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合集下载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清单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清单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一、腔肠动物1.腔肠动物种类:多数海洋,如海葵、海蜇、珊瑚虫、水母。

少数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

2.腔肠动物代表-----------水螅身体由内外两层细胞------内胚层和外胚层组成,内胚层细胞围成消化腔。

水螅主要通过出芽的方式生殖,水螅也能进行有性生殖3.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1)有口无肛门(2)体表有刺细胞(3)身体呈辐射对称4.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可食用——海蜇;可观赏;可形成珊瑚礁。

二、扁形动物1. 扁形动物种类:大多寄生生活,如华支睾吸虫、血吸虫、绦虫;少数自由生活,如涡虫。

2. 扁形动物代表-----------涡虫身体由内胚层、中胚层、外胚层三个胚层形成的,中胚层形成肌肉层,使其运动能力比水螅强。

最终寄主是人类,中间寄主各不相同3.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1)有口无肛门(2)背腹扁平(3)身体两侧对称三、线形动物1. 线形动物种类:大多寄生生活,如丝虫、钩虫;少数自由生活,如秀丽隐杆线虫。

2. 线形动物代表-----------蛔虫(1)蛔虫雌雄异体,雄虫比雌虫略短小(2)蛔虫适合寄生生活的特点:①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②消化管结构简单(以小肠内半消化的食物为食)③有发达的生殖器官。

3.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①身体细长②呈圆柱形③体表有角质层④有口有肛门四、环节动物1. 环节动物种类:沙蚕、水蛭、蚯蚓2. 环节动物代表-----------蚯蚓环带:位于身体前部运动:肌肉和刚毛配合完成运动呼吸:湿润的体壁3.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1)身体呈圆筒形 (2)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 (3)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4.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①沙蚕:是鱼、虾、蟹的食饵②蛭:唾液中含蛭素,生产抗血栓药物③蚯蚓:松土,提高肥力,含蛋白质,是优良饲料五、软体动物(动物界第二大类群)1. 软体动物种类:河蚌、扇贝、文蛤、缢蛏等双壳类;鲍、蜗牛、石鳖等单壳类;贝壳退化了的章鱼、鱿鱼、乌贼。

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1)沿海岸的珊瑚礁形成天然堤埠,能稳固海岸。

但在海底的暗礁,则会影响船只航行。

(2)珊瑚礁可以制成石灰及水泥,以作建筑材料。

珊瑚也可作观赏及装饰用。

(3)部份水母,例如海蜇,可供食用。

(4)腔肠动物的刺丝囊对人体有伤害性,甚至可导致死亡。

三扁形动物扁形动物为无体腔最原始的三胚层动物。

背腹扁平,无体腔、肛门、循环器官、呼吸器官及骨骼系统,也没有真正的附肢。

扁形动物开始有发达的中胚层。

出现肌肉系统,加强了运动机能和速度,随之感受器亦趋完善,摄食、消化、排泄等机能也随之加强。

扁形动物自由生活种类广泛分布在海水和淡水的水域中,少数在陆地上潮湿土中生活。

大部分种类为寄生生活。

涡虫生活习性涡虫生活在池塘、溪流的石块下,主要吃小的水生动物和动物的尸体,而大多数种类在浅海石块、海藻下隐居生活,潮间带较为丰富。

淡水种类多在溪流湖泊等清洁的流水石块下生活。

形态:涡虫体长约10—15毫米,身体柔软,背面灰褐色,腹面体色较浅,背腹扁平,左右对称。

身体呈柳叶状,前端略呈三角形,两侧各有一个耳突,耳突有味觉和嗅觉作用。

结构:头部背面有两个黑色的眼点,能感受一定强度的光亮,无视觉作用。

在身体腹面中线的后端近1/3处有口,口后为生殖孔。

无肛门,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仍从口吐出。

涡虫身体不分节,前端后端均无吸盘。

1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1、身体背腹扁平,左右两侧对称;2、身体有了背腹、前后、左右之分;3、出现了中胚层,有口,无肛门猪带绦虫病可引起患者消化不良、腹痛、腹泻、失眠、乏力、头痛,儿童可影响发育。

猪囊尾蚴如寄生在人脑的部位,可引起癫痫、阵发性昏迷、呕吐、循环与呼吸紊乱;寄生在肌肉与皮下组织,可出现局部肌肉酸痛或麻木;寄生在眼的任何部位可引起视力障碍,甚至失明。

3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扁形动物门中吸虫纲和绦虫纲动物则有很多种类可寄生在人、畜体内,引起人、畜产生寄生虫病,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事业带来极大的危害,造成人类经济上的重大损失。

八年级腔肠动物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腔肠动物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腔肠动物知识点总结腔肠动物是动物界中的一个重要分类群,其特点是具有体腔和消化道。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八年级腔肠动物的知识点,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了解这一类动物。

一、腔肠动物的分类腔肠动物是动物界中一个比较大的类群,下面是腔肠动物的分类:1. 扁形动物:如绦虫、吸虫等。

2. 环形动物:如蚯蚓、森林蚓等。

3. 软体动物:如蜗牛、海螺、蚌等。

4. 腹足类动物:如章鱼、鸳鸯螺、海兔等。

5. 柔骨类动物:如海葵、珊瑚等。

二、腔肠动物的共同特征除了具有体腔和消化道外,腔肠动物还具有以下共同的特征:1. 皮层和神经组织:腔肠动物体表有外皮层,体内有神经环和神经网。

2. 部分器官:腔肠动物具有口、肛门和消化道。

3. 生殖方式:部分腔肠动物为雌雄异体,经过内受精和外受精两种方式进行繁殖。

三、腔肠动物的生活习性腔肠动物生活习性各异,如以下几种:1. 绦虫:寄生在其他动物体内,如猪、牛、鱼等。

2. 蚯蚓:生活在泥土中,有深达1-2米的垂直洞道。

3. 海葵:腔肠动物中唯一有光合作用功能的一类。

四、腔肠动物的营养方式腔肠动物的营养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 滤食:如海葵。

2. 捕食:如章鱼。

3. 寄生:如绦虫。

4. 腐食:如蚯蚓。

五、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绦虫、吸虫等腔肠动物可以寄生在人类身体内,会对人类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2. 蚯蚓可以作为鱼饵使用,对渔业发展有一定帮助。

3. 蜗牛、海螺则是人类的食品之一,是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食品。

本文对八年级腔肠动物知识点进行了简要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类动物,也希望大家能够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动物界中的其他分类群,加强对自然界的了解和认知。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 第二章 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4 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 第二章 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4 济南版

第二章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1、教学目标:1、了解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2、了解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重点)3、了解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及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通过观察水螅的形态结构及对刺激的反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比水螅和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等特征,引导学生树立生物进化的观点,通过对水螅生活环境的分析,渗透环境保护的教育。

动物界除了原生动物外,其余都是多细胞动物。

通过组织学生观察、研究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对于草履虫结构生理特点,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腔肠动物在进化上的重要地位,也更进一步了解腔肠动物是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课前准备水螅,水蚤,水螅的纵切片;显微镜,放大镜,培养皿,吸管;清水等用具,幻灯片,多媒体。

自主学习(8分钟)二.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根据学习目标,认真阅读课本P72—73页,将主要知识点在课本上做出标记,对重点内容强化理解和记忆,8分钟后检查自学成果,比谁学的好、记的牢。

思考下面问题:1、什么是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有哪些?2、腔肠动物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3、水螅的外部形态是怎样的?4、水螅的结构如何,体壁由几层细胞构成,体内有几个腔,食物和残渣由何处进出?5、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6、常见的腔肠动物有哪些?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1.认真默读课本;带着思考题进行自学。

并以小组为单位对思考题进行认真地讨论2.从课本上找到并标记思考题的答案;通过学生自学,基本了解本节的主要内容。

无脊椎动物的类群以及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有大致的认识,为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目前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多万种,按照体内脊认真听讲 1.用实验,合作探究(18分钟)柱的有无分为: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包括原生、腔肠、扁形、线形、环节、软体、节肢动物)等。

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通过读教材P72小标题“腔肠动物”第一段,说出:水螅是生活在陆地上,淡水中还是海水中?教师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明确答案腔肠动物:大部分生活在海水中,少数生活在淡水中。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讲义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讲义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讲义一、腔肠动物腔肠动物是一类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动物,它们在生物进化的历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一)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1、辐射对称的体型腔肠动物的身体大多呈辐射对称,这意味着它们的身体只有上下之分,没有前后左右之分。

这种对称方式使它们能够从身体的任何部位感知周围环境,并进行捕食和防御。

2、两胚层具有内外两个胚层,中间夹着中胶层。

外胚层主要包含保护和感觉细胞,内胚层则主要负责消化和吸收。

3、原始的消化腔腔肠动物有一个原始的消化腔,被称为腔肠。

这个腔肠既可以用于消化食物,又可以用于运输营养物质。

口既是食物进入的通道,也是残渣排出的出口。

4、特有的刺细胞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武器。

刺细胞内含有刺丝囊,当受到刺激时,刺丝囊会弹出刺丝,将毒液注入猎物或敌人体内。

(二)常见的腔肠动物1、水螅水螅生活在淡水中,通常附着在水草或水底的石块上。

身体呈圆筒形,体长约 1 厘米。

水螅通过触手捕食小型的水蚤等生物。

2、水母水母大多生活在海洋中,身体呈伞状。

有些水母会发光,在海洋中呈现出美丽的景象。

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水母的触手带有剧毒。

3、海葵海葵是一种固着生活的腔肠动物,它们通常附着在海底的岩石或珊瑚上。

海葵的触手形状多样,颜色鲜艳。

(三)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1、有益方面(1)某些腔肠动物可以作为海洋生态系统的指示生物,帮助科学家了解海洋环境的变化。

(2)一些腔肠动物具有观赏价值,如美丽的水母在水族馆中吸引了众多游客。

2、有害方面(1)部分水母的触手有毒,可能会对人类造成伤害。

(2)某些腔肠动物可能会对渔业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它们可能会附着在渔具或渔船上。

二、扁形动物扁形动物是一类比腔肠动物更为复杂的无脊椎动物。

(一)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1、两侧对称的体型扁形动物的身体出现了两侧对称的特点,这使得它们的身体有了明显的前后、左右和背腹之分。

这种对称方式使动物的运动更加灵活,有利于主动寻找食物和躲避敌害。

3腔肠动物门

3腔肠动物门

腔肠动物门动物约9000种左右,全水生,多海产,是一类辐射对称、具两胚层、有组织分化、具原始消化腔及原始神经系统的低等多细胞动物。

第一节腔肠动物门慨述一、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辐射对称辐射对称:通过体轴(由口面到反口面),有两个以上切面可将身体分为相等的两部分。

适于固着或漂流被动生活方式。

两侧辐射对称:即通过身体的中轴,只有两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相等的两部分,如海葵。

介于辐射对称与两侧对称间的对称形式,适应固定生活。

(二)两胚层和原始消化腔1.具两胚层外胚层——保护、运动、感觉中胶层——弹性支持内胚层——消化、营养2.消化循环腔:消化(胞内、胞外),且能将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部。

特点:有口无肛门,原始消化管。

(三)有组织分化1.细胞分化:皮肌细胞、腺细胞、神经细胞等。

2.组织分化:上皮细胞内含有肌原纤维,称皮肌细胞。

故上皮具上皮组织和肌肉组织特点。

功能:保护、运动(原始)。

海葵隔膜、水母的上下伞间均有少许不发达的肌肉组织。

来自于内胚层(特殊)。

(四)原始神经系统————神经网是最原始的神经系统,又叫原始神经系统。

网状神经系统:其神经细胞为两极和多极神经元,有相似的突起,这些神经突相互连接呈网状,故称网状神经系统,即神经网。

原始性表现在:(1)神经细胞无树轴突之分,传导无定向。

(2)神经无中枢。

(3)传导速度慢。

因传导既慢又散乱,无定向,称扩散神经系统。

(五)刺细胞特化的一种细胞。

组成:刺针(接受刺激)、刺丝、毒液等。

分布:外胚层中,以触手最多。

作用:防御、捕食。

(六)生殖、发育1、生殖方式:无性生殖——出芽生殖。

有性生殖——配子生殖。

注意:其生殖腺为内胚层或外胚层的间细胞形成的临时性器官。

2、发育:直接发育或间接发育。

海产种类:经过一个浮浪幼虫期。

(七)多具世代交替现象世代交替现象:无性世代和有性世代交替进行的生活史类型。

多数种类生活史中存在。

水螅型:圆筒形,固着生活。

水母型:盘形,浮游生活。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比较扁形动物、腔肠动物
水螅
涡虫
身体的对称性 辐射对称 两侧对称
身体的胚层数 两胚层
三胚层
运动能力 较弱
较强
课堂小结 即课本P7练习题
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有利和危害各举一例)
3、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影响
消化:细胞内消化与细胞外消化并存 感官:眼点,耳突

代表动物——猪带绦虫
代表动物——日本血吸虫
1、危害:血吸虫病,肝脾肿大、腹水、丧失劳动力, 2、寄生部位:哺乳动物的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
3、中间宿主:钉螺
4、感染状态:尾蚴
•解放前,我 国长江以南省 份大约有1000 多万人患此病, 受此病威胁1 亿多人。
第一章 第一节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
动物区别于植物的特征
• 1:动物不能像植物那样通过光合 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靠摄取食物 来获得现成的有机物,从而维持生 存和繁衍。
• 2:一般能自由运动
腔肠动物
代表动物——水螅
• 生态习性
水螅多生活在水 流较缓、水草 丰富的清洁淡 水 中,常附着 在水草或他物 上,以小型的 水蚤、蠕虫为 食。
体色:浅褐色
体型:圆筒形、 口向上,适应固 着生活;
体长:约1CM, 辐射对称
辐射对称
通过身体纵轴可以有多个切面都能 把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这种体形
便于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 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
各个方向
水螅
水母
海葵
1、腔肠动物(刺胞动物)的主要特征:
(1)身体呈__辐__射___对__称____; (2)体壁由___两___个胚层构成; (3)有___口___;无___肛__门__。 (4)体表有___刺__细胞_。

初中生物学腔肠动物知识点汇总

初中生物学腔肠动物知识点汇总

初中生物学腔肠动物知识点汇总
1.腔肠动物的概述
(1)生活环境:腔肠动物的大多数种类生活在海洋中,如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少数种类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

(2)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3)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海蜇经加工后可以食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堆积构成了珊瑚礁。

2.代表动物——水螅
(1)生活习性:水螅通常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

水螅身体的一端附着在水草等物体上,另一端伸展着柔软细长的触手,用于探寻和捕获猎物,以水蚤等小动物为食。

(2)体形
①辐射对称:水螅的身体只能分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背腹,经过身体纵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辐射对称两部分。

②辐射对称的体形,便于水螅感知周围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

(3)结构
①水螅的身体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组成,二者中间填充着它们分泌的胶状物质。

②内胚层细胞围成的空腔叫消化腔。

(4)摄食和消化
①摄食:外层分布的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政击和防御的利器,在触手处多。

刺细胞里大多藏着刺丝和毒液,当遇到猎物时,水螅能迅速弹出刺丝,并将毒液通过刺丝注入猎物体内,将其麻醉或杀死。

②消化:吃进的食物在消化腔内消化,食物残渣仍从口排出。

(5)生殖:水螅主要进行出芽生殖,芽体长成小水螅后,从母体上脱落下来,独立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 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沿海岸的珊瑚礁形成天然堤埠,能稳固海岸。

但在海底的暗礁,则会影响船只航行。

▪(2)珊瑚礁可以制成石灰及水泥,以作建筑材料。

珊瑚也可作观赏及装饰用。

▪(3)部份水母,例如海蜇,可供食用。

▪(4)腔肠动物的刺丝囊对人体有伤害性,甚至可导致死亡。

三扁形动物
▪扁形动物为无体腔最原始的三胚层动物。

背腹扁平,无体腔、肛门、循环器官、呼吸器官及骨骼系统,也没有真正的附肢。

扁形动物开始有发达的中胚层。

出现肌肉系统,加强了运动机能和速度,随之感受器亦趋完善,摄食、消化、排泄等机能也随之加强。

▪扁形动物自由生活种类广泛分布在海水和淡水的水域中,少数在陆地上潮湿土中生活。

大部分种类为寄生生活。

涡虫
生活习性
涡虫生活在池塘、溪流的石块下,主要吃小的水生动物和动物的尸体,而大多数种类在浅海石块、海藻下隐居生活,潮间带较为丰富。

淡水种类多在溪流湖泊等清洁的流水石块下生活。

形态:涡虫体长约10—15毫米,身体柔软,背面灰褐色,腹面体色较浅,背腹扁平,左右对称。

身体呈柳叶状,前端略呈三角形,两侧各有一个耳突,耳突有味觉和嗅觉作用。

结构:头部背面有两个黑色的眼点,能感受一定强度的光亮,无视觉作用。

在身体腹面中线的后端近1/3处有口,口后为生殖孔。

无肛门,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仍从口吐出。

涡虫身体不分节,前端后端均无吸盘。

1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1、身体背腹扁平,左右两侧对称;2、身体有了背腹、前后、左右之分;3、出现了中胚层,有口,无肛门
猪带绦虫病可引起患者消化不良、腹痛、腹泻、失眠、乏力、头痛,儿童可影响发育。

猪囊尾蚴如寄生在人脑的部位,可引起癫痫、阵发性昏迷、呕吐、循环与呼吸紊乱;
寄生在肌肉与皮下组织,可出现局部肌肉酸痛或麻木;寄生在眼的任何部位可引起视力障碍,甚至失明。

3 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扁形动物门中吸虫纲和绦虫纲动物则有很多种类可寄生在人、畜体内,引起人、畜产生寄生虫病,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事业带来极大的危害,造成人类经济上的重大损失。

四线形动物
线形动物的消化比扁形动物的完全,有口和肛门,这在动物进化上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线形动物大多数寄生在人、家畜、家禽和农作物的体内,因此,危害人体的健康,使农牧业生产遭受损害。

1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1、身体细长2、消化管的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3、体表有角质层
▪体壁和消化管之间有原体腔
3 线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可引致人体寄生虫病,直接影人体健康。

▪亦寄生於牲畜及农作物体內,因而影响牲畜的生长及农作物的收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