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文学观

合集下载

华兹华斯的文体风格

华兹华斯的文体风格

华兹华斯的文体风格
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文体风格在该时期的文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以下是华兹华斯文体风格的一些特点:
1.自然主义和感性表达:华兹华斯的诗歌强调对自然的深刻感受
和情感的表达。

他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展现出对自然景色、
季节变化和人与自然的共鸣的敏感。

2.抒情主义:华兹华斯的诗歌充满了强烈的个人情感和内心体验。

他倾向于表达个体内在的情感和情绪,强调诗人的主观感受。

3.对平凡生活的关注:华兹华斯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和日常经验。

他赋予平凡的事物以诗意,强调简单而真实的生活场景。

4.对人类心灵和自由的关怀:华兹华斯关注人类内心的感受,探
讨人类心灵的深度。

他强调个体的内在自由,对社会和政治的
关切也贯穿于他的作品中。

5.使用自由诗体和口语风格:华兹华斯有时使用自由诗体,突破
传统的格律限制。

他还采用口语化的语言风格,使他的诗歌更
加接近日常口语表达,增强了亲近感。

6.对叙事和敘事诗的偏好:华兹华斯偏好使用叙事诗形式,讲述
个人或普通人的故事。

他的一些作品,如《追溯之诗》("The
Prelude")就是一部自传体叙事诗。

7.对意象的追求:华兹华斯注重意象的创造,通过生动而富有想
象力的描写,展现诗歌的视觉效果,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自然和
人情景的美丽。

总体而言,华兹华斯的文体风格体现了浪漫主义时期诗人对情感、自然、人类心灵以及对人类普遍经验的独特关注。

论华兹华斯诗歌中的伦理道德理念

论华兹华斯诗歌中的伦理道德理念
以构 建全 人 类 善 良的美 好 品 德 。华 兹 华 斯 坚 持 不懈 地在 他 的 诗 作 中 书写 普 通 人 的 美 德 , 因为 在 他 看来 , 自然 法 制 是 : 上 “ /
帝创造的万物 , 不管多低贱 ,形象多卑下 、 / 野蛮 , 即使最讨厌 、 / 最蠢的 , 都不会完全与善无缘——/ 任何形式的存在 , 都会 同
让 , 美忠义 、 实、 劳、 赞 朴 勤 坚毅 、 勇敢 和 自强不 息 的品格 。 与诗人 的思想观 点和 生 活经历 密不 可分 。 兹华 这 华
斯 坚持 不 懈地讴 歌人 类 美好 的品德 旨在 构建 一个和谐 的理 想社 会 。 关 键词 : 兹 华斯 ; 歌 ; 理道 德 ; 因 华 诗 伦 原
道德 理 念 予 以 梳理 。

华兹华斯还在其诗歌中论述过伦理道德的作用 以及生活 在社会底层 的人身上特具的美好 品德 。他在 《 坎伯兰的老乞 丐》 中写道 : 不管老乞丐来 到了什么地方 , 难背弃的惯常做 “ / 法 自然促成 / 仁爱 的举 动 ; 习惯起 了理智 的 / 作用 ; 但却准备
锡德尼的 “ 教育与愉悦” 到贺拉斯的 “ 寓教于乐”, 他们都十 分重视文学作品对人 的伦理道德的教育 和启迪作用 。锡德尼 在其 《 为诗辩护 》 中曾对诗 的功能进行 过论述 : 在引人 向善 、 “ 导致德行上莫过于诗 , 德行受推崇 , 恶受惩罚 , 罪 其实 这种 赞 美是应当属于诗的。” 德尼提出诗歌 的社会作 用在于培育 【 锡 人 的善 良之心 , 张扬美德 , 抨击邪恶。 以看出 , 可 他倡导 的是诗

扬美德 ,鞭挞邪恶 ,而且还能使读者从他们 的作 品中得到欢 乐 。“ 表现美德 、 恶行或其他 内容并能够寓教于乐的虚构形象

华兹华斯浪漫主义自然观的开题报告

华兹华斯浪漫主义自然观的开题报告

华兹华斯浪漫主义自然观的开题报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是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普遍反映了对大自然的深刻热爱和敬畏。

在他的作品中,自然不仅仅是一个背景或一个主题,而是被赋予了独特的灵性和意义。

华兹华斯的浪漫主义自然观深深影响了当时的文学风气,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一、华兹华斯的生平与创作背景华兹华斯生于1770年,成长于英国湖区地区。

他的父亲是一名律师,对于自然和文学艺术有浓厚的兴趣,这对于华兹华斯的成长和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在剑桥大学学习期间结识了浪漫主义诗人柯尔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两人共同探讨文学和哲学理念,奠定了华兹华斯在浪漫主义运动中的地位。

二、华兹华斯的浪漫主义自然观华兹华斯提出的浪漫主义自然观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和平等交流。

他认为大自然是上帝的杰作,应该被尊敬和珍惜。

在他的诗歌作品中,经常出现对大自然中简单平凡生活的描写,强调了自然的美丽和纯净。

例如在他的代表作《悲伤的诗篇》中写道:“一朵红色的玫瑰,一条小溪,或儿时玩耍的小路,都能带给我无限的快乐和慰藉。

”华兹华斯还倡导了对自然的直观感知和自然语言的运用。

他认为真正的诗歌应该是由内心的情感和直觉感知所构成,而不是受到世俗规则和文化影响的逻辑思维。

在他的诗作中,常常使用生动的自然景象和象征性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读者更容易感受到他的内心感受和情感共鸣。

三、华兹华斯的自然哲学与人类命运华兹华斯的浪漫主义自然观不仅关注自然界的美丽和奇妙,还深刻揭示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深刻联系和相互影响。

他认为自然是人类心灵的镜子,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体验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自身的价值和存在意义。

在他的诗歌作品中,经常强调人类对自然的依赖和对自然的保护责任,提醒人们珍惜和尊重自然资源,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从华兹华斯的诗歌探析其自然观

从华兹华斯的诗歌探析其自然观

从华兹华斯的诗歌探析其自然观摘要华兹华斯是英国19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享有“自然诗人”的美誉。

他热爱自然、崇尚自然,在诗歌界首次将自然作为与人类并列共生的审美对象,创作出大量歌颂自然风光、呼吁回归自然、笔调清新质朴、充满哲理沉思的诗篇,彰显出其独特而深刻的自然观。

本文从华兹华斯自然观形成的历史背景入手,全面概括了该自然观的典型特征,并结合华兹华斯的诗歌,深入探讨了该自然观对其创作的影响及在诗歌中的体现。

关键词:威廉·华兹华斯诗歌自然观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的主要奠基人,“湖畔派诗人”的杰出代表,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仅次于莎士比亚和弥尔顿。

华兹华斯一改18世纪用诗歌描写贵族生活的传统,将目光转向美丽的自然风光,以清新质朴的语言为诗歌开创了一片崭新而广阔的天地,实现了诗歌的口语化和大众化。

他寄情于山水,赞美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歌颂清静灵秀的自然美景,倡导尊重自然、感激自然、回归自然,通过诗歌创作将其“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引入人们的视野,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华兹华斯自然观的形成首先,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是华兹华斯自然观形成的根本原因。

18世纪末期,西方社会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达到高潮,法国大革命、英国工业革命等相继爆发,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思想深入人心。

华兹华斯此时正值青年时期,他对人性充满了美好的愿望,对未来充满了热忱的希望,便以满腔热情投身到法国大革命中。

然而,法国大革命失败、拿破仑称帝使他的愿望成为泡影,英国社会的混乱和政治的黑暗使他对人性有了新的认识,随后欧洲各国封建贵族对革命运动的残酷镇压则使他的希望彻底熄灭。

相比之下,永恒不变的自然则绽放出理性、神性和人性的光辉。

于是,华兹华斯逐步将目光从“人的世界”转向“自然的世界”,并怀着一颗虔诚的心灵从自然中探寻拯救人类灵魂的神秘力量。

华兹华斯诗歌的语言特色

华兹华斯诗歌的语言特色

华兹华斯诗歌的语言特色一、对大自然充满虔诚的爱由于生活在英格兰西北部的湖区,他从小喜爱大自然。

自然中的花鸟树木、湖光山色深深地吸引着他,并渐渐进入他的作品。

华兹华斯表现在诗作中对自然的情感已经不能用我们所习惯的诸如“欣赏”、“放情”等范畴来界定了,以“对自然虔诚的爱”来概括较为合适。

华兹华斯将自然看成是自己的精神家园,将自己的道德与自然的外在形象相联系。

他把自然看成自己的朋友、母亲,或慰籍者――既可以平等地与其交流,聆听她的教诲,接受她的滋养,更可以在人生失意时从中得到安慰,包扎好伤口,再重新站立起来。

他笔下的湖光山色、流水行云、歌鸟林禽、树丛野花,这其中蕴涵着诗人与大自然的契合,对宇宙万物的热爱。

如,在《黄水仙》中他将自然视为人的精神依傍:“独行徐徐如浮云/横绝太空渡山谷/突然在我一瞥中/金色水仙花成簇/开在湖边乔木下/微风之中频摇曳/有如群星在银河/行影绵绵光灼灼/湖畔蜿蜒花茎长/连成一线无断续/一瞥之中万朵花/起舞翩跹头点啄”。

一开始,诗人写出独自徘徊无所寄托的心情,恍惚得有如天空漂浮的一朵孤云。

当他看见湖畔黄水仙,有如少女在微风中翩跹起舞,又如银河里闪烁的万点繁星时,他的愁云才渐渐消散,代之以满心喜悦。

诗人接触到大自然,有如旅人到家,航船着陆,心灵与造物合一。

正像他在《丁登寺》中所表达的一样,无论在何种时间,何种环境,回想起自己曾经有过的与大自然的交往都能有一种归家的感觉。

二、丰富而独特的想象力华兹华斯在其漫长的诗歌创作生涯中创作了无数经得起考验的佳作。

在这些佳作中,华兹华斯运用自己推崇的写作原则,从日常生活体验中摄取描写的对象。

华兹华斯独特的写作风格就在于,他不是单纯就事论事,就景论景,他赋予这些事物与景色一定的想象力。

华兹华斯独特的想象力就在于,他的想象力的保持是与对大自然的虔诚分不开的,而自然又是与童年联系在一起的。

这样,在华兹华斯的写作技巧中,想象、童年、自然就融为一体了。

他在《致杜鹃》中就很好地运用了这一艺术手法:杜鹃的歌声远远飘来,把诗人带回到童年的黄金时代,在林中,在草场,在大自然怀抱中享受到无比幸福。

威廉·华兹华斯—充满想象力和热情的诗歌大师

威廉·华兹华斯—充满想象力和热情的诗歌大师

威廉·华兹华斯—充满想象力和热情的诗歌大师【摘要】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运动的领军人物,在诗学理论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对诗歌的信仰和成就一直是文学研究的重点。

本文中他最有代表性的诗“我作为一片孤云”最直接的展示了华兹华斯是如何将他的诗歌原则运用于自己的创作中的,尤其是华兹华斯在这首诗中如何利用他的想象力实现现实和强烈的情感相融合。

【关键词】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领军人物,是浪漫主义时期的焦点声音。

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在诗歌领域的理论。

他认为“所有的好诗是自发的强大的感觉”,和诗歌源于“平静中集聚的情感”。

他诗歌的原则在他的民谣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这原则的主体,在我看来是从日常生活中去选择故事和情景,来联系或描述它们,自始至终,在选择语言表达的时候尽可能的选择人的口吻来表达,同时,给他们赋予一定色彩的想象,即普通的事情应该以不寻常的方式呈现给心灵,而且,此外,最重要的是,通过追踪他们的痕迹使得这些事件和情景更有趣,当然并不是招摇过市,只是我们的天性使然。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华兹华斯诗歌写作的设置原则有三个方面:素材上,是日常生活中的小场景和事件;语言上,是普通人的话语和创作过程,将想象力融合于场景或事件中来描述与表达内在的心理状态。

这些原则有助于瓦解古典学派的英语诗歌的理论基础,拒绝强调耗尽了诗歌写作的强烈情感的形式主义和知识的方法,并激励新一代的诗人。

因此,序言抒情诗集被认为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运动的表现,而华兹华斯是英语现代诗歌之父。

华兹华斯在他的诗歌中渴望爱的自然表达,许多评论家称他为“自然的崇拜者”。

他的东西可以穿透心脏,给读者自然的生命体验。

“我是一片孤云”是大自然的杰作之一,它可以带我们去他的诗意的信仰的核心。

它也是英语文学中最佳选集诗之一。

因此,在下面,我将通过引用华兹华斯的诗学原则详细地分析这首诗。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这首诗的主题。

论华兹华斯的“快乐”诗学及其伦理内涵

论华兹华斯的“快乐”诗学及其伦理内涵

论华兹华斯的“快乐”诗学及其伦理内涵[关键词]华兹华斯“快乐”诗学伦理内涵诗史意义[论文摘要]华兹华斯不仅是英国19世纪杰出的抒情诗人,也是有着自己独立诗歌观念的诗歌理论家。

华兹华斯主张诗歌的情感、题材、语言和创作目的都要以“快乐”为起点和终点,“快乐”成为其诗学中的核心理念,这就构筑了他独具个性与魅力的“快乐”诗学。

在这种诗学观念的指导下,华兹华斯的诗歌充满了一种崇高的与人间之爱及其独到的伦理内涵,成就了其诗歌在英国乃至世界诗歌史上的地位,并对当今世界的诗歌与文学创作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Wordsworth,1770—1850)是横跨两个世纪的英国大诗人,其诗歌和诗学理论是国内外学术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

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在研究对象方面,“已有的研究涵盖了他的自然观、社会观、民主观、主题性复归、时间性修饰、意象意境、诗歌语言、诗歌题材等众多领域”…;在方法论方面,已经有心研究、新学主义批评、文本批评、性别批评、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解构主义批评,这说明国内外的华兹华斯诗歌研究成果颇为丰硕。

然而,我们深以为憾的是,人们忽略了华兹华斯对“快乐”的理解与阐释,以及其背后丰厚的诗学意义和伦理价值。

而从华兹华斯的诗学理论和诗歌艺术综合来考察,“快乐”无疑是其基本要素之一;无论从其诗学观念还是诗歌艺术实践来看,它都有着潜在的深层内涵,并且维系着其内在的统一性和逻辑性。

可以这样说,华兹华斯的“快乐”诗学,在当时英国的历史文化语境下对诗学理论起着拓展作用,对当今世界的诗歌创作与诗歌理论也富有相当的启迪意义。

一、统一性与逻辑性:华兹华斯的“快乐”诗学华兹华斯的诗学理论,主要集中体现在《“抒情歌谣集”1800年版序言》和《“抒情歌谣集”18l5年版序言》这两篇长文中。

从总体上来说,其关于诗歌创作与批评的理论,主要包括对“情感”、“题材”、“语言”、“创作目的”等几个方面的理解与认识。

对华兹华斯及其抒情歌谣集的序言的个人见解

对华兹华斯及其抒情歌谣集的序言的个人见解

华兹华斯及其抒情歌谣集的序言看法华兹华斯是18c末、19c初, 英国诗坛上出现的著名消极浪漫主义诗派一一“湖畔派”诗人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

一七九八年,与这个诗派中另外一个重要代表柯勒律治一同写了一本诗集, 题名为《抒情歌谣集》, 同年发表于伦敦。

一八0 0 年, 华兹华斯在再版此书时, 以他个人的名义一专门为它写了一篇序言, 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他对诗歌创作的一些理论主张。

这篇序言曾被后人称为消极浪漫主义的文学宣言。

对于华兹华斯这样一个消极浪漫主义诗派的代表人物及其在诗歌创作理沦上的主张, 究竟该怎样看待, 这在一些中外文学史家中历来是存在着尖锐的分歧的。

有的论者认为华兹华断应该当之无愧地成为“英国诗史上的第一流大诗人”, 他的那篇序言则被看作“确实是新时代的声音! 许多话是前所闻, 许多观点是一前所未见, 整个序言是一篇对十八世纪诗坛余风的宣战书! ”¹英国爱诺德认为: “除掉士比亚和弥尔顿外, 华兹华斯可算是英国最大的诗人”。

有的干脆把十九世纪前半期称作为“华兹华斯代”À。

在这些论者看来, 华华斯无疑是一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诗人.是十九世纪前半期英国文坛上的泰斗。

然而, 以苏联文学史家伊瓦肖娃为代表的另一些人, 却对此作了完全相反的回答。

伊氏在自己的论著中‘写道: 包括华兹华斯在内的“湖畔派的一切文学活动都反映了十八以库尔谢德的善心为基础, 如果没这位老爷, 就连这些反抗都不会存在的。

库尔谢德也是一位仁慈、有良心的中上层人物, 是一个鞋铺老板、会议员。

但他对钱财看得不太重, “常常从富人那里收来钱分给穷人”, 打猎时, 把一只猎鹿送给樵夫, 还邀清整个山村里的人饱餐一顿, 给全村人带来欢乐。

那些可怜巴巴的穷苦人临别时对这位慷慨的老爷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他也曾组织工人罢’, 但失败了, 自己被打伤。

伤好后,_又把妓女编成戏班子, 以拯救这些苦难的女人。

但他的若举能否成功, 连梅达都感到怀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文学观浅析摘要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第一个浪漫主义大诗人,其文学写作观点标志着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个转折。

本文试通过对其作品理念的赏析,展示了华兹华斯作为浪漫主义诗人倡导对感情写作的文学观点。

关键词:浪漫主义华兹华斯情感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一浪漫主义的兴起“浪漫主义”(romanticism)起源于中世纪法语中的romance(浪漫传奇)一词。

18世纪末到19世纪30至40年代,法国启蒙思想家提倡思想自由、个性解放,此思想反映到理论上,最具代表性的观点便是卢梭提出的文学应“回到自然”,抒发真情实感。

英国的感伤主义文学思想和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也都相当重视个性和情感在文学中的表现,浪漫主义文学正是在它们的影响之下进一步发展起来的。

这一时期,欧洲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猛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打破封建专制的桎梏,彻底从封建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并在政治和文化等领域与封建主义展开激烈斗争。

浪漫主义思潮正是对这一社会心理的响应。

在文学上,则表现出人们对浪漫主义文学的热切追求和对僵化复古的新古典主义文学的无情抛弃。

二威廉·华兹华斯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与雪莱、拜伦齐名,是文艺复兴以来最重要的英语诗人之一。

华兹华斯出生于英格兰西北部的湖区,母亲在他8岁的时候便离开人世;1783年他的父亲去世,他和弟兄们由舅父照管,妹妹多萝西则由外祖父母抚养。

童年经历对华兹华斯影响甚深,和兄弟姐妹的生离、和父母的死别,都成为他作品中不断出现的主题。

华兹华斯于1790年和1791年两次赴法。

当时正值法国大革命年代,年轻的华兹华斯对革命深表同情与向往。

回国后不久,局势剧变,华兹华斯对法国大革命的态度渐趋保守,最后,他终于成为安享“桂冠诗人”称号的保守派。

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的问世,在英国文学史上开创了一个新时代;而他的两篇序言则被视为浪漫主义的美学纲领。

三英国的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将文学视为作家主观心灵的产物、是作家内心感受、情感体验的自由表现,强调情感、想象是成就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这是对新古典主义文学理论将文学禁锢在抽象理性,束缚在古人书本内的做法的坚决反叛和彻底决裂;为文学的自由表达,为作家真实地抒写自我性情开辟了新的途径。

浪漫主义文学理论极力倡导个性解放,将作家的创作能力归之为某种先天的才能——天才,非常推崇“灵感”这种不为作家所控制的激情洋溢的无意识创作状态。

它重视自然,向往人类的自然状态,反对现代文明对人性的戕害与扼杀。

但它常常将对自然的理解引向人的主观或者先验存在,最终把自然还原为精神或神秘力量。

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和文学实践在英国得到更充分地展示和发展。

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雪莱,对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及创作都做出过很大贡献:他们都强调诗歌的想象和幻想、天才和情感,都看重诗歌的象征作用以扩大诗歌的表现领域,都要求开辟诗歌的新意境和新源泉。

藉此,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大影响。

四华兹华斯与唯情论华兹华斯早年先后受到过启蒙主义和伤感主义思想的影响,所以,他比当时的任何重要人物都更深地沉浸在18世纪思想潮流之中。

他的诗论融汇了18世纪关于语言的情感起源的研究;关于原始诗歌的本质和价值的流行观点。

继而,他又以这一混合物取代了各种新古典主义文学理论。

1 华兹华斯与柏拉图的理念说以华兹华斯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唯情论,从理论渊源上可以追溯到柏拉图的“迷狂说”、“灵魂回忆说”和“理念说”等非理性主义的信仰,它是非理性主义文艺思想的根源。

柏拉图哲学体系的核心是“理念论”,他把一般与特殊、概念与具体存在割裂,片面地肯定只有一般概念才是真实的存在,而完美真实的社会是神运用理念构置起来的“理念国”。

他认为灵魂是一种自行活动的数,这种数经过一处轮回或者在不同的物种中依次转生,直到它最后净化并摆脱轮回。

柏拉图的认识论是建立在灵魂事先就具有关于理念世界知识的先验的神秘论的基础上,即灵魂既是认识的出发点,又是认识的终点。

而华兹华斯也认为灵魂要在生命的过程中,通过“富有哲理”的磨练达到再集合,在这一点上,华兹华斯与柏拉图的理念是非常相似的。

华兹华斯的浪漫主义唯情论在他的《颂诗:不朽之光属少年》(ode:intimations of immortality from recollections of early childhood)一诗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该诗以自然与人生的关系为主题,说明了大自然是人生欢乐和智慧的来源。

诗人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富于哲理的启示”即想象,再次获得儿童时代所经历的欢乐,这也是诗人向人们揭示解决人生苦难的唯一答案。

诗人在全诗的开头引用了《每当我看见天上的彩虹》(my heart leaps up when i behold)一诗的结束句:“儿童乃成人之父;/我希望以赤子之心/贯穿颗颗生命之珠。

”“儿童乃成人之父”这一著名诗句正是诗人“富于哲理的启示”的具体体现。

诗人认为儿童比成人更加接近自然,因为自然界中有着更多的属于灵魂的东西,因此成人要始终保持对儿童、对童心的虔敬。

从华兹华斯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主体情感通过幻想和“富于哲理的启示”表现得特别强烈,他激情澎湃地抒发了对大自然的感受,并在“回归自然”中寻求自然的情感慰藉。

文艺复兴后,宗教神学遭到了沉重的打击,近代工业文明的浪潮犹如洪水猛兽般袭来,并统治着社会的进程,而人的精神和自由却在理性束缚和机械的声浪中无处安身。

于是,一种回归上帝、复归人性的思想开始在欧洲大陆弥漫开来。

它反映了当时对个性解放、个人自由的普遍社会要求,是对新古典主义理论的有力反拨。

文学作为人之情感本性的自然流露也就摆脱了作为理性束缚、权力奴牌的形象,被一代天才的诗人推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

2 以情感为核心在华兹华斯的诗论中,情感是最为核心的命题。

他反复地说:“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情感给予动作和情节以重要性,而不是动作和情节给予情节以重要性。

”因此他认为,以情感为区别特征的诗歌,它的对立面不是散文,而是非情感性的事实断想,或称“科学”。

这种区别,建立在表现与描写或情感性语言与认知性语言之间的差异之上。

他认为不但诗歌的本质,而且诗歌最重要的目的也是情感。

从诗作用于读者的角度来说,他认为诗告诉人们以真理,是凭借热情去深入人心的。

在对诗人的要求方面,他强调诗人应以“热情去思考和感受”,诗人不仅应比一般人具有更敏锐的感受性,也应具有更多的热忱。

华兹华斯根据他对诗歌本质和目的的这一界定,还论述了诗歌的创作者,即诗人。

他认为,诗人是以一个人的身份向众多的人讲话,生就的诗人与一般人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具有与生俱来的强烈情感,比一般人具有更加敏锐的感受性、更多的热忱和温情、更能了解人的本性,有更开阔的灵魂。

诗人喜欢自己的热情和意志,一种内在的活力使他比别人更快乐。

诗人还有一种气质,使他能够被不在眼前的事物所感动,仿佛这些事物都在他面前似的。

然而,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华兹华斯对情感有自己特殊的规定。

他认为,“诗起源于在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诗人沉思这种情感直到一种反应使平静逐渐消逝,就有一种与诗人所沉思的情感相似的情感逐渐发生,确实存在于诗人的心中。

”这就是说,创作过程中的情感并不是诗人原始的情感,而是在回忆中生发出来的情感,诗歌中的情感已经经过了理性思考的沉淀。

在1815年版的《抒情歌谣集》“序言”中,华兹华斯还论述了诗人应具备的“六种能力”,其中的沉思和判断能力都是自觉理性的。

这表明了华兹华斯并非绝对的情感主义者。

由“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这一定义,华兹华斯导出了权衡诗歌价值的重要标准,那就是“自然”。

他所说的“自然”有三重含义:自然是人性的最小公分母;它最可信地表现在“按照自然”生活(也就是说,处于原始的文化环境,尤其是乡野环境中)的人身上;它主要包括质朴的思想情感以及用语言表达情感时那种自然的、“不做作的”方式。

在为诗歌词汇确立标准时,华兹华斯充分利用了自然与艺术之间由来已久的对照。

一切艺术——指那些故意舞弄文字以适合情感以及滥用修辞手法来装饰文辞的艺术——其功用都只能是败坏它所说的“真正的”诗歌。

诗歌的根本就在于它的语言必须是诗人心境的自然真挚的表现,决不允许造作和虚伪。

3 普通人情感的文学主张华兹华斯极力主张要以“人们真正使用的语言”,尤其是乡村人的语言来写诗,以取代浮华、雕琢的“诗的词藻”(poetic dictions)。

《抒情歌谣集》在英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带来了人民的语言和声音,而在此前的古典主义时期,文学上则泛滥着模仿古希腊古罗马的风气。

由此可见,华兹华斯的诗歌理论不啻为诗歌的一次革命。

这里所说的“诗的词藻”,是指那些不常用于平民口语中的词句和修辞方法,诸如拟人化、委婉用语、拉丁语、形容词的重复使用和倒装句式等。

当时的人都相信,唯有采用这些“词藻”与特定的体裁相配合,才能保持文学风格的纯正典雅,同时,他们对日常的普通人的语言大都抱着鄙视的态度。

但华兹华斯却指出:除了韵律之外,散文的语言与韵文的语言并没有也不可能有任何本质的区别。

所谓“人们真正使用的语言”,其“真正”的含义在华兹华斯那里有些模棱两可,但还是大体可以看出,他主要关心的不是散文语言中的单个语词或语法结构,而是对真实表达人们真情实感的日常用语的追求。

“真实”在此成为诗歌语言的规范。

“真实”在很大程度上可与“自然”一词换用,它具有以下几个属性:1、自然语言是整个人类的语言;2、现在散文中最好的例子是生活在自然中的人们对于本源情感“纯朴的、毫不文饰的表达”;3、自然的语言是与“艺术”的特征互相对立的。

可见,“真实”和“自然”被华兹华斯视为诗歌语言的规范和原则。

他在提出“自然”原则的同时,又给出了一定的限制。

他一方面主张以乡村人的口头语直接入诗,另一方面又主张对这些语言要有所筛选,剔除其中可能引起不快或反感的因素,使诗歌避免日常生活的庸俗和鄙陋。

这一观点成为“自然”原则的限制条件,亦即要“给人以愉快”。

在华兹华斯看来,诗歌的语言和题材是密不可分的,题材是与语言紧密相关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他认为,“只要诗人把题材选得很恰当,在适当的时候他自然就会有热情,而由热情产生的语言,只要选择得很正确和恰当,也必定很高贵而且丰富多彩。

”华兹华斯认为,只有平凡的日常生活,尤其是远离都市文明的田园生活,才是创作的合适题材。

因为在这种生活里,人们所受的拘束较少,情感更加质朴真诚,而由这种情感生发出来的语言则是单纯不造作的。

所以,在华兹华斯的理论中,下等人的“基本热情”和“未经夸张的表现方法”,不仅被用作诗歌题材,也被视为诗人在创作过程中自身情感“自然流露”的榜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