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白血病研究进展
急性白血病研究进展

中图分 类号 :13 .1 1 3 7 :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628 (o8o —550 10—o4 2o )40 7—3
30C E CE- 摘要 :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 的克隆性疾病 , 隆的 白血病 细胞在 骨髓和 其他造 血组织 中 是 通 过 p0/R B结 合 蛋 白 ( B B 克
白血病 是一类造 血干细胞 的克隆 性疾病 , 骨髓 和其他 在 造血组织 中自血病细胞 大量增 生积 聚 , 浸润其 他器 官和组 并 织, 而使正常造血受抑制。在恶性肿瘤 中, 中青年以下人群 白 血病发病率较高 , 儿童常 为受 累者。人类 白血病 的发病 机制 尚不完全清楚。随着分 子生物学 、 传学 、 遗 免疫学 的发展 , 人 们对其发病 机制进行 了深 入研 究 , 将发病 机制 及病 因的研 现
急性白血病患者生命质量和主要影响因素

急性白血病患者生命质量和主要影响因素发表时间:2017-03-10T14:26:54.40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6期作者:邹忠晴[导读] 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生命质量,对影响其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 610081)【摘要】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生命质量,对影响其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
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0月来我院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生命质量和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结果:患者的功能状况评分最低,社会/家庭状况评分最高,整体生命质量评分在62分以上;患者生命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经济状况、治疗方案的针对性、身体功能状况评分和近期出血与否。
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生命质量不高,医师应该根据主要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患者;生命质量;主要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73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6-0036-02 The main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quality of life (qol) in patients with acute leukemia and Zhongqing ZouChengdu university affiliated hospital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610081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leukemia, the main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quality of life were studied. Methods to choose in September 2014 to October 2015 to our hospital for the treatment of acute leukemia patients 70 cas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discusses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quality of the life. Results the function of the patients in the lowest score, social/family status, the highest rated the overall quality of life score over 62 points; The main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of the state of the economy, targeted therapy, body function status and recent bleeding or not. Conclusion the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leukemia is not high, physicians should be treated according to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to adopt effective measures.【key words】 Acute leukemia patients; The quality of lif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恶性肿瘤,当前多采取化疗的方式来缓解患者病情,尽管这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使其生命得到延长,但是,化疗药物极易使机体出现不良反应,从而可能增加死亡与感染几率。
供者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 三 军 医大 学 新 桥 医 院 血液 科 , 庆 4 03 ) 第 重 0 07
【 要 】 异 基 因 移植 后供 者细 胞 白 血病 的发 生 是 指 移 植 后 复 发 白血 病来 源 于 供 者 细 胞 , 揭 示 了 二 次 白血 病 的 发 摘 它 生 过 程 。它 的 发 生与 移植 后 免 疫 功 能 紊 乱 、 血 微 环境 异 常 、 者 细 胞 的来 源 、 B病 毒 感 染 等 因 素 密 切 相 关 。 造 供 E
2 DC 的 流 行 病 学 特 征 L
P D) D L的发 病机制 之 一 , 部 分 P L 与 E TL 是 C 大 T D B
病毒感 染有 关 , 由于移植 后 多种 原 因导 致效 应 T 细 胞
的功能 受抑 制 , B病毒感 染 的 B细胞 失控 性 生长 , E 从
D L临床 不 常 见 , 发 生 率很 低 , 约为 0 1 % C 其 大 .2
~
而形 成异 常的 淋 巴细胞 高增殖 性 疾病 或单 克隆恶 性肿 瘤, 这种 异常增 殖使机 体 的免 疫监 视功 能 明显减 弱 , 从
而导 致 D L的发生 [ 。 T D最 早发 生在 移植后 6个 C 4 P L ]
5O 。 . 由于大多 数关 于 D L的报道都是 个案 报道 , C
巴细胞 均起 源于供者 细胞 。Hemse k等 人对 供 者 e kr
【 键 词 】 急 性 白血 病 ; 供 者 源 白血 病 ; 异 基 因 骨髓 移植 关 [ 0图分 类 号 】 R5 7 e 5 【 献标 识码 】 A 文 【 文章 编 号 】 1 7 — 5 1 2 0 ) 5 0 6 —2 6 231 (0 7 0— 940
白血病的研究与治疗进展

白血病的研究与治疗进展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发率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水平。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白血病的研究和治疗也日益成熟,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白血病的定义和分类白血病,是一种以异常增生和发育的白细胞为特征的恶性肿瘤性疾病,是由骨髓或淋巴组织中的恶性克隆细胞引起的。
根据其细胞学和分子遗传特点,白血病可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两类。
其中,急性白血病病程较短,病变发展迅速,细胞分化异常;慢性白血病可在多年内缓慢发展,病变主要表现为细胞发育不成熟和增殖过程异常。
二、白血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白血病的具体病因还不十分明确,但已确认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环境、遗传、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等因素。
其中,白血病的起病与染色体异常密切相关,而这些异常又往往与化学致癌剂、放射能、病毒感染等危险因素有关。
白血病的发病机制也比较复杂,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作用。
一般来说,白血病的发生是由于细胞遗传物质发生突变或改变,导致正常细胞增殖和分化异常,产生恶性克隆细胞,随后出现病变。
三、白血病的研究进展近年来,白血病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
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对该病致病机制和分子遗传力学的探索,以及白血病预防、治疗和转化研究的进展。
1、致病机制研究的进展白血病的致病机制是白血病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的实验和观察,已经发现了许多与白血病发生和发展有关的信号通路和分子遗传机制。
例如,白血病的发病进程中,免疫调节的兼职因子激活和基因变异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外,在新的免疫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成果的指导下,人们也开发出了针对白血病的新药物和治疗方案,其中一些药物可以有效地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命。
2、预防、治疗和转化性研究的进展白血病预防、治疗和转化性研究也是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之一。
近年来,随着对白血病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预防和治疗手段也得到了升级。
除了传统的化疗和放疗以外,现代医学还通常采用分子靶向新药、免疫治疗、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等疗法。
CALM-AF10与急性白血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CALM-AF10与急性白血病关系的研究进展曹文斋;易海;余茜【摘要】CALM-AF10所致的急性白血病罕见,且预后极差.CALM编码蛋白是介导细胞内吞作用的接合蛋白,参与细胞内吞和核内蛋白作用.AF10编码蛋白的功能可能是转录因子,可与MLL、CALM等多种基因融合.CALM-AF10导致的白血病临床表现为肝脾大、纵隔肿瘤、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等,对常规化疗药物不敏感或早期复发,预后不良.本文就CALM、AF10的结构和功能,CALM-AF10导致白血病发生的特点及可能的机制进行综述.【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7(057)005【总页数】3页(P104-106)【关键词】白血病;CALM-AF10融合基因;发病机制【作者】曹文斋;易海;余茜【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成都 610041;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71难治性白血病是临床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难题,通常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才可治愈。
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来源有限、并发症高,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随着对难治性白血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靶向治疗为其指明新的方向。
CALM-AF10融合基因是由人第10、11号染色体易位所致,CALM-AF10融合蛋白在难治性白血病患者骨髓中偶有发现。
但CALM-AF10融合蛋白在人造血细胞中致白血病发生的确切机制仍不清楚,CALM-AF10未列入常规融合基因检测项目,国内外研究对其认识不足。
本文对CALM-AF10导致急性白血病发生的特点及其机制作一综述,为急性白血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CALM也称为PICALM基因,位于染色体11q23,其编码蛋白是介导细胞内吞作用的接合蛋白,定位于胞质,通过出核基序能与胞膜上的网格蛋白结合。
CALM和神经元特异性单体网格蛋白组合蛋白AP180同源,且其同源序列已经在猫、鼠、牛等生物中鉴定出来[1]。
白血病的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白血病的基因治疗研究进展白血病,作为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一直以来都是临床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传统的白血病治疗方式,如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生存率,但仍然面临着许多限制和挑战。
近年来,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策略,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白血病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一、基因治疗的原理基因治疗是一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人体进行治疗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将正常的基因导入到有缺陷或异常的细胞中,修复或替代不正常的基因,并最终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在白血病的基因治疗中,常用的策略包括基因修复、基因靶向治疗和免疫基因治疗。
基因修复是指通过修复有缺陷的基因,使其恢复正常的功能。
目前,针对白血病的基因修复主要采用的是CRISPR-Cas9技术。
该技术利用了一种细菌天然存在的防御机制,可以精确地剪切和编辑DNA序列,进而实现对基因的修复。
通过CRISPR-Cas9技术,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修复了一些与白血病相关的基因缺陷,为白血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基因靶向治疗是指通过针对特定的基因或蛋白质靶点,来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目的。
在白血病中,常用的靶向治疗方法是使用小分子靶向药物或单克隆抗体。
这些药物可以选择性地抑制特定的癌细胞生长和扩散,而对正常细胞的毒性较小。
目前,一些靶向药物已经成功地应用于白血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免疫基因治疗是指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和清除癌细胞。
其中,最为重要的方法是采用CAR-T细胞治疗。
CAR-T细胞治疗是一种利用患者体内自身的T细胞,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其进行修饰,使其具备识别和攻击癌细胞的能力。
经过体外培养和扩增后,修饰后的CAR-T细胞重新注入患者体内,发挥抗肿瘤效应。
临床研究表明,CAR-T细胞治疗对于某些难治性白血病有着显著的疗效,为白血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二、白血病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目前,白血病基因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非常迅速。
成人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进展

成人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进展马立元【摘要】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预后差,约半数以上复发患者存在耐药难治,其治疗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难题.对于复发后获得再次完全缓解的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但移植相关死亡率(TRM)和复发率(CIR)均很高,从而部分抵消了移植带来的益处.因此,allo-HSCT对于部分患者并不适合,亟待寻找新的治疗手段.近几年,随着我们对AML发病机制认识的加深.新药物新疗法层出不穷,极大改善了复发难治性AML的预后.多个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免疫疗法目前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初步试验结果鼓舞人心.虽然新疗法治疗相关副作用越来越少,疗效越来越好,但allo-HSCT是治愈复发难治性AML的唯一途径.【期刊名称】《医学与哲学》【年(卷),期】2018(039)016【总页数】5页(P20-24)【关键词】复发难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作者】马立元【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血液内科上海 20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711 引言虽然,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各种治疗手段层出不穷,极大地改善了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akemia,AML)患者的预后,但复发难治性AML始终是血液科医生面对的巨大难题。
因此,针对复发难治AML的治疗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
为复发/难治性AML患者制定治疗策略时,应仔细评估患者相关因素(年龄,体能状况,各脏器功能,合并症)。
疾病相关因素(复发后重新MICM分型,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异常,既往治疗史,既往有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史,复发时间等)[1]。
治疗前首先要明确属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前复发还是移植后复发。
一般而言,在allo-HSCT之前复发患者治疗的目标是通过挽救性治疗使其达到完全缓解(CR),合适的CR患者接受allo-HSCT力求治愈。
T-细胞幼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T-细胞幼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的研究进展杜云云【摘要】幼淋巴细胞白血病(prolymphocytic leukemia,PLL)是一种罕见但恶性程度极高的成熟淋巴肿瘤,其中T-细胞幼淋巴细胞白血病(T-cell prolymphocytic leukemia,T-PLL)这种亚型被认为难以治愈,临床治疗目的主要是提高治疗有效率和延长缓解期.随着对白血病发生发展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T-PLL的治疗手段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其中表观遗传学的干预治疗为治愈T-PLL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就T-PLL的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Prolymphocytic leukemia is a rare disease with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aggressive progression and high mortality rate, and T-cell prolymphocytic leukemia (T-PLL) is regarded as an intractable subtype. Current therapeutic approaches mainly aim to improve their efficacy and remission against this disease. This paper presents a review about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T-PLL therapies. With remarkable research progress on leukemia pathogenesis, therapies for T-PLL have been greatly enhanced. Among treatment strategies, epigenetic therapy shows potential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s.【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年(卷),期】2017(044)021【总页数】4页(P1108-1111)【关键词】T-细胞幼淋巴细胞白血病;表观遗传学;治疗;阿仑单抗;干细胞移植【作者】杜云云【作者单位】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昆明市650000【正文语种】中文幼淋巴细胞白血病(prolymphocytic leukemia,PLL)是一种罕见但恶性程度极高的成熟淋巴肿瘤,约占淋巴细胞白血病的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白血病研究进展
导读2017年已过,白血病诊治领域取得了哪些进展呢?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进展免疫治疗对复发难治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以CD19为靶点的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治疗,可获得60%~80%的完全缓解率。
但治疗后约1/3至1/2的患者仍将复发,原因之一是输入体内的CART 细胞不能长久存活,一般存活时间3~6个。
应用细胞因子或助推疫苗调节T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可延长CART细胞在体内的存活时间。
复发的另一个原因是免疫逃逸作用使CD19抗原丢失,引起系列转变。
CD22是另一个治疗复发难治B-ALL可利用的靶点。
针对CD22的CART细胞治疗,可获得75%的完全缓解率,包括CD19CART 治疗后抗原丢失的病例。
目前双特异性的CART 细胞治疗将进入临床试验。
自2000年以后,许多新药已应用于ALL的临床治疗或已开展临床试验。
如伊马替尼(2001年)、克拉屈滨(2004年)、奈拉滨(2005年)、达沙替尼(2006年)、脂质体长春新碱(2012年)、博纳替尼(2012年)、blinatumomab(2014年)。
目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药物包括:MTOR抑制剂,HDAC 抑制剂,BTK抑制剂,JAK-STAT抑制剂、蛋白酶体抑制剂、PD-1抗体等。
靶向药物联合传统化疗或免疫治疗提高了某些
ALL亚型如Ph+ALL、BCR-ABL样ALL的疗效。
髓样/淋巴样白血病基因(MLL)重排的ALL,基于对其生物学特性的进一步认识,目前正在进行下列临床试验:去甲基化药物+化疗;DOTIL抑制剂+化疗;FLT3抑制剂+化疗;MEK 抑制剂+化疗;BCL-2抑制剂+化疗。
对于前B-ALL,若表达CD20,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可提高无事件生存率(EFS)。
对于复发难治的前B-ALL,目前进入3期临床试验的药物有:inotuzumab ozogamicin和blinatumomab。
初步结果显示可以提高完全缓解率(CR)和总生存期(OS),并可做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桥接治疗。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治疗效果较差,目前研究显示包含奈拉滨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初治的T-ALL,安全性较好,但是否明显提高疗效尚需进一步验证。
针对T-ALL 的临床试验较多,分别靶向不同的信号激活通路。
如靶向NOTCH(γ分泌酶抑制剂);靶向IL7R-JAK1/3-STAT5轴(卢索替尼);靶向PI3K/AKT/MTOR轴(PI3K或MTOR抑制剂);靶向NUP214-ABL1重排(达沙替尼);靶向BCL-2(BCL2抑制剂)。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诊断和治疗进展1AML诊断进展随着二代测序技术在AML诊断中的广泛应用,发现越来越多的分子标志可用于AML的分类、预后判断及微小残留病
(MRD)的监测。
如表观调节子突变(DNMT3A、TET2、ASXL1等)和剪切子基因突变(SF3B1、SRSF2等)是AML 的早期分子事件;然后是白血病基因转化事件(如NPM1或信号分子突变)。
WHO分类中出现了3个异质性的新类型:①AML 伴核染色质突变、RNA剪切子基因突变或两者均有;②AML 伴TP53突变、非整倍体或两者均有;③AML 伴IDH2R172突变。
而欧洲白血病网(ELN)也将基因突变分为3类:①疾病决定性突变:NPM1、CEBPA、RUNX1;②预后和靶向突变:FLT3,包括TKD(D835和I836)和ITD;③TP53和ASXL1,与预后不良相关。
并于2017年发布了基于基因异常的AML 危险度分层,见表1。
表1 2017年ELN基于基因异常的AML危险度分层
2AML治疗新策略
近30年,“3+7”方案是AML治疗的标准方案。
年轻患者可获得60%~80%的完全缓解率(CR);老年患者可获得40%~60%的CR。
但治疗后面临威胁生命的并发症,且多数患者终将复发。
临床研究者曾尝试以下方法提高疗效:①增加蒽环类药物剂量;②使用中、大剂量阿糖胞苷;③双诱导;
④增加第3种药物。
这些方法也仅提高了非不良核型患者的疗效。
其他细胞毒药物如嘌呤类似物的疗效并未获肯定,需权衡利弊后使用。
因为AML是分子和遗传学高度异质性
的疾病,故“3+7”方案已不能适应所有患者的治疗要求。
近年来靶向细胞表面标志、突变基因、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及免疫反应的治疗策略不断涌现。
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未来将开启无化疗的治疗时代。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已经做出典范,全反式维甲酸联合砷剂的疗效已经超越传统化疗,开启了无化疗的家庭治疗模式。
FLT3抑制剂已提高了伴FLT3突变的AML的疗效;纳米技术包装的脂质体阿糖胞苷(CPX-351)提高了老年继发AML 的CR和生存率;来源于喹诺酮类的药物vosaroxin联合中剂量阿糖胞苷显示出对老年复发难治AML的良好疗效;CD123单克隆抗体已应用于缓解后的维持治疗和复发后的挽救治疗;小分子靶向抑制剂如venetoclax(BCL2抑制剂)、idasanutlin(MDM2抑制剂)、selinexor(核输出蛋白抑制剂)均已进入3期临床。
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治疗进展伊马替尼治疗使CML 5
年OS达到90%,10年OS达到83%。
二代及三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应用可以获得更快和更深层次的缓解。
TKI的选择不仅仅依据其有效性,也要考虑风险和获益比、危险度分层、年龄和并发症等。
治疗目标的设定要依据如下因素:①维持正常生存的可能性;②减少进展风险;③良好的耐受性;④快速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反应;⑤深度分子学缓解乃至最终停药成功的机会;⑥保持生育能力。
尼罗替尼和达沙替尼取得早期分子学
反应、主要分子学反应和深度分子学反应的概率高于伊马替尼,但OS相同。
在初始治疗选择时要考虑血管、心脏、肺及代谢等并发症。
伊马替尼较常发生水肿和肌痛;尼罗替尼较常发生高血糖、高胆固醇和心血管并发症;达沙替尼较常发生胸腔积液和血小板减少。
对于老年患者一线治疗常推荐伊马替尼,当发生3~4度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时可中断治疗;当出现肝脏毒性时可考虑减低剂量。
应用TKI过程中,出现血细胞减少、腹泻、皮疹、肝功能异常时可考虑调整剂量和(或)转换TKI。
尼罗替尼治疗中出现血管事件时要立即停药。
出现耐药时要检查依从性、药物相互作用、细胞遗传学和BCR-ABL1突变分析。
一线和二线治疗均失败,且依据突变分析结果其他挽救治疗的有效性也很低时,考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长期TKI 治疗后获得深度分子学反应者停药成功的概率是40%~60%。
停用TKI后用α干扰素维持治疗可减少复发率。
TKI的应用可使绝大部分CML患者获得主要分子学缓解,但不能清除CML的干细胞,TKI停用后大部分CML会复发。
CML干细胞利用多种细胞内固有的路径,并与微环境和免疫细胞相互作用来逃避目前治疗的打击。
靶向CML的干细胞,增加清除率,提高TKI的停药成功率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多种临床试验正在广泛开展,如靶向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激动剂(PPAPR)、P53、C-MYC、BCL-2、EZH2,均可提高各
期CML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