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文学浪漫主义时期作家.

合集下载

英国文学:浪漫主义时期(romanticsm)

英国文学:浪漫主义时期(romanticsm)

英国文学:浪漫主义时期(romanticsm)18世纪末和19世纪出浪漫主义文学在全欧盛行。

浪漫主义作家反映了那一时期处在资产阶级革命和社会革命时期的社会情绪、意识形态及人生观。

他们注重人的本能和感情,以此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浪漫主义文学与古典主义的灵感的想像,思想与情感,尤其主张以诗歌来抒发个人的情感,表达对理想的追求。

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和罗伯特.彭斯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到了19世纪上半叶,英国的浪漫主义诗歌达到顶峰。

由于诗人的社会立场和作品的思想内涵不尽相同,19世纪前期英国浪漫主义可分为消极和积极两个派别。

以威廉.华兹华斯、柯尔律治、骚塞等“湖畔诗人”为代表的消极浪漫主义诗人愤世嫉俗,忧郁失望,作品以诗吟湖光山色和田园风光为主。

以拜伦、雪莱、济慈等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则充满破除封建束缚的革命激情和向往新生活的崇高理想。

作品强调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充满瑰丽的想像和奔放的激情。

威廉.布莱克的《天真之歌》展现了一个充满博爱、仁慈、怜悯和快乐的世界。

诗人用孩子般的眼光看世界,用空想欢乐主义来理解社会。

鲜明有力的诗句中处处渗透出诗人对生活与自然的孩子般率真而欣悦的感受以及对宇宙和谐的领悟。

在《经验之歌》创作与刻印期间,诗人的思想受到法国革命的巨大冲击,对革命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诗人清楚地理解了英国人民的苦难,不再天真,对社会有了深刻的经验。

布莱克的其他作品与以上诗集风格有所不同。

形式上,他放弃了惯用的格律而采用无韵的自由体诗,内容上,他以歌颂人性解放与精神自由、歌颂革命、反对传统的理性主义以及英国封建专制以及追求崇高而神圣的理想为主。

《耶路撒冷》一诗长四千多行,主要讲了人的堕落与重生。

布莱克诗中的人道主义与民主主义精神赋予了诗歌极大的生命力;艺术上打破了18世纪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

他强调本能、感情、想像力,以清新奔放的无韵体诗抒发理想。

布莱克给诗坛带来的一股清新奇特的诗风对后浪漫主义的发展有着功不可没的贡献,是浪漫主义诗歌的先驱。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1757---1827),英国第一位重要的浪漫主义诗人、版画家。

主要诗作有诗集《天真之歌》、《经验之歌》等。

早期作品简洁明快,中后期作品趋向玄妙晦涩,充满神秘色彩。

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与柯尔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骚塞(Robert Southey)同被称为“湖畔派”诗人(Lake Poets)。

他们也是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

他们喜爱大自然,描写宗法制农村生活,厌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他们远离城市,隐居在昆布兰湖区和格拉斯米尔湖区,由此得名“湖畔派”。

华兹华斯的主要作品有《抒情歌谣集》《丁登寺旁》《序曲》《革命与独立》《不朽颂》《远足》。

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1772年10月21日-1834年7月25日),英国诗人、文评家,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以〈古舟子咏〉(亦可称作〈古舟子之歌〉)(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一诗成为名家,其文评集《文学传记》(Biographia Literaria)以博大精深见称,书中对想像(imagination)与幻想(fancy)的区别尤其著名。

一生作诗不缀,但中年时自称弃诗从哲,精研以康德、谢林为首的德国唯心论。

罗伯特·骚塞(1774—1843)是“湖畔派”三诗人中才气较差的一位。

年青时代思想激进,饱读伏尔泰、卢梭的著作,在威斯敏斯特学校学习时曾因撰文反对校方体罚学生而被开除学籍。

进牛津大学后,他更醉心法国大革命,写史诗《圣女贞德》歌颂革命,后来还与柯尔律治计划在美洲的森林里建立乌托邦社会。

但中年后骚塞的政治态度却变得十分保守,还热衷于趋附权贵,成了统治者的御用文人,并因此获得“桂冠诗人”的称号。

1821年他以桂冠诗人身份作颂诗《审判的幻景》颂扬去世不久的英王乔治三世,攻击拜伦、雪莱等进步诗人,称他们是“恶魔派”(撒旦派)。

概述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代表

概述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代表

概述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代表1.湖畔派诗人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是所谓“湖畔派”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尔律治和骚塞。

他们对资本主义文明及人与人之间的现金交易关系极为反感,向往中古时期的封建社会。

他们曾隐居于英国西北部的湖区,由是得名“湖畔派”。

他们的诗作或讴歌宗法式的农村生活和自然风景,或描写奇异神秘的故事和异国风光,一般都是远离社会斗争的题材。

他们常常是通过缅怀中古时代的“纯朴”来否定丑恶的城市文明。

(1)骚塞骚塞被封为“桂冠诗人”。

他写过不少抒情叙事诗,充满离奇怪异的形象,美化封建制度,宣扬神秘主义。

长诗《审判的幻影》,是一部为反*动统治者歌功颂德的典型作品。

(2)华兹华斯①华兹华斯和柯尔律治合著了《抒情歌谣集》。

1800年,当《抒情歌谣集》再版时,华兹华斯写了一篇序言。

这篇序言成了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

②华兹华斯在很多诗中描写优雅恬静的自然景物,还喜爱描绘在大自然中活动的普通人形象。

他的诗也完全体现着他的诗学,意境清新、形象生动、极有情趣。

③华兹华斯在一些诗中探讨了大自然与人生的关系,认为大自然有一种使人提高精神境界与道德价值的力量,所以他在诗中把大自然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来加以歌颂,也因此他被誉为自然诗人。

④华兹华斯关于诗歌改革的主张以及他的创作实践结束了英国古典主义诗学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英国诗歌的革新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

⑤其重要作品有《丁登寺》、《序曲》,组诗《永生的了悟颂》、《露茜》,抒情诗《孤寂的刈麦女》、《杜鹃颂》等。

(3)柯尔律治①他的长诗《古舟子咏》、《忽必烈汗》、《克里斯脱贝尔》等都被认为是浪漫主义文学中的佳作。

②柯尔律治的诗具有神秘浪漫色彩,常把玄妙迷离、古怪离奇的轶事尽力写得逼肖现实生活。

③柯尔律治在理论批评著作中强调形象思维,特别看重想像的力量。

他认为想像力是诗人的最高品质,有了想像力,诗才有了灵魂,真正的诗人都有想像力,而庸才只有幻想。

2.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拜伦、雪莱、以及略后的济慈,他们与“湖畔派”诗人不同,始终忠于法国革命的理想,反对专*制暴*政,同情人民的苦难,支持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倾向。

英国文学史英国浪漫主义作家威廉_华兹华斯_William_Wordsworth 4

英国文学史英国浪漫主义作家威廉_华兹华斯_William_Wordsworth 4

青苔石畔紫罗兰, 半隐半现于眼前, 凄美犹如星一点 独自闪耀在长天。
伊人在世无人知, 伊人离世无人提, 而今已是人天隔, 惟有诗客情自迷。
Relevant Background
Wordsworth grew up in England’s Lake District and spent much of his life there. • Lucy may have been Dorothy, the poet’s beloved sister and companion. In that case, this poem imagines the beautiful and solitary life of Dorothy who lived close to nature. It dramatises the poet’s grief at her future death. • This poem is one of a group of five poems called ‘The Lucy Poems’.
Main Idea
• William Wordsworth returned to the Wye valley in July 1798, five years after he had first toured the region with his sister, Dorothy. • As he looks at the valley, through the lens of memory, he sees himself—both as he once was, and as he is now. • With his “Lines,” Wordsworth attempts to make sense of the changes he has undergone, and, in the process, he offers some interesting insights into the machinery of memory and the Romantic lyric.

英国文学发展概述(3)

英国文学发展概述(3)

英国文学发展概述(3)五、浪漫主义时期文学(1798-1832)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诗风大变。

苏格兰农民诗人罗伯特·彭斯(Robert Burns, 1759-1796)给英国诗坛带来一股新鲜的气息。

他的抒情诗自然生动,感情真挚,讽刺诗尖锐锋利,妙趣横生。

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 1757-1827)是版画家兼诗人,想象奇特,极富个性。

他的短诗意象鲜明,语言清新,后期的长诗内容比较晦涩。

他在诗歌中建立起自己一套独特的神话体系,具有神秘主义色彩。

布莱克的革命性、独创性和复杂性使他成为浪漫主义诗歌的先驱。

1798年,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 1770-1850)与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 1772-1834)合作出版了一本小诗集《抒情歌谣集》(Lyrical Ballads ),其中大部分诗歌出自华兹华斯之手,用简朴的语言描写简朴的生活。

《抒情歌谣集》的问世标志着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真正崛起。

华兹华斯在1802年诗集再版时写的序中对诗歌作出了著名定义:“好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溢”。

浪漫主义是对新古典主义的反拨:诗歌内容不再是对现实的反映或道德说教,而是诗人内心涌出的真实感情;诗歌语言不是模仿经典作家去追求高雅精致,而是要贴近普通人的日常用语。

浪漫主义诗人崇尚自然,主张返朴归真。

浪漫主义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每个诗人各有其特征。

同样是“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将大自然视为灵感的源泉,自然美景能给人力量和愉悦,具有疗效作用,使人的心灵净化和升华,柯勒律治则赋予自然神奇色彩,擅长描绘瑰丽的超自然幻景。

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 1788-1824)和波西·比希·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 1792-1822)属于革命诗人,但拜伦自我表现意识强烈,而雪莱深受柏拉图哲学影响,憧憬美丽的理想和理念。

第七章浪漫主义时期的英国文学

第七章浪漫主义时期的英国文学
儿童乃是成人的父亲/我可以指望:我一世光阴/ 儿童乃是成人的父亲/我可以指望:我一世光阴/自始至终 贯穿着天然的孝敬
2 关于“自然” 关于“自然”
大自然是人类精神的导师。它用崇高的信念给人 类麻木的心灵和萎靡的生命注入了新鲜的空气和 活力。在自然的指引下,人类内在的灵智的被激 发,各种思想情感元素趋于净化。
“拜伦式英雄”是指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 拜伦式英雄” 伦作品中的一类人物形象。他们高傲倔强,既不 满现实,要求奋起反抗,具有叛逆的性格;但同 时又显得忧郁、 孤独、悲观,脱离群众,我行我 素,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例如,抒情长诗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贵公子哈洛尔德,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东方叙事诗》之一《海盗》中的主人 公康拉德, 东方叙事诗》之一《海盗》 哲理剧《曼弗雷德》 哲理剧《曼弗雷德》中的主人公曼弗雷德,等等。 拜伦通过他们的斗争表现出对社会不妥协的反抗 精神,同时反映出自己的忧郁、孤独和彷徨的苦 闷。由于这些形象具有作者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 因此被称作“拜伦式英雄” 因此被称作“拜伦式英雄”
第一节概述
一,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成背景
1,英国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 2,英国感伤主义
二,发展概况
第一阶段(18世纪90年代—19世纪第一个十年):“湖 18世纪90年代— ):“ 畔派” 畔派” 第二阶段(19世纪一二十年代):拜伦、雪莱、济慈
第二节华兹华斯
一,生平创作 英国诗人。1770年 英国诗人。1770年4月7日生于北部昆布兰郡科克茅斯的一 个律师之家,1850年 个律师之家,1850年4月23日卒于里多蒙特。8岁丧母。5 23日卒于里多蒙特。8岁丧母。5 年后,父亲又离开了他。亲友送他 到家乡附近的寄宿学 校读书。1787年进剑桥大学,曾在1790年、1791年两次 校读书。1787年进剑桥大学,曾在1790年、1791年两次 访问法国。其间与法国姑娘阿内特· 访问法国。其间与法国姑娘阿内特·瓦隆恋爱,生有一女。 1795年从一 1795年从一 位朋友那里接受了一笔遗赠年金,他的生活 有了保障,也有了实现回归大自然夙愿的可能,便同妹妹 多萝西移居乡间。1797年同诗人柯尔律治相识,翌年两人 多萝西移居乡间。1797年同诗人柯尔律治相识,翌年两人 共 同出版《抒情歌谣集》。1798~1799年间与柯尔律治 同出版《抒情歌谣集》 1798~1799年间与柯尔律治 一同到德国游历,在那里创作了《采干果》 一同到德国游历,在那里创作了《采干果》、《露西》和 露西》 组诗《露西》,并开始创作自传体长诗《 组诗《露西》,并开始创作自传体长诗《序 曲》。1802 年与玛丽· 年与玛丽·哈钦森结婚。此时开始关注人类精神在与大自

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是所谓湖畔派三诗人包括谁

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是所谓湖畔派三诗人包括谁

湖畔派三诗人指的是19世纪英国的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赛这三位浪漫主义诗人。

他们居住在英国北部昆布兰湖区,先后在格拉斯米尔和文德梅尔这两个湖畔居住,他们写的诗赞美湖光山色,所以被称为“湖畔派诗人”。

华兹华斯出生于1770年,他的原生家庭是一个律师之家,但是在他8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了,13岁父亲也离开了他,1787年进剑桥大学。

1975年和妹妹多萝西移居乡间,1797年和诗人柯勒律治认识,两人一起出版了《抒情歌瑶集》。

《抒情歌瑶集》的创作是一种崭新的风格,开创了英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诗歌的新时代。

骚赛出生于1774年,出生于布里斯托的一个布商家庭,是“湖畔派”三诗人中人气最差的一位。

他是诗歌方面的大理论家,主要论著只是《抒情歌谣集》第二版的序言。

柯勒律治出生于1772年,是英国的诗人,文评家,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湖畔派的艺术主集中体现在华兹华斯和柯尔律治共同
创作的《抒情歌诗瑶集》再版《序言》还有《诗的措辞》中,他们的作品寄情于湖畔山水,歌颂大自然,用来表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憎恶。

英美文学史之英国文学 浪漫主义

英美文学史之英国文学  浪漫主义

英美文学史5浪漫主义俩个时期的代表人物:第一代:布莱克、彭斯、华兹华斯第二代:拜伦、雪莱、济慈The Romantic Period(1798-1832)浪漫主义----Romantic writing emphasizes emotionsand feelings instead of reason and logic . 浪漫主义强调的是情感和感觉而不是理性和逻辑。

The time begins with the publication of Wordsworth’s Lyrical Ballads(1798),ending with Walter Scott’s death(1832)浪漫主义开始的标志是华兹华斯的《抒情诗集》(他和S.T Coleridge联合发表的)发表,结束于斯科特的去世。

一.俩大派别:Lake poets湖畔派诗人(又称:Escapist poets逃避诗人Negativepoets消极诗人): Wordsworth华兹华斯、Southey骚赛、Coleridge柯勒律治Satanic poets魔鬼派(又称:Active poets积极诗人) :Lord Byron拜伦、Shelley雪莱、Keats济慈二.William Wordsworth威廉.华兹华斯-----poet-laureate桂冠诗人Lake poets湖畔派诗人(又称:Escapist poets逃避诗人Negative poets消极诗人):Wordsworth华兹华斯、Southey骚赛、Coleridge柯勒律治作品: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我孤独的漫游,像云朵一样(选自The Daffodils《黄水仙》)She Dwelt Among theUntrodden Ways她居住在人迹罕至的地方(mourning悲伤的、Dwelt居住)补充了解:1.其他作品Lines Composed a Few Miles Above Tintern Abbey丁登寺、The Prelude序曲(自传性诗歌Autobiographical poetry)、The Excursion、the Lucy poems《露西诗》2.Symbols are objects used to represent abstract ideas or concepts.符号是用来代表抽象事物的概念His style:simplicity and purity of the language,love of nature,fighting against the conventional forms of the 18th century poetry.简单而纯洁的语言,反传统形式的18世纪诗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illiam Wordsworth (7 April 1770 –23 April 1850 was a major English Romantic poet who, with Samuel Taylor Coleridge, helped launch the Romantic Age in English literature with their 1798 joint publication, Lyrical Ballads. Wordsworth's masterpiece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be The Prelude, a semi autobiographical poem of his early years which the poet revised and expanded a number of times. The work was posthumously titled and published, prior to which it was generally known as the poem "to Coleridge". Wordsworth was England's Poet Laureate from 1843 until his death in 1850.The poet Robert Southey as well as Coleridge lived nearby, and the three maen bec ame known as“Lake Poets”.骚塞,柯勒律治也居住在同一地城,三人并称为“湖畔诗人”。

Wordsworth was a defining member of the English Romantic Movement.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

Like other Romantics, Wordsworth’s personality and poetry were deeply influenced by his love of nature, especially by the sights and scenes of the Lake Country, in which he spent most of his mature life.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他大部分人生所度过的地方--湖区--的风光景色都对他的性格和作品有着深远的影响。

A profoundly earnest and sincere thinker, he displayed a high seriousness tempered with tenderness and a love of simplicity.他是一位真挚深刻的思想者,作品在严谨中充满纯真质朴与敏感。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William Wordsworth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 在山丘和谷地上飘荡,When all at once I saw a crowd, 忽然间我看见一群A host, of golden daffodils; 金色的水仙花迎春开放,Beside the lake, beneath the trees, 在树荫下,在湖水边,Fluttering and dancing in the breeze. 迎着微风起舞翩翩。

Continuous as the stars that shine 连绵不绝,如繁星灿烂,And twinkle on the milky way, 在银河里闪闪发光,They stretched in never-ending line 它们沿着湖湾的边缘Along the margin of a bay: 延伸成无穷无尽的一行;Ten thousand saw I at a glance, 我一眼看见了一万朵,Tossing their heads in sprightly dance. 在欢舞之中起伏颠簸。

The waves beside them danced;but they 粼粼波光也在跳着舞,Out-did the sparkling waves in glee: 水仙的欢欣却胜过水波;A poet could not but be gay, 与这样快活的伴侣为伍,In such a jocund company: 诗人怎能不满心欢乐!I gazed--and gazed--but little thought 我久久凝望,却想象不到What wealth the show to me had brought: 这奇景赋予我多少财宝,——For oft, when on my couch I lie 每当我躺在床上不眠,In vacant or in pensive mood, 或心神空茫,或默默沉思,They flash upon that inward eye 它们常在心灵中闪现,Which is the bliss of solitude; 那是孤独之中的福祉;And then my heart with pleasure fills, 于是我的心便涨满幸福,And dances with the daffodils. 和水仙一同翩翩起舞。

拜伦1788年1月22日出生于伦敦,父母皆出自没落贵族家庭。

他天生跛一足,并对此很敏感。

十岁时,拜伦家族的世袭爵位及产业(纽斯泰德寺院是其府邸落到他身上,成为拜伦第六世勋爵。

哈罗公学毕业后,1805-1808年在剑桥大学学文学及历史,他是个不刻苦的学生,很少听课,却广泛阅读了欧洲和英国的文学、哲学和历史著作,同时也从事射击、赌博、饮酒、打猎、游泳、拳击等各种活动。

1809年3月,他作为世袭贵族进入了贵族院,他出席议院和发言的次数不多,但这些发言都鲜明地表示了拜伦的自由主义的进步立场。

剑桥大学毕业。

曾任上议院议员。

学生时代即深受启蒙思想影响。

1809-1811年游历西班牙、希腊、土耳其等国,受各国人民反侵略、反压迫斗争鼓舞,创作《恰尔德•哈罗德游记》(Child Harold's Pilgrimage, 1809-1818。

其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Don Juan, 1818-1823等。

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

他们孤傲、狂热、浪漫,却充满了反抗精神。

他们内心充满了孤独与苦闷,却又蔑视群小。

恰尔德•哈罗德是拜伦诗歌中第一个“拜伦式英雄”。

拜伦诗中最具有代表性、战斗性,也是最辉煌的作品是他的长诗《唐璜》,诗中描绘了西班牙贵族子弟唐璜的游历、恋爱及冒险等浪漫故事,揭露了社会中黑暗、丑恶、虚伪的一面,奏响了为自由、幸福和解放而斗争的战歌。

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

从1809-1811,拜伦出国作东方的旅行,是为了要“看看人类,而不是只在书本上读到他们”,还为了扫除“一个岛民怀着狭隘的偏见守在家门的有害后果”。

在旅途中,他开始写作《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和其他诗篇,并在心中酝酿未来的东方故事诗。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的第一、二章在1812年2月问世,轰动了文坛,使拜伦一跃成为伦敦社交界的明星。

然而这并没有使他和英国的贵族资产阶级妥协。

他自早年就知道这个社会及其统治阶级的顽固、虚伪、邪恶及偏见,他的诗一直是对这一切的抗议。

1811-1816年,拜伦一直在生活在不断的感情旋涡中。

在他到处受欢迎的社交生活中,逢场作戏的爱情俯拾即是,一个年青的贵族诗人的风流韵事自然更为人津津乐道。

拜伦在1813年向一位安娜•密尔班克小姐求婚,于1815年1月和她结了婚。

这是拜伦一生中所铸的最大的错误。

拜伦夫人是一个见解褊狭的、深为其阶级的伪善所宥的人,完全不能理解拜伦的事业和观点。

婚后一年,便带着初生一个多月的女儿回到自己家中,拒绝与拜伦同居,从而使流言纷起。

以此为契机,英国统治阶级对它的叛逆者拜伦进行了最疯狂的报复,以图毁灭这个胆敢在政治上与它为敌的诗人。

这时期的痛苦感受,也使他写出像《普罗米修斯》那样的诗,表示向他的压迫者反抗到底的决心。

What is an ode? a lyric poem typically of elaborate or irregular metrical form and expressive of exalted or enthusiastic emotion.珀西·比希·雪莱,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

William Wordsworth曾称其为"One of the best artists of us all“,同时期的拜伦称其为 "Without exception the best and least selfish man I ever knew", 更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

其一生见识广泛,不仅是柏拉图主义者,更是个伟大的理想主义者。

创作的诗歌节奏明快,积极向上。

雪莱习惯性的将他关于上帝、政治和社会等问题的想法写成小册子散发给一些素不相识的人,并询问他们看后的意见。

1811年3月25日,由于散发《无神论的必然》(The Necessity of Atheism,入学不足一年的雪莱被牛津大学开除。

雪莱的父亲是一位墨守成规的乡绅,他要求雪莱公开声明自己与《无神论的必然》毫无关系,而雪莱拒绝了,他因此被逐出家门。

被切断经济支持的雪莱在两个妹妹的帮助下过了一段独居的生活,这一时期,他认识了哈丽雅特·韦斯特布鲁克(Harriet Westbrook,他妹妹的同学,一个小旅店店主的女儿。

雪莱与这个十六岁的少女仅见了几次面,她是可爱的,又是可怜的,当雪莱在威尔士看到她来信称自己在家中受父亲虐待后便毅然赶回伦敦,带着这一身世可怜且恋慕他的少女踏上私奔的道路。

他们在爱丁堡结婚,婚后住在约克。

Ode to the West WindIf Winter comes ,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冬天既快来,春天难道还远吗?在写作上,诗作以象征手法见长。

狂暴的西风既是自然界的风,更是革命的风暴,诗人明写自然之风,本意却在呼唤、盼望革命的风暴,象征手法使西风这一意象更加饱满而意蕴深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