2 改善量子遗传算法性能测试91-945.3.3 极限学习机算法94-975.3.4 极限学习机算法性能测试97-1005.3.5 多FACTS协调配置算法100-1015.4 算例分析101-1055.4.1 4机2区域体系101-1025.4.2 伊冯可控串补工程102-1055.5 本章小结105-107第6章总结与展望107-1116.1 总结107-1086.2 展望108-111参考文献111-123附录123-125致谢125-126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126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探讨项目126。

关于电力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关于电力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电力毕业论文提纲关于电力毕业论文提纲范文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能源行业,对于保障经济的正常运行、推进中国经济的包容性增长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电力毕业论文提纲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目录 5-8CONTENTS 8-11摘要 11-14ABSTRACT 14-17第一章绪论 18-30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8-19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9-271.2.1 复合储能技术的提出 19-211.2.2 微电网复合储能关键技术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21-27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27-30第二章多端口复合储能接入技术 30-522.1 微电网中复合储能接入形态 30-322.1.1 微电网对储能的应用要求 302.1.2 多端口复合储能的拓扑构建 30-322.1.3 多端口复合储能拓扑的统一形态 322.2 三端口复合储能的拓扑及定功率传输控制 32-432.2.1 三端口复合储能拓扑选择 33-342.2.2 三端口变换器的功率传输原理 34-382.2.3 三端口全桥复合储能变换器的数学模型及控制原理 38-402.2.4 异步占空比移相PWM定功率传输策略 40-432.3 实验研究 43-512.3.1 三绕组高频变压器设计 43-442.3.2 移相PWM控制的实现方法 44-452.3.3 三端口储能变换器定功率传输控制的实验研究 45-50 2.3.4 异步占空比移相PWM控制实验 50-512.4 本章小结 51-52第三章三相四开关容错型储能变换器及其控制技术 52-813.1 容错型三相四开关储能变换器 52-583.1.1 三相四开关容错拓扑的提出 52-533.1.2 三相四开关储能变换器的数学模型 53-563.1.3 储能变换器容错前后的性能差异 56-573.1.4 储能变换器容错切换策略 57-583.2 三相储能变换器故障诊断技术 58-673.2.1 基于HSD模型的储能变换器故障诊断原理 58-603.2.2 储能变换器的HSD模型 60-623.2.3 变换器典型故障向量 623.2.4 基于电流状态残差演变特征的'开路故障诊断方法 62-64 3.2.5 实验验证 64-673.3 三相四开关储能变换器的容错运行技术 67-803.3.1 四开关变换器输出不平衡机理 67-693.3.2 直流中点电位偏移对四开关变换器的影响 69-703.3.3 等效SVPWM控制方法 70-713.3.4 具有直流中点偏移补偿的参考信号生成方法 71-723.3.5 等效SVPWM算法的实现 723.3.6 仿真分析 72-773.3.7 实验验证 77-803.4 本章小结 80-81第四章微电网储能柔性支撑统一控制技术 81-1064.1 三相四开关APF电能质量控制技术 81-884.1.1 三相四开关并联型APF拓扑 81-824.1.2 APF电能质量控制实现方法 82-834.1.3 三相四开关APF电源电流跟踪补偿策略 83-844.1.4 储能变换器的定功率控制和电能质量统一控制策略 84-884.2 电压不平衡下APF电流参考值生成 88-914.2.1 电压跌落引起的微电网电压不平衡 88-894.2.2 基于线电压合成的APF电流参考值生成策略 89-904.2.3 仿真验证 90-914.3 三相四开关储能型APF实现技术 91-984.3.1 主回路参数设计准则 91-944.3.2 软硬件设计 94-984.4 实验验证 98-1054.4.1 微电网实验平台 98-1004.4.2 四开关储能APF实验装置 1004.4.3 基于电源电流直接跟踪的APF补偿效果 100-1024.4.4 直流中点电位偏移的影响 102-1034.4.5 储能变换器有功调节与APF兼容控制 103-1054.4.6 三相四开关变换器定功率控制 1054.5 本章小结 105-106第五章微电网复合储能容量管理的多目标优化技术 106-1235.1 微电网复合储能容量配置的多目标优化建模 106-1095.1.1 微电网复合储能容量配置的优化目标 106-1085.1.2 多目标优化的约束条件 108-1095.1.3 微电网复合储能的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 1095.2 复合储能多目标优化算法 109-1135.2.1 微电网储能多目标函数预处理 109-1115.2.2 自适应权重粒子群优化算法 111-1125.2.3 复合储能多目标优化的评价指标 112-1135.3 微电网复合储能多目标优化的算例分析 113-1225.3.1 储能多目标优化目标函数建立及优化影响因素 115-1185.3.2 基于目标函数适应度离差排序法的目标函数权重确定118-1195.3.3 储能优化配置结果比较 119-1225.4 小结 122-123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123-125参考文献 125-135附录 135-136致谢 136-137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137-139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39。

最新电大毕业论文提纲范文(精编版)

最新电大毕业论文提纲范文(精编版)

最新电大毕业论文提纲范文一、电算化会计系统下内部控制特点1.数据处理的集中性使内部控制程序化。

2.电算化会计系统运行的复杂性使内部控制的范围扩大。

3.内部会计控制的重点发生了变化。

4.计算机的使用增加了控制舞弊、犯罪的难度。

二、电算化会计系统下内部控制面临的问题1.身份识别与权限控制的问题。

2.电算化的实施使得会计资料数字化,提高了内部控制的难度。

3.内部控制程序化使会计信息在处理过程中连续出现错误的风险加大。

4.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使内部控制的难度加大。

5.管理制度不健全引起的管理风险。

三、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管理的内容1.系统研发控制。

2.管理控制。

3.日常控制。

四、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功能1. 预防性控制功能。

2. 检测性控制功能。

3. 纠正性控制功能。

五、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审计制度管理1.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审计,电算化会计账务处理是否正确,是否遵循《会计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审核费用签字是否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凭证附件是否规范完整。

2.审查机内数据与书面资料、实物资产的一致性,是否账表相符、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对不符合要求、错误的账表要及时纠正和调整。

账实核对是保证医院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根本途径。

3.监督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性、合法性,防止非法删除、修改历史数据等现象发生。

4.对系统运行各环节进行审查,如:输入、输出、存档等,防止重复、遗漏和错误操作;针对薄弱环节进行有效控制,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

word格式/A4打印/下载后可修改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大本科毕业论文提纲模板毕业季就在眼前了,不知道同学们的写得如何了?下面的是分享的与电大本科毕业模板有关的文章,欢迎继续访问应届毕业生!电大本科毕业论文提纲模板一:内容摘要:会计集中核算制作为完善我国公共财政体系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强化会计监督、提高行政单位资金使用效果、遏制腐败等方面起了非常重大的积极作用。

但作为一项全新工作,从理论到实践中尚存在着许多亟待认真研究的问题,如得不到很好解决,势必会引起实际工作上的混乱,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最终导致改革目标落空。

本文就会计集中核算制的特点阐明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的重要意义,并客观地分析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存在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制特点重要意义存在问题完善对策会计集中核算是按照会计委派制的要求,由财政部和中央纪委共同提出,作为源头治理腐败的一项重要措施,由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实施。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100多个地级市、1053个县(区、旗)及县级市、13000多个乡镇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

会计集中核算制作为完善我国公共财政体系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强化会计监督、提高行政单位资金使用效果、遏制腐败等方面起了非常重大的积极作用。

但作为一项全新工作,从理论到实践中尚存在着许多亟待认真研究的问题,如得不到很好解决,势必会引起实际工作上的混乱,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最终导致改革目标落空。

本文就会计集中核算制特点、重要意义、存在的问题及采取对策等方面,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会计集中核算制及其特点会计集中核算制是指省、市、县(区)财政部门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在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单位银行账户、会计和出纳,各单位只设报账员,通过会计委托代理记账,对行政事业单位集中办理会计核算业务,融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会计委派形式。

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基本运作模式看,其显著特点就是在机制创新上的“三分离一公开”。

(一)、会计业务的决策者与执行者的分离以往会计做假行为的发生,多数是会计业务的决策者即单位的领导让干,会计人员出于行政上的领导关系或自身利益需要而具体操作。

若实行会计人员“统管统派”的委派形式,虽然在人事关系上会计人员不受单位领导,但长期与被监督单位共处,也容易形成“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的困境。

而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则使会计业务从各单位的内部处理变为会计核算中心的集中处理,会计人员的隶属关系也与单位分离,单位领导也不可能去指使会计集中核算机构的会计人员去做假,这种机制使想做假而没人做。

(二)、财务审批与会计监督的分离过去多数部门的财务机构设置是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融为一体,财务部门负责人既是财务主管也是会计主管,在会计事项处理上经过部门负责人审签同意的原始凭证,既表示符合财务制度的财务审批又表示符合会计处理规范的会计监督审批。

这种集中双重职能为一身的管理方式,缺乏财务与会计的相互制约,使单位内部的会计舞弊行为成为可能。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财务审批职能由单位行使,会计监督职能由会计核算中心行使,在审批责任人的实际操作人上形成分离,通过双重制约职能的建立,使得想做假也不敢做。

(三)、会计凭证的存放管理与形成单位分离过去会计业务处理完毕后,全部会计档案均由本单位保存,多数单位是长期在财务部门保存,当会计做假行为的发生后,外人很难得知。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凭证由会计核算中心处理并保存,按照会计稽核制度的要求,稽核人员对可疑的会计凭证可以与出据凭证的单位进行核查,这种监督方式的建立,使得做了假也白做。

同时会计核算中心的运行过程既受各预算单位的监督、财政内部的监督,也受来自审计纪检等有关部门的监督。

审计部门对预算单位的财务状况、会计凭证等进行审计的同时,也是对核算中心的审计。

(四)、会计业务处理的过程公开在过去的分散核算形式下,会计业务的处理过程是封闭的,对会计业务的知情范围非常有限,往往一、两个人。

在会计集中核算形式下,一项会计业务处理,至少要经过单位的经手人、财务审批人和报账员、会计核算中心的审核会计、记账会计和会计主管等六个环节,对数额较大的还要经过单位的主管领导、会计核算中心的分管领导等审批。

整个业务处理过程又是在“一厅式办公,柜组式作业”的运作方式下进行。

知情范围的扩大,运作过程的公开,变“暗箱操作”为“阳光作业”,从运作机制上就形成了对舞弊行为的有效遏制。

二、推行会计集中核算的意义实践证明,实施会计集中核算,是一项切合行政事业单位实际的改革,也是会计领域的一次重大制度创新。

(一)、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强化了会计监督职能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会计核算中心的财务人员与原单位脱离人事、组织、工资关系,消除与被管单位的依附思想,解除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

摆脱因经济利益关系对会计监督职能的制约,为会计人员创造相对宽松的执行环境,保障会计人员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增强会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更好地行使会计监督职能,使财政预算资金从拨出到使用的全过程置于财政监督之中。

(二)、精减了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各部门设报账会计、负责单位的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和报账工作,单位的会计核算和管理由会计核算中心负责,即精减了人员,又解决了机构臃肿,核算效率也因网络化电算化的实施而大大提高,工作水平大大改进。

目前,石河子市进入会计核算中心的共有130多个单位,集中核算前共有会计人员300多名,集中核算后,共委派会计20名,连同单位报帐会计人员共150多名,人数减少50%。

(三)、强化了财务资金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取消了各部门、各单位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使分散在单位的财务资金全部集中到会计核算中心的统一账户上,达到科学安排、统一调控、监督使用的目的,预算内外“两张皮”难题将得到有效解决,有利于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四)、从源头加强控制,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对财务收支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部分单位及其领导使用国家资金的随意性,会计的核算行为得到了有效控制,一些超标准不合理、超预算的支出明显减少,不合理的财务支出行为在萌芽状态就得到了治理。

(五)、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为“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制度”提供了条件纳入核算中心的单位,核算中心在银行开立统一账户,财政全程监督,有效制止乱收费行为,实行分缴分离,各项资金合理分流,杜绝收入不入库。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为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扩大采购范围,从资金结算上有效杜绝未经批准自行采购行为,制止不合理的开支和违法违纪的行为。

三、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存在的问题根据笔者实际调查,会计集中核算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规范会计核算工作,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由于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一项制度创新,在实践中尚存在许多亟使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与核算工作相分离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使财务管理保留在原单位进行,而具体核算工作由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去执行,这使得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严重脱节,不利于财务工作的有效进行。

众所周知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密不可分,两者在很大程度上相互渗透,而现在将两者分离,对两者都不利。

核算监督工作被核算中心“夺去”后,行政事业单位对此认识不够,不予配合,有的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

而原单位财务管理积极性受到巨大挫伤,财务管理效率必然下降,有悖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的要求。

(二)、财务支出标准与实际支出情况有较大出入在会计集中核算实践中,比较突出的矛盾之一是现行行政事业单位开支标准与具体繁杂的实际支出有较大差距,如何把握好既坚持规章制度,以达到节约经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又实事求是地处理好实际开支的报销问题,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正常业务活动的开展,这是对中心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的严峻考验。

一方面,作为实践产物的制度和标准总是滞后于实践本身的发展,如对超标开支一律不予报销,则有可能影响各部门、各单位行政任务的完成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统一财务制度开支标准是行政事业财务工作中正确处理事、人、钱、物四者之间关系的重要依据和标准。

如果对超出规定的开支,只要单位审核后就一律报销,这不仅违背了财务制度、放弃了会计监督,而且还可能助长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三)、会计核算中心缺乏必要的再监督,激励机制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过程,往往过分强调核算中心对其财务单位的监督职能,而忽视了其本身也应受监督的问题。

目前,会计核算中心还没有健全的激励机制,无法真正调动核算中心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这说明会计核算中心只单方面强调其独立性,忽视了服务性。

另外,对会计核算中心会计人员考核和考评采取什么措施和方法,对会计人员如何奖惩,均很难确定出科学的方法和定量指标。

(四)、监督面难以拓宽,难于真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由于核算中心人员有限,而财务单位又非常多,根本没有能力和条件对单位实施严格的会计监督。

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从形式上起到了监督作用,但由于各单位的财政自主权,资金使用权没有改变,核算中心会计人员只能从形式上认定凭证的合法性,这就给单位造成了可乘之机,因为社会上各种票证的取得很容易,单位很容易就把白条就成发票,把非法的东西变成合法的东西,难怪有人认为“会计集中核算只治了标”;再加上核算中“账实”核对难以实现等原因,会计信息质量怎么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呢?因此,会计集中核算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无法从根本上杜绝小金库现象。

四、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的对策(一)、正确处理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关系,建立行政事业单位报账会计向责任会计的转化。

鉴于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产生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分离的尴尬局面,有必要尝试建立责任会计的研究。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报账会计其实充当着“出纳”的角色,并没有对单位的资金运动和经济活动起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的作用,但其地位都是联系会计核算中心与具体发生经济活动单位的枢纽,只有责任会计才能把责任单位或责任人的经济责任具体而系统地反映出来,给会计核算中心的监督提供必要的基础。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收支的统一化、规范化,建立部门预算法制化。

对于政府采购、人员工资等专项资金,实行统一直接支付制,而对于公用性的经费支出,需根据预算目标管理,写出详细的使用报告,并建立相关的责任人业绩考评机制,把责任人的工作实绩和费用消耗与责、权、利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会计核算中心的监督控制作用,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资金使用效果的目的。

(三)、建立健全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对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会计核算中心会计人员监督的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